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映佳郭正钢是谁的儿子?

&&& 谁与iMac争锋,联想A720锋芒尽显
谁与iMac争锋,联想A720锋芒尽显
四月的米兰设计周上,联想IdeaCentre A720优雅的背影还未远去;联想副总裁、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与时尚名流出席的&land of flow我想故我见&联想北京之夜活动余温还未散去;五月的国内,一场联想明星产品IdeaCentre A720与iMac争相媲美的狂潮已经掀起。
曾几何时,iMac的产品无论是设计感还是使用体验都让人为之一叹&&从细节到整体,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得原本冰冷的科技产物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宠儿:简约优美的侧面线条设计,一体成型的全铝材质机身,无线键盘和触控的Magic Mouse等都展现了苹果卓越的工业设计能力和舒适的操作体验。作为一体式电脑的创造者,苹果iMac在这条路上走的长远,而且充满无穷的创意和吸引力,它的每一款产品,都成为其它PC品牌争相模仿的对象,似乎从未被超越。但是这个神话传说如今却被联想带来的旗舰新品所打破:日,万众期待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隆重开幕,联想携旗舰新品IdeaCentre A720献上扛鼎之作。这款作品是全球首创支持10点触控的大屏一体台式机,更是业内唯一实现-5&至90&最大屏幕调节角度的一体台式机。作为联想创新技术与工业设计的扛鼎之作,它带来了创新应用的极致体验和人性化的应用感受&&业界首创将精准十点触控搬上27寸大屏,随时准备上演一场轻灵跃动的指尖芭蕾,而内置的海量触控应用更让无限精彩在指尖蔓延:在4月中旬米兰的&land of flow我想故我见&北京之夜&&IdeaCentre A720发布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就曾在IdeaCentreA720上弹奏美妙的钢琴曲,生动地诠释了精准的十点触控功能。除此之外,IdeaCentre A720作为互联互通中心和运算存储中心,更能实现无拘无束的无线跨屏互访,带来&云&端漫步的自由畅爽,以先进科技带来时尚、舒适的家居体验;其薄如蝉翼的纤细机身、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和27寸无边框的精致设计,更成就了顶尖创新科技与完美工业设计的激荡交汇!联想A720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联想在高端一体台式机领域的布局,也让苹果在AIO领域中迎来了更加强有力的挑战者!
早在联想A720问世之前,联想就在高端一体台式机市场初露锋芒。2011年,联想便打破了苹果在一体机(AIO)电脑市场长期保持的统治地位:自2009年发力一体台式机市场,短短两年内联想消费类一体台式机销量就突破一百万台,使一体台式机品这一品类从&曲高和寡&的橱窗登上了主流消费舞台;2010年全年,iMac占据30%的AIO市场,但在IdeaCentre AIO迅猛增长的推动下,联想秋季一体机销售增幅达23%;2011年根据国际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I发布的第二季度统计数据表明,已经跃居为全球消费类一体台式机市场榜首,市场份额达到24.2%,远远超过、惠普、戴尔等竞争对手。自此,联想一骑绝尘,以领军者的地位始终领跑消费类一体台式机市场,在中国市场更是始终占据着多达六成的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看出,联想在高端AIO市场早已锋芒毕露,成为和苹果一较高下的挑战者。而随着新品IdeaCentre A720的横空出世,相信联想更有机会成为引领家庭云中心行业趋势变革的领军者。&
最新一体电脑文章
一体电脑报价
产品类型CPU系列
搜索关键词联想跨界发布平板笔记本:小翻转大世界
当深沉的Cello伴着强烈的打击乐奏响震撼乐章,随着女高音歌剧唱腔吟出的蓝调乐律,一个个身着华服的模特以曼妙的步态登场……带来这场时尚盛宴的,并不是让普通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牌,而是一个伴随中国一代人成长的科技品牌——联想。
10月12日,联想集团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推出了最新的平板笔记本品类。与人们印象中科技公司的发布会不同,联想别开生面的采用了时装秀的形式,用时尚的语言完美展现了IdeaPad Yoga等创新产品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体验。
时尚是感性的,科技是理性的,这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却在联想巧妙的结合下发出了熠熠光辉。
谁翻转了世界?
跨界时尚并非心血来潮
在联想的姚映佳看来,消费化的趋势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扩散到了科技产品中,不久的未来,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将越来越丰富,并逐渐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未来,我们将拥有多个手机,就像我们有着不同的衣服或者饰品,不论是去运动还是社交;是参加派对,或是去办公室,可能都会有不同的选择。”科技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使用功能上的需求,更将成为人们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因而科技将是极度时尚化、个性化的领域。
事实上,联想的设计团队早已开始了各种领域的跨界尝试,通过跨界,联想始终保持着最旺盛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不断的在设计领域有所创新。
作为此次平板笔记本发布中的明星产品,IdeaPad Yoga就是联想跨界创新的一个例证。
联想发布平板笔记本家族产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的工作、娱乐等状态已经产生了互相的交织,我们几乎处于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跨界的生活中。因此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也有着越来越强的跨界需求,从商务休闲装到城市越野车,当然也包括了科技产品。Yoga以独特的设计,带来了笔记本、平板电脑、站立、帐篷四种使用模式,满足了用户在信息生产和消费等多种场景中的不同需求,让各类复杂的跨界需求迎刃而解。
跨界产品的跨界表达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魏江雷在谈到本次发布会创意时说:“我们觉得产品轻薄时尚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对技术和细节不断追求的态度。凭借这样的态度,我们今天才可能推出这样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对时尚、跨界的需求。因此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种更有态度的方式去阐释产品的设计。”
平板笔记本带来的是一种跨界的使用体验,它鼓励用户勇于改变,勇于翻转常规的生活方式。为了传递这样一种态度,联想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全场元素无一不体现了“翻转”的主题:翻转时装设计概念,创造了具有多种穿着模式的女装;翻转了传统配饰概念,成就了以Yoga屏幕为主体的酷炫电脑背包;翻转了歌剧唱腔,成为醉人的蓝调咏叹;翻转了传统大提琴音律和古典芭蕾……从科技产品的翻转延伸到时尚和艺术的翻转,联想用Yoga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翻转设计,激发了人们生活中的灵感。正如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时装设计师周翔宇所言:“以前,我的灵感更多受到的是日常生活的影响,而联想带给我的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小翻转,大世界”,联想不只是在设计产品,实际是在设计一个生活方式和体验,而这种方式和体验为消费者创造了不一样的使用价值。通过这样一场跨界发布会,联想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以时尚打造年轻化的品牌
联想有着一个“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的4P文化,今年又加入了一个新的P(Pioneering),叫做“敢为天下先”。联想处在飞速发展的IT行业,只有让创新成为公司的DNA,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发展。
全新的设计理念
这次的发布会,也体现了联想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仅推出了划时代的平板笔记本产品,也用创新的营销方式塑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
作为联想中国区的CMO,魏江雷对跨界时尚,有着更深入的思考:“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18月就会更换一部手机,我们面对着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相对于非常成熟、稳健的形象,用户更喜欢年轻、动感、时尚的形象,这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和品牌有着强烈的设计感和国际化的品质。这种形象定位跟PC是很不一样的。”如何将联想PC领域的品牌积累,以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拓展到PC+领域,成为了魏江雷最大的课题。
从去年的变形金刚到今年的伦敦男装周和马拉松,联想建立了体育、娱乐、时尚的三大营销阵地,一下翻转了以往稳扎稳打的方式,用年轻、活力的方式来传递品牌理念,让人印象中的“联想”耳目一新。这一营销上的翻转,也为联想移动互联业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动力:联想智能手机从2010年的几乎为零,成为了现在中国市场的No.2。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网站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数码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9月23日北京,TECH2IPO/创见报道:“创客时代,造起来”2013 联想 (Lenovo) 创客大赛正式启动。本次比赛旨在寻找民间优秀创客,并通过建立一个创新的平台,帮助他们把创新的想法变为现实,进而推动中国的创新力量。联想集团还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举办了“联想创客大赛系列沙龙设计专场”活动。保时捷设计工作室 (Porsche Design Studio) 设计总监克里斯蒂安·施伟科 (Christian Schwamkrug)、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与联想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姚映佳,就创新、科技、时尚等话题展开了对谈。在大赛的启动仪式上,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 CMO 魏江雷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长,一个‘创客的时代’已经到来。创客代表着未来的创新力量,并且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这也是联想所推崇的‘Doer’精神。为此,联想发起创客大赛,搭建创新平台并为创客提供支持,进而推动社会的创新力量。”从即日起到 2013 年 12 月 23 日,联想将聚焦“智能电子产品、智慧家居用品、数码视觉设计、创新服饰设计”四大领域,面向全民征集并选拔创新想法与作品,最终的获奖作品将在米兰设计周进行展示,并有机会得到全面的商业化支持。在“联想创客大赛系列沙龙设计专场”现场,克里斯蒂安·施伟科、王敏和姚映佳等嘉宾从文化、科技、时尚等多个维度,对设计哲学和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在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设计只有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创造真正的时尚。对于科技产品而言,让科技自然亲切地融入生活、改变生活,成为人们彰显个性、表达情感的象征,科技便将成为独具风格的时尚符号,创新是科技的时尚。本次大赛也得到了来自科技、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的顶尖专家支持。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刘小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资深媒体创意人李孟夏,中国著名雕塑家瞿广慈,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果壳网创始人兼 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嵇晓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联想集团副总裁、设计与用户体验中心总负责人姚映佳等业界知名人士将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并将对创客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完善作品。参赛者可通过活动提交创意想法或作品,根据大众投票情况和大赛评委评分,共将选出 44 件作品入围复赛;参赛者若入围进入复赛阶段,可持续完善作品,最终角逐“最具商业价值奖”、“创新年度大奖”等九项大奖。所有参与网络互动或提交作品的公众,都将有机会获得联想提供的精美礼品;入围复赛的选手,将获得联想提供的梦想工具,用于评委沟通和作品创作;九强选手将有机会与联想相约米兰,登上 2014 米兰设计周的国际展示舞台;具有商业价值的 1-2 件作品将获得产品孵化的机会,并最终实现在联想销售渠道或其他合作平台上售卖。P.S. 另小编觉得沙龙的对话对于创客来说特别有帮助,因为现在的创客作品大多都陷入到一种“好看的不实用”“实用的不好看”之间的矛盾,也许这些设计大家的对话会给一些灵感和启示。沙龙嘉宾:中国区 CMO 魏江雷 (Arthur)保时捷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克里斯蒂安·施伟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联想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姚映佳以下是沙龙对话全文:魏江雷:创新源自生活的灵感,很多灵感来自于当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宗教与文化的碰撞。今天谈到基于全球化的创新,势必谈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创新, 以及欧美不同文化理念下的设计与创新。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在不同之外让创新的理念互相融合,互相激发?王敏:好的设计应当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应该带有很强烈的特定文化的色彩,这样设计才能够有生命力,才能够为众多的人接受。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好的设计要有文化支撑这一点变得更为重要,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文化色彩、文化基因,这些设计才能被更多的人喜欢,才能够更具有影响力。贝律铭的建筑,不仅中国人喜欢,欧洲人喜欢,美国人也喜欢。他作为建筑师具有东方人的智慧,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熏陶, 而他的设计,一方面流露出了东方人的智慧和审美,另一方面每一个作品所处的地区、所具有的的功能,他做了很多的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在多哈 (Doha) 的伊斯兰博物馆 (Museum of Islamic Art),贝律铭先生尊重伊斯兰教文化的特点,在这件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伊斯兰文化的特点。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in Washington. D. C),在基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下,对于土地的运用也有很好的把握,因为它处于一个很特定的环境,很小地理面积,很狭窄的三角形地带,把这样一块很难用的三角形的地带利用得特别巧妙。魏江雷:今天身处故宫脚下,景色十分优美。我想问问远道而来的克里斯蒂安,您今天来到故宫,看到带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您对东方美学有什么样的感受?克里斯蒂安o施伟科:首先感谢今天邀请我来这里,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我来自一个完全不同地域背景,我年轻的时候作为设计师,就常来亚洲。对于我来说,作为设计师,看到设计的不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看这里的人怎么生活,和每一个人交谈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对我的设计都有影响,带给我很多灵感。东西方设计的手法可能不同,但是我看到慢慢地,各种不同的设计材质,设计方式想传达的语言,我们在一步一步地趋于一样,这是我所观察到的。魏江雷:我想问问在座的雕塑艺术家瞿广慈,我们合作已久,一起去过米兰设计周(Milan Design Week);您本身的作品也被很多国际大牌所接受。您的作品有很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又有国际化气息,您怎么样看待您的作品表现的?瞿广慈:当代艺术家通常比较偏西方,各自的教育背景等,即便中国很多艺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下也都是很多前苏联、法国留学回到的老师。对于成长中的艺术家,恰恰特别需要寻找一个根,因为成长到一定阶段时艺术家会发现自己的瓶颈,如果我们没有根,就发现总是在模仿。我看到很多年轻设计师经常会有一个问题:总是相对比较图解化,但内在的东西无法给大家一个强烈的支撑,以至于出现碎片化的现象。因此,不论艺术还是设计,必须从传统文化根基里走出来,这样才能走得长远;同时这样不论是我们跟别人合作,还是别人找我们合作时,会发现有共同的主张,而不是简单地谁选择谁,两方的设计合作是平等的,否则我们永远是在一个发展模仿的状态。姚映佳: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对我们意识形态呈现的带来怎样的影响。文化有很多种诠释,我个人这样理解文化:它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的总结和延续性表达。同样的文化根源下呈现的结果也不全然一致,即文化根基也不等于作品的诠释结果。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有的时候文化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个充满美丽风景、冲浪的地方,可能是南非 (South Africa)、也可以是加州 (California),每一处冲浪的过程带来的是新鲜体会。但是我要一定要有一个自己最向往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作为设计师,你心里最期待的就是你所向往的文化。魏江雷:作为联想的首席设计师,您的作品由很多科技元素在里面,但是我们看到最近无论是 Yoga、K900,都融入了很多时尚的跨界元素。你如何看到今天科技产品的设计跨界?姚映佳:今天的 IT 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设备,或者是单纯技术的产物,而是对于生活和沟通方式的思考,最后我们将它呈现和分享给用户。科技产品不仅仅是设备,更是一种体验和情感。所以不管是从智能手机还是到我们所说的 YOGA 笔记本,都可以看到很多生活中点点滴滴累计的反思。包括像 YOGA 最早来临于对人们动态生活方式的思考,有设计师自己就喜欢瑜珈,他会将自己对瑜珈的平和体验和IT产品去结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对象已经不仅看待为一个载体,更是情感的平台,当那个情感的平台构建好之后,用户对设备认知就会变得非常立体。所以我们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是立体的,最后呈现的东西也是立体的。魏江雷:我曾跟周翔宇聊天,问他为什么他的作品看不到东方元素。他说,我是中国人,但不是单纯通过衣服上画一些龙凤来展现,我对和谐的追求就是东方作品的精髓。今天我也想问问在场的李孟夏,作为资深的媒体人,对于时尚和设计有很深厚的感受,说到设计文化的属性,你怎么看?李孟夏:作为一家本土传媒集团,我们公司特别重视本土创意,在国内做过很多年的创意文化产业活动“大声展”。我们也一直关注很多本土创造,比如联想。最早 2008 年奥运的时候,新视线采访了姚映佳,作为奥运祥云火炬的设计师,也是我们最早推崇的中国创意达人。去年看到联想的 Yoga 十分惊喜,这款产品横空出世,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作为一个本土的时尚媒体人我愿意拿着它到处去炫耀,这就是本土设计的力量。在创客大赛筹备的时候,我说很多事情也要等时机。我们在 2005 年只做媒体倡导,但是现在开始做一个基于本土创意人才的创客大赛,其实是水到渠成。媒体吹了那么多年风,这时候本土企业站出来,让所有作品能够到大众眼前、到企业眼前,并且进行商业化形成消费产品,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魏江雷:今天的设计都源于需求,好的设计源于生活,更多的是美化生活。从学术的角度,王敏教授怎么看待设计与需求的关系?王敏:2003 年我开始在美院设计学院担任院长。到了美院以后,发现美院是纯艺术的氛围,学生们都把自己当成艺术家。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设计到底是做什么,设计跟艺术有什么区别,当时盗用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加了两字,成为了“设计为人民服务”。今天回头看,这么多年这句话一直是我们的口号,我们一直还在用。因为设计为人民服务已经是把我们的一些对设计的追求,已经在里面展现出来了。因为设计到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还是要回归到一个最根本的,通过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这个设计能够为人做点什么,为人类做点什么,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以人为本这是设计最根本的宗旨,这一点我们在学校里面、在教学里面,我们要强调学生不仅要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去发现问题。就是在生活里面去发现问题,发现需求,发现社会的可能性,然后运用自己创造性的想法能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肯定是某种服务,也可能是某种软件,是一种交互的东西。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的需求的认识,然后再来掌握解决方案,再来做设计。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设计师、学生发现自己跟一个艺术家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可以是完全个性化的,可以为自己画,可以完全是自己心灵的一种想法的体现。但设计不一样,设计有某种目的要解决某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个体的行为,是一个集体、共同的创造性的活动。所以我想对于设计这种认识,特别是当下设计思维的认识,还是不断地在改变。在这里我觉得值得提出来的就是IT行业交互媒体,这种新的技术带来的改变。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们对设计定义的重新认识,对于设计的方法和方式的重新认识。这是我很感兴趣参加研讨会的原因。魏江雷:设计、服务、生活从 YOGA 这个产品上体现,设计 YOGA 的时候考虑的是满足大家使用模式的需求。今天不讲 YOGA 的话题,YOGA 已经发布过了,大家都很了解 YOGA 的多种形态。能不能请姚映佳用 YOGA 的产品诠释一下联想的设计理念?姚映佳:我觉得现在联想的设计理念大概可以总结成一个词,就是 SUV, S 是简单、简洁 (Simple),U 是独特 (Unique),V 是价值 (Valuable)。简单既可以从形式上去看,表达的设计元素是简单的,但也可以从情感和一种体验的角度,我们希望传达给用户最后的体验方案是直接的。也许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简单,有时候语言会更加丰富,但是关键的信息是简单的,传递给用户的信息。同时我觉得独特的并不是一味追求我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希望不一样的是价值。最后带给用户的是说生活、工作的独特,这种独特是能够启发或者刺激他对于每一天工作和生活有新的体会,我们希望是对生活能够增值的。聚焦到最近的一个作品上的话,是我们的一款智能手机,最终上市的名称还不清楚,没有上市不能讲太多。我可以透露一个,当时设计这个的时候,我就有两点,我们希望能够体现 SUV 的概念,希望形态是很简单的,容易被认知的。为了达到简单和完整的形态,我们用了 2.5D 的玻璃。等一回各位朋友可以看看。另外我们希望质感是很简单的,来自于对面料的思考。就是我们从一个最基本的原点切入的时候,什么在手里面会很舒适、自然。后来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有价值感新的面料的感受,所以最后还是通过相对比较简单的工艺,通过激光的雷雕和蚀刻,通过精美的喷涂,成就了像丝绸一样的表面,但是不是一个耗费太大资源的产品。魏江雷:6.9 毫米超薄机身,5 寸 2.5 玻璃屏,1300 万像素摄像头。姚映佳:刚才 Arthur 谈到它很薄,刚才有同事摆产品的时候,当时用的是一个支架,然后老摆不住,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倒,很轻就容易倒,然后我们把一个花放在旁边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希望给你的生活是很便捷、自然的,也是亲和力很强的体验。魏江雷:谢谢姚映佳,这个发布会不用开了,说完就可以了。SUV 是今天联想的设计理念,其实不光联想追求简约的设计风格。很多源自北欧或欧洲的设计风格也是这样。在座的有谁用过保时捷的东西?我觉得保时捷的设计很有意思,有一个词是叫做复杂也简约。问一下克里斯蒂安o施伟科,今天作为保时捷的总负责人如何理解一个设计的简约跟功能的体现?今天从设计到功能、简约到复杂您是怎么样理解的?克里斯蒂安o施伟科:首先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保时捷先生 (Ferdinand Porsche),也就是保时捷品牌的创始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说,当你认真去分析一个东西性能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形状出现在你的眼前。所以保时捷相信,我们每一个设计,如果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形状或一个设计的需求而去局限功能,只有在呈现功能的情况下才能有它最好的形态。大家可以看到在保时捷的很多设计中,不管我们自己的设计,包括给合作伙伴做的一些东西。大家可以看到总是希望能够带给用户多一些的好处。可以看到我们在面对每一个材质的时候,都会带来一个小小的不同、小小的惊喜。回到保时捷的设计宗旨,或者设计原则,就是精美的简洁。简洁不代表简单,不代表无聊,或者不代表不独特。而是我们用总简洁的方式来呈现最精美的东西。很可惜,我今天身上没有带任何我的设计,否则我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我指的设计。同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希望带给大家经久不衰的东西,经久不衰怎么样做到呢?就是简洁,把所有不需要的元素砍掉,今年可以用,明年可以用,经久不衰地可以用一下。回到刚才 Arthur 先生问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一定要说一下这个问题。设计怎么样服务于需求,设计来源于需求。我们可以意识到需求变得多元化。我们面对着很多对于设计,或者对于技术很了解的人,又面对着对技术不太关注的人。怎么样去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呢?就刚刚昨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一个女士她就说我现在感觉这个世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变得很不安,这些技术笼罩着我。我意识我们不简单的是一小群人对技术了解的社会了,这个社会变成了所有人对技术有一些了解,我们的需求不断的在变多元化,越来越多。魏江雷:我觉得讲的是好的设计让功能特别容易被大家接受。说到设计跟功能,我觉得服装设计是特别体验功能性,不仅服装可以保暖,可以有自己的风格。我想把这个问题交给郝宁。今天中国很多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理念特别超前,您作为一个时尚媒体的总编辑怎么看待今天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跟社会进步的关系?郝宁:其实就过往几年,我是大概 2005 年加入这个行业作为芭莎男士 (AZAAR Men's Style) 的主编。2005 年到现在大概是八年的时间,我看到了非常有趣的变化,在中国的时装行业。在五年之前我们的创意是有两个极端的,一个极端是非常重要化的,比如说灯笼,甚至中国的古典建筑都用到了服装上,是那样的东西。同时有一帮人用西方的语言超前、特别前卫的做。在 2005 年左右大概是这样的走向。但是今天不同了,这两者风格不但放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跟生活的人有了联系。这种需求,任何一种好的设计是满足两种需求,一种是新的需求,一个是用的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只有这两者达到了平衡才是好的设计。今天的服装设计师跟过往不同的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了,不但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也能够满足用的需求。这一点是跟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很重要的关系。同时我觉得 IT 行业也是这样的,在倒推 20 年前对个人电脑的东西完全是基于用的层面,今天把审美的层面放在上面,包括 YOGA 的平板电脑,我特别喜欢用这个东西。现在的设计是既满足新的需求,又满足用的需求,中国设计师开始做这一步,也很高兴看到联想带领创客一起来做这件事。魏江雷:如果一个好的设计不光能满足整个生活普通的需求,还有很多其他的需求。其实今天设计带来的其他需求的满足,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你的个人追求,并且带来了很多的附加值。如何看待一个设计的价值,价值包括商业价值、价钱,另外还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属性。也问问王教授,您如何看待一个好的设计社会价值或者商业价值,您觉得设计跟价值的体现是怎么样能够达成的?王敏:首先,我想说我特别欣赏在座的两个公司对于设计理念、对于产品的追求。不管是联想的 SUV,简洁、独特、价值,还是保时捷精致的简洁,我都特别喜欢。因为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跟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一些关系。您刚才问的设计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责任,就是我们所做的东西、我们所做的设计,除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除了满足我们自己的这种欲望去创造它。同时作为设计师还应当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做这个东西是不是对社会真正有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可以对企业有价值,但是这个设计对于我们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什么价值,对于这个社会良性的发展具有什么样好的价值。这些我觉得都是设计师所应当有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企业有企业的责任感,企业在做一个产品,在将一个产品推向社会的同时,也应当去考虑这个品牌、产品所具有的价值。一个产品在为企业增加价值带来产值,同时也可以为这个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或者为这个社会能够增加一些好的东西。这里也是我们这些年在学校里每年都在跟学生讲设计师的社会职责,然后是设计怎么能够通过一些手段为社会做一点好的事情,为我们的环境、污染提供一些好的方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做平面,一直跟大家讲怎么样少用资源、少用纸张、少用带有污染性的材料。做产品的学生也一样,也不断在谈怎么样能够尽量地节省材料、节省资源。为什么我特别在意这两家公司的追求,对于简洁的这种追求,对于这种品质感的追求。因为一个好的东西可以用很久,一个粗制滥造的东西尽管很便宜,但是用几天就丢了,是为社会增加了更多的污染和更多的垃圾。魏江雷:非常感谢王教授。其实今天无论是从科技的创新到创新的设计来讲都有很多的价值。包括像保时捷设计工作室不光有自己的品牌,也做保时捷车的设计。我想知道你作为总负责人有很多产品非常简约,同时也极具经典的感觉,作为一个总设计师您是如何去理解让一个好的设计既有它的价值,又有它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性跟艺术感?克里斯蒂安o施伟科:就像我刚才说的,看到一个保时捷设计的产品是最好的解释。我们怎么样平衡两者之间的东西,怎么样做到既有价值,又有设计在里面。魏江雷:我忘记戴我的太阳镜了,这个太阳镜是保时捷的设计的产品,其实能够很好地诠释保时捷的设计理念。克里斯蒂安o施伟科:这是我们的一个新产品,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产品完全凝结了我刚才想说的那句话,当你看一个产品功能的时候就在产品的形态里面。我很难跟大家解释,可能有机会这个笔会传到你们手里,这个笔的外壳是一层不锈钢的材质,但是用镭射做了很多纹理在里面。当你按笔的时候整个外壳可以伸缩,所以整个是一体的没有上面按钮的空间,是用整个笔的伸缩来完成了按钮的过程。我们考虑保时捷设计概念的时候,保时捷先生作为创始人本身是具有探险精神的,总是尝试不同的东西,总是走出边界一点点,这也是保时捷设计一直在做的事情。&魏江雷:这个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天都说设计是有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对社会、个人和行业。下面今天欧阳先生在,大家知道欧阳先生本身也是一个设计师,帮过香港政府做过很多的项目,包括去改造一个村落。请问欧阳先生您对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像创新设计的价值是怎么样去理解的?欧阳先生:大家在过去十年来有体验过不同程度的料理,废纸料理里面有用过很多科技的元素。在创造料理的整个过程不同的团队用心创造的过程,其实也是很关注过去的一些传统的做食物的工序,也在需要的时候放进一些科技的元素。起码有一个阶段是知道有人这么做,当然现在又有另外一波了。就是出去捡食材,新一派又超越了料理,已经在外面捡食材,然后做这样的组合,让大家又回归到食物最基本的,因为都是生吃了。每一个阶段比较靠近科技,比较远离科技,其实都是在往前走。我觉得这个互相的互动、矛盾,但是矛盾里面又是在往前走,这个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魏江雷:总结一下创新科技跟时尚的关系,潮流意识风格永存,真正的时尚不应该被追逐,而是驾驭和引领。时尚是独树一帜的风格,对于科技产品的设计,只有将风格一贯以极致的表达,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够创造和引领真正的时尚。科技的生命力是创新,如果能让科技自然、亲切地融入生活、改变生活,成为人们彰显个性、表达情感的媒介,那么科技就能成为独具时尚的符号,所以创新是科技的时尚。
热门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修平丈夫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