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高 又十大冷门专业 分数低的学校专业

第一志愿这样会被退档吗?我报的专业去年最低分比我高。现在看到还有一个冷门专业分数很低。我没选服从_百度知道
第一志愿这样会被退档吗?我报的专业去年最低分比我高。现在看到还有一个冷门专业分数很低。我没选服从
就是其他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很高, 就还一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
提问者采纳
,我哥09年就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以致没能上回去复读,再说现在进入大学后换专业不是很难,可以说简单,我以前那既是985又是211只要分数达85就可以,现在一般都得服从调剂
其他类似问题
退档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不要直接拿分数做比较,要和分数线做比较来衡量!
及时与院校联系
不能完全以去年为依据。看今年学生们的填报情况。年年都有去年分高,今年分低,去年分低今年分高的。当然如果是在你的省份,概率小,外省概率大。你填了,谁也不能确定结果。静待吧,可能就上了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什么大学农业类专业冷门,毕业生待遇低呢?
本问题已收录进圆桌:更多讨论欢迎关注: )
按投票排序
151 个回答
说说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现在就读于荷兰Wageningen UR 农业工程(biosystems engineering)专业(硕士)论文方向是温室气候控制。对于你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个是大环境:中国的国情是小农,低技术居多,不像是美国动辄上百公顷,也不如荷兰这里一公顷温室就高的惊人的产量。所以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给人的印象便是穷苦落后,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年杀一头自家的猪。一言蔽之便是:城里人更不懂农业,农民自己也不懂农业。农民自身缺乏改进生产的动力,城里人的偏见和无知使整个行业一直处于蒙昧落后的阶段。一直以来专家坚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是符合国情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在农业生产里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对的,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思想却缺乏技术支持。所以在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的印象出现大规模的转变之前,农业从业者在大环境里是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的。整个社会都不怎么关注这个行业,你又怎么期待这个行业能有多大的竞争,多少创新呢?凭什么让你在这样一个缺乏竞争的行业里面得到高收入呢?第二个是技术层面:我在12年的时候曾经在洛阳某农机厂(不是驻马店求别黑)实习过,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当时有个令我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事情,一群工人将钢圈用脚踹进了轮子,因为那个钢圈尺寸略大没法装配进去。这是个很小的细节,但是说明了什么?大部分的农机设计(全世界范围)使用的并不是什么新科技,而是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定型的设计,所以本来农机就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也就是说,农机这种东西核心技术上是没有太大差距的。外国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农机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大多体现在加工工艺上面,往细了说便是一颗螺丝,一块钢板的区别。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东西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一台重达十余吨的联合收割机来说,每一颗螺丝,每一块钢板,每一个齿轮和皮带的误差,像之前提到的一个需要用脚装配的机器,在后期维护和耗油量上,人们完全可以想当然的觉得这个机器和德国产、美国产的机器相比要差多少。事实上也是,价格低,耗油量高,故障率高。 10吨铁卖个10多万,还求个什么上进?这种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性循环,是每一个农业方向学生应该思考的地方。可惜大部分从我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毕业了想着是考公务员或者转业,是随便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连国内排名第一的专业的学生都是这么个现状,进入这个行业要怎么拿高收入?在农业概念上,近年来提出的垂直农场和水藻养殖,这些都是农业发展最前沿的东西,包括bio refinery, bio digester这些东西,也许是我孤陋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国内有哪些人在做这些东西。生物燃料这种要耕地的东西,在国内暂时可能也不太现实。设施农业搞了这么多年,说实话也就那么些东西,中国人没有提出具有革命性,前瞻性的农业发展方向。在农业生产标准上,中国处于十分杂乱的情况,由于小农模式,各家各户生产流程不一样,缺乏监管,长期出现农药残留过多,土地盐碱化,浪费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灌溉用水重金属超标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大众对于国内食物的强烈不信任(参见镉大米)。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小了不利市场,说大了祸国殃民。在华北地区有些村子在水都喝不上,井深过数百米的情况下农民还在使用漫灌........唉!!!!悲乎!再说一个有点跑题的话。荷兰什么东西最先进?温室吧。中国近年新建了大量的venlo式温室(荷兰),但是他们造出来了却不知道怎么算那些植物生长的参数。在荷兰每一个温室在建立之前,会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包括风向,气候环境,温室材料的反光率透光率,辐射反射量,加热量,补光量,储热罐(heat buffer)容量,二氧化碳injection 一系列的东西。前段时间教授说荷兰企业接到了客户的抱怨,说引进的温室不好使,然后他说,他们就指望着买个玻璃房子回去就解决所有问题。农业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涉及具体技术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包括农业技术人员本身,都缺乏一些过硬的知识技能。前段时间去北京周边的一个示范园区看了他们的温室,全套进口,priva的水肥一体方案,地热,通风卷帘湿板一应俱全..但是...但是没有温湿度监测和控制系统.................................无土栽培,却没有基质的EC检测装置。这就好像你买了辆法拉利,但是没装方向盘。而且买主还问:“什么?开车还需要方向盘呢?"钱也花了,该买的牛比东西全买了...最后一个没用上。我说这个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想说技术不光是硬件,你买回来了,没人知道要怎么用上还是空的。不要小看软件实力的重要性。有点扯远了,总之吧,中国农业从事技术人员本身也面临着心态问题和技术缺陷。这也是一个低收入的原因吧。第三个方面:创业。我个人的观点是农业创业正在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而且面对日益增高的食物需求(量,多样性,安全性),农业会应运市场的需求而发展。也就是说总产量上农业肯定会上升,而且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在农业发展上。农业创业很难,是因为农业投资回收慢,而且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靠天吃饭,光是圈一块地就得费不少钱和力气,同时还不时有些消息说谁谁家猪得病死光了,谁谁家的植物被别人一卡车偷走了,总之就是从一开始对人们来说这个行业就是比较难以入手去做的。这个环境确实挺糟的,在这边你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在国内却会有。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希望在未来十年里面这种创业环境会变得友好一点,能让国内有这方面志向的青年聚在一起在上面做一番事业。毕竟农业发展利国利民,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时造福社会,何乐不为?最后总结一下:农业必将发展,也必须发展。于私,这需要我们这些农业背景的青年放下社会成见,加强自身技能,开阔视野。于公,也需要社会观念转变,国家加大重视,学院做些实事。共勉之。----------------------------------------------------------------------------------------------------正文分割线----------------------------------------------------------------------------------------------------这篇文章也写了很久了,很多字句没有斟酌,有些表述欠妥,个人也是有点愤青文章包含很多个人情绪在里面,说的不对还望指正。之前
少东家说的很实在,有些角度站在我的位置上看不到的。 我这有点理想主义的瞎bb了,各位看看就好,也希望各位学农的学子们不要丧失信心。,回复关于农民不懂农业的个人看法:举个例子:荷兰有一个比较有规模的西红柿生产商叫做tomatoworld. 实际上这就是几户农民以及联合起来做的一个企业。他们相较国内农民优越的地方就是虽然只是把自家地耕好,同时他们也提供给社会很多学习的机会,和研究机构存在合作,积极参加农业行业会议,同时努力和政府沟通争取产业的升级。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awareness,知道自己能提供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不只关心生产,同时有人为了各种事务奔走协调。我个人的看法是国内的农民大多没有这种思想,很多情况下看行情等二道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就算种的东西再好,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改进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久而久之总是会失去改进的动力。东西光好,好是好,不顶用,你没有体系,怎么搞都是靠天吃饭。中国确实能产出很好的农产品,东北有所谓的“贡米”,50块钱一斤,吃起来也真是好吃啊。但是你听说过哪家有名的企业?再举个例子:我和朋友当时在香港见了拜见了AEON(永旺集团)的负责人,当时我们有意向他们在北京的超市提供来自张家口的有机蔬菜。他当时就给我们看了张图,问我们的棚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认证?我们说没有,但是都是严格按有机标准生产,于是人家就兴趣减半了。他们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要卖产品,就必须要有个严格的体系,质检,认证你都得有,是不是有机,不是你自己说的。我们说的土菜啊,土鸡啊这些东西,说起来,哦,好东西啊。个人愚见,这些是过去的农业路数,虽然未来也肯定会存在,但是这东西啊,他成不了气候。为什么? 那些农民散养什么都不喂的老土鸡,有是有,有多少,我上哪一次收一万只来?它们那么乱吃,能过检疫吗?每只鸡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它们有可能一样大,一样重,产品质量有可能控制吗?现代农业,越发的需要避免不可控的因素,农业产品,虽说是地里长出来的,但是它也是产品。荷兰的辣椒都是按个卖,为什么?因为每个都一样大,一样重,色差肉眼都无法分辨。
前段时间我提了一个问题:美国农业人口占50%是在什么时期?后来在阅读文章时看到这么句话: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1.8%。倒推回去,美国农业人口占50%大约在1880年左右。130年后,中国的这个指标终于达到美国水平。悲哀,或惊喜。很多人喜欢拿现在的美国跟中国比,须知现在的美国是40岁的中年人,中国还是15岁的小孩子。两个人不在同一个阶段。人家美国130年前就进入了青春期,130年前就叛逆过了。目前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这是茅于轼先生的观点,看似违背常理,却可能是未被充分理解的真理:能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可能,但必须是在农民大量减少的前提下。也就是80%农民的邻居都搬走之后,剩下的极少数农民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居民。保持农民数量不减少,还要让他们现代化,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农业的产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这是由人们的消费结构所决定。让占人口比例很大的农民生产出比例很小的产值,他们的人均产值一定很低,或者他们一定很穷。现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12%,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只有3%左右。或者说人家是工业国,我们是农业国,我们的工业化过程还没有完成。大家知道恩格尔指数,即食品开支在家庭总开支中的比例。这个比例越低,说明家庭越富裕。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样:用于吃的产值(主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低,这个社会越富裕。我们改革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个过程。改革之前,农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现在降到12%,将来还会进一步降低。所以想通过增加农业产值来整体提高农民的收入是不可能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唯一办法是减少农民。这时候,剩下的农民的收入才有可能提高。所以,耐心等到40年后中国农业人口降到10%以下,就会是另一番光景。
看到这个问题眼前一亮,农业是个好话题,试着从产业特征的角度理一理自己的思路.---------------------------------------题主的问题可以视为两个独立的现象,一方面是农业领域的专业相对冷门;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待遇低。两个现象我认为是成因彼此独立,但互有影响。农业领域的专业冷门的情况不独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都一样。说到“冷门”这个词,可以有一些延伸的认识,譬如知名度不高、关注度不高、影响力不够等等,我认为这些问题在农业领域都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关于知名度不高这件事情,有兴趣可以搜一下美国高校的专业,看看是开设金融法律的学校多还是开设农林牧渔的专业的学校多,搜完了肯定也觉得农业在美国也挺冷门的,我搜了一下,跟我想象的差不多一样。造成冷门的现象,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解释。1、农业的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就大学的专业设置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没有达到为了追求真理而育化人才的境界,能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路就算是负责的。因此急功近利的思潮不独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也在高校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因此,学校不愿意投入资源去打造农业专业、农业领域的科研项目获得支持、尤其是横向资源支持的可能性很低。作为学生而言,自然希望自己报考一个毕业工作好找、职业发展清晰的专业。因此,供给水平不高、需求程度不大、自然导致农业专业学科发展慢、优秀的生源不报考,是为冷门原因之一。2、农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这一点在过去中国五千年悠悠文明史中可能很少有人会认识到,参与人员众多的农业竟然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没错!不同意的可以随便私信本题下农业专业的知乎er们。农业活动的学术基础在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早晚看霞冬天看雪的经验科学的范畴,搞一个种猪育种的学术原理跟听上去高大上的基因重组的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绝不是像拼图一样随便交几次就碰巧出来一个性状好的。前段时间接触了一批农业项目,可以说其中大部分项目的基础平常人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再有疑问,可以登录孟山都等跨国大型农业集团的官网,看看员工介绍里的博士比例,应该对专业化的要求有个具体的认识。任何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民众参与度都不会太高、关注度也不可能像快女超男一样高,是为农业冷门原因之二。3、现代农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这是一种趋势,且正常情况下不会逆转的趋势。农业生产活动(包含渔猎)曾经是全球参与劳动力最多的领域,但即便是以中国的样本来看真正意义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近些年锐减是不争的事实。从产业特征上来看,农业确实并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答题中有人提到,农业的特征是规模化,要靠巨大的规模盈利,没有提到的一点是农业规模化一定要与机械化相配合,而机械化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力会被替代。另外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叫做农业产业化,所谓产业化,在于通过标准的流程和规范有序的、大规模的从事,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变得可以管理、可以预测、可以控制。如果从就业角度来看,目前农业领域存在着很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对于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的仍然是缺乏的,但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导致整体上看起来不是一个吸收劳动力的行业,人员流出是为冷门原因之三。接下来谈谈毕业生的工资水平问题,一般认为,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行业平均回报率、行业市场化程度、毕业生成长速度等等。农业专业的毕业生待遇低的原因可以从上面几个方面找,首先,农业领域的产业化不够,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就业市场极不活跃,科研院所、大型农口国企这些对口单位都是市场化程度极低的机构,起薪不可能高;其次,农业领域参与者的行业回报率较低,除去少数很优秀的企业外,其他存在劳动雇佣关系的农业领域的企业、个人,投资回报率都不太好看,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从整体上看,农业在国内仍然是粗放养殖种植为主。再次,农业领域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人员成长较慢,快销企业的好公司给毕业生年薪都不低,是因为这个领域的人员成长很快,起薪低了很快人就跑了,农业领域研究个农药啊疫苗啊种子之类的东西没个几年下不来,所以相对流动性也没那么强。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创造利润的好载体——优秀的农业企业。最后,农业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由于文化上的传统、近代的二元经济社会导致的歧视和人才分野确实有很多影响,但能够看到的将来,这是国内一个尚未开垦大有作为的领域。从投资角度,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这个领域的投资人和团队,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农业领域会不断的出现一些好的企业、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也有理由看到国内的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们能够像那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农业集团的员工一样,有体面的收入和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般我不适合回答这种自己不擅长的题目。既然
提到了我,那我就尽自己所能回答一下吧。我的答案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我们读书时,农业确实是冷门。但近年来农业似乎并不冷门。几个省的农业大学都是本一招生,而且分数线不低。多数专业就业情况不差(转行学生不列入考虑的前提下)。待遇与其它行业相比偏低。我的根据首先,建议大家别信这类新闻。 现在不认真进行调查的记者实在太多了。高薪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存在的。但你拿农业的高薪人士和金融的低薪人士比,这不是田忌赛马吗?其次,看一下专业的调查就知道收入是不是真的很低。在2013年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植物保护的工资在全国排倒数第三。2012年,在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在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也是农、林、牧、渔业219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 前几年的数据都一样。我的分析我不学金融、不学管理。同时,我对畜牧兽医以外的其它农业不了解。请允许我乱分析一通。供求关系是首要决定因素。人才也是一种商品。如果满地都是和你一样的人,企业怎么可能高薪聘请呢?这几年来,饲养员等体力活的岗位工资已经上涨至2000年的6-7倍水平了。原因就是干活的人少了。企业负担能力问题。多数农业企业属小微企业,赢利能力不强。还有很多甚至只是家庭作坊。企业管理水平。多数企业也没有完善的薪酬体系。所以在一些小的公司甚至工资还比大公司高非常多,当然工作量也不小,成长空间也少。
本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12年毕业女硕士一枚,未从事农业相关行业,毕业后一直在4A广告公司摸爬滚打,我简单的用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就业经历说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说专业冷门:这同其他知友分析的原因差不多,无外乎工作环境差,社会口碑不高,说白了都觉得从事农业的人很low。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能高大上一点,所以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很少,造成专业冷门。主要来说毕业生待遇低这个问题:农业行业比较特殊,入门门槛低,体力劳动占比大,从事这些劳力工作完全不需要4年以上的高等教育培养,所以能容纳的本科,硕士等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比例会很小。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技术越发重要;企业对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我这里说的技术,不简单指会种地、会养猪,而是能使企业节省经济成本,规避风险的高产出技术。以我所学行业举例,在现如今粮食紧缺及注重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如何调整饲料配方,既能降低原料成本,又能令猪鸡等不得病长得快,不是简单的把玉米和豆粕混在一起就能解决的。这其中包含成百上千种饲料添加剂以及无数种配比的可行性。这些问题上,是企业希望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探讨和解决的。说概括一点,其他行业可能本科培养的是某行业的入门执行者、从业员,但农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是农业行业的军师和谋臣,这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科研经验。所以农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确非常尴尬,一来象牙塔出来的他们不愿意也不适合从事最前线的养殖或种地工作,待遇又低;二来从事技术他们还不够专业。所以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这种问题。从我认识的一些博士的就业情况来看,待遇不错。农业行业高技术人才就业非常吃香,虽然刚毕业的时候工资显得不高,但发展前景很好,很多做技术销售做的好的师兄,买车买房速度极快(长胖的速度更快~)。从国外回来的博士更是抢手货,年薪25-30万起的屡见不鲜。所以,农业行业就业挺极端的,不会像其他行业那样,简单读个小本就能算出徒了,最好能往上读,往深了读,最好能留个洋(因为现在洋博士也越来越多了),不愁找到好工作。华丽丽的分割线~~~从我个人的就业情况来说,农业行业就业还有一点特殊性,就是性别。当初我毕业的时候,只要申请的岗位有男博士或是男硕士在我前面,想都不用想,我没有任何竞争力。不是企业性别歧视,是女孩子用起来真的不方便,经常要去前线出差(地点偏远,环境不好),接触的客户可能比较豪迈(比较糙),动不动喝酒谈生意什么的。也因为这些行业特征,农业企业在一线城市市中心选址的很少(除了纯外企或纯国企做大的那种土豪),都在二线城市,或在北京郊区六坏外。女生比较适合进院校或事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而这些地方博士比硕士更有就业优势,所以当年必须留在北京的我只能默默的转行了。。。周围的硕士姐妹们,除了个别有能耐的进了事业单位或外企饲料行业,大多转行了,做什么的都有。男生硕士或博士基本没有转行的,目前就业情况都很好。在二三线城市的待遇跟其他行业没什么区别,在北京工作的虽然初期待遇提不上桌面,但慢慢都有起色。本科同学里,一半以上都继续读硕士博士或出国了,剩下的也都转行了。本科毕业能找到对口工作一直做下去的,现在看做的都挺好,赚的也都不少。总之,写这么多就是客观的告诉大家,不要全面否定农业行业毕业生待遇,现在食品安全这么被看重,农产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业行业必定是灰常有发展滴~~只要努力刻苦钻研,也能有好待遇的工作,无非就是比其他行业付出多点,多读几年书,多吃点苦而已。
身为一个正在学怎么种田的苦逼大学生来回答一下。就读农学院,全国农院前十。每年学院拿到的经费是整个学校的一半。当时我入校的时候学校农学有三个专业,农学,农业信息,农村区域发展。前两个是本一线以上的专业,第三个是本二专业。学院今年又新开设了一个种子班,由我们学院一个育成数个大麦品种的老师做班主任。另外我们的学费是2500/年,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比较有吸引力。-------------------------以上是背景,我是分割线---------------------------------------接下来结合我在学校学习时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我非常认同 说的,中国只是个农业大国,光大不强。我国现在耕地面积有接近20亿亩的规模,这是大,但是整体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还是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东北平原那边由于地域辽阔,形成了很多大农场,它们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是,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并不都像东北可以形成统一的生产区域。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努力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但是根据调研的结果显示人们对于土地流转的意愿很弱(这个是我导师跟我讲的,我没查文献,但是我导师总归不会骗我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抑制了大规模农场的形成,人们更愿意进行家庭农场规模生产(几十亩到几百亩地的规模),而这一点就导致了学农专业的学生的高薪就业机会变少了。我们学院的大麦老师(即上面提到的那个班主任)上课的时候常和我们说,有些学生学习比较优秀,他就把那个学生推荐到一些农场去工作,年薪十八万,这个数据再对比一下江苏2010年统计年鉴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20000元,是不是觉得非常高?但是这些工作岗位的机会很少。比较能赚钱的农场起码要面积千亩以上,但是由于家庭农场的存在以及土地无法顺利流转,使得这些农场数目相对较少。我的学姐现在在学校读研,但是对于以后的工作,她还没想好,目前最可能的是去事业单位工作,注意,这是研究生,本科生嘛,工作更难找。上面说了一些就业市场的情况,接下来我讲一下我眼中的“未来从农劳动力“们。因为当时入取的分数不高,所以生源质量只能说一般,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风气不佳。另外,我院生考本院的研究生是200+分就能入取,所以考研究生是大概考前复习一个月,妥妥的可以录取。鉴于这些情况,你们可以推想一下毕业大学生的水平到底如何。所以,这个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低薪的情况,而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另外,人们对于农民的偏见也是有的。人们多数印象是苦累脏,在这里,我可以严肃地告诉你们,你们是对的= =。我们学院目前有良田百亩,基本是老师们的试验田,每年六月和十月底会有夏忙和秋忙,整地,开沟,播种,插秧等等全手工,当然这一定程度上也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不过也给同校区其他学院的学生造成了奇怪了印象,搭讪的时候问你是哪个院的啊?哦,我农院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前两天我和我朋友讲最近在生产实践的时候她眼前浮现的场景是那种西欧农场的田园风光,但其实真相是一群晒得老黑的人在泥水里拔秧栽秧,干完活回来浑身脏的不行。在我看来,要改善现如今的农业低收入状况起码要做好三点:1.财政支农支出上涨,之前的剪刀差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简直是巨大的伤害,现在已经在逐步进行工业反哺农业,将来应该继续这一方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2.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进行集中,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才能创造更多的产值。3.建立起完备的城乡人才流通市场,使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进入需要他们的城市进行价值创造,而不是挤在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现在平均每亩1个劳动力的高密度状况,如果可以降低到东南亚的水准,即0.2劳动力/亩,那农民的收入也就上去了。以上。
谢邀。1.中国是农业大国,不是农业强国2.农业类专业冷门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心理上瞧不上带农字的(如我爹至今对我学了兽医愤恨不已,说他好不容易跑城里来扎根了,我又给农了) ,但实话实说,农业类专业虽然难以吸引高分考生,但也不算冷门了 特别是最近几年招生的状况似乎要好了不少3.说待遇低`````先想想学生科的````咳咳````正经说,农业专业据我观察是存在工作好找,工资偏低的现象,我认为这和中国农业大而不强有关系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另一方面对这些人又木有啥太高的要求啥人来干都是一样 自然不用给多了而且这些人还没几个能沉住气的,干一半呆不住跑了的比比皆是农业确实是个辛苦而又寂寞的行当,想想在猪场里可能1个月才能出来一趟其实我认为农学学子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本事练出来了收入还是可以的比如养殖企业的兽医主管什么的而且只要农业升级转型的道路走得顺利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关键是,请农学学子们都沉下心我自己是个学生 而且以后应该不做本行 随口乱答求轻拍这个问题我觉得老师会答得很精彩才对
本人13年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动科专业,至今毕业一年换了2个工作,主要讲讲我刚刚辞职的牧场的工作吧。某大型养殖集团下的一个万头牧场。做饲养管理,200多员工,本科生就我和副场长2个人,他在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如今年薪18W ,其他兽医,繁育,饲养等技术工种都是专科。我刚去在饲养部门干活,本科的东西都忘了,来牧场在边工作边捡起来,说实话,根据生产经验再去回忆当时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靠,感觉自己也慢慢融入这个行业,对奶牛饲养管理也摸出了门道。作为牧场稀有的本科生,也很受重视,领导什么的也很关心。感觉说的挺有希望的啊。but,接下来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艰苦了。我每天早上5点20起床,6点要求到岗工作,11点下班,12点半天正热的时候再下牧场干到5点下班,这样算算一天9个半小时,你想多了少年,你以为11点就能下班,你也以为5点就能下班。一般都会到11点半下班,下午则会到6点以后。每周遇上2次调牛,那要么中午就没下班,要么就是下午干到七点。保守算算一周工作时间就是10x7=70小时了。好了,我们谈谈休息吧,刚去那2月每月休息2个半天,也就是1天,都tm是下午,睡懒觉别想,抓紧时间洗洗衣服吧。这些时间是都是领导随时安排的,感觉你该休息了就给你安排下休息。然后我清楚的记得某月2号我休息了半天,然后到下月24号,尼玛一个月22天没休了,领导还没觉得我该休息,自己就给他说能不能让我休一天,结果他才想起来我多久没休了,施舍了半天假。后来,主管副场长觉得这样员工太累,我们终于迎来了每周有半天休息的日子。但到那时候我都考虑要走人了。来说说待遇,我每月到手3200。小我2岁的比我早来半年的一个专科生在我来之前提的班长,到手4000。整个部门也就我俩最累,以上的工作时间也就我俩这样,部门里很多人,其他都是本地的,他们干的活也不一样,懂饲养管理的部门里面就我俩加上部门主管。饲养管理这么多活,领导不亲力亲为,那就是我俩的活呗。说说其他,牧场管住不管吃,有无线空调。吃饭就那样,从来没好过。牧场分生产区和生活区,下了班在生活区,想出去很自由,附近步行半小时就有一个小镇,可购物娱乐吃饭。但是来了半年牧场我就去领过几次快递,吃了几顿饭,没再所逗留过。天天那么累,回屋歇着吧。其实,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孤独才是最大的敌人,我这人很喜欢和人交流,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看不起他们专科的学历,而是没法和他们交心,我不知道这种三观上的认知差异是不是因为学历造成的,但是事实就是你很难和他们说句心里话。人不该忘记梦想,但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这种条件下,你基本上就慢慢没梦想了,虽然我在牧场有很好的前景,一年内当个主管拿8千月薪还是挺吸引人的,但我还是辞职了。尼玛,当年谁他么在乱招摇大学生要下基层锻炼,我同意去基层锻炼,但是不要盲目,还有我们都是平凡人,偏偏有颗不庸俗的心
看了一下上面的答案,关于大学农业类专业冷门的问题,貌似鲜有提到下面两方面的(正好最近在看的书上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又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契合):1,、是否有些学科需要一个集大成者,却从未吸引到这样的人才?2、农业学科的本质是否决定了这个学科对天才毫无吸引力?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原书是说学院心理学,不过我觉得用来解释农业专业冷门倒也合情合理。
就我所处的环境而言(CAU大二本科生),周围的同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有在入学前主动汲取农业相关知识的,入学后亦是如此,我所在的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对高数、概率论等课程难度要求很低,数理统计干脆不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大多是记忆性学科,对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这样的学科特征直接导致了无法吸引到所谓的“集大成者”。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在CAU号称“航母学院”,但是录取分数线在所有理科专业中是最低的,所以招收的学生大多是被调剂而非处于兴趣选择的此专业。本校的转专业制度相对民主,在大一上学期结束之后就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专业前几名都转去了经管学院。我知识面尚窄,没法很好地描述农业学科的本质,从个人视角出发,农学类专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小,大概和做实验回报周期长以及回报率较低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关于毕业生待遇低的问题,可能因为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并不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一些需要大量重复某项操作的非技巧性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不了解原理但体力够好的廉价劳动力去做。
所谓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还是有巨大差距的。虽然我国拥有将近二十亿亩的耕地,但相对于九亿农民还是太少了。所谓三农问题,说白了就是有限的土地无法保证农民体面的生活水平,说白了就是人均耕地量太少。特别是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人均耕地量过少直接造成土地无法规模化耕种、大型机械无法投入生产。一片地可能二三百亩,在农场是一户就能完成生产,而我们这里就要归八九户所有,农场里的二百亩地可能都种大豆或者都种玉米,这种规模下种子的好坏、机械的效率、生产技术的提高对经济成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换好一点的种子好一点的化肥可能多收入几十万。而我们这里同样大的一片地可能归八九户农民所有,一块种大豆,一块种玉米,一块又可能种亚麻,大型机械根本无法使用,至于种子好坏、技术先进还是落后把这片土地分摊的农户来说产生的经济影响是微小的,当人们采取人口密集的精细化耕作方式时,对农业科技依赖低,高学历高水平的农业人员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农业生产根本不需要他们参与,所以农业类毕业生待遇低根本不是你们毕业生自身原因,也不是社会对于农业人员的歧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还不能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刚入学不久虽然专业知识匮乏但是对于农业还是有自己的认识。首先我一直在和别人强调做人不能忘本。衣食住行归根结底都和农业有关。其次我觉得农业永远不会被遗忘,最原始的生存物资就来源于农业。人们对农业的漠视我认为主要来源于对于名利的迫切需求,因为众所周知学农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没有人能在农业科学领域随随便便成功,也很少有人愿意赌上青春来研究农业。其次还在于对农业骨子里的偏见和对现代农业科技缺乏了解,导致人们认为农业只是面朝黄土种地收割而已,忽略了新型的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为主导的农业科学。但是作为农学院的学生我们都很相信的一点是,中国的农业必须靠科学发展起来!我们的校训是,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在了解了现代农业之后,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加入我们。
先说明一下自己,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某教育部重点专业。我最直接的观点是:(1)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被普遍轻视这个看法是归纳出来的一个结论,而非演绎出来的一个必然结果。(2)即便是事实上受到就业歧视,我认为主要原因并非社会偏见,而是农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兼职下班,地铁上写一点吧。 首先认真回答。中国来自漫长的农耕文明,农业作为最底层的产业,技术要求是相比较低的,产量是庞大的。在社会分工里,农业没有涉及上层的东西,没有参与大型的资本运作,所以也难以获得资本的回报——这就是为什么农学冷门农学生苦逼的根本原因。 然后作为农学生来说点心里话。我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进来的。我是想了整整一个高三,最后认定学农的。 我并不是不知道这些苦。我来自浙江农村农民家庭,农民多少苦,我有耳闻目睹亲历。脏累苦,不稳定,没钱没地位没保障。但苦也还是会爱呀。我选择学农,就是因为它朴实而基础。世界纷乱社会复杂,我选择学农起码能知道,我拿我的生命在干什么。这社会有太多空中楼阁,有太多虚张声势,有太多扑朔迷离,而农大农学院一直贴着土地默默钻研。投入其中我会感受到一种能种进土里并长出来的踏实感,生命因此而茁壮起来,这是任何高端的炫目的行业都不能给我的。想想这些,有时觉得,经济待遇真的差一点,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农大有一句非常光辉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很大我当然做不到,我们谁都做不到。但想起它就会有一种情怀,有一种踏实感,它给人生命意义上的满足——我在社会分工里做踏实的事情,我知道我拿我的生命在做什么。其实也没有那么悲惨啦。农大现在提档线年年提高,学生质量越来越好,现代生物科技的最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农业,土地紧张人口增长,供需关系的变化也给农学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刚进学校时听过一个师姐的演讲,有一句话一直记得清晰:农学是一种母爱遍洒人间。这大抵是那么多前辈那么多同龄人前仆后继不惧艰苦把青春付予土地和实验室的原因吧。
这个问题可算是正戳在我的痛处(或者痒处),我把各位的回复都看了一遍,连着评论都看了,写的都不错,也挺在理的,不过觉得我的经历和大家有些不同,写出来或许能让大家更加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可算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我可以一顿乱扯的话题了太兴奋^_^)
我学的是水产养殖,2007 年本科毕业考研考公务员折腾了一年多无果后就出去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在我们省会的海洋馆当养殖员,天天和各种观赏鱼打交道,照顾它们饮食起居生老病死,由于接触鱼的种类非常多,跨度也很大——从海水到淡水,温水性到冷水性,肉食性到植食性,从软骨鱼到硬骨鱼等等全有,当然不止鱼,还有爬行类甲壳类软体类腔肠类等等,所以我基本上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鱼病,见过了各种各样的投喂方式,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而我干的也很开心,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之余还可以和漂亮或不太漂亮的讲解员 MM 聊聊天谈谈人生理想之类^_^。但是在工作一年多以后就觉得不爽了,不爽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工资实在太低, 年的时候,到手一千三不到的工资,还不管吃住,这就算在小城市也是低工资了,何况还是在长沙,要不是当时我舅让我住他家不要我任何伙食费,我估计都干不了一年。
于是我在 2010 年五一的时候跳槽去了浙江一家珍珠企业做研发,刚去感觉还不错,工资基本立刻就翻了一倍,而且还管住管中饭,但是时间一长各种弊端就出来了,由于搞养殖的研发周期较长,尤其是我们当时在做的是育种这一块的,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利润;而这家企业是家族企业(其实养殖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你老是拿不出来有效益的东西,别人就会各种为难和歧视你,觉得你是来混饭的,老板也会不耐烦,觉得咋老不出效益,毕竟要一家私企去做这方面的研发,真是有点强人所难;有人看到这可能会说那老板干嘛还要养一个研发机构?这是因为国家对这种农业企业的研发有补贴,一般就是出口退税,珍珠主要是靠出口,每年光退的税养活我们都绰绰有余,我们还可以去申请一些项目来向政府要钱,何况有这么一个研发团队也显得洋气,还有可能改进技术给他带来利益,他何乐而不为呢?在那工作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学历的价值,每升一级所涨的工资绝对值是一样的,但是研究生的初始工资比本科生要高 40% ,大概转正定级后研究生是 4000,本科生是 2800,由于不出效益,按照学历定工资倒也无何厚非,我也不是看不得别人比我收入高,只是自己的收入实在有点低,提升空间也很有限。
我在那工作了两年多后,很偶然的知到了老家省会的一个区要招一个学水产的政府雇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去了,结果被录用,我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我的第三份也是现在在做的工作,在一个区的畜牧水产局打工,之所以用打工这个词是因为我在这是合同制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合同工,不过待遇和正式有编制的一样。在这工作没有企业辛苦,待遇在我们这也算不错了,基本是过上了朝八晚五周末双休的机关生活。
现在看来, 我两次换工作,都是因为待遇问题。我的工作是越换工资越高,但是越换技术含量却越低,注意我说的技术是指的养殖技术,显然在机关不需要太多养殖技术。我第一份工作工资低,大概是因为海洋馆这个行业特殊,从业者选择面不够广,而且我在跳槽后也曾像一些海洋馆投过简历,结果发现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待遇都一样的低,可能这些地方觉得养殖员不需要有学历,只要会干活就行,来了可以现学,总之我觉得这个行业比较奇葩。第二份工作说得好听点是研发,说得难听就是花瓶,另外你还要不时客串各种劳动力,这都没啥,主要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钱没法多给你,要想涨工资,就只有提升职务或者等普涨,而职务又有限,别人不走你就没有机会,这情况真有点像机关单位的按资排辈,所以后来我干脆跳槽给政府打工算了。
所以在我看来,国内农学专业毕业生待遇不好,主要是因为农业需要大学生的地方不多,很多活他请别人低价也能干,何苦请你?再加上工作环境一般都较差,农学专业毕业的大部分都转行了,别的专我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的干本行的很少,干本行的这一部分人里很大一部分又都是去干销售去了,真的去搞技术的非常的少。
啰啰嗦嗦的写了一大堆,希望能解答一些大家心中的疑惑^_^
我只是来找同行的=。=果然大家都在坑里面。可是干嘛要匿名呢,学农科完全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嘛。世人的成见完全是因为不了解而已。明天回家。占个坑吧想起来填就填想不起来就坑了吧= =
你觉得马克思主义研究这门专业毕业后待遇如何?
因为农业赚不到钱,等到土地流转开始,大家都从农业上或者说土地上大把大把的赚钱了,就没有人瞧不起了。至于赚不到钱的原因就太多了,不一一说了,不过未来此地盛产土豪。矿老板也就是个挖矿的,房地产商也就是个盖房子的,为什么大家觉得牛逼,这个非常重要。重申一遍,就是之前赚不到钱,要是盛产土豪,你看农业是什么样的,应该不会太久。
我是学园艺的,(不属于景观设计的那种,只学习蔬菜,果树,采后,种子之类的)刚刚进行了一周的实习,在我看来,农业还是很有前途的,我在广州这边上学。第一天是垦荒,那叫一个累啊。第二天的实习是去东莞,参观了虫草的人工培养生长过程,烘干之后能卖到1000+一斤,这还不算是品质好的虫草,还有,铁皮石斛金丝莲等这些保健植物的培养,都是用组织培养的,生长虽然缓慢,但价格非常贵,比虫草还贵得多,加上广东这边很注重煲汤来养生,所以市场还是很好。还有一些无土栽培蔬菜,网室栽培(不打农药的,比市场上普通的贵点),这些都省肥省力,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收益还是很好的,滴灌喷灌这些都只要程序控制下就好了。还有组培兰花,观景蕨类等等都很赚钱。剩余的几天,参观果树:番木瓜,橄榄,番石榴,树菠萝,荔枝,澳洲坚果。。。。听老师介绍都是很能赚钱的,当然你还要有很好的技术。关于种子,做销售这方面也很不错,不过很累。很多师兄师姐都是在做销售。卖肥料啊,卖蔬菜啊。园艺学院的老师很有钱,开奥迪的也不少见,和别的学院比起来还是很牛逼的,和别人开公司,老师以技术入股,周末就去指导,或者只是做咨询,学校也分了好多地来做研究,还有专门的茶叶品牌,老师说过有个品种的茶又受欢迎又好种,还不便宜,忘记叫什么来着了,如果租块地种茶树,也不错,当然这属于创业,有风险。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健康,有机食品了,比如蛙稻米,也有好多公司都直接租块地自己种,自已吃,所以也会聘请农学方面的人来做。还有在广东天气不适宜的时候,将菜心等蔬菜移到山西等地种植,然后再卖到南方或者出口,价格很高,所以也很赚钱,只要你有知识,技术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我们学校管理农作物的农民工资都是一万加每月的,很多农场的技术工人,比如嫁接工人,工资也是一万以上的,还招不到人。考公务员也很好,国家对农业部门的公务员门槛比较低,不难考的。至于学兽医这些的,反正在我们学校,一毕业基本上都被公司招走了,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如果你学的实在很差,也能找老师介绍的,卖饲料等,也是销售来着。反正农业的前景不差的毕业生待遇不算太低的,只要你肯吃苦,平时好好学,哈哈,好像每个专业好好学都能出人头地啦,至于冷门,应该主要是观念问题,还有就是比较辛苦吧,不过哪有又轻松又赚钱的工作啊。
1.关于题中“中国是农业大国”说实话,在下难免呵呵,坐井观天要不得啊!论体量也许咱有好些世界第一,但质量和科技水平每每不堪直视,勉强解决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吃饭问题而已;而且这个所谓的解决还是付出了极大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才换来的,若不借助科技进步,难说怎样才能持续下去2.关于冷门不知您是如何衡量热门/冷门的。如果真是冷门,冷门即是稀缺,在经济学上这不正意味着价值么?3. 对于毕业生待遇低由于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只能用个人经验说事儿,略供参考本人西部三线城市人氏,国内某农大动物科学本科,动物营养硕士及博士,毕业至今两年有余。现在魔都某饲料添加剂公司任产品经理。我的本科,硕士,博士同窗毕业后有继续从事科研的,有报考公务员的,也有许多进入相关企业的。和我自己报考其他专业的高中同学相比,说实话没感觉到题主所说的待遇低。当然,样本较小,说服力有限。尤其是最近两年,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感觉农业(当然主要是动物生产行业)越发受到重视起来了,钱景喜人啊!另外,不知题主所说的待遇低,线划在哪里?(近来新闻说年收入五万多在我国即可算作中产阶级,粗粗算来也不过是三口之家全年每日三顿主席套餐的花费呀!)-----最后,不论你为何选择了大学中的专业,那都并非你人生的全部。下面这段话我很喜欢,便自己尝试翻成了中文,与各位共勉吧!A human being should be able to change a diaper, plan an invasion, butcher a hog, conn a ship, design a building, write a sonnet, balance accounts, build a wall, set a bone, comfort the dying, take orders, give orders, cooperate, act alone, solve equations, analyze a new problem, pitch manure, program a computer, cook a tasty meal, fight efficiently, die gallantly. Specialization is for insects.-Time Enough For Love, Robert Anson Heinlein一个人应该有能力更换尿布、策划侵略、杀猪、操舵行船、设计建筑、写十四行诗、平衡收支、造墙、接骨、宽慰临终之人、接受指令、发布命令、团队协作、单兵作战、求解方程、分析新问题、铲除粪便、编写程序、做可口的饭菜、有效地战斗、英勇地死去。只有虫豸才讲特长。-时间够你爱,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
一句话,单位产出低。没办法。金融高,单位产出高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冷门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