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埠陆河河口中学学生会90级学生会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五彩缤纷话金石—矿物的故事
&&&&&&&&&&&&&&&&
/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五彩缤纷话金石—矿物的故事 
古今沧桑话黄金黄金为何倍受宠爱  古往今来,黄金一直是人们追逐的对象。有的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 更有甚者,为此而走上歧途,以至身败名裂。  五千年来在阶级社会里,黄金是统治阶级掌握权力和拥有财富的象征, 作为劫掠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剥削和奴役他人的武器。而在平民百姓的日常 生活中,黄金则作为装饰和通货之用。所以黄金在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 艺术各方面无不渗透着。黄金之所以倍受青睐,是与它的许多特性分不开的。 首先,其外表发出的金黄色光泽,最引人注目。但在人们的经验里,感到纯金的颜色略嫌太深,所以通常在制作首饰时,掺入少量的其它金属(主 要是银),使色泽稍淡,反而迎合一般人的审美情趣。所以,黄金充作装饰 之用的数量极其可观,据估计,时至今日,共开采 8~10 万吨黄金,而用于 工业的,恐不足 10%。  其次,黄金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与大多数化学元素都不起反应,在空 气中长期暴露也不会改变颜色或减弱其光泽,制作首饰最合适不过了。现代 航天器上涂一层厚度为 0.06 英寸的金,便可形成一层最理想的反射膜,保护 航天器免受阳光的损害。第三,黄金属于比重较大的金属,其比重为 19.37。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或收藏。 第四,黄金具有很强的韧性(或称延展性),可敲击成很薄的叶片而不会破裂,最薄的程度可达 10 万分之 1 厘米。利用这个特点区别真假黄金最为明显,如“愚人金”(即黄铁矿)经过敲击,很容易破裂。 因为韧性强,黄金很容易拉长,如果将一盎司纯金拉成丝,可长达 80公里。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制成金线,作为华丽昂贵衣服的服饰,或编织成金冠。我国著名的文物“金缕玉衣”,也利用金的特强延展性,以金丝穿缀 玉片制成衣服。制作极其精细,有的用 12 条极细的金线拧成一股穿缀精心磨 制的玉片成衣。现在,利用黄金的展延性,把微型黄金线路“印”在一小块 陶片上用于计算机,可节省很长的导线。但是,由于黄金太软,用纯金制作首饰或货币并不太合适,必须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以增加其硬度。  金制品的纯度一般用 K 表示。所谓 K 金的 K,是希腊字 Keration 的缩写, 通常都以 24K 金为“足赤”,其实并非 100%都是金,按我国的规定含金量99%为足金,含金量 99.9%为千足金。今将各类常见 K 金的含金量列表如下, 供大家识别金器时的参考:24K 金理论含金量为 100%22K 金含金量为 91.3%20K 金含金量为 83%18K 金含金量为 75%14K 金含金量为 58%12K 金含金量为 50% 自然金都是不纯的,一般在 55%~95%之间。  假金往往是铜和锌的合金制成,其外表的黄金色泽与金子十分相似,但 氧化以后,就会发生剥落锈蚀,原“色”毕露,不可能冒充真金了。  俗语说:真金不怕火,其熔点相当高,约为 1063℃,经得起一般高温。 虽然这样,但毕竟由于数量太少,工业上还没有大量利用黄金,只有极少数 理化器具需要用纯金制作外,一般即使用金时,也与其他金属经合金以后使 用。有时也用铂金,其实不是纯的铂,而是含有钯(12%)、铂(25%)或 镍(15%)的合金。至于金牙、金笔,都不是纯金,而是在其他金属的表面 焊合、锻结或用其他机械方法加上一层金而成。例如眼镜架上印有“1/1012Kt.GF”。说明这副眼镜架是其他金属(主要是铜)制成的,表面镀有 12K 金,金子的重量仅占总重量的 1/10。  黄金也有药用价值,例如《本草纲目》曾载“风眼烂弦??,用金环烧 红掠上下睑肉,即愈。”“牙齿风痛??火烧金钗碱之立止”。这里说的是 利用金子的熔点高,烧之高温后,施之以消毒的方法也。另解,“水银入耳?? 能触人脑,以金枕耳,自出也。”“水银入肉??令人筋挛,惟以金物熨之, 水银当出蚀金,侯金白色,是也。”这是北齐时代徐玉使用的办法,很合乎 科学道理,水银加热就会挥发,与金化合成白色合金,将水银从肌肉中取出。黄金是如何生成的  我国湖南会同县漠滨乡一带是一个富金地带。这个地方的农民,自古代 就有开挖含金石头的习惯,全村的大人小孩都有在野外辨识金子的本领,而 且对黄色特别敏感。1984 年 7 月,小学生杨波偶然中发现含金石,在当时引 起了一场挖金热。后来,地质队派人来此观察研究,认为这些金子是产在十几亿年以前形成的古老的硬质砂岩和砂质板岩中。当 1 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当时华南 各地普遍发生巨大的地壳运动,同时出现火山喷发与岩浆入侵,这些含金的 石英脉就侵入到这片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中。最初,石英脉中的金子与其他金 属组成硫化物埋藏在一起。由于后来当地遭到长期的侵蚀和风化作用,金属 硫化物则变成褐铁矿,而金子也就赋存在褐铁矿之中,褐铁矿又嵌生在变质 石头内。所以,这一带只要找到带有褐铁矿团块的石头,就有希望寻找到金 子了。杨波找到金子的故事是偶然的,但这里有金子的客观条件是早已存在了。由此想到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公元 772~842)的《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305 年)因参加革新朝政,触犯龙颜,被贬谪到 朗州(今常德)任司马,他在当地任职期间,以《竹枝词》形式,也就是以 当地的民歌形式写了常德地区民情风俗方面的十余首诗篇。《浪淘沙》是其 中的第六首,最为人称道。如果从地质学眼光看,这应是一首很好的科学诗。 诗中第一句的澄洲,就是江心洲,即江中小岛。第二句的江隈,就是河 流的转湾处。他指出淘金的最佳地点是在江心洲和河流的转弯处,十分正确。 因为这两处正是流水速度减慢的地方,金子比重大,在此最容易沉淀。因此, 引来大批淘金女在此操作劳动。第三、四句当然是借题发挥,抨击封建社会 的统治阶级是掠夺劳动人民的辛苦果实的魁首,从一个侧面鞭挞了社会的不  平等现象。此诗立意奇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极富民歌风采。 常德正好地处沅水下游,说明上游是产金的,上面所述的会同县漠滨乡出产黄金的山区也正是沅水 8 上游的渠水所在地。而且刘禹锡在他的《武陵 书怀五十韵》中还提到“永贞元年,余??贬为郡司马,至则以方志所载而 质诸其人民,顾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乃具有闻见而成是诗。”正是在这首 诗中,他写下了“披沙金粟见”之句,明确记载了常德一带产砂金的事实。 无独有偶,邻近常德的益阳,近年来也发现不少大金块(俗称狗头金)。例如 1983 年 6 月 13 日,益阳市郊区农民陈作新等 3 人,在大海塘东南 150 米处采到一块重 2160.8 克的自然金块,纯金度达 92%。7 月 12 日上午,农 民曹锦云等 6 人,在同一地点又采到一块重达 1510.49 克的巨金,折合纯金1390.57 克。据历史记载,12 世纪初,益阳就曾出产过重达 24.5 公斤的特大 自然金块。无怪乎当地不少地名都与金子掛上号,如“金银山”、“金花湖’ 等。按地质条件看,这些“狗头金”也是从上游(资水)冲下来的,因为那 里的成金条件与会同漠滨乡是相同的。还有,陕西南郑武学桥山沟里,被当 地农民拣到一块重 0.81 公斤的金块,大概源于秦岭。  在国外,也发生过许多“淘金热”的故事,以巴西为例,1980 年 2 月, 在巴西亚马孙河林海中的卡拉亚矿业联合企业附近,一个名叫亚尔万的牧场 主,在开挖一条沟渠时,偶然掘到一块很重的黑色石头,他就将这块石头带 给一位地质学家鉴定,地质学家断定石头内含有金子,打开一看,果然金光 闪烁,颗颗黄金映入眼帘。消息传开以后,寻金者蜂拥而至,没几天,来了1.2 万多人。时值 3 月,气温高达 40℃,而大批衣衫褴缕的淘金者不顾终日辛劳,竟挖出 45 米深,700 米见方的大坑,从 5 月到 8 月,共采获黄金 3500 公斤,平均月产 1 吨有余,成为巴西的一个大金矿,政府就管理了这个金矿, 作为偿还外债之用。从此,巴西的主要财富,除了咖啡、棉花之外,黄金便 成为她的第三财富了。黄金在地壳中的蕴藏量极为稀少,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 4.3×10-7%。1970 年公布的世界黄金的总储量为 3.5~4 万吨,因此黄金是名副其实的贵 重金属。目前世界年产量约为 1400 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是南非,储量已明显减少,1970 年产 1000 吨,到1980 年已下降到 670 吨,此后都在减少。南非的黄金矿井已采到 3700 米深 度,是世界上开采黄金的最深井。我国采金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记载,1888 年,年产 13 吨,居世界第五位。一百年后的 1988 年统计,年产 43 万两,其中砂金占 41 万两,可见 砂金的重要。除河床外,滨海砂金亦不可忽视,这些含金的沉积物是由细砂、 粗砂和砾石交互成层的。如美国东太平洋俄勒冈州沿岸的海滨砂金矿自 1852 年开始采掘,已得大量金子;又如著名的阿拉斯加诺姆砂金矿,已开采 70 多年了。这里的砂金矿沿海岸分布,长达 5 公里,宽 90 米,厚 0.3~0.9 米, 黄金的平均含量高达 5.2~50 克/吨。专家们估计,在 20 米深处,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的近岸带内,储藏量至少有 300 吨,价值 6 亿美金。另外,在阿拉 斯加湾的科迪亚克岛和朱诺附近以及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近海地带,目前也 在开采。60 年代后期,苏联与日本也都发现滨海砂矿。我国的海岸线很长, 如能进一步找寻,滨海金砂矿的前景也是大有希望的。科学家对黄金开发的探索美国沉积学家米勒曼和麦迪认为,大陆上的黄金被河流、冰川、洪水带到海洋里,为数足以惊人,每年约有 160 吨金含在沉积物中冲入海洋。海洋 学家还曾将海水中的含金量作过分析,每吨海水含有 0.004~0.02 毫克。全 世界海中含金的总量至少有 1000 万吨,乐观地估计,可达 5500 万吨,超过 大陆上的黄金储量。但各个海洋的地理条件不同,含金量亦有差异,例如加 勒比海每吨海水含金量高达 15~18 毫克,为一般海水含金量的 750~900 倍。 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各海域的黄金储量约达 15000 吨。  但由于开采技术和开发费用高昂,目前从海水中提炼黄金的想法尚未付 诸实施,只得望洋兴叹!  用什么办法呢!科学家们已注意到这一课题,他们发现某些海洋生物能 够吸取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例如虾的血液中含有铜、扇贝的鳃中富含铁,某 些鱼类骨骼中含铅的份量高出海水中含铅量的 2000 万倍。比如说,如能在海 水中培植出一种能吸取海水中金元素的某种藻类,扩大放养,到期收获这种 特殊的“黄金藻”,也许能获取无穷无尽的黄金了。科学家们也分析过陨石中的黄金含量,每吨可得 5~10 克,每年大约有3500 吨陨石降落到地面;前苏联的科学家研究后认为,陨石在降落过程中, 经大气摩擦燃烧后,还有 3 万吨微尘落到地面,其中也含金。这样,每年可 从“天外来客”身上提取 17.5~35 公斤的黄金。在茫茫无垠的太空中,陨石含金以外,还存在“黄金星”呢!这是科学家利用特殊的卫星装置探测到的,它可以观察星球的短波紫外辐射,许多重 金属的光谱线是落在短波紫外辐射波段内。“黄金星”位于巨蟹星座中的巨蟹 K 星,巨蟹座位于狮子座的狮头附近,夏夜可见。星的内部由锰构成,表面是黄金,含金量估计达 1000 亿吨以上。 距地球 175 光年,如用光速太空飞船前往,往返需时 350 年。这颗“黄金星” 的体积比我们的太阳大 3 倍。但是,迄今尚无法将“黄金星”作为取金的目标。  自从板块学说在地质界兴起以后,人们注意到海洋裂谷深达上地幔,那 里发现热液多金属矿床,富集着金、银、铜、铂、铅、锌等,红海中部裂谷 带的“阿特兰蒂斯 11”海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有经济价值的热液多金 属矿床。在海底表层 10 米厚的金属泥中,含矿量达 5000 万吨以上,其中金 储量就有 45 吨,而大陆上的大型金矿也不过 10 吨左右的储量。只因为这类 矿床隐埋在深达数千米的海底,开采技术与所耗费用之巨都成问题,目前尚 无法获得,各国正在研究,企图解决这一难题,如一旦能予解决,前途无量。 火山成金也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前几年,有许多研究火山的科学家, 从火山气体中分析到含有黄金,例如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每天可以喷发出 24 公斤的黄金和 9 公斤的白银。但是,这些贵重的金属都以气体状态存在,没有发现液态和固态。也就是说,要回收它们目前还想不出办法来。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国家,热泉也多,其中也发现金。最有名的例子是大分县希塔山金矿附近,钻到一口热泉,每吨泉水中含有 228 毫克金,还有一 定量的银和铜,但这些金,像海水中的金一样,需要经过提取,费用高昂, 有些得不偿失。  南极洲有一座最大的火山——埃里伯斯火山,喷发时,发现有黄金微粒, 其大小约为 0.1~20 微米,最大者可达 60 微米(直径),散落在周围的雪地  里。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提取和收集这些黄金还不现实。 科学家发现,金在有机酸的作用下,能形成有机鳌和物,可以进行长距离迁移,还可以被植物吸收。例如玉米、金银花中的含金量较高,每吨水木 贼含金量高达 160 毫克,风信子也能吸收较多的黄金。于是,在一些开采黄 金的尾砂中,种植风信子之类,借此使低品位的金转化为含金量较高的副产 品,然后再进行提炼,达到采金的目的,这些植物,将真正成为“摇钱树” 了。  动物也能富金,例如:捷克斯洛伐克一个金矿区内的金龟子,把它烧死 成灰以后测量其平均含金量竟达 25ppm,而生长在不含金地区的金龟子的死 灰中的金含量微乎其微。如此等等,说明利用生物富金,前途将是无量的。 不过,目前所能开采的金矿不外乎两大类:一是砂金,即河流、海滨、 山坡等处与泥砂混合沉积的金矿,它们是含金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破碎、 搬运、聚积而成,容易找寻,也便于开采。另一是山金,即生在岩石中的原生矿,此类矿床往往是由砂金发现以后,顺藤摸瓜,追踪而找到的。 由于我国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较早,在不少地方的地名往往留下金字或银字之类,地质队甚至根据这条线索找到矿体呢!例如本世纪 80 年代初 期,河北省地质队就从金字的地名入手,访问老农,找寻古代开采金矿的遗 址,后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勘探,果然发现一个大金矿。另一个地质队,根 据“洒金河”地名,也找到一个隐伏的金矿体。这些地名,通常有金山峪沟、 砂金沟、金山子、金杖子、金厂沟、金宝沟等,通过工作,多多少少都发现 一些金矿,其中还有大中型的呢!坚硬无比金刚石神奇的传说  辛巴达是《一千零一夜》书中的英雄人物,据说曾有七次渡海来到中国, 沿途经历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回,他独个儿长途跋涉,像往常一样无目的地前行,来到一条深邃 的峡谷,野花啼鸟,景色迷人,正好又感到有点疲倦,于是便放下随身携带 的行李,坐在路边一块平整的石头上休息,欣赏眼前雅丽的山色。目光随着 地形转移,从山坡慢慢地看到谷底,忽然,一颗颗光华夺目的石子映入眼帘。 他被探险家常有的好奇心驱使,迈开双脚,沿着谷涧走去。  当他走到清流明净的溪边,定眸一看,惊呆了。原来在溪流的对岸,散 落着许多小如砂粒的宝石,晶亮透明,色泽清丽,熠熠的光彩好像向他招手, 可是水深流急,他不敢涉水去取,只得望“宝”兴叹。  正在迟疑之际,忽然有几只老鹰从高空飞来,向谷底俯冲而下。刹那间, 一只老鹰抓到一个小动物,得意地拍动着它的翅膀向远方飞去。辛巴达心头 一动,想到了取宝的办法。第二天,他准备了切割成小块的牛肉上山,再到 这个谷涧里,把牛肉碎块撤到溪边。一会儿,果然又有几只老鹰从天空盘旋 而下,而且衔着牛肉迅速起飞。这时,辛巴达拉起弓箭向老鹰射去,随着弓 弦的响声,两只老鹰中箭掉下来了。落在离他身边不远的地方,他走近一看, 一半被老鹰衔着,一半还露在嘴外的牛肉上闪烁着光彩,再定睛细看,他不 禁惊叫起来:“宝石!宝石!”随手拣起粘在牛肉上的小宝石,兴冲冲地带 回城去。先请珠宝商鉴定,证实是宝石,但说不出什么名字。一时间,旁观 的人们把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传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把珠宝店门 口围得水泄不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在喧闹的赞叹声之余,谁也叫不出 宝石的名字,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些奇光夺目的小宝石!正当此时,一位印度宝石商途经这个城市,闻讯之后,也十分关心,他就找到了辛巴达下榻的旅馆,叩门进去拜访。辛巴达正好坐在桌边,面对着 桌上几颗小宝石发愁,紧皱眉头,只想解开这个谜。而这位印度珠宝商见到 这些小宝石,两眼发愣,好像着了魔似的,一时说不出话来。随手取出放大 镜,细看不停,并且轻轻地拨动这些小宝石,恨不得从各个不同侧面看个够。 还轻声地自言自语道:“好东西!好东西!”而坐在一旁的辛巴达莫名其妙, 忙问道:“先生!您快说,这是什么宝石?”印度珠宝商如大梦初醒,他定 了一会神,取出其中的一颗,朝放在桌上的茶壶瓷盖一划,然后用手指在瓷 盖上一弹,瓷盖沿着划过的裂痕碎成两半。辛巴达以惊奇的目光向印度珠宝 商扫去,见他又从衣袋里取出一块鹅卵石,又在上面一划,坚硬的鹅卵石表 面留下一条深深的刻痕。辛巴达惊呆了,知道遇到了行家,忙恭恭敬敬地向 印度客人请教,印度珠宝商见这位小伙子情真意切,就不慌不忙地坐下来对 辛巴达说:“小伙子!你交好运了!这是宝石中的宝贝,它的名字叫金刚石。” 然后,还说了许多有关金刚石的常识。辛巴达也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将几 颗宝石卖给这位印度珠宝商,自己则留下其中最大的一颗作为纪念。  从此以后,金刚石的名贵也就被人们重视起来,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辛 巴达那样交上好运!  真实的故事  辛巴达发现金刚石的故事毕竟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但也说明金刚石自 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倒是事实。许多人都曾经做过金刚石梦,为获取 一件稀世之珍的宝贝,付出多大的代价。  1701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东南 20 多公里处,有一座巴蒂亚尔矿山, 实际上是淘洗海滨砂土,从中获取金刚石砂的企业。一个奴隶矿工在淘洗时 发现了一颗重 410 克拉(约相当于 80 克多一些)的金刚石,在当时,算是世 界上最大的了。  这个奴隶矿工无意中得到这么大的金刚石自然喜出望外,他用石片在大 腿上划了一个深深的裂口,就将这颗大金刚石嵌进血肉裂缝中,然后用头巾 紧紧地把伤口包扎起来。忍着剧痛,一跛一跛地走出大门,总算顺利地通过 第一关!  奴隶矿工蹒跚地沿着海岸走去,在天色将晚的时候,他碰到一名船长, 谈了几句以后,就将实情告诉他,希望船长帮助他卖掉这颗大金刚石,并报 以巨款相赠。船长假装同意。在途中,趁奴隶不注意,将奴隶打昏,夺得金 刚石,并顺手就将奴隶推入大海。船长得到这颗金刚石以后,以 5000 美元卖给当地的珠宝商。  珠宝商又以 10 万美元的价格转手倒卖给当时英国驻印度马德拉斯要塞 司令官彼德将军。彼德将军又把这颗金刚石带到伦敦,琢磨成一颗漂亮的钻 石,并取名“彼德”。1717 年,正是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莱昂侯爵又以 60万美元的价格从彼德手中买走,改名叫“摄政王”,并以此炫耀自己的豪贵, 由法国皇室负责保管这颗稀世之珍的大钻石。拿破仑当政后爱之若命,让工匠把它镶嵌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宝剑手把上。拿破仑去世以后,这把宝剑也就存放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里,现在,人 们估计这把宝剑和钻石的价格不少于 600 万法郎。纵使“摄政王”十分名贵,但它并不是最大的金刚石。最大的一颗要数“非洲之星”了。  1905 年 6 月下旬,南非各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报道了南非普列米尔金刚 石矿发现一颗重达 3016 克拉(约合 603 克)的巨金刚石,消息传开,轰动世 界。当时的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德兰士瓦政府头目也不敢私藏,首先想到英国政府和英王。当时,英王爱德华七世将要举行 66 岁寿辰庆典,这颗巨金 刚石就作为南非政府献给英王寿典的重礼,到了爱德华七世的手中。英王得 此宝物以后,在群臣面前炫耀说:“这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象征!”于是, 英王找来举世闻名的珠宝商、荷兰人约瑟夫·阿斯什尔商议如何加工它。这 位荷兰珠宝商接受任务后,日夜研究着剖开以及加工的方法,目的是既使英 王满意,又能使自己更多的得益。花了几个月时间,先制成大金刚石模型, 设计出几套加工方案,然后在模型上作试剖。直到 1908 年 2 月 10 日,终于 制订出琢磨计划,选在“库利南”的一条天然缝隙上开刀,使用特制的钢刀, 经过猛烈的撞击,劈开成两部分,先将较大的一块琢磨成梨形,重 530.2 克 拉,镶嵌在英王的权仗上,并取名“非洲之星”。另一部分,又按英王的旨 意,加工成一颗重 327 克拉的圆珠及其他 100 多颗大小不等的小珠,镶嵌在皇冠上。这根权仗和皇冠就成为英王的传世之宝,每当特殊庆典的时候才拿 出来用。  目前,我们知道南非盛产金刚石,居世界首位。她的第一颗金刚石的发 现已是 1867 年,其重量只有 21 克拉,发现者是阿扎尼亚的一个名叫伊拉兹 马斯的孩子。他是南非的布尔族(荷兰移居南非)人。伊拉兹马斯 6 岁那年, 独自一个人到桔河之滨玩耍,突然,看到河水中一颗发出耀眼光芒的小石子, 随手拣起,带回家给妈妈看,妈妈不识货,只觉得这颗石子是不同寻常的石 子,于是带到街上请教一位爱尔兰商人,那人也不知道。但是他敢肯定这是 一颗值钱的宝石,两人经过一番商议,她答应爱尔兰商人转请别人鉴定并卖 掉。后来,请矿物学家与珠宝商细看,一致认为这颗小石子就是金刚石。秤 了一下,重 21 克拉,按当时的价格,至少值数千美元。可是,这个爱尔兰商 人为了讨好州长,仅以 2500 美元卖给州长。给伊拉兹马斯的母亲 625 美元, 这位穷苦的妇人也感到高兴了。  虽然这颗金刚石不算大,却轰动了欧洲,几个月功夫,前来掏宝的人成 千上万,都想在桔河边交上好运。第二年,果然找到一颗重 83 克拉的较大的 金刚石,另外还有一些小颗粒的,消息传开,南非沸腾了。直到 1978 年,在 阿扎尼亚找到过重 353.90 克拉的金刚石,价值约 1200 万美元。自从桔河发现金刚石以后不久,在卡鲁沙漠上还发现了金刚石的原生矿床。静寂的沙漠从此变成闹市,不时传来戏剧性的发现故事。 莱索托,被南非包围的内陆小国,面积仅 30344 平方公里,人口 168 万,位于海拔
米的高原上,1966 年 10 月 4 日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告成立独立王国。自从本世纪发现金刚石以来,令人刮目相看了。1964 年以 来,已发现 4 颗重 100 克拉以上的金刚石,特别是发现于 1967 年的那颗,重601.25 克拉,最引人注意,曾轰动一时,并命名为“莱索托布朗”,如果要追究一下它的经历,也是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 莱索托西南及南部,有许多荒山秃岭,当地人很少利用它耕种或植树木之类,因为那里曾多次发现金刚石。农民们养成一种习惯,经常离乡背井,带着必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到荒山上搭棚居住,漫山遍野去寻找金刚石。 有个名叫佩特鲁·拉马博的农民也很想去碰碰运气。1964 年,他曾找到过一颗重 25 克拉的金刚石,初次交上好运。此后,每年都要花几个月时间,特别是冬闲时,到处搜寻。1967 年的一天,他又带着妻子欧内斯廷和一个聋 哑女孩玛丽娅到西南部一座海拔 2500 米的高山上去搭棚寻找金刚石。时间过 得很快,运气也不差,几个月下来,已经得到几颗小的。  有一天,欧内斯廷独个儿迈出棚门,到离棚门不远的地方去走走,也想 找块金刚石。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处山洼里发现一颗很大的金刚 石。夫妻俩商量到首都马塞卢可能卖到好价钱,于是一家三人,四天之内翻 越过几座山岭,行程 175 公里,终于到达马塞卢。  他原想谁能出价 2 万美元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一时找不到买主。正在彷 徨之际,这个消息被政府知道了,于是对他进行保护,并组织三个小组负责 拍卖。最后由比利时宝石收藏家尤金·塞拉菲克以 21.636 万美元成交,佩德 鲁·拉马博从中获得 3.24 万美元,也满足了。  过了几个月,美国钻石商哈里·温斯顿得知有这么颗大金刚石,以高出 尤金·塞拉菲克两倍的价钱买走,并命名为“莱索托布朗”。1967 年 11 月,哈里·温斯顿在美国纽约为这颗大金刚石举行记者招待会,并邀请佩德鲁·拉马博、欧内斯廷及玛丽娅全家三人一起去纽约参加招 待会。他们到达美国时,受到莱索托驻美大使的迎接。哈里·温斯顿还请来 名医,为其女儿玛丽娅治聋哑病。到 1968 年,这颗大金刚石的价格已上升到100 万美元。哈里·温斯顿请来技术高明的宝石匠,对这颗大金刚石进行加 工,为慎重起见,预先按其形态制作了四五十个模型,经过反复试琢,最后 完成一件极其精致的首饰。  据 1992 年 3 月 12 日巴西《环球报》报道:去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斯洲北 部地区发现一颗重 922.5 克拉的大金刚石,呈白蓝色,属于金刚石中的名贵 品种。这是巴西最大的金刚石,也是世界上排第三的大金刚石。目前这颗大 金刚石被一位叫科尔德罗·德迪奥斯银行家拥有,而且将这颗大金刚石以自 己的名字命名它,为了安全起见,存放的地方一直保密着。中国的金刚石中国发现或利用金刚石的时代,比宝石和黄金都迟得多,较早的记载见《南史·西南夷传》称:“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428 年),国王月爱, 遣使奉表献金刚石指环,勒金环诸宝物”;“呵罗单国都阇婆州,元嘉七年 遣使献金刚指环。”1970 年,在南京栖霞山附近之象山东晋(317—420 年) 尚书王彬家族 7 号墓的出土文物中,有镶嵌金刚石的银指环一件,属中亚、 西亚的艺术风格,是迄今所知的国内最早饰有金刚石的饰物。考古资料与史 书记载,大体上可以相互印证。我国古代的金刚石大概从西域传入,如《旧唐书·西戎》载:“天竺国有金刚,似紫石英,百炼不销,可以切玉。”《抱扑子》亦云:“扶南国出 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齐东野语》有 云:“玉人攻玉,以恒河之砂,以金刚钻镂之,其形如鼠矢,青黑色如石如 铁。相传出西域及回纥高山顶上,鹰隼粘带食腹中,遣粪于河岸砂碛间。”《玄中记》称:“大秦国出金刚,一名削玉刀。”《十洲记》提到“西海流砂有昆吾石,洽之作剑如铁,光明如水晶,割玉如泥,此亦金刚之大者。” 从这些记述中,不难看出,古人对金刚石的晶形、硬度、透明度、颜色等物 理性状之表述,基本上是正确的。并提到印度产金刚石砂,也符合实际情况。 到明代,记载更多,如《明会典·朝贡》中提到永乐七年(1409 年)至 天顺时期( 年),西域向明朝廷进贡宝玉、宝石者达 38 个国家及番邦、边卫。  晋代时印度人称金刚石为“博曰罗”,系坚硬的兵器之意。后来,翻译 为汉文时,联想到“金刚”是坚硬的意思,于是就称金刚石了。  至于国人发现金刚石,据地方志记载,在明代时已在山东沂沐河流域找 到过。清代道光年间( 年)湖南农民在沅水流域常德地区淘取砂 金时,亦曾发现过金刚石。近代,黑龙江爱辉县的烟筒山也有发现。真正有 意识地去找金刚石,还是解放以后的事。  从地质角度开发金刚石,始于 1952 年。当时,在湖南沅水流域发现具有 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砂。60 年代在山东沂蒙山区第一次找到金刚石的原生矿;70 年代在辽南找到规模较大、质量较优的金刚石原生矿;到 80 年代,我国 金刚石的储量已达世界第 10 位。在这几十年的勘探与找寻工作中,目前已发现较大的金刚石有:  1971 年 9 月 25 日,在江苏新沂到宿迁的公路旁,发现一颗重 52.71 克 拉的金刚石。  1977 年 12 月 21 日,在山东临沂芨山乡常林村,女农民魏振芳在田间翻 地时,发现一颗重 158.786 克拉的金刚石,长 36.3 毫米、宽 29.6 毫米、高17.3 毫米。呈淡黄色,透明,属立方体和曲面六四面体的聚形。这是我国现 存最大的金刚石,命名为“常林钻石”。  1981 年 8 月中旬,在山东郯城原生矿中发现一颗重 124. 27 克拉的金刚 石,其长 32 毫米、宽 31.5 毫米、高 15 毫米。呈棕黄色,透明,是立方体与 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局部有小裂纹和较多的石墨包裹体,命名为“陈埠 1 号”。  1982 年 9 月上旬和 1983 年 5 月,在“陈埠 1 号”的发现地又找到两颗, 分别重 96.94 克拉和 92.86 克拉,该地距“常林钻石”出土处以西约 4 公里。 可见此“常林钻石”可能是由此原生矿风化以后冲刷搬运到冲积层中埋藏的。  1983 年 11 月 14 日,在山东蒙阴原生矿中发现一颗重 119.01 克拉的金 刚石,仅次于“常林钻石”和“陈埠 1 号”,位居第三,称为“蒙山 1 号”。所有这些金刚石发现以后,都很快就上交国家保管。金刚石的生成  从上面讲述的诸多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寻找金刚石与黄金一样,无非 是两个地方:一是在河流、河岸的冲积泥沙中或山坡的碎石砂土中,也就是 金刚石砂中;二是在山上岩石的原生矿中。怎样才能发现原生的金刚石矿?  从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发现的经过,便可以窥见一斑。当地位于沂沐河流 域,早在明代已经发现金刚石砂,解放前也找到过。1957 年地质勘探队进山 后,也就从金刚石砂入手,初步摸清流域内金刚石砂分布的范围。到 1960 年,又在蒙阴一个小山沟内找到两颗不大的金刚石,终于揭开找寻原生金刚 石矿的序幕。地质队员们分析了砂矿的地质条件,认为金刚石砂来源于蒙阴 盆地的边缘地带。1965 年,找矿人员又从蒙阴盆地南侧西段的河沟中发现了 一些金刚石砂以及金刚石的“卫星矿物”——镁铝榴石。后者,预示金刚石 原生矿就在不远的地方。于是,工程师们就在现场讨论如何进一步工作。1965年 8 月 24 日,一个 9 人找矿小组终于在预测区内发现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要知道,南非的金刚石矿就是在这种岩石里挖到的。1966 年,地质队邀请了 一位 1964 年曾参加过南非金伯利岩考察工作的地质学家到现场观察和讨 论,强调利用镁铝榴石来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重要方法。后来,确实找到了 好几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筒和岩脉,及由它们组成的三个矿带,为开采当 地的原生金刚石矿取得重大成果。利用“镁铝榴石”寻找金刚石矿,在国外也有不少事例:  1935 年,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廉森应邀到坦桑尼亚的一家开发黄金与金刚 石的公司担承地质工程师,他发现“镁铝榴石”与“钛铁矿”两种“卫星矿 物”,认为有可能找到金刚石矿,可是公司的老板不肯出重金雇用他。1938 年,他离开了那里,来到马布基,在一位印度律师的资助下,雇用几位非洲 工人,独立开办起金刚石矿。1940 年 3 月 6 日,工人詹姆斯在卢本波镇西北 的姆瓦杜伊村发现一块钛铁矿,交给威廉森,他从中找出一颗重 2 克拉的金  刚石。后来,又在那里找到一个特大的金刚石矿,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威 廉森金刚石矿”,占地 146 公顷,储量达 5000 万克拉。到 1942 年,成立了 “威廉森金刚石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克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 矿。  在西伯利亚,1940 年地质学家索波列夫认为那里的地质条件与南非产金 刚石的一样,但直到 1948 年,虽经两次搜索,均一无所获。到 1949 年,又 去寻找,8 月的一天,终于找到一颗小金刚石,继后,又找到 21 颗,这就坚 定了索波列夫的信心。直到 1953 年,有人在一条小河里发现“卫星矿物”——镁铝榴石,引起远在列宁格勒的两位女地质学家的兴趣,第二年,她俩自 愿“东征”,根据“卫星矿物”的线索,终于在俄罗斯大地上首次发现雅库 特地区的大金刚石矿,年产 1200 万克拉,使俄罗斯成为南非之后的第二个产 金刚石的大国。  在澳大利亚,1979 年 7 月,莫琳小姐在其西北部热带地区出产金伯利岩 地带,根据溪流中砂砾石内含有丰富的镁铝榴石、镁钛铁矿、铬透辉石(金 伯利岩的风化物),在其上游找到原生的金刚石矿,每年可产 2500 万克拉, 可开采 20 年。在此以前,全世界出产金刚石为 5000 万克拉,其中 2800 万克 拉来自非洲,1100 万克拉来自前苏联,其余则是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 印度、印尼。此后,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二了。到 1979 年 10 月,莫琳·马 格里奇分娩,她的儿子小“尼古拉斯”出世了,公司为了纪念这个金刚石矿 的重大发现,将公司所属的那个矿场命名为“尼古拉斯矿场”。从这些实例中都提到找寻金刚石原生矿必须从寻找金伯利岩入手,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石头?为什么金刚石要生在这种石头里? 金伯利岩是一种非常稀罕的弱碱性超基性岩,最先发现于非洲的金伯利而得名。它的主要成分有橄榄岩、铬透辉石和金云母。外表呈斑状、角砾状,故又称角砾云母橄榄岩。多呈黑色、墨绿色、深灰色,以绿色者较多。它来 源于地壳深处的上地幔的岩浆,当岩浆沿着地壳管状通道上涌时,前面的凝 结起来,堵住通道,后来的岩浆继续上涌,由于前面的堵塞,管道中的压力 不断增高,岩浆中的碳成分,在高温高压之下,结晶成金刚石。当压力继续 增大,后面的岩浆就冲出前面已经凝固起来的岩浆“盖”,形成爆破。如此 多次压力的变化,多次的爆破,使金刚石晶体大致具有圆形的轮廓。藏在地壳浅部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随着地壳运动、升降起伏,终于暴露到地面,风化以后,金刚石砂就随水流动而分布到山坡、河滩各地。未风 化的,就埋藏在山上。所以,找到金伯利岩时,就有希望发现金刚石。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金刚石矿床有三种类型: 一是原生矿,基本上都已开采,其中最有前途的是山东—辽宁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的东、西两侧 40~70 公里范围内,金伯利岩岩体呈岩筒和岩脉 成群产出,呈带状展布,严格地受到一定方向的小断裂和裂隙性构造控制, 在蒙阴和辽南有三个含金刚石的岩带。  其次是贵州的宜昌—都司深断裂带和近东西向的贵阳—芷江深断裂带的 交接地区,已发现十几条金伯利岩带。  二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我国境内已发现 4 万多平方米,垂直分布深 达地下 600 米以上,但地表露头仅几千平方米,潜在的希望很大,此类岩石 的金刚石含量一般为 0.2~0. 5 克拉/每立方米,最高的 3 克拉/每立方米。 三是金刚石砂,主要分布湖南的沅水流域,山东的沂沐河流域,辽南的  复河流域。此种类型容易获取宝石级的金刚石。如沂沐河流域除发现特大的 “常林钻石”外,自 1981 年以来,又发现 124.27、96.94 和 92.86 克拉的大 颗金刚石。  其他如安徽、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吉林也都找到过金刚石,湖北 大洪山、黔西、滇东、川西南、塔里木盆地等处,从地质背景看,都有可能 发现金刚石,今后很值得注意。金刚石的构造及用途  金刚石由于其产量极少,色泽优美,质地坚硬,被视为豪华富贵的饰物。 再加上金刚石的硬度,是所有物质中最硬的,所以科学家们对金刚石的研究 着了迷。一直想弄清它的成分。  据说,2000 多年以前印度最先发现金刚石,当时有人认为它是由水、火、 气、土、能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到公元 5 世纪,希腊发现金刚石,则认 为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组成。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曾解释金刚石的 硬度是“由紧密联系的质点组合而成的”。有些古代科学家因为说不清金刚 石的成份,甚至异想天开提出,由“金刚土”构成。1649 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院的院士们为了研究红宝石和金刚石受热后的稳定程度,把两者同置于一个加热容器中燃烧,当“白炽化”时,红宝 石毫无变化,而金刚石却不见了。但当时这些院士们说不出其究竟来。1779 年,又有几位意大利科学家用凸透镜在太阳光下聚焦到金刚石上,不一会儿,金刚石化作一缕黑烟,只留下一点黑灰。这件事,轰动了科学界, 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发现,并引起各方的争论。过了 25 年以后,英国的钱南作了一次关键性的实验,他将一颗纯净的已知重量的金刚石放在一个充满氧气的金质密封筒中任其充分燃烧完毕,得到 二氧化碳气体。据此,钱南果断地说:“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只不过这种 碳比煤炭(或石墨)要纯净得多。”为了进一步证明,他又测定了 CO2 中碳的重量,不多不少,与原来金刚石的重量相等。 后来,法国化学家摩尔沃又从钱南的实验中得到启发,将一颗金刚石通过实验手段转变成石墨。金刚石是碳组成的结论也就确切无疑了。  金刚石除特别坚硬外,其他的物理性质尚有:纯净者应是无色透明,含 杂质者则为蓝、黄、褐、黑诸色。标准的金刚光泽,再加上强烈的色散性, 所以光华璀灿,令人爱不释手,特别是经过白天自然光的长期照射以后,到 了夜晚的月光底下,能发出蓝色的光芒,所以人们称它为“夜明珠”。其比 重在 3.50~3.52 之间,在大多数溶剂中都不能溶解。  工业上利用金刚石的特硬性质,用于钻头最为普遍。例如,在地质用的 钻头上,镶嵌上两排 6—12 颗(每颗重 3 克拉就够了)金刚石,任何坚硬的 岩石都能飞速地钻进去,比用一般硬质合金的钻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镶嵌在车床的合金刀具上,锋利无比,作为高硬切割材料。  在金刚石上钻一小孔,能制成拉丝模,如钨通过它的小孔,可拉成又长 又细的钨丝。凡电视机、收音机、电子计算机中所用的金属细丝,都是通过 金刚石小孔拉成细丝的。  利用金刚石制作轴承,使用寿命更长,精密度也大大提高。所以高级仪 器、机械的轴都利用金刚石制轴承,最为理想。    此外,在原子能工业上的高温半导体、国防工业上的红外光谱仪等尖端 产品的原料都离不开金刚石。由于金刚石在工业用途上十分广泛,而天然金刚石的产量非常少,自3000 年前开始采掘淘洗,至今仅产 330 多吨。于是科学家设法制造人工产品, 但是人造金刚石的颗粒极小,不及天然的大,工业上应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 限制,作为名贵的首饰更不能代替,所以地质队找寻金刚石的任务并未结束。白璧无瑕话宝玉和氏璧的故事  卞和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天,他跑到荆山上游览,发现一块不同寻 常的石头,表面发出白色亮光,击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他凭着几十年的 经验,认定这块不寻常的大石头的里面蕴藏着一块非常珍贵的白玉,如果打 开以后,请能工巧匠取出来,再加以精心雕琢,肯定是一件“国宝”。  当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回家以后,心中盘算着,这样的稀世之宝只有 献给当今的国王才是上策。主意既定,他就离开家门,带着“璞玉”奔向国 都而去。  当时楚厉王当政,听到这个好消息要亲自接见他。先听卞和进述了一遍 “璞玉”发现的经过以及“璞玉”的珍贵道理。厉王听后,将信将疑,反复 察看这块“璞玉”,终究看不出玉的样子来。于是,喊来王宫里的玉匠,玉 匠们也查看了一遍,皱皱眉头,毫不在意地对厉王说:“这有什么稀奇!不 像玉,而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厉王大怒,再不让卞和分辩,立即下令:“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给他处 以刖刑!”武士们立刻将卞和推出宫外,一刀砍掉他的左脚。楚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萌发了献玉的心思,他想,也许武王是位英明的君主,能够识宝,不妨再去试试。于是抱着“璞玉”一跛一跛 地走向王宫,将宝玉献给楚武王。谁知楚武王与楚厉王一样,都是不识玉的君王,于是又找来玉匠来鉴别,没想到,这个玉匠就是上次楚厉王找过的。这个玉匠自然又是漫不经心地说; “这不是玉,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上次企图以此来欺骗厉王没有成功,如今 又想故伎重演,再骗一次武王,你存什么心思?”不等卞和开口申辩,就喝令武士将卞和推出宫门,把右脚砍掉了。  楚武王去世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萌发了献宝的决心。怀着一线希望, 又抱起“璞玉”爬向王宫。他一面爬,一面哭,一连 3 天,几乎血都哭出来 了,终于来到王宫。文王十分感动,决定亲自接见。同时,文王还召来好几名熟悉玉石加工的巧匠,一起来“会诊”,经过他们再三察看,终于得出共同的结论:“表 面虽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里边确实埋藏着一块玉,一块很珍贵的宝玉”。 文王命令玉匠当场打开验看,果然是一块颇大的白色无瑕、微微透明、放射 着珍珠般光芒的玉石。在场的君臣与工匠们都傻了眼,无不交口称赞卞和的 耿耿忠心和他识玉的特殊本领。  随后,楚文王又命工匠们加工雕琢成一块白壁,为了纪念和表彰卞和的 功劳,命名为“和氏璧”,存放在国库内妥为保管,作为传世之宝。  又过了很多年月,不知为什么原因,这块传世之宝的和氏璧竟流落到中 原地区的赵国,当时赵惠文王在位,掌握了这件国宝,自然十分自豪。  谁料当时赵国的西边是秦国,当政者昭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很想得到和 氏璧,凭他自己的强大,想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威胁赵惠文王。  公元前 283 年,秦昭襄王派遣使臣,带着国书来到赵国,求见赵惠文王, 说秦王愿意拿出与赵国相邻的 15 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惠文王听后,心情非 常矛盾——如果不同意交换,得罪了秦王,秦国出兵来攻打,肯定受不了;  如果同意交换,又怕受骗上当,不仅和氏璧取走,恐怕 15 座城池也不一定能 归属给赵国。  有人建议,请蔺相如过来想想办法,赵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愿意担 此重任,决定亲自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于是选了几位机警的随从出发 了。  蔺相如一行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秦昭襄王很高兴地在朝廷上接见了他, 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笑逐颜开,顺手把璧递 给左右侍女,让大伙传看,大臣们也都异常高兴,纷纷向秦王祝贺道喜。  蔺相如在朝堂上等了很久,却不见秦王提交换城池的事,他暗自思忖: “莫非秦王不拿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已经落到秦王手中,怎么办?”他 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然说挺名贵,可是也有一点小毛 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身边的大臣将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 到璧以后,向后退了几步,靠在大柱子上怒目圆睁地说:“大王派使者来到 赵国,说好愿以 15 座城池交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地派我把璧送来,可 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的手中,如大王一定要逼我的话,我 宁将我的脑袋与璧一起碰碎!”说完,他装着要向大柱碰撞的样子。秦王见 此情景,怕碎了璧,连忙道歉说:“先生!别误会了,我哪能说话不算数呢!” 他就命令臣子铺开地图,准备划地给赵国。蔺相如想,可别再上当了。就说:“赵王托我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5 天,举行了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如果真要璧,也得斋戒 5 天。然后举行 受璧的隆重典礼,我方能将璧交给大王。”秦王一想,反正你已到咸阳,一时也跑不了,就让蔺相如回宾馆休息。蔺相如暗地里将和氏璧让随员带着,从山间小路日夜兼程潜回赵国。  5 天的时光很快过去了,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其他国家驻在咸阳的使 节,隆重地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传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 殿堂,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戒斋 5 天了,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先后几十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 我此次来秦,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赵国去了,请 大王给我治罪吧!”秦王听到这里,怒火万丈,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有名的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哪有弱国欺负强国之理? 如果大王真想要这块和氏璧的话,请先把 15 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 臣一起跟我回赵取璧,赵国得了 15 座城池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的。”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句句在理,不好意思翻脸,只得说:“一块璧只不过是一块璧,不能为这件小事伤了我们两国的和气。” 最后,秦昭襄王也只好让蔺相如平安回到赵国去。 这个故事说明玉石在我国古代被视为非常贵重之物。 在民间玉石的利用已有很久远的历史了。近年来,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曾发掘出 8000 年前的玉器,而且全是真玉。说明当时对玉料的鉴别已经 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说明玉在人们的心目中,超过一般的装饰品,属于上层人物“德”的象征。同时也说明没有社会分工,生产不出玉器;没有社会 分化,也不需要玉器。由此可见,辽西一带的社会分化应比中原地区更早。 又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到玉器,时代距今 7000 年,与其大致同时代的良堵文化、红土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不少玉器。 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社会除在祭天祀地时使用玉器以外,玉还是权力、财富、贵贱的象征。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玉器便成为天子、诸侯采用的 六瑞之器,也是朝廷、地方官吏祭祀之用的礼拜六器。玉与国人的礼教伦理、 宇宙哲学的观念也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玉更是无处不在,从生者的服饰、 兵器、简册、用具、赏玩器物一直到死者的丧葬用品都离不开玉,所以,上 面所说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有其时代的社会背景了。  后来,玉器在美术工艺品方面又升高了价值。我国这些古董精品恐怕要 数乾隆皇帝时候征集天下能工巧匠花费 10 年时间雕琢成的“大禹治水玉山” 了。这块巨型玉雕重达 7 吨,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可谓绝世之国宝。玉的分类及分布  自古以来,玉受人们的青睐,已成事实。这里,不禁要问:“玉是什么? 为什么如此珍罕?哪里能找到?”如此等等。从地质角度回答,所谓玉石,是一类比较少见的矿物。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  俗称翡翠(翡翠应是硬玉中最主要和最多的一类,尚有少数其他的), 素有“东方宝石”之称。它是硅酸盐类辉石族矿物中最为稀少者之一,通常 是致密的块状体,有时成颗粒状,亦有呈不规则的柱状或纤维片状。颜色十 分艳丽,以苹果绿最为常见,其它有葱绿、翠绿、淡绿、浅蓝、浅灰乃至白 色。发出耀眼的玻璃或珍珠般的光泽。微透明或不透明。质地相当坚韧,如 按矿物的硬度等级比较,约为 6.5~7,与铁差不多,稍逊于石英。比重 3.24~3.43,烧之能融熔,但酸类不会腐蚀它。正因为有这些优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量极少,因此成为名贵的装饰品,一旦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以后, 身价更高了。目前所见到的硬玉,均寓存于变质岩系之中,后者在若干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将原来的岩层埋藏到地下,受到较强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使原来岩石中 的矿物成分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性质不一样了,岩石就成为变质岩了。 一般,此类变质岩石要比原来的岩石坚硬。硬玉往往以“岩脉”的形式和其 他变质矿物一起充填于这些变质岩系的裂缝之中。由于硬玉不易风化,而其 他共生矿物与围岩较易风化,所以在若干岩脉的风化露头上可以遇到这些宝 石了。当然,这样的机会是极难碰到的。如果有意识地去找寻,首先要选择 变质岩系广泛分布的地区,仔细检查那里的山地溪流,河谷中的河床砾石(鹅 卵石),发现线索以后,缘溪而上,或能找到硬玉的老家(原生矿床)。我国出产的硬玉比较少见,比较有名的,几乎都集中在河南省。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 独山玉的产状,呈不规则的脉状、透镜状、团块状。矿体是蚀变辉长岩体中的黝帘石斜长岩及其他蚀变斜长岩。在蚀变辉长岩中,单矿体宽度达几 厘米至几十厘米,长度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  独山玉以含杂质的多少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其中以绿色与杂色者居多, 亦有紫、蓝、黄等色。硬度较大,约在 6~6.5 之间,呈玻璃光泽,微透明或 半透明。  梅花玉产于河南汝阳西南 10 公里的关帝沟,又名汝玉。《水经注》有云: “其玉缜密,散见梅花,曰宝。”早在汉代即已经发现开采,光武帝刘秀曾 封为“国宝”。其雕琢的玉杯国家体委指定为 1988 年国际象棋比赛的奖杯; 雕刻成酒瓶,内装杜康酒,曾被外交部礼宾司指定为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的礼 品,可见不同凡响。一位美国友人获得用梅花玉雕刻的“梅花九环玉炉”, 十分感慨地说:“家藏万贯,不及梅花玉器一件。”  所谓梅花玉,是在墨绿的底色上散缀着白色、淡红色或绿色的“花朵”, 宛如画家笔下的“寒梅吐艳”。再加上玉质细腻、致密坚硬,光泽照人,所 以自古以来便受人们的青睐了。  据地质资料,豫西地区在 18 亿年以前,曾发生过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 其中喷出的熔岩形成安山岩,这类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铁、镁成份,所以呈墨 绿色。当安山岩岩浆在近地表冷凝过程中,气体从熔岩中往外逸散,留下气 孔。后来在气孔内被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红色长石等矿物充填,于是形 成“梅花”(岩石学上称为“杏仁状构造”)。后来,地壳运动时又使这些 岩石发生裂隙,黄铁矿或石英脉也就顺着裂缝充填,形成“梅枝”,于是形 成独特的“梅花玉”了。回龙玉产于河南桐柏回龙地区。这是地质学家钟华邦于 1975 年初次发现,1979 年公布,于
年间继续研究,最后确定为新的玉种。 玉石呈苹果绿、黄绿、黄以及杂色等多种色调,其中以黄绿色者最多。玉石的结构细腻,致密块状,微透明或半透明,光泽明洁,花纹俏丽,硬度较大,约 6.5~7,符合硬玉要求。据地质资料,回龙玉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 系的矽卡岩型(碳酸盐类岩石与岩浆岩侵入体的接触边界上的变质岩)岩石 中,属于独特的符山石岩玉石,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国外比较有名的硬玉产地,差不多一个多世纪以来,都认为只在缅甸北部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处的高原地带。后来,在新西兰、危地马拉、墨 西哥亦有发现。但在国际市场上够得上一级宝石价格的硬玉,仍以缅甸所产 者为最。1937 年开始,日本新泻县鱼川及青海川流域也发现硬玉,不到半个世纪,其出口量大增,跃居世界第二。日本发现翡翠是受到出土玉器的启示。 近一个世纪以前,日本出土的绳纹时代的佩玉中发现硬玉制成的耳饰及硬玉 制作的大珠(即鱼形玉饰),在江户时代晚期(19 世纪 50 年代左右)已引 起人们的注意。但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才认识到这种玉器饰品的原料是产 于本州中部地区。  新泻县鱼川市的姬川流域发现的硬玉饰物是当时从北陆至信州一带发掘 古墓群时得到的。从墓葬玉器追寻到山上的原生玉料,则是翡翠商的功劳, 其中体积达 1 米见方者可有十几处,确实是名产地。软玉  曾被誉为“中国玉”,是我国的特产。由于其硬度低于硬玉(翡翠), 故名为软玉。其质地致密而坚韧,色泽光亮而柔润,多用于工艺美术品的雕 琢,充作饰物者较少。软玉,是硅酸盐类矿物,属角闪石类。由于铁、镁含量的不同或因含其他杂质成分多少而有所区分,品种很多。一般以颜色划分为白玉、青玉、青 白玉、黄玉、碧玉和墨玉,还有以表面颜色或花纹取名的,如糖包玉、虎皮 玉等。软玉中以白玉为优质,尤以羊脂白玉最为名贵。  软玉的颜色也随矿物的类别而异,属透闪石类,通常呈白色,但其中含 铁量的多少不同,有浅灰、灰白之异;属阳起石类者,通常呈淡绿色,亦因 含铁量不均匀,尚有翠绿、墨绿之分。这些特征,正好是选择软玉的标志。 一般软玉多呈颗粒状,少数为致密块状。但均具有灿烂的玻璃光泽。微 透明或不透明。硬度低,约为 5~6。软玉的比重因含铁量多少而不同,约在3.02~3.44 之间,亦不溶于酸类。我国软玉的蕴藏量十分丰富,品种也较多, 著名的有新疆的和田玉、四川的龙溪玉、陕西的蓝田玉以及台湾玉等。  和田玉,产于和田地区,古代“于阗国”所在地。亦称昆山玉,有“玉 出昆仑”之美名。自喀什至若羌,千里之遥的山间,有成层或成带状的和田 玉分布。它是古生代晚期的中酸性侵入体与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系(含镁的碳 酸盐岩石)的接触带上及其附近产出。矿体呈团块状、囊状、条带状。同时, 这些岩石伴有强烈的透闪石化、蛇纹石化、透辉石化等,是找寻此种玉石的 标志。  和田产玉之盛名,已有 5000 年的悠久历史,和田素有“玉城”或“玉都” 之称。和田玉的种类很多,以羊脂白玉为上品,还有一种石包玉,属于璞玉的一类。  据《中国地质矿产报》驻江苏记者顾龙友 1992 年报道:中国矿业大学高 级工程师荣际凯最近在昆仑山脉东段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中发现一 种命名为“美酒玉”的玉石,可能也是“和田玉”产地的延伸,地质条件有 些相似,只是玉石的具体性质有所不同。美酒玉以海蓝色为主,质地细腻,硬度约为 6~6.5 度。它具有加速催化酒中乙醇变为脂的作用,故名美酒玉,有如此神奇特性的玉石,我国尚属首 次发现。把美酒玉制成酒杯、酒壶、酒碗、酒坛或把小块碎玉投入酒器中,可以在几分钟内使烈性酒变得醇香可口,且玉杯、玉块等可以重复使用,而效果 不减。经徐州医学院理化测试,认为对人体无毒害。美酒玉也可做成玉佩、玉镯、玉项链等装饰品,不仅可以给佩带者增加俊美的风韵,而且对人体的某些穴位起到按摩的作用,通过皮肤表面的触摩 使人体从玉石中吸收某些有益的微量元素,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但目前对美酒玉的“醇酒”化学作用以及对人体的物理作用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颇有研究的必要。 通过近千人对美酒玉“醇酒”的尝试和品评,都认为确是名不虚传。 另一种蓝田玉,也属于软玉的一种。 古语云:“玉种蓝田”表示陕西蓝田是产玉的地方。可是长期以来,对此颇有争议,原因是玉石在自然界极难发现,一旦见到以后,即迅速发掘, 而且很容易挖完,见不到痕迹。  《尚书·禹贡》中提到玉石的主要产地在古雍州,即今之西安市。《汉 书·地理志》也提到美玉产京北(长安的北面)的蓝田山。此外,在《后汉 书·外戚传》、张衡的《西京赋》、三国时期的《广雅》、郦道元的《水经 注》以及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皆有蓝田产玉的记载。但到明代万历年  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时却否认道:“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 玉之别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  到 1921 年,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创建人之一章鸿钊在其《石雅》中提出: 蓝田是制作玉器的地方,并非产玉的地方。况且近代均未有见蓝田玉的出产。 认为宋应星的说法是可靠的。直到 1987 年下半年,陕西的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与玉石相关的石料(蛇纹石化大理岩)的消息。同年 11 月 23 日《人民日报》作了报道:用蓝 田玉料作碗杯、酒具等在陕西出售,作旅游者选购的纪念品。可见“蓝田种 玉”之语是可信的。  1982 年,周南泉将北京地质博物馆收藏的“蓝田玉”与故宫博物院收藏 的汉玉佩以及出土于茂林的汉代“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的玉器)相比较, 两者极为相似,可见蓝田玉真的出产于蓝田。但是,具体的原生“蓝田玉矿” 至今尚不甚清楚,未能找到。  现在所见到的玉石,基本上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矿物学的研究表明, 各种矿物的颜色是由于矿物中包含的不同色素离子之故,如 Fe2+呈绿色、Fe3+ 呈砖红色、Mn2+呈玫瑰红色、Cu2+呈绿色等。Ti、Fe、Mn、Cr、Ni、Y、U 等 都是矿物中主要的色离子。但是 Fe 的含量最高,大部分玉石都埋藏在地下深 处,呈还原环境,也就是说,大部分玉石均含 Fe2+,所以绿色的玉就最为常 见了。绿色的玉,讨人喜欢,不仅数量多,而且价格也高,自古以来就重视所谓“碧玉”,诚如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其《老夫采玉歌》中写道:“采玉采 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翡翠之绿,最为纯正,无怪乎位居群玉之首 了。玉石的保健作用  一般人只知道玉的宝贵在于制作装饰品或工艺品,最近发现玉还有医疗 疾病的功效。事情发生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这里是著名的“岫玉”(一 种软玉)产地。将岫玉制成玉枕,作为床上保健用品,还是 90 年代初期的事, 这个 5 万人左右的小县城,现已有几千人卷入睡玉枕的风潮。最先兴起睡玉枕的地方是这个县的哈达碑村,不到一年时间里,全镇便有中老年为主的 700 多人与玉枕结下不解之缘,平均每 40 个人就有 1 个人睡 玉枕。1991 年 8 月,哈达碑镇生产的长寿牌保健玉枕获得国家专利,以后向 国内外大力推广。  睡玉枕有什么效果呢?据哈达碑镇有“风潮领袖”之称的唐吉珍说:“我 差不多秃顶多年了,睡玉枕不到一年,头上长出一些黑发来了。徐文珠用后, 也得到同样的效果。本村现有 100 多位老人睡玉枕,并对 234 人作睡玉枕的 跟踪调查,已证明对患高血压、脱发等 10 多种疾病者均有疗效。”  以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学院教授马瑞林为首的专家组对 玉枕的保健原理与应用的效果作了论证和实地考察,认为玉枕具有冬暖夏凉 的特性,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若干微量元素。由玉枕产生的降温效果和静电磁 场,可以稳定脑压,镇静安神,促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  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玉石具有特殊的光电效应,例如在切割或研磨过程 中,这些效应能聚焦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相当于电子计算机中的谐振器,  会使人体产生谐振,使人体各部位、各器官更协调,更精确地运转,从而稳 定情绪,增加快速反应。  另外,根据岩矿分析表明,在玉石中含有诸如硒、锌、镍、铜、钻、锰、 铁、镁、铬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元素。经常佩带玉器饰物,有益元素会逐渐 渗透进皮肤,到身体各个部位,有平衡生理机能的作用,从而起到祛病的功 效。有些玉石,白天能吸收光线,到晚上时,会发光。如果光对着人体的某 些穴位连续不断地四照射,像针灸一样,有保健的作用。  形形色色话奇石宝石大世界  在自然界里,大约有 3000 多种矿物,但能够经过加工琢磨制成贵重的饰 品的天然矿物晶体,大约只有 200 种左右,故堪称为宝石。  宝石与玉石似乎相同,但其主要区别在于宝石的硬度较大,雕琢加工要 比玉石困难得多。  由于宝石的价格昂贵,所以自古以来,将拥有名贵宝石的品种与数量被 视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可算是伊朗历代国王的皇冠了。 凯尼王冠( 年),自首届国王阿加·穆罕默德时就开始为制作这 顶王冠收集珠宝,到他的外甥法第·阿里当国王时才制成。王冠上镶有 1800 颗珍珠,1500 颗红宝石、钻石、祖母绿等名贵宝石,连王冠上所配带的帽翎 也是用宝石制成的。现将几种名贵的宝石简介如下:祖母绿  希腊文为 Smaragdos,意为绿色的石头,它是绿柱石类矿物,其化学成 分是含铍的铝硅酸盐。在人们的心目中,祖母绿是纯洁的爱情、充满希望和 幸福的象征。世界上出产祖母绿最多的国家是南美的哥伦比亚。直到目前,全世界有90%的祖母绿宝石均来自哥伦比亚,仅 1973 年一年的统计,其出口额竟高达7500 万美元。1969 年,曾在拉斯克鲁山获得一颗重 7025 克拉的祖母绿,可 谓价值连城矣!哥伦比亚的祖母绿矿产在黑色页岩中,是一种称为“远成热液型”矿床。它往往与方解石、黄铁矿共生。这些祖母绿的色泽特别美丽,凝翠映碧,分 外夺目。在这个矿床中,还没有达到祖母绿质量标准的其他绿色宝石,则通 称为绿宝石,有时也见到红色或黄色的宝石。除哥伦比亚外,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扎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地,也有数量极少的祖母绿宝石出产。 我国的新疆、内蒙、甘肃、云南也偶尔采到为数极少的祖母绿和绿宝石。 红宝石是红色透明的刚玉晶体,主要化学成份是 Al2O3,有时含有微量的铁、钛或铬等。如含铬离子的分量 1%~3%时,便呈红色,即红宝石。其晶体常呈 腰鼓形,玻璃光泽,很坚硬。市场上红宝石的质量取决于颜色,最高价格者 介于暗红色到微紫红色或桔红色之间。其中最有名的,当推纯正的鸽血色红 宝石,含铬离子约 2%,在白炽光的辉映下,其色彩艳丽动人,宛如晨曦, 尤似晚霞。颗粒大的此种优质红宝石,更属罕见,甚至比蓝宝石更为贵重。 国际市场上优质红宝石,每克拉可售 4 万美元。现保存在华盛顿史密斯学会 的一颗重 138.7 克拉的星光红宝石,属于稀世珍宝,它原产于斯里兰卡。  红宝石的著名产地有缅甸和泰国,其次是巴基斯坦管辖的克什米尔地区 和坦桑尼亚。我国安徽也发现有红宝石。 红宝石除作装饰用品外,在激光仪器上应用也较多。人工方法合成红宝石,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韦纳依尔于 1902 年应用火焰熔融法制成的,经过许多年以后,查塔姆用助熔剂方法合成红宝石。又经过了十几年,利用其他方 法也能合成红宝石,如贝尔实验室用热液法合成红宝石,已在市场上销售, 主要用于手表上的轴承。蓝宝石化学成份中仍以较纯的 Al2O3 为主,由于含有微量的钛和铁,所以呈蓝色,透明的晶体便是蓝宝石。但广义的蓝宝石,除纯蓝色者外,也包括黄色 的、绿色的、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甚至无色的。当然以纯蓝色者最 为名贵。  目前出产蓝宝石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约有 300 个矿山,年产值达1500 万美元,占全世界蓝宝石产量的 80%。其他如缅甸、泰国出产红宝石的地方也出蓝宝石。 我国近几年来也发现蓝宝石矿,产地约有 6 个,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其中以山东昌乐的最为出名。到 1995 年可加工出口 200 万克拉,可 创汇近亿美元。目前人工蓝宝石尚未问世,以致蓝宝石的价格要比红宝石昂贵。金绿宝石  是一种含铍的氧化铝矿物,玻璃光泽,硬度稍次于刚玉。呈浅绿色、黄 色、褐色,除透明的晶体外,通常有两个属于宝石类的变种:一为变石,因 为它除了不吸收红色和部分蓝、绿色外,能吸收光的其他颜色。因此,在日 光底下,其蓝、绿色比红色强,所以呈蓝、绿色;可是到了晚间,在灯光底 下,其红色比蓝色强,所以呈红色。故称变石或猫眼石。第一颗金绿宝石,在 1839 年 4 月 29 日发现于俄国乌拉尔一个祖母绿矿山,当时,采矿工人沿着一条伟晶岩脉深掘祖母绿时,偶然发现一些与祖母 绿的颜色不同的结晶体,其形态比祖母绿显得扁平。到晚上,在灯光下变成 红色,引起在场者的惊奇,但谁也说不出它的名字,只觉得白天的颜色与晚 上的不同,就称之为变石。后来,这些奇特的宝石就传到俄国王子亚历山大·尼 古拉耶维奇伯爵,也就是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手中,他十分高兴,爱不释手。 当他 21 岁生日时,他就把这些宝石镶嵌在王冠上,并亲自命名为亚力山大石。  变石的出产极为罕见,除俄罗斯外,巴西、缅甸、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也 曾有发现。金绿宝石的另一个变种——金绿宝猫眼石,它具有显微定向管状气泡包体,工匠将其琢磨成弧面型(俗称腰圆)以后,出现游动的光带,宛如猫眼 放射出逼人的光芒,故名日猫眼石。世界已发现儿十种矿物的猫眼石,其著 名的产地在斯里兰卡,巴西也有少量出产。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一颗“锡兰 猫眼石”是金绿宝猫眼石中的珍品。其他猫眼石的色泽多样,有淡黄、蜜褐、 乳白、乌黑等,在垂直光的射映下,均能闪烁出一种奇异的猫眼般的“活光”, 以乌黑和蜜褐色的猫眼石的闪光最为动人美丽。黄宝石矿物学上称为黄玉或黄晶,其化学成分是含氟和水的铝硅酸盐[Al2SiO4(F·OH)2]。黄玉的晶体通常是无色的,但仍有黄褐色、橙黄色、蓝色,其中以酒黄色者最为名贵,称为“酒黄宝石”。黄宝石的价格也相当昂贵,仅 次于蓝宝石。  黄宝石主要产于伟晶岩脉中,特别是含锡的伟晶岩脉中。在流纹岩熔岩 凝固的晚期阶段,也可能形成黄玉。  世界上最有名的“酒黄宝石”产于巴西欧罗帕莱托地区,国际市场上的 黄宝石大多来自巴西。  我国新疆的伟晶岩脉中也曾有黄宝石发现,其最大晶体重达 6 公斤,云 南、湖南也曾有发现。碧玺  矿物学上称为电气石,它是一种化学成分相当复杂的硅酸盐类矿物,以 含硼为特征。其结晶体呈六方柱状较为常见。具有压电性,也就是说,在极 轴的端点加上压力时,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则带负电;还具有热电性,即由 于温度变化,在极轴端点上产生电荷,电气石之名,即由此而来。因此,电 气石可用来制造测量瞬间变压力的仪器,例如利用这种仪器可以测量原子弹 之类爆炸以后所产生的压力情况。  电气石相当坚硬,显玻璃光泽到松脂光泽。颜色则随所含成分的不同而 显出差异。  电气石是以火成岩或变质岩的副矿物形式出现的,特别是伟晶花岗岩中 较为多见。在伟晶岩形成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颜色的电气石形成。例如高 温时生成黑电气石,降至 290℃形成绿电气石;更低至 150℃左右,形成红电 气石。在伟晶岩的不同分带内,就能见到不同色调的电气石出现,有时可在 孔洞里,可找到囊状的电气石存在。世界上著名的碧玺产地有:巴西的米纳斯加斯,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等。紫鸦  又叫石榴子石,属硅酸盐类矿物,由于主要成分的不同,分为铝系和钙 系。石榴子石的结晶十分匀称,呈等轴的十二面体或偏方三八面体,单晶形或聚形,粒状的块体。 作为宝石的石榴子石的著名产地有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波希米亚,素有“波希米亚石”之称,属镁铝石榴石。  美国与印度还出产美丽的星彩钙铝石榴石,这种宝石的光芒特别耀眼, 因为晶体内含有微小的定向金红石包体。锰铝石榴石宝石产于缅甸、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和巴西。  石榴子石在许多变质岩系中颇为常见,但能构成宝石者,却十分罕见。 主要的形成条件是沉积岩在变质时,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重结晶作用,而且 质地要纯净方能透亮晶明,才算是宝石,故十分难得。欧泊  欧泊是英文名 Opal 的音译,意为蛋白,所以矿物学称之为蛋白石;而我 国宝石工艺匠人却称之为欧泊。就其化学成分看,是氧化硅的天然水合成形 式(即含水的氧化硅)。  普通蛋白石以乳白色者居多,少量则呈黄色、绿色或红色,无乳光性。 但作为宝石的蛋白石,必须具有乳光性,也就是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变彩颜色, 故有“五彩石”之称。在黄色到橙色的本色背景上,有强烈的橙色到红色的 光反射;黑色的蛋白石则显示以黑色为背景的各种颜色的反射。黑色蛋白石 是一种极为名贵的宝石,重 5 克拉以上者,价值 1 万英镑。蛋白石常产于火山岩系内,特别是在其中的沉积岩的孔洞或硅化木(硅质的树木化石)中较为常见。 澳大利亚是盛产欧泊的国家,其产量可占全世界的 98%。 最早发现欧泊的国家是匈牙利,所以欧洲人将欧泊称为“匈牙利蛋白”。印度发现蛋白石的历史也较早,曾有“蛋白石母国”之称,其蛋白石产量远 不及澳大利亚。其他如捷克、墨西哥、美国的内华达州和爱达荷州也有少量 出产。锡兰钻石矿物学名称叫锆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锆(ZrSiO4),它的晶形呈四方柱面体。颜色有红棕色、黄色、灰色、绿色及无色。光泽极佳,颇如金 刚石,故有“锡兰钻石”之称;有时则显油脂光泽。其熔点颇高,达 3000℃ 以上,属于难熔物质,故作为人造卫星的外罩之用。  锆石是火成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尤其多产于花岗岩质或正长岩质的 火成岩中;变质岩(片麻岩)中亦赋存;沉积岩(页岩)中也能见到,由于 其硬度较大,岩石风化后,常可使锆石富集成砂矿。  世界上最有名的锡兰钻石,产于斯里兰卡,其光泽颇有寒光凛凛,凉人 肌肤之感。橄榄石  橄榄石属于铁镁硅酸盐矿物,因具有橄榄绿颜色而得名。古埃及人在公 元前就将它制成首饰。我国的宝石级橄榄石直到 1979 年才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发现,这是一个原生矿床,年产 5 毫米以上的优质橄榄石宝石达数百万克拉,其中最大的一 颗,重 130 余克拉,命名为“华北之星”。重晶石它的化学成分是 BaSO4,无色或白色,有时呈黄色、褐色及淡红色等。玻璃光泽,硬度较低,主要用于化工、医药工业。也用于钻井时的加重剂。 作为宝石的重晶石,要求有较好的晶体,清澈透明,色泽鲜艳,自然界极少。玛瑙  我国素来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可见将玛璃作为宝石看待,在群 众中颇有基础,而且也有较悠久的历史了。这是因为玛瑙的形态不一,大小 各异,颜色纷繁,纹理万变的缘故。一颗多彩多姿的玛瑙,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人很早就将玛瑙当作宝石使用。就矿物学特征而言,玛瑙的基本成 份是二氧化硅,由硅酸胶体凝聚而成,属于玉髓状石英的一个变种,含有少 量的蛋白石及微晶石英。硬度为 7。半透明,玻璃光泽,坚硬致密,细腻光 洁。由于其白色与深色(以深棕红色、灰色者最为常见)的带状色调相间, 十分美丽,故有“玛瑙次玉”之称。意思是玛瑙在玉石中的地位仅次于软玉中的“和田玉”。 原生玛瑙常见于玄武岩、安山岩类等中性或基性火山岩中。当岩浆喷溢出地表以后,压力和温度迅速降低,气体大量逸出,冷凝成岩石后,便留下 许多气孔或孔洞。火山活动后期,带有铁、锰、铬??等元素的硅胶溶液沿 着岩石的裂缝冲上来,首先就在气孔或孔洞中充填,硅胶溶液与岩石缝壁接 触以后,最先接触的外部冷下来,里面部分继后才冷下来,环环相继,于是 形成树木年轮之环带状构造,即玛瑙之环带生成。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岩 石暴露于地表,经受风化作用,那些铁、锰、铬??等微量元素由于遭受氧化的程度不同,就显示出色彩不同、浓淡各异的条带了。 玛瑙的分类,多以色调形象为依据。 最普通的玛瑙是缠丝玛瑙,即红白纹理相间者,疏紧缠绕,井然有序,状若蚕丝围环,故称为缠丝玛瑙,亦名缟玛瑙。 名贵的当数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硅胶溶液涌入玄武岩气孔中,边缘先冷凝,内部尚未凝固,颇像未煮熟的鸡蛋,随水溶液灌入其中,即封闭在 玛瑙之内了。  紫晶玛瑙也是比较名贵的玛瑙,在玛瑙形成过程中,内部有足够的空间, 剩余的硅胶溶液则结晶成水晶簇,俗称“马牙石”,其中如有铁离子存在的 话,便形成紫色的水晶,这样的玛瑙便称为紫晶玛瑙了。夹胎玛瑙因为在玛瑙形成过程中,在其内一定空间的中心部位里后来入侵含有 Fe2O3 的硅胶溶液,凝结成红色的“胎儿”,视若孕妇之腹,故有“夹胎玛瑙”之名。 雨花石是南京地区的特产,就石质而言,除相当一部分属于玛瑙者外,很多是白色的石英质砾石和一部分具有色彩斑驳的火山岩砾石、碧玉、隧石 及砂岩、页岩等。其实,沿长江下游的湖北。安徽等沿江台地上亦有所见, 只是不及南京地区出产的质量好,数量大,故而有名。比如南京郊区的六合 县沿江一带的雨花石早就闻名了。在宋代,杜绾在其名著《云林石谱》中记 述了国内 100 多种观赏石时,曾对雨花石记述云:“真州(今仪征市)六合 水中或砂中出玛瑙石,颇细碎,有绝大而纯白者,五色,纹如刷丝,甚温润 莹澈。”雨花石的原生地基本上是在南京地区,新生代的火山岩中,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含玛瑙石英脉破碎,被流水搬运到江河中,在那里又不断遭 到水激浪磨,棱角去掉,终于形成圆润生光的彩石于,所以雨花石的主要分 布区在长江与滁河的汇合处的阶地上。非同一般的石头  除金、银、宝石,玉石外,还有一些岩石或矿物,因为它们都有特殊的 用途,所以也非同寻常。健身提神的麦饭石  麦饭石的发现,始于我国的北齐,据记载,北齐时代的马嗣明曾取石用 火猛烧,使之成赤色,然后放到浓醋中,浸泡一刻,取出,晒干,研磨成粉 末,再和醋调匀,涂抹于背疮之类的疮口,疮节就能治愈。在野外所见这种 石头,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饼,颇似握捏成的麦饭团,所以被称作麦饭 石了。  到了唐代,药工已将麦饭石制作成膏剂,作外敷药,用以治疗痈疽、背 疮之类的疾病。  到明代,李时珍在其名著《本草纲目》中对麦饭石的药理有过论述,还 提到秘方的趣闻:“世传麦饭石膏,治发背疮甚有效力,中岳人吕子华秘方。 裴员外啗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吕宁绝草堂,宁死不传其方。”几十年来,日本人不仅利用麦饭石治疗痈疽、发背疮,有解毒之功效;而且还发现麦饭石具有吸附性能,对吸附疮口的脓血颇有奇效。  以 500 克麦饭石加水 1 升,浸泡 2~4 小时,制成麦饭石饮用水,具有优 质矿泉水的功效。如用于煮饭,米味香浓,营养丰富;若用于饮料,浓郁甘 冽,益脑提神。取 4 公斤麦饭石块体或粒状体,浸泡作洗浴水,具有增强皮 肤的弹性和毛细管的伸缩机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长期饮用麦饭 石水,浴麦饭石水,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排除体内积 存的毒性物质、利尿、健胃、保脾等功效。对高血压、老年血管硬化等症, 也有一定疗效。  麦饭石是一种偏碱性的粗面岩类的风化物。如果说得更广义一些,它是 中酸性——偏碱性中浅成的火山岩、次火岩类的风化物。因为这是一种特定 的岩石,所以并不是“处处山中有之”。即使是上述岩石的风化物,但从医 学角度而言,其医疗或保健效果也并不是都相同的。其中奥妙,要涉及到成 分、结构的不同,并可能与各地岩体的构造、裂隙、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种 地质因素有关。
多用途的石头 膨润土即斑脱岩,或称膨土岩,它是以蒙脱石为主的粘土,是一种含水的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一般呈粉红色、白色、淡黄色、淡灰绿色。具有胶状的外貌, 硬度很小,可塑性不好,耐火度也差。它是由凝灰岩或火山岩在海水或地下 水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化学风化以后,在碱性介质(pH=7~8.5)环境里 沉积而成的。它的吸水性极好,当其吸水以后,可膨胀体积 20~30 倍。其名 称的由来,即源于此。它还具分散悬浮性、粘结性、融变性、润滑性、可塑 性以及良好的吸附性。工业上广泛用于冶金球团、机械铸造、钻探泥浆、石 油化工、轻工、建工、农业、环保等 20 多个领域。膨润土尚含有多种对动物身体有益的常量或微量元素。对提高禽畜的成活率、增进禽畜的食欲及体重均很有效。 膨润土对农作物增产也颇为有效,如将它混在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含水性。沸石  1756 年瑞典地质学家巴隆·克龙斯德特在冰岛考察火山地质时,发现玄 武岩的气孔里充填一种灰白色的“石头”,当受热到 200℃时,就会出现冒 泡沸腾的现象,而其他石头,一般都要加热到 1000℃以上甚至几千度才能熔 融。于是,他把这种新发现的石头命名为“沸腾的石头”,中文翻译为沸石。 水泥工业上较多利用沸石,因为它不需要焙烧,只要将石料磨细以后, 按不同比例掺入水泥中便能提高水泥的质量和标号。所以,加入沸石不仅给 水泥增加产量,而且还能降低制造水泥的成本。沸石还能用于制造轻质而高强度的砖、瓦和无熟水泥之类建筑材料。 由于沸石具有独特的吸附、离子交换、催化作用,还有耐酸和耐辐射的特点,所以在工业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它的强吸附性,用于治理 “三废”,从废水中回收贵重金属镉、铬、铅、锌等,而可使水质变清,到 达无毒害标准。沸石对放射性污水的处理也很有效。沸石在农业上的用途也很广,可作除莠剂和杀虫剂农药的有效载体和储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晖中学学生会拟举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