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的水能让农业灌溉吗?

节水灌溉: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节水灌溉: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来源:前瞻网 时间 时间::点击:288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其中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显得更为突出,水资源将日趋紧缺。据世界银行调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面临水资源危机。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为应对水资源紧张和缺乏,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提倡节约用水。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的必然选择。
世界性难题:水与粮食安全
今年3月22日,第二十个“世界水日”在法国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期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世界食品需求将增加70%,这将导致农业用水需求至少增加19%,而今天的农业用水已占到淡水用量的70%。
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由目前的70亿人增加到90亿人,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将在当前的水平上再增长70%至100%。
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的难题,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关键。
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当前世界各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
实行节水灌溉工程后,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劳动力配置,滴灌通过局部湿润灌溉,田间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易溶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内吸杀虫剂等可随水滴入,可减少中耕、施肥、喷药、锄草等的作业次数和劳动力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节水灌溉,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这也是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效益。此外,节水灌溉还能实现节水、节地、、等效益。
目前,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节水灌溉的普及程度较高。在发达国家,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喷灌、滴灌又是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法,农业灌溉率约为70%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节水灌溉行业研究员刘吉伟指出,目前,全世界的总耕地面积仅为15亿公顷,有灌排设施的耕地面积仅占27%,却生产出全世界55%的粮食,预计今后新增的粮食产量中80%至90%将来自有灌排设施的耕地。
中国节水形势严峻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时空分布不均,且人均水资源不足。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5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在世界上排第121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逼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警戒线,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38%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而干旱少雨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其他地区的土地没有灌溉就不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在我国,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需求的64.10%,比重较大,而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用水比例仅为50%左右,如北美和美洲中部农业用水占49%,欧洲一些国家农业用水仅占38%。此外,我国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达到70%-90%的水平。由此看来,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依然任重而道远。
据预测,在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粮食需求将增加到6.4-7.2亿吨。按照现有水平要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农业灌溉用水量将从现在的3600亿立方增加到6650亿立方。而根据我国当前的农业供水量水平来看,未来农业灌溉用水缺口将会扩大到3000亿立方米。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效率是衡量灌溉水利用是否节约高效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0.5,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水分生产效率仅为每方水生产粮食1.0公斤,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2.0公斤。
近年来,随着大面积干旱等灾害气候频发,我国对水资源节约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尤其在水资源实行总量严格控制、粮食产量保增长的双重压力下,节水农业、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鼓励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政策。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兴修水利成为当年“三农工作”的首要议题。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按照规划,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财政资金12287亿元用于“三农”,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增幅达17.928%。
据统计,从1998年至今,我国通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增效等项目,已建成一大批节水灌溉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50多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零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节水灌溉行业研究员刘吉伟表示,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低下的现状下,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与生产生活之间日趋紧张矛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刘吉伟指出,“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要实现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合理、高效及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就必须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而扶持节水灌溉行业发展,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必不可少。
节水灌溉行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
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不仅自身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将会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指导和带动行业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加快水利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我国科技兴水、科技兴农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境内从事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产品经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单位已逾千家,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较差,真正实现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的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不超过20家。
虽然我国的企业已经能够制造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节水灌溉设备,但我国节水灌溉行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较低或缺乏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搭配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导致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新产品难以出现,而技术含量较高、制造工艺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如园林绿化类(包括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节水灌溉产品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辽宁省丹东市,河南省济源市,浙江省台州市等地集中了比较多的喷灌设备生产企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将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年)》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49%,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9亿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至少达到56%。在短期抗旱、长期节水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每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望达到27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有望达到170亿元,节水灌溉设备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
东海证券也认为,“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投资逻辑在于“开源节流”,围绕增强农业防汛抗旱能力、提高灌溉收益这一主线,农业排灌水泵和节水灌溉设备相关子行业将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水泵行业年复合增速12%,市场容量近千亿,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市场容量740亿元左右,其中节水灌溉管材投资占比60%-8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绿地规模快速扩大,预计园林节水灌溉的需求将与日俱增,这也将成为我国节水灌溉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
版权所有 @徐州潜龙泵业有限公司
地 址:徐州丰县经济开发区 & 联系人:史经理 & 手 机:/ & 免费服务电话:400-&网站链接:看得见的河 看不见的水(我的家乡我的河·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节水|农业_凤凰资讯
看得见的河 看不见的水(我的家乡我的河·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我的家乡我的河”全媒体特别策划报道活动于5月26日开栏以来,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关注,至今本版已推出报道20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我们特别约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等专家解疑释惑,既作为“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结束篇,也为持续5个多月的“我的家乡我的河”报道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当然,人类对水的利用与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了能永远看得见清秀的山水、记得住美丽的乡愁,今后我们将适时推出关注身边河湖的新栏目。
原标题:看得见的河 看不见的水(我的家乡我的河·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宋 嵩制图编者按:“我的家乡我的河”全媒体特别策划报道活动于5月26日开栏以来,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关注,至今本版已推出报道20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我们特别约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等专家解疑释惑,既作为“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结束篇,也为持续5个多月的“我的家乡我的河”报道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当然,人类对水的利用与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了能永远看得见清秀的山水、记得住美丽的乡愁,今后我们将适时推出关注身边河湖的新栏目。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家住北京海淀区美丽园小区的苏静从没感觉到缺水。尽管小区门口的西四环下面,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管道,她却很难感悟到调水的意义。然而,在那些从事供水工作人的眼里,这里的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稀缺过。缺水:许多人看不见京津冀用水七成靠地下水,年均生态用水赤字达90亿立方米缺水,为何许多人看不见?“京津冀地区用水主要靠地下水维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向记者介绍,京津冀年均供水量为27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到70%,成为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打开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趋势图,李原园说,京津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9。本世纪以来,地表水在衰减,地下水在日益超采,一面是缺水,一面是不得不用的水,目前该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年均生态用水赤字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8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今天的我们在用明天的水,现在的用水正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发展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长期地下水超采,已经带来地面沉降、河湖干涸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华北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区。“地下水不能再这样继续超采了。尤其是深层地下水,采一方少一方,很难恢复补给,这是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失。”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却承载全国8%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11%。“这么少的水资源,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粮食主产区很多又在华北,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紧迫。”王浩说。如何缓解“看不见的水”的问题?“调水是基于国情、水情的一个必然选择。”王浩说,通过南水北调,增加供水,缓解黄淮海流域短水局面,同时遏制地下水超采,改善受水区水生态环境。调水:年均供水95亿立方米输水干线全程自流,年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长江水如何流到京津?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出发,江水出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一路向北,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蜿蜒1432公里,最终到达北京团城湖和天津曹庄泵站。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介绍,南水北调中线采取全程自流,1400多公里距离,落差不到100米。为减少沿线水头损失和渗漏,全线渠道过水断面采用8—10厘米厚混凝土衬砌,而且渠道是全封闭的,不跟沿线河湖交叉,既环保经济,又保障调水安全。为实现“南水”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河南省鲁山县境内,长江水将通过世界规模最大渡槽——沙河渡槽,跨过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河流。这条全长11.9公里的“飞渠”,要求水头差1.881米。要把一节节重1200吨的槽身架到10米高空,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努力,建设者们保障了渡槽严丝合缝,经过两次通水试验,实现“滴水不漏”。在河南郑州境内,长江水要穿过黄河。在黄河地下35米深处,挖掘两条8.7米的隧洞,3公里穿黄隧洞,测量误差控制在50毫米以内,这在国内实属罕见。穿黄工程项目部工程师李连朝说:“平常一个项目,GPS定位设备最多用三四台,在这个项目上,增加到八九台。”以此来确保工程的精确。这些难关仅是缩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各类建筑物包括渡槽、倒虹吸、隧洞等2000余座。严守质量红线,经过全线通水验收,这些工程全部过关。中线能调多少水?沈凤生说,按照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的141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为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河北34.7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2亿立方米。据测算,通过“南水”与当地水联调,基本缓解受水区城市的缺水状况。增加水资源,再严控用水,华北地区每年能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左右。这条看得见的河将构建起新的用水格局,将有效缓解“看不见的水”的问题。节水:拧紧水龙头,严控地下水以水定发展,2020年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现在,沿线配套工程正静候来水。据悉,目前中线受水区4省(市)的配套工程已具备40亿立方米水的接纳能力。南水北调之后,今后华北平原是否就“不差水”了?沈凤生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国家就明确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原则,中线一期工程的调水规模,既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考虑了节水的促进作用,节水优先是受水区用水的前提。农业大省河南,将接受近四成的南水北调来水。河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虽然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但大水漫灌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全省农业灌溉系数为0.59,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由“第一用水大户”转型为“第一节水大户”,农业节水还有很大潜力。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何凤慈说,北京年均用水需求36亿立方米,而水资源量只有21亿立方米。尽管近年来逐步压缩用水,年均节水1亿立方米,但南水北调还不能完全补上缺口。“不节水没有出路。”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文运说,10年压采,天津灌溉机井从高峰期的5万多眼降到3.2万眼。但细算水账,还要节水挖潜,到2015年,天津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利用率要达30%。在河北,价格杠杆推动节水,2015年起拟实行阶梯水价。到2017年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8亿立方米以上,压采率将达到74%。节水优先,以水定发展。根据水利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京津冀将构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打破区域界限,实行区域水量联合调度。“通过南水北调和加大污水回用,区域用水总量要控制在每年300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李原园说,到2020年区域水资源超载局面将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将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07 08:54
04/07 08:54
04/07 08:54
04/07 08:54
04/07 08:53
04/08 09:52
04/08 09:52
04/08 09:52
04/08 09:52
04/08 09:54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08 08:52
04/08 08:52
04/08 08:52
04/08 08:52
04/07 08:51
04/08 14:13
04/08 14:13
04/08 14:13
04/08 14:13
04/08 14:13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094
播放数:6711165
播放数:2695967
播放数:1154745
48小时点击排行浏览次数&2407&次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导致汉江下游面临缺水
引江济汉工程不仅仅是“调水”,还能够发挥帮助农业灌溉、节省物流成本等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调水后遗症”也不容忽视,解渴之后,工程真正能够做到造福百姓,惠及民生,才是人们最大的期盼。 
  引江济汉工程不仅仅是&调水&,还能够发挥帮助农业灌溉、节省物流成本等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调水后遗症&也不容忽视,解渴之后,工程真正能够做到造福百姓,惠及民生,才是人们最大的期盼。    12月26日下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位于湖北省潜江、天门境内的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实现截流,汉江下游将面临缺水。    而从长江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的引江济汉工程,一个月前其通航控制性工程已在潜江市高石碑镇开工,进入实施阶段,计划4年完成。    这&一调一引&之间,引江济汉工程为何上马?它能给当地带来什么?人们担忧的水生态等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南水北调后汉江&喊渴&    汉江下游两岸的潜江、沙洋等县市是湖北的鱼米之乡,还盛产棉花、油菜籽等经济作物。然而几年前,记者在潜江等地就多次听到议论:汉江水量季节性较强,南水北调保证了北方用水,我们这里肯定要缺水。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汉江流量受降雨影响,也和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泄水量直接相关。&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刘子慧介绍。丹江口水库原库容为174亿多立方米,大坝加高后增至339亿多立方米。据统计,过去水库多年平均来水为388亿立方米,每年约200亿立方米的水放到下游。然而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调水后,每年将给北方&抽&水90多亿立方米。要保证丹江口水库正常库容,流向下游的水量将降到100多亿立方米。将来随着调水增多,汉江下游可能&喊渴&。    有关水利专家认为,如果汉江下游流量过少,将对通航、生产生活用水等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水量减少,流速减缓,会导致水里的污染物相对增高,产生水体富营养化即&水华&现象。专家坦言:长江上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带来的水生态问题至今仍未消除,前车之鉴不能忘!    引江济汉不仅仅是&调水&    经过多年争议和论证,引江济汉工程设计方案到2009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设计,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进水口位于荆州市李埠镇,出水口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全长约67公里。    引江济汉设计引水流量350立方米/秒,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汉江兴隆河段缺水之虞,为汉江输入新鲜的&血液&。根据有关专家设想,通过&输血&有望改善该河段的航运、灌溉、供水条件,有利于生态保护。此外,这项工程将武汉、襄樊和宜昌三个经济区域通过水路联成一体,有利于联动发展。    引江济汉首先惠及农业灌溉。工程建成后,在满足供水范围内7个城市用水的基础上,结合闸站改造,可使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0%左右。    引江济汉渠道将成为千吨级运河,节约物流成本。工程将建设航道、长江进口和汉江出口的千吨级船闸等配套设施,改善现有通航条件,行程缩短约680公里,节约运输成本。这一工程还将成为连接长江沿岸钢铁石化工业走廊与汉江沿岸十堰&襄樊&武汉汽车工业走廊的水路&腰带&,改变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引江济汉还是一条活水走廊,科学调度将有利于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沙洋县境内的长湖夹在长江和汉江之间,但与两条大河互不连通,水质净化困难。过去长湖缺水时,当地渔业首当其冲,农田也缺水灌溉。引江济汉工程将在此筑起一道穿越长湖的运河,附近的后港镇人已在展望:当地的乔河是运河的补给水源,乔河涨水时可通过运河直达汉江,不会威胁长湖;长湖缺水之时,又可通过运河调水。经过活水搅动,也有利于湖水净化。
【支持本条新闻资讯& 0&】
申明:本站所有新闻及资讯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疑问,请与 。
&&上一条: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号农民花八年建调水工程解决千亩农田灌溉难题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农民花八年建调水工程解决千亩农田灌溉难题
有时,引水管道需要经过陡峭的乱石壁。
为了引水冯武飞在这座山上干了8年
管道翻山越岭
开山挖渠双手满是老茧
  □记者 朱长振 文&杜小伟 图
  核心提示:
  一个目不识丁的洛阳市宜阳县深山农民,花费八年时间,用一己之力,建成了一项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一座水库、500米绝壁水渠、2.5公里地下管道、一座水窖……”这是老农工程的几个主要部分。他的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自己四亩多地的灌溉难题,还让周围近千亩农田“绝处逢生”。
  记/者/手/记
  ★50多岁的冯武飞脸上皱纹看上去有70岁
  ★陡峭的乱石壁无法埋进管子
  ★花8万多建个蓄水池,没人能理解,但冯武飞心里有数
  ★开山挖渠双手满是老茧
  ★为了引水,冯武飞在这座山上干了8年
  ★安装跨山谷的管子,冯武飞要请上七八个老乡才能完成
  “南水北调”
  让千亩农田
  “绝处逢生”
  为了能浇地,冯武飞努力了8年。
  昨天一大早,这个56岁满脸沧桑的农民打开院中地窖的盖子,搬出整整一拖拉机的塑料管,他要到西坡根浇地,盼着他的,是西坡根近千亩麦田的主人。
  天旱要浇地,这本是农村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可对于宜阳县莲庄乡沙坡头村这个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村子来说,这是件不亚于“南水北调”通水一样的大事儿。
  沙坡头村西坡根的近千亩地祖祖辈辈“靠天收”,冯武飞家也有四亩地在西坡根。八年前,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民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一个人开始实施他的“南水北调”工程,从2.5公里远的深山里,硬是把水引到了西坡根。
  8个壮劳力拉紧一根钢丝绳,把它牢牢固定在山涧两端的两棵树上,冯武飞熟练地从腰间取出一个个小橡胶兜,让这个用汽车轮胎和铁丝特制的小物件把一根胶管从山涧南边送到北边,接上接头,冯沿着荆棘丛生的小路轻车熟路地扒开一棵酸枣树下的虚土,那里是下一个接口的隐藏处――这是昨天上午发生在西坡根浇地现场的一幕。
  2.5公里的距离,冯武飞一个人挖了1.3米深的渠把这些管子深埋地下,哪一段埋的啥样的管子,接口在哪儿,他早已烂熟于心,仅埋管子,断断续续花费了他将近4年时光。
  西坡根山半腰的一处水窖边,几名村妇争吵着。她们都想“快一点”让冯武飞的水流到她们干旱的麦田里。这个长17米、宽5.5米、深.5.6米的水窖是冯武飞“南水北调”最大的一项工程,总共花费了他8万多元钱。
  60岁的村民杜天运正在冯武飞的水窖边打窑洞,他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随着冯武飞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日趋稳定,杜打算把家重新搬回西坡根,他的13亩口粮田全在这里,“以前靠天收,种的麦往往到收时还不够付收割机钱,自从能浇以后,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我种的瓜最大个儿的有20多斤,总共收入一万多元,今年打算再扩种”。
  50岁的唐水京把他长势喜人的白菜浇了一遍:“给他20元钱。”唐说前几天他已经用冯武飞的水窖里存的水浇过一遍了,想再浇第二遍,“白菜好喝水”。
  唐这1.5亩地是租邻居的,“以前每年也就是象征性地给30元钱,有些邻居的地白给都没人种,自从能浇后,涨到每亩地150元一年了,今年给多少钱人家也不让种了”。
  被逼出来的“南水北调”工程
  西坡根人的“吃水难”由来已久。
  昨天上午,靠在墙根晒太阳的79岁的老支书石长青大着嗓门说:“政府也想过办法,只是没搞成。从1975年到1977年,农闲时全村近千人出工,农忙时抽调70多人的专业队,早出晚归,炸石头,挖土方,干了两年多才修成一个15亩大的水塘,修成水渠两公里多,但那时不讲科学,水塘建成就没咋用,光漏水,根本就没发挥一点儿作用。”
  十年前,西坡根的一个国有林场也曾找来技术人员多次测量设计,准备把攀陡坡山崖上的泉水引到西坡根。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上距离超远、落差太大而最终放弃。“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经费,当时说要搞成没个三五十万拿不下来”。
  冯武飞也参与了当年的引水工程,他没想到,他的人生命运会跟这个工程“较上劲”。
  1980年,刚刚结婚的冯武飞因家中弟兄多、住房不宽余而从山下搬到西坡根。当时西坡根已有11户村民在此居住。“地都在上边”,冯武飞的妻子范玉存对记者说。
  在西坡根,冯武飞的两个女儿先后降生。但邻近一个名叫大野沟的地方的饮用水慢慢枯竭,靠天吃饭的口粮田也因老天的日渐“不配合”,收成无法填饱肚皮。
  因为缺水,1988年前后,12户村民先后搬到山下,但口粮田仍在西坡根。冯武飞们为分得山下能浇的田地多次上访,均无功而返。
  1992年,“分得水浇地”的希望破灭,冯武飞准备动手修建引水工程浇自己的4亩多口粮田。因为不识字,他煞费苦心地拉上了当过生产队会计的邻居范连刚入伙。
  两人最初的设想其实很简单,他们想沿着以前集体修建的那处废弃引水工程架设管道,把水引到西坡根,然后浇地收钱,收益平分。
  刚开始,他们在村民眼中确实跟“闹着玩”差不多。经过几天实地考察,范连刚用皮尺量量距离,冯武飞爬上爬下水源地攀陡坡悬崖顶几个来回估算落差,俩人凑了四千多元钱,购回了2000多米直径两寸的水管,开始施工。
  修路,截水,铺设管道,忙活了半年之后,从山半腰水源地直接把管子接通后,准备试水了,全村老少都赶来看稀奇。
  “把攀陡坡都围满了,我俩忙得满头大汗”,冯武飞回忆说。
  但水管接通后还没等水到地里,水管就被憋得到处冒水。
  “有好几处还被憋断了,因为落差太大了”,范连刚回忆起第一次试水时的情景仍感觉“不好意思”。
  2寸管不行换2寸半的,这里落差大了改道另一处……两年,两人除了落下堆满院子的报废胶管外,还落下了满身债务。
  再也撑不下去的范连刚选择了退出:“身体上吃不消,天天弄一身泥,白天黑夜,吃住都在荒山野岭上,经济上也撑不住了。”昨天,范连刚说,“最主要的是我没他(冯武飞)有毅力。”&&
  一个人的“南水北调”工程
  合伙人退出,没能动摇冯武飞的决心。
  没钱的时候,他外出打工。山西、洛阳的建筑工地上,冯武飞弯腰低头拉着一车车砖头,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让他盘算着能购买多少米胶管和多少袋水泥。
  手中有了俩钱,冯武飞重返攀陡坡,他先从山半腰的水源地干起。没有路,他就在山崖的岩石上凿出一个个脚坑,然后拉着杂草往上攀登。
  山高路陡,一天只能背两袋水泥。有时为了节约时间,他白天吃干馍喝泉水,晚上就住在山崖对面一孔废弃的窑洞里。
  半年多时间,村里人没咋见到冯武飞。生气的妻子不让他进屋。就这样,冯武飞在攀陡坡水源地一处瀑布下的一座小型水库宣告竣工。
  水源有了保障,为减小从水源地到崖底的落差,以减小水管的压力,冯武飞开始在半山腰的岩石上凿渠。
  “虽然没有红旗渠的工程大,但与红旗渠的路数一样。”从电视上看过林州人民建造红旗渠镜头的冯武飞“比葫芦画瓢”,先用铁镐在岩石上刨下印记,然后一点点凿,岩壁上的水渠在一米米往远处延伸。
  又是半年过去了,冯武飞记不清用坏了几把铁镐,也记不清从近千米的绝壁上来回奔波了多少趟,背了多少袋水泥和岩石……岩壁上近500米的水渠修成了。
  外出打工,让没上过学的冯武飞在建筑工地上学会了用拉链(一种工具)固定钢丝绳。拿着捡到的废旧钢丝绳,他坐在攀陡坡下一处50多米宽的山涧边苦思冥想:能不能用钢丝绳把水管直接引过山涧?这样不就减小了水的压力,不至于再爆管了吗?
  说干就干,冯武飞把废旧汽车轮胎剪成巴掌大的小块,用铁丝把轮胎皮套在钢丝绳上,一块块轮胎皮在钢丝绳的串连下紧紧保护着水管顺利穿过山涧。清澈的泉水顺着水管自南而北“漫游”过山涧,再顺流到西坡根,那里有近千亩农田渴盼着滋润。
  女婿梁会武和其他家人一样,对工程持反对意见:“主要是怕他受罪,你看看他多显老,你再看看他那手。”
  冯武飞的亲戚薛金环是他最大的债主,她背着家人借给他一万多元钱。“主要是看他可怜,他就是一根筋,啥事儿认准了,八头牛也拉不回。前年下大雪,他女儿半夜哭着来找我,让我陪着进山去,怕她爹冻死在山里。他一冬就没回来过,心里只有他的那个引水工程。”薛金环提起这一幕至今仍感动得想落泪。
  借了8万元钱建成永丰塘
  “南水北调”初步完工。干旱季节,冯武飞拉着一车车水管开始在近千亩农田间忙碌。谁家的地该浇了,他把水管铺到谁家地头,一亩地收10元钱。但由于水管不断转移,磨损严重,再加上距离太远跑漏,水量无法保障,所以冯武飞的“南水北调”虽然成功,但收效不大。“每年只能浇一百多亩地,太慢了,而且浇地时有人为了争水而打架。”
  2009年,冯武飞开始借钱兴建他的“南水北调”最大的一项工程,建水窖。
  还是西坡根,冯武飞东挪西借了8万元钱,拉来水泥、石块……今年1月,一个长17米、宽5.5米、深5.6米的大型水窖宣告竣工。冯武飞为这个大工程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永丰塘。
  “南水北调”收费惹争议
  昨天水源地往永丰塘里流了一天的水。虽然村民排队昼夜不停浇麦,但冯武飞的心仍紧张不已。
  因为没钱为这个塘加盖,他怕那么深的水万一有人掉进去了可咋办?前些日子,他跑到县水利局去反映情况,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部分资金:“县水利局也派人过来拍过照片了,可人家说我这工程太小,上边暂时没这一项。”问及村里及乡里的意见,冯武飞说,“我没去找,人家也没来问过。”
  说起浇地收费标准,梁会武说:“平原上公家机井只用些电费,浇一亩地就要30元钱,我爹浇一亩地只收20元。去年一季我们收入了3000多元。”
  在记者采访时,也有村民对冯武飞收费持有异议:水是大家的资源,他凭啥收钱?
  也有村民怕冯武飞以后漫天要价,“他是独家生意,不用他的水,这近千亩地谁都没法浇”。
  冯武飞显然没把村民的异议放在心上:“我算是把这个‘南水北调’工程搞成了。我别的啥都不图,有了这个塘,这近千亩地就能永远丰收了。这也是我为这个塘起名永丰塘的理由。”他挠着头说。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水北调线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