搂梯梁与斜坡梯交接处的梁榜高度怎么箅

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16
入库时间:
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面CD与光滑斜面DE平滑连接于D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B紧靠一起静置于P点,某时刻A、B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此后A向左运动.
已知:斜面的高度H=1.2m;A、B质量分别为1kg和0.8kg,且它们与CD段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向左运动的速度平方与位移大小关系如图乙;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1)求A、B与CD段的动摩擦因数;
&& (2)求A、B分离时B的速度大小vB;
&& (3)要使B能追上A,试讨论P、D两点间距x的取值范围.
解:(1)由图象可知,分离时物块A的初速度vA=4m/s,&&&&
A最终位置与P点距离sA=8m,&&&&&&
&&& 从A、B分离到A匀减速运动停止,有&&&&&& ③(1分)
得A的加速度大小&&&&
a=1m/s2&&&&&&&&&&&&&&&&&&&& ④(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⑤(2分)
解得 &&μ=0.1&&&&&&&&&&&&&&&&&&&&&&
&&&&&&&&&&&&&&⑥(2分)
【或:从A、B分离到A匀减速运动停止,由动能定理
&&& (3分)
解得 &&μ=0.1&&&&&&&&&&&&
(2)A、B分离过程,由动量守恒& &&&&⑦(2分)
&& &&&&&&&&解得 &&vB=5m/s &&&&&&&&&&&&&&&&&&&&&&⑧(2分)
(3)(Ⅰ)若B恰好能返回并追上A, B从分离后到追上A过程由动能定理
&& &&&&&&&&&&&⑨& (2分)
解得&&& x1=2.25m&&&&&&& &&&&&&&&&&&⑩& (1分)
(Ⅱ)若B恰好不冲出斜面,B从P到E过程由动能定理
& &&&&&&&&&&&&&&&&&(2分)
解得 &x2=0.50m&&&&&&&&&&&&&&&&&& &&&&(1分)
综上,要使B能追上A,x应满足:2.25m≥L≥0.50m& &
(评分说明:①~④各1分,⑤~⑧各2分,⑨各2分,⑩各1分)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____就越大.(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____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1][2][3][4][5][木板倾角θ][10°][30°][53°][75°][85°][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定性关系是____.-乐乐题库
&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知识点 &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习题详情
31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3.9%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1&2&3&4&5&木板倾角θ&10°&30°&53°&75°&85°&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定性关系是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1-惠山区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车子上坡的过程是一个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转化出的重力势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具有动能的多少.(2)由于物体上升的高度已经知道了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新的猜想有两个,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只控制质量不同,其它因素都相同.由此去考虑设计思路.(3)猜想的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判定,因此,根据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否相同即可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利用表中给出的实验数据,即可确定物体上升的最大距离与倾斜角度的关系.
解:(1)车子上升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车子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从而有更多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上升的高度就越高.(2)①木块滑动到底端的速度取决于木块初始点的高度,高度越高,到达底端时的速度越大,为了保证不同木块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所以要可知木块滑动的初始点的高度相同,即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②由于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所以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故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③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作为横纵坐标在图象中,定点,连线得到图象.由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从10°到53°这个过程,物体的上升的高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在减小;从53°到85°这个过程,物体的上升的高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在增大;故得结论: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故答案如下:(1)重力势能;(2)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错误;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比较全面,往往探究的内容不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新的内容,掌握探究的方法:一般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与“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相似的题目: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例如: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间接反映出来的.(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变量.例如:要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大小,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大小的具体办法是&&&&;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不同质量的球,让它们从&&&&由静止滑下.
物体因绕轴转动时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转动快慢有关.物理学中用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角度)来表示物体转动的快慢.为了探究转动动能的大小与角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即研究砂轮的转动,先让砂轮由电动机带动作匀速转动并测出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轴边缘的摩擦阻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来,测出砂轮开始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实验中得到几组n和ω的数值见下表:
n&5&20&80&180&320&ω/(radgs-1)&0.5&1&2&3&4&EK(J)&0.5&2&(&&&&)&18&32&(1)砂轮脱离动力停下来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能;(2)根据实验数据,算出砂轮第3次脱离动力时的转动动能为&&&&J;(3)分析实验数据,确定此砂轮的转功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定量关系式是:EK=&&&&.(注意:此关系式对单位不作要求)
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的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3)请在横线上写出怎样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运动的远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和质量的关系.(2)实验中探究的是&&&&(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聊城)如图所示是把不同的小球放在相同的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静止于水平面上的木块进行实验,能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的是(  )
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球质量m/g&10&20&30&木块移动距离s/cm&8.3&16.8&25.2&
3如图,把不同的实心小铁球放在相同的实验装置的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静止于水平面上的小木块上进行实验.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____就越大.(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____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1][2][3][4][5][木板倾角θ][10°][30°][53°][75°][85°][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定性关系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增加的____就越大.(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____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1][2][3][4][5][木板倾角θ][10°][30°][53°][75°][85°][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0.50][0.40][0.36][0.39][0.4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定性关系是____.”相似的习题。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下端与一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斜面上距水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baidu:(1)A:t≤1.jpg" esrc="http://h.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662f639ebd096b03ab72/bcffc727e1b03ba014a90f603ea2f.jpg" esrc="http.6s&<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jpg" esrc="/zhidao/pic//zhidao/pic/item/2f738bd4b31cf0608ffd3:
://e.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5ab845ab2b83f9da39f6/2f738bd4b31cf0608ffd3,A物体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jpg" />
⑤(2分)由①⑤式并带入数据可解得://h.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864dfae10fcf/1f178a82bae20caabee2f.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d:mgsinθ=ma 1 ①(2分)设A.jpg" esrc="http. ④(2分)由①~④式并代入已知数据可得.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0ba29bc7f11fbe091c0bcb125b5a82bae20caabee2f.hiphotos://c.hiphotos,在水平面上通过的位移相等.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到达水平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hiphotos、B两滑块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分别为t 1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hiphotos,由运动学方程有.baidu://d.jpg" />
③(1分)要A.com/zhidao/pic/item/b738ddb1ea893b01bb051f819ec2f.
&nbsp。(1)设两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 1 .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fadab43078bff288d4b31c;(2分)(2)设A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物块B相碰历时t 0 时间.hiphotos。(2)B物块做初速度为零.&nbsp.hiphotos.hiphotos、B两物块释放以后会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aidu://c.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af43b9bcddf4de20fe1ae5/8718367adab44aed551a1a55b01c8701a18bfb2f
1://c;(2分)所以A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物块B相碰历时(<a href="/zhidao/wh%3D600%2C800/sign=2aac/8718367adab44aed551a1a55b01c8701a18bfb2f.baidu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和B,A、B的质量均为m=1kg,A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A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求:(1)A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A物块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B物块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B碰撞,此时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把A物体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就避免了AB碰撞.求外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B不相撞?(g取10m/s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乐乐题库
& 动能定理的应用知识点 &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2.9%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和B,A、B的质量均为m=1kg,A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A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求:(1)A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A物块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B物块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B碰撞,此时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把A物体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就避免了AB碰撞.求外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B不相撞?(g取10m/s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A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利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得;(2)B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利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得B停止时的位置;为了避免AB碰撞,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若不相碰应将A至少向右推出△x,依动能定理即可求得.
解:(1)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所停位置到Q点距离为S.斜面长:L=hsinθ&&&&&&①摩擦力:f=μN=μmgcosθ&&&&&&②依动能定理:mgh-μmgcosθohsinθ-μmgs=0&&&&&③停位置到O点距离:x=htanθ+S&&&&④由以上得:x=hμ&&&&&⑤A物块:xA=hμ1=10m&&&&&⑥(2)若只释放B后同理得:xB=hμ2=16.7m&&&&&⑦△x=xB-xA=16.7-10=6.7m&&&&&⑧若不相碰应将A至少向右推出△x,依动能定理:WF-μmg△x=EKA&&&&&⑨当WF=0时WF最小&&&&&&&⑩故至少做功:WF=μmg△x=33.5J&&&&&(11)答:(1)A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10m;(2)外力F至少要做33.5J的功,可使AB不相撞.
本题主要抓住物体在水平面上相遇时在水平面上通过的位移相等即可求得.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主要考察你对“动能定理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能定理的应用
与“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似的题目:
如图所示,在纸面内存在着正交的电磁场,电场竖直向下,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并且可以绕O点无摩擦的自由转动,另一端栓接一带正电的小球,初始时刻,把小球拉到A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然后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小球第一次运动到竖直位置的B点.则在小球第一次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球不可能做圆周运动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小球做的功小球的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量减去弹簧弹力对小球做的功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速度由v1增大到v2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s.已知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1)分别求出水平恒力F和摩擦力所做的功;(2)若此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用W合表示,物体动能的增量用△Ek表示,证明W合=△Ek.
(2012o东城区一模)如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和着陆雪道DE,以及水平的起跳平台CD组成,AB与CD圆滑连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AB上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滑到D点水平飞出,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经2s在水平方向飞行了60m,落在着陆雪道DE上.已知从B点到D点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不变.(g取10m/s2&)求:(1)运动员在AB段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若不计阻力,运动员在AB段下滑过程中下降的高度(3)若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他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v1=20√2m/s,他在AB段滑行过程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4o天津二模)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中所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  )
2(2012o徐汇区一模)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4o天津二模)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中所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  )
2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3在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开始时滑块静止.若在滑块所在空间加一水平匀强电场E1,持续一段时间后立刻换成与E1相反方向的匀强电场E2.当电场E2与电场E1持续时间相同时,滑块恰好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动能Ek.在上述过程中,E1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1,冲量大小为I1;E2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2,冲量大小为I2.则(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和B,A、B的质量均为m=1kg,A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A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求:(1)A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A物块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B物块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B碰撞,此时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把A物体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就避免了AB碰撞.求外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B不相撞?(g取10m/s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和B,A、B的质量均为m=1kg,A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A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求:(1)A物块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A物块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B物块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B碰撞,此时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把A物体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就避免了AB碰撞.求外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B不相撞?(g取10m/s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动轮椅斜坡梯是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