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受扭时主次梁钢筋布置的布置要求?急求,急求。

我关注的版块:
查看: 4868|回复: 11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用PKPM计算的结果没出现N的,但是老师说900梁高应该要布置抗扭钢筋,请问什么时候需要布置
技术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有扭矩就需抗扭筋。有些梁从实际受力上分析有扭矩(边框架梁,井字梁的主梁),可是计算模型将其忽略的简化。
这时需人工干预。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但构造的腰筋就可以抗扭吧,为何非要布置抗扭钢筋呢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1.计算出现N,说明计算中出现扭矩,需要人工干预.梁顶面和底面单边纵筋也参与抗扭,假如N&梁顶面底面单边纵筋,需要另加抗扭筋,比如计算N=10cm2,梁顶面底面各2D20,那么10&6.28,需要另加抗扭筋.代号N
2.混凝土规范规定,(梁截面高度-板厚)&400,需要加构造梁侧筋,代号G
3.计算抗扭筋N和构造梁侧筋锚固长度不同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kkkkkkkkkkkkkkkkkkkkk
ddddddddddddddddddddd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ddddddddddddd
ddddddddddddddddddddd
技术员,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同意4楼的意见,顶
技术员,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可有人具体的补充一下,不是很透彻呀!!谢谢!!!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回复 3# 的帖子
构造钢筋是“G“开头的,受扭钢筋是“N”开头的,锚固长度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
技术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学员问题】: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的配置
  【解答】:当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梁侧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间距应小于或等 于200mm,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工程图中一般用G表示它。当为受扭纵向筋时,间距与腰筋 相同,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工程图中一般以N表示它。梁的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其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玛门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超值优惠套餐,适合基础好、时间充裕、自学能力强的学员
报名、考试不过,下一期免费学,适合提前备考的学员
高清智能交互课件,适合基础薄弱、希望高效备考的学员
签署协议保障通关,适合零基础、时间紧的学员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梁底筋锚固问题? 11G101的86页第6条中说梁纵筋有抗扭钢筋时底筋锚固为La,纵筋是不是指腰筋?
梁底筋锚固问题? 11G101的86页第6条中说梁纵筋有抗扭钢筋时底筋锚固为La,纵筋是不是指腰筋?
03G101次梁钢筋做法中没有这条!
我现在做的工程中有几条20米跨度的次梁,500*1650腰筋为24条直径14的抗扭,底筋为3排钢筋,锚固应怎样算。
补充:当然是次梁,且仅标注腰筋为抗扭(施工图)
补充:由于结构总说明选用的是03G101,经询问,设计回答:底筋第一排按LA,其余两排按12D计算锚固,没有要求抗震系数,但总说明有要求大于25钢筋有1.1的系数。
是否合理?
补充:03G中次梁底筋锚固为12D,我认为这种超大跨度的梁规范可能不适用,应该设计明确;还有几条次梁面筋支座为32,架立筋为20钢筋,无通长筋,搭接应按多少?(03G中说明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的按15CM)
补充:给设计提出后,架立筋变更为4条20
答:1、11G101—1的86页的主题是“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主次梁斜交箍筋构造”。故首要把自己的问题定位好,才能按此操作。& & & &2、第6条全文:当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应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弯锚,见图1。当梁纵筋兼做温度应力筋时,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有设计确定。& & & 有了这两条,您的问:纵筋是不是指腰筋?& & &答:第6条“当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明确为受扭纵向钢筋是平时说的腰筋。故您问的纵筋(不是指腰筋)是平时说的主筋。& & &我现在做的工程中有几条20米跨度的次梁,500*1650腰筋为24条直径14的抗扭,底筋为3排钢筋,锚固应怎样算。(有几条次梁的跨度20米?对吗?)& & 答:1、必须確定是否是“非框架梁L”?& & & & & &2、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设计没有确定(即肯定非兼做温度应力筋)。& & & & & &3、底筋为3排钢筋?3排钢筋直径肯定大于Φ14,排距应在25mm左右,非@200。& & & & & &哪末3排底筋锚固长度应按La=ζa Lab来算。
腰筋直径14,底筋当然不会是14了,底筋为16条32
继续追问:腰筋直径14,底筋当然不会是14了,底筋为16条32& &答:&哪末3排底筋锚固长度应按La=ζa Lab来算。& &先告知您:要求La必须知道钢筋种类、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若ζa不发生)。La=Lab直接可按11G101—1,53页查表: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中的(Lab)取用。
问题补充:由于结构总说明选用的是03G101,经询问,设计回答:底筋第一排按LA,其余两排按12D计算锚固,没有要求抗震系数,但总说明有要求大于25钢筋有1.1的系数。 是否合理?答:设计答您了第一排按La了,其余两排按12D计算锚固,设计按腰筋考虑了,但我答过排距应在25mm左右,非@200。您確认如我所说,应仍按La。& & &但总说明有要求大于25钢筋有1.1的系数。 是否合理?答:大于25钢筋的前提是“带肋钢筋”,圆钢不ζa1.1的。三排是带肋钢筋28的话,请用(Lab)×1.1。25就不要乘。是否合理的。
此处不是问1.1倍是否合理,是仅一排LA,其他按12D的合理性,,?
继续追问:此处不是问1.1倍是否合理,是仅一排LA,其他按12D的合理性?“设计答您了第一排按La了,其余两排按12D计算锚固,设计按腰筋考虑了,但我答过排距应在25mm左右,非@200。您確认如我所说,应仍按La。”。我不是答您,我个人意见“您確认如我所说,应仍按La”。原因纵向受拉筋是平常所说的“主筋”,不同于非“受扭纵向钢筋”。但“设计按腰筋考虑了”,我怎乱评人家的合理性呢?故只表自己观奌“您確认如我所说,应仍按La。”因我不是编制这本规范的人,乱评人家的合理性,是不尊重别人,但有兴致讨论是可以。
问题补充:03G中次梁底筋锚固为12D,我认为这种超大跨度的梁规范可能不适用,应该设计明确;还有几条次梁面筋支座为32,架立筋为20钢筋,无通长筋,搭接应按多少?(03G中说明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的按15CM)
答:03G与11G,不要纠缠03G与11G了,我认为从更安全的角度考虑,执行11G为佳。
还有几条次梁面筋支座为32,架立筋为20钢筋,无通长筋,搭接应按多少?
答:还有几条次梁面筋支座为32(是非贯通筋?对吗?),架立筋为20钢筋,无通长筋(即无集中标注的“角筋”是不可能的),您的问题是:支座为32非贯通筋与架立筋为20钢筋搭接,应按150mm。
又见了个插图及问题补充:03G中次梁底筋锚固为12D,我认为这种超大跨度的梁规范可能不适用,应该设计明确;还有几条次梁面筋支座为32,架立筋为20钢筋,无通长筋,搭接应按多少?(03G中说明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的按15CM)问题补充:给设计提出后,架立筋变更为4条20答:图片集中标注看不清。好似什么梁3跨,500*1650,第二项中(4)似乎看得清,应是四肢箍。第三项中是构造钢筋(G)14根Φ12,即毎侧7根Φ12。左端支坐上部16根直径32,第一排6根钢筋直径32,第二排6根钢筋直径32,第三排4根钢筋直径32。向右看中间上部(4?12),按您继续追向设计已改为4根直径20钢筋,表示与左端支坐第一排6根直径32中的4根直径32非通长筋搭接长度可按150mm(参见11G101—1,86页)。& & & &但从第一排6根直径32中的4根直径32非通长筋与4根直径12搭接,应是六肢箍和第二项中(4)四肢箍是矛盾的!& & & 原位标注下部分三排分别为6根直径钢筋32的通长钢筋,共16根直径32的钢筋。按图看,G14?12,因结构图不是抗扭钢筋,而是构造钢筋,我坚持为: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应为La。&&举
其他回答 (2)
纵筋是梁底的受力钢筋,腰筋不受力不是纵筋
扭筋是n打头的,是要满足锚固的,受剪力。当g打头时是构造筋,不计算受力,搭接长度大于15公分就好。采纳加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现浇框架梁受扭构造配筋问题的讨论
姜学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构件受扭分两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扭转”,如图1(c)所示,在超静定的现浇框架结构中,边榀框架梁的扭矩是由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扭转变形协调条件确定的,其受到的扭矩与构件的刚度、约束等相关,比较复杂。另一种称为“平衡扭转”,如图1(a),(b)中的雨篷梁和吊车梁,其扭矩均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扭转刚度无关。下面讨论协调扭转构件的设计计算问题。
(a)雨篷梁;(b)吊车梁;(c)现浇边榀框架梁
图1&工程常见的受扭构件
1&扭矩折减原理和规范规定
对于协调扭转构件,如图1(c)所示,楼面次梁支承在边榀框架梁上,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弯曲转动使边榀框架梁受扭,楼面次梁的支座负弯矩即为作用在边榀框架梁上的扭矩,此扭矩值可由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弯曲转角与边榀框架梁的扭转角相协调的条件确定。在梁开裂之前,可用弹性理论计算,但梁开裂以后,由于楼面次梁的弯曲刚度和边榀框架梁的扭转刚度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楼面次梁和边榀框架梁中都发生内力重分布。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简称混凝土规范)明确指出:
1)对属于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例如支承楼面次梁的边榀框架梁),在进行构件内力计算时,可考虑因构件开裂、抗扭刚度降低而产生的内力重分布。
但由于实际结构中,楼板对梁究竟有多大的约束作用、哪些因素对梁的扭转有影响等,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混凝土规范对这种梁仍未提出完善的设计方法。
另外,应注意的是,对平衡扭矩是不能进行折减的,否则将导致结构不安全。进行电算时应注意复核
2)边榀框架梁的扭矩经折减后,应按混凝土规范2.6节的弯剪扭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所需要的抗扭纵向钢筋和箍筋。同时,配置的抗扭纵向钢筋和箍筋尚应分别满足混凝土规范第10.2.5条和10.2.12条所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扭矩折减系数Tb的取值
为了考虑内力重分布,可将弹性分析得出的扭矩乘以合适的折减系数。试验研究表明,符合上述要求的边榀框架梁,当扭矩折减系数Tb不低于0.4时,其因扭转而产生的裂缝宽度可满足混凝土规范中关于裂缝宽度的有关规定。SATWE程序给出的框架梁的扭矩折减系数Tb取值范围也比较宽,可取Tb=0.4~1.0。所以,对于一般工程Tb可取0.4。
3&零刚度设计法
为了简化边榀框架梁协调扭转的设计方法,美国的ACI规范和欧洲国际混凝土CEB模式规范及国内的某些研究成果,建议对这种协调扭转的梁采用“零刚度设计法”进行设计。
3.1基本思路和实现步骤
“零刚度设计法”基本思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承受弯、剪、扭共同作用的构件(如边榀框架梁),设计时取支承梁(如边榀框架梁)的扭转刚度为零,即不考虑相邻构件(如楼面次梁)传来的扭矩作用进行内力分析(图2),仅按开裂扭矩配置受扭所需要的构造钢筋。
零刚度法的设计步骤如下:
1)对于楼面次梁:假定其与边榀框架梁相交的梁端为铰支座进行内力分析,并求出楼面次梁在铰支座处的梁端反力;确定楼面次梁的受弯和受剪钢筋截面面积。
2)对于边榀框架梁:取楼面次梁作用在边榀框架梁上的扭矩为零,按作用在边榀框架梁上的荷载设计值(包括梁自重及由楼面次梁铰支端传来的反力等)进行内力分析,求出边榀框架梁的受弯和受剪钢筋截面面积。
3)对于边榀框架梁,为了控制扭转效应引起边榀框架梁的斜裂缝不致过宽,在构造上必须按下列方法配置构造受扭钢筋:
(1)受扭箍筋不宜小于混凝土规范第10.2.12条的受扭箍筋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即
ρsv=yvtsv/28.0ffbsA≥&(1)
且箍筋间距不宜大于0.75b(b为梁截面腹板宽度)。
(2)受扭纵筋不宜小于混凝土规范第10.2.5条式(10.2.5)中,取扭剪比T/Vb=2时的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即
ρtl=ytytst/85.0/60.0ffffVbTbhAl=≥&(2)
式中各符号含义参见混凝土规范。
式(1)是在国内纯扭构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应于开裂扭矩推导出来的最小配箍率。在式(2)中,取T/Vb=2相当于纯扭构件开裂扭矩对应的最小配筋率。因此,采用上述规定对受扭构件进行受扭构造配筋是符合“零刚度设计法”要求的。
边榀框架梁每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当采用国标图集03G101-1表示时,应采用字母N开头,不应采用字母G开头。
4)对楼面次梁与边榀框架梁相交的端部负弯矩配筋的处理:当按零刚度法设计时,实际上楼面次梁端部的负弯矩是存在的,为了控制因扭转效应使楼面次梁顶端发生过宽的裂缝,应配置必要的负弯矩纵向受拉构造钢筋,具体要求为:
(1)不应小于其负弯矩等于边榀框架梁总开裂扭矩时,按受弯计算所得到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边榀框架梁的开裂扭矩可取Tcr=0.7ftWt。其开裂总扭矩与结构布置情况有关,当边榀框架梁与一根楼面次梁相交时,其开裂总扭矩等于2Tcr;当边榀框架梁与二根楼面次梁相交时,其开裂总扭矩等于Tcr。&We&learn&we&go
(2)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所需要的钢筋截面面积。
(3)不应小于楼面次梁跨中下部纵向受拉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实际配筋时,应取上述三者的较大值。当楼面次梁与边榀框架梁相交的顶部处,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满足上述要求时,可以认为楼面次梁和边榀框架梁体系处于相互协调的工作状态。
5)楼面次梁和边榀框架梁的连接构造非常重要,该处的弯剪裂缝一旦发展到楼面次梁的受压区,这些裂缝之间的斜压杆会强烈地压向楼面次梁底部的纵向钢筋。同时,边榀框架梁跨中承受正弯矩,梁下部纵向钢筋受拉会进一步削弱该连接接头,见图3。因此,除了在边榀框架梁的接头处配置足够的附加横向箍筋,将楼面次梁的支座反力全部传递到边榀框架梁的受压区外,同时在接头处还必须加密配置楼面次梁的箍筋,以抵抗楼面次梁斜裂缝间混凝土斜压杆施加在纵向钢筋上的压力。
图3&边榀框架梁与楼面次梁接头处的配筋构造
4&采用PMCAD建模时的处理
为了配合边榀框架梁设计,在采用PMCAD软件建模时,楼面多跨连续次梁边端支座与边榀框架梁连接处,应点铰。为了便于次梁边端支座处上部纵向钢筋的锚固,并减少次梁对支承梁的扭转影响,楼面上所有的多跨连续次梁边端支座处均宜点铰;同样,楼面上的单跨次梁两端亦宜点铰。
[1]&GB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徐有邻,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王文楼,等.&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王振东.&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协调扭转的零刚度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04(8).
&&&&&&&&&&
&&&&&&&&&&&&&
&&&&&&&&&&&&评论这张
&&&&&&&&&&
&&&&&&&&&&
&&&&&&&&&&&&
&&&&&&&&&&&&&&
&&&&&&&&&&&&
&&&&&&&&&&&&转发至微博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扭钢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