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鳊鱼的做法鳞片从银灰色变成了白色是怎么回事啊。鱼又是活的 没死。就是养不了多久就死了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答博友黄海渔人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毛泽东于1957年1月在《诗刊》上发表的《水调歌头.游泳》的首句,1956年5月下旬,毛泽东由长沙来到武汉,6月1日至4日,先后3次畅游长江,并写下著名诗篇《水调歌头·游泳》。
那么,诗句中提到的武昌鱼是一种什么鱼,是哪科哪目?
鲂、鳊有几种,习性与形态又有何不同?
垂钓此类目标鱼的方法和技巧又有哪些等等,在前文中受博友黄海渔人的启发现略作整理。
【鱼&文化】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
据当年为毛主席在武汉游泳做饭的杨纯卿老师回忆,当时他为毛主席做了五道菜,其中有一道菜就是“清蒸武昌鱼”。这条鱼足有两公斤重,“是樊口产的,是真正的武昌鱼,叫团头鲂,当地俗称鳊鱼”。事后,陪同毛主席进餐的叶子龙同志风趣地对杨师傅说:“主席吃了你做的武昌鱼,写诗还用了武昌鱼的典故呢。”198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是这样注释武昌鱼的:“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鲂或团头鳊。”
诗文中提到的武昌鱼,俗称团头鳊、缩项鲂。据武昌县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同时,以“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中国人命名的第一条鱼种叫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工驯化成功的第一尾鱼又是哪条鱼吗?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学名为团头鲂、通称武昌鱼的鱼。
  为“武昌鱼”命名、被尊称为“武昌鱼之父”的我国著名鱼类学家及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教授,1955年时年四十一岁的易伯鲁对梁子湖的鳊鲌类进行了专题研究,他首先发现,梁子湖的鳊鱼中,除有记载三角鲂和长春鳊外,还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上没有的,在实验室里,易先生发现三角鳊与团头鲂在形态上差异很大,他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别:与三角鳊比较,团头鳊的头部更短些,平均短8.7毫米,而形状与口也存在差异。他还从这两种鱼的背鳍、尾鳍、尾柄、鳔、脊椎、肋骨、眶上骨、鳃耙等方面找到了显著的差异。最终审慎地把鲂鱼学名保留给三角鳊,它的正式学名定为三角鲂。另为团头鳊定一新名,它的正式中文应为团头鲂。
在《辞海》等权威工具书及《中国鲤科鱼类志》等权威著作中记载:“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梁子湖”。
【分类与习性特征】
【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Richardson,1846)),属硬骨鱼纲,隶属鲤形目、鲤科、鲂鳊亚科、鲂属(本属体高,略呈菱形,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腹棱短,自腹鳍直肛门。下咽齿3行。鲂属产卵场要求水流有显著的流动)三角鲂鳃耙19~21。学名鲂鱼、平胸鲂,又名塔鳊、三角鳊、乌鳊。(三角鲂与团头鲂、鳊鱼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其唇厚且突出,富有角质。)因其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它体大肉厚、骨刺比较少、肉质嫩滑,可称为淡水鱼类中的珍品。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武昌鱼,团头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2.0-2.3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胸部平坦,腹棱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区别于鳊鱼)具有皮质腹棱,团头鲂鳃耙14~16。
【长春鳊】(鲤科)Parabramis
pekinensis[地方名]鳊鱼、长身鳊、鳊花、草鳊、油鳊、边鱼、方鱼、黄尖、川枪、莲子鱼。
[形态特征]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头尖小。口小裂斜,上颌比下颌稍长。无须,有咽头齿3行。侧线位于体侧中微下弯。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鳍高大于头长,刺粗壮而光滑,长春鳊鳃耙16~19。臀鳍长,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28~34。尾柄短。尾鳍深叉形。整个身体呈银白色。作背及头背部青灰色,带有浅绿色泽,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分别为灰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
【鲂鳊之习性差异与形态区分】
  天下鳊鱼分为三种,一种是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而武昌鱼实际上专指第三种团头鲂。
【习性及差异】:
团头鲂以产于鄂城梁子湖的樊口者为上。唐代的元结有歌曰:‘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中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约勾。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歌中所说的:‘回中鱼’,就是武昌鱼。由此可知,武昌鱼喜欢生活在回流之中。樊口为梁子湖通江之处,这里水势回旋,并有大小回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钓台下者曰小回’。据《武昌县志》(也就是鄂城的县志)上记载:‘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
@@武昌鱼虽然是鳊鱼的一种,在形体上与长春鳊、三角鲂相似,但习性不同。长春鳊、三角鲂以淀粉类杂食为主,而武昌鱼则以草食为主,它最爱吃苦草和轮叶黑藻。
@@长春鳊长得最快、三角鲂其次,而团头鲂长得最慢。这就是为什么武昌鱼极为肥美细嫩的原因。&
@@鲜活的团头鲂本有‘鳞色银白而腹内无黑膜者为真’这么一个特征,长春鳊和三角鲂因为杂食性的缘故没有这种特征。
【形态与区分】:
这三种鱼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团头鲂体侧各有14根肋骨,而长春鳊与三角鲂却都只有13根。而团头鲂又称缩项鳊,其背脊线在头与脊背那儿有一个明显的钝角。
&1.长春鳊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即腹棱完全;而三角鲂和团头鲂均为平胸,腹棱自腹鳍基后出现,即腹棱不完全。
&&&&2.长春鳊体背和头部背面青灰色带有浅绿色光泽,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边缘呈灰黑色;而三角鲂体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都较深,体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光泽,腹部白色,各鳍都呈灰黑色。团头鲂体呈灰黑色,体侧面灰白色,腹部浅灰白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色,边缘较淡,组成体侧若干黑色条纹。
&&&&3.团头鲂与三角鲂比较,团头鲂体形较高,为菱形,三角鲂体形较窄,为近菱形;团头鲂胸鳍较短,不到或仅到腹鳍基部,而三角鲂胸鳍较长。一般超过腹鳍基部;团头鲂口裂较宽,弧度较小,呈平弧形,背鳍硬刺短,小于头长;而三角鲂口裂窄,弧度较大,呈马蹄形,背鳍硬刺较长,显著大于头长;团头鲂尾柄长与尾柄高相近,呈方形,而三角鲂尾柄长远远大于尾柄高,呈长方形;团头鲂上眼眶骨小而薄,呈三角形,三角鲂上眼眶骨大而厚略显长方形。
由于以上三种鲂鳊形态接近,再加上生长周期和其他原因,所以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湖库池塘养殖的大多是长春鳊和三角鲂,当然也有个别养殖户不计生长周期等成本因素放养团头鲂的。
《水调歌头·游泳》 &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蒸鳊鱼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