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生活在未来几年会小女孩的阴是什么样子子 2.是什么和谁将决定你未来的生活 3.为什么这些因素将决

研究生阶段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跟本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研究生阶段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跟本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烦请各位知友简单谈下以供广大本科生参考补充:知乎上有人曾提出过“读研就是给导师端茶倒水拿资料”一类的论调并以此为由质疑读研的价值。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无从说是该赞同还是反对。但是很想知道真正的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不单单是学习生活,还有课余生活还有其他我可能暂时想不到没有提及的方面。会不会因为忙于学术、科研活动而无暇顾及其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是否仍然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课余生活。有人在本科生活中因为平台、资源方面的匮乏错过的一些东西是否有机会能在研究生时期弥补。有人说拿到一副怎样的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拿这副牌的玩家。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想大环境应该仍然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似乎问题里有很多语病,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
按投票排序
也许与很多研究生知友的生活不同,我的研究生生活充斥着忙碌、紧张与奔波。在学院与企业间忙碌,薄雾朦胧的清晨已经踏进了地铁的首班车,披星戴月地返回学校,宿舍楼里已经恢复了晚间的活力。在学术的道路上紧张,研究开题的险中求胜,论文发表的翘首以盼,毕业答辩的尘埃落定,由一根绷紧的弦串联了起来。在爱情的鹊桥上奔波,守候着一份三年的承诺,一张薄薄的公交卡,一次次将地图上的两点连接了起来。也许正是这段经历,让我不适应毕业后国企里的碌碌无为和年华虚度,从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感谢题主的问题,让我有机会扒一扒那些事儿,找回逝去的那一段青春。我的研究生生活是一段乐章,项目、学术和爱情构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第一旋律:项目——不睡觉行不行,不吃饭行不行研究生两年半的学制,实际断断续续要占用三年。研一的生活最是无聊,如果说本科的成绩还能与保研、出国挂钩,那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志向向美帝学习的小硕们来说,研究生的课程就是鸡肋。“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就是最好的阐述。百无聊赖而又图样图森破的答主居然找到了导师,希望主动寻求点事情做。现在想想,在为当时的勇气喝彩之外,更是直冒冷汗一阵后怕:可差点就把实验室报销的重担给揽过来了。好在导师当时恰好手头上谈下来一个企业级应用开发的项目,正准备找人做。于是阴错阳差,我和A、B三个对java一窍不通的小硕接过了项目开发的任务。导师把实验室的一套java框架(基于SSH的平台)拷给我们,又丢给我们一个“技术大牛”的手机号。开发技术上基本就再也没管过我们。项目的甲方是一家军工企业(猜我是会被查水表还是叫去喝茶?),需要做的是一套软件——生产跟踪系统。前期一边由导师带着梳理用户需求,一边啃《java编程思想》,倒也没有多大难度。正式开发阶段是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原框架的说明书只有两页,各种功能的用法都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源码,这对于java刚入门的我们无异于在走路都不稳的情况下就要参加百米赛跑。网页的中文乱码让我们面面相觑,数据库的连接失败让我们不知所措,甚至一个单词的拼写错误可以耗费我们一上午的时间。最终,在还有两周就要按照计划上线的时候,我们终于终于发现,三大功能模块,我们一个还没做完……批评是避免不了的。"不睡觉行不行,不吃饭行不行?这是你们的研究课题,上线不了你们就去找别的导师,自己找课题去!”导师终于对我们发飙了。后面的两周我们几乎是吃睡在实验室,满脑子都是代码。也许在极端的情况下,人真的可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两周后我们居然调通了两个功能模块,更让我们惊喜的是,我们好像对这一套框架入门了,任督二脉已然打通,出现bug错误知道如何找问题了。那一刻的感觉是无比美妙的。我称之为我们“顿悟”了。之后的事情顺利了很多,两个功能如期上线试运行,缺失的第三个功能模块也逐步开发完成上线。我们每天早上赶在甲方上班前到达现场指导用户使用,及时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下午甲方下班后,我们整理当天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一旦跨越了技术上的门槛,业务上逻辑问题通过与甲方的沟通就可以解决。后来,我们三个java小有所成的小硕又完成了项目的二期。由于面临毕业,三期的项目由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接手,我们负责指导。突破了瓶颈之后,编程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当用户遇到问题找到我们,我们可以高冷地把问题迅速解决掉,享受用户钦佩的眼神。小小的虚荣心由此得到极大的满足,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对自己这一段做项目的经历是这样总结的:人一生中需要经过几次“顿悟”,这种“顿悟”会让你突然想清楚很多之前没有想明白的事情。正是“废寝忘食”的两周时间让我们对于编程“顿悟”了,完成了蜕变。已经是深夜了,先写这么多了,如果大家喜欢,欢迎点赞。我会继续更新乐章的第二旋律:学术——南洋的奇幻漂流。想获取更多跟互联网、创业相关的干货,也欢迎关注我哦~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颇有感慨,不邀自来。以下观点仅为个人观点,包括其中经历与所谈看法,都仅仅只是从本人所见所历中来,如有收获,甚为欢喜,如不喜欢,请自动屏蔽。···········································································································································从科研学术、学习态度、课余生活以及工作前途四个方面谈谈感触。1、科研学术本科来自湖北一所普通学校,身边几乎上没有任何学术氛围可言,甚至直到要坐毕业设计的时候才学会了怎么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在cnki上面下文章,那时候基本上不太知道还有科研所做,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和我态度相似,能够按照要求去上课就算不错的,哪谈得上做学术搞科研,认识的有少数几个学霸类型的人,会被少数有项目的老师拉过去帮忙做一点的东西,但到底他们在做什么学了些什么也没什么兴趣去问。研究生在帝都的一所211学校,虽然学校不属于顶尖牛逼的,但是我们所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所以来了之后,感觉环境完全变了。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每天会待在实验室按照导师要求去完成项目,感觉每天时间很紧,身边的人大家都是各自在忙自己手中的任务,而且的的确确通过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对于在哪个数据库里面能够下到哪一类文章,哪个数据库比较好下文章了如指掌。真正在实际的学术与科研中学到了东西,增长了知识。2、学习态度本科时的学习态度基本上就那样,及格万岁。研究生期间,只有研一那一年需要上课。由于本科养成的懒慢习惯,我觉得上课带上课本就算够给面子的,而且习惯了上课坐最后一排,但是没想到到了研究生期间,发现大多数人会带上笔记本和U盘,记笔记,拷课件,在环境的影响下还是会慢慢改变的。其实也许是我本科与研究生所处的学校以及学习环境不一样,所以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也问过一些本科来自985的同学,相对于来说,他们本科的学习态度及科研学术环境会好一些,所以,学校之前的差别还是会带来一些差距的。其实科研学术与学习态度基本上会与学习环境相关,但不得不说,在研究生阶段,你必然会比本科阶段学到更多东西,,至于有人说读研就是给导师端茶倒水拿资料,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你们导师太次太次,一年招不了一两个人,拿不到项目,所以你们才会无事可做只能打杂,对于我目前认识的导师,基本上一年招五六个人,还有博士,项目堆在手边等着做,而且人都挺不错,从来没说让学生端茶倒水的,你要能帮他把项目把手中的的活干好,他更高兴。所以,如果要读研,一定要努力考一个好点的学校,挑一个好点的导师,分数考得越高,你就有越多的选择权。3、课余生活其实课余生活这一块可说的东西不是太多,无论是在本科还是在研究生,课余这一块还是和你本人的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有关,本科爱出去玩,基本上每学期出去走一趟,研究生依旧如此。但是到了研究生期间,作息时间会更紧一些,本科会更松散一些,而且到了研究生阶段,基本上没有寒暑假,所以计划性显得更重要一些,但是也不会忙到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个人生活。而且,人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到了某一个阶段,自然会和当前的那个阶段的想法与环境相关,所以,对于课余生活这一块,顺其自然就好,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当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寄希望于你在研究生阶段的人际关系还能如本科那会那样,本科的时候,大家刚刚逃出压抑的高中环境,也年轻气盛一些,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一起吃饭喝酒或者结伴出游,甚至晚上去操场跑个步都能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中的某一部分也会在接触中变成关系很好的朋友,那时候觉得交几个朋友聊得来能玩到一起的人特别容易,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家都是各自忙各自的,自己有自己的小环境,再想如本科时那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智成熟个人棱角也打磨得差不多,能结实交心的朋友就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奢侈了。4、工作前途相信更多的人会关注这一块,仅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当然这只是普通情况的条件下,各种二代绕路。本科期间曾经做过不少兼职,也曾在几家公司实习过,待过不少小公司,也有上市企业,同时也在世界五百强做过短期实习;研究生阶段因项目出差,去过国企央企,也有大型的上市民营及外企,同时所谓的国企内的甲方乙方都有。本科时候,大家找工作没太多的目的性,更多的看中的是薪资待遇和所处城市,能找到一个好公司更好,找不到不是太介意,而且除少数目的性很强的人之外,基本上不太介意跨行,当然这是对就业环境不好的专业来说,对于就业环境好的专业,基本上不愁工作。研究生阶段,顶尖的学霸看外文文献,考雅思托福GRE,研二下就拿到好几所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的offer;其次的一些学霸,无法出国读博的就考虑是国内读博还是刷几本证书去顶尖的外企;剩下的一部分就是考虑找工作的事情了,基本上在某一个行业限制性和局限性不一样,对于我所在的这个国有垄断行业,基本上都希望去一个好点的国企,在大城市,不出野外,工资待遇高点能在甲方,这就是很好的国企了。大家基本上不会考虑转行,都是尽一切努力做本行。对于工作这一块的东西,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也曾说过,可以参考参考。说了这么多,其实读不读研,读研对自己有多重要,只有你自己知道,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有人觉得有收获,有人觉得没有收获,但你去走的每一段路肯定有这段路拥有的风景,风景怎么样,看了才知道。但愿对你有帮助。
我要匿名。。。因为我基本没有好好学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哎呀那个好好吃!”“我们再去吃一次上次的那个XX吧”。尽管我们专业算是课程安排的比较满的,但也比工作要清闲得多。学习呢,不是老师带着你学,而是给你个方向你自己学。调查呢不是导师带着你做,而是给你个思路你自己去做。论文呢你自己写,不知道怎么下手了可以求导师指点指点,最后带着导师一起发表。研究生时期,你要是想好好学术的话,多跟老师交流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不想深钻学术的话,生活也比本科期间有意思得多。因为你会发现周围的同学大多都更聪明,更有意思,你可以轻松的找到同伴与你一起尝试所有你趁年轻的尾巴没完成的事。比如我想去听交响乐,本科同学:“你钱多烧了?”研究生同学:“你管票子我管晚饭。”比如我想去演话剧,想找个人一起报名本地剧场演员,本地同学:“我要去带家教。”研究生同学:“走走走,没准会撞桃花。”比如我想去当个志愿者(因为会免门票,还能见到自己喜欢的咖),本科同学:“不要阻拦我打dota。”研究生同学:“那你要给我多拍照记录下哥的英姿。”想学个小乐器什么的,想练个拉丁舞什么的,想步行把这座城市走一圈,都能顺利的找到搭子。诸如此类,我发现我的“人生重在体验”的想法在本科同学的圈子里无人附和,但是在研究生同学的圈子里却经常能找到共鸣。不要说我是因为我本科学校差的缘故,实际上当年考研考得烂,我是调剂的,其实读研的学校比本科差。但我能感觉到周围的同学交往起来要更有趣。可能考研的过程可以视为一次筛选吧,把本科一些没劲的,思维不活跃的,不懂生活不知奋斗的人筛掉了。我并没有说读研期间所有同学都很棒,不可避免还是存在难以交往的人存在,但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相近思维模式,对品质稍有追求的同学的比例比本科时代要大这是肯定的。因为这部分人的存在,我自己的生活变得丰满,行动力也有大幅提高呢。如果我当时考研复习的时候稍微努力一点,考上了更好的学校,周围的同学没准会更聪明也更有趣吧~所以复习中的大家别偷懒啊~还有一点就是……本科在一个尼姑学校读的,周围的男生数量又少质量又差,在这样的环境里本人基本没有什么身为女性的自觉。读研的环境男生多了些(其实也只占四成而已TAT)好好的体会了一把被男生们帮助照顾的待遇~小小的体验了几年当女神的快感,赛高~~~\(^o^)/~================我是补充更新的分割线==============稍微总结一下读研期间在“玩”方面的个人突破好了(??ω`?)1、第一次录制了原创歌(本科期间也玩这个但基本都是翻唱的)2、自己捣鼓着学了陶笛和口琴3、第一次以COSER的身份去逛漫展(跟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去玩感觉完全不一样!被别人围着拍照的感觉好爽┗|`O′|┛ 嗷~~)4、加入了汉服组织,有了第一套自己的汉服5、第一次登上了大舞台演话剧6、第一次现场听了交响乐(●??`)?还很装逼的学野田妹高喊bravo~~7、养成了记手帐的习惯8、开始减少冲动购物,逐步过少持有生活9、第一次徒步步行30公里以上(步行走去了隔壁城市( o??o? )老娘真是厉害炸了)10、第一次学做甜点,现在对自己做的戚风蛋糕和黄油曲奇已经很自信了(并用此钩住了某纯情少男的心 ???? )做饭做菜什么的也有点长进↑强迫症为了凑整硬是把后面的删了。。。↑虽然你们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就这样?但这些对我这种一直以来有想法没动力的人来说是很值得纪念的突破呢。总之我觉得我在生活上最大的变化是获得了想做什么就立刻着手计划尽快去做的行动力。虽然第一个蓝盆友还没有出现,不过我想他应该快来了╮(?o? ?o??)╭毕业之前我争取哈~作为一个生活体验派的学术混混,我认为读研的这段经历十分难忘╮(╯▽╰)╭继续刷毕业论文去了嘤嘤嘤嘤……虽然玩得欢腾……但偶尔我也是有刷文献刷的快崩溃的时候好嘛……===================我是第三次更新的分割线========================我觉得我需要补充说点什么来扭转一些误解。一、可能会有盆友觉得我日子过得太逍遥了,天天除了玩就是玩。实际上是因为我只说了玩得部分好么。。。因为题主问的是课余生活,我理解的课余生活就是你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啊╮(╯▽╰)╭我也有一天11节课从睁眼上到晚上快11点的时候啊。我也有被迫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到头晕脑胀的时候啊。我也有论文投到比较好的刊物录用了之后,导师觉得版面费太贵(主要那篇篇幅比较长)叫你换投一家不收费的渣渣刊物的不甘心的时候啊。我也有东奔西走做调研,被调查校方的领导穿小鞋,还被熊孩子欺负的时候啊。天知道你劳心劳力一个多月制定的测量表最后拿到学校去测,熊孩子都在下面乱写什么“老师你到底是什么机构派来的啊?”“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啊?”之类的鬼答案的时候心里是多沮丧哦。我也有一边实习一边做任务,两头都不熟悉两头都边学习边摸索的时候啊,这段时间我每天只有5小时不到的睡眠时间,持续了快3个月吧←我知道对你们有的人来说很正常,可我就是睡眠少了脑袋痛的特殊种人类嘛。。。所以我之前写的这么轻飘飘的,可能让大家误会读研可以这么爽,天天都在玩,到时候你们延迟毕业什么的不要说是我教唆的哦。。。但我觉得该忙的时候忙,能玩的时候还得玩。你别告诉我你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做项目都在刷论文,哼~我才不信呢~什么,你这阵子要学术?那学术完了能不能陪我玩?什么,你手头的这个项目要搞很久?那你抽一个下午的两小时陪我看个电影行不行?我不觉得一个小研究生会忙到一点娱乐的时间都没有。是不是这一句说要我修改啊……说维尼熊都要抽空陪老婆的这一句…… 二、有的盆友说很羡慕我的环境,说自己周围都是一群无趣的人跟我念:懒蛋才抱怨环境,好的环境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觉得那个家伙很无聊就不要在他身上耗着啊,去找你觉得有意思的人不就行了。你周围的人不可能所有符合你所定义的“有意思”,但你可以不跟没劲的家伙玩啊。同学A喜欢运动,那你就跟A一起压马路,但A绝对不吃不健康的食物,那么你想刷小吃街的时候就去找B,B是个脚踏实地的吃货,毫无文艺少女心,不愿意跟你去逛博物馆,无法理解你跟文青C在博物馆里能逛了一整天,可C爱的只是文学和艺术,去逛漫展你只能和死宅D一道了,D这家伙从长相到打扮都是死宅的模样,幸好还有眼光和品味都一致的E可以陪你逛街和购物,E除了逛街之外还喜欢拼布呢,我天,这我可不会,但我不排斥和她一起学学看。每个人都有有趣的地方,但这么多与你一致的品味都集中在同一人的身上就很难办到啊,又不是双胞胎……而且双胞胎只有彼此,上面这种玩法你可是有从A到E一共5个好伙伴呢。╮(╯▽╰)╭虽然偶尔会被人说滥交什么的……说就说呗,不痛不痒的。所以不要一个劲抱怨自己身处的环境里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人了,只是你不会发现他们身上有意思的地方而已。三、都说单身了为毛没有男孩纸来勾搭我~不开森~哼唧!
-工科小硕一枚。有些变化可能是进入研究生院带来的,有些变化可能是进入更好的学校带来的,有些变化可能是中美差异吧。选课更自由了,我们专业有三门必修(不限定选课的学期),一定要去参加seminar,要做毕业设计,选其他专业课程不超过30%,选研究生本科生衔接课程不超过30%,其他没有什么太多限制。学校的设备资源更丰富。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机房和实验室上吧。美国借书没有本数上限,续借通常也没限制,有些书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调(貌似有些可以跨国调的)。机房有双屏的,触屏的,软件比较多,配置和软件很多是根据专业来的。实验室的话,我们专业有俩风洞。接触的人不太一样。包括同学教授以及业界的。我本科同学和研究生同学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吧。教授不仅是你的教授,你们学校的教授,因为有更多机会参加一些会议,或者参加research, 所以有更多机会认识相关领域的教授。同样,有些人会有机会做industry的项目,实践机会也会更多。还有就是校友,有些校友在industry里做得不错,会回来交流,顺便招招人。生活节奏也不太一样。虽然课总体少了,但其实事更多了。有门课一周只有一道题,但是基本上要20+小时做。当然也有水课,确实花不了很多时间。另外,买菜做饭什么的,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也都要打理。还有去了新的地方,也都会要探索下周边吃吃玩玩吧。硕士比本科时间短,感觉很多事会来不及做吧,有时候难以取舍。现在想到的就这么多,以后想到了再补充吧。----------------------------------------------------还有就是学的东西有可能更narrow down,有可能有更多的交叉学科,接触到更多更理论更低层的东西。乍一听似乎有些矛盾。所谓narrow down, 比如机械,不会再像本科又要学制图,又要搞制造,又要学单片机,又要学信号。基本会focus on一个topic, 热,流体,制造,设计,管理,材料等等,甚至流体,是计算流体,实验流体,还是理论。但是假如说搞计算流体,那么肯定有很多跟流体和计算机的课程,有时候专门研究生物、洋流、还是飞机,还需要一些那个方面的背景知识。所以,就是说研究的东西更specific了,但是设计到的知识有可能是机械的一小部分,计算机的一小部分等等。所谓更深入,比如CAD,本科基本都学怎么用autocad画图,虽然也有些理论课。但是现在基本就是学怎么建模,不是autocad的二次开发哦,Cad软件的原理,可以随便用种语言写代码画图,不限二维三维。所以,是学了很多本科学的东西背后的故事。
姑且就从题目里“读研就是给导师端茶倒水拿资料”这句话开始。你以为“端茶倒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很多细节上的小事,“你会做”不代表你”能做好“。你会倒水,不代表你能提前为boss准备好他这一刻期望的水;你会吃饭,不代表你能在酒席上做好副陪。不要以为做这些事没有用,天朝还没完善到能保障科研人员衣食无忧,更何况只是个研究生。从你问问题的时间来看(????),咱们去天堂之前,中国还终究会是个“人情社会”,将来迟早要”出门吃饭”,未来接触到的人终究还是会比实验室仪器多,所以,借助好这样一个跳板,学会“端茶倒水”。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拿接待来说,有时候难免要替导师接待客人。从接站、安排住宿再到陪吃饭,大大小小的都是事。对方有可能跟你差不多年纪,也可能是你父亲辈或者爷爷辈的人。期间聊天话题怎么把握?客人习惯如何?初出茅庐,难免有做得不好的时候,导师会叮嘱几句,让下次注意。但如果是在企业,你很可能就是丢客户丢订单丢晋升丢工作。所以,这个阶段,是你”走出去“前的一个“打小怪攒经验”时期。学习生活除去上课考试这种简单的所谓学习外,大部分”工作时间”应该会用来写各种材料或者论文。有时候老师会交给你一些完全不懂的任务,这时候才能激发你查询能力的爆棚,你可能会点开各种外国网站或者论坛,看到你这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看第二次的网页;你会因为文档格式或者某句话的措辞纠结一个下午甚至返工;你也会因此联系和认识到各个地区有同样困难的小伙伴……但是你收获的可远远不止交到老师手里的那份报告。收获就不用赘述了吧。会不会因为忙于学术、科研活动而无暇顾及其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是否仍然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课余生活。看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朝九晚五”式的,还是整天泡实验室,亦或是自由随性,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并不是外人强加的。任务是固定的,你可以今天通宵做完,也可以安排成计划,分两个下午完成;任务是做不完的,你通宵做完会发现第二天老师或师兄又送来了新任务,你5点“下班”离开实验室,也不会有人把你强扭回来(除了紧急要事)。所以,如何去安排各种事项,怎么处理娱乐和工作,主动权都在你手中。我的时间就不咋搭调。实验室的规定,工作日早8:30晚5:00。大部分人会按照这么来,老师早上有空也会去实验室看看有没有谁偷懒。但是自己是下午和晚上效率高的人,所以自己会一觉睡到12点,然后吃个午饭懒洋洋回实验室到半夜。也不会被说早上偷懒。突然某天晚上想去看电影了,拿起手机走人就可。突然周三下午有个交流会,去就可以。老师真的不会把你囚禁起来,主动权在你,你放弃出去的原因在于你认为赶紧做完任务的重要性大于看电影,而不是老师不让你看电影。建议,研究生期间有个自己的爱好,运动,健身,旅游,甚至看电影,听音乐,海吃也算。这段时间里,你比本科有了更自由的时间,也有了更充裕的money。你的朋友同学也不会因为月底有考试而扭扭捏捏犹豫不决了,随叫随走最容易不过了。就像前面有个回答的那样,你可以有一段丰富,释放,充实的日子。我觉得这个阶段是一个学会生活的时期。在本科生活中因为平台、资源方面的匮乏错过的一些东西是否有机会能在研究生时期弥补。我觉得这个问题,上一小段也算是可以回答吧。不知道你说的“错过的一些东西”是什么?但是,我觉得,只要你还没放弃还有闯劲,不管是错过的荣誉、奖励、某个未实现的创业想法亦或是某份爱情,那么这个阶段,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资源是无可置疑的。有人说拿到一副怎样的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拿这副牌的玩家。这要看你打的是什么牌,诈金花你拿的是235,估计难有回天之力。但是斗地主,你拿了17张牌,这可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了。即使牌并不是那么的好,但是一个好玩家却可以有相当大的概率掌握牌局。积累足够多的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怎么运用好大环境的规则,让资源为我所用,是我一直在不断学习的。读研的价值我觉得读研的价值,应该被多元化。paper、科研成果、好的就业、不应该代表全部的读研价值。且不说,研一完成课程,剩下的1.5年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就算2.5年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从学会基础到熟练再到创新,如果中国有三成的研究生都能有所真正意义的新突破,那我们的护照上就不仅仅会写“请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而会是“不管你身处何方,中国「美国」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了。所以,动不动就扯到科研,哪有那么多科研成果,更何况是研究生阶段。满口胡说,看看就好,研究生学霸们勿喷,我只是个学痞而已。
你说的是课余生活,那就谈谈课余生活的不同好了。我本科时候课余生活主要是这样的:"走走吃饭去。""去哪里吃?""陕西面馆?汤包?饺子?反正不去食堂!""太麻烦了,要不叫外卖算了。""肯德基电话多少?"或者"去不去逛一圈?""去哪里啊?""肯德基。""嗯???走走走!"研究生时候的课余生活主要是这样的:"看电影去!""哦你看看都有什么电影。一会儿谁开车?"或者"钓鱼去!""几点?哪里?""5点xxx park""ok,谁开车?"再或者"去野营烧烤去!""去哪儿?""xxx park。""这么远啊,那你开车。"再再或者"钓螃蟹去!""你开车!"
都说“研究生=烟酒僧”,为什么哥每天累成狗?!===============决定认真回答一下的分割线==============================更新研究生已经过了一年半,还有一年半,决定借这个问题好好总结和回顾一下我一直以来都醉心于学术,目标是出国读Phd,所以基本上研究生生活是十分忙碌的。我所在的学科不需要进实验室,第一年的时间主要就是上课,做题,学教材。由于我来自一个比较弱的本科,基础比较差,第一学期我给自己的安排是专注于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学期在上课之余,我每天的时间基本上都用来预习,复习,同时学习课程相关的其他经典教材,做相关的习题。既然决定了做学术,我便不满足于弄懂,还要求自己能够独立推导,自己解决习题,看相关文献。这一学期我的提升是非常之显著的,除了学科方面的提升,最大的提升来自于我的学习自主性更强了。本科的时候自满于获得了高分,研究生阶段则更关注于自我的突破,高分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样一个思维转换的结果就是我更自信了,与过去的自己竞争而不是像本科的时候盲目的去与他人比较。同时也更踏实了,当别人走捷径获取高分的时候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完成自己的安排。第一学期的打基础的成功促使了自己对突破的更大的渴望,我决定在第二学期的课程的学习之上加上GRE。三个月上课之余准备GRE,考完GRE准备期末考试,又是更充实的一个学期。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自信,敢于突破自我,走出comfort zone。在这个时间节点我回顾过去,经过一年的锤炼,专业方面的巨大提升自不必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自信心和意志力。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每当遇到抽象到完全看不懂得东西,我首先相信自己能够看懂,其次我学会通过具象的想象来理解抽象的东西,最后再通过足够的重复来弄懂每一个逻辑环节,直到没有任何问题的还原出完整的逻辑推导链条。记得quora和知乎上都看过相关的回答强调了类似的思维对于学习的作用,印证了我的心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对于我而言是非常大的收获,但是对于我辈平凡人而言,这样的思考本身以及后续的过程都是十分痛苦和耗时间的,当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是十分愉悦的,这就需要自信心和意志力来支撑。我在本科时没有碰到过这样难得东西,又没有足够强的超出环境自我突破的意识,所以完全没有这样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更不可能养成这种思维方式。第三学期开始接触学术研究,尝试写论文。虽然导师和学长都会告诉我们学习和做研究是两码事,这个转换不是那么容易的,但还是得自己体会一番才明了个中滋味。看过的gter上的一篇文章讲作者自己喜爱一个学科,在学习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在研究上却碰到了极大的障碍,因为做研究是创造新知识,而他更喜欢学习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在他明白这个思维差异之时已经是博士第四年,他非常勇敢的选择了quit,换了专业。我个人基本上花了这一学期的时间什么也没做出来,就是体验了一下做研究,写论文和改论文的过程。我的体验就是坐过山车,一会儿觉得自己做出来了,马上又自我否定,然后再继续重复这个过程。心情是在峰顶和谷底之间震荡,喜悦和沮丧交替,挫折感越积越多,直到崩溃为止。虽然没做出什么,我觉得这个过程是难能可贵的,它让我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能够更好的面对研究中的常事----失败。这个问题 的回答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种体验。回到题主的问题,我的经验是通过跳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再辅以足够的努力,上升的速度远超本科时期。较差的本科带来的最根本性的差距实际上是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虽然有网络有知乎这样的开放问答社区,但是作用依然有限。以我个人的经验,研究生阶段的弥补至少是可行。至于能不能追上甚至于超越优秀的同龄人,我的看法是这个世界太大,你永远能找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像知乎上诸位大牛,但是终归我们只要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行了。以上的描述都是学术向的,也是我研究生生活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读研究生期间我还满足了我那颗伪文艺的心。就像其他知友提到的,开始听听音乐会,看看话剧,有时间出去散散步。主要的学习之外的时间和钱都奉献给了电影资料馆,看了不少自己喜欢的电影,有不少美好的体验。通过学习缓解了拖延症的好处之一是终于开始锻炼身体了,跑个步洗个澡人不是一般的清爽思维不是一般的清晰啊!哎呀妈呀,认真写个答案真累,完。
身为在读研究生,平日里除了上课就是去外边尝试一些工作,至于学术方面的素养本人不大热衷。研究生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绝不像本科阶段那样轻松。
本科的时候照着一本实验书做实验该怎么搭线路、测量什么值都是书上写的研究生自己做实验,导师只是给确定个方向,能做出什么来他也不一定知道当然自己就更不知道了没有对错,全在摸索。
身处一所中部地区211水硕,谈谈自己目前状况以及周围童鞋状况。
导师是刚从海外回来评上新千,来我们学校直接职称是教授博导。人比较随和,对我们这些小弟还不错,无论从学习以及生活,还有科研,他都能给我们很多广阔的视野与传递新的理念,如对于生活质量,科研态度,做事风格等等。目前进入实验室一年来,没感觉到老师的压榨,相反,我们老师对我们还是挺理解的,我们办公室童鞋有事不去办公室,跟他打招呼即可;而且,老师还会给我们科研方向的引导,也会帮我们纠正研究思路的错误,没有说因为项目不顾及科研了。本人对这种宽松的科研环境还比较认可,状态好时,长线在实验室,做coding,看paper,写paper等事情,有项目来时,可能一段时间都在coding;状态不好就去健身房,打打球运动放松放松。目前实验室项目有多个,现在时常加班。你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这种管理会导致效率低下,但结果刚好相反,我们实验室采取的是科研项目成果考核制,科研项目成果由第三方检查,谁做多做少就一目了然,补助谁拿多那少也就公平公正。由于有这样良好的竞争体制以及老师给的宽松环境,实验室童鞋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都觉得在为自己做事,为自己未来学习。对于帮老师在科研时间外做点像拿快递等小事,偶尔一两次,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因此,跟随一个好的导师去读研,对于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
每个人学的专业不同,在学术上的要求也就不同。如果是211,985大学,可能要求稍多些,普通院校的话一般就是按部就班上课修学分,发文章,开题答辩,中期答辩,最后答辩,等待顺顺利利毕业。
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掌握的,可以说谁能有效利用时间谁就是赢家。我觉得博士读不读真要看有没有搞科研的兴趣,但是研究生还是要读的,完全和兴趣无关,算是一种体验。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业内容,我主要做几件事:一,提高口语;二,多读书。虽然只有几个字,要想完成却需要每天坚持。再就是思考自己的陋习,然后努力改正,这是一个与学习无关的过程,但又影响着未来。其实能否找到一份所谓的好工作,并不取决于一纸文凭,恰恰是看除了文凭以外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读研要收获的不只是文凭,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自己包括思维,习惯,价值观的改变。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本科面对的通常是有答案的作业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和考试(至少在课程的设置上是这样的,个人自己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情况另当别论);而研究生阶段面对的是没有既定答案的研究课题,需要自己主动去搜寻知识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本科阶段,做一道纸面上的题或者接受一次考试,答案错了,可能也是扣几分的事情;研究生阶段,在研究过程中当然会更多地遇到方向错误、方法不对等困难,但必须明白,最后你所给出的成果或者结论,必须有依据和本着严谨的证明得到,因为你的结果一旦错误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或者研究,相比于本科,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心理上的责任的压力无疑是更大的。总的来说,我认为,无论上生活上和研究上,研究生是一个更自主的阶段,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并为之负责。在这个阶段,学校课程和考试的约束更少,研究生更应该学会如何自己去规划和走好每一步,这也是踏入社会所必需的。
研究生期间跟室友打Dota,抱着得过起过的心态,结果被延期了,现在已工作,但是耍心还是没收回来(另,在研究生期间结婚,有娃娃了)。
比大学更困~周末基本睡觉~哎 说多了累,睡觉去了~
我在玩手机,看文献看的头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管之前想象的研究生的生活怎样,真的读了还是有很大差别。虽然有没有空余的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导师,但是如果你真心想在学术上有点收获的话,自己都会选择每天泡在实验室。还有,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可以发展一个兴趣爱好,这样研究生生活不会太枯燥。
研究生期间跟老板喝酒的机会更多了
play harder work harder
知道了,要好好学习。
我15年毕业,普通学校医学研究生,其他学科不知道如何,反正我们学校不注重科研,即使是七年制的真正做科研的也很少。好像偏题了?本科学医看书,考试,看书,考试,毕业也是考试研究生学医,在医院当老师跟班,也独立管床,所以就是上班,抽空看文献,到现在写论文。心态不一样,本科生只知道考试,背书,参加学生会,玩现在,多了更多对本学科的思考,看别人做什么研究,本专业这个方向做得如何了,要不要继续念博,要不要往这个方向走下去?以及岁数大了,要不要出来工作?读研没有工资,还要交学费的。形式不一样,本科是有许多课要上,研究生上完一学期课后,就进医院了,也就成为医院的一员,好好的干活ps.单身两年了,上着没有工资的班,都不敢交女朋友,况且也忙得没有时间。有人介绍说,这是个潜力股噢我只能,呵…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龟死了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