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里面有一个小小女孩唱的英文歌着把家把家的

百色早报多媒体数字报
& & & & & & & & & & & & & & & &
&&&&&&&&&&
在距市区40来公里的一个叫那嫩屯的小山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日子过得单调而沉闷。2010年5月起,一个名叫龙莉莉的年轻“乜兰” (壮语意为留守家庭的妇女)把村民组织了起来,唱歌跳舞,从此沉寂的山村不再寂寞——
“乜兰”放歌:唱醒沉睡的大山
□本报记者 韦兴尧
“乜兰”文艺队受到上级领导接见并合影
  “乜兰”文艺队表演《木叶山歌》。
    “乜兰”恋歌,谁解其中之怨?  那嫩屯全屯41户213人,是右江区阳圩镇猛沙村一个小自然屯,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和芒果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大都走出大山到外面打工,屯里仅留下妇女和老人、孩子们。闲下来时,妇女们三五成群唠唠家长里短,男人们则聚在一起喝酒。表面的平静却无法掩盖大家的空虚和躁动,屯里因邻里小事而争吵的事时有发生。  要说屯里最多的交流就是唱山歌了。唱山歌成为了屯里的人们唯一共同的娱乐方式,也是世代保留的传统节目。每遇到附近村屯举办山歌节或者文艺表演,那嫩屯的男女老少都会倾巢出动,大人们带着小孩,打着手电筒走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或者用摩托车来回接送,从没错过一场演出。崎岖的山路加上摩托车严重的超载,有几次屯里的村民还差点酿成事故。  “别的村都有文艺队,我们也会唱山歌,怎么就没有自己的文艺队呢?”看到村民们对文艺演出如此狂热,有着“第一代刘三姐”之称的龙莉莉母亲罗凤标抱怨道。有感于母亲的话,遗传了父母的文艺天赋,自上初中开始便是乡里著名山歌手的龙莉莉决定发动屯里的留守妇女们组建一支文艺队。“我将我的想法告诉大家,以为大家不会支持,可没有想到我刚一说就有十多个人加入了进来”,而龙莉莉的母亲、姐姐则是最早加入文艺队的妇女。2010年5月,龙莉莉牵头的文艺队正式组建起来,起名为“快乐妈妈农村业余文艺队”,后来,因为队员都是留守的家庭妇女,人们就称之为“乜兰”文艺队。  “乜兰”学艺,痴心痴意痴情  文艺队成立了,兴奋之余,让龙莉莉感到更多的是压力和迷茫。每天只会抓锄头的妇女们没有一个有舞蹈功底;除自己和罗燕是初中毕业外,其余的“乜兰”都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何在白天到地里劳动之后挤出时间排练;没有舞台、没有场地、没有道具……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队长龙莉莉面前。“既然都成立了就不能轻易放弃”,好强的龙莉莉和罗燕两人一拍即合,她们决定用晚饭后的时间进行排练。龙莉莉家门前的一块空地就是最初的“舞台”:从龙莉莉家拉出来的一盏60瓦电灯就是“舞台”的灯光,芋苗、竹子、草帽、箩筐是她们的道具;龙莉莉那台老掉牙的影碟机和自己掏钱买的一对音箱就是她们最早的音响设备。有了简单的设备,她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妇女们白天里抓惯了锄头和镰刀的手,跳起舞来显得别扭又僵硬,在罗燕的配合下,龙莉莉一个个动作进行纠正。龙莉莉还把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改成壮语方言,让“乜兰”更易于记忆。“乜兰”们越练越起劲,完全不在意每次排练完她们的头发和脸上全是厚厚的一层灰尘。  跳流行舞、唱山寨版流行歌,这些曾经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节目,“乜兰”们由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精彩而快乐的排练,让“乜兰”们忘记了白天劳作的疲惫,排练成了屯里人们的大集会。慢慢的文艺队的成员也由十多个增加到二十多个,其中不少是母女、婆媳和妯娌。  “乜兰”亮相,迷倒老少爷们  2011年9月,右江区文化局主办的“右江区2011年农村社区文艺汇演”选拔赛在阳圩镇举行。“我们表现的机会来了”,龙莉莉欣喜若狂,一口气自编自导了20余个节目,积极组织队员反复排练,让队员们对节目的动作要领都熟记于心。“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比赛,不能丢脸呀”,&把这次比赛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龙莉莉决定先在屯里彩排1次。龙莉莉发现,每次排练队员们都是各自穿着自己的衣服,很不协调,达不到演出效果。建舞台和租服装,成为了彩排的最大障碍,资金成为又一个巨大的难题。在村委的努力下,村民们向当时的镇政府预支了3吨水泥,全屯老少投工投劳,仅3天时间就在半山腰推出一块近1000平方米的场地,建起一个长10米、宽8米的简易舞台。没有服装,村民们50元、30元、10元、5元……自发捐款,不到一天便筹集到了3000多元。当文艺队的妇女们穿着时尚的舞蹈服装出现在简陋的舞台上时,全场老少爷们为之惊讶——原来自己的“乜兰”也如此漂亮动人!整个彩排持续了2个多小时,精彩的表演赢来阵阵掌声。看到妻子的惊艳亮相,曾经对妻子参加文艺队排练很不支持的罗炳光不得不连连称赞。那次彩排之后,和罗炳光一样,屯里的男人们都对妇女们的活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全心做好后勤工作。  “乜兰”放歌,唱出山村和谐  文艺队的排练,成为屯里的大集会,舞台则成为交流的平台。“以前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和别人计较,大家都不喜欢我,现在进入文艺队后感觉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很快乐”,说这话的是曾经有着“刀子嘴”之称的龙玉兰。在村里她曾经是有名的小气,在家和丈夫公婆时常为一点小事吵架,整个家庭可谓没有几天安宁。和邻里关系也不好,屯里没有几个人敢惹她。她的家公也曾因为无法忍受争吵而轻生,幸而被人们及时救下来。文艺队里大家开口成歌,人们将村里的事情编成歌来传唱,既过足了歌瘾也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因大家的宽容和开解,“刀子嘴”慢慢融入到大家庭里,建设舞台的时候她还主动跑来参加:“有什么活儿也给我做一点啊!”她态度的转变让大家惊讶。文艺队的平台给了村民们交流的机会,也融洽了邻里的关系。如今遇到哪家有困难,大家都自发帮忙,和和睦睦。  “乜兰”潇洒,歌声飘出大山  2011年9月,右江区2011年农村社区文艺汇演选拔赛在阳圩镇进行,“乜兰”们以一首自编自演的《木叶山歌》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一名的身份晋级右江区总决赛。同年11月,“乜兰”文艺队夺得了总决赛山歌类冠军。颁奖那天,那嫩屯全屯人除了2个老人和1个小孩,都赶来市区参加颁奖仪式,当现场播放关于“乜兰”文艺队的一个短片时,台下的村民们都激动得放声哭了起来。龙莉莉手捧奖杯回屯子的一路上,屯子的村民们紧紧围绕在龙莉莉周围,像一群保镖似的保护着她一直到家。  2011年,代表右江区参加“八面来风——2011年广西平果歌圩音乐会”,“乜兰”文艺队的表演掀起晚会的高潮,台下的观众全体起立热情鼓掌、欢呼。凭借精彩的壮族山歌表演,“乜兰”文艺队在来自东南亚以及全国各地的上百支专业参赛队伍中大放异彩,受到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农业频道,广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她们还作为壮族人民的形象代表上了央视的春节拜年镜头。  2012年元旦,“乜兰”文艺队又代表百色市到南宁参加由自治区民委和文化厅举办的广西民族博览会“2012畅想民歌广西山歌大赛”,成为该比赛上第一支从复赛晋级半决赛并获得了优秀奖的队伍。代表百色参加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演出,作为右江区壮族群众代表接待中央领导……  如今,“乜兰”不再是山里的“土包子”,她们摇身成为了百色小有名气的乡村业余文艺队的代表,百色山歌队的代表!“乜兰”这支90%队员是文盲留守妇女的文艺队,用山歌唱出女性的自尊、自信,唱出快乐的人生,也唱出了乡村的和谐。有谁知道这句歌词是哪首歌里的“全世界一个家,把爱围成一个大圈圈”是谁唱的,谢谢。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这句歌词是哪首歌里的“全世界一个家,把爱围成一个大圈圈”是谁唱的,谢谢。
巫启贤 专辑:团圆,感动 词:木子曲:巫启贤编曲团圆歌手
其他类似问题
圈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男人变得很娘腔_男人打扮_陷入爱情的男人_男人吃阿胶的副作用男人打女人的图片_男人的长度_在床上怎么讨好男人_男人命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小女孩唱的英文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