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春天来了吗吗

你现在的位置: >
春天来了吗时间:
来源:凤凰县第二中学 文章作者: 吴秀元
春天来了吗
春天来了吗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回来了。瞧!它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多快乐呀!看,河边那些阿娜多姿的柳条,在春风的抚摸下轻轻地摇曳着,遥望山顶的花草树木,像刚刚从甜美的睡梦中醒来,正伸长脖子,张开双臂,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甘露。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然而,我的春天在哪?明天就要开学了,我的学费在哪?我的春天在哪?这一晚我失眠了,妈妈也失眠了。为了不让我担心,所以今天晚上他们很早就假装睡着了。半夜里他们以为我睡着了,才偷偷商量我学费的问题。妈妈说“明天就要开学了,我们上哪给孩子筹集学费,家里一分钱也没有了。”爸爸什么也不说,只是时不时地在叹气。接着妈妈又说道:“都怪我这不争气的身子,老是要吃药,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也不见好,让孩子跟着我受罪。”妈妈哭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不好,要是我脚能像正常人一样,能干起重活同,帮你分担的话,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沦落至此,我……”爸爸哽咽着说。从爸爸的叹息和妈妈小声的哭泣声中,我知道我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要发生了。我难过极了,很想放声大哭,但又不能让他们听见,只好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我知道家里很穷,当初去世时,为了给奶奶办丧事,还欠了人家很多债。现在谁还会借钱给我们呢?再加上爸爸左脚残疾,不能干重活,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妈妈身上。由于常年劳累,妈妈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每逢刮风下雨时,妈妈的背和腰就疼得很厉害,不得不吃药打针。想着家里的处境,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到了第二天早上,太阳已升到半空中,妈妈还不见我起来,就悄悄地走到我的床边,掀开我的被子,看到我那红肿的眼睛和那伤心欲绝的样子。妈妈哭了,不停地对我说:“孩子,对不起”。我知道这不是她和爸爸的错,我很想对她说:“妈妈,我不怪您们。”但我说不出口,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扑到她的怀里,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当初不该投到我们家里来,更不应该当我的孩子,你才上二年级,就要让你辍学,我们太残忍了……”妈妈哽咽着说,我知道,事已成定局,这是我不能改变的,我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开学了,看到伙伴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我羡慕极了。于是我便每天悄悄地来到学校,在教室外偷偷地看着讲课,直到有一天老师发现了我,便向我询问了不上学的原因。随后老师又三番五次的到我家里劝说我父母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上学,可都无济于事。我上学的机率几乎为零,我不想去想,也不敢去学校,因为我怕看到老师,那样会勾起我的欲望。我的希望破灭了,我的春天在哪儿?这对一个幼小的是多大的打击呀!我每天闷在家里,一句话也不说,我不敢再出门,因为我怕,怕阳光背后那把锋利的剑,再一次戳伤我的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开学已有三个星期了,而我对读书始终充满幻想。一天早上,阳光格外的明媚,空气也特别清新。吴老师神采飞扬地迎着阳光,又再一次踏入了我家。笑着说:“秀元,恭喜你了。”我们全家一头雾水。接着吴老师又说:“恭喜你了,你今天可以去上学了。”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他又说道:“事情是这样的,我把你的学习成绩和你的家庭情况发布到网上,并希望有好心人能出钱资助你读书。谁知道消息一发布出去,浙江省嘉兴学院有一位好心的用自己的零花钱资助你上学。你看,这是她寄来的200元钱。”我高兴地欣喜若狂,顿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爸爸妈妈的眼泪也在眼里打转。我不敢相信这眼前的一切是真的,“我可以上学了,我可以上学了……”我像只小鸟欢呼着,我的春天来了。经过了几经波折,我又回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拿着崭新的书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窗外的阳光格外明媚,燕子仿佛也在向我挥手问好。我想这一切不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而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好心人,所以才使我们这些贫苦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现在我已是初二学生,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位姐姐资助我,又有一位来自上海的马微阿姨资助我,我很感激她们,是她们使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我感激这个温馨的社会,正因为有爱,才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处处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朝气和希望。所以我们不仅要懂得感恩,还要把这种爱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湖南省凤凰第二中学127班:吴秀元辅导老师:田丽群春天来了吗?拜托各位大神前几天还是18度~26度的,这几天又5度~9度的天气,春天真的来了吗?_百度作业帮
春天来了吗?拜托各位大神前几天还是18度~26度的,这几天又5度~9度的天气,春天真的来了吗?
前几天还是18度~26度的,这几天又5度~9度的天气,春天真的来了吗?
只要心情好。每天都是春天!
是啊,小草发芽了,春雨也下了。春天来了吗 作文_百度作业帮
春天来了吗 作文
春天来了吗 作文
春天来了吗?我站在窗前望着外面,人行道旁是一些不高不矮的树,叶子没有那么嫩绿,小草们似乎都没有睡醒,公路上几辆车飞快地驶过我的视线,几个行人慢慢地走着,几辆公交车孤单的呻吟着&&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春天来了吗?现在是那么的冷清啊,时不时还有一阵阵寒风袭来,都是些冰冷得令人窒息的空气。温暖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啊?我是多么的想念那美丽的春天!春没有夏那么旺盛,没有秋那么深沉,没有冬那么洁白,但春确实那么明媚,那么温馨!我爱春天。春天一到,百花便会盛开,小动物们便会苏醒,阳光也会随时照耀着我们,还有那绵绵的细雨,那么柔情似水。春风也会出来嬉戏,拂在人们的脸庞,拂在花儿们的心间,拂进大地的怀抱。春天那么活泼,那么阳光,那么天真!可爱的春天,你什么时候才来啊!实验中学初一:石子依中国的春天来了吗?
《中国新时代》
  自从达尔文提出丛林法则以来,这一理论为无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提供了把自身需求构建在其他国家痛苦上的藉口。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处于“食物网”顶端的“猎食者”。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其崩溃后建立的国际石油要用进行结算规则??可现在,这个长久以来形成的稳固“丛林规则”正在逐渐变得不稳定。地缘政治学家对此表现得尤为激进,他们说:“像伊拉克战争,阿富汗驻军和叙利亚海域上的航母战斗群正是固有系统加速改变的表象。”
  的确,世界安全形势正在变得更加复杂。不久前,朝鲜在巨大压力下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这可能将导致未来该地区安全问题迅速升级,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表示朝鲜等国对未来东亚局势的审慎态度。当然,世界安全形势并不悲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乐于颁给研究博弈论的经济学家――世界依旧处于合作博弈中。
  已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开启了全球一体化的大门,也使得全球格局向多元化进程变得不可逆转。据有关统计,三十多年来,参与国际竞争产出的人口增加了近四十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0%。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为首的新兴经济国家也开始在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传统经济强国主导的经济次序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呼声逐渐高涨,并开始迈过了最为关键的节点。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看来,世界经济多元化正在从生产方面的多元化向方面的多元化过度,所以,拉动消费经济,并使之多元化,是世界经济基本面的新走向。
  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分析人类种种文明兴衰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条预言曾让很多不知根底的中国人为之骄傲,也让不少知其根底的历史学家忧心不已,不过,更多的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在新的经济危机后,中国仿佛走到了离此预言一步之遥的地方,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肯定会更进一步,实际上,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欢欣鼓舞,而是更加的克制与冷静。
  “环境”之变
  不久前,中国的股市再次成为全世界投资者看中的炙手可热之地。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德国投机大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经典的遛狗人的故事:一个人在街上遛狗,狗一会儿跑在前面,一会儿又折返回到主人身边,然后,它又跑到主人后面,看到自己跑得太远时又折了回来。一直如此。最后,他们到达同一个目的地――这个人是经济,狗就是股市。科斯托拉尼说:“这个故事给人两点启示,一是这世界上大多数事物是曲折前进的;二是无论如何繁复,总会有条固定的趋势。”
  这或许能解释世界经济环境目前的局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联席负责人黄海洲在2012年北京大学金融论坛《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与金融》上告诉记者:“全球经济形势正在发生三点变化。”第一是,欧洲的债务危机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欧洲的经济很难再成长起来,未来十年,欧洲经济将会如日本丢失的十年一样,经济停滞;第二是,美国经济跨越财政悬崖后将再次上行;第三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将会重新出发。
  实际上,众多经济学家对欧洲经济持有悲观态度。2012年5月,《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谈到,“如果产出持续萎缩且失业率提升,则财政撙节举措多半会导致经济环境继续恶化,进而造成政府新增收入减少,区则可能在危机中越陷越深。”其后,随着危机的逐渐发酵,多项经济数据开始表明,欧洲主要经济体已经或即将陷入衰退,并且下行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甚至宣称,财政撙节措施除了让社会处于崩溃边缘外毫无帮助。“这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的增长可能会是美中两国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时期。”黄海洲说。
  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日,美联储宣布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这不禁让人疑虑,未来美国是否在向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尔?伍德福特所指的道路前进。在2012年8月底的美联储会议上,伍德福特发表了一篇近90页的演讲,其主旨是美国应该把量化宽松政策持续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放弃货币通胀目标制,采用民意GDP增长目标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美联储采用伍德福特的建议,未来美国有可能回到高增长辅之温和通胀的态势,中国将独自面对复兴后美国的各种竞争。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靠投资和外贸进行拉动。而在2012年,这种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备受煎熬,投资方面中国上一轮4万亿投资使得多数产业产能过剩,产品至今淤积在仓库中。以最近被欧美国家双反的光伏产业为例,截至到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66家A股光伏企业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才不到100亿元。也就是说,按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国内光伏企业要消化掉积压的库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而在外贸上,美欧市场的放缓,日韩市场的冷落使得出口几近停滞。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前11月份进出口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18,499.1亿美元,增长7.3%;进口16,503.7亿美元,增长4.1%。或许这样的数据不够立体,那么,把这样的数据和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联系起来,你就知道问题的严重。2011年,中国的出口依存度略高于0.25,这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活动有四分之一与出口紧密相关。“今年中国外贸增速难以达到年初预定10%的目标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发布的预告预计,2013年中国外贸仍将延续低位运行走势。
  博弈的环境在变,博弈的方法也要顺应做出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告诉本刊记者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金融危机后,全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自身的转变。美国、日本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其主要目的是要扩大发达国家在高端、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与中国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生产上的差距很有可能被再次扩大;而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大量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对中国实施全面的追赶,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未来面临的将是腹背受敌或者双重挤压的状态。
  改革之道
  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困境。在十八大之后,人们普遍寄希望于习近平、李克强新政带来的改变,在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突出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会后,媒体评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讲话核心,那就是:“改革”;而用四个字概括无疑是:“改革、改革”;若用六个字概括便是:“改革、改革、改革”。
  根据以往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经验,过去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大幅度的经济增长,而在这三个大波段底部,都是大力改革释放红利助中国经济走出了困境。对此,黄海洲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第一波底部是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第二波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市场经济,第三波是加入WTO。”“目前中国必须要进一步的改革,否则新的平衡不会出现。”
  这样的论断或许略显武断,但自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持续七个季度下行。分别为:2011年一季度增长速度是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8.9%;2012年一季度增长速度8.1%,二季度7.9%,三季度7.4%,在此期间,中国股市跌破2,000点关口,成为当年全世界最差的资本市场。不过,正是这样的恶劣情况开启了中国再次改革的序幕。
  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报告,报告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缓慢,近年来垄断性行业改革虽然推出了一些举措,但总体判断,还只是在既有的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初步改革,没有真正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这几乎已经直至体制改革才是未来改革的重点。经济学家对此论述更加直接,他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突破;二是腐败的蔓延,侵入党和政府的肌体,影响党性和政府公信力。”
  这也同时是全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难点所在。2012年年中,著名反腐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对25个欧盟国家的民众进行调查发现,近88%的希腊民众认为本国政府“腐败”或“非常腐败”,这使希腊成为25个国家中民调结果最差的国家,第二名为罗马尼亚,其后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以81%并列第三。这确实是个难题,中国监察学会原副会长,前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敏之不久前发文指出:“限权才能反腐败。”
  中国政府正在下一局艰难的“棋局”,虽然很多经济学家认同用城镇化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可问题是,以往经济表明,中国城镇化在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空间过度集中,环境严重污染,这种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不但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因,还是导致城市内部新市民和老市民间二元结构的“元凶”。
  与第一个问题相似,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包刚升也提出了另一个疑问:“改革需要从现有体制中获益最大的政府权力部门及其官员来加以推进,而这种改革最终又可能会“改革掉”该部门及其官员手中的权力。那么,这样的改革真的能有效推进吗?”不过,这样的情况或许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的一周,已有多名官员因贪腐问题被连续查处。
  动力之辩
  虽然种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2012年第四季度已经见底,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的辩论却依然在继续。“问题在于,城镇化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前行吗?或许短期可以,但长期来看,城镇化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实际上,如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界争论的话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规模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泉。
  实际上,目前中国农村正在加速向“养老院”前行。一位刚来城市看病养老的老人孔刚告诉记者:“我们村里现在只有老人在家看门了。”评论人刘忠良说的更加直接,他说,近年来,经常发生农村老人去世无人知晓的事。走进农村,仿佛农村成了中国的养老院。我想,这一天离城市也不远了。农村由于精壮的年轻人口的严重流逝,留下老弱病残,越来越萧条。
  由于若干因素,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处在快速下降的时期,它既是世界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出生率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妇女生育数量由原来的平均5.9个减少到1.3个,根据有关数据,201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一数字甚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从中国人平均寿命来看,由于中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人均寿命已增长到73.5岁,这一数字比80年代增长了近8岁;从意外损失人口来看,从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了第三轮移民潮,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中国正在成为高自杀率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自杀,而国家疾控中心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中国经济活力正在一点点的流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方星海告诉记者:“中国人口政策搞了30年了,已经到了可以改变的时候了”。按照目前趋势,到2030年,中国的养老问题将会是巨大的。不过,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十八大报告在人口问题上从十七大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改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或许正是中国新的一个春天的开始?
  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中国新时代》:很多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下降前期,在您看来,中国目前经济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余斌:我认为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新时期机遇和挑战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所谓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说面对挑战,如果我们始终处在被动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就没有机遇。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应对挑战,就有可能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新时代》:要是这样来说,目前中国应该正处在机遇和挑战相互转化的节点上,那么,在这个关键时期里,如何才能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
  余斌:一般来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10%甚至更高水平的时候,我们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会取得利润,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很高。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处在8%或者更低水平,我们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都会出现亏损,中央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的增长会大幅度下降,经济质量和效益会明显滑坡。我们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取决于速度本身的情况叫做速度效益盈利模式,很显然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处在7-8%这一相对较低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让绝大多数行业都取得利润呢?这是摆在我们企业家面前的关键性问题。
  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阶段和转换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所谓增长阶段的转换实际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的增长动力逐步削弱,新的增长动力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原有的平衡,原有的预期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模式。很多企业家说,我们现在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新的项目该不该上,我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应该逃离呢?老实说我认为这是处在新老增长阶段转换时的正常现象。
  《中国新时代》: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后,世界格局又有了新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如何妥善应对和处理对外关系?
  余斌:美、欧债危机开始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这是我对2013年的判断。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长期化的趋势,美欧等发达国家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十年”的状况。一般来说,成功增长型的经济体,它们的出口份额占到全球的10%多一点,2011年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0.4%,就是说即便全球经济保持正常增长,我们依赖出口的高增长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之路是不可持续的,而中国长期以来为国际市场生产的外向型产业形成了庞大的生产力,很显然外向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7.3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6%,2011年中国经济增量1.4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量份额的21%,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0%,全球1/5以上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很显然中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重要经济体,那么重要的快速崛起必然会对全球现有的经济金融格局产生影响。那么我们要从现有的全球金融经济规则,大宗商品价格接受者的地位逐步上升为制定者,至少是积极参与价格制定,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中长期的稳定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新时代》:如何启动新一轮的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呢?
  余斌:我认为这既需要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还需要突破重重的障碍,深化体制改革。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小规模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当中遇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激励,建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同时我们还要重新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有赖于改革的深入推进,而实际上我们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的重重障碍,可能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困难。以促进公平竞争和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促进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产品和市场有效运行,政府职能转变到位,过去我们只是说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究竟干什么?十八大报告给出三个定位。第一,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第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以今天改革难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过去政府是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推动者、执行者,政府制定改革方案以后,在全国去推行,那么今天呢,我们的改革需要改革政府自身,这从而让改革无形当中出现很多阻力,激发内省经济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切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我们对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寄于更多的希望,也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激励起完善的社会制度,才能为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
  调整经济的增长方式 才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访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中国新时代》:前段时间中国经济数据下滑的十分厉害,为什么中国经济出现下行,我们下行的原因是什么?
  姚景源:我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出口受阻。我们知道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出口依存度,就是讲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即出口额比上GDP,按此公式计算出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去年我国的依存度比0.25略高一点,也就是说,我们这么庞大的中国经济,其中有1/4以上跟出口紧密相关。所以,出口受阻,我们的经济不可能不往下掉。
  第二,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这到现在又衍生出三个问题。
  《中国新时代》:出口受阻的问题在未来是否会随着美欧经济回暖而逐渐改善?
  姚景源:对于这个问题我主张不要分析,到此为止。为什么?我们简单的分析到此为止的话就容易产生一种思想,就是等待,等待外部局势好转。
  我现在到各个地方去,经常遇到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问我,你能不能给一个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什么时候能好转。什么意思呢?他们还是在期待外部形势好转,然后我们还像过去那种增长方式,还是像过去那样干,我觉得这种思想是不对的。我主张我们对现代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做深层次的分析,如果我们做深层次的分析,你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就是我们自身。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总结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即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我们应该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作为我们支撑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战略性方针,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扩大内需,回头一看,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一出问题,我们这里就有反应,他们有病我们就咳嗽。所以,说到我们现在这次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根本上还应该说成我们中国经济的转型缺少实质性进步,缺少根本性的成就。
  分析这次出口受阻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我们这次出口受阻,但高科技产品出口还是总体不错,传统产品受阻最厉害。实际上过去30年中国出口最大的就是传统产品,为什么我们现在传统产品出口受阻呢?仔细看我们传统产品的增长方式你就明白,我们的传统产品就是用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形成低商品价格,用低商品价格打天下,打世界,是这一条路子。
  所以我想告诉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政府官员,一定要通过这一次的经济下行,看到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旧的增长方式和结构难以为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换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
  《中国新时代》:您刚才说,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出现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什么?
  姚景源: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大量的投资依赖大量的,大量的信贷又依靠钞票发行,所以到了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货币M2,十年从15万亿干到94万3千700亿,这10年M2发行增长6倍,十年GDP按科学算增长1.5倍。我们从1949年到现在建国63年,到去年建国62年的时候,1949年到去年,我们所有的加在一起一共发了55万亿人民币,这55万亿贷款当中,2008年到2011四年占了一半,28万亿,显然这种状况不可持续。
  第二个问题是投资的双重性,当你投入的时候它产生需求,它拉动经济,可是投资总有完成的那一天,一旦投资从开工变成完工,这个时候就由投入时的创造需求,变成提供供给,一个国家长时间以投资来拉动供给,就意味着出现大量的供给能力,大量的供给能力出现了,你消费没有上去,于是产能过剩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长时间的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造成了现在消费上不来,全社会面临产能过剩的状况。我前段时间说中国现在只有一个东西不过剩,那就是企业家,短缺的就剩企业家了。
  第三个问题是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我们知道国民收入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积累(投资),还有一块是消费。长时间以投资拉动经济,就会挤压消费。现在中国就是投资率逐年上升,消费率逐年下降。投资率逐年上升就把整个经济增长拉起来了,于是我们经济增长了。消费率逐年下降,造成虽然经济增长,但社会、老百姓依然有意见,不和谐,甚至不稳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民众不能够享受到同步经济增长的福祉,社会的这种状况告诉我们,依赖投资拉动经济这条路需要转型,只有转型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增长。
覃乾】 (责任编辑:王晓薇)
  “钱荒”效应已迫使银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了。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天来了吗儿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