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外国网站部外国女人在中国看到饥荒的电影名称

发现大饥荒――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1942
日09:33&&&来源:
E-mail推荐:
灾民正把树皮扒下来,以磨成粉充饥。
逃荒路上的灾民。
河南灾民在饥饿中无助地死去。(福尔曼拍摄于1943年的河南)
(本版照片由福尔曼拍摄于1943年的河南)
正在热映的电影《一九四二》,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电影里的“老东家”、“栓柱”是艺术加工出的人物,却也是3000万难民的真实缩影,苦难烙印在他们身上。70年过去,“老东家”、“栓柱”的人物原型再也无法找到,他们的生命,早已湮没成历史的尘埃。
电影里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却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把那次灾难记录在他的报道和回忆录中,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部苦难史。这位曾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曾说,在中国河南的遭遇,让他“懂得了无政府状态和秩序、生与死的真实意义。”
通过白修德的眼睛和笔,我们可以看到1942年发生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的灾难,绝不仅仅是电影开头所说的“吃的问题”。
  《等待收成》
1943年初春,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美国记者白修德,与他的同行――伦敦《泰晤士报》的哈里森?福尔曼一道,跳上了从郑州开往重庆的火车。
作为美国《时代》周刊驻中国的特派记者,当时只有24岁的白修德刚刚在中国的河南目睹了一场真实的人间惨剧:3000万人在饥荒中颠沛流离,每天都有人死去,野狗在啃噬着倒毙的饿殍,难民们在饥饿中麻木、疯狂。而政府组织的赈灾不见踪影,听任难民们的生命像草芥一样消失。
这一切,让白修德和福尔曼悲痛而愤怒。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从我的笔记里很容易勾画出一个野兽般的世界,但他们不是兽类,他们是创造了世界最伟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后代。”
乘上火车几个小时以后,这两个愤怒的外国人在洛阳火车站下了车,白修德几乎是一路飞跑到了洛阳电报局――归途中遇到的第一个电报局。他要把河南大饥荒的消息公告全世界。
报道稿件早就写好了,题目是《等待收成》。联系到白修德所描述的灾情,这个题目流露出的情绪让人绝望。
青黄不接的春天,正是灾荒年月最难熬的时候。经历了一年饥荒的难民们,不知能不能捱过去。政府救援还是没有到来,唯一的期望就是等着田里的秧苗长出庄稼。
收成,却似乎遥遥无期。
白修德写了一篇足够震撼人心的新闻报道,但他并不确信这篇报道能不能传到美国。他太熟悉当时国民政府的新闻审查制度了――在成为《时代》周刊记者之前,他的工作是国民政府新闻处顾问,干的就是新闻审查的活。
白修德在哈佛大学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原名提奥多?h?怀特,白修德是他给自己起的汉语名字。1938年大学毕业时成绩优异,他获得了一笔旅行奖金,于是来到了中国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受了国民政府新闻处的聘请,负责管理外国通讯社的电讯发布。
但是,这份“顾问”的工作却没有给白修德带来任何成就感,“从业务上说,我主管‘中国新闻委员会’的通讯报道,月薪65美元。我自认为是‘反法西斯的战士’,实际上却受人雇用去操纵美国的舆论。”不久之后,白修德辞去这份工作,当上了《时代》周刊驻中国特派记者。
《时代》周刊的老板亨利?卢斯出生在中国,一直对中国抱有特殊的亲密感情,与蒋介石夫妇私交甚好。白修德起初也和自己的老板立场一致,在新闻报道中对国民党政府、军队和蒋介石个人充满溢美之词。1942年大饥荒中的所见所闻,让白修德转向了蒋介石政权的对立面,他也因此被美国麦卡锡主义者视为抗战期间所有驻华记者中最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人之一。
白修德很清楚,《等待收成》如果公开发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也同样清楚,这篇文章很可能没有机会公开发表。
按照当时国民政府制定的新闻审查制度,这篇报道和任何新闻报道一样,应当发回重庆接受审查。而国民政府新闻处的老同事们肯定会把这篇报道扣下来的。
然而,这封电报并没有被报务员发到重庆去,而是从洛阳通过成都的商业电台,第一时间直接发往了纽约。
直到去世,白修德也没弄明白这封电报是怎么发出去的,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此事:“或者是因为这个电台的制度不那么严格,或者是因为洛阳电报局某一位服务员在良心的驱使下无视有关规定”。
不管是疏忽还是故意,日,一篇题为《等待收成》的新闻稿被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上。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西方世界突然爆炸,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议论:中国的河南正发生着一场不可想象、极其惨烈的大饥荒。
就像文章的题目那样,河南的难民们正在饥馑中等待着新一年的收成,亦如一年前他们在春天大旱中的等待。
他们等来的却是绝望、死亡。
  水、旱、蝗、汤
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全省便滴雨未下。成片谷物在禾秆上渐渐枯萎,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酝酿着,只是这一切的征兆,都被战争的硝烟暂时掩盖了。
1942年的河南,山河破碎,三面环敌,全省半数之地被日军侵占。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苦难的岁月。
一春无雨,田里的小麦收成不足常年的两成。新中国成立前的河南有“十年九荒”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清楚这意味着又一个荒年的到来。麦收之后,河南已经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秋收成了人们唯一的指望。孰料,那个夏天又是滴雨未下,夏播作物在持续的大旱中枯萎。大旱之后,往往紧跟着蝗灾。这一年的夏秋之交,遮天蔽日的蝗虫席卷河南全省。所过之处,田间秧苗皆被一扫而光。一些临河、依井的良田,原本还能略有收获,这一下却全部葬送蝗虫之口。
天灾之外,战争更是这场灾难的关键成因。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河南成为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爆发之前,日军在河南境内先后发动过十多次大规模进攻。1938年,蒋介石“以水代兵”,掘开了花园口,造成黄河改道,泛滥成灾。
“以水代兵”虽然暂时阻止了日军西进,但是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变成了沙滩河汊。长年征战,河南一直是全国出兵出粮最多的省份之一,早已千疮百孔,多年的征粮征兵,青壮年都离开了土地,农民家里没有存粮。
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当时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不顾人民死活,仍在强征军粮。在这一点上,掌握着河南军权的蒋鼎文自然难辞其咎。而河南流传的民谣却道出了另一个为祸之人。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这个“汤”,指的是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抗战之时,汤恩伯部数十万人驻扎河南,军纪涣散,为害乡里。而在河南灾情严重之时,汤恩伯又推出了几个所谓“德政”,强征民役,引得民怨沸腾,被民间列为河南四大灾害之一。
旱灾不同于洪水或地震这样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其发生和加重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过程。原本也有足够的救援时间。但河南正在发生的大饥荒,却在很长时间里不被重庆所知。赈灾的不力乃至对灾情的置之不理,又让这场灾难雪上加霜。
在1942年的10月前,白修德获得的河南饥荒情况,只有一些只字片语的传闻。在坊间、国民政府举办的高级酒会以及外国记者的聚会上,他能够听到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
“我听见一个河南来的人说……”
“我看到一封洛阳来的信……”
以记者的敏感,白修德向重庆的国民政府高官进行过求证。而所有这些传言,都得不到证实。
自1940年迁都重庆后,为了确保战区的军粮供给,国民党当局实行了在各省“征实”(即直接征收粮草等生活物资)制度,还规定虚报灾况的要予以重惩、征实有功的予以嘉勉。
这种奖惩制度,等于引导各省“报喜不报忧”。据《河南文史资料》记载,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勇敢地为民请命。据当时的河南一区行政督查专员杨一峰的回忆,1942年初秋,杨一峰在到河南鲁山述职的路上,“目睹飞蝗遮天,野无青草;灾情惨重,人民卖儿卖女。”
随即,河南各界由省赈济会发起,推派杨一峰在内的三名代表到重庆去,“呼吁减免征实配额,拨粮赈济灾民”。
到了重庆,他们发现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在向中央呈送的报告中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他们就此事质问李培基,李支吾以对。
事实上,蒋介石早就接到过河南军政官员上报的灾情,但他就是不相信或者干脆视而不见。他关注的一是征兵,二是征粮。他当时的一份批示明确表露了个人态度:“本年有若干省地方官绅,文电纷驰,申报水旱灾况,或称赤地千里,或称田庐漂没,一方请求豁免征购,一方请求巨款赈济,然究其实际,则其间多数地区,虽或略有灾歉,大都以少报多,以轻报重,过甚其词,张皇入告。操其心迹,官吏则藉报灾荒,豫图减轻征课之责任……”
根据多年从事1942年河南大饥荒研究的宋致新提供的资料,早在1942年八九月间,蒋介石就已从军方李家钰、蒋鼎文那里,得知了河南的灾情严重,军粮征缴困难。为了挽救局面,他赶到西安附近的王曲军校,主持召开了紧急“前方军粮会议”。
河南省官员对军粮配额讨价还价的结果。蒋介石当天晚上即“征用所有的运输工具,打开粮仓,把存粮迅速地东运河南”,以解决河南驻军的粮食问题。同时决定,把对河南农民的征粮数额由500万石减为250万石。
但是到了粮食部长徐堪那里,河南的军粮配额由250万石变成了250万包。一石合小麦140至150市斤,一包合200市斤。一字之差,让河南的军粮配额增加了三分之一。而按照这个标准超额完成了征粮任务的河南粮政局长卢郁文,还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直到日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豫籍参政员郭仲隗将所收集的河南灾民所吃的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带到大会上当众展示,涕泣陈情,并领衔联名提出了《河南灾情惨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河南的灾荒才得到了国民政府的确认,派要员前往勘察灾情,赈济灾民。
(责任编辑:张湘忆(实习)、李晓明)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您(@)目前可用积分:139910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时美国的对华粮食政策
1849 次点击
12:48:33 发布在
&&&&20世纪后半期的冷战,使美国在亚洲陷于连绵不断的冲突,并几度卷入战争。近些年来解密的一批历史档案,揭示了冷战年代某些美国决策者面对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粮荒时,是怎样权衡人道主义和冷战政治这两种似乎难以兼容的因素的。如果当时美国政府真正能够把对人权特别是生命权的考虑置于其他政治考虑之上,就应抓住机会,向中国明确而持续地伸出缓和双边关系的触角。人们后来所津津乐道的尼克松或基辛格访华的“破冰之旅”,也许早就发生了。&&&&然而不幸的是,冷战政治思维压倒了人道主义考量。粮食贸易被美国政府当成了同面临暂时经济困难的中国进行冷战的武器,加上台湾当局的干扰,中美关系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历史机遇令人遗憾地被错过了。仔细分析美国当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过程,也许能让我们领悟到几分冷战历史遗留的教训。&&&&一、考虑松动对华粮食禁运&&&&自1959年秋开始,中国连年遭受粮食饥荒。中国政府除了采取经济调整措施,调动国内一切力量克服灾荒之外,还积极设法从国外寻求粮食进口。1961年1月美国政府换届之际,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谈到粮食问题时说明:“至于进口,目前正在谈判,可能与美国签合同”。&&&&由于中方资料有限,我们尚不知道中国当时究竟是在同美国哪个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合同,但从各种迹象来看,这里指的是同美国商家而不是同政府谈判合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粮国之一,粮食生产过剩。中国政府探索按国际贸易的常规从美国民间进口粮食的可能性,可能是含有多重考虑的。&&&&肯尼迪新任伊始,即面临怎么对待中国粮荒的问题。美国民间许多人愿意向中国提供粮食。据日公布的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回答美国应该把剩余粮食提供给中国的人占52%,回答不应该的人占37%。 参议员汉弗莱公开提议通过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美国粮食。新政府内也有人建议趁中国遭受粮荒之际,适当放宽对华禁运政策,从而为整个对华政策的调整做一个自然的铺垫。&&&&肯尼迪的主要顾虑在于国内政治。八年前在“丢失中国”的指责声中失去执政地位的民主党,再度以极微弱的优势胜选上台后,不敢立即对中国采取缓和关系的措施。肯尼迪初步考虑后,决定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保留松动对华贸易政策以响应中方购粮要求的余地,但暂不采取主动,等待中国方面迈出第一步。日,肯尼迪在其第一次记者会上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但他强调:首先,中国此时正出于明显的政治目的向一些国家出口粮食,其次,“我们没有来自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表示,即他们会欢迎提供任何粮食”。“中国政府最近这些日子对我们表现了相当好战的态度,没有直接或间接、私下或公开地表示他们会对美国的任何行动予以积极的回应”。&&&&这时,传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商轮向中国运粮,愿付现金从美国石油公司获得加油服务的申请。在2月1日肯尼迪主持的第1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有人提议考虑修改美国关于不许给持有共产党中国的准航证的自由世界船只加油的政策。只要这些船只运往中国的只是食品,并付现款,就可以给它们加油。肯尼迪要求国务院研究这个问题,特别是能否由加拿大政府来要求做政策上的这种变更。财政部长狄龙要求总统批准给这类船只加油,因为中国正在闹饥荒。总统特别助理达顿则建议否定这个要求,理由是会引起国内对新政府的攻击,造成对“红色中国”将有一个新政策的糟糕信号或实际开端。肯尼迪会后要求国务院进一步研究给向中国运粮船只加油的可能性。但经过反复考虑,他同意“在目前这个时候不宜对政策做这类变更”,遂于2月3日下令美国公司不得给向中国运粮的船只加油。他在这里使用“在目前这个时候”,即含有未来变更有关政策的余地。&&&&美国希望中国先有所表示。3月4日,美国国务院给新一轮华沙中美大使会谈的美方代表比姆下达训令:如果中方主动提到粮荒问题,比姆应该解释:如果中国真的想要或需要粮食,美国愿考虑响应这个需要。&&&&但是,中国方面历来把美国的“粮食换和平”计划看作是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战略”的一部分,当然不会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而是只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其实美国政府4月4日由中央情报局牵头作出的《特别国家情报估计》已经断定:“即使在饥荒遍野的情势之下,我们相信北平也不会接受美国提供的食物。”&&&&在空等一段时间以后,美国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在6月29日第105次中美大使会谈中,比姆主动提出了允许美国公民给中国大陆人士寄送食品包裹的建议。不出美方某些人所料,中国大使王炳南当即表示:中国将靠自己的努力克服自然灾害,不要任何“救济”。&&&&二、欲进又止,反复权衡&&&&其实,美国政府明知中国并不排斥通过商业渠道从国际市场上购粮,且正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粮食,并在间接地探寻从美国公司购粮的可能性。问题在于美国政府是否真能把人权与人道主义放到比冷战对峙更优先的地位加以考虑,愿意朝缓和中美关系的方向迈进呢?事实表明美国对此是犹犹豫豫、摇摆不定的。&&&&在接待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中国领导人承认,1961年收成不好,是连续第三年歉收,来年秋收前的粮食供应形势非常严峻。美国政府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进一步考虑向中国提供粮食的可行性。&&&&一个名为“全国立法之友委员会”的组织,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仔细研究了应否向中国提供美国剩余粮食的问题。它认为尽管反对派的理由很多,但支持供粮的理由也很充分,特别是“这种行动将缓和共产党中国政府目前的好战态度,加强那些温和派的力量,这些温和派一定在政府中有某种权威地位”。另一方面,“有许多证据表明美国人民愿意响应中国的需要”。该组织建议:在现行的立法和政策框架内,“美国政府现在可以采取一个很简单的步骤:它可以表示不阻碍美国粮农向中共售粮的举动”。“美国粮农已表示有这方面的兴趣,但被美国官方政策所制止”。&&&&“全国立法之友委员会”的意见在国会中得到多数议员的私下赞成,也在政府的辅助决策层引起反应。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副助理凯森12月21日邀集总统特别助理小施莱辛格、国家安全委员会幕僚拉斯金和研究助理韦格、副国务卿特别助理唐知明等,一起研讨变更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可能性。他们达成了两个结论:(1)给中国提供粮食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商业渠道;(2)任由“全国立法之友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出面鼓励美国粮农开辟同中国的销售谈判,然后申请对华售粮许可证,这种申请将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赞许的注意”。&&&&这与中国方面通过商业渠道从美国购粮的想法已经相当契合了。经过一番运作,美国商务部很快于1962年初收到西雅图国际贸易公司提交的两份出口许可证申请,称中国和北朝鲜在香港的某中介机构要求分别从美国购买600万吨和450万吨粮食。但是,美国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协调会顾忌到国内的政治影响,感到非常棘手,决定不表态地提交最高决策层去仔细权衡。&&&&最高决策层对中国发来的信号采取“鸵鸟政策”,拒绝借此契机放松对中美民间贸易的禁令,坚持要由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请求。肯尼迪日在记者会上继续宣称美国政府没有得到“中共请我们提供小麦”的信息。国务院虽然料想到中共可能知道西雅图国际贸易公司的这番运作,但仍推说“没理由相信中共已经订购美国谷物”。商务部最后拒绝发许可证,理由也是没有证据显示订单是根据中国政府的请求发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常务组也拒绝进一步讨论此事,肯尼迪、财政部长狄龙、商务部长霍奇斯、国务院的法律顾问和负责经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都参与了这个决定。&&&&于是中美之间通过民间中介机构开启贸易禁运的一次机会就丧失了。&&&&然而美国政府对此事的考虑没有到此为止。&&&&从1961年后期开始,随着海外关于中国自然灾害情况的持续报道,美国公众要求政府允许以各种方式援助灾民的信件,纷纷飞往白宫和国务院。负责“食品换和平”计划的总统特别助理麦戈文向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罗斯托求援:“我们被赞成向红色中国运送粮食的来信包围了。请将国务院的现行立场告诉我们!”白宫和国务院对这些信件一律以官样文书答曰:“北京政权尚未直接要求提供粮食,在未接到这种要求之前,这个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国务院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常务组的决议,在仔细研究了各种背景因素后,4月4日向肯尼迪提出四项建议。其一是允许运送药品至各口岸。其二是允许将食品或粮食包裹作为私人礼品寄送中国,美国政府不要宣传利用此事。其三是由卡伯特向王炳南探询中国是否真有兴趣购买美国粮食,并告诉他,如果其他国家不能满足中国的粮食需求,美国可以重新考虑修改对华贸易控制政策。其四是劝告向中国供粮的澳、加、法政府,设法以供粮为杠杆促使北京改变对外行为方式。国务院已将第四项付诸实施,现又主张用第二项满足美国公众和世界舆论,这意味着在民间层次上有限度地开放对中国的粮食禁运。但第三项就涉及要不要借机用粮食问题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设计者们对此存在严重分歧。&&&&国际上也有一股压力,认为美国应为援救中国灾情而松动政策。&&&&缅甸总理吴努1961年11月曾秘密建议,由缅甸充当中介,转售美国小麦给中国。罗斯托认为中共内有粮荒外有同苏联的争执,可能寻求同西方有限的和解,可以把售粮作为换取中国在东南亚让步的一个筹码,甚至导致更广泛的政治交易。腊斯克11月27日回绝了该项建议,说是北京正因追求更有侵略性的政策而同莫斯科分裂,美中之间的接触显示中方不愿减少地区紧张和威胁,东南亚正面临共产党集团特别猛烈的渗透。在此之际若转售粮食只会徒增其势,将给美国造成极敏感的政治问题。&&&&副国务卿鲍尔斯和肯尼迪则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利用中国的粮荒。鲍尔斯日向肯尼迪指出,这可用来作为同北京经济关系上的“某种重要杠杆”,建议以“高度机密的努力”探察中国的态度,打算利用赴亚洲和中东的机会,到仰光同吴努商讨此事。行前,他询问肯尼迪:(1)是否准备在紧急情况下不附加政治条件,以硬通货向中国人出售一定数量的小麦。(2)如果中国同意不以武力改变现行边界,美国是否准备在长期持续低息的条件下提供更大量的小麦?肯尼迪“欣然同意”第一点,表示可出售三百万到五百万吨小麦。至于第二点,他说如果能开启某些可靠的沟通渠道,只要中国同意放弃对邻国的军事政治压力,他将考虑在长期低息基础上每年向中国出售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吨美国小麦的协定。他同意鲍尔斯去同吴努商量这些建议。可是,就在鲍尔斯打算离开新德里去仰光的前一天,吴努政府被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此事只好暂且作罢。&&&&英国外交大臣霍姆5月20日也向腊斯克提出给中国送粮食的问题,腊斯克没有允诺。5月29日英国又向美国转达了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建议,由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粮食,此事也没有结果。6月18日至28日,腊斯克走访欧洲。在与英国首脑的会谈中,美国的对华僵硬立场受到质疑。腊斯克解释说,如果主动提议向中国提供粮食,就等于是为北京谋利益,除非是北京方面主动有所表示,向西方“以和平换食物”。听到这里,英首相麦克米兰强烈表示简直难以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美国甚至不承认中国的存在,这种无视现实的政策能持续多久呢?北京政权显然代表中国,美国却让“一个台湾来的家伙”占据联合国席位。英国同中国的生意做得不是蛮好吗?腊斯克酸溜溜地说:你们英国同中共做生意,我们却在充当宪兵防备他们搞破坏。他抱怨说虽然通过华沙会谈同中共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但是没得到什么好处,连几个囚犯也要不出来。回到粮食问题,他说肯尼迪有意把这个门开着,等中共表示愿意要粮,美国才考虑此事。英国方面当即指出,没什么东西能诱使中国人求援。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waterfallsz]
[sh一针见骨]
[唾弃猫屎]
[philtiamo]
[jiajunasl1]
[如今无张三]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5:53 &&
你查查日本对中国援助了多少?再看看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就知道美国是明智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6:37 &&
你家有困难,不主动找人帮忙解决,而是等着别人送上门,难道要别人跪在地上求你接收,当人家是贱逼啊,而且还走装逼说不需要,结果饿死多少中国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7:12 &&
12:56:37&&的原帖:你家有困难,不主动找人帮忙解决,而是等着别人送上门,难道要别人跪在地上求你接收,当人家是贱逼啊,而且还走装逼说不需要,结果饿死多少中国人这个,小金就不如老毛了。小金虽然穷横,还是伸着手向美日韩要救济,十几年下来仅美国的援助都给了十几亿美元了。老毛倒是真正有骨气啊,“坚决不食嗟来之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25:21 &&
12:56:37&&的原帖:你家有困难,不主动找人帮忙解决,而是等着别人送上门,难道要别人跪在地上求你接收,当人家是贱逼啊,而且还走装逼说不需要,结果饿死多少中国人让他也饿上三天三夜,看他还装逼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5:41 &&
年日人筮取笑美ra品N,r民破a,大人打救美圃啤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0:48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6:33 &&
没什么东西能诱使中国人求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04:12 &&
现在的人你只要给钱,叫人家老子都愿意,甚至为了钱,六亲不认,社会到了这个地步,怎么会理解华夏的礼义廉耻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9:36 &&
“英国方面当即指出,没什么东西能诱使中国人求援。”――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你指望吃特供的人会放下脸面为挨饿的人“求援”?
本版块主题总数:276249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850 / 昨日发帖:3363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时美国的对华粮食政策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外国h游戏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