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歌声安谅阅读理解安谅

安谅:躺着的丰碑_中国作家网
安谅:躺着的丰碑
来源:人民日报 安 谅
  一条路,在天山山峦间穿行绵延,盘旋起伏。这就是著名的独库公路。它以雄浑险峻,壮观奇丽,让行走过的人,叹为观止,难以忘怀。
  我去时是五月,时令还属于春之季节。初夏的气息,在南疆、在乌鲁木齐,已扑面而来。但在独库公路的几乎全程的行进中,在崇山峻岭、在深川峡谷、在高原隧洞、在平缓雪坡的环抱的接力之中,冷冽,冬日般的冷冽,是感觉的主调,而阳光照耀下所产生的些许暖意,又是那么真切,至今都停留在我的毛发中,我的肌肤上。
  即便寒冷,当我们的车辆驶上了达坂的高坡,远近的山峰和洼地陡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我们禁不住诱惑,在溜滑的道路上徒步一会儿,借着奇美的景致,纷纷留影。
  天蔚蓝,云洁白,山川也无不素净纯白。只有蜿蜒延伸、云带一样飘逸的公路,路面灰黑,像风雨中走来的一个汉子的脸庞,透着坚毅和干练。
  我之所以没有用沧桑这个字眼,因为,在沧桑之前,也有一个成熟男子的魅力和华彩。而独库公路,正当这个时节。
  这是什么样的盛年呀,你只要看看,只要想想,这条公路的两旁,齐聚了多少壮美的奇景,你就不得不惊叹它的气节和质地了。
  从库车到独山子,沿途或山体陡峭,或山石如林,或草原辽阔,或松树蓊郁。绿色漫无边际,毡房飘袅着炊烟。牛羊悠然地闲庭信步,雨雪成雾,也时不时地来此神游。
  自然的景色总是令人陶醉、令人回味的。
  一条百米长的防雪长廊,赫然入目。&
  像一列静止的火车,又像安卧着的一条巨蟒。当山峰上浪涛一般的雪团飞流直下,它凝然不动,雪团似乎畏惧而又无奈地止步。
  防雪长廊构筑了一个温暖而又安全的空间,庇护了来来往往的人流。
  高山隧洞,位于海拔3300多米的哈希勒根达阪,是国内最高的高山隧洞了,诸多雪峰都在它的足下,天堑变通途,不是一个神话。
  而不少道路,几乎瀑布一般悬挂在陡山峭崖,仰之叹之,就想到了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而有的路段一侧依崖,一侧依河,车人穿梭其间,也是惊心动魄,然又情趣盎然的。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险峻的公路了。据说,它被誉为公路病害的“博物馆”,雪崩时常活跃,泥石流也频繁捣乱。山体塌方和大雾迷途,也是说来就来。我们翻越达坂的前日,比我们早一天出发的同行,就被大雾锁在山间了,而我们的车行经的好几处,都是山峰滚落的碎石,幸亏披星戴月劳作的养护工,及时整理出了一个车道,让我们得以顺利通过。
  路漫漫,这一路都是神奇,都留有感慨呀!
  最令人感慨的,还有他和他们。
  之前,我未曾听说过他。这只能说是我的一个疏忽,源于孤陋寡闻和某种迟钝。
  他的故事已被搬上银幕。演员周里京扮演了他。
  他的故事让许多人感动,也有人非议他对家人的不顾。
  他也曾是独库公路的建设者。他始终不能忘记他的老班长,还有和他一起奋战的战友。
  他说,有一年冬天,大雪封了山,也封了路,连通讯也与山下中断了。山下可能以为他们还有足够的粮食,其实,他们已面临饥寒交迫。他和另外两位战友与老班长奉命冒雪下山。但途中发生雪崩,受困于山中,处境艰难。此时,老班长决定把所有的食品都交给了最年轻的他,让他独自下山。待他完成任务,部队救援人员赶来时,老班长他们已经罹难,连个肉身都无法找见了。
  当老班长及其两位战友的亲人赶来奔丧时,他更内疚了,因为已无法确认老班长他们葬身何处了。
  转业之后,他依然无法安心。于是决定独自回到天山,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寻找战友遗体的行动。
  家人劝慰,他也置之不理。
  终于,在雪山深处,他找到了老班长及其一个又一个战友的遗体。他第一时间通知了老班长的家人。而此时,他终于流泪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几天。
  1983年,也就是这条公路开工兴建近十年后,在天山南麓的乔尔玛,一个纪念牺牲在独库公路建设战役中的烈士陵园建成了。20米高的纪念碑在天山巍然耸立。
  168名战士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雪崩、泥石流、风暴与雨雪,吞噬了这些英雄的生命。他们最大的31岁,最年轻的只有16岁,都是风华正茂甚或人生刚刚起步的年龄!
  一条天山之路由此横空出世了,这是他们的生命所换来的!
  山路,曲折壮观。它让南北畅通,天山为之闪开。
  石碑,直入云霄。它庄严肃穆,令人心为之震撼。
  路,是躺着的丰碑,碑是竖立的路。
  建路人,是将生命凝筑了长路,而把长路,奉献给了远方。
  开拓者,总是勇于牺牲,他们倒下了,也是一座座丰碑!
  此刻,新疆喀什境内,又一条高速公路巴莎高速公路正在成形,它起于拥有300多万亩胡杨林的巴楚,终于诞生了深沉壮阔木卡姆乐曲的莎车,穿越了戈壁、半沙漠和大面积的盐碱地。
  它是上海支援代建的工程项目,正在奇迹般地建设。
  它将是又一座躺着的丰碑,记录一代人的胸襟和拼搏!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0)(13)(0)
刘泽封王刘爱平
汪曾祺:泡在酒里的老头汪明
敬一丹的坚持张侗
多少沧桑铸就怒放罗涛
阎肃的真诚张军霞
善“挪”者赢蒋骁飞
沉默是一种底气钟芳
毫不吝啬的快乐之心 张达明
有缘对面不相识 张小黑
地球,摆个pose!唐尚明
耸立于冰箱上的哈佛段奇清
洛杉矶的驱“狼”公园李浅予
国庆日,对着冰箱唱国歌睿雪
汽车残骸的“新生”王玉龙
剑桥楼顶的汽车弓长
在日本吃河豚陈芳
《幸福悦读》2015年第4期
强化干部选用的法治导向
旗帜 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旗帜》一书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看到无限风光必须不断往上攀登
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争做“四有”县(市、区)委书记——辽宁省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综述
廖组言;厉飞;孙宏波;
弘扬雷锋精神要适应新常态
永远在路上——辽宁省直机关在职党员集中开展进社区送温暖服务周活动
讲“段子”莫忘讲政治
体察民情需要“异常艰苦”
改革释放农村活力——辽宁全面深化改革在路上(农村改革篇)
惹事的宣传栏---李继锋
预测---长白山
锦囊妙计---李智
小小说---三石
头题o特别推荐
为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繁荣小小说创作,康百万酒业特举办“‘康百万酒’全国小小说大奖赛”,现面向全国范围内征稿。
征稿及投稿事项:
&&&&&一、作品体裁为小小说,字数限1800字内,请在来稿中注明字数,每位作者最多投稿两篇,两篇以上一律不予受理。
&&&&二、以“康百万酒”为由头进行小小说撰写,所有参赛稿件必须有“康百万酒”元素。所有参选作品均要求为个人原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
小小说《我们聊会儿》。谢谢编辑徐宁老师。
捐款---陈贤虎
为啥不送---尚庆海
明天要开民主生活会---蒋先平
对话---黄健生
官道--林华玉
多出来的两平方米---郝晓庚
虎威---三石生活的真相——安谅散文集《戈壁滩上的真相》读后
&&&&&&&&&&&&&&&&&&&&&&&&&&&&&&&&&&&&&&&&&&&&&&&&&&&&&&&&&&&&&&&&&&&&&&&&&&&&&
认识安谅是从阅读他的文字开始的。新一轮援疆热潮开始后,我所在的西部杂志社在“跨文体”栏目策划了一期“援疆干部小辑”,里面就有安谅的作品。几个月后,安谅作为援疆作家的代表受邀参加了我社主办的“天山天池第一届西部作家写作营”活动,我们得以相识。此后,关于安谅的消息屡屡通过各种媒介传入我的耳目,出版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主创话剧、音乐剧等等,他还发给我一份沉甸甸的《援疆日记》和几篇小说。别的暂且不说,看到他编剧的话剧《沙枣花香》和音乐剧《香妃》在北京、上海等地公演时的盛况,和专家的高度赞誉,作为半个戏剧人,我的心里还是猛吃了一惊:戏剧他也能搞。惊诧之余,不由感慨:真是精力充沛!能成大事者,必是精力充沛之人。
援疆三年的经历,带给安谅的应该比他用文字表达的,要多得多、丰厚得多。可以这样说,援疆是安谅“人生的转场”。回顾过去的三年,之前未曾涉足新疆的他说,从未想到一来新疆就待了三年,从未想过来了之后是那么热爱新疆,从未想过竟然写了那么多关于新疆的文字,表达热爱新疆的方式又是那样多样。这段经历,已然成为安谅人生中熠熠闪亮的精神财富。或许在沉淀一段时间后,他将来的种种表达会被岁月和思想打磨得更加厚重,更具风华,凸显出时代和个体互相交融、砥砺的品格。
记得一位法国作家写过一句话,大意是:我爱着,生活着,写作着。这句话用来概括安谅三年的援疆生活再精准不过了。正是怀着一颗挚爱之心,他发现了新疆是一个大美的世界,发现了新疆大地上日常生活中素朴、纯正的美。在他的眼里、笔下,植物、动物、山水、冰雪、戈壁等自然之物,各民族民俗、风情、餐饮、文化等人文形态,都具有别样的尘世之美。不仅如此,他敏锐的心灵总能超越这些尘世的表象之美,开掘出纯粹的内在之美,打捞出深潜的悠悠诗意,散发出理性和智慧的光泽。他曾写道:“眼睛在享受美好,而心灵在感悟哲思。”这样的哲思,在他的笔下,转化为美丽而诗意的句子:
雪山就是栖息不动的云,云朵就是飘浮不停的雪山。
洁白应该是纯净的一片叶子。
芦苇即便被摧毁了,被吹飞了,它最后的姿态也是飞翔或则匍匐着的,仿佛生命还在闪亮地跃动。
友谊是最阳光的事物,不必遮遮掩掩。
家乡才是天堂。天堂的感觉,就是踏实温馨的感觉。
&&&&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爱和温情。
久居一处,眼睛、心神难免麻木,审美也会产生疲劳之感,对常见之物漠然视之。安谅的外来者身份让他所获颇多。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一直保留了内心深处的敏锐、悲悯和温暖。我记得他写公路上挡道的羊,面对这一司空见惯的场面,他会让司机停下,等羊群慢吞吞地走过,“我会像注视亲人一样,关注它的目光和神情,关注它的一颦一笑”。这样的文字,打动人心的恐怕是人心。
从爱出发,以爱为基点,用发现的眼睛和心灵打探、挖掘,安谅看到了新疆广袤壮美辽远的戈壁滩上隐密的真相,而这一真相就是生命的真相,生活的真相。
(根据“安谅沙枣花系列作品研讨会”发言整理)
&&&&&&&&&&&&&&&&&&&&&&&&&&&&&&&&&&&&&&&&&&&&&&2013年12月12日晨
已投稿到: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遇见芦苇阅读答案安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