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鉴定植物生长过程图片以及其生长方面的问题

【答案】分析:(1)坐标图中横轴代表淀粉含量,纵轴代表密度,从表格找出淀粉含量和密度所对应的数值,即可描点.(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密度值越来越大.(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只需算出这只马铃薯的密度进行对比即可.(4)从表中数据可知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对比价格和淀粉含量的数据可找出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马铃薯.解答:解:(1)从表格中找出淀粉含量和密度所对应的数据可绘制图象.如图所示成一条直线.(2)结合图象和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淀粉含量和密度近似成正比例关系.淀粉含量越大,密度值越大.(3)小明所测马铃薯的密度ρ==.从题目知淀粉含量不低于20%,而从表格数据知这个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为18%,与题目 要求不符.(4)要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①和②不合要求,故只能从后三种中选择.用淀粉含量和价格的比值计算③为50%、④为53%、⑤为48%.可算出④含量较高而且价格相对也便宜些.故答案:(1)如图所示(2)大;(3)否;(4)④.点评:此题是图象、表格数据和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了学生识图识表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马铃薯品种
密度/(g?cm-3)
淀粉含量/%
收购价(元?千克-1)
0.60(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象.(2)从图象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否(填“是”或“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④(填品种号).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马铃薯品种
密度/(g?cm-3)
淀粉含量/%
收购价(元?千克-1)
0.60(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象.(2)从图象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否(填“是”或“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④(填品种号).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水果电池被称为最天然也最没有污染的电池是水果电池.因为水果中合有大量的水果酸,是一种很好的电解质.取一个橙子,把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橙子电池”,不同水果电池的电压会有所不同,但一个水果电池产生的电压都比较小,无法给一般的电器供电.用灵敏电流计接在电池两极可以测出微弱电流,也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1)橙子电池中,锌片是电池的负极.(2)如果想用水果电池给小功率的小灯泡供电,可以采用的办法是B.A.多做几个水果电池并联起来B.多做几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C.换用大水果做电池D.把锌片换成铜片(3)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二种合理猜想.①金属片插入水果的深度;②成熟的程度.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炎热的夏天,大树底下却很凉快,除了大树的遮挡,避免了太阳直射,还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每一种植物都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把塑料袋套在植物上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袋内出现一些水珠.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既能降低植物的温度,又能促进根吸收水分.晴天时,蒸腾作用在早晚最弱,午后最强.(1)大树下有树荫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太阳照射下,令人感到热,主要是因为太阳中的红外线.(3)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际上是水的一种物态变化,即汽化.(4)从文中可以看出,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温度.(5)塑料袋内收集到的水,是经过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B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形成时间/h
20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密度可以达到1mg/cm3.气凝胶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气凝胶有很好的透光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还具有很强的吸油能力,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倍的油.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硅气凝胶.制造时首先将液态硅材料和酒精(沸点78℃)等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硅凝胶.这个过程必须控制好酒精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最后形成的气凝胶性能降低.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凝胶形成的时间,具体关系如右表.形成凝胶后,再通过特殊的干燥工艺,排出凝胶中的酒精溶剂,就形成了多孔海绵状的气凝胶.(1)若用体积为1m3的气凝胶吸油,则最多可吸附油250kg.(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凝胶形成时间和温度关系的图象.(3)温度越高,凝胶形成的时间越短,但制造时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温度太高会使酒精沸腾而变为气体溢出.(4)气凝胶有广泛的用途.请你根据其性能,设想一种气凝胶的应用:制作气凝胶玻璃(或用做吸油物质等).当前位置:
>>>(附加题)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
(附加题)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但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表为两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上述两种培养基中的物质溶解后,均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①.如果要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则需要选择上述哪种培养基?_________,该培养基能分离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②.在该培养基中可加入______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③.从功能上来看,上述两种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培养基。(2)把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入平板,等培养基冷凝后,应将平板______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可防止________造成污染。(3)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操作结束时,为什么仍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还有什么方法或步骤要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1)①.A培养基&&&& 培养基中尿素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 ②.酚红&&&& ③.选择(2)倒过来&&&& 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3)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4)培养基灭菌&&&& 接种环境灭菌&&&& 接种过程无菌操作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附加题)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主要考查你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具体操作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3)消毒和灭菌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4、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1)平板划线操作:①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②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③划其他区:将烧去残菌后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边缘冷却一下,并使B区转到上方,接种环通过A区(菌源区)将菌带到B区,随即划数条致密的平行线。再从B区作C区的划线。最后经C区作D区的划线,D区的线条应与A区平行,但划D区时切勿重新接触A、B区,以免极该两区中浓密的菌液带到D区,影响单菌落的形成。随即将皿底放入皿盖中。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④等平板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能够测定样品中活菌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菌种保存: 1.大肠杆菌 (1)特性: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3.纯化大肠杆菌(1)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2)鉴定: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对照组)都放入到37℃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3)菌种保存
知识点拨:1、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前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②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准备,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2)操作中保持无菌①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②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③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3)无菌物品保管:①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②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③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2、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的原因如果正放培养皿,则皿盖上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 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茵落中的细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因此恒温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 (3)培养后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 ①从菌落的形态看,是否湿润、透明、黏稠,呈何种颜色等等,是区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关键指标。 ②用显微镜镜检观察其形态、大小,看是否有菌丝、孢子、芽孢等,这也是区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关键指标。 知识拓展:1、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需添加特殊营养物质,有些微生物需添加,原因是它们自身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3、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的原因:牛奶发酵成酸奶是利用乳酸菌来完成的,乳酸菌属于细菌, 4、化学药剂的消毒方法,其作用原理是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但是化学物质很难透过孢子或芽孢的坚硬外层进入细胞内,因此化学方法难以消灭孢子和芽孢。5、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强,浓度过低,杀菌力弱,浓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内,因此杀菌效果受影响。 6、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拨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用右手手掌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夹住管(瓶)塞(也可将试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夹住。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则不必夹在手中)。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例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7、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 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③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④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灼烧管口一周 ⑤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⑥在火焰旁边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灼烧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8、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在于碳源。9、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配制棉籽壳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10、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在临时保藏过程中,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分离菌株的思路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②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3.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4.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知识拓展:1、Taq细菌是耐高温的微生物。2、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配置培养基时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加入某些物质或出去某些营养物质,一直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也可以根据某些微生物对一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从而筛选出待定的微生物。这种培养基叫做选择培养基。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①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4、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的是菌落。
发现相似题
与“(附加题)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93607243678235910108009073438检疫对象 凡属国内未曾发生或仅局部发生,一旦传入对本国的主要寄主作 植物检疫 物为害较大而目前又难于防治的,以及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可能传入而只能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特别是随同种 子、苗木等植物繁殖材料的调运而传播蔓延的病、虫、杂草等,应确定为检疫对象。确定的方法,一般是先通过 对本国农、林业有重大经济意义的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进行多方面的科学评价,然后由政府确定正式公布。有的是 总的列出统一名单
,在分项的法规中针对某种(或某类)作物加以指定;也有的是在国际双边协定、贸易合同中 具体规定。 编辑本段检疫处理 通过检疫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后, 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①禁止入境或限制进口。 在进口的植物或其产品中, 经检验发现有法规禁运的有害生物时,应拒绝入境或退货,或就地销毁。有的则限定在一定的时间或指定的口岸 入境等。②消毒除害处理。对休眠期或生长期的植物材料,到达口岸时用农药进行化学处理或热处理。③改变输 入植物材料的用途。对于发现疫情的植物材料,可改变原订的用途计划,如将原计划用于的材料在控制的条件下 进行加工食用,或改变原定的种植地区等。④铲除受害植物,消灭初发疫源地。一旦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后,在 其未广泛传播之前,就将已入侵地区划为“疫区”严密封锁,是检疫处理中的最后保证措施。 此外,在国 内建立无病虫种苗基地,提供无病虫或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繁殖材料,则是防止有害生物传播的根本性措施。 中国状况 中国的植物检疫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原实业部商品检验局曾制订“ 植物检疫程序流程 植物病虫害检验实行细则” ,于 1934 年 10 月公布实行,但仅在上海、广州等少数口岸执行。1949 年以后,在对 外贸易部商品检验局下设置了植物检疫机构,建立了中国统一的植物检疫制度,颁布了“输出输入植物病虫害检 验暂行办法” ,并陆续在中国海陆口岸开展对外植物检疫工作;国内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管理。1965 年起,对外 检疫和国内检疫统由农业部管理。1966 年颁发了“执行对外检疫的几项规定”和对外检疫对象名单,相继制订了 “植物检疫操作规程” ,并在各重要口岸陆续建立了动植物检疫所。80 年代初原农牧渔业部专门设置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截至 1986 年,在国际通航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国界江河的口岸已设立了植物检疫 机构 40 余处,在大多数省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设立了植物检疫站近 20 处,县以上的国内检疫机构 1600 余处。 1978 年还重新建立了植物检疫实验所。经 1986 年 1 月修订的中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包括菜豆象等害虫 28 种、松材线虫等线虫 6 种、栎枯萎病等病原真菌 15 种、梨火疫病等病原细菌 3 种、可可肿枝病等病毒类病原物 6 种,以及五角菟丝子等杂草 3 种。同时还首次公布了包括、种子、种薯等 6 类植物在内的禁止进口的植物名单。 中国自 50 年代以来曾先后与捷克斯洛伐克等 10 个国家签订了有关植物检疫的双边协定。台湾省的植物检疫工作 仍隶属于台湾当地的商品检验局系统,并在高雄、基隆、新竹、花莲、台中和台南等地设有分局办理进出口植物 检疫和产地检疫业务。 植物检疫是国家为了防止农作物病虫草害随同农产品扩散而传播的一整套措施,它是限制人为传播病虫草害 的根本措施。以为局部地区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国内、外贸易往来,随着种子、接穗、苗木、农产品和包装物等 而传播开来。例如苹果锈果病、花叶病、苹果小吉丁虫、梨圆介壳虫等都是靠这种途径传播的。 已知对外检疫的对象有:桃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苹果食蝇、地中海实蝇、葡萄根瘤蚜、美国白蛾等;对 内的检疫对象有:苹果小几丁虫、苹果绵蚜、苹果蠹蛾、葡萄根瘤蚜等。我们在进行果树栽培时应注意培育无病 虫的接穗和苗木,消灭或封锁局部地区危险的病虫,防止它们的传播和蔓延。对调运的接穗和苗木实行检疫,可 以确保果树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与技术进展(上)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植物检疫在管 理体制、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植物检疫法规日趋完善,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植物检疫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植物检疫在保护国家利益、保护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我国广泛 与国外开展植物检疫合作,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 1 植物检疫规章与国际接轨 1.1 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法规 在总结检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对发达国家植物检疫作了广泛调研,吸取了国外先进制度和做法。我国陆续 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植物检疫的法规。 1982 年 6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 例》(外检条例,包括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1983 年 1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了《植物检疫条例》(植物内检条例)。 1991 年 10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五十三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共 8 章 50 条,于 1992 年 4 月 1 日施行。1992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了新的《植物检疫条例》共 24 条。为了更好 地贯彻检疫法规,农业部、国家检验检疫局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实施细则和一系列配套规定,如《中华人民 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单》《对外植物检 、 、 疫操作规程》《进出境植物检疫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 、 。农业部颁布 了《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共 8 章 30 条,同时公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 名单》《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办法》 、 。另外,还制订公布了一系列单项检疫规定,如《进出境装载容器、包装 物动植物检疫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进口粮食检疫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部门规章。 、 这些检疫法规是目前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基本法规,也是广大植物检疫人员执法的主要依据。这些检疫法规的发 布,使植物检疫工作更有保障,更有利于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2 开展国际检疫规则调研与相应对策 1.2.1 国际植物检疫的新规则 我国积极研究相关的国际组织的规定,采取措施与其相适应。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 施协议》(SPS)中规定: “缔约方在确定适当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所保护的水平时,必须考虑将对贸易的不利影响降 低到最低限度” ,SPS 协议提出了植物检疫的透明度原则、非歧视、等效性等原则,并要求各国植物检疫标准要符 合国际标准,植物检疫措施要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基础,要实施适当保护水平等要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和标准,到目前为止国际粮农组织大会已通过的植物检疫国际标准 29 项。如:与国际贸易 有关的植检原则,外来生物防治物的输入和释放行为守则,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PRA),建立有害生物非疫区的 要求,植物检疫术语,监测指南,出口证书系统,有害生物根除程序指南等,还有些国际标准尚在制订过程中。 1.2.2 关于检疫概念的变化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植物检疫的相关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 SPS 协议对“非疫区”定义 为“经主管当局确认未发生特定虫害或病害的区域” ,这就增强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观性。WTO 新提出了“病虫 害低度流行区”的概念,并将非疫区细化为非疫区,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 另外,对有害生物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有害生物等。美国还对检疫性有害生物 发生地区划分为保护区、监测区、缓冲区等。这些检疫概念的变化有利于农产品贸易,但增大了植物检疫工作难 度。 为了与国际植物检疫保持一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也采取了较为灵活和多样化的措施。如 在对国外地中海实蝇疫区的认定问题上,过去把发生地中海实蝇的整个国家作为疫区来对待,一律禁止该国水果 进入我国。近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表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 ,对非疫区的概念作了规定: “非疫区为 经科学证据证明,不存在特定有害生物和在适当的地方这状况得到官方保持的地区。 ”根据地中海实蝇的特点, 并参考了 FAO 关于非疫区概念,我国检疫专家提出了关于疫区范围的几项条件:a.地中海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地 中海实蝇成虫飞翔可能达到的距离是一个基础范围,这里也要考虑到成虫的取食、存活及其生物学因素。b.地理 环境条件是影响地中海实蝇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发生地区的地形、地貌(高山、沙漠、海洋等)都直接影响成虫 的扩散能力。c.农业生态条件和寄主分布情况是影响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还要考虑地中海实蝇发生地区气候条 件、移民和外来人口(特别是来自地中海疫区)居住情况、交通运输和贸易往来等。另外,对定殖区域和新侵入区 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所区别的检疫政策。根据上述新的检疫政策,经过检疫专家考察和论证,我国与 某些国家就进口水果检疫问题分别达成了一些协议。如中美两国检疫部门签署了进口美国苹果、樱桃、葡萄的检 疫议定书,中智两国检疫部门签署了进口智利部分地区的猕猴桃、苹果、葡萄的检疫议定书,还达成了进口澳大 利亚亚塔斯马尼省苹果、进口新西兰苹果、猕猴桃的检疫协议等。这些检疫上新的措施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我国水 果生产的安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水果贸易。 1.2.3 关于有害生物允许量 我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定,输入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需作检疫除害处理、退回或 销毁,这意味着进境植物及其植物产品是不得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的国家认为我国为“0”允许量检疫,而 提出“基本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概念。如我国进口美国小麦多次发现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美国农业部对我检 疫允许量提出质疑,为此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究,根据小麦矮腥黑穗病田间侵染力数据,通过计算机运算出小麦 矮腥黑穗病的阈值,进而提出了在小麦检疫中 TCK 孢子的允许量为 3 万个/50g。对此,我国检疫专家也进行相 关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中美双方专家各自进一步研究,以利于解决允许量的争议问题。 1.2.4 加强 SPS 措施的调研和国际合作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强调 SPS 检疫措施,双边检疫谈判时也常应用 SPS 来衡量对方检疫措施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对 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检疫问题,我国加强调查研究并逐步规范和形成相应的检疫规章,国家质检总局设立了 SPS 措施咨询点,与 SPS 秘书处建立了正常的联系制度,向国内有关部门及时通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 SPS 有关信 息。为了加强 SPS 措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已与美国、加拿大、欧洲、南非、菲律宾、巴基斯坦、俄罗斯、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近 3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SPS 磋商机制,利用磋商机制着力解决我方关注的检疫问题。在双边 合作基础上,我国积极开展关于 SPS 的多边国际合作和交流,近年来,由我国、荷兰、泰国 3 个国家牵头,分别 在泰国曼谷、我国北京、荷兰的海牙举办了 3 次亚洲和欧洲关于动植物检疫和 SPS 措施研讨会,亚欧各国沟通了 有关情况、交流了经验,针对贸易中存在的植物检疫问题进行探讨,为亚欧各国之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贸易 便利化行动计划创造了条件。 2 强化防御外来生物入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生物也在环球“旅行” ,时空和距离不再是生物入侵的屏障,生物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口岸从进境植物及其植物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呈大幅增长趋势, 据统计, 2002 年进境植物及其植物产品中截 获有害生物 1300 种,比 2001 年增长 1.5 倍,2006 年截获有害生物 2721 种,比 2002 年增长 1 倍多,检验检疫部 门处于第一线,采取了多种措施,全方位地防御外来生物入侵。 2.1 扩大检疫覆盖面。开展多方位的检疫 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贸易和运输方式呈多样化的趋势,这使得病虫害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 复杂。 所以, 除了需要对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外, 对其他传播媒介也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检验检疫部门根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扩展了几项新的检疫内容。对来自疫区的交通运输工具,包括火车、 船舶、飞机等,实施植物检疫。这主要对食品舱及交通员工携带的应检物品实施检疫,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对集装箱和木质包装材料实施检疫。这两类都属装运容器性质,本身又具木质材料部分。在实施检疫中发现的疫 情是相当可观的,据 1993 年统计,各有关口岸多次从集装箱中检出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皮蠹类及非洲大 蜗牛等危险性害虫。 对装载农产品的船舶进行装运前的检疫。据有的口岸调查出境船舶害虫检出率达 18.5%,所以,装运前船舶检疫 可避免出口农产品受到污染。 增强对生物毒素的检测。植物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链格孢、交链孢、赤霉菌等可产生对人、畜健康有害的生 物毒素,如黄曲霉素、T-2 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伏马菌素等,2006 年从进口 农产品中共检出有毒有害物质 21 种 504 次。但生物毒素的检测还是较薄弱的环节,有关专家正对小麦、玉米、 大豆等农产品的生物毒素检测技术和标准等开展研究。 转基因生物和物种资源查验开创了新的领域。国务院赋予国家质检总局对转基因生物和物种资源建立查验制度的 新职能。质检总局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督管理,完善和建立了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查验体系、检测标准体系、 实验室检测体系。同时,参与了国家《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十一五”规划》起 草工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为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出入 境查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2.2 积极推行新的检疫监管模式 2.2.1 口岸检疫与前伸后续检疫相结合 目前,各口岸的装卸、运输任务繁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压港、压船、压车、压货情况,使口岸更加畅通,积极 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实行植物产品的电子监管,做好直通放行模式试点和推广。除了对重点应检 物品包括来自疫区的必须在入境口岸检查外,对于非重点物品经批准,可以与海关同步进行转关、分流,由到达 地的检验检疫机关实施检疫。 另外,我国检验检疫部门经与有关国家(地区)检疫部门协商,派检疫人员到出口国(地区)的产地、仓库等进行预检 或监督。这样口岸检疫与前伸、后续检疫相结合,既保证了检疫效果,又提高了口岸通行速度。 2.2.2 登记注册制度 检验检疫部门对国内经营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的公司、加工厂(场)、仓库、种植园等,实行登记注册制度,通过 登记注册可以充分地了解这些单位进出口业务情况,有效地防止漏报漏检情况。同时实行报检员办法,使检验检 疫部门与货主单位建立了联系制度。 2.2.3 从源头抓起,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检验检疫部门参与各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规划和建设,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完善植物疫情 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出口水果从 2007 年 2 月 1 日 开始,全面实施出口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抓起,水果的果园、包装厂实施注册登记,将出口的 检验检疫要求渗透到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在发现问题时追溯到源头,而且可以保证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4 加大入境旅客携带物查验力度 据 2005 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口岸从截获的进境旅客携带物中,共检出疫情 5474 批次,在主要旅客入境口岸建立 了人、机、犬综合查验的新模式,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厦门、云南、深圳、湖北、黑 龙江等 12 个检验检疫局在航空旅检现场共配备了 50 多条检疫犬,不少口岸使用 X-光机抽查旅客携带物品,实现 了一机两屏或一机一屏。 旅检新模式避免了人工开包检查的盲目性, 提升把关质量, 促进快速通关, 准确率由 50% 提高到 90%以上,开包率由 30%下降到 10%,查验时间由每人次 5min 降低到 1min,达到了提速、增效、有效监 管的目的。 2.3 修订检疫性病虫名单,扩大植物检疫保护面 为适应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国内疫情的不断变化,自 2002 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 1992 年农业部制定发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进行修订,国家质检总局多次组织农、林、 检等部门和院校专家对该名录进行评议审核,经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专题审议,并向世界贸易 组织(WTO)通报征求意见,最终完成了《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修订。2007 年 5 月 28 日农业部发布 了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新名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将名单更名为《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 ;二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大幅 增加,由原来的 84 种扩大到 435 种,其中昆虫 152 种、真菌 125 种、原核生物 58 种、线虫 20 种、病毒及类病 毒 39 种、杂草 41 种;三是重点突出,保护面明显扩大,既考虑到粮油、水果等重点作物,又兼顾并增加了花卉、 牧草、原木、木质包装、棉麻等作物上有害生物的种类;四是增加了有害生物的防范力度,提高了进境植物检疫 门槛,有利于防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跨境传播。 2.4 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建立有害生物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掌握检疫性害虫发生情况, 以利于及时采取扑灭措施, 检验检疫部门在全国建立了检疫性害虫监测体系, 2006 年在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疫情监测网络,共设立监测点 22000 个,全面监测检疫性实蝇及其他外来 生物的分布、适生、定殖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至今尚未发现地中海实蝇、墨西哥实蝇、加勒比实蝇等我国 关注的检疫性实蝇。这不仅有效地防范外来生物,也利于掌握国内疫情发生分布情况,为检疫准人谈判尤其为推 动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有害生物风险预警制度是我国加入 WTO 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国外正在流行的或在口岸检疫截获的危险性有害 生物进行风险预警通报,以提示检疫人员注重对来自疫区的寄主植物、产品以及运输工具做针对性检疫,防止外 来有害生物的传人。该制度自建立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对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松脂溃疡病菌、苜蓿 黄萎病菌、西花蓟马、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风险预警通报,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林业部门将根据预警通报以及口 岸检疫截获情况和有害生物在国外的流行危害程度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必要时会暂时停止从疫区国家进口可能携 带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或产品,并知会有关国家。 3 服务三农,积极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是重要的创汇途径。农产品出口关系到农业增收、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关系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 份额不断扩大。在当今农产品国际贸易中,除了农产品本身优势外,还需要植物检疫的技术和信誉作保证,以打 破一些国家的进口限制。近年来,我国与有关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促使我国哈密瓜、荔枝、稻草制品、苹果、梨 等农产品打人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高端市场。 3.1 积极开展检疫技术合作,促使我国哈密瓜、荔枝、稻草制品进入日本市场由于日本植物防疫法中规定禁止从 中国进口诸多农产品,如瓜类等水果因瓜实蝇、稻草及其制品因稻茎线虫病、荔枝等因橘小实蝇等病虫害,日本 禁止从我国进口这些农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日植物检疫部门进行了多次会谈。中日双方分别开展了对中 国新疆哈密瓜、东北地区的稻草及其制品、广东荔枝的检疫试验,通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研究出对荔枝杀虫效 果可达 100%的蒸热加冷贮的处理方法,使用 GA752 型真空蒸汽器,对稻草及其制品经过 86℃、持续4min 以上 的饱和蒸汽热处理可有效地杀灭稻草上的病菌,双方专家通过实蝇诱捕技术、指示植物及瓜田调查等工作,证实 了新疆地区确无瓜实蝇的发生,这些试验证明荔枝、哈密瓜、稻草及其制品通过检疫杀虫灭菌处理和检疫监管可 以完全符合日本植物检疫要求,经过中日双方检疫谈判,日本农林水产省先后解除了这些农产品的检疫禁令,我 国荔枝、哈密瓜、稻草及其制品陆续出口到日本市场,其中,年输日稻草及其制品量达 27 万 t,创汇 3500 万美 元。 3.2 发挥植物检疫优势。大力支持鲜梨出口创汇 梨(河北鸭梨、山东梨、新疆香梨等)是我国北方优良水果之一。如河北鸭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 23 万 hm2,年产量约达 120 万 t。由于近几年鸭梨产量的增加,加之原来河北鸭梨的主要出口市场――港澳、东南亚 出口利润降低,出现卖梨难的现象。梨农由原来“要致富,栽梨树”变为“要想富,刨梨树” ,河北鸭梨生产受 到严重影响,梨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检验检疫部门认识到,为河北鸭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实现“农业 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就河北鸭梨出口检疫问题加强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检疫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广 泛调查研究,明确鸭梨病虫害分布及农药残留状况,对重点病虫害进行监测,建立全程防疫、检疫、检验体系, 使鸭梨的种植、加工与国际惯例尽快接轨,组织果农按照检疫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生产鸭梨,使出口鸭梨达到进 口国检疫要求。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与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植保局正式签署《中国鸭梨和香梨试运加拿大协 议》 ,与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疫局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出口河北鸭梨植物卫生条件》 ,与新西兰农渔 部签署《具有经济意义的实蝇寄主植物对新西兰出口议定书》 ,与澳大利亚正式签署《澳大利亚进口中华人民共 和国鸭梨的协议》 。以上协议的签署,为规范鸭梨生产、加工和检疫,确保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006 年我国输加拿大鲜梨共 630 批 13185t,创汇 1493 万美元,输美鲜梨 484 批约 1 万 t,创汇 1073 万美元。河 北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因鸭梨对美国、 加拿大出口, 拉动了国内市场鸭梨价格的上升, 鸭梨收购价格平均增加 0.25 元/kg,增收 500 元/667m2。我国鸭梨、香梨等水果打入检疫要求严格的高端市场国家,使果农增收、企业获 利,也显示了我国植物检疫的水平和信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我国人世 5 年多来,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2006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 1.7 万亿美元, 其中农产品进出口额达到 630 亿美元,出口农产品首次超过 300 亿美元大关。但同时也面临日趋增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特别某些发达国家纷 纷出台新的限制性技术法规,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验检疫标准,甚至有的国家还出现把检疫技术问题贸易化和 复杂化的倾向。这使我国遭受的贸易摩擦不断,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据近 20 年不完全统计,涉及植物检疫的 贸易摩擦达 70 多件,这对植物检疫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4.1 积极应对挑战。全力促进农产品贸易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据商务部统计,2005 年我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食品 79.3 亿美元, 占我国农产品、 食品出口量的 29.2%, 其中水果、 蔬菜的货值约 20 亿美元。 日本去年 5 月实施了 “肯定列表制度” , 大幅增加了我国对日出口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了通关速度,对水果蔬菜保鲜十分不利。我国按照 WTO 规则, 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进行了评议,并及时提交了评议意见,促使日本调整了部分标准;同时,我国健全动植 物疫情防控体系、农兽药监控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通过出口农产品风险 预警制度,提高企业、农户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抵御风险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日出口经受了考验,2007 年输日大豆、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未被日方发现检验检疫问题,并妥善地处理了输日冻草莓、冷冻荔枝的检 验检疫问题,不仅制止了出口农产品下滑,还出现了高门槛下的新增长,从 2006 年下半年到 2007 年 3 月我国对 日出口农产品 6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农产品和食品也是我国出口欧洲的大宗产品,近年来欧洲有些国家 不断抬高进口门槛,如 2000 年开始对茶叶检测项目增加到 134 项,部分标准比原来提高了 100 倍,由于检验检 疫人员的努力,还是保障了茶叶的出口。欧盟从 2006 年 1 月起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规,使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4.2 运用检疫技术手段,破除国外技术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主要以技术法规、标准为基础,技术含金量高,如果没有搀杂着其他复杂因素,用检疫技术 手段来应对,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如亚洲某国为采取贸易报复,该国农业部声称,从我国输入的苹果中发现检 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并宣布停止进口我国苹果、梨等水果,检验检疫部门积极配合外贸部门对外交涉,声明 该批苹果产自我国辽宁、 山东等地, 这些产地均是苹果蠹蛾非疫区, 我植物检疫专家对该国截获的害虫进行鉴定, 认为该虫不是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而是世界上发生普遍的一般性害虫――苹果实心虫,该国专家也确认了 我专家的鉴定结果,该国不得不收回贸易禁令,从而化解了一次贸易摩擦。 5 植物检疫的技术进展 5.1 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持研究 WTO 关于 SPS 措施协议强调植物检疫措施要以科学依据为基础,为了提高科学决 策水平,我国加强了对植物检疫政策的技术支持研究和应用。 5.1.1 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技术和应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是建立检疫程序依据的 关键,因此受到各国及国际植物保护组织的重视,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组织了植物病理 学、昆虫学和杂草学领域的 25 位研究人员,立题“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开展研究,为制定和修 改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录及有关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存储和快速分析计算能力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 作提供了有力手段。原北京农业大学专家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农业气候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农业气候相似距库。 植检科学工作者利用该系统先后对美国白蛾等危险 I 生有害生物在我国可能适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获得很 好的结果,为检疫的宏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继, 我国学者研究引进了澳大利亚研制的用于生态气候评价的计算机模型――CLIMEX 系统, 开发利用该系统的 不同地区的数据库进行计算,研究有害生物原生存国和我国的 EL 值,配合相关的指标进行统计排序,求出可能 的适生区。利用该系统分析地中海实蝇在美国的适生范围,预测引进该国水果时可能形成的潜在危险性,为美国 水果输入我国的检疫决策提供了依据。 以适生性研究为主的 PRA 工作还先后对谷斑皮蠹和甜菜锈病进行了专题研 究,均获得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 1991 年我国组建了 PRA 研究工作组,就 PRA 工作模式、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估、PRA 数据支持库等开展研究并取 得较大进展。确立了有害生物风险评价体系、开展了风险分析指标量化研究、建立了风险分析数据库等,2002 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管理规定》 。目前植物检疫工作已广泛应用 PRA 技术,包括对 国外农产品的检疫准人、植物疫情的解除、警示通报以及植物检疫政策的重大调整都以 PRA 为依据,充分发挥 PRA 对植物检疫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我国已完成从 30 个国家进口植物产品约 100 多份 PRA 报告。同时,收到 国外申请要求对我国出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 PRA 共 244 个,已完成 91 个。 5.1.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 面对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频繁地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植物检疫标准, 我国开展了对重要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他限定的有害生物、生物毒素的种类和 限量标准、农药残留标准、植物带土的限制、转基因检测、行政措施等方面研究,增强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标准, 利用大宗农产品贸易的调控和检疫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农产品进出口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 易争端的能力,保护农民和企业利益,维护国内市场和生产的稳定。 5.1.3 地理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原动植物检疫实验所组织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数理统计学和计算 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的地理植病模型进行了专题研究。 专家设计了积年流行模型(TCK 孢子田间 存活模型,单年流行模型)以及 TCK 冬孢子萌发侵染模型、TCK 在小麦植株体内生长模型等,将积年流行模型与数 据库系统及 GIS 结合形成 TCK 地理植病模型,经过模型运转得出 TCK 适生年(非适生年)概率与连续适生(非适生) 年发生概率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冬麦区 TCK 发病面积可达 19.3%(分别分布在 18 个省、市、自治区),证明 TCK 对中国小麦生产具有很大威胁和风险,从而有力地批驳了有的国家提出 TCK 有病无害论,为我国进口小麦检疫准 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5.1.4 探索 GIS 和 GPS 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手段,提供了生物和环境空间数据 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诱捕器编号和其经度、纬度建立诱捕器 空间数据库定位系统。GIS 和 GPS 技术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 对植物检疫的科学化和促进植物检疫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2 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在植物检疫性病虫的检测、鉴定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取得可喜成果。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仅快速、准 确、 灵敏自动化程度高, 易标准化, 而且也解决了如种子上病菌及未显症病害的快速检测与鉴定等许多技术难题, 符合植检特点和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应用克隆与基因表达、DNA 序列测定、基因探针、PCR、生物芯片等技术对检疫性昆虫、真菌、 细菌、病毒、线虫等全面开展研究应用,如对梨火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番茄环斑病毒、李坏死环斑病毒、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黑麦草腥黑穗病、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白线虫、光肩星天牛、果实蝇、红火蚁等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分子检测技术还需深入研究,如检测试剂的标准生产、设备配套等方面还需 进一步努力。 另外,为了及时解决口岸上对昆虫检验鉴定上的技术问题,动植检研究所的专家与广东、北京、江苏等检验检疫 局合作,利用宽带网络传播昆虫图像,进行远程鉴定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进一步研究昆虫自动识别系统和 建立相应软件。 5.3 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多样化 长期以来,检疫除害技术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熏蒸处理,方法单一,口岸缺乏专用处理设备。近年来,检疫除害处 理技术有很大发展,目前检疫处理除熏蒸处理外,还广泛应用热处理、冷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和防腐处理 等技术。针对不同植物产品和疫情,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保障检疫处理的效果。为了提高熏蒸处理效果,开展 循环熏蒸技术和真空熏蒸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对圆筒仓粮食采用溴甲烷循环熏蒸技术,用溴甲烷、硫酰氟和环氧 乙烷的真空熏蒸杀灭进口棉花的谷斑皮蠹、林木种子害虫,并研制了不同体积的真空熏蒸设备以及熏蒸气体浓度 检测仪器。溴甲烷具有高效、穿透性强、快速、杀虫谱广等优点,是植物检疫中应用最广泛的重要熏蒸剂,但由 于它是属于消耗大气臭氧层的物质,国际上已列为逐步淘汰。我国农业、粮食、检疫部门正在研讨替代的方法, 包括对老熏蒸剂重新评价,改进现行熏蒸剂应用技术以及新型熏蒸剂的研究和开发等。 为了配合荔枝进口国的检疫要求,我国开展了荔枝蒸热处理杀虫试验,获得在果心温度达到 45.6℃时,处理 105min,然后置于 2℃低温下处理 40 h,不仅能够 100%杀虫,满足有关国家植检规定的要求,而且不影响果质, 保持鲜荔枝应有的商品价值。另外,用热处理杀灭稻草制品如塌塌米、饲料稻草等上的水稻病菌和货物木包装上 的天牛害虫等。 辐照处理技术的应用取得很大的发展,除了 Co60 射线处理果实蝇技术外,近年来新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技 术,应用前景令人鼓舞。清华大学科技园专家采用 3 种辐射源,即电子束(EB)射线、Co60 射线、X 射线对黑穗病 的麦穗、 病瘿和孢子粉等样品进行辐照处理, 试验证明: 电离辐照对黑穗病孢子的萌发有抑制和灭活效应。 3.0~ 经 4.0 kGy 辐照,黑穗病冬孢子的萌发率急剧下降或基本不萌发,说明 3.0~4.0 kGy 虽不是 TCK 孢子完全致死剂量, 部分孢子仍显活性,但无法继续正常发育生长和完成黑穗病孢子的侵染循环,这种萌发被视作无效萌发或视为死 亡。同时证明,各种黑穗病对辐射敏感度存在共性。因为灭活黑穗病孢子的剂量高于灭虫剂量,所以灭菌剂量可 100%杀灭粮食中的各种昆虫。另外,试验证明对粮食中的杂草籽灭活也有成效。辐照处理既能杀虫又能灭菌、杂 草灭活,是一种多功能的粮食除害处理方法。另外,由于进口木材体积大,搬运困难,对木材害虫处理一直是技 术难题,现在用加速器辐照处理陆远口岸进口整车木材的技术已取得突破。微波加热灭虫处理技术在旅邮检、种 子、木质包装检疫处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植物检疫处理设施有较大改善,除了在进口农产品任务较大的口岸配备了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外,在福建莆田、 江苏太仓、天津滨海新区等进口木材较多的地区建立原木除害处理区。专家们建议运用电子加速器除害处理系统 来处理粮食、木材的病虫害,既方便有效,又环保无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不久的将来有望在有关口岸 装备加速器辐照处理设施。1.植物检疫的概念和重要性 1、1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行政机构利用法规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一个 国家或一个地方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扩散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和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 。对外检疫是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 以及国际交通要道对出入口或过境的物品进行检疫和处理;对内检疫是在国内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 物资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它农产品等传播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 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 WTO 以后,植物检疫工作愈发突显出它的重要性。首先是保护农业生产。当 一些病虫、杂草传入到一个新的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方,而没有原产地的天敌、气候条件和防治技术的控制,往 往会大量繁殖,迅速扩展,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马铃薯晚疫病在19世纪30 年代从美洲传入欧洲,1848年在爱尔兰大暴发,马铃薯大面积死亡,造成数十万人饥饿而死。甘薯黑斑病在 1937年随侵华日军的喂马甘薯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流行,主要甘薯产区均发生,造成重大产 量损失。人、畜吃了病薯,引起中毒。稻水象甲于1987年首次由日本传入我国,后传入浙江、福建、安徽、 湖南等地,每年以30公里以上的速度迅速扩散。该虫危害性极大,受害稻田少则减产20%~30%,多则减 产54%~85%,甚至绝收。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不重视和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话,将很 快蔓延到其它产粮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仅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10种主要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 达570多亿元,如果加上其它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损失,则高达上千亿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 作,植物检疫部门要认真覆行职责做好这项工作,将危险性病虫、杂草拒之门外;或传入后采取有力措施扑灭, 防止其扩散蔓延;对不能短时间扑灭的,要将其封锁在局部地区,防止扩大危产,切实为“三农”服务。 其次是促进对外贸易。我国加入WTO以害,保障农业安全生后,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植物检疫工作 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使进出口农产品不携带危险性病虫、杂草,才能保证农 产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能够打破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壁垒,促进对外贸易。 2.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2、1 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由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家涉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了《进出口商品检验 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 、 、 目的和任务,责任范围,授权执法机关和管辖权限,检验检疫的执行程序,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从 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2、2 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四个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务院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进 出境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作为授权执行有关法律和主管各该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它 们在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1998 年国家出入境 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行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体制合一后,合并成立的国家检验检 疫机构,继承了原来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的执法授权,成为四个法律共同的授权执法部门。 鉴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一致对外,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 领导体制。由于检验检疫的另一特点是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检测技术手断来实施法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有 利于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检测设备和技术 队伍的建设,以利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力量有效实施法律 规定。 2、3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 在上述四个检验检疫法律和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公布后, 各种配套法规、 规范性程序文件、 检验检测技术标准、 检疫对象的消毒、灭菌、除虫等无害化处理规范等,经过具体化和修改补充已基本完整齐备;检验检疫机构经过 调整精干, 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 也已基本适应了执法需要, 对于保证检验检疫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还要适应有关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 员会(CODEX)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APPPC)等,并与世界上 20 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使中国的检验 检疫与国际法规标准相一致创造了条件。 2、4 中国检验检疫法律,具有完备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中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实施,在将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历史传统和国际经验,已形成了一个配 套体系完整,监管要素齐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有: 第一,所有四个检验检疫法规都有一个具有强制性的闭环性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出 入境都要通过海关最后一道监管措施,未经检验检疫并取得有效证书和放行单据就无法通关过境,人员的出入境 则有边防机构的监管把关来保证检疫程序的有效实施 。 第二,在海关、边防把住最后一道关口的前提下,检验检疫部门的强制性报检签证程序,强制性安全卫生检 测技术标准,强制性的抽样检查程序也随之发挥监督机制,使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第三,合同规定凭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证书交货结算和对外索赔的,没有证书无法装船结汇和对外索赔,起到了有 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3.新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1 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存储和快速分析计算能力为有害生物风险分 析工作提供了有力手段。原北京农业大学专家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农业气候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农业气候相似距 库。植检科学工作者利用该系统先后对美国白蛾等危险 I 生有害生物在我国可能适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获 得很好的结果,为检疫的宏观预测提供了依据。 3、2 地理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原动植物检疫实验所组织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数理统计学和计算 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的地理植病模型进行了专题研究。 专家设计了积年流行模型(TCK 孢子田间 存活模型,单年流行模型)以及 TCK 冬孢子萌发侵染模型、TCK 在小麦植株体内生长模型等,将积年流行模型与数 据库系统及 GIS 结合形成 TCK 地理植病模型,经过模型运转得出 TCK 适生年(非适生年)概率与连续适生(非适生) 年发生概率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冬麦区 TCK 发病面积可达 19.3%(分别分布在 18 个省、市、自治区),证明 TCK 对中国小麦生产具有很大威胁和风险,从而有力地批驳了有的国家提出 TCK 有病无害论,为我国进口小麦检疫准 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探索 GIS 和 GPS 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手段,提供了生物和环境空间数据 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诱捕器编号和其经度、纬度建立诱捕器 空间数据库定位系统。GIS 和 GPS 技术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 对植物检疫的科学化和促进植物检疫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在植物检疫性病虫的检测、鉴定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取得可喜成果。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仅快速、准确、灵敏自动化程度高,易标准化,而且也解决了如种子上病菌及未显症病害 的快速检测与鉴定等许多技术难题,符合植检特点和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应用克隆与基因表达、DNA 序列测定、基因探针、PCR、生物芯片等技术对检疫性昆虫、真菌、 细菌、病毒、线虫等全面开展研究应用,如对梨火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番茄环斑病毒、李坏死环斑病毒、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黑麦草腥黑穗病、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白线虫、光肩星天牛、果实蝇、红火蚁等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4.发达国家植物检疫情况 4、1 美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家之一,检疫问题对美国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至关重 要,因此,美国对检疫工作十分重视,建成了世界上比较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 在人员配备方面,美国动植物检疫局设在全国的动植物检疫官员有 6000 多人,其中植物检疫人员有 2000 多人, 不包括后勤人员。检疫官员多数为技术人员,比较精干,力量较强。具体在第一线执法的检疫人员不是很多。内 地检疫和口岸检疫协调一致,统一对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与控制。出口农产品的检疫证书由 PPQ 的官员或由州具备 资格的政府部门人员签署。 美国州与州之间也实行检疫,但重点是对有检疫对象的州进行,州际之间的检疫,主要是由各州确定具有检 疫证书签发资格的人员进行。这些人员不全是州政府农业部门的人员,而多数是经认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人员。 对于重大检疫性病虫害控制则由联邦、州政府农业部联合进行。美国检疫机构的执法人员都是公务员,检疫队伍 比较稳定,素质也比较高。 4、2 农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服务农产品贸易,英国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 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其中包括有效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政策法规,科学的检疫做法, 严格的疫情 处理,可靠的经费保障 ,明确的法律规定等。为满足隔离检疫的高技术要求,英国农业部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包 括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部,下设昆虫、细菌、真菌、病毒及杂草等专业技术组,有 60 多位专家,年运行经费 200 万英镑。综合实验室装备先进,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PCR 仪、 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可开展 PCR、血清学检测、核酸杂交等检验检测工作。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 心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高水准的检疫隔离温室,这些机构从事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转基因研究时,都要求在隔 离温室中进行。 综上所述,植物检疫其职责更加明确,法律地位更加清晰,检测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完善,机构和人员更加精简、 高效。这标志着植物检疫事业已全面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各直属局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出入 境植物检疫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植物检疫学 朱西儒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重要性 [3]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作 [4] 美国植物检疫中国种植业信息网
[5] 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与技术进展植物保护.2007,33.(5)-14-21 姚文国
植物检疫―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