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第二作者评职称有用吗吗

我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单位”
(转载自党群工作部)2011年4月10日,全国第51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班在重庆雾都宾馆太阳城举办。会上国家人力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标准总监李怀康主任给我院颁发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推广中心童山东教授给我院授予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单位”,我院党委书记张艳同志参加并上台领牌。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咨询电话:023- 传真:023- 学校地址:重庆市北碚歇马盐井坝1号 邮编:400712
Copyright &
ZSW.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0|
上传日期: 15:22: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OC
官方公共微信抚州市教育局
标题 关键字 内容 作者 搜索全部
所有栏目 校安工程 局长信箱 电化教育 教育概览 基础教育 勤工俭学 语言文字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教育机构 学生资助 行政审批 安全稳定 教育督导 教育装备 首页栏目 新闻中心 招生考试 教师队伍 专题专栏 网上咨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位置:>>
关于转发《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的函》的通知
发布日期: 10:11:48
信息来源:
抚教备字[2011] 9 号
关于转发《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子课题申报的函》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社会事业)局、市直属学校:
接省教育技术装备站通知,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已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CA110195。现已启动相应子课题的正式申报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将教仪所子课题申报的函转发给你们。该函及《子课题管理办法》和《子课题申报指南》等相关文件,可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网站(www.或) 、江西教育装备网()、抚州教育网(www.)《教育装备》栏中下载。请你们按照有关内容和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的同志进行课题选题和申报工作,每个县(区)至少申报一个子课题,以提升我市教育技术装备课题研究上新水平。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装备&&&&&&&& 课题申报&&&&&&&&&& 通知
抄& 送:各县(区)教育技术装备站
抚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日
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
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的函
&&&&&&&&&&&&&&&&& 教仪所 〔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厅(教委、教育局) 教育技术装备处(部、站、中心、办),教研室,有关单位:
&&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通知”(教科规办函[2011]10号),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申报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已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CA110195。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所决定启动相应子课题的正式申报工作。现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见附件1,简称《子课题管理办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见附件2,简称《子课题申报指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见附件3,简称《子课题申报审批书》)印发给你们,希望有关单位支持此项科研工作,并组织动员有科研能力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和个人积极申报,共同努力,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课题申报时间:日~日
&&& 课题申报要求:凡欲申报子课题研究的单位或个人请认真阅读《子课题管理办法》和《子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认真填写《子课题管理办法》所附的《子课题申报审批书》。申报表格也可在网站(www.或)下载。请将文字资料一式三份以及《子课题申报审批书》内容的电子文档以邮寄和电子邮件交寄总课题组。
&&& 总课题组将于11月中旬在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请申报单位认真填写“参会回执(见附件4)”后及时传真或发邮件教育部教学仪器究所理科研究室,会议组织者将按照“参会回执”联系方式在会议召开前两周回复“参会须知”,详细告知具体报到事宜。课题咨询、联系方式:
&&& 总课题负责人:刘强&
&&& 电话:010-
&&& 电子信箱:.cn
&&& 总课题秘书组联系人:郭晓萍 、鲍亚培、候明辉
&&& 电话:010-,
&&& 电子信箱:
&&& 传真:010-&&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 邮编:100080
&&&&&&&&&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附件1:附件2:
附件3:附件4:
附件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子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相关子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课题相关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
第三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总课题组负责制定总课题规划、子课题申报表格和管理办法,课题审批和课题总体研究等工作。
第六条&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总课题秘书组具体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子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总课题秘书组设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
第七条& 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
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第八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各级科普机构及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及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或个人需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和事业、企业、社团单位。
2.属于法人单位管理的二级法人机构,如高等院校设立的院、系、所、中心,社团下设的分会、专业委员会等。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不具备该职称,可由两名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
第九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子课题申报建议和申报公告于2011年的10月发布,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课题申报的评审在申报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进行。
第十条& 总课题设立了两类子课题类型: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子课题申报者可以在提交课题申报书中界定自己子课题的类别,而最终类别由总课题专家组确定。
第十一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子课题经费自筹。
第十二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子课题研究时间最短1年,最长2年。
第十三条& 申报课题的负责人还应能够做到:
1.课题能够得到单位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批准;
2.&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
3.&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4.&能够保证课题能够按时、高质量结题。
第十四条& 课题申请程序说明
1.根据子课题申报建议,以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子课题,按要求填写《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审批书》(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总课题组的审批。
第十五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子课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
第十六条& 总课题组负责组织申报子课题的评审,评审程序如下:
1.资格审查和分类。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申报表》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专家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总课题组按初评分值高低选出立项课题。
第十七条& 经评审同意立项的子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立项通知书,研究工作即可启动,同时通报推荐单位备案。
第十八条& 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自动成为本课题的子课题;重点子课题负责人进入总课题组,成为总课题组成员。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九条& 总课题组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全部子课题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受委托单位的管理工作。
对子课题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中期检查与评比、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为提高研究成果及实效,本课题本着边研究边出成果原则,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总结阶段性成果。并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交流、研讨、观摩和评选活动,促进子课题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十条& 经费管理:
1.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
2.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单位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总课题组秘书处备案:
1.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2.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3.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4.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第二十二条& 凡违反国家法律及教育部有关规定者、有剽窃行为和弄虚作假者、与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到期不能完成者,总课题组将撤销其课题。
第二十三条& 子课题申报者不得使用在本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中申报的相同题目和研究方案去申报其它类型和级别的课题,如果发现,将撤销其课题。
第五章& 成果鉴定和验收
第二十四条& 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总课题组或受委托管理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二十五条& 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至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指派,也可以由子课题组聘请,但须经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批准。子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第二十六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课题的重点子课题的鉴定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一般子课题由课题组自行组织。
第二十七条&& 课题鉴定的程序:
1.课题组向受委托单位或总课题组秘书处提出鉴定申请。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并提前一个月将文件送交到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邮寄)交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或委托单位。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上报。
第二十八条& 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确认,总课题组发放《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九条& 2013年9月,总课题组将对所有结题子课题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DCA110195)总课题组。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课题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课题名称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10195),这是一项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构建具有21世纪工作环境特征的新型教学环境以及新型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性研究。
1、研究内容
&&& 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加快,体现现代科技的教育技术装备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优化了学科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但是目前实践和研究偏重于教育技术装备设计、开发,而缺少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关注。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进入学校后,因缺乏系统的装备规范指导、教学指导、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制度保障措施,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效果与效率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成为摆设。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更多的教育成果,如何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产出比",实现教育技术装备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过程实现深层次整合,如何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加深入地融入学科教育实践中去,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支持学科教与学的软、硬件技术(包括数字化教学仪器、学具、信息化设备、设施、场所及系统集成等)及其配置过程、应用与管理有效组成起来的系统。它是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正在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将与教师、学生、教材一道构成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系统。教学模式则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为实践与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方式。
本研究从系统论出发,研究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学习者和教育技术装备之间新型的认知伙伴关系,建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环境、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管理体系。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实践活动开发、教师专业培训,实践教学模式指导体系、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制度建设等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过程实现深层次整合,改革以传承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加强动手和实践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构成的新型教育教学环境下采取何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性研究,为教育装备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论根据与数据支持。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以建构主义、情境认知、体验学习、分布式认知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使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第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新型教学环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努力适应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探索和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系统概念框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学与教的理论;第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到学科实践教学中,并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活动设计的理论,系统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支持学科学习过程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意义:本课题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于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学科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课堂教学,必将导致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对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选题建议
1、子课题选题必须在总课题研究范围和框架中开展,从而使子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总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申请者可以在下面六个研究方向中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行确定具体研究课题,不必局限于每个研究方向下面列出的具体研究题目。
2、子课题选题时应避免题目过大,研究内容过多,实现目标过难的现象,建议根据已有科研条件和资源,结合实践需求,确定具有实际价值且可行的研究题目。
3、子课题所选题目应密切结合申报者所在地区实践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4、鼓励申报者结合具体学科教学的特定需求,或科普活动的需求,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特定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题目,从而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学科教学中新型学与教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5、鼓励申报者选题时以具体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研究,从问题入手,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向建议
总课题规定了六个子课题研究方向,申报者须从如下列出的六个研究方向中选择课题研究方向,然而不必局限于每个方向中所提供的具体研究题目,申报者可以根据自身科研兴趣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更改,或确定其它的题目。
研究方向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 (国内外、区域)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状调查研究
&& ?(国内外、区域)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 ?(国内外、区域)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历史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意义的研究
&& ?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有效途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对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意义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系统概念框架和标准体系的研究
研究方向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构建新型教学环境的研究
&?&&&& 多元化背景下教师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需求和特征的调查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
&? 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研究
&?&&&& 实践教学环境的装备规范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未来教室装备规范的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小班化教学教室装备规范的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功能教室装备规范的研究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生态化教室研究
&? 虚拟实验室的探索研究
&? 创新实验室、特色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研究方向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大效能的各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探索适应不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采取的教学模式研究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各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 ?探索各学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考试的完美结合研究
研究方向4: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多元化背景下教师与学习者实践教学需求和特征的调查研究
&&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效果与效益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效率与效能研究
&?&&&&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于各学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 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 ?探索各学科课堂实践教学如何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生成知识
&& ?探索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构成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
&&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普及和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技术运用能力的成长
研究方向5: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教学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评价过程的激励和诊断作用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教学的适应性与非适应性分析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适应性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学生能力习得方面的适应性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学生道德养成方面的适应性研究
&&& 研究方向6: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教学环境建设评价体系与监测制度建设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教学环境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和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益研究
&? 义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建设均衡发展的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的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新型教学环境建设经费投入保障、使用和管理机制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新型教学环境建设适应性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制度研究
& 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的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研究
&?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能力培训指导体系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队伍建议
1、鼓励相关科研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人员合作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发挥两类群体的专业特长,从而尽可能避免实践人员难以进行经验的理论提升、学术人员研究脱离实践需求的现象发生,保证子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
2、为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进行新型学与教方式研究的优势,保证子课题的研究切实从教学实践需求出发,培养教师们从事新型教育技术装备环境下教学科研的主动性和能力,鼓励一线教师申报和参与子课题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建议
1、建议申报者根据预解决的研究问题进行子课题研究方案的整体设计,包括制定具体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构建整体的研究思路,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2、建议申报者在制定研究方案时,考虑选择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有效结合质和量两种研究方法,使课题整体的研究方案能够充分汲取质和量两类研究方法的优势,避免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从而确保研究的质量。
3、鼓励申报者在子课题研究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邀请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研究,以改善教育实践工作为课题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4、要求申报者能够保证所提交的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采用科学、规范的格式,从而便于课题相关研究成果的共享、交流和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1年~2013年)
子 课 题 申 报 审 批 书
子&& 课&& 题&& 名&& 称
申请人姓名(项目负责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填& 表& 日& 期:&&&&&&&&&&&&&&&&&&&&&&&&&&&&&&&
填& 表& 说& 明
&&& 1.填写《子课题申报审批书》之前,请阅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办法》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 2.子课题名称请按总课题的研究任务、参考题目和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研究确定。
&&& 3.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项目研究的实际负责人,限填1~2人。
&&& 4.申报审批书须填写一式三份,批复二份,总课题组存一份。
5.编号由总课题组填写。
一、承担子课题单位的背景资料
子课题名称
子课题负责人
(参加人表中不够用可附页)
二、子课题研究方案
&& &&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研究目标、任务、重点和研究方法,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负责人及参加者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研究计划(按年度)。
(可另附纸)
三、预期研究成果(2008年~2010年)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起止时间)
四、课题承担单位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
&&& 2.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于主持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 3.承担单位是否能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和条件;
&&& 4.单位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是否承担本课题的管理工作。
单位意见:
&&& &&&&&&&&&&&&&&&&&&&&&&&&&&&&&&&&&&&&&&&&&&&&&&&&&&&&&&&单位负责人签名:
&& &&&&&&&&&&&&&&&&&&&&&&&&&&&&&&&&&&&&&&&&&&&&&&&&&&&&&&&&&&&&&&&&&&&&&&年&&& 月&&& 日
总课题组批复意见:
&&&&&&&&&&&&&&&&&&&&&&&&&&&&&&&&&&&&&&&&&&&&&&&&&&&&&&&&&&&&&&&&& &年&&& 月&&& 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日常反馈表
单位名称:(盖章)
反馈人姓名:&&&&&&&&&&&&&&&&&&&&&&&&&&&&&&&&&& 职务职称:
&&&&&&&&&&&&&&&&&&&&&&&&&&&&&&&&&&&&&&&&&&&&&& 邮&&& 编:
工作单位及详细地址:
一、资源开发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期望和建议
三、总课题组回复
本表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邮编:100080联系电话:010-514748&&& 传真:010-&&&&&&& &&&&&年&& &&月&&&& 日(可复印使用)
附件4&&&&&&&&&&&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CA110195开题报告会
参 会 回 执 表
往(时间*车次/火车)
返(时间*航班/飞机)
[请画P确认]
⑴ 是否住宿:是&& (&&&&&& )&&&&& 否&& (&&&&&& )
⑵ 住宿形式:合住 (&&&&&& )&&&&& 包房 (&&&&&& )
⑶ 到达日期:&& &&&&&&&月& &&&&&&日/同行人数&& &&&&&人
本表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514748&&&
传真:010-&&&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人:郭晓萍、鲍亚培、侯明辉(可复印使用)
江西省抚州市教育局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备案/许可证编号赣ICP备号Copyright @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课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