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造成绝大多数地震的力量来自哪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类带来哪些危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6课 天有不测风云 第1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练习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您的位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6课 天有不测风云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6课 天有不测风云 第1课时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正在载入,请稍候……中国哪些地区更容易地震?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中国哪些地区更容易地震?
我家会不会发生地震?哪里容易发生地震?哪里不会地震?
自公元前780年有地震记录以来,中国大陆以及近海地区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700次(1900年前记录严重不全),遍布全国除贵州、浙江外的所有地区。中国以世界陆地面积的7%,囊括了三分之一的大陆强震。仅在20世纪下半页,中国大陆死于地震的人数就达28.5万,占主要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半数以上。进入21世纪,相继发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岷县地震和鲁甸地震,每次都对当地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创伤。
每次地震以后,人们心里总是不自觉地犯嘀咕:我这里会不会发生地震呢?会发生多大的地震?若掌握了这样的信息,就有可能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建设更牢固的房屋,进行防震演练。
事实上,通过对中国多年积累资料的分析,中国的地质工作者已经分析出中国那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他们把中国划分成了六个一级地块,即青藏、西域、南华、滇缅、华北和东北亚。六个一级地块下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次一级的块体。而地震,就容易发生在地块的边缘。
左图为中国的地块,橙线为板块边界,蓝线为一级地块的边缘,绿线为二级地块的边缘。右图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2000年中国4级以上地震分布图。两图对比,可见地震多发地区与地块边缘重合度颇高。在这些地块边界上,发生了中国100%的8级以上大地震,这些边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6%。也就是说,中国16%面积的国土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的可能性远大于其他地区。
图片来源:仿自参考资料1(左),参考资料10(右)
来自高原的力量
讨论这个话题,总免不了要提到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高隆起,给人的印象似乎它是一个巨大的完整块体。但实际上,青藏高原是由若干个次一级的块体构成的,块体与块体之间以大断裂为界,这些大断裂一直延伸到云南、四川,乃至到越南、泰国所在的中南半岛。这些大断裂多为走滑断裂,每年的滑移速率为3~15毫米,在这些断裂的控制下,青藏高原的内部物质正源源不断地向高原周缘流动。
青藏地块及其周边的地块组成和断裂。自浅黄色到橙红色依次为柴达木地块、巴彦喀拉地块、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羌塘地块东侧为川滇菱形块体,拉萨地块东侧为泰国高原。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在青藏地块及其周边,发生过多次强震。最近的一次就是发生在2008年发生在龙门山地区的汶川地震,相信每个人对这次地震记忆犹新。而在1920年,在宁夏海原,发生了一次8.5级大地震,造成约29万人死亡。1950年,西藏墨脱发生了8.6级地震,造成1500多人死亡。2001年,在昆仑断裂上,发生一次8.1级地震,所幸当地是无人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一带小地震更多,比如今年2月,新疆于田7.3级地震,就发生在阿尔金断裂的西端,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在玉树-甘孜断裂上。另外,在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麓和河西走廊,人口稠密,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比如1932年酒泉昌马7.6级地震,约7万人遇难,1927年武威古浪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4万多人。
青藏地区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青藏高原向东缓缓冲去,造就了南北地震带。这个地震带北起宁夏,经过甘肃东部,进入川西、云南。这里人口稠密,地震非常频繁,几乎集中了中国半数的8级以上大地震。海原地震、汶川地震、丽江地震以及刚发生的鲁甸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内。
西域震动的群山和安详的盆地
广阔的新疆,是西域地块的领地。
5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洋中散布着一些大陆地块,比如塔里木、准噶尔。在随后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大洋慢慢闭合,而这些散布的地块就慢慢地拼合到一起,在各地块的边界形成山脉,比如天山、阿尔泰山,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些大陆地块内部比较稳定,但边界比较软弱。西域地块曾沉寂了一段时间。但进入新生代之后,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这里又活跃了起来。
新疆地貌特征,就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交替前行。盆地是坚硬的地块,受到挤压的时候不易变形,比较稳定。但后来,印度板块推着青藏高原向北运动,遇到盆地的阻挡,应力传递到软弱的山脉,造成了原来已经比较稳定的地块边界重新活跃,地震多发。
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一样,隆起于两大板块的碰撞,发育有多条活动强烈的断裂带,地震多而大。
20世纪内,新疆已经发生过多次强震,比如1902年,喀什地区的阿图什城发生了8级大地震;1906年,玛纳斯县发生7.7级大地震;1931年,新疆东北的富蕴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近几十年来,喀什伽师县多次发生7级左右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新疆境内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总之,新疆的阿尔金山、天山山麓,西部与中亚各国交界、帕米尔高原是地震的多发区,震害严重,而盆地内地震相对较少,震级也较小。
“复活”的华北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创伤,至今仍让人无法释怀。
唐山位于华北地块之上。地质上的华北,范围远大于地貌上的华北平原,还囊括了陕西、河南、辽宁的大部分,河北、山西、山东的全部以及内蒙古的南部,渤海、黄海以及朝鲜半岛的南部。华北地块内部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子单元:鄂尔多斯地块、华北平原地块和鲁东—黄海地块,可以说这三个部分各有特色。
华北地块地震(绿色圆点为历史地震,红色为现代地震)和断裂(黑色线条表示)。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5
华北地块作为一个整体,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地体,早在18亿年前就已经形成,进入稳定的演化期。在侏罗纪之前(2亿年前),华北地块的内部一直都比较稳定。但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华北“复活”了。华北复活的原因现在还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这和东部的太平洋板块向华北下面俯冲有关,复活的表现是华北的地壳开始减薄并沉降,岩浆活动活跃,地震火山频发。但是,以太行山为界,华北仅在东部复活,而西部变化不大。
华北地块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断裂,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地块和鲁东—黄海地块的分界。它南起长江,向北延伸到东部,分为两条(一说三条),进入俄罗斯,仅在中国境内就有两千多公里,是华北平原地块和鲁东—黄海地块的分界。郯庐断裂带形成于中生代(2亿年左右),近期的活动可能受到了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之下俯冲的影响,较为活跃。
鄂尔多斯地块,约相当于现今黄土高原的主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质单元。它内部十分稳定,没有记录到过大于6级以上的地震。但在周缘,地震活动非常活跃,称鄂尔多斯周缘断裂带。它西面的银川盆地内,发生过1739年平罗8级地震,死亡约5万余人,1561年发生中宁7.5级地震。在鄂尔多斯地块的南缘,渭河地堑内,曾于1556年在西安东部的华县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据统计死亡约83万人,并重创西安,小雁塔的塔顶被震落。而在鄂尔多斯地块的东部的山西,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惨烈地震,比如1303年洪洞县8级地震,造成几十万人伤亡,1695年临汾8级地震,另外,在原平、灵丘、忻州等地也多次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
相比之下,华北平原地块更为不宁。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发生过6.7级邢台地震、7.4级渤海地震、7.3级海城地震、7.8级唐山大地震和7.1级滦县地震。1668年,山东临沂发生过一次8.5级大地震;1679年在北京的平谷县,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频发的大地震现身于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区,带来了多次深重的灾难。
至于鲁东—黄海地块,它大部分位于海里,历史地震记录较少。但近年来也曾发生过多次5级左右的地震,可能存在有一个潜在的地震带。
华北地区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华北地块地震的特点是周期特别长,同一条断层上大地震的发震周期为上千年,甚至万年,超过人类文明史,记录很少。华北平原又覆盖着厚厚的松软沉积物,掩盖了断裂,我们仅知道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加之大量的人类活动改造了地震形成的地貌,给研究华北地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可以说,除了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地震的威胁之下,研究程度又非常低,而这里又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防震,不能有丝毫松懈。
华南大地的庇护与大海的愤怒
中国的东南地区,从属于南华地块。所谓“南华”,包括了华南和南海两个次级地块,大致以中国东南海岸为界。
华南地块非常古老,其内部非常稳定,地震频率较低,震级也都不大。华南的内陆地区,是中国最不容易受地震危害的地区之一。
但东南沿海,存在一系列的活动断裂,发生过震级较大的地震,这可能和受到东部菲律宾板块的俯冲挤压有关。1605年在海南琼山,发生7.5级地震,致使沿海70多个村庄沉海,死亡数千人。1918年,在广东南澳近海,再次发生7.5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福建海外也不安宁,1604年,泉州海外发生一次8级大地震,此后,还发生过多次较强地震。现在研究认为,在台湾海峡至海南岛的海域内,存在一条或若干条活动断裂,具有发生大地震的能力。
华南地区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华南地块的东部边缘台湾,则是中国地震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台湾是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相互俯冲挤压的地区,位于板块的边缘,非常容易发生大地震。1999年发生于日月潭南方的7.6级集集地震,全岛有震感,造成2321人死亡。
至于南海地块,基本没有较大地震,地震的频率也很低。
东北与西南的对比
东北亚地块在我国国内的部分非常稳定,虽然郯庐断裂从此经过,但活跃性较低。从历史地震来看,东北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远小于其他地区,强度也不大,和华南内陆基本相当。但是,也会发生一些中小震,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吉林松原的5级左右的群震。
长白山地区是本区地震相对活跃的地带,但是,这些地震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的震源非常深,一般大于200公里。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直达600公里之下,发生地震。
东北地区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东北成为较少受到地震危害的地区之一。但在中国的另一端,西南边陲的云南,正在逃跑的滇缅地块却暴躁不已。
滇缅地块,不止包括云南和缅甸。红河断裂以南的几个市(州)和中南半岛都是它的地盘,其南部边界可能到达了苏门答腊岛。这个地块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的过程中,被挤出来的一块,向南逃逸而去。
云南地区的地震带与地震历史记录(截至1996年)。
在逃逸的过程中,我国境内的部分遭受了强烈的变形,内部有多个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震,如1988的临沧耿马地震,7.6级;1976发生在景洪州龙陵县的7.3级、7.4级地震,两者前后仅隔两个小时。
编辑的话:知道了哪些地区更容易发生地震,就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提升房屋质量、对公众进行防震训练,都需要时间。如果不做准备,这些天灾带来的,或许是更大的伤害。
主要参考资料
邵志刚等 (2008)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过程及其趋势研究. 地震, 28(3):33-42.
唐方头 (2003)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博士论文).
Tapponnier P et al (2001) Oblique stepwis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Tibet Plateau. Science, 294(-1677.
张浪平等 (2013)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中国地震, 29(1):1-10.
程理等 (2011) 怒江断裂带南段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地震, 31(2):97-105.
Yin A (2010)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Asia: A preliminary synthesis. Tectonophysics, 488(1):293-325.
张国民等 (2004)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中国科学:D辑, 34(7):591-599.
张培震等 (2003)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 中国科学:D辑, 33(B04):12-20.
Wang L et al (2009) Comparison of seismic resistance of highway bridge in Yunnan by the specific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J. Jpn. Soc. Civil Eng. Ser. A1, 65(1):333-344
你可能感兴趣
希望以后多来些小震释放能量,不要再大震了。。
引用 的话:昨天还和同学讨论说,西安人民认为秦岭的存在帮他们抵挡了最近的几次地震,这种看法有没有依据~还笑谈要问一问学地质的同学。楼主的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我还看到说是华山就是那次华县地震造成的结果之一不知道有没有依据引用文章内容:.4级渤海地震、7.3级海城地震、7.8级唐山大地震和7.1级滦县地震。1668年,山东临沂发生过一次8.5级大地震;1679年在北京的平谷县,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频发的大地震现身于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区...
引用 的话:插入的话图片就变小了 地址在此台湾都煮烂了,冒的泡那么多,那么大。
引用 的话:从图上看,基本全国都容易地震啊...陜北從來不地震
引用 的话:防震措施可都是烧钱的主,而没有大地震的时候,如何说服民众,包括你我,从口袋里掏钱做这个事情?这是个难题。尤其是比较有钱的东部,相对不容易受到地震的威胁,而时刻住在地震带上的人民们,却大多连自己的房子都... 造神舟嫦娥什么的也没“说服民众”啊。公款吃喝的钱也没“每个月在工资单上扣十块”啊。搞笑么。。
河南没有吧,右边的地震带就擦了一点商丘的边。。来自
华死83万人的那次数据有误吧?来自
引用 的话:嗯,从地图来看……基本没什么地方是没有地震吧……但是加固房屋确实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而且基本富裕的地方基本没有太大地震(也许人类潜在的敏感选择更安全的版块定居?)因为地震地区震一震经济就得回去多少年吧,另一方面过去对于地震也只有迁徙之类的办法了,这样一来容易地震的地区就被筛下来了,还有就是本身中国地震带不是靠山就是靠海,古代经济这些地方不容易起来啊
引用 的话:因为地震地区震一震经济就得回去多少年吧,另一方面过去对于地震也只有迁徙之类的办法了,这样一来容易地震的地区就被筛下来了,还有就是本身中国地震带不是靠山就是靠海,古代经济这些地方不容易起来啊有道理……人类发展都是平原,更缓冲的水……
引用 的话:因为地震地区震一震经济就得回去多少年吧,另一方面过去对于地震也只有迁徙之类的办法了,这样一来容易地震的地区就被筛下来了,还有就是本身中国地震带不是靠山就是靠海,古代经济这些地方不容易起来啊有道理……人类发展都是平原,更缓冲的河流一旦发生灾难,基本都是迁徙……
台湾已经被砸肿了。。
吴越之地 有长沙马王堆老太太放置在棺椁中的菜油作证 两千多年啦 坛子壁上的印记 没晃过
引用 的话:从图上看,基本全国都容易地震啊...华南地区较少吧
引用 的话:问下,能不能和日本一样把房子建牢固一点有没有防震效果,了解一下1995年的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你就觉得日本房子牢固抗震是个错觉,一个一年365天 天天地震的富裕岛国的抗震标准也就那样……
每次都对当地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创伤-------------------------------------------------------------创伤这个词用在这里,看的我浑身不舒服……
其实都看不懂,我想要的是一张全国各地的表格,后面写着是否会发生地震以及可能性
华东有地震隐患吗
地震这么多,为了对抗灾害,我们不禁就要问了。。。
我可不可以认为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就是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呢?
表观遗传博士生
"华北地块地震的特点是周期特别长,同一条断层上大地震的发震周期为上千年,甚至万年,超过人类文明史,记录很少。"临汾盆地 7-8级1303年 7-8级又300年了。。
引用 的话:"华北地块地震的特点是周期特别长,同一条断层上大地震的发震周期为上千年,甚至万年,超过人类文明史,记录很少。"临汾盆地 7-8级1303年 7-8级又300年了。。 那离断裂带仅100多KM的徐州市区有没有可能…… 不过有人说这条断裂带的能量已经被唐山地震那次给释放掉了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全面而且透彻。首先他说明了地震预报难度,其次也说明多年研究成果。地震发生复杂性,多元性。我想地震有一些一般原因,更多是特殊原因。这些特殊原因是千年一遇。除了构造地质学研究,还有地球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我们主要是地震烈度研究,欠缺化学动力学研究,今后我希望能看到更全面的文章。
希望以后没有地震
引用 的话:我可不可以认为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就是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呢?这个要具体看形成原因。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山脉的话,特别是像喜马拉雅山脉和祁连山脉那种级别,就可以说就是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嗯······反正一般这种成因的山脉都挺高大的··· ···其他成因的山脉特别高大的好像还真是不多··· ···所以这个说法也不算错··· ···
那华北地区地震带还活跃吗
几十年内会发生毁灭性地震吗
看着就重庆好一点
引用 的话:看着就重庆好一点 那当然!山多地厚,彻底不用担心。
有一次无意中知道了也发生在四川的叠溪大地震, 很可怕,是少见的沉陷式地震,整个的叠溪镇被大地裂开的口子瞬间全部吞下去,地面然后又合拢了……解放前国民政府时期的事吧,想想都不寒而栗。
平原地区一般都不太会地震的,比如长江三角洲。换句话说,多山地形最危险。目前我国的平原地区因为修路快→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所以不太需要担心,最危险的却反而最穷的山区才是大头。要防震,哪来钱是个大问题。其次住在峡谷里,地震一来直接埋死的那帮,赶紧移走是正经。
其实就算地地震了,房屋质量合格的话,也基本没问题,就怕是自己建造的土屋,豆腐渣工程之类的。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伤害?_百度作业帮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伤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参考资料:http://www.stjpedu.net:84/dl/htdocs/PRINTLR.ASP?ID=5318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
会带来哪些?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通常来讲,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人们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请记住本站网址:
------分隔线----------------------------
相关内容:
其他朋友在看:
地震前的预兆 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现象,关于地震前的动物预兆,我认为是应该重视的,因为...
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
地震的逃生方法地震的预防措施;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
遭遇地震怎么办?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能撤离时,迅...
地震时被埋怎样正确求救?地震的时候很多人会被埋或者被砸,然后再废墟下面,是不是很...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
在发生大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我保护 虽然地震是人类目前无法避免和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
有关地震救援的资料: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
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有什么危害?地震次生灾害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如何正确选购抗震房?目前地球似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似乎在提醒人们...
驾车途中遭遇地震怎么办?当我们正在驾车行驶时突然感觉到有地震,而又处于城市道路或...
您是不是要找这类内容(2007o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据《扬子晚报》日报道:进入5月份,太湖出现了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后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居民陷入严重的饮水危机.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期以来,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蓝藻灾害年年频发,治理太湖污染刻不容缓.材料二: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材料三:如图漫画“就地取材”(1)导致今年5月份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的自然原因主要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2)你认为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3)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是C.A.海底地震&&&&&&&&&&&&&&&&&&&&&&&&&&&&B.石油污染C.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D.赤潮(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说出一种人们污染水体的实例或现象,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解:(1)从资料中知道,连续高温少雨,是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材料中知道,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 (3)从资料中知道,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 (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答案为:(1)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2)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3)C;(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认真阅读材料,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