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减肥有没有效果一种化工原料叫乌膏

古方二乌膏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古方二乌膏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用法用量】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本膏药直接贴于使用部位或压痛点。每贴可贴2-3天,6贴为一疗程。每次换药间隔8小时,换药时局部可能出现麦粒大的白点和红点并伴有刺痒,可暂停用药,待消失后再贴。是否处方药非处方药剂&&&&型中医黑膏药
【名 称】古方二乌膏[1]
古方二乌膏[2]【组  成】川乌,草乌,附子,细辛,麻黄,乳香,甘草,防风,川穹,桂枝,羌活,苡仁,甘草,麻油,黄丹。
【性 状】中医黑膏药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方 解】中医对于关节炎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一般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此古方经本研究所发掘、实践,本方对治疗各种关节炎症具有显著功效。
【临床应用】古方二乌膏适用于指、腕、膝、肩、肘等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症,关节炎疼痛时重时轻,运动或夜间伸直时疼痛加重。
【注意事项】勿口服,存放儿童触及不到地方。川乌、防风、羌活等具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效果甚佳;
乳香,活血去风,舒筋止痛之药也;
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有没有一种叫做“乌麻”的中药材,wu ma 应该是谐音_百度知道
有没有一种叫做“乌麻”的中药材,wu ma 应该是谐音
提问者采纳
巨胜、黑脂麻、皮燥发枯、维生素B1的作用参与下;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狗虱,凡胆结石患者  别名 胡麻、铁,所以卵磷脂可以防止胆结石的形成、油麻、维生素A;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巨胜子、钙,常吃黑芝麻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胆结石、油麻子,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一般素食者应多吃黑芝麻,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高及与胆汁中的胆酸、黑油麻,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维生素E,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卵磷脂、脂麻,卵磷脂可以分解,而脑力工作者更应多吃黑芝麻、腰膝酸软,还有糖类、长肌肉,均会沉积而形成胆结石、乌芝麻、四肢乏力、脱发、小胡麻  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卵磷脂的比例失调、填脑髓的作用、铬等营养成分,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维生素E、润五脏、益气力。黑芝麻所含有的卵磷脂是胆汁中的成分之一;含有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其胆汁中的卵磷脂含量一定不足、活化脑细胞、乌麻子、肠燥便秘等病症,具有补肝肾、须发早白。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步履艰难、五脏虚损、乌麻,更是有口皆碑、延年益寿的作用、消除血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有健脑益智、降低胆固醇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中药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查询 疔疮 结果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大白顶草
(《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白顶草
...大茶药根
(《岭南草药志》)
【异名】胡满@(《岭南采药录》),大茶根(《广西药植图志》),断肠草根、猪人参(《矿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钩吻"条。
...大虎耳草
(《贵州草药》)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虎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虎耳草
...丁癸草根
(《生草药性备要》)
【植物形态】豆科植物丁癸草,详"丁癸草'条。
...半枝莲饮
【来源】《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
【组成】鼠牙半支莲30克
...蟾酥合剂
【来源】《中医外伤科学》。
【组成】蟾酥(酒化)
干蜗牛各3克
灯草灰各1.5克
...蟾酥丸2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异名】蟾酥解毒丸(《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当归散9
【来源】《秘传外科方》引李世安治疔法。
【组成】当归尾60克
升麻各30克
防风(去芦)
枳壳各15克
苏木各7.5克
【来源】《普济方》卷二七三。
【组成】硇砂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地丁9克
蒲公英15克
...飞龙夺命丹1
【来源】《急救仙方》卷二。
【异名】渊然真人夺命丹(《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再生丹(《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
...六神丸2
【来源】《雷允上诵芬堂方》。
【组成】珍珠粉
麝香各4.5克
...消疔简便方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白矾末9克
【来源】《仙拈集》卷四。
【组成】苍耳子(炒)120克
生甘草60克
...菊花甘草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
【组成】白菊花120克
【来源】《寿世保元》卷九。
【组成】川乌
甘草各15克
...离宫锭子
【来源】《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胆矾
...立马回疔丹1
【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组成】金脚信1.5克
麝香各0.3克
...立马回疔丹2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蟾酥(酒化)
白丁香各3克
蜈蚣1条(炙)
金顶砒1.5克
...连翘败毒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组成】柴胡
...内固清心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茯苓
真豆粉60克
...内托安神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人参
五味子各1.5克
...内消散3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金银花
...内消散4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组成】瓜蒌1个
甘草各15克
...千金消毒散
【来源】《万病回春》卷八。
【组成】连翘
归尾30克金银花30克
...清神散4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甘草节15克
真豆粉30克
梅花片1.5片
...去腐灵药
【来源】《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水银30克
枯矾9克(三味炒燥)
...三品锭子
【来源】《外科发挥》卷五。
【组成】上品:白明矾60克
牛黄9克
中品:白明矾60克
...芍药地黄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
【异名】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来源】《疡医大全》卷七。
【组成】辰砂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蟾酥(人乳浸化)
麝香各等分
...神授卫生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羌活2.4克
穿山甲(土炒,研)
石决明(煅)各1.8克
大黄(酒拌炒)6克
...神仙解毒万病丸
【来源】《百一选方》卷十七。
【异名】万病回春丹(《古今医鉴》卷十六)、万病解毒丹(《寿世保元》卷十)。
...神效卫生散
【来源】《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羌活
穿山甲(炒)
石决明(煅)
生大黄各30克
僵蚕各15克
...生肌玉红膏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组成】白芷15克
轻粉各12克
...菊花酒(五)――(眩晕)
  【配方】甘菊花250克(或加生地、当归15克,杞果30克),曲、米适量。
【来源】外治方
【原料】苍耳虫、麻油。
〔组成〕鲜含羞草决明叶适量,食盐少许。
〔组成〕鲜佛甲草适量,食盐少许。
... 疗疮指发病迅速,初起如粟,坚硬根深,继则{红发热,肿势渐增,疼
痛剧烈,脓溃疗根出,则肿消痛止而愈之疾患。
白马齿苋--新新菜肴「宝钏菜」
  "猪母乳"又名马齿苋、猪母菜,乡村早有人摘此野菜佐餐,目前部份餐厅也有"宝钏菜"这道"新新菜肴",传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经常以猪母乳果腹,附近猪母乳因而绝迹。
  猪母乳有浅紫红色和浅绿色二种,味酸(尤其浅紫红色品种)性寒,佐餐或入药,均以浅绿色品系的"白花猪母乳"较佳,除了酸度较低外,药效也较好。
到手香--耳朵发炎圣药
  治疗耳朵发炎的药草种类不多,"到手香"是常见而且效果最好的一种,形状和香味特殊,又可治火伤烫伤,为一般家庭经常可用到的药草,可栽植于花盆中备用。
  到手香别名藿香、排香草、洋薄荷,顾名思义,到手即可闻特殊香气,极易辨认,茎叶肥厚脆嫩,插枝即可繁殖,性平或温,味苦辛,主入脾、肺、胃三经,有行气、清热、消炎、化湿、化痰、止呕、健胃等功效。
构树--利尿活血强壮剂
   "构树"又称为楮树,为养鹿人家经常采供鹿儿当粮草的木本植物,所以最通俗的名称是鹿仔树或鹿儿树,树皮灰褐色、具高纤维质,可当造纸原料,皮表和叶面都有细毛,雌雄异株,雄花下垂,雌花密生成为圆形球果,果皮有紫色长毛,熟时呈淡金黄色。
   "鹿仔树"生命力旺盛,而生命力愈强的药草,相对地大部分药效也较好,整株味甘性平,皆可入药,主入肾、肺、胃、肠诸经,但是各部位药效略有不同。
红竹叶--消炎解毒「凉」药
  "鸭跖草"科的药草中,包括鸭跖草、红叶鸭跖草、红苞鸭跖草,都有消炎、解热、解毒、散瘀等功效,都可当菜吃,也都可当作园艺花卉栽植观赏,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因其性寒,阴虚胃寒者慎用!
  红叶鸭跖草称为"红竹叶",又叫做紫锦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紫红色,叶片多肉,呈长披针形,顶生淡紫红色蛤蜊状小花,茎叶和花色都非常特殊。
苦瓜--明目保肝退火食补
  "苦瓜"是日常食品被广泛当作药材的一种,"苦瓜丹"、"苦瓜露"、"苦瓜丸",主要因其具有明目、保肝、消炎、退火、解毒、消肿利尿、降血压等功效,苦瓜子还有壮阳益气的效果,久服可以强身,一般人却将苦瓜子剔除,实在是暴殄天物。
  苦瓜全草皆可入药,性寒、味苦甘,主入肝、肾、脾、胃诸经,主治肝病、肾脏病、糖尿病、b肿丹毒、便秘、内外痔、摄护腺肥大、风热目赤、风火牙痛、热痢、中暑热病诸疾。
七叶莲--风湿跌打良药
  七叶莲又称"庸窍",有别于白庸窍秃庸窍庸窍加薪舛鞠住⒔馊取⒅沽堋⒅窝吹墓πВ咭读纯赏钡惫凵椭参镌耘唷
  七叶莲另有八里麻、走马风等别名,为常绿小灌木,高约二米多,叶对生,自节上生长,奇数羽状复叶,叶缘细锯齿状,大致上一枝都有七片,故有其名,夏秋之际开白色聚伞花序小花,顶生或腋生,花后端结球形小果,熟时呈红黄色,含特别气味,全株皆可入药。
桑树--蚕宝宝食物是无价宝
  "桑树"堪称中药一宝,整株可入药,性寒、味甘,五脏六腑皆宜,早已被当作盆栽观赏植物,果实也是水果,又可当药材,还是学童饲养蚕宝宝生物实验课程必备的食草,为最多用途的植物。
  "桑叶"俗名"蚕仔叶",不但是蚕宝宝食草,而且有除风湿、凉血明目之功效,能治感冒头痛、咳嗽、扁桃腺炎、头晕目眩、眼赤、糖尿病、水肿、消渴、脚气、跌打瘀血、神经痛、腹痛、蛇伤、疔疮肿毒。
乌甜仔--最通俗常见的治癌圣药
  "乌甜仔"是最通俗野菜,既好吃又可降火解毒,还是许多癌症克星,为值得推广的健康蔬菜。
  乌甜仔是龙葵、乌子仔菜、乌刺茄、天茄子、苦葵、乌子茄,乌甜仔菜是最通俗名称,为精力汤最佳材料,性寒味甘略苦,有小毒,尤其是未成熟果实毒性更高,不过成熟的紫黑果实可治扁桃腺炎、哮喘、气管炎,为气管诸症极佳果实。
紫花酢酱草--消炎消肿
  "紫花酢酱草"又称为大本盐酸仔草、红花盐酸仔草,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小叶三片,倒心型,叶子就是特大号的盐酸仔草一样,而叶色比小本酢酱草颜色深,呈深绿色,春夏秋季间开淡紫红色喇叭状小花,花色鲜艳、小巧可爱,可供盆灾观赏,繁殖取地下鳞茎移植即可。
  大本盐酸仔草性寒、味酸,入肺、肝、肾三经,功能消炎、消肿,全草鲜用,或摘取花、叶作生食,不过因具有寒毒,胃寒、肺寒、肾寒阴虚症者不宜生食,可炖服,或加入姜汁一起服用。
...健身益寿的代茶饮   对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用某些药物代茶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代茶饮料的特点是,不像药那么难以入口,且起效温和而持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那么,哪些代茶饮料具有疗病的作用呢?   ★ 菊花茶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解疔疮毒。代茶饮用可以预防各种流感瘟疫,治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祖国医学介绍用山楂250克、菊花50克,熬后去渣,加蜜浓缩成膏,制成菊花延龄膏,每次2~3匙,以开水冲服,能清头目、健脾胃、降血脂,有延寿作用。  ★ 柳叶茶味苦无毒,能活血解毒去湿,以少量开水泡饮,可预防感冒、疮疡,并辅助治疗老年性头晕目眩。  ★ 花生叶茶鲜花生叶一把,水煎代茶,有镇静安神作用,睡前饮用可治失眠。  ★ 桑叶茶味甘寒无毒,以霜后的未老桑叶为佳,可以疏风清热,凉血明目,补中利水,开胃祛喘满。桑叶加桑根皮代茶效果更好。  ★ 柿叶茶柿叶含维生素C比茶叶高数十倍,此外它还含有氨基酸、芦丁、单宁及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理气利水作用,常服可降低血压、血脂,并有抑癌作用,还能止呃逆、减肥。  ★ 苏叶茶(以紫苏叶为好)味辛温,有特殊的香气,能发散风寒、理气健胃,防治一切瘟疫,并可解鱼蟹毒。  ★ 枇杷叶茶味苦平,可和胃降气、清肺止咳。用时将枇杷叶晒干,风吹去细毛后,用开水泡饮。  ★ 白茅根茶味甘寒,取一大把白茅根洗净,煮沸当茶饮,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  ★ 荷叶茶味苦平,以鲜品或干品煎后代茶,能升清消暑,健脾胃,尤其适宜夏季饮用。  ★ 金银花茶可清热、解毒,经常饮用,可解毒去浊,辅助治疗一些炎症疮疡,并可利尿去水肿。  ★ 槐花茶(取花蕾)有凉血止血功效,治各种出血,尤其适用于痔疮出血。  ★ 陈皮、乌梅茶陈皮数片加乌梅3~4粒,水煎后代茶,可去暑健脾,防治胃肠炎。  ★ 决明子茶:性味甘苦咸,含蛋白质、决明子茶碱、大黄酚等,有清肝胆热及明目的作用。炒后沏水代茶,能抑菌,降低胆固醇,常服可明目,并治疗习惯性便秘。  ★ 玉米须茶鲜品及干品皆可,性味甘平,有利水降压作用,代茶饮用可降血压、利尿、消水肿。  ★ 森林匙羹藤茶森林匙羹藤是原产印度的一种植物,我国云南等地也有野生。由于该茶可有效控制热量摄入,故作为代茶饮料深受中老年肥胖者的青睐。近几年,在日本风行不衰。
...手足疔疮
...大黄图谱
【药名】:大黄&【拼 音】:DAHUANG【英文名】:Rhubarb【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或根茎。【功 效】: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主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性味归经】: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吴普本草》:“神衣、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③《别录》:“大寒,无毒。”④《药性论》:“味苦甘。”入胃、脾、心包、大肠、肝经。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用药忌宜】: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6、黄芩为使。7、忌冷水,恶干漆。8、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忌用。【药物配伍】:配芒硝,清热泻毒;配枳实,行气泻下;配附子,温下;配肉桂,泻火凉血;配庶虫,泻火凉血。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药材:①北大黄,西宁大黄:二、铨水大黄: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同属植物波叶大黄,又称苦大黄。【处方名】:大黄、西大黄、川大黄、锦纹、西锦纹、生锦纹、西吉、川军、大黄粉、制川军、生大黄、生军、制军、熟军、炒大黄、熟大黄、酒大黄、酒军、黑大黄、大黄炭等。处方中写大黄、西大黄、川大黄、西吉、川军均指生大黄。又称生军。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偏于泻下。酒大黄又名酒军。为大黄片用黄酒喷淋拌匀,闷润吸尽,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活血。熟大黄又名制大黄、熟军、制军。为大黄块用黄酒喷淋拌匀,放瓦罐内密封,再放入锅中隔水炖透,取出晾干入药者。偏于活血。黑大黄又名大黄炭。为大黄片放锅内用微火炒,待冒黄烟,大黄片呈棕黑色时,取出晾凉入药者。偏于止血。【商品名】: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包括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两大类。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川军、川大黄、马蹄黄、马蹄大黄等名称。为药用大黄的根茎。状如马蹄。西宁大黄:又名西大黄、西吉。主产于青海、甘肃。可分为蛋吉、片吉、中吉、苏吉四等。蛋吉是指个头匀称,形如鸭蛋者;片吉是指根头部纵切瓣呈片状者;中吉是指根茎叶部的横切段;苏吉是指尾根部,稍加闯光,并具原有的楔状形。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为北大黄的一种。品种优良,销往全国,并供出口。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黄。属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武威(凉州)、永登等地。形如狗头,故而得此名称。河州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岷县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锦纹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因其外表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故有“锦纹”和“锦纹大黄”之称。天水大黄:属于西宁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天水一带。铨水大黄:为北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文县大黄:又名文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文县。清水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清水地区。庄浪大黄:为铨水大黄的一种,产于甘肃成县。雅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块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地同雅黄。南川大黄:为南大黄的一种,产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区。西藏大黄:产于西藏者。水根大黄:为大黄的较细支根及主根尾段,经加工而成。以上商品均以质坚实、干燥、断面显锦纹、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掌叶大黄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②唐古特大黄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北等地。③药用大黄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①北大黄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二、铨水大黄: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药材的采收与储藏】: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Rhei ①Rheum& palmatum&L.,②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Reg,③Rheum officinale&Baill.【炮制方法】: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大黄,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而’《纲目》引作‘西’)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②《唐本草》:“大黄,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③《本草抬遗》:“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文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④《本草图经》:“大黄,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疔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三月采苗,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⑤《纲目》:“苏颂说即老羊蹄根也。因其似大黄,故谓之羊蹄大黄,实非一类。又一种酸模,乃山大黄也。状似羊蹄,而生山上,所谓上大黄或指此,非羊蹄也。”【生药材鉴定】:①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5~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已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二、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恨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显微览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与皮层大多已除去,偶见部分残留。韧皮部射线宽1-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稀疏作径向散列,非木化。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星点),排成1-2圈或散生。异常维管束系复合维管束,由多个外木维管束组成,形成层内方为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1)掌叶大黄&粉末:棕黄色。①草酸钙簇晶多,直径21-140(-190)μm,棱角大多短钝;另有簇晶呈不规则矩圆形或类长方形,也有一边较多较平截。②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40μm,非木化;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有的横向延长呈网状具缘纹孔导管。③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32μm,脐点星状、十字状、三叉状、人字状、裂缝状或点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7分粒组成。各分粒大小均匀,脐点明显,由2分粒组成的复粒大小悬殊,大者长约至49μm。(2)唐古特大黄&粉末:棕黄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20-106μm,棱角大多宽而较尖,长短参差不齐。②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么11-126(-144)μm,非木化;有的导管分子甚短,长仅54μm。③淀粉粒单粒直径3-25μm;复粒2-10(-12)分粒组成,大小不一,有的分粒特小,脐点明显。(3)药用大黄&粉末深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35-155μm,棱角大多较宽而短尖。②具缘纹孔导管及网状具缘纹孔导管多见,也有网纹导管,直径约至160μm,稀至190μm,非木化。③淀粉粒单粒,直径5-44μm;复粒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本品以外表黄棕色、体重、质坚实、锦纹及星点明显、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隹。【中药化学成分】: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是几种葡萄糖甙和甙元,其中甙是主要的,因其泻下作用常强于其相应甙元。甙元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Chrysophanol或Chrysophanicacid,C15H10O4)、大黄素(Emodin或Rhe-um& emodin,C15H10O5)、芦荟大黄素(Aloe一emodin,C15H10O5)、大黄酸(Rhein,C15H8O6)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或Parietin、Rheochrysidin,C16H12O5)。此5种甙元存在于大黄根的形成层附近及射线中,一小部分呈游离状态,多存在于嫩根的木质部分,大部分则与葡萄糖结合成甙,贮存于根的较老部分。大黄的致泻效力与其中的结合性大黄酸含量成正比,游离的蒽醌类成分无致泻作用。此等有较强的致泻作用的蒽醌甙,有以下几种:大黄酚一1一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 monoglucoside)或大黄酚甙(Chrysophaein,C20O9.H2O);大黄素一6一葡萄糖甙(Emodin-6-monoglucoside,C21O10.H2O);芦荟大黄素一8一葡萄糖甙(Aloe一emodin-8-monoglucoside,C21H20O10.H2O);大黄酸一8一葡萄糖甙(Rhein一8一mono-glucoside,&C21Hl8O11);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monoglucoside,C22H22O10)。大黄又含大黄鞣酸(Rheum&tannic& acids)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Gallic&acid,C6H2(OH)3COOH〕、儿茶精(Catechin,C15H14O6.4H2O)和大黄四聚素(Tetrarin,C32H32O12)。没食子酸一部分是游离的,一部分和葡萄糖结合成没食子酰葡萄糖(Glucogallin或Galloyl&glucose, C13H16O10)。大黄四聚素水解生没食子酸、桂皮酸(Cinna-mic&acid,C6H5.CH:& CH,COOH)和大黄明(Rheosmin,C10H12O2)。此等鞣酸及其相关物质,有止泻作用,与蒽醌衍生物的甙类之泻下作用恰相反。此外,大黄又含有脂肪酸\如己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此等脂肪酸,有游离与结合两种形态。大黄又含有草酸钙(约6%)、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16%)。其含非葡萄糖甙性的树脂,水解后产生没食子酸、肉桂酸和数种蒽醌衍生物。掌叶大黄之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约2.8~3.5%,其中游离的0.52~1.48%,结合的约2%;一说蒽醌衍生物总量为2~5%。还含蒽醌衍生物的双葡萄糖甙,如大黄素双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甙和大黄酚双葡萄糖甙;又含番泻甙A和B(Sennoside&A、 B,C42H38O20,互为立体异构);番泻甙C(Sennoside&C,C42H40O19)等。番泻甙的泻下作用,较蒽醌甙为强,但含量则远较后者为少。唐古特大黄之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约1.24%,其中游离的约0。3%,结合的约0.95%;一说总量为2.22~2.97%。根据含率数据,唐古特大黄是上述三种大黄中质量最差者。药用大黄之根茎含蒽琨衍生物总量4.6%,其中游离的约0.5%,结合的约4.1%;亦有谓总量为3.52~4.89%。又含土大黄甙〔Rhaponiticin、 Rhaponitin或Poniticin,C20 H21 O8& (OCH3)〕和它的甙元土大黄甙元(Rhaponti-genin,C15 H14 O4)。这种甙也存于数种其它大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此外,在波叶大黄之根中亦含大黄素、大黄酚和土大黄甙。尚有同种植物的根,在某些地方称大黄和土大黄:1、藏边大黄:(Rheumefmodi wdll)根茎圆锥形,表面多红棕色,断面灰蓝色,射线棕红色;髓部无星点,香气微弱,在紫外光下呈蓝色荧光。主含土大黄甙等。但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动物试验无泻下作用。2、河套大黄(Rheum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根及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商品多切成条状或块片状,表面黄褐色,横面淡红黄色,无星点。在紫外光灯下呈兰紫色荧光。动物试验泻下作用很弱,具有导致腹痛的副作用,仅供兽用。3、华北大黄:(R.franenbdehiiMunt)。商品名山大黄、祁黄、台黄、山谷黄,药材类圆星点,气微香、味苦。在紫外光灯下呈蓝色荧光。主含土大黄甙等,而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产量较大,主销国外作染料原料,国内多兽用,或制作健胃药。4、天山大黄:(R.wittrochii&Ludstr),根茎类圆柱形,表面棕黄色,断面黄色,射线棕色。其同心性环玟,无星点,气微、味苦涩,紫外光灯下呈紫色荧光。动物试验泻下作用很差。中国药材学(1)蒽类衍生物:①游离型蒽醌有9种,芦荟大黄素alae-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 citreorosein、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nodin、虫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②结合型蒽醌:有芦荟大黄素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大黄酚的单葡萄糖甙,大黄素的单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的单葡萄糖甙,以及大黄酸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③蒽酚和蒽酮类化合物:大黄二蒽酮(rheidin)和掌叶二蒽酮(palmidin)及与糖结合形成的甙如番泻甙(rennpdodes)A,B,C,D,E,F等。(2)芪类化合物:土大黄甙(rhaponticin)、3,5,4@-三羟基芪烯-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羟基芪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wide)。(3)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w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torachryson).(4)鞣质类: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tetrarin)等。大黄四聚素经水解,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smin)。此外含有树脂,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素酸等。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最近从大黄中分得新泻下成分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及C,D,经鉴定,A和B为一对差向异构体,结构为8-ODβDD-葡萄糖基-10-羟基-10-C-β-D-葡萄糖基大黄酸-9-蒽酮;C和D为另一差向异构体,结构为8-O-β-D-葡萄糖基-10-C-β-D-葡萄糖基大黄酸-9-蒽酮。大黄中还含有多种无机元素:钾(K)、钙(Ca)、镁(Mg)、镧(la)、铜(Cu)、锌(Zn)、锰(Mn)、铁(Fe)、铅(Pb)、钴(Co)、镍(Ni)、钛(Ti)、铂(Pt)、汞(Hg)、锗(Ge)、等,以铁、锰、锌含量较高,铜、铅、钴、镍含量较低。【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2)取本品粉末少量滤纸上,加氢氧钠溶液,滤纸即成红色。(3)Borntrager氏试验:取药材粉末约0.1-0.5g,加0.1%氢氧化钾溶液10ml,煮沸后放冷,加水5ml滤过,取红色滤液盐酸酸化至微酸性,加..5ml振摇,羟基蒽醌化合物转溶入..中,分出..层,加入等量氨水,则碱液显樱红色,..液仍黄色。(示大黄酸)
...菝葜的作用-菝葜的功效全文:
  rhizomasmilacis chinensis
  (英)chinaroot greenbrier rhizome
  别名 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白茯苓。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茎。
  植物形态 落叶攀缘状灌木。茎细长坚硬,有疏刺。叶互生,花期叶幼小;革质或纸质,有光泽,卵圆形哐椭圆形,长2.5~13cm,宽2.1~10cm,先端圆或具凸头,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下面微苍白色;叶柄长5~15cm,两侧具卷须,下半部呈鞘状。伞形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被片6,黄色或黄绿色;雄花雄蕊6;雌花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粉红色。花期4~5月。
  生于山坡林下和荒山草地。分布于华东及广西、湖南、湖北、河南。
  采制 全年或秋末至次春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不规则块状或略呈扁柱状,有隆起的结节,长10~20cm,直径1~2.4cm。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稍凹凸不平,有圆锥状突起,其先端留有坚硬细根断痕。质极坚实,折断面红棕色,粗纤维性。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菝葜皂甙a、b、c(smilax-saponina,b,c),另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糖类。
  性味 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水肿、淋病、疔疮、肿毒、痔疮。
...海芋的作用-海芋的功效全文:
  rhizoma alocasiae odorae
  (英)alocasia rhizome
  别名 广东狼毒、野芋、独脚莲、老虎芋
  来源 为云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roxb.)c.koch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m。茎肉质粗壮,皮黑褐色。叶盾状,着生于茎顶,阔卵形,长30~90cm,宽20~60cm,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形,侧脉9~12对;叶柄粗壮,基部扩大而抱茎。总花梗成对由叶鞘中抽出;佛焰苞管长3~4cm,粉绿色,上部舟状长10~14cm,宽4~5cm,中性花部分长2.5~3.5cm,雄花部分长3cm;附属体圆锥形,有网状槽纹。浆果淡红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村旁、山沟、溪边等湿地。主产广东、广西、四川。
  采制 全年可采,因有毒需加工。
  性状 根茎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长者可达30cm,直径3~6cm或更粗。有时可见未除尽的栓皮及环状的节和圆形的根痕。质坚实。气微,味淡,嚼之发麻。
  化学成分 鲜根含海芋素(alocaasin),另含生物碱、甾醇类化合物。
  性味 性寒,味淡;有大毒。
  功能主治 解热攻毒,祛风消炎。用于流咸、肺结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 本病是指发生在颜面部、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它包括现代医学所称颜面部疥和痈。此病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败血症(相当于疔疮走黄)。&&& 本病临床表现,初起颜面部皮肤上起一粟粒样脓栓,自觉微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范围约1~2寸以上,疮顶突出,根脚深且硬,约一周左右溃脓,2周左右脓栓随脓液排出,疮口渐敛。初起无全身症状,重者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处理不当或加挤压,可引起败血症,临床上可见疔疮顶陷色黑无脓,肿势扩散,高热寒战,烦躁神昏,胁痛气急,恶心呕吐,舌苔黄糙,舌质红,脉洪数等症。&&&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往往因局部皮肤擦破=抓破而受到感染,兼之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而致病。&&& 诊断依据为:初起为粟米大小脓头,肿势和全身症状发展迅速,疮基底深且硬,化脓后脓栓脱出才渐敛;实验室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主要口服或肌注抗生素,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抗菌素。&&& 颜面疔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也各异,如发生在眉心的,中医称“眉心疔”;发生在颧部的称“眉棱疔”;发生在眼眶的称“眼疱疔”;发生在鼻部的称“鼻疔”;发生在颏部的称“承浆疔”等。病名虽异,但病因、辨证施治基本相同,中医认为颜面疔疮由火热之毒所致。因过食膏粱厚味,醇酒,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由感染火热之气,或因昆虫咬伤等,复经抓破染毒,蕴蒸肌肤,以致气血凝滞而成。罹患本病后,若处理不及时,或正气虚弱,或妄加挤压,使毒邪走散,入于营血,引起走黄危症。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脏器官转移性脓肿;若毒邪流窜于肌肤、经络而引起流注;若毒邪流窜附着于骨骼,则形成附骨疽。&&&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400例,398例痊愈,2例无效(因用抗菌素)。治疗天数最短6天,平均10―15天。&&
...鬼臼的作用-鬼臼的功效全文:
  rhizoma dysosmaeversipellis
  (英)common dysosma rhizome
  别名 八角莲、八角乌。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 m.cheng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17cm。根茎粗壮,结节状,少分枝。茎生叶常为2,盾状,近圆形,长16~22cm,宽12~19cm,8~9浅裂,裂片边缘有叶状细齿;叶柄长10~15cm。花5~8朵着生于叶柄上方近叶片处,下垂,花梗长达到.8cm;萼片6;花瓣6,紫红色;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和山坡杂木林下阴湿处。产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北、江西。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状 根茎呈横生的小结节状,长2~3cm,直径约5mm,表面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b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异苦鬼臼酮(isopicropodophyllone)、金丝桃甙(hyperin)等。
  性味 性温,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金钱草
  Herba Lysimachiae
  (英)Christina Loosestrife Herb
  别名 对座草、大叶金钱草、过路黄。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近无毛,叶、花萼、花冠均有黑色腺条。茎匍匐,由基部向顶端逐渐细弱呈鞭状,长20~60cm。叶对生,宽卵形或心形,长2~5 cm、宽1~4.5cm,先端钝尖或钝,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4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叶端;花萼5深裂;花冠黄色,5裂;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愈合成筒。蒴果球形,有黑色短腺条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地林缘、沟边、溪旁。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鞣质、甾醇、挥发油、胆碱、氨基酸;根含皂甙。
  性味 性微寒,味甘、咸。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败酱草的作用-败酱草的功效全文:
  败酱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别名 败酱。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化学成分 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鳖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凉,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败酱草使用。
...土蜂窠的作用-土蜂窠的功效全文:
  释名  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 甘、平、无毒。
  1、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俟稍冷饮之。
  2、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则消,已成脓则早破。
  3、疔疮。用煅过的土蜂窠和烧过的蛇皮等分,酒冲服。每服一钱。
  4、咽喉乳蜂(小舌两侧红肿)。先用楮叶擦舌,擦到出血,然后用醋调土蜂窠末,以鸡毛蘸取点在患处,令痰涎流出为好。
  5、蜘蛛、蜂虿螫伤。用醋调土蜂窠末涂搽。 6、小儿吐泻。用土蜂窠灸研,乳汗冲服。每服一钱。
...六神丸治什么病?
  六神丸是由中药牛黄、珍珠、冰片、蟾酥、雄黄、麝香等中药配伍研细末经加工而制成的粒状水丸。方剂中的牛黄能清心开窍、清热解毒。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疔疮毒的作用。珍珠具有解毒生肌的作用能治疗口疮咽喉肿痛及糜烂等症。中医《圣济总录》书中有将牛黄与珍珠配伍研细末制成珠黄散,吹于咽部可治疗咽喉肿烂、口腔溃疡等症的记载,冰片又名龙脑,是樟脑和松节油等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制品,具有清热、止痛、解毒的功效。蟾酥为癞哈蟆耳后腺分泌和浆液经加工干燥后制成的具有一定的毒性的中药,蟾酥有消促、止痛及解毒除秽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瘰疬疙瘩、咽喉肿痛、齿龈疼痛等症。雄黄也叫石黄,是一种含有硫化的矿石,具有解毒杀虫、燥湿功能。在外科常用于治疗痈疔疮喉风、喉痹、湿疮、疥疹等症。麝香是人们较熟悉的名贵中药,具有通络、消肿、行瘀、止痛的功效,在外科与其它消肿、化瘀、止痛药合用,可治疗红肿痈疖、口咽糜烂等症。由以上药物配伍组成的六神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溃疡糜烂、口舌生疮等症。也可用于小儿热症及其它疔疮痈肿的治疗。用此药治疗喉症时宜含化慢慢咽下,以便能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
...云南白药是什么药?
  云南白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出血及瘀血肿痛性疾病的良药。云南白药是由三七、冰片、麝香、白及等中药组成。三七和白及具有很好的止血凉血、化瘀止痛等功能、冰片和麝香活血通络、开窍清热止痛,由以上药味组成的云南白药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凉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等症的治疗。  本药可内服也可外用,对出血诸症无论伤情轻重,一律需用开水调服,对瘀血肿痛等未出血的破损诸证,可用黄酒调服,对疔疮痈肿者,除内服外,还应将本药与少许酒调匀涂敷患处。已化脓者只需内服,成人每次0.2~0.3克,每4小时一次,2岁以上小儿0.03克,5岁以上小儿0.06克。每瓶云南白药内装有保险子一粒,遇有严重跌打损伤或内伤出血时,可先将保险子一粒用酒调服,以做急用,其它轻症者可不必服保险子。服云南白药期间忌服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品。孕妇禁服此药。
  金银花──忍冬
  Flos Lonicerae Japonicas
  (英)Honeysuckle Flower
  别名 银花、双花、二宝花。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植物形态 缠绕半灌木,常绿。幼枝密被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呈条状剥离,中空。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5~4cm,初时两面有毛,后则上面无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及花均有短柔毛;花冠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外被柔行和腺毛,花冠筒细长;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路旁、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 夏这妆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磺熏后干燥。
  性状 花蕾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变深,密被短柔毛。花萼绿色,萼筒类球形;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2唇形。气清香,味淡、微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双花醇、芳樟醇;并含木犀草素、氯原酸、恂氯原酸、番木鳖甙(loganin)、肌醇。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附注 同属多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作金银花药用。忍冬的茎枝亦作药用,称“忍冬藤”,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金银花─山银花
  金银花──山银花
  Flos Lonicerae Confusae
  (英)Wild Honeysuckle Flower
  别名 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长2~4m。树皮黄褐色渐次变为白色,嫩时有短柔毛。叶对生,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8cm,宽3.5~5cm,上面绿色,主脉上有短疏毛,下面带灰白色,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管状,长1.6~2cm,稍被柔毛,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
  采制 同金银花。
  性状 花蕾棒状,略弯曲,长1~3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唇部与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硬毛。气清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有双花醇;并含氯原酸、异氯原酸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金银花。
...鸭跖草图谱 【药名】:鸭跖草&【拼 音】:YAZHICAO【英文名】:Common Dayflower Herb【来 源】:为鸭草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功效】: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利尿消肿,凉血止血。【主治】:治痄腮,丹毒,疔疮,咽喉肿痛,瘴疟,黄疸,热痢,白带,水肿,淋证,衄血,吐血,尿血,血崩。【性味归经】:甘,寒。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入心、肝、胆、脾、大肠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大剂可用5~7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用药忌宜】:《泉州本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药物配伍】:1、配牛蒡子,清热解毒之功倍增,又能除痰消肿。2、配天葵子,大大增强了清热解毒之功,又能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去腐生新,一切痈肿疔疮,丹毒,用之最宜。3、配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增强,一切咽喉肿痛,用之疗效显著。4、配茵陈,清热利湿之功大增,又能泻火通便,解毒退黄,湿热黄疸用之最宜。5、配芍药,既能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又能养血滋阴,收敛止泻,如湿热菌痢用此对药,定能收到满意疗效。6、配车前子,相互起协同作用,有较好的利水通淋,利尿消肿之功,还能清热凉血,故凡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白带过多,水肿,淋病,均可选用。7、配青黛,凉血止血作用增强,共清肝火,宁肺络,故用于肝火上攻,或肝火犯肺,或肺热伤络所致的衄血,咯血,即可收效。8、配车前草,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故凡湿热流注下焦,或其它热证引起的尿血,用之疗效最为显著。9、配大蓟,凉血止血,破血散瘀,清热解毒,一切血热妄行所致的血证,如崩漏,尿血,衄血等证,用之最效。 【别名】: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k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处方名】:鸭跖草、鸭脚草、鲜鸭跖草、鼻斫草【商品名】:鸭跖草,以肥壮、干燥、色绿、无泥土杂质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鸭跖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的采收与储藏】:6~7月采收,晒干。【拉丁名】:药材Herba Commelinae原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 L.【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生药材鉴定】:显微鉴定: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下表皮气孔密布,气孔略突起,副卫细胞平行4胞型,即4个副卫细胞上、下、左、右平行,偶见5个;有的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片状、短柱状或杆状,不规则散在,或聚于细胞一端。上表皮气也较少;草酸钙结晶偶见。【中药化学成分】:花瓣含鸭跖黄酮甙(Flavocommelin),系一种黄色的色素。鸭跖草变种Commelina&&communis var.hortensis的花瓣含鸭跖蓝素(Commelinin)-一种含镁的蓝色的花色甙,可能系由四个分子的P-香豆酰飞燕草甙(又名Awobanin)围绕一个镁原子所组成。飞燕草甙(De&lphin)是飞燕草素(Delphinidin)-3,5-二葡萄糖甙。鲜花含蓝鸭跖草甙(commelinin)及黄鸭跖草甙(flavocommelin)。蓝鸭跖草甙糸翠雀花甙(awobaninA,delphinidin diglucoside,delphin)3位上的葡萄糖与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结合成酯的甙;并认为蓝鸭跖草甙与镁、铝、钾、钠原子以络合物的状态存在,已知蓝鸭跖草甙与镁原子之比为4:1,另有二个钾原子与羟基相结合。黄鸭跖草甙经水解得黄鸭跖草素(flavocommelitin)及一分子D-葡萄糖;黄鸭跖草甙与5%盐酸加热得异黄鸭跖草素(isoflavocom-melitin,8-C-glucopyransyl-genkwanin)。【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鲜花,加甲醇煮沸,取滤液加浓盐酸数滴,显红色。(检查花色甙类)。(2)取本品水提取液,加0.2%茚三酮乙醇液,放沸水浴加热5min,显蓝色。(检查氨基酸)。(3)水提取液蒸干后加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加浓盐酸数滴,再加少量镁粉溶液变为红色;另取滤液加1%三氯化铝甲醇液,显黄色。(检查黄酮)
...[论文]金银花品种基因多态性鉴定技术研究 @ 中药鉴定金银花品种基因多态性鉴定技术研究 v&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_9hT&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5&y 于燕莉 &黄贤荣 &赵燕 &易敏 &石俊英K,W$#t&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_&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366j & & 摘要本文采用RAPD标记与POD分析方法对金银花两品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从DNA分子水平上为两品系的鉴别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金银花两品种的分类与鉴别,POD图谱亦有一定的差异。Vyi& & &关键词 &金银花;RAPD;POD!RZR&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U & &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unb是山东的道地药材〔1〕,又名“东银花”、“济银花”,产量大、质量好,是国内药材市场上的畅销产品。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山东金银花主产于临沂地区平邑县,主流产品有大毛花忍冬与鸡爪花忍冬两种裁培品系,两者的药材品质、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其药材性状,原植物形态十分近似。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材的生物资源―“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组成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他比在生物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技术,具有不需特异探针及已知目的基因序列,所需DNA量少,简便有效等特点[2]。本文采用RAPD标记与同工酶分析方法对金银花两品系的DNA指纹图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进行分析,试图从分子水平上为两品系的中药材鉴别提供依据。Q852|11材料与仪器NQFw1.1实验材料a & &本实验选用山东临沂地区平邑县栽培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unb)品系,从多年生群体中各随机选取大毛花金银花、鸡爪花金银花为试材。原植物标本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标本园。S?kZ1.2实验仪器wYc{~ & &PCR仪:PTC―150型(购自美国);紫外透射反射仪:WD―9403型(北京六一仪器厂);引物:10-mer(购自奥大利亚);Taq酶:购自美国PE公司;电泳仪:DYY-Ⅲ稳流稳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U7;P2 &RAPD分析CJ|2.1样品DNA的提取P9 & &取各样品嫩叶50mg,置研钵中,加液氮少许研磨成匀浆状,移入eppendorf管中,再加入100ml预热至60℃的CTAB提取缓冲液(2%CTAB,14mol/L NaCl,02%巯基乙醇,20mmol/L EDTA,100mmol/L Tris,p80),于60℃保温30min,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9∶1)提取两次,9000rpm离心10min,将水相移入新离心管中,加入2/3体积的冷异丙醇混匀,于4000rpm离心6min,弃上去清液,用06ml缓冲液(70%乙醇,10mmol/L乙酸钠)悬浮,9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置冰箱中冷冻干燥后,用50μl TE液悬浮,加1/10体积的乙酸钠溶液(p52),95%乙醇沉淀DNA,14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70%乙醇洗沉淀,净化台中自然干燥,用超纯水溶解后,置-20℃冰箱中保存备用。Pcg&2.2 &PCR反应条件与电泳分析扩增反应液总体积15μl,其中含buffer(缓冲液)15μl,3mmol/L MgCI2 15μl,4种核苷酸(dATP,dGTP,dTTP)各250μl/L随机引物15ng,样品DNA50ng,TaqDNA聚合酶(Promega Inc)1 unit。反应程序如下:第一个循环在95℃变性5min,35℃退火2min,72℃延伸3min;后44个循环于94℃10S,38℃10S,72℃50S,最后于72℃保温5min,25℃退火5S。取扩增产物7~12μl在1×TBE缓冲液1%琼脂糖凝胶中上样,电泳3~4,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7pyK3 &POD分析H8!3.1 样品液制备Q( & &取大毛花与鸡爪花忍冬茎尖嫩芽,加适量电极缓冲液,冰浴研磨成匀浆,冷冻离心3000rpmin)15min,上清液加等体积蔗糖液混匀,备点样用。整个过程保持样品不超过4℃。 KAbV3.2电泳操作电泳按文献方法进行〔3〕。胶板用醋酸联苯胺显色,按公式计算样品谱带泳动率,并照相留存。JB#z4结果与讨论f14.1随机选用了10-mer Opcron primer 35个,对2个金银花品种的DNA进行PCR扩增后,产生RAPD标记的随机引物及序列为:OPJ14―CACCCGGATG;OPJ16―CTGCTTAGGG;OPJ20―AAGCGGCCTC。ix4.2 使用35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实验,结果有3个引物扩增出谱带,参见引物扩增图。大毛花忍冬共扩增DNA谱带24条:OPJ14―9条、OPJ16―9条、OPJ20―6条);鸡爪花忍冬共扩增DNA谱带26条:OPJ14―8条、OPJ16―11条、OPJ20―7条)。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中药材的分类与鉴别。B^4.3 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大毛花忍冬与鸡爪花忍冬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目和位置均有所差异。同工酶的结构差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差异,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因此利用它可以鉴别诸多遗传变异〔4〕。J|I*k4.4 DNA分子由G、A、C、T 4种碱基构成,生物体特定的遗传信息便包含在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中,不同的物种其遗传性不同,便表现在4种碱基排列顺序的变化之中,这就是生物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由于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不受外界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差异的影响,每一个体的任一细胞均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DNA分子遗传标记(DNA molecular geneticmarker)进行物种鉴别更为准确可靠。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金银花两个品系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遗传标记研究,为金银花的种质资源描述、评价及鉴定提供了依据。tf2&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ldPG致谢:RAPD分析得到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向凤宁副教授的指导。U5YrzP&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N2h$l &HDH&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wu参 考 文 献\.{7&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jC61 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_&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O2 &Williams JGK,et alNucl Acids Res531~O&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3 石俊英,冯双全,宋广运山东鬼针草属种子的PAGE分析,中国药学杂志,):717)pge!&本草中药论坛-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民族文化 -- 荟萃中药精英 弘扬中药特色 传承民族文化  s4 张志良,吴光耀植物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92W ...全文:中药名称紫花地丁拼音名Zihuadiding英文名HERBA VIOLAE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  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  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3 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稍粘。鉴别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粘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粘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  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 。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性味与归经  苦、辛,寒。  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贮藏置干燥处。
...紫地丁图谱 【药名】:紫花地丁&【拼 音】:ZIHUADIDING【英文名】:紫花地丁 Philippine Violet Herb地丁Mamyflower Gueldemstaedtid Herb【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功 效】: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主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性味归经】: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②《纲目》:“苦辛,寒,无毒。”入心、肝经。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②《要药分剂》:“入肝、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用药忌宜】:体质虚寒者忌服。【药物配伍】:1、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力量增强。2、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 【别名】:箭头草(《普济方》)、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韫》)、独行虎(《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随息居饮食谱》)。紫花地丁,又名: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米口袋,又名:米布袋(《纲目》)、大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小丁花【处方名】:地丁、地丁草、紫地丁【商品名】:紫花地丁、地丁,以色绿、叶整、茎叶及蒴果皆生茸毛、干燥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紫花地丁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甜地丁主产东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龙胆地丁主产广西、广东等地。紫花地丁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米口袋分布东北南部、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等地。小米口袋分布东北及河南。华南龙胆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紫花地丁、犁头草:5~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取带根全草,去净泥土,晒干。②米口袋及小米口袋:春、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晒干或鲜用。③华南龙胆:春、夏季,花初开时采取全草,晒干。【拉丁名】:药材紫花地丁Herba Violae原植物①紫花地丁Viola& ycdoensis Mak., ②犁头草 Viola japonica&Langsd., ③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ge.,④小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pauciflora (PaII.)&Fisch. ⑤华南龙胆 Gentiana&& lourciri (D.&Don)& Griseb.【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用水洗去泥土,切段,晒干。【考 证】:出自《本经逢原》。《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生药材鉴定】:①紫花地丁又名:堇菜地丁,为植物紫花地丁或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市售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土黄色,波状弯曲,具须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臭,味微苦而涩并稍枯。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②甜地丁又名:米口袋地丁、萝卜地丁。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带根的全草。主根呈纺锤形、长锥形或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红棕色至土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多少扭曲,或有残存的支根及须根,皮孔横生,稍突起,呈点线状,色稍深。上端有多数基生叶。叶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绿色。有时可见圆筒形的荚果,表面密被柔毛,开裂或不开裂。主根质坚而稍韧,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极多,乳白色,内面不平坦,微显颗粒状,乳黄色,并有放射状花纹。气微臭,味淡而稍甜。以根粗壮而长、叶绿、无杂质者为佳。③龙胆地丁又名:华南地丁。为植物华南龙胆带花的全草。多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团块,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数,紫红色,顶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两两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较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形状较大,上部的叶稀疏,形状较小。质地较脆而易碎。有青草气,味淡而稍苦。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地丁药材,较为复杂,除上述品种外,在广东以长萼堇菜Violainconspicua Bl.、陕西以白花堇菜 V.& Patrinii DC.、新疆以香堇V. Oxycentra& Juz.的带根全草作紫花地丁入药。另有一种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东北、内蒙古、河北、青海、山东等地作“地丁”入药。详“苦地丁”条。【中药化学成分】:紫花地丁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蜡酸(Cerotic&acid)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花中亦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34.9,不饱和酸5.8%,醇类10.3%,烃约47%。 根含淀粉约37%,并有生物碱、黄酮反应。&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预试全草含大量粘液质,并含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质。尚从全草中分得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二酸、二十酰对羟基苯乙胺和阿福豆甙(afzelin)和山柰酚-3-O-鼠李糖甙。
...全文:中药名称紫金锭拼音名Zijin Ding性状本品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气特异,味辛而苦。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约至128μm,直径约2μm。  色素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长圆形或延长成管状。  非腺毛1 至数细胞,有的顶端稍弯曲。  无定形团块淡黄棕色,埋有细小方形结晶。  不规则细小颗粒红棕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2) 取本品0.5g,研细,置试管内,加入氢氧化钠试液1~2ml和锌粉少量,管口覆盖以硝酸银试液湿润的滤纸,将试管置水浴中加热,硝酸银试纸由黄转棕,最后变成黑色。处方山慈姑 200g 红大戟 150g 千金子霜 100g 五倍子 100g麝香 30g 朱砂 40g 雄黄 20g制法  以上七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山慈姑、五倍子、红大戟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及千金子霜配研,过筛,混匀。  另取糯米粉320g加水做成团块,蒸熟后与粉末混匀,压制成锭,阴干,即得。检查  应符合锭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E)。功能与主治  辟瘟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6 ~1.5g,一日2 次。  外用,醋磨调敷患处。注意  孕妇忌服。规格每锭重(1) 0.3g (2) 3g贮藏密闭,防潮。
...中药大黄是什么?功能与禁忌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 50 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 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 月发芽,6 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 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花淡黄色。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分布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现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黄面积已达4 万亩,年产量 50万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黄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故名为“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据药理实验,大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瘀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大黄还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将军之药――大黄  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世界医学宝库里的一笔瑰丽的财富,那么中药材便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应许多读者朋友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中药材。现在,就让我们的专家带领大家进入这神奇的中药材世界。  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大黄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大黄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其为将军;而《中药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功能主治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  毒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配伍特点  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  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禁忌人群  大黄其性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另外,大黄其性沉降,且善活血化淤,故孕期、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大黄治病便方二例  方一:大黄牡丹皮汤(选自《金匮要略》)  方药:大黄10克,冬瓜仁6克,牡丹皮2.5克,芒硝7克,桃仁2.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属湿热内蕴者,亦可用于治疗女性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属淤热结聚者。  方二:治经行口渴方  方药:黄芩10克,大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主治: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口咽干燥,口渴难忍,或饮水不解渴,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口渴”。此方简单易行,适用于由胃热伤经引起口渴的妇女。 ...中药里的大黄指的是将军之药――大黄  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世界医学宝库里的一笔瑰丽的财富,那么材便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应许多读者朋友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材。现在,就让我们的专家带领大家进入这神奇的材世界。  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大黄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大黄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其为将军;而《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功能主治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  毒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配伍特点  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  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禁忌人群  大黄其性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另外,大黄其性沉降,且善活血化淤,故孕期、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大黄治病便方二例  方一:大黄牡丹皮汤(选自《金匮要略》)  方药:大黄10克,冬瓜仁6克,牡丹皮2.5克,芒硝7克,桃仁2.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属湿热内蕴者,亦可用于治疗女性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属淤热结聚者。  方二:治经行口渴方  方药:黄芩10克,大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主治: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口咽干燥,口渴难忍,或饮水不解渴,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口渴”。此方简单易行,适用于由胃热伤经引起口渴的妇女。大黄是什么?功能与禁忌 ...全文:
  蒲公英
  Herba Taraxaci
  (英)Dandelion
  别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采制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连根挖出,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好草网为你提供中草药资讯和药方大全,全力打造最权威的中草药资讯网站
Copyright ?
好草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药膏有没有激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