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最新院线上映电影多少部电影?

到香港去看最新电影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到香港去看最新电影
  交通便利票价合适映期在先吸引越来越多深圳电影发烧友
  到香港去看最新电影
  【本报讯】(记者周元春)昨天下午,我市10多位电影发烧友约好一起到香港去看刚刚喜抱金狮的《色?戒》。记者了解到,由于深港间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以及两地差异不大的票价让越来越多的深圳电影爱好者到香港去看全球同步上映、原汁原味的电影。
  电影发烧友王先生经常到香港看电影,在他看来,到香港看电影,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更多最新最好也是最原汁原味的电影。王先生说,深圳的影院片源少,就算是深圳规模最大的嘉禾影城,有7个放映厅,一年下来,也就上映100多部电影,而一些单厅电影院,一年也就放映三四十部片子。但香港几乎所有影院每年都放映300多部影片,平均一两天就有一部新片可以看。因此,从数量讲,香港的影院就占有绝对优势,市民到香港看电影,选择更多。除了数量,王先生说,对于很多电影爱好者来说,是能最快地看到国际上最新的影片。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时候很多进口片在深圳的上映会存在一个滞后期,这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而与深圳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却往往是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因此,电影爱好者想早点看到心仪的电影,到香港去看,是最方便的做法。
  与老公多次专程到香港看电影的杨小姐告诉记者,有的影片内地没有引进,但他们又很想欣赏,就会找个空闲时间去香港看。而在香港看电影,她觉得无论是服务还是环境都是一流的。杨小姐说,有一次,她和老公到香港时代广场那的电影院看电影,由于买票时买错了场次,当时已经开映,他们找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查询后告诉他们,下一场的前三排没订出去,可以安排他们到下一场的前三排位置去坐,让他们能看上一场完整的电影。“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服务真的很不错,如果是在深圳,错过了就只能自认倒霉!”杨小姐说。同时,杨小姐也告诉记者,在香港看电影,很少会看到有人来回走动,也很少有人会在电影院里讲电话,观众可以安静地享受着视觉盛宴。这除了香港人的素质比较高外,电影院一般在电影开映前也会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告诫观众关掉手机(有的院线干脆屏蔽掉手机信号)、不要谈话,且香港有的电影院甚至是不允许在影厅里吃东西的。杨小姐说,有时候,在香港的电影院里,你可能还会和明星不期而遇――她的朋友就曾在电影院看到大帅哥吴彦祖!
  到香港看一场电影成本高吗?王先生告诉记者,实际上,香港的电影票并不贵。以《色?戒》为例,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嘉禾影城的票价只要55元,而一般的电影也基本是50-70元,比深圳最新的进口大片的票价还要便宜。加上来回车费,实际上也不比在深圳看贵多少。而如果是遇上香港电影节,那去一趟香港可以看多部电影,就更划算了。市民陈小姐也告诉记者,现在交通比较便利,平时她和朋友也时不时会去香港逛街购物,如果遇到有好电影上映,就到香港看场电影,顺便再去逛逛街,吃吃香港的美食,也没增加什么成本,对于白领阶层来说,应该是负担得起的。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风云2在香港有多少家院线上映?_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8,061贴子:
风云2在香港有多少家院线上映?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会拿4000万票房么?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有两千万就不错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为什么香港电影会衰落?
【PhiloLee的回答(32票)】:
什么时候辉煌: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末期约30年,这个时代诞生了李小龙,成龙等巨星,有《精武门》、《唐山大兄》、《警察故事》等等代表作品。而到了90年代,香港电影不可避免的衰弱,只有偶尔一两部文艺片的出现在点缀影坛,商业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寒冬。
香港电影为什么辉煌?
要说香港电影为什么衰弱首先要谈的是香港电影为什么辉煌过。这和香港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变化是分不开的。
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什么景象呢,经济开始起飞,商贸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样,地区影响力迅速崛起,是不是看着像高中历史课本,对,就是这样,在这种环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香港电影业在获得了充裕资金的滋润后,迅速崛起,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年代都是亚洲领先的。香港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接着,为什么香港电影就在东亚和东南亚就势如破竹呢,这就是当时这些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日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电影产业,而东南亚国家的实力说实话来讲离香港差了点,首先经济起飞时间就晚了十年。
并且东南亚大量的华人也为香港电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人呢,就不用说了,以小龙为代表的几代电影人(包括演员、导演、编剧等等)的实力直到今天来看仍是空前的。
隐藏的危机
然而这种崛起却深沉的隐藏着危机。我们看一张图:
图片是从豆瓣上按照时间分类无选择性截取的,大家可以看到,香港在这个时期动作片、鬼片大行其道,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为了捞钱而跟风出现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扰乱了香港的电影市场,最终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危机。图片是从豆瓣上按照时间分类无选择性截取的,大家可以看到,香港在这个时期动作片、鬼片大行其道,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为了捞钱而跟风出现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扰乱了香港的电影市场,最终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危机。
举例说明:1989年王晶导演的《赌神》大获成功,香港影坛很快出现了赌片风潮,其中很多都是投资小、制作周期短、质量低下的。在这里除去这些电影不谈,我们看看光是王晶系列的电影都有那些(不一定是王晶导演的,但和赌神系列有关系):
当时香港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受不住这种同质化片潮的侵袭。除了赌片、僵尸片、警匪片都被拍烂了。当时香港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受不住这种同质化片潮的侵袭。除了赌片、僵尸片、警匪片都被拍烂了。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了很多的外部原因,这些外部原因我会在下一个小节全部列出,但是我想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是香港电影的内部原因注定会给港影带来这样的后果。
哲学讲内因决定外因,用在这里特别恰当。我在上面已经说了,香港电影在辉煌的三十年里主要还是以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武侠片、功夫片、鬼片为主的,这一方面是制片公司追求商业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实体规模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矶市的三分之一(更何况好莱坞有三亿人口的广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较高下的,近代的一个世纪里才发展起来的海边城市来说,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进而缺乏电影制造的想象空间与素材空间,从而造成香港电影难出宏伟大作。
这一点才是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六七十年代的港影在东亚、东南亚颇有一枝独秀的感觉,而进入90年代之后,港影将直接面对着三个劲敌;电视剧、西方大片、土著豪强。因为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普及、电视剧的崛起将一大批电影市场活脱脱的剥离了。96年后,韩国电视剧横扫亚洲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后,好莱坞突然意识到进攻全球市场,于是就果断的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现在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依然是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可以说是耻辱啊!
就这样,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彻底将港片击倒,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香港电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会超过引进片的。
而香港电影人肯定要追赶啊,但是由于一些个原因,迟迟追不上,反而越发差距越大,其中一条就是盲目追赶,不计实际条件,那为什么会盲目呢?这就又回到了内因上——缺乏深厚内功是很难站直的。
然后说土著豪强,主要是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小国的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些国家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双雄争霸的局面,港影面对着双重夹击,多已战败退出。
这样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电影界奋力搏一搏的话,或许局面要比现在要好,但是,,,看下面,,,
内功耗尽,精气西流
终于说到了香港电影耗尽内功的一刻,随着港的回归,香港电影面临着两个变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为首的几张大牌全部去了好莱坞,而近十年几乎没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审核制度强化了,这对追求自由的港影来说打击是直接的。
其实在87年的时候,邵氏电影已经停产。这预示着,随着市场的变化,资金问题开始出现。
而香港则面临着十年发展的几乎停滞:相比周边的韩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深圳来说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一来,本来在文化积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资金和地区影响力方面都失去了优势,整个港区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香港体量太小,文化总量实在不足。
【ElizabethZhang的回答(23票)】:
因為北上了。
【石佩山的回答(8票)】:
港产片黄金期已过。那时其他地方影视业不发达,加上通讯交流也不够发达,港产片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如今改革开放,各处产品涌入市场,供远大于求,观众挑剔得多了。而港片发展到了一定瓶颈,经典难以超越,冷饭又不好炒,很难抢到观众。内地又自然有保护政策,美国有西方文化撩拨人们好奇心,棒子国有可量产的帅哥美女,印度还有丰富神吐槽点……所以不能怪港艺人北上啊……哈哈
【知乎用户的回答(4票)】:
的答案(现在这个答案不是第一名了,只好改一下),我认为港产片的衰落缘起于北上这是错误的看法。即便这个答案赞同数最高,题主也不能直接相信。
香港电影的衰落,自90年代开始露头,二十一世纪初达到顶锋。这也就是《无间道》被称为港产片救市之作的原因。而《无间道》是02年上映的。(事实上它真的救起了吗?这个我想还有一点争论)
香港导演北上是什么时候?很显然是近几年的事情。确切来说是颁布了CEPA之后,即《》,这为合拍片提供了可能。03和04年,导演们或在筹备,或在观望,只有少数试水合拍。真正进军内地,那是05年开始的事情。何来“港产片的衰落因为北上”一说?时间就对不上。关于CEPA与香港电影的简单关系,可以看看时光网的这个链接:
而且我认为,北上的直接原因就是香港电影的没落。港产片渐渐不赚钱了。当然,因为内地对电影内容的限制,他们或许再也拍不出原汁原味的港片了,但要因此把港片衰落这归咎于北上,未免有失偏颇。就算内地从不开放政策,我也不认为老港片会重新辉煌。
至于本题答案我基本认同
的,当然还有一些小问题不明白,我也懒得问了。总体是同意的:
内功耗尽,精气西流+香港体量太小,文化总量实在不足。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不是香港水平降低了,而是其他地区水平提高了。50年代以来,香港的自由度在亚洲是最高的,电影水平最高毫不奇怪(日本除外)。70年代末期后,大陆改革开放,台湾、韩国经济水平提高政治上开放,印度也学习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这些地方的自由度都得到很大改善,即使平均水平离香港还有很大差距,但因为人口远远多于香港,从总量来说就把弹丸之地香港甩在后面了
【KempinXu的回答(1票)】:
我是觉得演员断层了,新的演员除了几个长得好看的其他都没什么记忆点。
【托尼的回答(0票)】:
香港片格局太小,一直没有进步,因为没有其他华语片竞争,现在内地文化产业崛起,他赶不上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和韩国比我不懂, 和好莱坞比为什么落后实在是太明显了: 特效落后人家太多了。
回想一下, 你看的上一部没有大规模特效的好莱坞片是什么片?久远的几乎想不起来了吧。
题材的落后我觉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港产片为世界贡献了一个重要的题材警匪片, 不过这个题材一拍就是几十年, 腻味了。。。。
【ChengeLiu的回答(0票)】:
个人感觉,香港电影在题材内容以及形式上略显单一,小小地反对一下 @kevin ,不说香港,其实国内的后期制作依旧很低调地发展,原来见业内一位大佬时对我讲过,好莱坞很多影片特效的后期皆成于国内。就在北京几所不起眼的工作室内。他们说:真正有本事的人已经不做这行了,我们其实也就是拼拼体力脑力的工作。我相信,这并不是谦虚,而是大大的实话。
相反,而是从偶然看到 雪国列车 之后,感到韩国导演越发的聪明。单从题材上讲,从一个美国人好莱坞不可能提及的课题,温室效应入手。因为美国佬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好莱坞一直对于这个话题避之不谈。
【李帅的回答(0票)】:
港片质量下降的原因,应该说是好莱坞和韩国电影制作水平提升的速度要比香港快,香港电影在特效制作水平还没有赶上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工业上的基础,也会影响到电影的制作难度吧。记得陈可辛导演拍《武侠》,看完感觉很不一样,有种与时俱进的“制作感”,还有《唐山大地震》也有比较比较不同与其他国产片的观感。要举例子还挺多的。 究其缘由,多多少少都有韩国电影业的朋友们参与了制作,所以说,如何达到的更符合in的观众们,所能接受的工业制作水平比较重要。无论是硬件的设备研发,还是软件的支持,动画人才的创意,都需要行成相对成熟的规模,电影的“观感”就上去了。
【zijianwang的回答(0票)】:
因为大陆钱太好赚了。。。
【HSPENG的回答(0票)】:
因为其他地区的电影工业进步了,超过了香港。
【yujune的回答(0票)】:
这么多年 改变太小经典的很难超越 演员来来去去也就几个 而大陆电影一直在快速进步。
【高健的回答(0票)】:
记得君临 大神回答过这个问题,视野比较开阔,我去找找啊~
原贴在 ↓ ,里面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比较深入了,感觉值得一看。
在香港电影的衰落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某党真是一个超级窦娥。
事实上,让香港电影走向没落的,不是香港的回归,不是中国的合拍片浪潮,也不是某党的审查。
真正的原因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浪潮。
好吧,我们首先回顾一下,香港电影的成长史,了解他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
1,1960年代以来,香港通过出口加工业,开始经济腾飞,收入的上升,中产阶层的形成,带旺了文化消费的需求。1974年,许冠杰许冠文兄弟的本土草根喜剧片《鬼马双星》一炮而红,使得香港电影告别了古装武侠片的时代,走向新生。这一幕的场景,和2012年徐铮大热的本土喜剧片《泰囧》诞生的意义是一样的。(参见我的另外一篇答文)
2,年,连续1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上,许氏兄弟的草根喜剧片8次荣登票房冠军宝座,一次位列亚军,票房冠军的成绩从600万元提升到2900万元,足足提升了5倍。这11年的高速成长,使得香港的电影产业培养了大批的制作人才,产业体系开始完善。
3,年,成龙的功夫武侠片、周润发的热血英雄片、周星驰的草根喜剧片垄断了票房排行榜。这十二年里,三大巨星各夺得四次票房冠军,平分秋色。票房冠军成绩从3000万元线,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这个成绩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被突破,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这些海外市场的经济发展和电影产业生态相对香港要落后5-10年,因此很容易就被香港电影所征服。
4,庞大的海外市场支撑了香港电影的繁荣,为他带来了资本、人才和题材的百花齐放。比如陈可辛来自泰国、徐克来自越南、杨紫琼来自马来西亚、林青霞来自台湾。没有海外市场的电影消费,就不会有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5,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东南亚的电影市场上,香港电影曾经占有很大的份额,甚至与美国片并肩而立。但他们仍然沉溺于这种繁荣中,而不知道在同一时代,美国电影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自我改造,涅槃重生了。1997年,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掀起滔天巨浪,创下2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纪录,而香港市场上的华语片冠军——成龙的《一个好人》票房开始低于前一年,只有4500万元。
这一次的失败,并不是偶然,此后香港的本土电影票房开始日趋走低,但是香港的电影市场规模实际上并没有缩小,只是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一年,恰好是香港回归的一年,于是中国成了替罪羊。
6,1997年以后,香港电影在海外市场上开始节节败退,本土市场失守,1999年开始票房冠军线几乎都徘徊在3000万元线左右。香港电影还是那些香港电影,草根喜剧片、功夫武侠片、热血英雄片,明星还是老三张,新生代的郑伊健、刘德华、梁朝伟似乎总是欠了一点火候。
是新生代明星的演技不如前辈吗?是香港电影的制作技术退步了吗?是广电X局开始插手香港本土电影的制作了吗?
通通都不是的,只是老三样不再受到市场的欢迎了。
观众们看腻了这些电影花样,开始追捧美国特效大片了。
美国电影到底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电影发展史吧。
美国电影在一百多年间,经历了商业片的探索时代(1910年代),喜剧片(1920-30年代),动画片(年),史诗片(年),歌舞片(年),科幻片(年),动作片和艺术片(年),特效大片的探索和复兴(年),幻想大片(2001至今)九个时代。
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只有一个原因:唯票房是从,什么样题材的电影受到市场欢迎,就大量复制、抄袭、山寨,直到观众都唾弃了为止,然后又换一种新的题材,继续赚钱。
他们从来不装清高,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在早期的默片时代,喜剧片最早获得成功,通过表演方式的夸张、异类,塑造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视觉享受。观众很喜欢,于是喜剧片大量诞生,卓别林成为这个时代的喜剧之王。
年,动画片的时代。
动画片出现后,很快就统治了银幕。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灰姑娘、小飞侠、小姐与流氓,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片几乎每一部都成了传世的经典。
在这18年的时间里,迪士尼的动画片虽然不是每年都有,但是只要一出来,就基本上稳坐票房冠军,其受到市场的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类型片。
动画片的诞生,可以说是现代电影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幻想题材电影相对于真实社会题材电影,更能满足观众的口味,得幻想片者得天下。
年,史诗大片的时代。十诫、宾虚、埃及艳后,三大希腊罗马史诗,是这个时代的主要记忆。史诗片,本质上也是一种幻想片题材,但是高成本的制作费用,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使得史诗片很快就走不下去了。
年,歌舞片的黄金时代。大片衰落,爱情片、喜剧片、歌舞片、西部片、黑帮片、恐怖片、灾难片纷纷出笼,探索革新类型片模式。音乐之声、毕业生、教父,驱魔人,是这个时代的四大经典作品。在这些新商业片类型中,歌舞片获得了相对更大的成功,11年的票房冠军有4年被歌舞片夺得。
年,道具科幻片开始兴起。通过逼真制作的道具,引人入胜的科幻世界传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各以三部作品领衔票房冠军榜,将电影带入了科幻片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星球大战和外星人ET是这个时代永恒的记忆。
尤其是星球大战,对美国电影史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第一部星球大战的全球票房7.9亿美元,比上一年的票房冠军洛奇的2.2亿美元,竟然达到了3.6倍。见钱眼开的美国电影人从此开始卯足了劲,大量制作科幻片,不把观众的钱袋子掏空决不罢休。偏偏观众就是喜好这一口,于是一直吃了六年,直到完全倒了胃口。那时候,天天在电影院都能看到外星人,就像我们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格格皇上一个状况。
传统的道具技术,终究是有弱点的,当外星人玩不出新花样,传统的道具科幻片就开始衰落了。
史诗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无非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与日常生活的隔离,创造一种与别不同的视觉享受。
随着传统技术的疲乏,终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艺术片小高潮。
年,美国电影进入小成本电影的时代,动作片和艺术片获得市场的欢迎。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史泰龙和施瓦辛格成为超级巨星。雨人和阿甘正传,是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回忆。
这是美国电影史上,巨星辈出的年代,艺术经典的黄金十年,也是美国电影商业史上相对低迷的十年。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确实是美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统治力相对弱势的年代。历年的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收入大致徘徊在3-5亿美元之间,低于前十年的星球大战系列5-8亿美元的记录。
当美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相对下降,在东亚的土地上,香港电影却开始了高歌猛进、活力迸发的青春期。
但是1993年,侏罗纪公园诞生了。
这又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这是1990年代美国IT革命改造传统产业的标志性成果,其全球票房达到9.2亿美元,远远超过前一年的票房冠军,这个成绩让好莱坞的电影老板们彻底疯狂了。
毫无疑问,年,是现代电影史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前的商业大片,实现视觉奇观的主要方式是逼真的道具,以后的商业大片,电脑数字技术全面介入,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是第一部获得成功的数字特效商业大片;
1994年的阿甘正传,是最后一部真实世界的小成本美国电影票房冠军;
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之后,电脑技术全面统治了电影产业,美国电影年度冠军的全球票房数字开始跃上10亿美元级别。
但在年,特效大片的商业模式仍然处于探索期。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科幻片独立日、灾难片泰坦尼克号、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奇幻片圣诞怪杰轮番登顶。
年,魔幻片、玄幻片、科幻片、动画片的特效大片模式开始固定,进入黄金时代。哈利波特、蜘蛛侠、星球大战、玩具总动员,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四大系列。导演和明星的影响力下降,小说和漫画成为主角。
历年票房冠军统计:
魔幻片:哈利波特()、指环王、加勒比海盗。
玄幻片:蜘蛛侠()、蝙蝠侠()、复仇者联盟(主角钢铁侠)。
科幻片:星战前传(,,2005,累计5次)、阿凡达。
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史瑞克。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年),正是美国传统特效大片衰落的时代。星球大战三部曲终结,依靠道具营造的科幻世界已经黔驴技穷,小成本动作片和艺术片抬头,对世界市场的控制力出现松动。正是在这个时代,香港电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诞生了独具本土特色的热血英雄片、无厘头喜剧片。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和好莱坞的史泰龙、施瓦辛格、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在同一时期的东西方世界交相辉映。
1995年后,美国电影经过电脑技术的视觉改造,完成了产业升级。技术战胜了创意,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不但扼杀了香港电影,也边缘化了本土的动作片、小成本电影。
1995年以后,美国再也没有诞生一个史泰龙、施瓦辛格级别的动作巨星,只剩下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这些无所不能的超自然英雄。
1997年,香港的华语票房冠军是成龙的功夫片《一个好人》,全球票房冠军是美国的特效大片《泰坦尼克号》。
很明显,是《泰坦尼克号》打败了《一个好人》。
香港电影的衰落,是美国电影大片时代的胜利,香港电影市场本身并没有缩小,只是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指环王抢占了本该是香港电影的固有市场。台湾、新马泰等传统海外市场相继沦陷,而香港电影狭小的本土市场,更是无法支撑大片时代的高成本投入。
内地市场兴起后,喜剧片由于文化差异失去竞争力,功夫武侠片受制于成本投入被内地的合拍片打败,热血英雄片受制于制度环境未能有所突破,恶性循环之下,投资压缩、人才离去,终至凋零,可叹可悲。
那么在未来,香港电影还有复兴的机会吗?
我的观点是:几乎不可能了。
华语电影制作中心已经转移至北京,华谊、光线这样的民营电影公司已经开始掌握市场的话语权,未来即使审查制度放开,香港电影的大片投资制作能力也将比不过北京的几家巨头。在这样的趋势和环境之下,香港电影将和台湾电影一样,通过一些小成本的本土艺术片、爱情片、动作片获得粉丝的关注。
————————
各位说审查制度的朋友,请理顺一个逻辑——
1,香港电影的衰落,发生在年这5年,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海外市场开始大片沦陷,而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2,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之后,院线制改 革,释放市场活力,大陆市场才开始起飞,香港电影才认识到大陆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的进入。
3,大陆市场虽然在大幅扩大,但是香港电影并没有获得恢复的机会,因为大陆电影的本土文化亲和力和大制作电影的投资力度,是香港电影所无法比拟的。香港电影无法跟大陆的本土电影力量竞争,导致失去复活的机会。注意,是失去复活的机会,而不是进一步衰落,因为她的市场实际上是增加了的。
4,审查制度对大陆本土电影的抑制作用是同时存在的,不构成香港电影的威胁。香港电影一直以来就有面向海外和大陆制作两个版本电影的手法。
5,即使审查制度放开,大陆本土电影同样可以制作江湖黑暗题材的电影,在适应本土文化上有天然的优势,香港电影也难以重拾辉煌。
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能力,我认为并没有下降。
烂片是每个时期都有的,在优秀的电影中,寒战、毒战系列电影的制作水平与199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比,并没有大幅下滑。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吸引力,明显无法跟大陆本土的大特效魔幻片,像画皮、狄仁杰这些竞争。
香港电影的衰落是由于香港经济的衰落这个问题,我认为也是不合理的。
香港经济在今日虽然无法像1990年代那样耀眼,但是gdp仍然是在增长的,金融业、房地产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很多支柱产业仍然繁荣,香港电影市场的总体票房也没有减少。
在其他娱乐产业方面,香港的电视剧、音乐虽然在大陆失去了影响力,但是在本土仍然是受到欢迎的,同样受到盗版的影响,但香港仍有陈奕迅这样的歌手,TVB的电视剧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受到冲击。但是电影,确实衰落的更加严重了,连香港人也主要去看美国大片,而不再追捧本地的港产片。
在面对盗版的冲击方面:
全世界的电影业都在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在所有的娱乐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成本制作的娱乐产品,比如小说、音乐,受到盗版的冲击要比电影严重的多。相对来说,电影产业的整体规模并没有缩小,否则无法解释近年大陆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
电影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
其单个产品制作成本的投入,要远高于其他文化商品,尤其是如今这个多媒体时代,电影要想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大特效大场面的幻想片模式是最重要的法宝。
在大片时代,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可以提供天价成本的大制作投入,可以通过高投入的数字技术和其他国家电影拉大视觉效果差距,是美国电影能够在世界重新建立霸权地位的重要原因。
2010年的阿凡达,全球票房收入27亿美元,所过之处一片炮灰,管你是什么国家的电影,莫不俯首称臣。从此之后,美国电影纷纷制作立体电影(特别是动画片,全部3D化),其视觉体验、制作成本要求与其他小地方的2D电影的差距更加拉大。
即使是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本土电影也只是依靠一些接地气的影片来维持生存,比如日本的动画片、电视剧片,比如韩国的谍战片、黑帮片、情色片。只要美国大片一上映,基本上纷纷躲避。
香港电影与日韩相比,其本土市场的狭小,在大片时代的严重不适应,是一个致命的原因。
而香港电影,要想接上大陆的地气,很难很难。
【唐伟洪的回答(0票)】:
大陆大把大把的人开始狂追爱情片了,香港的拍了十几年的主流警匪僵尸片还能再火起来吗?
【孟小北的回答(0票)】:
没有创新 就是不行。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这还用想?难道不是因为回归了么?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院线上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