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沸腾的石灰水中长时间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气体的现象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把这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有关现象如下:A +B ——有气泡产生 A+C——有沉淀产生 C+D——有沉淀产生 B+C——无明显变化试根据上述现象,推断A、B、C A ________ ;B ________;C ____________.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质量增加.2.A 盐酸 B 碳酸钾 C硝酸银 D氯化钙
石灰水变浑浊;无变化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是: 变轻 【原因是:过量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H2O。注:溶液是指溶剂与溶质的混合,沉淀不算入其中】
2. A:碳酸钾溶液 B:盐...(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再将此溶液加热至沸腾,溶液的颜色又变为紫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在其表面会形成-层白膜,其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2)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此同学进入深井前需进行灯火试验.【考点】;.【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条件可以正确的反应表达式;根据石灰水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2)根据题意可知,干涸的深井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进入之前要做检验二氧化碳的浓度得实验.【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蕊又变回原来的紫色;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为碳酸钙属于白色沉淀,所以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在其表面会形成-层白膜;(2)由于深井内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碳,人进入后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故进入之前要做灯火实验;故答案为:(1)红;二氧化碳+水→碳酸;紫;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2)灯火.【点评】此题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碳酸受热分解的理解及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起点线老师 难度:0.63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2012o北京)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1)实验装备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5、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现象Ⅰ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Ⅱ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表中的现象Ⅰ为有气泡产生,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3)实验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解:(1)②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Ca(OH)2+Na2CO3=2NaOH+CaCO3↓;(2)【实验1】由表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又由表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故答案为:CaCl2;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实验2】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把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即可,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3)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1)②根据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及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进行解答;(2)【实验1】观察图表,根据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不溶物进行解答;【实验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3)通过实验1和实验2分析,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先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现象?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先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现象?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先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现象?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少量澄清石灰水,无现象Ca(OH)2 + 2HCl = CaCl2 + H2O 足量澄清石灰水,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生成先Ca(OH)2 + 2HCl = CaCl2 + H2O 后Ca(OH)2 + CO2 = CaCO3↓ + H2OA、一氧化碳不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A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C、镁条能和硝酸铜溶液反应,证明金属镁的活动性大于铜,而银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证明金属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故C正确;D、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C;煮沸.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价格相差很大,但外观、手感没有明显差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二者成分的不同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优质珍珠粉由珍珠加工而成,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氨基酸等;氨基酸大部分能溶解于水,遇到浓硝酸并加热会呈现黄色或黑色.②廉价“珍珠粉”由贝壳加工而成,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氢氧化钠;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③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均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提出猜想】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的区别可能有:①廉价“珍珠粉”中含有______.②廉价“珍珠粉”中不含氨基酸.③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同.【实验Ⅰ】将少量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取两种滤液备用.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两种滤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优质珍珠粉的滤液没有变色;廉价“珍珠粉”的滤液变红猜想①成立取少量两种滤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______,加热至沸腾优质珍珠粉的滤液有黄色出现,局部变黑;廉价“珍珠粉”的滤液没有明显现象猜想②成立【实验Ⅱ】将10.00g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数据记录如表:优质珍珠粉廉价“珍珠粉”固体粉末的质量10.00g10.00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46.00g50.13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52.00g55.77g【数据处理】通过上表数据计算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得出结论】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优质珍珠粉(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反思与评价】已知实验Ⅱ中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小明提出:用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乘以其质量分数,求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进而利用化学方程式也能求出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思路是否可行?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从CuSO4和少量Fe粉的混合物中分离CuSO4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C.向某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有变质D.利用酚酞试液及溶液间的相互作用,可将Na2CO3、HCl、NaCl、NaOH四种溶液区分开来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可以用适量石灰水检验并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B.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C.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D.加过量的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所选试剂与操作方法A分离CaC12和CaCO3固体混合物加人是量的水,溶解后过滤、蒸发B将FeSO4溶液转化为ZnSO4溶液加人过量的锌,反应后过滤C鉴别木炭粉和CuO粉加人稀硫酸,微热后观察现象D除去NaOH固体中的Na2CO3加入稀盐酸,反应后蒸发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所得的结论中,可靠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l-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O32-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D.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原溶液一定是碱类物质的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ABCD课外实验实验结论说明蜡烛含有炭黑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说明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人体对光线、味道和气味的感知机理)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到(  )A.生命体层面B.器官层面C.细胞层面D.分子层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往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