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蜡布二次印花前加增白剂吃中药会不会影响月经水洗效果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13 / 50 页
金币0 帖子
学前班,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金币0 帖子
小学生,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3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金币0 帖子
小学生,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8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online
金币0 帖子
学前班,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金币0 帖子
幼儿园,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第一章& &前处理
未经染整加工的织物统称为原布或坯布。
坯布中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杂质,其中有棉纤维伴生物及杂质、织造时经纱上浆料、化纤上油剂以及在纺织过程中沾附的油污等。这些杂质污物如不除去,不但影响织物色泽、手感,而且影响织物吸湿性能,使织物上色不均匀,色泽不鲜艳,还影响染色牢度。
前处理的目的:在使坯布受损很小的条件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杂质,使坯织物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润湿性能的染印半制品。
前处理是印染加工的准备工序,也称为练漂,对于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有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工序。
第一节&&前处理用水与主要助剂
一、前处理用水
(一)水质要求
印染厂是用蒸汽、水量较大的企业,而前处理工序用水量在整个印染过程中所占比例又较大,据统计,印染厂每生产1km棉印染织物,耗水量近20t,其中前处理用水约占50%。水的质量不仅对前处理及其它工序制品质量影响很大,而且还影响到染化料、助剂的消耗。
印染厂水质质量要求如下:
色度≤10(铂钴度)
pH值6.5~8.5
含铁量≤0.1mg/L
含锰量≤0.1mg/L
总硬度:染液、皂洗用水& 0.36mg当量/L,一般洗涤用水3.6mg当量/L
(二)硬水及其软化方法
通常将含有钙、镁盐类的水称为硬水(硬水中钙镁盐类含量用硬度表示),钙镁盐类含量低的水称为软水。
硬水中的钙镁盐类对印染加工大都不利,如与肥皂作用生成难溶的钙镁肥皂,沉淀在织物上,在碱性溶液中还会生成难溶的水垢,附着在前处理设备上(如机槽内壁、阀门、导辊),妨碍生产正常进行。水中含有铁、锰盐类的量超过规定限量时,在煮练过程中会产生锈斑及催化氧化棉纤维。用氧化剂漂白时,铁、锰盐也起催化分解漂白剂的作用,使棉纤维脆损。
从天然水中除去钙镁盐类,称为硬水的软化。。
常用的化学软水方法有下列几种。
1.纯碱-石灰法
2.磷酸三钠与六偏磷酸钠法
离子交换法需用专门设备,并耗费动力及化学药剂,成本较高。锅炉用水对水质要求高,目前都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水中钙镁离子,以供使用。
二、前处理用助剂
前处理用剂常用的有碱类、酸类,以氧化型为主的漂白剂,表面活性剂,用于淀粉浆退浆的酶制剂等。
(一)碱和酸
1.碱类&&以烧碱为常用。烧碱在棉及棉型织物印染厂中是重要化学用剂,在前处理工序中常用于织物退浆、煮练、丝光等。每百米织物标准碱耗为0.8~1.2Kg。
纯碱在化学分类上属于盐类,在水溶液中水解后呈碱性,碱性较弱,不能代替烧碱,一般用作软水剂、色织物的煮练剂及蛋白质纤维的精练剂。
氨水在棉印染厂中很少使用,有时用于液氨丝光及醋酯纤维织物的煮练等。
其它尚有泡花碱(又名水玻璃),是煮练及双氧水漂白时的助剂。
2.酸& && &&&类
以硫酸为常用。用于退浆、煮练及漂白的酸洗,丝光后的中和等。
盐酸作用与硫酸作用相同,也可用于中和碱剂。但硫酸价格较廉,含酸量高,中和能力强,工业盐酸浓度低,中和能力不如浓硫酸,所以在前处理时仍以使用硫酸为主。
(二)漂白剂
棉及棉型织物都用氧化型漂白剂进行漂白,常用氧化型漂白剂有下列数种。
1.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用于棉织物及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效果较好。工业用双氧水含过氧化氢30%,并含有少量作为稳定剂的硫酸。
2.次氯酸盐
由氯气与碱反应而成。与石灰反应的产物称为漂白粉(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复盐,一般用CaOC12来表示它的分子式),优良的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0%~35%。含有效氯比普通漂白粉高的通称漂粉精(有效氯是指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即一定量的漂白粉与酸作用后生成的氯气量,用百分率来表示)。由于漂白粉是钙盐,使用不甚方便,除小厂仍有应用外,目前几乎都使用次氯酸钠。市售次氯酸钠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效氯100~140mg/L。次氯酸钠的性能与用途与漂白粉相同,一般用于低档棉织物、维棉混纺织物漂白。
3.亚氯酸钠
用于高档织物的漂白,效果比次氯酸盐好,白度稳定。由于亚氯酸钠价格昂贵,对设备耐腐蚀的要求高,且亚氯酸钠分解产物C1O2毒性较大,目前国内使用不多。
(三)表面活性剂
印染加工几乎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使水溶液不能迅速良好地对纤维润湿、渗透,不利于印染加工的进行。为此,常在水中加入一种能降低水表面张力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通常在水中只需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便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属于这样的物质有很多,例如常见的肥皂、红油、平平加0等。尽管表面活性剂有各种各样的性能和用途,但从它们分子结构来说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组成。
在一般染整加工中,主要使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下列一些品种: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拉开粉:是良好的润湿剂。
红油:通常用蓖麻油与硫酸作用制成,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常用于织物煮练。
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纳盐,性能优良。但在硬水中容易生成脂肪酸钙镁盐沉淀,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析出脂肪酸,从而失去洗涤能力,并使布身变硬。若粘着在设备导辊上难以去除。
烷基苯磺酸钠(ABS):是家用洗涤剂主要成分,耐酸及硬水,去污能力也较好。
扩散剂NN0:多用作染色时染料的分散剂。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渗透剂JFC(又名润湿剂EA):耐酸、耐碱,对硬水稳定,练漂中用于退浆助剂、酸洗、漂白等。
平平加0:有很强的扩散能力,都用于染色、印花。
第二节& & 前处理工艺及设备
一、棉及其混纺织物前处理
(一)棉织物的前处理
在棉织物加工中,烧毛与丝光必须以平幅状态进行,其它过程用平幅或绳状均可,但厚织物及涤棉混纺织物仍以平幅加工为宜,以兔生成折皱,影响染色加工。各工序加工要求及有关设备分述于下。
1.坯布准备与烧毛
(1)坯布准备&&包括坯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缝头。坯布准备工作在原布间进行,经分箱缝头后的坯布送往烧毛间。
坯布检验率一般在10%左右,也可根据工厂具体条件增减。检验内容为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物理指标如匹长、幅宽、重量、经纬纱密度和强度等;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斑渍、油污、破损等。经检验查出的疵点可修整者应及时处理。
纱线纺成后,虽然经过加捻并合,仍然有很多松散的纤维末端露出在纱线表面,织成布匹后,在织物表面形成长短不一的绒毛。布面上绒毛影响织物表面光洁,且易沾染尘污,合成纤维织物上的绒毛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团积成球。绒毛又易从布面上脱落、积聚,给印染加工带来不利因素,如产生染色、印花疵病和堵塞管道等。因此,在棉织物前处理加工时必须首先除去绒毛,现一般均采用烧除的方法。
烧毛方法有两种,即燃气烧毛与赤热金属表面烧毛。前者利用可燃性气体燃烧直接燃去织物表面绒毛;后者为间接烧毛,即将金属板或圆筒烧至赤热,再引导织物擦过金属表面烧去绒毛。与这两种方法相应的烧毛设备,有气体烧毛机(无接触式烧毛)、铜板烧毛机和圆筒烧毛机。气体烧毛机操作方便,适应性广。
烧毛质量评定:
将已烧毛织物折叠,迎着光线观察凸边处绒毛分布情况,根据下列情况评级:
1级&&原坯未经烧毛。
2级&&长毛较少。
3级&&长毛基本没有。
4级&&仅有短毛,且较整齐。
5级&&烧毛净。
-般烧毛质量应达3~4级,稀薄织物达3级即可。
以纱为经线的织物,在织造前都必须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经纱上浆所用m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经纱所上浆料品种与织物使用的纤维品种有关,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有时也使用混合浆料上浆。退浆是在退浆剂及一定作用条件下进行退浆。常用退浆剂及其退浆工艺分述于下。
(1)酶退浆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效率高,作用条件缓和,不需要高温高压等剧烈条件,作用快速。但酶具有作用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物质。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
(2)碱及碱酸退桨
热的稀烧碱溶液可以使各类桨料发生溶胀,还能增加一些浆料的溶解性,使桨料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在机械作用下较易洗除大部分桨料,碱退桨率达50%~70%。
碱退桨操作是在烧毛后灭火槽内浸轧碱液,槽内碱液浓度3~5g/L,温度80~85℃。轧去多余碱液后的织物进入导布圈成为绳状,再在绳状轧洗机上第二次轧碱,碱液浓度5~10g/L,温度7O~80℃,并含少量润湿剂。然后堆在退浆池内,保温保湿堆置6~12h。碱退浆后必须经热水、冷水充分洗涤,尤其PVA浆更宜勤换洗液,避兔PVA浓度增加再粘附在织物上。
碱退浆后经过水洗,再浸轧5g/L硫酸液,然后堆置约lh,充分水洗净。此法称为碱酸退浆法,用于含杂质较多的低级棉布及紧密织物如府绸等棉织物。碱酸退浆对去除棉纤维杂质及矿物质效果较好,并能提高半制品白度及吸水性。碱酸法退浆率达60%~80%。
(3)氧化剂退浆
强氧化剂如过酸盐、过氧化氢、亚溴酸钠等,对各种浆料都有使浆料大分子断裂降解的作用,从而容易从织物上洗除。氧化剂退浆速度快,效率高,质地均匀,还有一定的漂白作用。但是强氧化剂对纤维素也有氧化作用,因此在工艺条件上应加以控制,使纤维强力尽可能保持。
退浆洗净后的织物即可进入煮练工序。煮练是棉及棉型织物前处理工艺中主要工序,因为棉纤维伴生物、棉籽壳及退浆后残余浆料都必须通过煮练除去。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润湿性及外观,以利后加工顺利进行。
(1)煮练液成分及其作用
烧碱是棉及棉型织物煮练的主要用剂,在较长时间热作用下,可与织物上各类杂质作用,如脂肪蜡质被碱及其生成物皂化乳化,果胶质生成果胶酸纳盐,含氮物质水解为可溶性物,棉籽壳膨化容易洗掉,残余浆料进一步溶胀除去。为了加强烧碱的作用,在练液中还需加入亚硫酸氢钠、水玻璃、磷酸三钠和润湿剂。
亚硫酸氢钠作用是防止煮练时纤维素被空气氧化,还可协助烧碱除去木质素。水玻璃能吸附和凝集练液中铁质及杂质,避免在织物上产生钙渍及防止杂质重新吸附在织物上,还能增加织物的白度和润湿性;水玻璃用量不能过多,否则将影响织物的手感。
磷酸三钠是软水剂。润湿剂能使织物煮练匀透,可选用耐碱、耐酸、耐硬水、耐高温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如红油、渗透剂ABS,平平加等。如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拼混应用(如渗透剂JFC与ABS拼混),有较好协同效果。
(2)煮练设备与工艺
棉布煮练依织物加工形式不同有绳状与平幅两种。两种加工形式中又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之分。间歇式加工中绳状加工以煮布锅为代表,平幅加工以轧卷式练漂机为代表,连续式加工中绳状可以绳状汽蒸连续煮练机为代表,平幅以履带式平幅汽蒸煮练机为代表。此外,煮练设备还可分为高温高压式与常压式两种。煮布锅属于高温高压式,其余设备大都为常压式。高温高压式煮练效果较好,目前平幅连续式高温高压设备尚不成熟。
①煮布锅煮练:
煮布锅是使用较早的一种间歇式煮练设备,目前已逐渐被较新型的煮练设备取代,但因煮练效果较好,仍被一些工厂用于纯棉及维棉混纺织物的煮练。
煮布锅煮练的工艺流程如下:
轧碱→进锅堆布→煮练→水洗→出布。
煮布锅的缺点是生产周期长,操作繁复,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虽然煮练质量较好,但因上述缺点难以克服,目前新建印染厂很少采用。
② 绳状汽蒸连续煮练机:
是一组联合机,由多台绳状轧洗机、绳状汽蒸容布器等组成。
汽蒸容布器箱体由上部直箱与下部弯箱组成。容布量应考虑能堆放汽蒸1.5h左右。直箱顶部布一对六角轮,牵引织物落入箱中,六角轮下部有一对摆布斗,使织物按纵向均匀堆放。箱外还有一能往复摆动的导布瓷圈,使织物按横向均匀堆放。
织物在容布器前的管形加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喷射加热,加热后织物温度迅速提高,并带有饱和蒸汽进入容布箱体进行汽蒸堆置。绳状连续汽蒸煮练工艺流程如下:
轧喊→汽蒸→轧碱→汽蒸→水洗。
绳状汽蒸煮练的优点是能够连续生产,生产周期短,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用汽量较省,适用于6m2/kg以下的中薄棉织物。该机生产能力高达6000万m/年,一般用于印花布生产量大的大型印染厂。因为是绳状加工,对厚重织物不适用,煮练去杂效果也不如煮布锅,而且整机占地面积较大。
③ 履带式汽蒸煮练机:
履带式汽蒸煮练机有导辊履带式及平板履带式两种机型,以后者使用较广泛。此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织物不易擦伤。由于堆积布层较薄,折痕程度轻,张力也小,汽蒸效果较好。全机由浸轧槽、履带式汽蒸箱及平洗槽等组成。织物浸轧煮练液后进入汽蒸箱,先在上下导辊间运行,受饱和蒸汽汽蒸,使织物温度升高,最后由履带运到出布口处,由出布辊牵引出蒸箱,完成煮练。
平板式履带由多孔或多缝的不锈钢长条形薄板连成履带,围绕在箱底的一排辊筒上,辊筒缓缓转动,带动履带低速向前移动,堆在履带上的织物也随之向前移动。此机对于厚薄织物都适用,是目前棉印染厂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煮练设备。
平幅汽蒸连续煮练机工艺流程如下:
轧碱→(湿蒸)→堆置履带上汽蒸→水洗。
为适应前处理高速、高效的要求,履带式煮练机仍在发展中,目前有多导辊汽蒸加双层履带式,车速可达159m/min。还有蒸煮结合的液下履带式。延长织物汽蒸时间并结合煮练,可以提高煮练效果。
棉布的煮练效果可用毛细管效应(简称毛效)来衡量。测试时将煮练后洗净干燥的织物一端垂直浸在水中,测量30min后水在织物上上升高度,即为毛效。一般要求达到8~10cm/30min。
4.漂& && & 白
经过煮练,织物上大部分天然及人为杂质已经除去,毛细管效应显著提高,已能满足一些品种的加工要求。但对漂白织物及色泽鲜艳的浅色花布、色布类,还需要提高白度,因此需进一步除去织物上的色素,使织物更加洁白。再就是织物虽经过煮练,尤其是常压汽蒸煮练,仍有部分杂质如棉籽壳未能全除去,通过漂白剂的作用,这些杂质可以完全去掉。
棉印染厂广泛使用次氯酸盐、过氧化氢等氧化性漂白剂。对棉及棉型织物漂白,过酸类化合物如过硼酸纳、过醋酸、过碳酸纳等也偶有应用,亚氯酸钠多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通常将次氯酸盐漂白简称为氯漂,过氧化氢漂白简称为氧漂,亚氯酸钠漂白简称为亚漂。
(1)次氯酸盐漂白
① 常用次氯酸盐有漂白粉和次氯酸钠两种。漂白粉是氯气与消石灰作用而成,如通氯气于石灰乳中,可制得含有效成分高一倍的漂粉精;通氯气于烧碱溶液中,则可制得次氯酸钠。漂粉及漂粉精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总的效果不如次氯酸钠。目前规模较大的棉印染厂常自己制造次氯酸钠,或向附近化工厂购买次氯酸钠供漂白用,漂白粉供小城市或农村不易得到次氯酸钠的地区小型印染厂使用。漂粉精价格较贵,使用较少。
② 次氯酸钠漂白方式主要有淋漂及连续轧漂两种。
淋漂是将织物均匀地堆在淋漂箱内,用泵将漂液循环不断地喷洒在织物上,常温下循环1~1.5h,再经水洗、淋酸、水洗。淋漂是非连续性生产,目前已很少采用。连续轧漂是在绳状连续练漂联合机上浸轧漂液,在堆布箱中堆置后经水洗、轧酸堆置、洗净堆在堆布池中,等待开幅、轧水、烘干。
棉织物次氯酸钠绳状连续轧漂工艺流程如下:
轧漂液→堆置(→轧漂液→堆置)→水洗→轧酸液→堆置→水洗。
次氯酸钠漂白工艺和设备较简单,多用于棉织物及维棉混纺织物漂白,有时也用于涤棉混纺织物漂白。但不能用于蚕丝、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漂白,因次氯酸钠对蛋白质纤维有破坏作用,并使纤维泛黄。
漂白液中次氯酸钠量以有效氯计算,煮布锅煮练的织物一般浸轧含有效氯1.5~2g/L漂液,常温堆置1h左右;平幅和汽蒸煮练织物漂白液含有效氯2~3g/L,轧漂液后堆置1h左右。低级棉织物含杂较高,浸轧时有效氯应提高0.5g/L。酸洗剂用硫酸,绳状织物硫酸浓度为1~3g/L,平幅织物2~3g/L,轧酸后于30~40℃堆置10~15min。小型工厂也可在轧漂液后用人工堆布,堆在洗干净铺有鹅卵石的地面上,堆布时必须注意劳动保护。
③ 影响次氯酸钠漂白的因素:
(A)pH值的影响:当漂液的pH值为7时,漂白效果最差,纤维损伤严重;pH值为2~4和9~11时,白度较好,纤维损伤也较小。但在酸性液中,次氯酸钠分解放出氯气,严重污染车间空气,影响工人健康,还腐蚀设备。在生产中实际pH值在9.5~10.5之间。
(B) 温度的影响:温度高,漂白速度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同时也加速纤维素的氧化脆损,故一般控制在20~30℃。当夏季气温超过35℃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或调整其他工艺参数,如浓度、时间等,以保护纤维。
(C) 浓度的影响:根据织物结构及煮练状况而定。漂液浓度以有效氯计算,因为制取次氯酸盐时,所得产品为混合物,如次氯酸钠中混有氯化钠,而氯化钠中的氯全无漂白作用。次氯酸盐中有效氯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因此在配制漂白液时,应对次氯酸盐分析,测定其有效氯含量,使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准确,以便控制生产工艺。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达一定值后,织物白度不再增加。漂液有效氯含量过高,反而影响织物强力。印染工厂一般采取降低漂液有效氯浓度、延长漂白时间的方法,避免纤维强力过多损失。
(D) 脱氯问题:织物氯漂后的酸洗,不能使分解出来的氯气彻底洗除,仍有少量氯气吸附在织物上。吸附有残余氯的织物在贮存时将造成织物强力下降、泛黄,还将影响对于氯气敏感的染料染色。必要时应使用化学药剂与氯反应彻底去氯。脱氯剂以过氧化氢为最好,过氧化氢除与氯气反应外,本身也是漂白剂,可以增加漂白效果。但一般多使用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大苏打等处理。
(2)过氧化氢漂白
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用双氧水漂白的织物白度较好,色光纯正,贮存时不易泛黄,广泛应用于棉型织物的漂白。氧漂比氯漂有更大的适应性,但双氧水比次氯酸钠价格高,且氧漂需要不锈钢设备,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于氯漂。
①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过氧化氢漂白方式比较灵活,既可连续化生产,也可在间歇设备上生产,可用汽蒸法漂白,也可用冷漂;可用绳状,也可用平幅。目前印染厂使用较多的是平幅汽蒸漂白法,此法连续化程度、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都较高,工艺流程简单,且不产生环境污染。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流程如下:
轧过氧化氢漂液→汽蒸→水洗。
漂白液含过氧化氢(100%)2~5g/L,用烧碱调节pH值至10.5~10.8,加入稳定剂及湿润剂适量,于室温时浸轧漂液,95~100℃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出布。
② 影响过氧化氢漂白的因素:
. (A) 浓度的影响:
(B) 温度的影响:
(C) pH值的影响:
(D) 漂白时金属离子的影响及稳定剂作用:
③ 过氧化氢的其它漂白方法:
除了汽蒸漂白法广为应用外,过氧化氢漂白方法尚有下列几种:
(A)氯-氧双漂法: (B) 冷轧堆法:
(3) 亚氯酸钠漂白: 氯酸钠用于棉织物漂白时的最大优点是在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能破坏色素及杂质。亚氯酸钠又是化纤的良好漂白剂,漂白织物的白度稳定性比氯漂及氧漂的织物好,但是亚氯酸钠价格较贵,对金属腐蚀性强,需用钛金属或钛合金等材料,而且亚漂过程中产生有毒ClO2气体,设备需有良好的密封,因此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
亚漂是在酸性浴中进行漂白,酸性强弱对亚氯酸的分解率有较大影响,直接加强酸调节pH值是不合适的,一般常利用加入活化剂来控制pH值,常用活化剂有:释酸剂如无机铵盐;能在漂白过程中被氧化成酸的物质如甲醛及其衍生物六次甲基四铵;水解后形成酸的酯类如酒石酸二乙酯等;也可用弱酸如醋酸、蚁酸。另外,加入某些缓冲剂如焦磷酸盐,可以增加亚漂液的稳定性,避免低pH值时有二氧化氯逸出。
亚漂常用工艺与氧漂类似,可以用平幅连续轧蒸法,也可以根据设备情况采用冷漂工艺。亚漂连续轧蒸法工艺流程如下:
轧漂液→汽蒸→水洗→去氯→水洗。
涤棉混纺漂白织物漂白液含亚氯酸纳12~25g/L、硫酸铵(活化剂)5~10g/L、平平加O 5~10g/L,室温时轧漂白液,100~102℃汽蒸l~1.5h,水洗后在亚硫酸氢钠(1.5~2g/L)及碳酸钠(1.5~2g/L)溶液中浸轧,堆置后充分水洗。
5.开幅轧水烘燥
织物练漂后,平幅织物在轧烘机上烘燥,提供给后续工序如丝光、染色、印花使用。对绳状加工的织物还需开幅,展开成平幅状,经轧烘后成为合适的半制品。
(1)开幅&&
(3)烘燥&&
6.丝& && &&&光
棉纤维用浓烧碱溶液浸透后,可以观察到棉纤维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纤维横断面由扁平腰子形转变为圆形,胞腔也发生收缩,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长度缩短。如果在对纤维施加张力时浸浓碱,不使纤维收缩,此时纤维表面皱纹消失,成为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对光线有规则地反射而呈现出光泽。若在张力持续存在时水洗去除纤维上碱液,就可以基本上把棉纤维溶胀时的形态保留下来,成为不可逆的溶胀,此时获得的光泽较耐久。由于烧碱能进入棉纤维内部,使部分晶区转变为无定形区,去碱、水洗后这种状况也基本保留下来,棉纤维的吸附性能也因此大为增加。
棉织物用浓碱浸渍时,因所受张力不同而有两种状况,一是在经纬向都施加张力条件下浸轧碱液,经冲洗去碱后,织物不再收缩,可使织物获得如丝织物般的光泽,称为丝光处理,一般含有棉纤维的织物大都经过丝光处理;另一种是织物在无张力条件下浸渍浓烧碱液,然后织物以松弛状态堆置,任其自由收缩,可使织物变得紧密、富有弹性,称做碱缩,多用于棉针织物汗布的加工。
棉及其混纺织物经过丝光处理后,棉纤维发生了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上的变化,除了光泽改善外,而且增加了化学活泼性,对染料吸收能力增加,织物尺寸也较稳定,强力、延伸性等都有所增加。
(1)丝光设备与工艺&&丝光机有布铗丝光机、直辊丝光机和弯辊丝光机等几种型式。以布铗丝光机的使用最为普遍。
①布铗丝光机:
布铗丝光机扩幅能力强,对降低织物纬向缩水率,提高织物光泽都有较好效果,布铗丝光机有单层及双层两种,以单层布铗丝光机使用较广。这两种布铗丝光机都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平幅进布装置→头道浸轧机→绷布辊筒→二道浸轧机→布铗扩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机→(烘筒烘燥机)→出布。
浸轧机槽内装有多只小导辊,织物反复上下穿过以增加浸碱时间,一般达2Os。第二台浸轧机压力要大些。轧余率小于65%,以减少织物带碱量,便于冲洗去碱。
浸轧槽中碱液浓度控制在180~280g/L,由于棉纤维能吸附烧碱,使槽内烧碱浓度下降,因此需要随时补充浓碱液,以维持槽内碱液浓度。补充碱液浓度为300~350g/L。绷布辊筒是空心的,直径500mm,共约十余个,上下交替排列可以转动。
织物出第一道轧槽后便绕经绷布辊筒,辊筒面略呈弧形,织物沿绷布辊筒的包角面尽可能大些,第一道轧车线速度略大于第二道轧车线速度,用这种方法控制织物张力,以防止浸碱后的收缩。织物从头道浸轧机进到二道浸轧机出,约历时30~40s。
②弯辊丝光机:
组成与布铗丝光机基本相似,仅伸幅部分不同,弯辊丝光机的伸幅装置由一浅平具有一级阶梯的铁槽和10~12对弯辊组成。
③直辊丝光机:
(2)丝光方法&&棉布丝光方法及其工序安排有多种,如坯布丝光、干布丝光、湿布丝光、热碱丝光、染后丝光及其它丝光方法。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仍是干布丝光法,即在织物练漂后轧水烘燥成为干布再进行丝光。因干布吸碱均一,轧碱时碱液浓度降低较少,便于控制及回收。干布丝光时由于干布表面先接触浓碱液,使织物表面溶胀,碱液难以透入布芯,造成表面丝光,丝光程度不均匀。
湿布丝光即针对干布丝光的不足之处,将织物轧水后引入浓碱槽,由于织物含有一定水分,浓碱容易透芯,丝光均匀,可以省去预烘燥工序,但湿布要求轧水均匀,轧余率愈低愈好,以免丝光浓碱液过分稀释,影响淡碱回收。湿布丝光的效果稍逊于干布丝光,对染色半制品尚难掌握。染后丝光仅用于染色时因少数染料上染较快,易使上染不匀,或某些易在丝光时被擦伤的织物,但因工艺路线倒转,不能发挥丝光后染色能节省染料的优点,而且丝光淡碱受染料沾污,不利于回收,也不能利用丝光消除前处理中的折皱条,总的来说是弊多利少。
(3)影响丝光的因素
① 碱液浓度:只有当碱液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才能引起棉纤维剧烈膨化。烧碱浓度在100~250g/L范围内,棉纤维经向收缩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超过250g/L后,收缩率上升较缓和;浓度为300g/L时收缩达最高值。浓度超过300g/L,经向收缩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丝光碱液浓度一般控制在240~280g/L,对织物光泽及改进染色性能都有较好的效果。
② 张力:对织物经纬向施加张力,是丝光时必要条件之一,在适当张力下,可以防止织物收缩,而且织物光泽也随张力加大而提高,织物强力也有增加,但吸附性及断裂延伸度却因张力增大而下降。
一般纬向施加的张力尽可能使织物达到坯布宽幅,经向张力控制在丝光前后织物无伸长或少伸长为佳。
棉纤维与浓碱作用是放热反应,因此温度提高将降低丝光效果。降低碱液温度可提高织物光泽,但碱液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碱不易透入织物内部,以致丝光不透,目前多采用常温丝光,在轧碱槽外壁夹层中通以冷流水,使槽内碱液降温,保持一定温度。
④ 时间:丝光所需时间决定于浓碱液均匀地渗透到织物、纱线、纤维间的时间。在生产时以织物进入头道轧碱槽至第一次冲吸过程,所需时间为35~5Os。薄织物可适当缩短,厚重织物应稍延长。
在碱液中加入耐碱润湿剂,可以加速碱液渗透,缩短工艺时间。但此类润湿剂价格较高,又影响丝光淡碱回收,应用不多。
丝光时必须将织物上烧碱量冲洗降低至6%~7% 以下,才能够放松张力,出布铗,否则出布铗后,织物仍将收缩。也就是应在布铗或其他伸幅装置上,将织物上烧碱含量冲洗至使织物不收缩的安全范围,再进入去碱箱及平洗槽等后洗装置。整个冲洗去碱采用逆流法,即全部冲洗液流动方向与织物进行方向相反,冲洗液含碱量逐渐增加,便于回收。烧碱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为了提高冲洗去碱效果,冲吸碱液必须加热至70℃,去碱箱温度不低于95℃。
(二)、涤棉混纺织物前处理
聚酯纤维与棉纤维的理化性质不相同,在染整加工时,两者应兼顾,纤维混纺比例不同时应有相应的工艺。由于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是在棉织物染整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及设备安装路线也大体相似,因此带来一些不便之处。分述于下。
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是先烧毛后退浆、煮练。涤/棉织物虽然也将烧毛列在退煮之前,但可能带来不利之点,如聚酯纤维没有来得及烧掉,受高热形成小溶珠散布在织物表面,在用某些分散染料染色时会因此产生色点;涤/棉织物常用PVA浆料上浆,经烧毛高温作用后退浆时PVA较难退掉,织物上油污也将会固着,影响织物白度。但由于坯布烧毛的工序顺当,管理方便,烧毛机的清洁要求不高,除了个别漂白涤/棉品种在练漂后烧毛,及个别深色卡其在染后烧毛外,坯布烧毛仍是切实可行的。
涤棉混纺织物多用PVA及其混合浆料上桨,退浆时可采用碱退浆。碱退浆工艺用烧碱5~1Og/L,润湿剂适量,80℃轧碱后堆置0.5~1h,热水(80~85℃)冲洗,冷水洗。水洗时水量要充分,防止退下的浆料重新吸附到织物上,影响染色,退浆率要求达到80%。氧化剂退浆可用亚溴酸钠1~2g/L,pH9.5~10.5,室温浸轧后堆15~2Omin,用3~5g/L烧碱于85~90℃碱洗,再用热水、冷水洗净。也可用烧碱—过氧化氢液退浆。
涤棉混纺织物上浆料以PVA为主时,可以退煮一次进行,若是浆料以淀粉为主时,仍应经酶退浆后再煮练。由于聚酯纤维耐碱性较差,煮练工艺应比棉织物煮练温和。目前涤棉混纺织物煮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低浓度碱、高温汽蒸煮练工艺;另一种是碱浓度稍高、热堆置的工艺。煮练设备以平幅汽蒸设备为主,绳状煮练容易造成折皱,一般不用,但也有少数工厂用绳状煮练处理印花用中薄型坯布。目前生产上趋向用双氧水或亚氯酸钠进行快速煮漂一浴法,已取得初步成功。
涤棉混纺织物漂白主要是为了去除棉纤维中的天然色素。氯漂仅用于深色涤/棉卡其的漂白。氯-氧双漂工艺也可用于中、浅色品种的前处理。亚漂去除棉籽壳能力强,对煮练要求不高,但受设备限制。氧漂白度较好,不污染环境,对设备腐蚀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漂白方法。氧漂常用碱—氧双漂工艺,即用过氧化氢(100%)5~7g/L,水玻璃(比重1.4)7~10g/L、渗透剂及烧碱适量,pH值10.5~11,在100~102℃时汽蒸40~90min,然后再重复漂白一次,两次工艺完全相同。
丝光是为了改善棉纤维的上染性能,考虑到聚酯纤维不耐高温强碱的作用,冲洗碱液及去碱箱温度不能高于80℃,丝光水洗后,布上带碱量应尽量减少,出布时pH值控制在7左右。丝光设备可用布铗丝光机,也可以用直辊丝光机。
6.增白&&涤棉漂白织物及白地面积大的印花织物,漂白后均需再用荧光增白剂DT增白,可浸轧、烘干后在热定形时同时固色,定形后棉再用增白剂VBL在氧漂时同浴增白,并可同时除去多余的增白剂DT。
热定形是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的特殊工序。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当含涤纶的织物进行湿热加工时,会产生收缩变形和折皱痕,通过热定形工序可以防止上述疵病,并且对织物的光择、手感、强力、抗起毛球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维棉混纺织物前处理
维棉织物的混纺比一般为50:50,为了改善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也有用20:80比例的。由于维纶的分子结构关系,染色维纶的鲜艳度不如棉纤维。维棉混纺织物前处理工艺如下所述。
二、苎麻脱胶及其织物的前处理
苎麻与棉同属于纤维素纤维,但在物理结构和性质上与棉比较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两者在含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苎麻纤维素含量较棉低,除含有原棉中所具有的主要杂质如果胶物质、油蜡等外,还含有少量木质素,同时纤维中杂质的含量和各种杂质间的比例,随着品种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变动,因此,麻类的前处理较棉困难,具有独特之处。
(一)苎麻纤维的脱胶
化学脱胶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此法利用强酸、强碱及氧化剂先后与原麻作用,原麻中所含非纤维素物质大多数可溶于酸、碱液中,有些在氧化后可以溶解。由此可得漂白精干麻,在上述化学药剂中,主要药剂是烧碱,因烧碱热溶液可以溶除纤维素被水解的短节,使纤维分子长度均匀化。所得产品纯度较高,机械物理性能也较完好。
目前常用的脱胶工艺有如下几种:
1.一煮法&&此法适合于纺制麻线。其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原麻浸酸→碱液→一次煮练→水洗→打纤及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烘干。
2.二煮法&&此法适合于纺制低支纱。其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浸酸→水洗→一次煮练→水洗→二次煮练→打纤及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
3.二煮一漂法
此法适合纺中支纱。其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浸酸→水洗→一次煮练→水洗→二次煮练→打纤及水洗→漂白→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
4.二煮二漂法&&此法适合纺高支纱。其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浸酸→水洗→一次煮练→水洗→二次煮练→打纤及去氧→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
(二)苎麻织物质的前处理
苎麻织物的前处理,基本上与棉织物的前处理相似,主要由烧毛、退煮和漂白等过程组成。
1.烧毛&&由于苎麻织物毛羽数量多,苎麻纤维刚性大,因此,烧毛比棉织物更为重要,否则织物绒毛会刺人。苎麻烧毛要求高速,烧透,最适宜的设备是气体烧毛机,要求配置双喷射火口或旋风预混喷射式新型火口,这些火口火焰温度可达1350℃,在高温快速条件下,能保证既烧去绒毛,又不损伤纤维,一次烧透,火口上方不要配置冷水辊,以增强火焰的穿透能力。烧毛可采二正二反,车速为80~100m/min。
苎麻织物的煮练可在常压下进行。纯苎麻薄型织物,退煮可以合一,厚重织物或者麻棉类产品,可以在退浆后再进行一次煮练;苎麻和涤纶的混纺织物,由于其中的苎麻纤维是预先经过充分脱胶,所以不必再进行特别的煮练。退煮的关键是要匀透,去杂要净。此外,由于苎麻对酸、碱和氧化剂的抵抗力差,故在制定工艺时应特别注意。煮练液以NaOH 5g/L为标准,练液中还可加入有较好渗透和净洗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以加速练液渗透到织物内部,并能防止污物再沾污织物。
苎麻织物漂白可用氯漂或氧漂,次氯酸钠漂白时,采用稀溶液长时间漂白,其漂白效果较短时间漂白效果更好,这是由于苎麻纤维较粗,短时间内化学药剂不能很好浸透。但次氯酸钠漂白会产生泛黄现象,这可通过使用双氧水脱氯来解决。因此,采用氯氧双漂是一种较好的工艺。苎麻织物前处理加工时除稀薄织物外,都以采用平幅加工为好。
苎麻丝光的目的在于提高染料的吸附能力,同时提高成品的尺寸稳定性,降低缩水率。由于苎麻纤维遇浓碱后手感粗硬,刺痒感明显,所以漂白布和浅色产品不丝光,但中、深色产品必须丝光,以提高上染率。丝光宜采用低浓度的碱,其碱液浓度可在150~160 g/L之间。
三.涤纶及新合纤织物的前处理
(一)涤纶织物的前处理
1.& 退浆精练加工方法及工艺
涤纶织造时常用的浆料是聚丙烯酸酯,它是丙烯酸酯共聚体浆料。由于浆料含有酯基—OOOR,与含有同样基团的涤纶分子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对涤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涤纶本身不含有杂质,只是在合成过程中存在少量(约3%以下)的低聚物,所以不像棉纤维那样需进行强烈的前处理若涤纶织物退浆不净或不退浆则会导致碱减量液组分不稳定、pH值难以控制、减量效果降低,产生减量不匀、染色不匀或色点、色花等病疵。所以,必须去尽这些杂质,才能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聚酯浆料退浆pH值控制在8,聚丙烯酸酯浆料为8~8.5,聚乙烯醇浆料为6.5~7,而喷水织机织造的织物需用烧碱退浆。
& & 纤维或织物上的油剂、油污及为了上浆和织造高速化而加的乳化石蜡及良好的平滑剂的去除需采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通过它们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溶、洗涤等作用,将油剂和油污从纤维和织物上除去。
退浆精练过程实际上是一洗涤过程,当然有时也存在着化学反应。通常退浆精练是在高温下长时间浸渍,把浆料、油剂等杂质、污垢溶解、乳化、分散并给予去除。
常用的退浆精练工艺有以下几种。
(1)精练槽间歇式退浆精练工艺&& 一般的涤纶长丝织物或仿丝织物,若采用精练槽退浆精练,则可用纯喊3~4g/L,净洗剂(雷米邦)2g/L,保险粉0.5g/L,浴比1:(30~40),于98~100℃处理30~40min;续缸时上述化学品分别加2g/L、1 g/L和0.5g/L。精练后用热水洗→酸洗→冷水洗→脱水→烘干。若坯绸有较多铁渍,则可在退浆精练前先用草酸处理(草酸0.2g/L,平平加O 0.2g/L,于70~75℃处理15min),然后加0.5 g/L纯碱中和(于40~45℃处理10min),再退浆精练。
(2) 喷射溢流染色机退浆精练工艺
喷射溢流染色机上退浆精练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工艺。最简单如涤双绉精练工艺,采用净洗剂0.25g/L,纯碱2g/L,30% (360Be`)烧碱2g/L,保险粉1g/L,浴比1:10,于80℃处理20min;或用传化TF—101及中性去油,均能达到目的。高性能的精练剂也是目前常用的,如ciba用ulfravon GP/GPN 1~2 mL/L、Invadin NF l~3 mL/L、Irgalen PS 0.5~1 mL/L,NaOH调pH值至10~11,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中于90℃处理20~30min,而后温水洗5min,40℃水洗10 min。
(3) 连续式松式平幅水洗机精练工艺
该类设备对上浆多的织物往往不能充分退浆和精练,所以需要堆置后进行第二次精练。另外,此工艺是常温常压,故对于要求高温高压加工的织物不太适宜。
& & 该类设备上可用Ultravon GP 1~2g/L,纯碱1g/L于40℃浸轧(轧余率70%),并在80~90℃汽蒸60s,80℃热水洗,60℃和40℃热水洗,冷水洗并烘干。
由于涤纶长丝织物包括仿真织物均要求松式加工,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善织物风格。因此,大部分产品实际上在松式的退浆精练中都能完成松弛收缩,但对部分品种,则退浆精练与松弛是必须分开进行的,尤其是超细纤维的品种。
2.松弛加工
松弛加工是将纤维纺丝、加捻织造时所产生的扭力和内应力消除,并对加捻织物产生解捻作用而形成绉效应,提高手感及织物的丰满度。要释放所形成的扭力和内应力,则松弛加工时的条件必须超过扭力和内应力形成的条件。充分松弛收缩是涤纶仿真丝绸获取优良风格的关键。
(1)间歇式浸渍槽
(2)喷射溢流染色机
喷射溢流染色机是国内进行退浆、精练、松弛处理最广泛使用的设备。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中加工,织物的张力、摩擦和堆置与浴比和布速有很大的关系,而松弛处理产品质量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因而除合理地控制升降温速率外,还要选择合理的浴比和布速。涤纶仿真丝织物松弛精练时,布速不宜大高,一般以200~300 m/min为宜。而浴比则需根据设备及织物特性而定。超细纤维织物由于纤维表面积大,单纤细,固而其浴比应大于普通丝织物,布速慢于普通丝织物。
工艺处方为:
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上松弛精练,还可通过调节喷嘴直径、工作液循环次数来达到所需的工艺参数。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精练松弛起绉工艺,以涤双绉仿丝织物为例,工艺处方为:
& & NaOH (30%)& && && && && && && && & 4%
Na3PO4& && && && && && && && && && &&&0.5%
& & 去油剂& && && && && && && && && && &&&x
& & 浴比1:(10~12),布速300 m/min。
喷射溢流染色机精练松弛解捻起绉操作时升、降温要慢。尤其是降温,否则会使织物手感粗糙。
(3)平幅汽蒸式松弛精练机
此设备最大优点是能克服喷射溢流染色机易产生的收缩不匀而形成皱印的缺点,且加工效率高。织物通过碱及精练剂预浸及精练,于98~100℃汽蒸,最后振荡水洗。然而此设备精练时间短,织物翻滚程度低,因而强捻产品的收缩率较低。大多采用退浆精练、松弛解捻两步法。
(4)解捻松弛转笼式水洗机
高温高压转笼式水洗机是精练松弛解捻处理最理想的设备,织物平放于转笼中松弛处理,经此设备处理,织物的缩率可达12%~18%,强捻类织物可达20%,使织物手感丰满度及其风格更为理想,是其他机械所不能达到的。但此设备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加上批量小,周期长,操作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折皱起皱不匀、边疵等疵病。
预定形主要目的是消除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皱及松弛退捻处理中形成的一些月牙边,稳定后续加工中的伸缩变化,改善涤纶大分子非结晶区分子结构排列的均匀度,减少结晶缺陷,增加结晶度,使后续的碱减量均匀性得以提高。
4、碱减量加工
(1)涤纶减碱量处理目的和原理
涤纶分子由于主链上含有苯环,从而使大分子链旋转困难,分子柔顺性差。同时苯核与羰基平面几乎平行于纤维轴,使之具有较高的几何规整性,因而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排列紧密,纺丝后取向度和结晶性高,纤维弹性模量高,手感硬,刚性大,悬垂性差。
(2)涤纶碱减量加工设备及工艺
① 间歇式碱减量加工
(A) 精练槽。精练槽为长方形练桶,生产时一般以五只练桶为组。
精练槽减量的工艺流程为:
坯绸准备→精练→预热定形→S码或圈码→钉襻→浸渍碱减量处理(95~98℃)→80℃热水洗→60℃热水洗→冷水洗→酸中和→水洗→脱水→烘于。
碱减量时工艺处方:NaOH 3~10g/L,促进剂0.5~1.5g/L。
(B) 常压溢流减量机。
此设备是在常压下绳状运转,在织物定形后进行。其张力低,减量率易控制。残液由吸泵吸收至箱顶高位槽内贮存,织物易清洗,残液可利用,产品风格优于溢流喷射染色机,但易出现直皱印。其操作类似于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所不同的是它不需高压。
(C) 高温高压喷射滥流染色机。
此类设备适用于绉类、乔其纱织物加工。该类设备张力低、温度高、碱反应完全、适应性广,可精练去绉后直接减量,强捻织物松弛效果明显。
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碱减量时,其碱用量视织物减量率而定。由于减量温度高,时间又较长,因而减量较为充分,所以其碱用量略大于理沦用量。
② 连续式碱减量加工
连续式碱减量适合批量性连续化大生产,产量高,操作方便,减量均匀,但一次性投入碱量大,存在运转中碱浓度控制及涤纶水解物过滤去除困难等问题,且加工时织物张力大,因而不甚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织物风格不及间歇式减量。
连续式碱减量工艺流程为:
缝头进布→浸轧碱液→汽蒸→热水洗→皂洗→水洗→中和→水洗。
一般连续减量碱浓度较高,为21.55%~30%,即0.27~0.4 kg/L,蒸箱温度110~130℃,织物运行速度约18~20m/min。
连续减量也可采用轧一烘碱工艺。推荐工艺如下:浸轧烧碱液16%,渗透剂Leonil MC或TF—107 2g/L,轧液率40%~50%;辊筒烘燥温度为125~130℃,烘燥时间为30~60min,然后进入无张力平洗机热水、冷水冲洗,再用醋酸中和,水洗脱水,于150℃下拉幅机超慢烘干。
涤纶织物增白加工,传统的采用DT增白剂。DT增白剂是一只具有苯并噁唑结构的杂环乙烯(撑)类增白剂,但其性能不太理想,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出的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型荧光增白剂如PSCPS、Blankophor ER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洁白、耐高温、不易升华、不易泛黄、耐漂等特点,因而加工质量较理想。涤纶荧光增白剂增白一般采用两种工艺。
(1)热熔法&&该法是织物浸轧增白液并烘干,然后热熔或定形(180~200℃,30~60s)。增白剂用量DT较高,而CPS和ER用量较低,CPS—1约为DT的(1/10)~(1/12)。CPS和ER在高温段白度改变较小,而DT在180℃以上随温度的提高而白度降低;190℃热熔时,50s后,DT白度有较大幅度降低。
(2)高温高压法
此法是将织物置于高温高压染色机的增白液中、于125~130℃处理20~30min。增白剂用量DT在1%~4%之间,而CPS和ER用量较低,CPS一般为DT的(1/10)~(1/12)。
(二)新合纤前处理工艺
新合纤即新型的合成纤维,它是通过成纤聚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改性,运用纺丝和后加工技术使纤维截面异形化、超细化;采用复合、混纤、多重变形及新型的表面处理等各种手段,使合成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的各种特性,并赋予纤维超天然的功能、风格、感观等综合素质。
1.新合纤前处理加工要求
前处理加工是决定新合纤织物产品质量的关键。通常新合纤的前处理加工往往包括退浆、精练松弛、预定形、碱减量(或开纤)等几个过程。新合纤上浆时采用矿物油、脂化油、蜡质类的复合油,因新合纤结构紧密、表面积大,故其上浆或上油率及沾附力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退浆的难度。所以,退浆时以选择去油脂性、去蜡性、脱浆性强并具良好净洗效果的精练助剂为佳。显然,新合纤退浆主要是去除油剂,所以退浆应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为主,以碱剂为助剂。
精练松弛为使新合纤织物有效收缩并获良好的蓬松感,其工艺条件要求较高。在精练松弛过程中还应使残脂率低于0.2%,并防止再沾污。在此过程中,新合纤收缩率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远强于常规涤纶,固此,须把握好热处理时温度与纤维收缩率的关系。往往织物从低温始,缓慢升温,使其充分收缩,否则部分纤维收缩不匀,会产生折皱、光泽不匀及高温下定形而影响质量。对于新合纤强捻织物,应采取低温松弛处理。
当然,不同要求的新合纤织物,应相应调整精练松弛工艺。新合纤精练松弛宜分阶段开进行,可先在连续松弛机上进行预松弛,再经溢流染色机正式松弛。
碱减量不仅能使纤维变细,而且还能改善织物的悬垂性、吸湿性和柔软性等,表现出新合纤的织物风格。但新合纤原料与传统产品不同,因而减量率要求也不同,如掌握不好,将造成减量率的差异,使强力下降,织物经向伸长。
超细纤维(复合纤维)的碱减量,实际上与传统涤纶仿真丝不一样,其主要是开纤,因而一般减量率控制在1%~2%即可,但其控制及生产困难。所以实际生产中,有的不采用碱减量方法,而采用开纤剂和经磨毛、砂洗来达到开纤目的,也可由碱减量补充开纤。若用碱减量法进行开纤,绝不能让碱减量增大。对涤/锦双组分复合纤维开纤,减量率不超过5%,但须保证开纤,一般开纤率达80%即为充分开纤。
值得注意的是新合纤碱水解速率快于常规涤纶,而且新合纤中各组成的水解速率又不同,因而必须注意新合纤中水解快的组分引起强力过分下降,同时,弯曲和剪切特征也将降低,影响织物的身骨和韧性。由此,新合纤减量控制要求远较常规涤纶严格,并且加工难度大。
在前处理加工中,应尽可能保持松式或无张力条件。
2.前处理加工工艺
(1)退浆、精练松弛加工工艺&&根据新合纤上浆情况,首先需选择合适的退浆剂。碱剂是退浆剂中的主要成分,然后根据不同的浆料需调节不同的pH值,添加不同的碱剂。退浆中除碱之外,常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渗透和乳化剂,浊点不能太低。考虑到新合纤的特点,常选耐碱、耐高温的渗透性、乳化性和扩散性均好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退浆温度通常在80~90℃。
(2)预定形加工工艺
超细纤维织物定形加工条件与常规仿真丝织物差异较大,一般控制在180~190℃,30~60s,经向超喂10%左右,但对改性涤纶则有明显差异。如阳离子可染涤纶定形控制在105~110℃,30~60s,超喂8%~10%;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则控制在170~175℃,30s。预定形门幅控制在小于成品门幅1.5%。要注意定形条件应根据不同织物特点、组织规格、密度、捻度、原料种类,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
(3)碱减量(或开纤)加工工艺
涤/锦复合纤维织物采用剥离开纤,如开纤碱量率为18%的参考处方:
& & NaOH(98%)& && && && && && &&&3~5g/L
& & 开纤促进剂CT& && && && && && &&&2~3g / L
& & 浆斑去除防止剂ACR& && && && & 0.5~2g/L
在100~110℃处理60min,然后在含Supersoap NF 2g/L的皂液中90℃处理20min。
四、蛋白质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一)羊毛的前处理
& & 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称为原毛。原毛中除羊毛纤维外,还含有大量的杂质,羊毛纤维在原毛中的百分含量称为净毛率。由于原毛中含有杂质,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毛纺生产。
洗毛目的主要是为了除去原毛中的羊脂、羊汗及砂土等杂质。洗毛质量如果得不到保证,将直接影响梳毛、纺纱及织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羊汗的主要成分为无机盐,能溶于水。羊脂是羊脂腺的分泌物,它沾附在羊毛的表面,起着保护羊毛的作用。羊脂不溶于水,要靠乳化剂或者有机溶剂才能洗除。洗毛方法有乳化法、羊汗法、溶剂法以及冷冻法等,其中以乳化法应用最为普遍。
(1)乳化法洗毛工艺
乳化法洗毛可分为如下几种工艺。
①皂碱洗毛&&皂碱洗毛法即是用肥皂作洗涤剂、以纯碱作助洗剂的洗毛方法。洗毛时肥皂液润湿纤维表面并渗入纤维与羊脂之间,借助机械作用使羊脂及污物脱离纤维,转移到洗液中,形成稳定的乳化体,不再沾附在纤维上。纯碱的作用是维持洗液的pH值,抑制肥皂水解,提高净洗效果。
②合成洗涤剂加纯碱洗毛:
此法又称轻碱洗毛。这种方法是以合成洗涤剂为净洗剂,以纯碱为助剂的一种洗毛方法。纯碱不但可提高合成洗涤剂的净洗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皂化油脂,所以采用此法比较普遍。羊毛对碱比较敏感,所以在制定工艺时,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③铵碱洗毛
采用轻碱洗毛时,残留的碱在烘燥及贮存时,易使羊毛因氧化加速而受到损伤。工艺上可采用铵碱洗毛来克服这一点,就是在两个加料槽中,前一槽以纯碱为助剂,后一槽以硫酸铵代替纯碱作助洗剂。硫酸铵可与残留的碱中和,其用量应取决于第一加料槽的轧余率,通常情况下,硫酸铵与纯碱的用且比为1:3。
④中性洗毛
中性洗毛就是以合成洗涤剂为洗净剂,以中性盐作助洗剂的洗毛方法。中性洗毛法的特点是对水质要求不高,对羊毛损伤小,洗净毛的白度,手感均较好,而且不易引起羊毛纤维的毡结,长期贮存不泛黄。
⑤酸性洗毛
在日光辐射强度大、气候变化幅度大、土壤含盐、缄较多的高原地带,所产羊毛的羊脂含量低,土杂含量高(如新疆毛)。这类羊毛本身强度低,弹性较差,如用一般碱性洗毛法洗毛,易使净毛发黄毡并,颜色灰暗,洗涤过程中水质变硬,pH值不易控制。所以在洗涤这类羊毛时,可选用合成洗涤剂烷基磺酸钠或烷基苯磺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洗毛,洗毛效果好,且不损伤羊毛。酸剂一般选用醋酸。
炭化就是利用羊毛纤维和植物性杂质对无机酸有不同的稳定性,使植物性杂质受到破坏,达到除草的目的。植物性杂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高温时纤维素遇酸脱水炭化,炭化后的杂质焦脆易碎,在机械的作用下可从羊毛纤维中分离去除。酸对羊毛纤维的损伤很小,但在高温及强酸的作用下,羊毛纤维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其手感、强力及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工艺过程均为浸水→浸轧酸液→脱酸→焙烘→轧炭→中和水洗→烘干。
炭化时酸的浓度并不高,羊毛纤维本身不致受到明显的损伤,但如果在生产中羊毛吸酸或含水不均匀,在烘干或者烘焙过程中,就会造成局部酸液浓度剧增,也会引起羊毛损伤。
根据羊毛纤维制品的形态,羊毛的炭化可分为散毛炭化、毛条炭化和匹炭化三种。
羊毛及其织物经充分洗练后,已较洁白,一般染色织物可直接染色,不必再经漂白。对于白度要求较高的白色织物才需要漂白。
(1)氧化漂白&&利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羊毛的色素破坏,使其颜色消失。这种漂白方法的特点是白度持久,不易泛黄,但对羊毛容易造成损伤。固此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防止过度氧化,造成手感粗硬,强力下降,氧化漂白不能使用次氯酸钠,它会使羊毛纤维变黄、脆损。常用的氧化漂白剂为双氧水。
(2)还原漂白
利用还原剂的还原作用将羊毛中的色素还原,从而使颜色消失。这种漂白方法的特点是对羊毛损伤小,但白度不稳定,长时间和空气接触,易受空气氧化而泛黄。毛纺工业常用的还原漂白剂为漂毛粉,它是由60%低亚硫酸钠和40%焦磷酸钠混合组成。
(3)先氧化后还原漂白&&这种漂白方法又称双漂。双漂工艺同时具有氧化漂白和还原漂白的优点,光泽洁白,漂白效果持久,织物手感好,强度损失小。
毛纺产品经过氧化或还原漂白后,常常带有黄光,因此可在漂白过程中同时进行增白。增白后漂白织物更为洁白润目。毛织物常用的增白剂为荧光增白剂VBL、增白剂WG等。
(二)、蚕丝织物的前处理
& &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的一种,按蚕的品种分,蚕丝有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和木薯蚕丝等。生丝及其织物(称为坯绸)中含有大量的丝胶杂质,其中大部分是纤维材料本身固有的丝胶(约20%~30%)及油蜡、灰分、色素等。另外还有在织绸时加上的浆料,为识别捻向施加的着色染料以及操作、运输过程中沾上的各种油污等。
这些天然和人为杂质的存在,不仅有损于丝织物固有的优良品质,影响服用价值,而且使织物很难被染化料溶液润湿和渗透,妨碍染整加工。因而除特殊品种外生丝及其织物都必须经过精练加工以除去杂质,为后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或直接得到练白产品,这一加工过程称为精练。由于丝织物精练目的主要是去除丝胶,随着丝胶的去除,附着在丝胶上的杂质也一并除去。因此,丝织物的精练又称脱胶。
1.脱胶的原理
蚕丝主要是由丝素和丝胶组成,它们都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都是α—氨基酸,具有亲水性和两性性质。但是,由于组成氨基酸的种类、含量不等,使丝胶和丝素分子构型和形态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别。丝胶蛋白质中所含羟基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酸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及碱性氨基酸(软氨酸、精氨酸)的数量远比丝素中多,这些氨基酸都带有极性较强的亲水性基团,使丝胶分于排列紊乱松散,呈球状粒子。而丝素蛋白质则明显的纤维化,分子链间相互接近,形成结晶性的整列区域。
2.常用脱胶设备及方法
桑蚕丝织物脱胶设备目前采用的有:精练槽、半幅连续精练机、星形架精练等。由于精练槽工艺成熟,仍为绝大多数厂家加工的主要设备。
(1)精练槽的结构和精练工艺
按照工艺操作要求,精练槽排列一般为7~9只直排,在精练槽上方还装有电动吊车,用以升降织物和移动织物到下一槽处理。精练槽结构简单,操作亦较方便,目前仍为各厂家所使用。
以精练槽为主要设备加工桑蚕丝织物的脱胶方法常见有皂一碱法、合成洗涤剂一碱法及酶脱胶法。
①皂一碱法
皂碱法以肥皂作为主精练剂,并添加适量纯碱、磷酸三钠、硅酸钠等碱剂作为助练剂。为了去除色素,提高织物白度,还可使用少量保险粉或过氧化氢等作为漂白剂。采用皂—碱法精练后的丝织物,手感良好且具有柔和的光泽。皂—碱法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精练前准备→预处理→初练→复练→练后处理。
预处理一般用0.5~1.5g/L,浴比1:40~50的碱液浸渍坯绸,溶液温度80~85℃,浸渍时间45~60min。预先使丝胶溶胀,有助于均匀脱胶和缩短精练时间。
②合成洗涤剂一碱法
合成洗涤剂—碱法脱胶是以合成洗涤剂为主练剂,代替了皂—碱法中初、复练所用的肥皂。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均与皂—碱法基本相同。
脱胶用表面活性剂,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湿、渗透性能和较强的乳化、分散、去污能力,以提高脱胶效率,使绸面洁净,同时应耐碱和耐高温,以防在加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受到破坏而失去效力。一般采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常用于精练的洗涤剂有:雷米邦A、洗涤剂209、净洗剂LS、分散剂WA、渗透剂JFC等。
③酶—合成洗涤剂法
酶是一类由生物体产生,并可脱离生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又称生物催化剂。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对纤维上其它杂质的去除率很小。因此,常和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合用,以进一步提高精练效果。酶—合成洗涤剂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酶精练的工艺流程为:前准备→预处理→酶脱胶→精练→练后处理。
酶精练的预处理比皂碱的预处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酶练的温度远比皂碱精练的温度低,不利于丝胶的溶胀,所以必须预先使丝胶充分溶胀,才能在酶脱胶时使蛋白酶与丝胶均匀而迅速地作用。
(2)平幅连续精练
平幅连续精练可用于各类真丝织物的精练,练白成品比挂练成品脱胶均匀,没有灰伤、吊襻印等疵病。该机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但浴比过大,耗水、耗电、耗汽,精练成本较高。若操作不当,薄织物易飘浮,成环时会折叠或偏离中心,产生无法修复的皱印等。
(3)星形架精练
星形架精练桶主要由星形挂绸架和圆形练桶两部分组成。精练时,需人工将坯绸单层地挂在可以旋转的星形架的挂钩上,然后用吊车吊入圆形练桶中精练。星形架精练用精练剂主要是肥皂、纯碱、泡花碱、保险粉、表面活性剂等,用量与精练槽挂练相同。
星形架精练工艺流程为:生坯退卷→缝头→手工挂绸→预处理→初练→热水洗→复练→热水洗→温水洗→冷水出桶→整体脱钩→轧水打卷。
五、其他织物前处理
(一)中长化纤织物的前处理
中长化纤织物以涤粘混纺织物为主,尚有涤腈混纺中长纤维织物及涤腈粘混纺中长纤维织物。中长化纤都属仿毛织物,厚织物要求手感丰满、蓬松、弹性好、厚实的毛型风格。这些风格的优劣,关键在于染整加工质量。
中长化纤织物不含天然杂质,练漂工艺较简单,只需烧毛、退浆及热定形即可。中长化纤织物前处理必须采取松式加工工艺,才能提高仿毛效果。
采用少火口、强火焰、快车速的烧毛工艺。烧毛工序的安排顺序可以根据工厂条件及品种要求而定,对于高温高压染色的品种,烧毛宜在染后进行,以免影响染色的均匀度。
2.退浆&&退浆是在松式、湿热加工中进行,使织物可以在退浆的同时充分收缩,从而获得蓬松丰满的仿毛风格。中长化纤织物上浆料以PVA为主要浆料,可以碱退浆或氧化剂退浆。碱退浆后织物手感稍粗硬,在同样热溶条件下染色时得色稍深。
也可以用洗涤剂退浆,退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弹性较好,拉幅容易。退浆水洗后在松式水洗机上再水洗,然后在松式烘干机上烘干。
定形温度以190℃为宜。染前定形可以保证在染色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减少折皱,提高染色质量。
(二)、针织物的前处理
针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良好的透气性,富有伸缩性,穿着舒适。常用来制成汗衫、棉毛衫、运动衫、手套、袜子等。针织物都是由线圈组成的,因此结构疏松,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不能经受较大的张力,故加工时必须使织物保持松弛状态,并采用低张力加工设备,同时应尽量缩短加工过程。
1.棉针织物的前处理
棉针织物的主要产品有汗布、棉毛布等。针织用纱在织造前不上浆,故织物上不含浆料。在前处理过程中,一般不进行烧毛,也不需要退浆,通常只进行煮练、漂白和柔软处理。有的品种(如汗布)还需要进行碱缩,以增加织物的密度和弹性。棉针织物前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漂白汗布工艺流程:坯布→碱缩→煮练→次氯酸钠漂白→双氧水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
染色(印花)汗布工艺流程:坯布→碱缩→煮练→次氯酸钠漂白→染色(印花)→整理
染色(印花)棉毛布工艺流程:坯布→煮练→次氯酸钠漂白→染色(印花)→整理
碱缩是棉针织物在松弛状态下,用浓碱溶液处理的工艺。碱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织物的密度和弹性,并能提高织物的强度及改善光泽,降低织物的缩水率。完成碱缩过程要经过浸轧碱液、堆置收缩和洗涤去碱等三个步骤。圆筒针织物碱缩机是由进布板及浸碱槽、轧车、洗碱槽、储布箱、落布装置等组成的联合机。
碱缩的工艺条件是:碱液浓度为NaOH 140~200g/L,温度为常温,时间为10~20min。
针织汗布的碱缩有干布碱缩(干缩)和湿布碱缩(湿缩)两种方法。干缩是针织坯布先碱缩后煮练,湿缩是针织坯布先煮练后碱缩。前者工艺简单,但织物吸碱不均匀,后者吸碱均匀,弹性及光泽较好,但工艺流程较长,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干布碱缩。
碱缩的工艺流程是:缝头→扩幅→浸轧浓碱液→堆置(或在浓碱液中浸渍)→去碱→热水洗→冷水洗。
针织物煮练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坯布上的棉籽壳、纤维素共生物和织造时沾上的油污杂质。针织物煮练可采用煮布锅煮练和绳状汽蒸煮练等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应比一般棉布煮练的条件缓和些,目的是使布上保留较多的蜡状物质,以免影响织物手感和造成缝纫破洞。
针织物连续汽蒸煮练的工艺流程如下:
经碱缩后的针织物→浸轧煮练液→汽蒸→60~70℃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中和→冷水洗。
针织物漂白可采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和亚氯酸钠作漂白剂。次氯酸钠漂白效果一般,且易损伤纤维,并且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但其成本低,设备简单,因此在棉针织物漂白仍被广泛应用,目前已逐渐被双氧水所代替。双氧水漂白效果好,对纤维损伤小,具有一定去杂能力,它不仅适用于棉,而且也能使其它纤维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因此特别适用于棉和合纤混纺织物的漂白。
(4)柔软处理
为了使针织物在成衣时不致产生缝纫破洞,除在煮练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外,还需进行柔软处理。针织物常使用的柔软剂多为自制的石蜡乳液,故柔软处理又称上蜡。为了使用方便,有时也采用柔软剂,如柔软剂101、柔软剂HC等。
2.涤纶针织物前处理
涤纶针织物前处理目的是为了去除纺丝时施加在纤维上的油剂、抗静电剂及织造时沾上的油污。凡是在染色前定形的织物,都要进行前处理,以免热定形时因油污杂质固着在纤维上而造成疵病。
涤纶针织物的前处理,可使用0.5%~1%(织物重)的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溶液加入少量纯碱,在80~90℃温度下,处理30min左右,然后进行热水洗、冷水洗即可。
纯涤纶针织物不需要漂白,因涤纶纤维本身已很洁白,即使是特白品种,也只要进行荧光增白即可达到白度要求。
(三)、绒布的前处理
绒布是绒类织物中主要品种之一,与灯芯绒及平绒具有不同之处。绒布是将织物的纬纱在起绒机上用针辊拉起部分纤维,形成绒毛,使织物具有保暧性好、吸湿性高、质地柔软厚实等特点。前处理工艺对绒布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便于起绒,绒布的前处理要求是去浆、去杂,并且有一定的白色与渗透性能,但要尽可能保存棉纤维的蜡质。因此整个前处理工艺要求是重退桨、轻煮练或不煮练、重漂白。绒布前处理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浸轧柔软剂→起绒→洗绒
退浆是绒布前处理的重要工序,退浆工艺流程如下
轧碱→堆置→轧碱→堆置→水洗。
第一次轧碱浓度为烧碱18~25g/L,润湿剂适量,于90~95℃轧碱,保持70~75℃堆置1.5h;第二次轧碱液浓度开车时为第一次轧槽用量的70%,其余条件相同。漂白也是为了去除色素及棉籽壳。棉绒布一般采用氯漂,漂液含有效氯2~3g/L,pH值9.5~10.5,轧液后于20~30℃堆置45~60min。
漂后必须经水洗、脱氯处理。漂白绒布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烘干后起绒。染色绒布在染色后轧非离子型柔软剂再起绒。起绒质量要求短密均匀,强力损失小,布幅控制在规定要求。印花绒坯布在起绒后印花前要经过1~2格平洗,洗去表面附着的短绒,减少印花疵病。
(四)、灯芯绒布的前处理
灯芯绒是绒类织物中另一大类品种,用途广泛,既可用作外衣面料及内衣料,又可用于装饰织物。灯芯绒有特细条、细条、中条、特粗条和提花等多种规格。灯芯绒前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准备→轧碱烘干→割绒→热水去碱或酶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
1.轧碱烘干:目的是使坯布在轧碱烘干后本身平挺,条路整齐,有利于割绒。轧碱液浓度为烧碱(100%)10~15g/L,于80~85℃轧碱后随即烘干,含潮率小于5%。
2.割绒:以圆刀式自动割绒机为主,将织物内绒纬割断成绒条。对于机械割绒效果不好的也可以用手工割绒,但工效低。
3.退浆:退浆后布身柔软,绒毛松懈,有利于刷绒。织物含浆少的可用热水平洗去碱退浆,织物上浆率高的可先用热水平洗去碱,再用酶退浆,水洗烘干,烘干后织物含潮率10%~13%。
4.刷绒:退浆后织物经过刷绒使绒毛松散,绒条圆润。在割绒后第一道平洗时绒面产生倒顺毛,以后的练染加工都应顺毛加工,才能使绒毛好,光泽足,因此必须在每道工序结束后进行翻箱。
平洗后刷绒前的脱水最好用单面吸水,以免绒毛压瘪伏贴,刷绒困难。刷绒前必须控制织物含潮率在10%~13%。含潮率过低,绒毛不易松散,含潮率过高,刷绒后烘不干,易产生压皱痕,并影响烧毛质量。刷绒是在平板履带联合刷毛机上进行,
刷毛后织物表面绒毛长短不齐,往往有一部分卷曲的长绒以及在绒条缝中有一部分紊乱的短绒,通过烧毛除去,方能达到绒面整齐、绒条圆润清晰的要求。灯芯绒烧毛可用铜板烧毛或气体烧毛,但以铜板烧毛效果好,当用铜板烧毛时,不仅能烧去绒面长短不齐的紊乱绒毛,同时因绒面与灼热的铜板面接触,使绒毛烧得平齐,类似剪毛的作用,可使加工后的成品在绒面上出现柔和的闪光。烧毛要点是轻烧毛,并根据绒条粗细调节绒面与铜板的接触面,烧毛后出布不经轧点,由主动辊拉出,喷雾成蒸汽灭火。
6.煮练:灯芯绒采用平幅煮练。在煮布锅中煮练时要轧碱(26~28g/L)卷成轴状,用烧碱常压煮练8~10h,碱液浓度为10~12g/L。在履带箱平幅汽蒸煮练时,碱浓度为30~45g/L,100~102℃汽蒸lh,连续轧碱汽蒸两次可取得较好效果。
7.漂白:灯芯绒漂白一般采用氯漂,漂液含有效氯4~5g/L,粗条及白度要求高的可提高至5~6g/L,pH 9~10,轧漂液后室温堆置30~40min,水洗后浸酸堆置,再水洗干净。
(五)色织物的前处理
色织物品种规格繁多,大致可以分成线呢、色织哗叽、色织元贡、色织绒布、被单布、包织绒府绸以及沙发布、箱里布等,可供作内外衣布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织物等。
色织物是用漂白纱、染色纱或原纱根据织物组织变化织成。色织物的色纱使用染料类别较多,白纱有本白纱(原纱)、煮白纱、漂白纱等,使用的纤维也不限于棉纤维,因此应根据上述情况及产品的风格特征加工。色纱织物前处理工艺的关键是防止色纱变色、搭色,以及在保证织物强力前提下,提高前处理的效果,增进织物的渗透性能与白度,降低缩水率。
1.练漂整理:
适用于经纬纱中白(原)纱占用纱量1/4以上的府绸、细纺产品。采用此工艺必须选择耐煮漂的还原染料。经练漂整理的产品,布面光洁,色泽鲜艳,色光明亮,手感柔软,缩水率低,是薄型织物采用较多的一种工艺。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酸洗→烘干→丝光→第二次漂白→送往整理车间。
煮练用纯碱,温度宜稍低(耐煮色纱为75~80℃,不耐煮色纱为80~70℃)。
2.轻漂整理:
色织物原纱为漂白纱,可不经煮练而仅在丝光后经一次轻漂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烧毛→退浆→烘干→丝光→漂白→送往整理车间。
3.深色整理:适用于深色男女线呢、薄质全纱深中色府绸和要求较高的条格布等。由于纱线已染色,只需烧毛丝光即可。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烧毛→退浆→烘干→丝光→送往整理车间。
深色整理应注意丝光引起的变色现象。
4.半整理:色织物用丝光纱线织造后再经烧毛、落水处理,练漂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烧毛→水洗→烘干→送整理车间。
5.套色整理:
目前仅用于嵌条府绸。白纱为原纱,色纱需用耐煮漂的染料。套色用染料常用可溶性还原染料或活性染料套染浅色。将织物先漂白后煮练。其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烧毛→热水退浆→漂白→煮练→漂白→烘干→丝光→送往染色整理车间。
6.化纤与棉混纺色纱织物:涤棉混纺色纱织物、维棉混纺色纱织物的前处理工艺与棉色纱织物大体类似,如不漂整理适用于织物中没有白色嵌线的中、深色产品,只需经过烧毛、丝光两工序。涤棉混纺色纱织物都需经过热定形工序。
漂白整理用于煮白纱线或本白纱与色纱的交织物,一般需漂白两次。维棉混纺色纱织物在丝光前后各漂一次,含本白纱的还需要煮练。涤棉混纺色纱织物,白纱在1/4以下的产品在丝光后氧漂一次,同浴棉增白,在定形时涤增白,增白后必须经皂洗除去棉纤维上粘附的增白剂。
六、纱线前的处理
色织物与针织制品常用染色纱线制织。纱线染色前也必须除去纤维上天然及人为杂质,因此,纱线染色前也经过前处理过程。由于纱线未经上浆,纱线前处理主要包括煮练、漂白、丝光三工序。
1.纱线煮练&&纱线煮练的目的、要求及煮练用剂都与织物煮练相同。
(1) 纱线煮练设备:一般采用常压煮纱锅,链状绞纱堆置在煮纱锅内,常压煮练,依靠锅底部的倒喇叭管使练液受热煮沸后产生对流,由下向上从喇叭管口溢出,产生练液循环。
(2)煮练工艺:
棉纱线煮练主要用剂是烧碱,烧碱用量根据原纱含杂量、纱的结构以及煮练后的不同工序要求而定。如含各类杂质多的纱、股线与粗支纱,常压煮练锅中煮练的纱、煮练后需丝光漂白及冰染料和还原染料染色纱,煮练时烧碱量应适当增加,对煮练纱的匀透,渗透性有利。
① 煮练温度与时间:煮练温度以高温为好,可以缩短煮练时间。常压煮练锅因温度低,约煮练5~7h,煮后闷纱2h;高压煮练从达到147~196kPa压力后,保持该温度4h。涤棉混纺纱、维棉混纺纱只宜常压煮练,煮练时也可用纯碱。
② 煮练浴比:
高压煮纱锅为1:5,浴比过小,则纱线露出在煮练液之外,使煮练不均匀,还易造成氧化脆损,因此用常压煮练锅煮练时浴比要适当放宽,并保持液量。但浴比过大,易使棉纱浮动,导致纱绞紊乱。
煮练后的纱先在锅内用热水和冷水循环洗涤,出锅后再用冷流水充分洗净,然后堆放在纱池内,用湿布盖好,以防止局部风干。
煮练纱的质量也以毛效作为检查标准,一般要求毛效平均在10cm/3Omin以上。对于低温染色用的经纱,毛效应在13.5~15cm/30min以上。煮练洗净后的纱线pH应为7~8,断裂强度不低于原纱强力。煮练纱应洁白,无钙斑、生斑、碱斑、锈斑,无皱纱乱纱。
(3)纱线煮练实例:
① 清水煮纱:元贡呢色纱采用硫化元(青)染色,劳动布用硫化蓝染纱,为减少色斑、红筋,两者都不经过碱煮,染色后色光好,但牢度稍差。清水煮纱不用任何化学药品,在100℃清水中浸放1.5~2h即可。
② 碱液煮纱:纯棉纱用烧碱(100%)12~14g/L,于130℃时煮练3~4h,然后排液冲洗,出锅的纱线pH值应为7~8。
65/35涤棉混纺纱用烧碱3~4g/L,100℃时煮3h,排液冲水1h出锅。50/50维棉混纺纱用烧碱8~7g/L,于84℃煮练3~4h,排液冲洗。也可用纯碱煮练,煮练液除纯碱外,还加入工业皂粉及洗涤剂,80℃时煮3~4h。
2.纱线漂白
棉纱线以氯漂为主。氯漂可用淋漂法、连续链条法、履带法等漂白。淋漂是将纱堆放在淋漂箱内,用泵将漂液抽出从纱上方淋下,反复循环,属间歇式生产。链条法是将绞纱套串成链条状,链条纱连续按顺序通过漂液池→水池→酸洗池→水池→中和脱氯池→水洗池→拆链→脱水→加白。此法产量甚高。
履带法也称甩漂法,将纱线分成半包一组,套在不锈钢制的三角棒上,棒的一端装有小齿轮,当小齿轮进入车身上的齿纹板时就产生前后转动,棉纱因而漂白均匀,不会造成链条纱的结扣黄斑。全车由履带板传动成水平线向前运行,设备包括漂池、透风池、水池、酸池、水池、中和脱氯池、水洗加白池等,各池均能自动循环加料,机械化程度较高。
3.纱线丝光
纱线丝光的目的及效果与棉布相同,丝光工艺条件也基本相同。丝光均匀与否直接影响到染色的质量。
(1) 纱线丝光设备: 纱线丝光设备有双臂式绞纱丝光机和回转式绞纱丝光机,前者占地少,后者产量大。
七、前处理的清洁生产
常规的前处理需要经过退浆、煮练、漂白和丝光等工序,工序长,耗水、耗能多,加工时间长,污水含杂量高。所以在前处理过程中采用高效短流程,可缩短处理时间,并能够减少助剂和水的用量;低温、低碱前处理既可节能,又可减少废水的含碱量,利于废水的处理。目前生物酶在染整加工前处理工艺中已开始展现广阔而诱人的应用前景,其主要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为了解决前处理过程的水污染问题,无水或非水前处理工艺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采用等离子技术或其它离子溅射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紫外线辐射技术去除织物表面的杂质有了很大进展。
(一)、高效短流程前处理
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按工序合并方式的不同,可分一步法和两步法。
1.二步法工艺
(1)织物先经退浆、再经碱氧一浴煮漂的二步工艺&&由于碱氧一浴中碱浓度较高,易使双氧水分解,故需选择优异的双氧水稳定剂。此工艺的关键是退浆及随后的洗涤必须彻底,要最大限度地除去浆料和部分杂质,以减轻碱氧一浴煮漂工序的压力,并使双氧水稳定地分解。
如按采用设备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下履带箱、履带式汽蒸箱两种类型。织物先经退浆,水洗后浸轧碱氧液后即进入液下履带箱或履带汽蒸箱汽蒸。此工艺适用于含浆较重的纯棉厚重紧密织物。
工艺流程如:烧毛→浸轧退浆液(烧碱)→进入042退浆机95~100℃汽蒸60min→90℃以上充分水洗→浸轧碱氧液→进入L汽蒸箱100~102℃汽蒸45~60min→高效水洗→烘干。
(2)织物先经退浆、煮一浴处理,再经常规双氧水漂白的二步工艺&&退浆与煮练合并,然后漂白。由于漂白为常规传统工艺,因而对双氧水稳定剂要求不高,一般稳定剂都可以使用。
此工艺碱浓度较低,双氧水分解速度相对较好,对纤维损伤较小,工艺安全系数较高,但退浆、煮练合一后,浆料在强碱浴中不易洗净,而影响退浆和煮练效果,为此退煮后必须充分彻底地水洗。
根据采用的设备不同,可有多种不同的组合。
织物先经退煮合一,再经常规漂白的工艺对浆料不重的纯棉薄织物及涤棉混纺织布物较为适用。
如平幅轧卷汽蒸工艺流程:烧毛→浸轧碱液或碱氧液→平幅轧卷汽蒸进行退煮一浴处理→90℃以上充分水洗→浸轧双氧水漂液pH值10.5~10.8→进入L汽蒸箱进行常规漂白(100℃汽蒸60min)→高效水洗→烘干。
2.一步法工艺
(1)汽蒸一步法&&退煮漂一浴汽蒸法工艺,如在高浓度碱和高温情况下很易引起双氧水的快速分解,还会加重织物损伤,而要降低纤维的损伤,则要降低烧碱或双氧水的浓度,或加入性能优异的耐碱稳定剂,或者降低加工温度。但汽蒸法不可能降低加工温度,因而只能通过降低烧碱用量和加入耐高温强碱的双氧水稳定剂来实现。而降低烧碱用量,又必然会降低退煮效果,尤其对上浆率高的和含杂量大的纯棉厚重织物有一定难度。故此工艺较适用于涤棉混纺轻薄织物。
(2)冷堆一步法工艺
冷堆法就是在室温条件下的碱氧一浴法工艺,由于是在低温下作用,尽管碱浓度较高,但双氧水的反应速率仍然很慢,故需要高浓度的化学品和长时间的堆置时间,才能使反应充分,达到加工所要求的去杂程度。和汽蒸法一样,冷堆法同样也需要工作液的充分浸渍和渗透。由于冷堆工艺作用温和,因而对纤维的损伤相对较小,因而此工艺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棉织物的退煮漂一步法工艺。
如用高速高效练漂机热碱处理工艺流程:烧毛→干落布→浸渍工作液(高效给液,轧余率95%)→大卷装转动(转速4~6r/min)堆置16~24h→热碱处理→短蒸2~4min(102℃)→强力冲洗→高效水洗→烘干。
(二)少碱(或无碱)前处理
1.少碱(或无碱)冷轧堆前处理工艺&&该工艺对纯棉、涤棉和棉粘织物前处理,都可满足半制品质量要求,以29.2tex×36.4tex棉纱卡为例,其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为:
浸轧工作液,打卷(室温,二浸二轧,轧余率80%~90%)→堆置→95℃热水洗→碱洗(NaOH 10g/L,净洗剂5g/L,95℃)→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2.少碱(或无碱)短蒸热浴前处理工艺
该工艺适合纯棉、涤棉、涤粘等织物,更适合粘胶纤维及混纺织物的前处理。以29.2tex×36.4tex棉纱卡为例,其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为:
二浸二轧工作液(室温,轧余率90%~95%)→饱和蒸汽汽蒸(90~95℃,10min)→在50%浓度的工作液中(50~80℃,10min)→热水洗→碱洗→热水洗→水洗→烘干。
3.少碱(或无碱)汽蒸前处理工艺
该工艺对纯棉府绸、纯棉纱卡、涤棉线卡、棉粘纱卡进行前处理,都可满足半制品质量要求。此工艺很适合现有的退煮漂设备。
如涤棉卡其工艺流程:R型一单元室温浸轧工作液→汽蒸堆置(90℃以上,60min)→热水洗2~3格→水洗→R汽蒸箱两单元常规氧漂(或一单元50%的工作液)→汽蒸(100℃,40min)→热水洗→烘干。
(三)生物酶前处理
目前生物酶在染整加工前处理工艺中已经展现出广阔而诱人的应用前景,其主要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的前处理,用生物酶去除纤维或织物上的杂质,为后续染整加工创造了条件。生物酶退浆、精练等生物酶前处理技术,不但可避免使用碱剂,而且生物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无毒无害,用量少,处理的条件较温和,生产产生的废水可生物降解,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能量。
1.生物酶退浆
对纯棉、纯麻、麻棉混纺,涤棉麻混纺等织物采用生物酶退浆,已获得成熟的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酶退浆是利用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水溶性的1,4—糖苷,从而退除织物上的淀粉浆料或以淀粉为主的混合浆料。低温型α—淀粉酶,最适用于堆置的不连续工艺,一般要求水温50~70℃,pH值在6~7左右。
高温退浆的生物酶是经过基因改性的耐热型α—淀粉酶,使用温度可达到90~115℃,可在汽蒸条件下于1~3min内快速退除淀粉浆料,适用于连续式工艺,大大提高退浆效率,而且可以同时去除混合浆料中的PVA等化学物质(PVA也可用PVA分解酶退浆)。
生物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只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对纤维无损伤;处理后织物手感比用氢氧化钠处理的有显著改善;能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排放,酶液在排放后对环境无影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卷染机、绳状染色机酶退浆工艺及流程:
① 工艺配方:
& && &&&退浆水TO1& && && && && &   & &0.3%~1%
& && &&&渗透剂&&            0.1~0.5g/L
& && &&&食盐& && && && && && && && && && && &5g/L
浴比:1:10~I:20,调节PH值至6~7。
② 工艺流程:预处理(渗透剂lg/L,70~80℃,10min)→生物退浆处理(处理温度 60~70℃;处理时间20~30min)→热水洗(85℃)→冷水洗净。
高效快速生物退浆水TK,适用于棉、麻、混纺、化纤等织物退浆处理。几分钟内就能完成退浆,退浆速度快,退浆率在90%以上,pH值在5~8之间,缩短了流程,可节约成本30%,涤棉混纺布在LMH061练漂机上进行TK轧蒸退浆,其工艺流程及配方如下:
① 工艺配方:
& && && &&&退浆水TK& && && && && & & & 1.3g/L
& && && &&&渗透剂& && && && && && & & & 1.3g/L
& && && &&&NaCl& && && && && && &&& & &&&0.1g/L
工作液pH值& && && && && && && &6~7。
② 工艺流程:进布→轧热水(70~80℃)→浸轧高效快速生物退浆水(60~70℃)→汽蒸(95~105℃)→水洗。
2.生物酶精练
生物酶精练主要用在棉织物、麻织物和棉麻混纺织物上,精练的目的主要是去除纤维中的天然杂质,为染色、印花和整理加工创造条件。
棉麻织物精练加工主要是用果胶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果胶酶是由胶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酸盐裂解酶和果胶酯酶组成。果胶物质是高度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酯,果胶酶作用于纤维中果胶物质时,使聚半乳糖醛酸酯水解。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在果胶酶精练液中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酶生物活性的发挥,提高生物精练效果;将相容性和协同效应好的生物酶混合使用,如果胶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同时使用,精练后的织物吸水性增强,手感更好。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棉或麻纤维,利用它们的协调效应,即果胶酶使棉、麻纤维中的果胶分解,纤维素酶使初生胞壁中的纤维素大分子分解,将纤维表面杂质及部分初生胞壁去除,达到精练的目的。
纤维素酶用量要严格控制,只要加入纤维素酶,织物强力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据资料报道,加入纤维素酶,棉织物强力下降13%~18%、麻织物强力下降14%~17%、纯棉针织物强力下降18%~20%、纯棉毛巾织物强力下降20%以上。
3.生物酶漂白
目前常用的无氯漂白剂为双氧水,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漂白剂。织物在经过双氧水漂白后,通常需要用大苏打等还原剂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过氧化氢,避免后续染色出现染斑和染花。将过氧化氢酶用于棉、麻织物进行漂白,不仅可以去除织物上残留的过氧化氢,还可直接染色,与传统的还原剂法相比,效率高,能增强织物的染色深度,节约用水,省去2~4次水洗,节省时间至少0.5h左右。酶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既能节能,又无环境污染,是纺织品清洁生产的重要工艺之一。
过氧化氢酶每分钟可以分解五百万个双氧水分子,并且分解温度低,有利于节省能源。用过氧化氢酶去除过氧化氢,要掌握好处理浴的温度、pH值,酶用量和处理时间。过氧化氢酶去除残留过氧化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pH值6~8,用酶量4ml,处理15min。
4.生物酶丝光与水洗
生物酶丝光是用纤维素酶对棉织物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与传统的碱丝光技术相比,其设备投资、工艺流程、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大大下降,而且不用其他丝光助剂,没有环境污染。织物经过生物酶丝光处理后,表面竖起的纤维尖、绒毛都完全被去除,光洁度大大改善,可由处理前的5级提高到1级。生物酶丝光在溢流或气流染色机上即可进行,无需另置丝光设备,不用渗透剂及浓碱,减轻了环境污染。在酶的使用中只要掌握好pH值及使用量,织物的强力损伤可控制在最低限度,处理后的织物可获取永久性的柔软度。
(四)电化学煮漂一浴法
采用电化学对纯棉织物进行煮漂一浴加工,能在低温、短时间内让织物的白度高于常规加工的程度,为提供短流程的前处理加工开拓了新的前景。
电化学煮漂工艺的前提是在常规煮漂一浴的基础上,应用电化学技术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其流程:浸渍碱氧一浴工作液→水洗→烘干。
在电化学煮漂一浴中影响织物白度的因素依次主要有温度、电压、氢氧化钠的用量、过氧化氢的用量及时间等。
由此,电化学煮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 && && && && && && &&&80℃
电压& && && && && && && &&&1.2V
时间& && && && && && && &&&80min
NaOH& && && && && && && &0.3g/L
H2O2& && && && && && && && &3g/L
(五)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的灰化作用进行干法退浆
前处理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水作为加工介质,这是纺织品前处理产生大量污水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解决前处理工艺水污染问题,无水或少水前处理工艺一直得到人们的关注。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的灰化作用,可以进行干法退浆处理,而不产生废水和环境污染。若采用氧或空气(因其含有一定的氧)等离子体对PVA上浆的涤纶织物进行干法退浆,可退除95%的PVA,最后产生的废气为H2O和CO2,对环境基本无害。少水前处理是指一些含杂质少的纺织品采用小浴比或泡沫浴,在用水极少的条件下进行处理的工艺。
欧洲发达国家曾推荐采用非水介质的有机溶剂煮练,主要着眼于全氯乙烯的比热和蒸发热都小,不仅耗能少,而且可以回收利用,属于一种封闭循环、无排放的先进工艺。
(六)超声波前处理
近年来,采用等离子体技术或其它离子溅射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紫外线辐射等去除织物表面的杂质有了很大进展。有关超声波在纺织品退浆、煮练、漂白、净洗等加工中的应用均有不少报道。由于每种应用要求不同,去除杂质的成分和性质不同,所以应用效果各不相同。超声波前处理实质是加速退浆、煮练、漂白、净洗等加工,缩短了加工时间,达到节约能源和水量,减少了废水排放,减轻了污水处理负担;同时,减少了电解质和化学助剂的添加量,减轻了废水因此类物质污染的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
1.退浆&&在纺织品上浆时,可采用超声波制浆和上浆。同理,在退浆时,应用超声波也可以加速织物上浆膜的膨化和脱离,因此,可以提高退浆效率,这对于一些难膨化的浆膜,例如对淀粉浆膜特别有意义,可带来节水和节能效果。
2.煮练和漂白&&应用超声波来加速羊毛的精练,其纤维损伤比常规方法要少。因为应用超声波后,精练液的碱性可以更弱。也有使用20kHz的超声波对棉织物进行过氧化氢漂白,发现可以加快漂白速度,可以节省漂白时间。而织物的白度反而比常规漂白法好。对亚麻纤维加工应用超声波后,白度也比常规方法的好。
金币0 帖子
幼儿园,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金币0 帖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000:] [:050:]
金币0 帖子
学前班,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0 精华0
金币7 帖子
幼儿园,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7 精华0
not clear enough, make no sense
金币7 帖子
幼儿园,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金币7 精华0
not clear enough, make no sense
13 / 50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机会不会影响楼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