杨孟凡英文怎么翻译英文网页

第四届全国CSA大会嘉宾名单
来自吾谷网
阅读(3916)
第四届全国CSA大会日—12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和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
第四届全国CSA大会日&12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和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小毛驴市民农园)具体承办,共有全国各地27个省市(区)逾400名代表及来自意大利、瑞士、加拿大等国际代表参会,包括了政府官员、企业家、研究者、市民、农民、大学生、新闻记者等关心城乡互助的不同群体。以下为参加会议的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朱信凯,男,1974年12月生,江苏沛县人,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措施);农户消费与农村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6年获&中国环境大使&称号。研究领域: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体制改革等。是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首席专家。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
严晓辉,香港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早期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从2004年起参与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创建工作,是学院生态农业工作室、乡村建筑工作室的主要创办人之一。2007年至2009年在广东某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担任厂长。
2009年起任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负责小毛驴市民农园项目整体工作,在生态农业、生态建筑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委员、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北京分享收获项目负责人
石嫣,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毕业,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办者和负责人之一。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重要推动者。研究方向:可持续农业和公平贸易。至今发表过20余篇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多次参与国内国际相关领域会议,并翻译了三部相关著作《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和《慢钱》。
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奕捷,男,1978年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资源区划处副处长,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协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产业发展研究,常年参与北京市农委关于全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政策制定、行业管理、行业服务工作。从2003年开始关注北京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参与了《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制订。作为专家,多次参与农业部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咨询会。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1981年底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1982年国家教委选派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食品工学专业攻读学位,1988年获该大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加工工艺教研室任教。主讲过《食品加工工艺学》、《焙烤食品加工学》、《食品物性学》等课程,历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书记、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1、粮油食品加工工程,尤其对我国传统主食品:米制品、面制品、大豆及杂粮食品的加工现代化、营养合理化、养生科学化进行研究;2、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开发绿色高效的杀菌技术&&电生功能水研究;3、在我国实现了玉米芯转化低聚木糖工业化生产,设计建成世界首座大型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鲜库,开拓了生物电磁效应果蔬保鲜研究等等。目前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负责人
自1990年在菲律宾接触到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开始参与社会发展工作至今。在1992年到2001年间,她就职于晏阳初建立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IntrenationalInstituteofRuralReconstruction),主要从事可持续农业、社区扶贫与发展和环境教育等项目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具体的项目成果体现在广西横县开展的农村综合教育项目和垃圾综合治理模式的探索工作,以及对云南扶贫领域进行的参与式工作和方法的培训工作。2001年回国后,她曾担任国际组织-行动援助(ActionAidInternational)的国别主任,重点推动中国农村乡村建设和农民的自主发展工作。在此期间,她建立了18个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参与式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运用、本土化发展与推广,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有效机制,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工作。2009年任期结束后,她主要投入到支持民间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和环境治理-垃圾综合治理相关的工作。此外,在公益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她积极投入并支持公益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为不同的民间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顾问咨询服务以及年轻人的培养工作。
CarlottaBaitone
国际慢食协会东亚区负责人
CarlottaBaitone(白晓芸),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外语系,2010年进入慢食协会,担任慢食生物多样性基金会亚太区协调人,统筹项目包括&美味方舟&以及Presidia(慢食认证)等。2012年3月起担任慢食国际东亚区负责人,负责&大地母亲基金会&以及&慢食生物多样性基金会&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蒙古、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统筹及开发工作。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2012年3月毕业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获设计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中国创新食品网络的服务设计&。博士学习期间,深入参与了所在研究组与意大利慢食协会合作的&哺育米兰&项目(米兰南部农业公园的服务设计),参与了欧盟第七框架研究项目的申请(报告撰写及合作伙伴协调)。现为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副院长
赵月枝,1965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媒体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传媒政治经济学、全球化与国际传播、意识形态与话语理论、新闻媒介分析与批评。主要关注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中有成就的华人学者之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主任
张和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导、副系主任,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兼任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倡导并践行日常生活化的城乡合作社会运动及行动研究。具有12年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经验和4年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经验。教学及科研方向涉及社区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边缘群体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著有《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蚌岚河槽六十年》等十余部著作及教材,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林护中国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第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农业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食物主权、农民合作、农村金融等。
国际知名策展人、《天南》主编、&碧山计划&发起人欧宁,1969年生于广东遂溪,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国际文化传播系,1994年创办音乐团体新群众。1996年主编、设计试验出版物《北京新声》,挑战传统阅读。1999年在深圳、广州两地创办电影团体缘影会。2003年他拍摄了纪录片《三元里》,2006年创作纪录片《煤市街》,同时开展着他的关于城市空间的社会研究&&&大栅栏计划&。2011年,欧宁和左靖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希望通过知识分子回归乡村,探索徽州乡村重建的新的可能并寻求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乡村建设模式。
四川郫县安龙村CSA实践者,成都市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农民,1970年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郫县职业中学建筑班,1990年7月~2008年9月在成都打工,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2008年9月至今回家务农,从事生态耕种和CSA实践
安徽省阜阳市南塘兴农合作社理事长
&著名&的农民杨云标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三合镇南塘村村民,1973年生,1998年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杨云标回到了家乡。此后的14年间,从早年的维权协会(2001年)到后来的老年协会,再到创办兴农合作社(2004年),杨云标一直在尝试改变乡村面貌、为村民维护权利。他的努力,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力量,促成政府与民间一起努力,走上新型乡村建设之路。他是&2008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十大人物奖获得者。
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闽赣基地秘书长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开始参与福建地区乡村建设工作。2011年毕业后扎根农村,致力于:一、培养农村可持续发展人才。在农村开办夏令营及周末兴趣班,发掘农村有公心、能力强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一些交流培训机会,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获得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从而有力量自动自觉地起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二、培育农村可持续发展社区。通过推动成立村民组织(妇女文艺队、合作社、老人协会、小志愿者协会等);成立可持续发展基金,来形成建设家乡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共同建设生态、合作的美好家园。三、推动社区大学建设。建立以社区大学为主体、结合多种教育创新的终身教育机制,促进全民教育机会公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何慧丽,女,1972年生,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北京大学城乡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三农问题研究者、乡村建设实践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农业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曾挂职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职务,现挂职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职务。何慧丽力倡&用行动作学问&,比如采用社会学干预方法,参与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合作自助过程,以及城乡互助合作制度的创新过程。近些年参与了河南城乡互助型生态农业的试验过程,包括县乡联社和地市级国仁超市的成立、购米包地、购猪认养等制度创新过程。其研究成果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又有一定的全球视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林肯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外商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产业区位与产业地理、人口与劳动力迁移、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DanielGilli&ron
瑞士永续农业专家
DanielGilli&ron(丹尼尔),瑞士人,生于1977年,毕业于洛桑大学,研究生阶段开始学习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后进入生物动力农业协会,系统学习生物动力农业;从06年至09年,在瑞士多家有机农场工作学习。他同时是英国永续农业协会成员,从事永续农业的研究翻译工作,他相信,永续农业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和多样性,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他还担任中国低碳城市计划顾问,在中国各地主持生物动力培训课程。目前在成都生活。
农业部魅力城乡网总编、中国休闲与创意农业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学历,资深媒体记者,休闲与创意农业学者。历任《市场瞭望》、《茶精品》、《法治人生》等杂志主编,编著出版了《现代商战36计》、《经典励志故事全集》、《决定企业成败的10大制度》、《连锁制胜&&欧林雅为什么赢》、《连锁可以这样做&&左手泰洁,右手味优特》等畅销书籍。专注于休闲与创意农业及连锁经营的研究与发展,致力于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与智慧支持。现任农业部魅力城乡网()总编、中国休闲与创意农业研究院秘书长。
北京天福园有机农庄种植中心主任
张志敏,有机农庄主。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二十余年,通法、英、西等多种语言;高级国际商务师,到访过欧、美、亚、非四大洲30多个国家。基于她对国际事务和农业的长期关注,2000年春天,她进口美国柑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对中国获得美国的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和加入WTO起到积极作用。1992年萌生办有机农场的梦想,2000年开始于北京房山良乡江村国家级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区兴建占地150亩的天福园。经过十年的有机农业实践,她把天福园有机农庄建设成为了一个&物种多样化,种植、养殖生态化&的各种营养物质循环滋养的生态系统。她不仅是有机农业的实践者,而且是有机农业文化的倡导者。她提出&有机农业,耕农田,耕心田&。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李华,男,1962年10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共党员,三级教授,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农学系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农村发展学院。1984&现在,先后在北京农学院农学系任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科技与研究生处副处长,经管学院(前身为经贸系、经管系)党总支书记、农业经济管理二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教育、农产品品牌与市场营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公共管理、农业项目管理与投融资评估、农业推广与技术中介等工作。
退休市民、小毛驴市民农园劳动份额成员
退休工人,摄影爱好者。2010年起,加入小毛驴市民农园劳动份额,以亲身农耕实践,自力更生生产健康蔬菜,热心为广大周末农夫提供技术咨询,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理念,推动消费者参与生态农业发展。2011年发起成立北京&消费者者面对面&,2012年参与推动成立&小毛驴市民农园劳动份额社区委员会筹委会&。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
常天乐,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中国项目官员,曾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和纽约新校大学(NewSchool)国际事务研究生项目。2003年,她成为上海首批海外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在老挝农村支教半年。之后曾任《中国发展简报》记者和编辑,关注中国公民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议题。2010年开始参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运营管理工作。
上海菜团发起人之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
上海菜团健康生活推广与服务中心,简称&菜团&,于2010年9月成立,最初入团是35名环保、慈善、公益领域的热心人,大家藉由罗伯特议事规则民主选举出5位理事组成理事会,开始为团员服务。菜团完全依靠团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一路走来,悉心的培育着信任、互助、自主、负责的精神。目前会员人数已达105名,继续保持从下往上自然发展的模式。其宗旨是:上海菜团是推广生态农业生产、促进自然农产品消费、服务健康环保生活的团体;以发扬互信、互助、合作精神,以健康生活、城乡互通、环境保育为宗旨。
山东威海怡游健康生活馆创办人
怡游小马,80后北京姑娘,曾任职于某高校。2007年游历威海,结缘怡游小蔡,相知相恋,遂成&欢喜冤家&。2009全职投身怡游假期网,旅居威海,经营咖啡馆、家庭酒店、淘宝店铺、开展公益活动,自此开始了山海间的半农新生活。2009年11月怡游旗下淘宝店&&怡游果酱铺子上线,主营无添加手工果酱等。2011年,随经营内容增加,更名为&怡游健康生活馆&,2012年,店铺跻身皇冠卖家,并荣获&阿里巴巴&2012全球百佳网商&。依托网络平台,先后组织了各项公益销售活动和CSA团购计划:2010年至今,连续3年开展&威海无公害大樱桃公益团购&;2008年至今,连续4年帮扶四川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帮当地农户外销山珍,并资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
自然之友副总干事,小毛驴市民农园劳动份额社区委员会筹委会代表
200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学期间参加&自然之友&的观鸟小组活动,开始与&自然之友&结缘。毕业后在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同时作为志愿者教师,继续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2003年起成为&自然之友&全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环境教育方面的事务。年间,在挪威生命科学大学(NorwegianUniversityofLifeSciences)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回到&自然之友&。现任&自然之友&副总干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复旦纪录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任1997年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研究项目访问学者,年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香港大学新闻与媒体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项目访问学者,年亚洲文化基金奖助项目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系访问学者。著作有《乡村与革命》、《书写与遮蔽:影像、传媒与文化论集》、《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等。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新纪录运动、影视理论、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等。论文曾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等。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小毛驴市民农园农业技术顾问
男,山东临沭人,博士,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副教授。工作领域为土壤生态包括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重金属的研究,以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业环境保护等。自1991年开始,先后主持和参与农业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际组织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与生产技术研究》、《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内生资源培育与调控机制》、《国家十五攻关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绿色食品与国际同类食品的比较研究》、《污灌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效应》、《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及管理办法》、《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及支持保障体系》、《国家有机农业标准》等项目。目前,主讲《水污染控制工程》、《绿色食品概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等课程。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绿色食品》、《国际有机农业标准与法规汇编》、《有机农业概论》等专著5部。先后为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澳发署、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组织完成环境评价、有机农业发展等进行咨询工作。
台湾建筑师、第三建筑工作室创办人
1954年生,1977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第三建筑工作室&和&乡村建筑工作室&创立人。曾从事多年营造工作,再重回建筑设计行列。多年的营造经历使他思考当今建筑产业化的特性,并萌生永续建筑的想法。1999年因应台湾&9&1&大地震灾后重建,谢英俊及其事务所进入南投日月潭邵族灾区协助重建,带领邵族人以环保材料和简单工具自力造屋,在极低的经费条件下完成社区重建工作。2004年,进入大陆农村,结合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于河北、河南、安徽推动农村生态建筑协力造屋。2008年,四川发生&5&2&大地震,谢英俊及其乡村建筑工作室成员协助四川偏远山区灾民重建农房,启动500余套示范房重建。2009年8月,台风重创台湾山区、河岸原住民地区,谢英俊建筑师受捐助单位委托,协助兴建原住民部落中继屋与永久安置房,完成13个部落700户家屋重建。2010年还完成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工作。谢英俊主张生态环保,他的&协力造屋运动&引发关于原住民社区、全球化与地域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同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双硕士、&设计丰收&项目总监于2005年至2012年先后在同济大学完成环境设计和设计艺术学的学习,并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参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联培项目。自2010年起进入设计丰收崇明可持续社区设计研究,关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现今参与基于设计丰收前期调研资源的创业项目,继续服务设计的研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并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规划领域积极实践。200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期间加入&NPO法人たいとう歴史都市研究会&,依托位于东京艺术大学附近的登录文化财&市田邸&及其他历史建筑,开展了广泛的社区营造活动。此外,还跟随东京大学景观研究室(内藤广、中井佑主持)和都市计画研究室(西村幸夫主持)项目参与或接触了大分县竹田市、广岛县福山鞍之浦、长野县上高井小布施等地的社区营造和景观规划。2010年,她与九位日本年轻艺术家组成&续族&,获朝日新闻财团支助在东京上野地区开展了以&艺术串联街区&为主旨的&ZOKUZOKU续续续续&十人展,创作了大型室外景观装置&别庭&。2011年回到母校任博士后,继续对历史城市和乡土社会的考察,赴贵州、湖南、四川、重庆、山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开展乡土聚落、古建筑修缮及建造工艺的调查研究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后/景观系讲师
工作经历:
2012.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后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乡村建筑工作室学历:1.12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
0.12美国华盛顿大学景观系联合培养博士6.6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3.6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本科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中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上海筑道城市设计资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创意总监,完成了大量建筑、城市设计及展览设计项目。担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的主创设计,中国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总协调人。研究方向为跨学科可持续设计教育、研究及实践。娄永琪在上海崇明试验了农村可持续社区的原型,并要把这个&设计丰收&的项目带到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办公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办公室主任
李学友 四川成都郫县安德镇园田村村民
李学友家住郫县安德镇园田村4组,1970年生,初中文化。2008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志愿者的帮助下,李学友开始尝试在自家的地里种植生态蔬菜,不用化肥和农药,并通过微博直播蔬菜的生长过程,因此打开销路。日,李学友受&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节目组之邀来到北京。在节目录制现场,这个曾被网友称为&潮爆了的农民&,更是与来自国内甚至国外的众多粉丝们,一起分享他微博卖菜的经验。
福建闽侯县佳美农场创始人
80后的有机新农人,2007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最快乐的事是:有单纯仁爱的心、温馨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喜爱的工作、田园的生活。2006年在农大成立佳美有机农业研究会,开始追求佳美农场的梦想,2010年梦想终于实现,规模很小但很真实。为理想而奋斗,有机才有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武进试验区青年团队代表
2007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并就职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2011年派往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江苏武进试验区,现担任姬山书院秘书长。
河南登封归朴农园创办人、小毛驴市民农园2008年度实习生河南省登封市人,1982年生于中岳嵩山脚下一个山村的窑洞里,2005年本科毕业于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2008年6月与妻子冯润霞以健康农业实习生身份一起来到北京海淀区后沙涧村小毛驴市民农园,参与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的城乡互助与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工作。2009年4月返回家乡,11月考上大学生村官。2011年10月创办归朴农园,正式开始了蔬菜和粮食作物等的社区支持农业实验。归朴农园是由郑州、登封等地的关注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家庭共同发起成立,以期通过实际行动汇聚更多朋友的力量和智慧,在家乡共同建设登封市第一家真正的有机农场,生产消费健康的农产品,守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1973年生于河南邓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出版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2002)和反映三农问题的著作《中国在梁庄》(2011年),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理事
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理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
山东青岛家园计划发起人
1989年生人,高中退学创办多媒体设计工作室,07年涉足当代艺术创作。影像、装置、行为艺术创作者;多媒体设计师;GREENPEACE&绿色和平&国际组织会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志愿者;美国非营利组织NaturalBuildingNetWork(NBN)会员;PROJECTCAMELOT&卡米洛特&星际计划参与者;THEORIONPROJECT&猎户座&自由能源计划参与者;LIFEART&拉菲&生活艺术平台创始人。ANOTHERLAND&家园&自给自足社区计划发起人;家园计划自给自足实验室常务负责人;行为艺术团体&荒唐制造&组建者
四川简阳市东溪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四川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18年,致力于推行农民教育、推动农民合作。善于思考和创新,在农技推广和农村发展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03年领办&简阳市东溪镇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化协会&,在全国首创&专家+协会+农户&的农技推广新模式。2010年推动成立&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实践和推广,并有意探索一条依托农民组织,促进农村文化、农业生态、农民教育的综合发展,建设和谐农村社区的路径。
农艺师、有机农场主
1964年出身于西藏拉萨,1988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农艺师。1988年至2002年在四川泸州先后从事共青团、作物病虫防治、农业技术推广、种子、农药、化肥销售技术服务等工作。2002年至今先后在北京多家有机农场任总经理、技术顾问、项目经理等工作。
北京九城天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沱沱工社生产总经理原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现在北京九城天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沱沱工社担任生产部总经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吴文良,男,1961年生,山东昌邑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系主任、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有机食品研究与认证中心负责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中美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管全院本科教学和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并负责全院综合性战略研究的组织协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凤田,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与McGill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年在荷兰商学院(TheNetherlandsBusonessSchool)学习现代管理,年赴加拿大TheUnivetsityofWesternOntano经济系任客座教授。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三农&问题,食品安全,涉农企业管理与战略。
全球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亚洲代表
周泽江,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高级顾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驻亚洲首席代表。从事有机农业认证、研究、教学、推广工作近20年,是中国有机农业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对世界各国的有机农业标准有深入的研究,并对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他是一位热情洋溢的人,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更对每一位真正搞有机农业的人大力帮助与提携。
FrancescaValsecchi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博士后、欧盟委员会项目研究员,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博士后、欧盟委员会项目研究员,目前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客座研究员。
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邱建生,1972年生,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社会工作简历:年,中国改革杂志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在此期间组织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举办乡村建设论坛及沙龙。年,筹建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负责农村综合发展实验区工作,开展以合作经济和可持续农业为主题的全国农民培训,建立以促进城乡公平贸易为主旨的城乡互助合作网络。年,负责海南儋州农村实验区工作,筹建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大学,探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道路。2007年至今,负责福建地区平民教育促进项目,筹建多家城市国仁工友之家、农村社区大学,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新兴产业工人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及面向南方农村开展以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合作经济及可持续农业为主题的培训、教育工作。
薪资范围:元/月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址:江西省 九江市
资本下乡,看似美好,实际不易,资金、利润、人才、标准、管理是五个绕不过的坎,在现实中问题很多。于是在2014年春天,完成了农业企业的五个现实问题系列篇目。
“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亩”的小农经济,不仅为进城失败的农民工提供了退养的条件,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策。小农的精耕细作还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如今的母婴电商和当年的千团大战非常像,对于垂直的创业者来说,拿钱容易赚钱难,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京公网安备 9
京ICP备号 Copyright (C)
CTV Golden Brid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文名怎么翻译成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