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马院1996本科 黄英老公曹帅

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1)你家境本来不富裕,我还天天因为吃饭增加知交的负担,长期下去怎么行呢? (2)马子才感到奇怪,走过去悄悄观看,只见来买花的市民,车拉肩挑,一路上接连不断。(3)花别人的钱,也是很可耻的。小题1:试题分析:适:出嫁。《孔雀东南飞》有“始适还家门”句。艺:现有“园艺”一词,即“园林种植”之意。籍:《鸿门宴》中有“籍吏民”。课:虽然中学课本没学过这个意义,但可根据句意来推断。小题2:试题分析:②是陶三郎的话,⑥是黄英说清浊自可分开。小题3:试题分析:“因为他私藏了好的菊种”是臆测。小题4:试题分析:⑴“君、仆”分别为敬称和谦称,“固”1分,“口腹”1分,“胡可为常”语气1分。⑵“怪之”1分,定语后置1分,“相属”1分,语句通顺1分。⑶“捐”1分,“良”1分,“丑”1分。【参考译文】顺天人马子才,家里世世代代喜好菊花,到了马子才这辈爱得更深了;只要听说有好品种就一定想法买到它,不怕路远。 回家路上,子才遇见一个少年,骑着小毛驴,跟随在一辆华丽的车子后面,生得英俊潇洒,落落大方。就同他谈论起种植菊花的技艺来,马子才十分高兴,说:“我家虽然很穷,但有茅草房可以居住。如果你们不嫌荒陋,就不要再找别的地方了。”陶生快步走到车前同姐姐商量,车里的人掀开帘子说话,原来是个二十来岁的绝世美人,她看着弟弟说:“房屋好坏不在乎,但院子一定要宽敞。”马子才忙替陶生答应了,于是三人一块儿回家。 陶生每天到北院,为马子才管理菊花。那些已经枯了的菊花一经他拨出来再种上,没有不活的。陶生的姐姐小名叫黄英,很会说话,一天,陶生对马子才说:“你家境本来不富裕,我还天天因为吃饭增加知交的负担,长期下去怎么行呢?为今之计,卖菊花也足以谋生。”马子才一向耿直,听了陶生的话,很鄙视地说:“我以为你是一个风流高士,应当能够安于贫困,今天竟说出这样的话,把种菊花的地方作为市场,那是对菊花的侮辱。”陶生笑着说:“自食其力不是贪心,卖花为业不是庸俗;一个人固然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利,但也不必去追求贫穷啊。”马子才没有说话,陶生站起来走了。从这天起,马子才扔掉的残枝劣种,陶生都拾掇回去,不久,菊花将要开放了,马子才感到奇怪,走过去悄悄观看,只见来买花的市民,车拉肩挑,一路上接连不断。所买的花全是奇异的品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马子才心里讨厌陶生贪财,想与他绝交,又恨他私藏良种不让自己知道,就走到他门前敲门,要责备他一顿。陶生出来,拉着他的手进了门,马子才见原来的半亩荒地全种上了菊花,除了那几间房子没有一块空地。挖去菊花的地方,又折下别的枝条插补上了,畦里那些含苞待放的菊花没有一棵不是奇特的品种,仔细辨认一下,全是自己以前拨出来扔掉的。陶生进屋,端出酒菜摆在菊花畦旁边,说:“我因贫穷,不能守清规,连续几天幸而得到一点钱,足够我们醉一通的。”慢慢的旧日的花畦,全都盖起了房舍。到了秋天,用车拉着花走了,第二年春天过去了也没回来。这时,马子才的妻子生病死了。马子才看中了黄英,就托人向黄英露了点口风,黄英微笑着,看意思好像应允了,只是专等陶生回来罢了。黄英指导仆人栽种菊花,同陶生在家时一样。黄英嫁给马子才以后,在墙壁上开了个便门通南宅,每天过去督促仆人做活。马子才觉得依靠妻子的财富生活不光彩,常嘱咐黄英南北宅子各立帐目登记,以防混淆。不过半年,黄英大兴土木。马子才制止不住,只几个月,楼舍连成一片,两座宅子合成一体,再也分不出界线来了。但黄英也听从了马子才的意见,关起门不再培育、出卖菊花,生活享用却超过了富贵大家。马子才心里不安黄英说:“我不是贪婪卑鄙的人,只是没有点财富,会让后代人说爱菊花的陶渊明是穷骨头,一百年也不能发迹,所以才给我们的陶公争这口气。但由穷变富很难,由富变穷却容易得很。床头的金钱任凭你挥霍,我决不吝惜。”马子才说:“花别人的钱,也是很可耻的。”黄英说:“你不愿意富,我又不能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你分开住。这样清高的自己清高。浑浊的自己浑浊,对谁也没有妨害。”就在园子里盖了间茅草屋让马子才住,选了个漂亮的奴婢去侍候他,马子才住得很安心。可是过了几天,就苦苦想念起黄英,叫人去叫她,她不肯来,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找她。隔一宿去一趟,习以为常了。黄英笑着说:“你东边吃饭西边睡觉,清廉的人不应当是这样的。”马子才自已也笑了,没有话回答,只得又搬回来,同当初一样住到一块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警劝之道道:作用C.议之不徇徇:徇私,袒护D.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足为后法则告诉不许B.惧后世之不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有意奸而外淑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D.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臣以险衅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六处)。(3分)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郦道元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引:推荐。B.道元以属官坐免坐:因为犯罪。C.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诣:到。D.念常匿悦第第:府第,住宅。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夷以近 B.奸盗逃于他境青出于蓝C.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句读之不知D.常与卧起孰与君少长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⑥小题4: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法正传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资益州之殷富资:资助B.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制:控制C.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还:撤退D.亮每奇正智术奇:感到惊奇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①先主乃厚待靖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不因此势以图巴、蜀②我欲因之梦吴越D.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分)(2)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母以孝闻,亲殁,庐墓终丧。宪宗初,擢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请间言:“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今不闻进规纳忠,何以知天下事?”帝曰:“韦处厚、路隋数上疏,其言忠切,顾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宰相不能诘,下群臣议,处厚发十难诮其迂谬,平叔愧缩,遂寝。敬宗初,李逢吉得柄,构李绅,逐为端州司马。其党刘栖楚等欲致绅必死,建言当徙丑地。处厚上言:“按绅先朝旧臣,就令有过,尚当祓瑕洗衅,况被谗乎!”绅繇是免。方天子荒暗,月视朝才三四。处厚入见,即自陈有罪,愿前死以谢。帝曰:“何哉?”对曰:“臣昔为谏官,不能死争,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于法应诛。然所以不死者,陛下在春宫,十有五矣。今皇子方襁褓,臣不敢避死亡之诛。”帝大感悟,赐锦彩以慰其意。后禁中急变,文宗绥内难,犹豫未即下诏,处厚入,昌言曰:“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谕。无违旧章者。帝虽自力机政,然骤信轻改,摇于浮论。处厚尝独对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宰相,凡所奏可,而中辄变易。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即趋下顿首,帝矍然曰:“何至是?卿之忠力,朕自知之,安可遽辞以重吾不德?”处厚趋出,帝复召问所欲言,乃对:“近君子,远小人,始可为治。”大和二年,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处厚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刚于御吏,百僚谒事,畏惕未尝敢及以私。推择官材,往往弃瑕录善,时亦讥其太广。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掇其粹要掇:通“缀”,连接B.李逢吉得柄,构李绅构:陷害C.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畋:打猎D.文宗绥内难绥:平定小题2:下列选文中的文句与后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知天下事一言以蔽之B.为翰林侍讲学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遽辞以重吾不德申之以孝悌之义D.处厚姿状如甚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处厚沉静缜密,为人们推崇。他多次上秦折给皇上,所言忠诚恳切,但他不事张扬,以至礼部尚书李绛误以为皇上听不到忠谏。B.韦处厚忠心耿耿。穆宗皇帝不喜欢读书,韦处厚就摘录《易》《书》《诗》等书中的精华,呈献给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帮助。C.韦处厚敢据理力谏。当李逢吉的党羽想置李绅于死地,建议把李绅流放到荒蛮之地时,是韦处厚据理力争,使李绅免于被流放。D.韦处厚为人刚直,受皇帝及人们敬重。因敬畏他,百官在禀告事情时不敢掺和私情。但韦处厚在用人方面因善邪不分又被人们讥笑。小题4:把文言文中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2)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3)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别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日:“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选自《韩非子》)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山之农者侵畔畔:田地的边界B.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鬻:卖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已:消除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说:说法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期年而器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其人弗能应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马乃褥过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2分)(2)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4分)(3)令朝至暮变,薯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至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赵康靖公神道碑苏 轼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公为人乐易深中注,恢然伟人也。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专务扬善掩恶,以德报怨,出于至诚,非勉强者。天下称之,至于敦尚契旧,葬死养孤,盖不可胜数。&&&&&&&&&&&&&&&&&&&&&&&&&&&&&&&&&&&&&&&&&&&(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显:显扬B.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谢:告诫C.公即斩以徇徇:对众宣示D.毋面从吾过从:通“纵”,放过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3分)①七岁而孤,笃学自力&&&&&&&&&②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③公笑不答&&&&&&&&&&&&&&&&&&&④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⑤遂请老不已&&&&&&&&&&&&&&&&&⑥敦尚契旧,葬死养孤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3分)(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3分)(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明道先生程颢小传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人。逾冠,中进士第,调鄠县主簿。南山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聚观。先生谓其僧曰:“吾有职事,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自是光不复见。改上元县,盛夏堤决,法当言之府,府言之漕司,然后兴作。先生曰:“若是,苗槁久矣!”竟发民塞之,岁乃大熟。上元当水运之冲,设营以处病卒,至者辄死。先生曰:“病者给券而后得食。待食数日,奚而不死!”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死者减半。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捕而脯之,使人不惑。河东财赋窘迫,官所科买,虽至贱之物,价必腾涌。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乡皆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童儿所读书,亲为正句读。在县三年,民无强盗及斗死者。秩满,吏夜叩门,称有杀人者,先生曰:“吾邑安有此!诚有之,必某村某人也。”问之,果然。或询其故,曰:“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言者攻之甚力。先生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新法既行,先生言:“智者若禹之行水,行所无事。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深怒,但出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文潞公采众议而为之表其墓曰“明道先生”。(选自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十三《明道学案上》,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俟:等到B.上元当水运之冲冲:要塞C.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革:改变D.安石为之愧屈屈:委屈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设营以处病卒民以事至县者B.召父老而与之语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C.亲为正句读文潞公采众议而为之表其墓D.言者攻之甚力智者若禹之行水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B.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C.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D.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小题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程颢富有预见性的一组句子是(3分)①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 ②若是,苗槁久矣③设营以处病卒&&&&&&&&&&&&&&&&&&&&& ④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⑤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 ⑥必告之以孝悌忠信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程颢在上元县任职时,河堤决口,他没有依照固有的程序将灾情上报后才开始救援,而是尽力争取时间,组织民众堵塞决口,当地最终获得了大丰收。B.南山的石佛和茅山的龙都被老百姓奉为神物,但程颢却大胆地要取下石佛的头,将龙捉回来做成肉干,让老百姓不受所谓神灵的迷惑。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D.程颢委婉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希望辞去言官的职务。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将他贬作提点京西刑狱。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⑴若是,苗槁久矣!(2分)⑵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英老公曹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