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有机相从磨口锥形瓶瓶迅速移到另一个磨口锥形瓶瓶中

解:(1)因⑤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积为250mL,在容量瓶中配制,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2)因生成气体体积=用量气装置测得气体体积-锥形瓶中液体体积,所以生成气体体积为112mL,故答案为:112;为保证测定气体体积的准确性,测定时必须做到①温度必须恢复至原温度;②移动量气瓶装置右管,使左右液面持平,故答案为:①温度必须恢复至原温度;②移动量气瓶装置右管,使左右液面持平;(3)因产生的气体偏少,计算出的Na2O2也偏少,所以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因促使H2O2分解,才能减少误差,所以事先在锥形瓶中加一些MnO2使H2O2分解,故答案为:偏低;事先在锥形瓶中加一些MnO2使H2O2分解; (4)①酸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皮管,所以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②因最后溶液颜色变化,KMnO4溶液本身可作指示剂,故答案: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③解:生成O2为112mL,n(O2)=0.005mol2Na2O2+2H2O═4NaOH+O22
lnl(Na2O2)
n1(Na2O2)=0.01mol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Na2O2+2H2O═2NaOH+H2O2得关系式:2KmnO4 ~5H2O2~5Na2O2
50.01200L×0.010mol/L×
n2(Na2O2)
n2(Na2O2)=0.00375mol
n(Na2O2总)=0.01375mol
Na2O2%(纯度)==53.625%
答:实验测得市售过氧化钠纯度为53.625%.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根据生成气体体积=用量气装置测得气体体积-锥形瓶中液体体积;根据量气装置测得气体体积的要求;(3)根据产生的气体偏少;因促使H2O2分解;(4)①酸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皮管;②根据最后溶液颜色的变化,KMnO4溶液本身可作指示剂;③先根据气体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计算出Na2O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计算出产生的H2O2,利用反应Na2O2+2H2O═2NaOH+H202计算出生成H202的Na2O2,最后求出n(Na2O2总),从而求出质量分数.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性质,难度不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食醋分为酿造醋和配制醋两种.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总酸含量不得低于3.5g/100m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市售食醋总酸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0mL市售食醋,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从中取出食醋溶液20mL于锥形瓶中,并滴加酚酞2-3滴.将碱式滴定管洗净后,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3次,然后加入NaOH标准溶液,排除尖嘴部分气泡后,使液面位于“0”刻度或“0”度以下.静置后,读取数据,记录为NaOH标准溶液体积的初读数.用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看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记录NaOH的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实验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
V(醋酸溶液)/mL
V(NaOH)/mL(初读数)
V(NaOH)/mL(终读数)
15.95(1)把上述步骤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2)①该市售食醋的总酸量为4.50(g/100mL).是否合格?是&&(_填“是”或“否”).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食醋中总酸含量偏高的是B.A、配制醋酸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B、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C、读取NaOH溶液体积时,初读数时仰视,终读数时俯视D、装食醋溶液的锥形瓶未用食醋溶液润洗(3)研究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了该品牌食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他想用资料法验证醋酸与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C6H5COONa)不会发生离子互换反应,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醋酸与苯甲酸的c(填写序号).a.pH&&&&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4)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溶液和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①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是图2(填“图l”或“图2”);滴定曲线中a=20.00mL;②E点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H2O?CH3COOH+OH-.
科目:高中化学
某学习小组为测定市售过氧化钠纯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原理:2Na2O2+2H2O═4NaOH+O2↑(杂质不参与反应)仪器装置:如图.实验步骤:①称取过氧化钠样品2.00g;②把过氧化钠样品放入气密性良好的气体发生装置锥形瓶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③向过氧化钠样品中滴加水,用量气装置测得气体体积为166.00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④锥形瓶中液体体积为54.00mL;⑤将锥形瓶内液体全部转移入仪器A中,并定容至250.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2)生成气体的体积为mL;为保证测定气体体积的准确性,测定时必须做到:①;②;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持平.(3)据报导,该反应还会有副反应:Na2O2+2H2O═2NaOH+H202,H2O2生成,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无影响”)如何避免因生成H2O2造成的误差:;(4)为效正实验结果.该小组补做了如下实验:用滴定管量取20.00mL.A中的液体放入锥形瓶中,用0.010mol/L.的H2SO4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12.00ml.高锰酸钾溶液.其反应为:(未配平)KMnO4+H2O2+H2SO4→K2SO4+MnSO4+O2+H2O①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中(填仪器名称).②此实验未使用指示剂,如何确定终点:③由上述实验测定数据,计算该过氧化钠样品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高中化学
“百年新药”阿司匹林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头痛、发热、神经痛、风湿热等疾病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以后阿司匹林在其它领域的防治功能被逐步开发,如阿司匹林可增进大脑血液循环,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药品“阿司匹林泡腾片”说明书上标明: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结构简式为:,每片含乙酰水杨酸0.3g。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看了市售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为了验证乙酰水杨酸的官能团和测定市售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⑴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羧基和酯基官能团的验证
试剂①是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该方案通过检验乙酰水杨酸水解生成的____________,并通过分析间接验证酯基的存在。
⑵市售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市售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6片市售阿司匹林药片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5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保阿司匹林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入1.5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大于_____mL。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加入几滴________,用0.5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钠,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复步骤①和步骤②
问题讨论:
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定乙酰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随着流感季节的到来和N1H1的威胁,疫苗的需求空前高涨。尽管那些疫苗是有效的,但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研究人员于2009年12月研究发现,一些非处方药,如阿司匹林等抑制某些酶的药物会影响疫苗的效果。用丙酮为主要原料合成长效缓释阿司匹林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Ⅰ.(1)上述合成C的路线曾用作有机玻璃单体( )合成路线的一部分。现在人们利用最新开发的+2价钯的均相钯催化剂体系,将丙炔在甲醇和一氧化碳存在下,于60℃、6 MPa条件下羰基化,一步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 。
如此改进的优点为:&&&&&&&&&&&&&&&&&&&&&&&&&&&&&&&&&&&&&&&&&&&&& 。
(2)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物质与阿司匹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填字母)。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看了市售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为了验证乙酰水杨酸的官能团和测定阿司匹林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1)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羧基和酯基官能团的验证
试剂①是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该方案通过检验乙酰水杨酸水解生成的____________,并通过分析间接验证酯基的存在。
(2)准确称取阿司匹林a g,粉碎并装入锥形瓶,加水溶解,加入标准浓度C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V1mL,煮沸片刻,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用酚酞作指示剂,用C2mol/L盐酸滴定,滴定前盐酸体积为V2mL,滴定终点时盐酸体积为V3mL。(已知:滴定反应是,NaOH+HCl=NaCl+H2O,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阿司匹林的纯度为&&&&&&&&&&&&&&&& 。
②滴定终点判断“标准”是&&& &&&&&&&&&&&&&&&&;操作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其作用是 &&&&&&&&&&&&&&&&&&&&&&&&&&&&&&&&&&&&&&&&&&&&。
③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字母)。
A.装盐酸前,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B.测定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最后俯视读数
C.锥形瓶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D.滴定过程中盐酸溅到瓶外
E.称量样品时,砝码在左边,而样品放在右边
F.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实验中常用的锥形瓶,容量瓶,滴定管和移液管这四种仪器,哪些需要用欲装溶液
试纸,雷磁PH... 与实验器材,检测仪器、容量瓶、烧杯、量杯、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相关的产品麻烦好评,谢谢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甲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若再倒入正确量取的待测碱液,则这样实际的待测碱液量多于应取的量,测出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未用待测液洗移液管,则测量值偏低。
大家还关注(2014春o建华区校级期末)利用如图甲装置的密闭锥形瓶,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锥形瓶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在光照充足,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测量锥形瓶中C02的浓度,结果如下表(单位mg/L)时间minCO2植物051015202530354045A植物1501057050302010101010B植物1501108060404040404040①CO2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B植物暗反应时在酶催化下和CO2结合产生三碳化合物,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ATP?(需、不需).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循环.②第20分钟时,B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第20-45分钟之间,放置B植物的锥形瓶中CO2浓度不变的原因是.(2)用8株各有20片叶、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B植株,分别放在上述装置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结果统计如下表:编号12345678温度(℃)1010202030304040光照强度(Lx)10000100001000010000开始时CO2量(g)5.05.05.05.05.05.05.05.012h后CO2量(g)4.55.13.55.41.95.92.05.8①序号2、4、6、8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课题是.②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分别为20℃和30℃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分别为、.&(用CO2吸收量表示,单位是g/12h).(3)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①假如胡杨、人参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②弱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图乙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则胡杨、人参两种植物中,叶绿素b比叶绿素a的值较大的植物是.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2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分解成醇和各种有机酸,导致变质,变质的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增多.(2)有机酸和盐酸一样可用NaOH溶液中和,根据面粉中酸的含量可以确定面粉是否新鲜或变质.(3)如果要测定的面粉消耗的NaOH与同等质量的新鲜面粉消耗的NaOH相仿,说明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但还能食用.【实验步骤】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克新鲜的面粉和5克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步骤三: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毫升和15毫升.请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1)小明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中面粉的____;(2)实验中小明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____;(3)小明在实验时,自家面粉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新鲜面粉消耗的1.5倍,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乐乐题库
&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 & “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习题详情
30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1.8%
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分解成醇和各种有机酸,导致变质,变质的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增多.(2)有机酸和盐酸一样可用NaOH溶液中和,根据面粉中酸的含量可以确定面粉是否新鲜或变质.(3)如果要测定的面粉消耗的NaOH与同等质量的新鲜面粉消耗的NaOH相仿,说明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但还能食用.【实验步骤】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克新鲜的面粉和5克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步骤三: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毫升和15毫升.请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1)小明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中面粉的新鲜度&;(2)实验中小明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内的物质刚好显红色&;(3)小明在实验时,自家面粉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新鲜面粉消耗的1.5倍,他得出的结论是面粉不够新鲜,但还可以食用&.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从所给信息来看,小明要探究家里面粉的新鲜程度;(2)所用的方法是酸碱中和滴定,根据消耗碱的质量来确定面粉中酸的质量,进而得出结论.(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解:(1)因为小明怀疑家里的面粉已经变质,他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因此小明实验探究的目标是:探究面粉新鲜程度;(2)因为小明所依据的原理是酸碱中和,所以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显示溶液酸碱度,酚酞遇碱变红,锥形瓶内的物质刚好显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3)小明在实验时,自家面粉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新鲜面粉消耗的 1.5倍,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他可能得出的结论是面粉不够新鲜,但仍可食用.答案:(1)新鲜度;&&(2)锥形瓶内的物质刚好显红色;(3)面粉不够新鲜,但还可以食用;
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并能切实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本题可以激励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主要考察你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与“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相似的题目:
(2008o道外区二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如右模拟图示表示:(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该反应发生的实质是&&&&(3)反应后的溶液是否具有导电性其原因是&&&&.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显&&&&色,此时溶液显&&&&性.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刚好变为&&&&色,此时溶液显&&&&性,且溶液温度&&&&.取上述溶液少量于&&&&中,加热至干,观察到&&&&.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分解反应一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2(v0v3o湖州)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知识形成体系.下列科学概念定义正确的是(  )
3(大下u3o广安)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选项&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A&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B&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C&锌粒&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D&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2(大下u3o广安)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3以下是2013年我市实验操作的考查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目的】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三: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猜想应该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AgNO3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分解成醇和各种有机酸,导致变质,变质的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增多.(2)有机酸和盐酸一样可用NaOH溶液中和,根据面粉中酸的含量可以确定面粉是否新鲜或变质.(3)如果要测定的面粉消耗的NaOH与同等质量的新鲜面粉消耗的NaOH相仿,说明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但还能食用.【实验步骤】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克新鲜的面粉和5克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步骤三: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毫升和15毫升.请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1)小明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中面粉的____;(2)实验中小明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____;(3)小明在实验时,自家面粉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新鲜面粉消耗的1.5倍,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小明家有一包已经打开近一个月的面粉,怀疑不能再食用,可母亲说,面粉还是好的,为什么不能食用呢?小明决定对家中的面粉做一次新鲜度的检验,于是收集有关面粉变质的信息如下:(1)久置的面粉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分解成醇和各种有机酸,导致变质,变质的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增多.(2)有机酸和盐酸一样可用NaOH溶液中和,根据面粉中酸的含量可以确定面粉是否新鲜或变质.(3)如果要测定的面粉消耗的NaOH与同等质量的新鲜面粉消耗的NaOH相仿,说明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但还能食用.【实验步骤】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克新鲜的面粉和5克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步骤三: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毫升和15毫升.请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1)小明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中面粉的____;(2)实验中小明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氢氧化钠和有机酸恰好完全反应?____;(3)小明在实验时,自家面粉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新鲜面粉消耗的1.5倍,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磨口锥形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