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张老师于2010年2月份8月份满十一岁他是哪年出生的

玉兰2010年8月份满十一岁他是哪年出生的_百度知道
玉兰2010年8月份满十一岁他是哪年出生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朝宗)和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孔尚任(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
  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孔尚任年谱
  顺治五年(1648年),一岁
  九月十七日,生于山东曲阜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岁
  读书于曲阜北石门山中。
  少年时期,博采遗闻,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戏曲。
  康熙八年(1669年),二十一岁
  此前,应童子试,为诸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十岁
  前往济南应试,未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十三岁
  用田产捐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十五岁
  应孔毓圻之聘请,参加修编《孔氏》及《阙里志》。
  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岁
  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子。
  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十七岁
  破格任为国子监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十八岁
  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维扬,疏浚黄河海口。
  于扬州登梅花岭,拜访史可法衣冠冢。
  于南京登燕子矶,游,拜明孝陵,于栖霞山白云庵访道士张瑶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十一岁
  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十五岁
  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十六岁
  升户部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
  与顾天石合作,创作传奇《小忽雷》。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十一岁
  《桃花扇》创作经十余年,终于脱稿。上演,反响热烈。
  宫中内侍索要《桃花扇》剧本。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五十二岁
  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月即被罢官。
  康熙四十年(1701年),五十三岁
  逗留北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十四岁
  回曲阜石门山老家。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十八岁
  到河北访友,观演《桃花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一岁
  因津门诗人佟蔗村资助,《桃花扇》刻版印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十八岁
  到淮南访问刘延玑,合编《长留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七十岁
  卒于曲阜石门山家中。
昆曲:桃花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代表作《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作者孔尚任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
  《桃花扇》有“末世百象图”之说,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场景斑驳。经孔尚任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剧本写成后,王公显贵争相传抄,金斗班首演于京中舞台,一时轰动。
  在《1699 &
桃花扇》的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破天荒以舞台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尽致地重现明朝永乐年间南京旧都繁华奢靡的景象。此外,舞台上将有众多价值不菲的宝物,譬如三百件苏绣精品──包括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主角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传人之心力,名师高徒荟萃,而且更连接起中、日、韩、台各地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从秦淮风情中再现昆曲盛世之美。这出巨构稍后将巡回南韩、瑞士、意大利等地演出。
黄梅戏:桃花扇
  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世界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桃花扇》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改编古典名著,要尊重原作又高于原作。在这方面,黄梅戏《桃花扇》改编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将原著中苏、柳两位艺人综合成一位柳敬亭,使人物更集中,线条更清晰。又如一些淡化民族矛盾的处理也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的。再如当秦淮歌妓哭丧大明王朝的覆灭时,柳敬亭一声怒斥:“大明朝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大明朝在,你们就不做妓女?就能从良?”这番话狠狠地鞭挞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盲从意识,既痛又快。这话也只有柳敬亭说才合适。他是说书人,可以通观古今;他是卖艺人,没有乌纱,不怕丢官。既深刻又合情理。这样改编,比原著立意更高。加上黄梅戏本身的平词具有委婉抒情、细腻动人的特点,黄梅戏《桃花扇》听起来更加凄婉伤感、缠绵动人。所以该剧一出便好评如潮,获得第十届《大众电视》“”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京剧:桃花扇
  1958年,曾依照欧阳予倩编剧的《桃花扇》本排演,由导演,(饰李香君)、(饰)、李世霖(饰杨文聪)、苏维明(饰阮大铖)、侯玉兰(饰)、(饰柳敬亭)、骆洪年(饰苏昆生)等联合主演。
电影 桃花扇
  桃花扇 (1963)
  出品点位:
  制作团队:
  孙敬 .... 导演
   .... 编剧
  孔敬 .... 编剧
  吕万营 .... 编剧
  罗真 .... 导演助理
  王志雄 .... 摄影
  宋国毅 .... 特技摄影
  洪嘉惠 .... 录音师(收音)
  孟福印 .... 录音师(收音)
  薛效强 .... 剪辑
  董萍 .... 美工
  胡强生 .... 美工
  樊步义 .... 作曲
  魏瑞祥 .... 作曲
   .... 指挥
   .... 指挥
  李淑君 .... 演唱
  王秀英 .... 服装指导
  张锡九 .... 道具
  柏顺富 .... 化妆
   .... 化妆
  李恩德 .... 化妆
  陈镐庄 .... 灯光(照明)
  孙超德 .... 美术(制作设计)
  陈清甫 .... 背景设计
  金紫光 .... 顾问
  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队 .... 伴奏
  上海电影乐团民族 .... 伴奏
  上海合唱团 .... 演唱
  演员表:
  郑大年 .... 杨龙友
  丛肇桓 .... 吴次尾
  马中元 .... 苏昆生
  孙元勋 .... 马士英
  崔书凤 .... 卞玉京
   .... 陈定生
  毕福生 .... 阮宪五
  王墨农 .... 刘肇基
  李倩影 .... 李贞丽
  马长春 .... 小红
  金馥丽 .... 寇白门
  许虹 .... 九夫人
  潘芄 .... 田仰
   .... 李香君
   .... 侯朝宗
  韩涛 .... 阮大铖
   .... 柳敬亭
  易东林 .... 史可法
诞生的地方
  《桃花扇》诞生的地方
  张宝申
  从琉璃厂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条斜向通往宣武门内大街的胡同叫“海柏胡同”,因胡同内有庙宇“海波寺”,明清时称“海波巷”、“海波寺街”。三百多年前,在这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孔尚任在他的“岸堂”寓所,创作了《桃花扇》,并让“伶人”在此进行了“首演”,在北京的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他早年在家乡时,就听到过“李香君血溅诗扇”及南明王朝灭亡的故事,感慨颇多,萌发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冲动,有了《桃花扇》最初的构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南巡归来路经山东,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举荐在御前讲经,并做了皇帝游览孔府的向导,深得康熙赏识,被“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此后,他曾奉命到江淮了解民情,治理水患,还到过南京、扬州一带寻访,对明王朝阉党专权,官吏腐败,导致灭亡有了更多感触,为他创作《桃花扇》积累了鲜活的素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城为官,买下了海波巷的一处宅院,将书斋命名“岸堂”。“海波巷里红尘少,一架藤萝是岸堂。”经过多年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孔尚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的创作。北京是元杂剧的发祥地,发展到,戏剧活动在京城已十分活跃。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中,孔尚任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创作出了不朽的名剧《桃花扇》。《桃花扇》通过江南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士侯朝宗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直抒胸臆:“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邀集了名士挚友18人在岸堂相聚,酒席宴前,让伶人清唱《桃花扇》新曲,众友人无不称快,忘乎所以。“词人满把抛红豆,扇影灯花闹一宵。”此后,《桃花扇》又在菜市口胡同的碧山堂大戏台,由著名昆曲班社连演数场,一时轰动京城。这一动静,很快传入宫内,康熙皇帝闻讯索阅了《桃花扇》稿本。因《桃花扇》颂扬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满族大臣们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借故罢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日战争时期,欧阳予倩将《桃花扇》改为话剧,广泛上演,鼓舞了人民群众爱国抗日的斗志。解放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著名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海柏胡同里的孔尚任“岸堂”,现已难寻旧迹,但在这里诞生的《桃花扇》,已成为史上的一块丰碑。
桃花扇题记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
  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
  反串艺人欧阳青首支个人单曲《桃花扇》,引用清初作家
歌曲:桃花扇
  孔尚任经典之作《桃花扇》的爱情典故。欧阳青在歌曲《桃花扇》
  中展示了反串艺术的神奇魅力,一人分饰两角,将男性的刚毅与女性的
  柔美在这首歌中演绎得相当完美。欧阳青的男声音色干净清亮,酷似费玉清;
  而女声则带有黄梅戏中挥笑百媚的韵脚,完美的搭配在由古筝、琵琶、笛子等古典
  民乐组成江南小调的配器中,将中国风的唯美展露无疑,由新锐制作人舒鸣为其量身打造。
  桃花扇
  词曲/编曲:舒鸣
  演唱:欧阳青
  相思声色在阁楼的模样
  欲见花容而彻夜惹惆怅
  听风吹雨婉而美若诗句
  写叙用折页芬芳赠你
  春色已去冷秋月悟单影
  落叶散尽念你灵秀清逸
  别时相望隔山伤心几许
  等你相逢在冬化烟雨
  风借残月隔山凝望你
  寄思几缕随心随雨落满地
  吾虽被风尘所衣 风尘蜕去还楼里
  楼里多风情 却只等你
  风借残月隔山凝望你
  寄思几缕随心随雨落满地,
  血溅桃花灼成扇 扇去人空几时还
  烟雨间 莫太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一、从“杨柳依依”走近《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辗转读来,总有泪花迷蒙!抛开征人思乡的意象,执著地触摸这苍凉与温暖并行的诗句,感觉着《诗经》,注视着它,以如此缠绵悱恻的乡愁的姿态,呈现于千载之后。
后来,尽管喜欢苏轼,尽管他的“我心安处是吾乡”是多么体贴!旷达!可它依然无法遮挡我注视家乡的目光。
  秋鸿声里,花叶已衰,道阻且长,感觉那坚韧入骨的风雪,在千百年后,迎面扑来,弄痛了我顽固做他乡之客的决心。
  “柳”这一意象,自古而今,动了多少游子沧桑之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原来,乡愁也可以如此理直气壮!可以如此泛滥浓烈。
  “杨柳岸,晓风残月”昭示着柳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语,再加上江水明月,那一腔子的乡愁热血恐怕已沸腾得一塌糊涂了。
  曾让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的,是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它是中国人所受的最早的爱情启蒙教育。可它并不能让人感动!所谓伊人,演绎的不是现世的爱情,那惆怅凄美的男女主人公,不过是琼瑶小说的古代版。说到底,我不过是现世一俗子,只想有一个现实安稳的家,绝不祈盼现实中有奇迹的发生,哪怕那样的梦,我也不会给它一席之地,我只想温暖地拥有杨柳依依,让它摇曳在我的心怀,它最妥帖,最平和。因为乡愁里有不变的情怀,有一个人,一直以一个姿态驻望着你的母亲,有不变的篱笆,有风流云散的岁月,那是几十年后,房前屋后的柳羁绊着你的脚步。
  当你在喧嚣的尘世无法停步时,你可以将沉重抛进家乡的风雪中,拈花一笑,独钓这悲剧世界之后的喜悦!
  当“窈窕淑女”面对“君子好逑”时,这是闪亮登场的爱情!随着闪光灯,所有的光芒一下子聚焦了女人与男人最本质的情怀。一瞬间灿烂,男欢女爱如村妇的表白:大哥,你稀罕我不?俺稀罕你。直白得也让人绝望。世间如真有这般激情澎湃的表达也真好了,少了多少恩怨情仇,痛彻心底的美丽真的不是这喜剧能承载的。昔日的杨柳依依,一如我几十年的爱,在今天我思量再思量的情怀中,在雨雪霏霏的漫天迷雾中,寻不到终点的悲苦,那是一点撕裂,一点点寒风,平添了些许缠绵撕裂。还有,那一点点让寒风冷雨,吹彻几千年的憧憬,以悲剧的姿态来俯视这芸芸众生。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长江啊,源远又流长,如何不让我成双又结队。
  依然相信,牵引你我之手的,不是那一摊血一把泪,也不是一份无尽的爱,而是“杨柳依依”之后,几十年里,今昔的变迁,把你埋在心底,风尘掀起的一瞬,卧看云卷云舒。
  也许只有梦里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漫天的飞雪飘过,留于天地之间的男人与女人,依然叹惋着,让依依的情感在霏霏的雨雪里变为曾经的回忆,人生亦如此,经过,爱过了,无怨无悔。
杨柳依依中吻别,又在今日雨雪霏霏相遇,执手相看泪眼,面目沧桑,昭示着主人公漂泊、变迁与坎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徘徊惆怅,走不出千年来命定的话题,不论“爱”、“乡愁”,人性总是永恒的,喜怒哀乐,躲是躲不掉的。
一直疑惑这样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解读它真的花了我很多时间。以为一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那种感觉吧,以为,这只是一个有情人,在寻觅再寻觅中,失落了一地的回忆。
但,如果仅仅如此,它就不会让人时时读来,腔子里都会充溢着一股无比沧凉的气息。因为这“曾经”两个字里,暗含了多少悲欢故事与人情冷暖。故事里的主人公,以花样年华的凋零,换取生命瞬间的感悟。
实际上,这句诗它的出处本身就暗含了一个悲剧故事。据说这句诗是唐代的元稹写的,这个在历史上早就留下骂名的才子,因与唐代的女才子薛涛之间的情感纠葛让人唏嘘不已。而这个悲剧故事里的男主角就是他。后来,他写了《莺莺传》,里面的莺莺,真实的名字叫双文,诗人当年曾因她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于是一首爱情的誓言诞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年少时读它,颇有柔媚缱绻的情怀,那时,坚信人间的爱可以至高无尚,于是把它想象成远离尘世喧嚣,不沾惹半点晦涩。以为,那惆怅地立于花丛之中,于灿烂明丽的午后却忧愁着的男子,是多么的凄美,眷顾青春无敌。以为,那个八九年都在咀嚼着这份生涩爱情的男人,不就是一个怀春少女最想要的所谓伊人么!
及至青年,有了一些些情殇之历练,忽然发现这首诗里有了让我发慌的品质,那“除却”两字的后面,暗示了多少绝决,千年之间,这样一首跨越千年的情诗,忽然之间,把一个现代的我又重新扔回到那个华美的盛世,肥美的娇娘依然轻歌曼舞,霓裳羽衣曲仍然款款动人。但是,那个走过花丛却不肯回头的伊人,却不见了踪迹,原来故事的真相竟然是一个负心汉的故事。
真不如去读崔护的诗让人痛快,快乐与痛苦都那么的利落清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的艳丽与女人的美来得这样的直白,那快乐与痛苦的冲击力直击人心,尤其是那个美丽得可以和桃花相抗衡的女人不知所终,一种说法是因思念诗人而死去。悲剧终于以他最邪恶的姿态狞笑着。去年与今年,同样的地点,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这种只有一面之缘的情事,即使再惆怅,也终究不是一个悲剧。
人生这样的缘让人踟躇。记得周作人的《初恋》: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十三岁,我不曾和她说过一句话,也不曾看过她的面貌和姿态、、、、、、每逢她抱了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地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并不问她是否爱我、、、、、、
后来这个小女子患祸乱死了。最奇怪的是周作人的反应:我那时也觉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似乎很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这就是一个男人真实的想法,如果自己和她的缘只是檫肩而过,那他宁愿她永远地离开这个混浊的世界,这倒会让他松一口气。
陆游曾在沈园遇到唐婉,两个相爱的夫妻,因母命难违,被迫分开有十年之久,可是,一旦相遇,仍然不能相忘于对方,甚至那份离情让他们更加痛苦。曾执手相看泪眼,所谓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几个“错”字,隐藏着多少动魄惊心的苦痛,也许有内疚,有对唐婉的怜惜,有对母亲的不满。然后,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记得年青时,看到这里,总要腑诽两句:你陆游是不是堂堂七男儿?既然真爱她,又为何放弃她,让她承受这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又要对那个婆婆恶毒地说:看着儿子痛苦你就快乐了么。可是,现在,我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因为也许他们都是好人,只是没有缘分罢了。只是一个缘字就可以解脱所有的羁绊,向历史妥协?
“走过我面前的爱人,依然孤独,这一次的告别,带着一个祝福,希望你过得比我好、、、、、、”多么情深意切的诗句,可是,温暖,又一次背向而行,那触摸历史的手忽然之间僵硬,深入骨髓的凉意一遍遍敲击着我的神经。
我不想评判,可是,故事里那几个女人,让我的心第一次为女人而颤抖起来。这就是历史。那个不知所终的双文,幻化成莺莺,在人间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但我解读它的年龄已经到了四十岁,我终于可以冷眼旁观,却仍然忿忿。如果当年,元稹真的抛开世俗之见,与爱人携手,如果当年陆游能像它抗金的诗,大家气派,怎么会为了母亲,就可舍弃自己的至爱。想起那个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是为焦仲卿的懦弱而耿耿于怀,还有那个缠绵的崔护,怎么就不能在那个桃花灿烂的日子里就推开那个柴门,冲进去,去和一直藏在门后的那个女子说:爱我不?可是,这只是如果,历史不能重演。
她们一一在我的面前走过,决绝的,那是为了爱的不忍,女人有时的坚守来得比男人更加彻底更可怕。
说到底,在男人眼里,一个门第可以破坏情深意厚,一份亲情可以摧折情深似海。于是,再来解读这“曾经”的诗,忽然五味杂陈。此时,无言。
曾经,一个充满无奈辛酸的字眼儿,它如此坦白,却又无情。像秋风扫过,黄叶一地,卷起漫天的沧桑。
三、和唐朝女人有关的故事
李世民是怎样的皇帝,且不去评论,但他对大臣的一片体贴之意,却是和一个女人有关。
他听说宰相房玄龄的老婆善妒,就很是同情房老,从他做皇帝的角度看,这老房同志也的确可怜,想想看,皇帝三宫六院,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可这老房,只这一个女人不说,还要怕她三分,想想都不能理解,这皇帝是什么样的女人都见过,可就是没见善妒的女人,你想哪个女人敢在皇帝面前使小性子,变脸色,那是活拧了!所以,皇帝无法想象老房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便自作主张,将老房的元配召上殿来。直截了当告知:都是一个茶壶四个碗,你这个女人好不晓事,男人嘛,都是一个茶壶四个碗,不配四个碗,哪叫男人?!我今天就这么定了,寡人要帮他配齐,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由不得你了。如果胆敢阻拦,就喝下这杯毒酒,自行了断吧。
我不敢无端揣测,这个女人当时想法,也不曾想到,在唐朝那个开放的时代,像这李家皇帝就能把自己的儿媳据为已有,男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女人,就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不也曾因忌妒被逐出家门过么?你一个宰相的老婆,真的万千的委屈也要忍住啊,心字上面一把刀,即使跺得你心成烂泥,你也要忍,谁让你是女人!
没想到,理直气壮的李世民,却栽在一个女人手里。老房的老婆,接过毒酒,一饮而尽,连给皇帝反思的时间都没有。摔了碗,直直地立在皇帝的面前,分明在说:等我死了,再说续娶的话。
这样的女人,不仅老房怕了,怕是皇帝也吓得魂飞散。都说“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遇到不要命的女人,任你是怎样一个男权的社会,恐怕都要低下你男人高昂的头。
胡适的老婆也是一个这样不要命的女人,所以胡才子才得已保全自己一夫一妻的名节,任你有万千柔情,也要被掐死在摇篮里。
一般的女人会对这样的女人肃然起敬,但一般女人又是做不到的。
唐朝有一个薛涛,提前一千多年,搞了一个姐弟恋,在她四十二岁的时候,爱上了小她十一岁的才子元稹!就是现在王菲也要望其项背啦。可以说是女中才子,按说,也算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人啦,可一遇到元稹,依然神魂出窍!依然不能自已!她哪里知道,她遇到的就是被明朝的才子王实甫写进《西厢记》里的张生,她的结局可想而知。但不管她这风筝如何飘飞,总有那一个红颜知已为他遮风蔽雨。一次,这红颜知已不知吃了哪坛醋,竟将她发配淞江。为了让自己能尽快地回归,这样一个曾经敢爱敢恨的女子,也写了《十离诗》,满篇祈怜的文字,让人心中为之一酸,如果,她活到现在,说什么也是个白领,哪里用得着如此低首顺眉。
薛涛一回来,就出钱把自己从乐籍中赎了出来,搬到了浣花溪边住,开始了她另一项很有前途的职业:造纸。世人但知薛涛是一位名妓,一位女诗人,却不知她还是一个发明家。这是一件很委屈的事情,她发明和改进的薛涛笺,对中国文化进程的影响力,其实大于她的诗篇。
这让我对她曾写那样俯首的《十离诗》的腹诽也散了。
记得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还是个情窦未开的小姑娘,自然理解不了,干嘛为一个男人,把这一箱的宝贝都扔掉,可惜,可惜。当一个刚烈的女人,为爱情而执着奉献时,却发现自己万千辛苦得来的这份幸福竟然都是幸福泡沫,要怎么面对,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女人一旦以爱情为了生存下去的勇气,那世间最大的打击也莫过于男人的欺骗。所以多少年后,再来回想这个故事,那个美丽可人的十娘,任有多少活下去的勇气,但也换不来对爱情的失望,这是对生命的绝望。女人以爱情为职业,是一件可怕又悲壮的事。
又想起唐朝之前几百年间的故事,“孔东南飞”。一个小官吏娶了一个美丽娴淑的女人刘兰芝,却只因顺不了姑婆的眼,便被活生生的分开,一个自投河水去,一个自挂东南枝,这是一个古代版的“梁祝”。一开始,总觉得一个男人活得窝囊,连个妻子也保不住,真想问问刘兰芝,你看上他什么,何不跟了那个来求婚的男子,皆大欢喜,殊不知,那个时代的男人实际上活得辛苦,一个孝字就能让他听从一切不公平的安排。一个男人最终能随了心爱的女人而去,也算他真的有一份决绝的勇气啦。刘兰芝也算没白爱一场。
到了唐以后的某年某月日,暮春之际,一个小花园,山石堆叠,有蜂追蝶舞。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相遇,他们曾经相约偕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也是因为和上面故事同样的原因,两个人最后是劳燕分飞,一个“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女人为什么在相别不久,即魂归道山?那男人在活到八十几岁时,依然吟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什么样的障碍让又一份爱情破碎?
唐朝曾经是一个女人时代,有一个武则天在那撑着整个天,那女人命运应该不错吧,她自己就是一个迷一样的女人。后继者可谓繁荣:杨贵妃,上官婉儿,文成公主,名气都不小!可说到底,不管如何挣扎,人生就是如戏台里上的主角,演完,谢了幕,悲悯的情怀已经散发得差不多了,我们只能收拾好破碎的心情,过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的幸福生活。
感受悲剧,会让我们的内心与诗人一起跳跃高歌,隔着那几千年的距离,生发出真正的悲剧快感。
四、多少自在女人心
做诗人的妻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反正一想到那个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顾城,在那个遥远的大洋洲,用一把斧子扼杀了最爱自己的妻子,心里就非常的不自在,只留下残忍无道的印象。
诗人,似乎代表着一种超脱于常人的生活轨迹,真的不是太幸福。一个人给别人太多的浪漫与诗意,那他的生活该会怎样的跌宕?那个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以其绝美的生命领悟带给了一代人的活着的哲学思考,然后他去背朝大海,以死亡的姿态笑傲诗意。
当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他的妻儿无论想怎样挽留他一颗漂泊的心,只怕也是枉然,哪个女人没有家园的梦想!但这个家园里如果没有男人的音容笑貌,那又何谈温馨。唐朝哪个诗人不是在漂泊中感受着孤独的灵魂,让自己与天地相依,与朋友共醉,哪里还有心思营造女人的温暖情怀。
而女人最贴心的愿望,恰恰就是身边的这个男人,能时时护于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这个愿望更加强烈,以至于老人互称时,已不再是爱人,而是老伴,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一个伴字让所有的青春梦幻烟消云散,所有的热烈激情的生命,在一霎间,变成一缕温柔似水的梦。
那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肯悔叫夫婿觅封。”这样一个闺中少妇,于春日登楼的一瞬间,忽然明白,岁月如梭,光阴无情。人世间有多少个可以相聚的日子!一个“悔”字,参透了女人心底最脆弱的神经,孤独,是女人最怕人触及的话题,也是女人永远过不去的一道坎。
所以,读《浮生六记》常觉得里面的女主人公的快乐,她和丈夫可以过很苦的日子,可以过居无定所的生活,也可以一起当掉值钱的物件,仅仅只为了友人相聚,她甚至会拿出最后的一块铜板。然而,这些她都不怕。到她临终之时,最大的愿望却仍然是来世能再结夫妻,那夫妻的内在三味,她的心里最是了了。而且男女分别,天长日久,无端地会生出好多的坏事的端倪。所以,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把握住了自己的小小的实在的幸福。
然后,就这个聪慧的女人竟然让亲爱的夫君另娶,甚至亲自做媒。虽然事情没成,但这份关爱,实在让她前面的幸福大打折扣!哪个有真爱的女人会愿意与别人分享?如果爱可以分享,那当年的吕后也不会将那皇帝的宠姬做成肉彘。最毒天下妇人心,不过是毒在对一份爱的独占的欲望。
当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雪夜里结秦晋之好,制造当垆卖酒的佳话,曾被多少人熟知。但是,多少故事在“但是”这两个字之后,隐含了悲剧的色彩。当青年才俊为了仕途必须与娇妻分别之时,说的那段贴心的话,即便再不解风情的女人,也要心潮汹涌。然而,他远离妻子之后的春风得意,却让他忘了当年的誓言,想纳一小妾为其传宗接代,此时卓文君的表现实在让我仰视。
此时,忽然想到秦香莲这个在戏剧里常看到的弃妇的形象,她如果品品这样的话:天涯何处无芳草,哪块云彩不下雨!是不是,她那颗愁恨滴血的心会有一些些宽慰。
卓文君在《白头吟》里说: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多少勇气!多少气度!最让我扼腕长叹的是补写的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唏,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饭,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每每读到这,我只能放下书,在文字里品到了一种人生境界,当一个亲爱的人要弃自己远去,自己给出的祝愿竟然是: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才是真爱的大境界。她说出努力多吃点的言外之意,离开我之后,你要多吃饭,这才证明你身体好,身体好才能有更多的快乐!言尽而意无穷。
当然你要说,那卓王孙家大小姐,是什么人物?人家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丈夫没了,还有娘家撑着呢,那秦香莲呢,无依无靠,没个正式工作和收入,她不闹,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没了,可是,她是闹了,有结果么?当然,结果是那忘恩负义的男人被铡了,她和孩子的结局呢,后来的故事为什么就戛然而止呢,因为没法说,那是另一个悲剧,不仅她生活依然无着,连她的孩子也受了牵连,他们不仅一个星期可以见一次的爸爸没了,一个月可以见到的扶养费没了,他们成年后,爸爸可以对他们的提携更没了,甚至永远失去了亲爸爸,而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想要的么?是秦香莲想要的么?真到人头落地那一刻,她可能才明白,她正在做着南辕北辙的蠢事。而现代版的秦香莲们正层出不穷,在婚变的浪潮中,翻江倒海,前赴后继,无穷尽也。
《诗经》中有两首诗印象深刻,皆因他们表现的姿态是如此相似,其中一首:“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这个女子绝对是一个急性子,一听那个相思中的男人移情别恋,第一想法就是,把这个男人的形象连同信物一同从自己的心里摧毁了吧,让他消失得无影无踪吧。爱之深,恨之切。不仅如此,且看这“拉,摧,烧,扬,”几个动词,力度之大,超乎男人想象的空间。这是何等气度,何等愤疾,何等狠且狂!快刀乱麻。这样的女人,让我肃然。这决绝里有多少苦痛外人能够知晓?咬碎了牙又咽回去,那要何等的勇气与心智?!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华美的转身,即使聪明如张爱玲,见了胡兰成之后,不也一度落入尘埃里。这个不肯屈就的女人,在一个男人面前,依然低下了她高贵的头颅,依然有着所有小女子的愿望: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她的转身,不也是无语徘徊再三。在烽火中,辗转探望的男人,竟然另有所爱。想那张爱玲内心是几度的彷惶纠结。胡兰成值不值得爱是另一回事,她的眼光如何也且不说它,单这作为一个女人被弃的痛苦却是和尘世的女人不差分毫。但是,我却依然佩服她。她回转的背影虽然寂寞凄怆,她的后半生里的情感世界,更无可圈可点的精彩,那句出名要趁早,似乎已成笑谈。但,一个女人,看明白一段情感,看穿一段世事,看透一个男人,又能自我支撑着走过后面几十年的岁月,就冲这,绝对会让我等张迷们心里更添了敬意。
后来,这一代才女的被弃故事,不管怎么演绎,说到后面,人们会抛开那个男人,内心只留着这个女人一个清高的鄙睨一切的姿态,没有人说她不称这清高,她有权清高。这就足够了。有人说,肯定是一个不会爱的女人,爱无力了,所以被别的小女人抢了先机,管你们说什么,她依然以她遗世独立的姿态,以缄口默然告别了她一生唯有的一场爱恋。
最怕是电视剧里的有些女人,当男人明明白白地告知之这渐行渐远的爱意时,女人会哭哭泣泣,不肯有一丝放手的想法,纠缠打闹,倒把这剧情排演得万千风情,但生活总是有点差别,男女主人公各有性情,不肯放手是不是缘于爱呢。说到底,真的缘于爱的,早早就该放手,真爱一个人,会舍得让他如此不堪地承受这般折磨。说到底,这场闹剧,不过是心有不甘罢,自己吃亏了,青春年华,耗在一个男人身上,让她怎么心气平顺!说到底,她最爱的是她自己罢了,而不是她该放手的男人,把自己与男人的路走得越来越窄了。
所以,每每看到女人万般委屈自己,只为男人虚伪地说一声:“对不起,那个女人,只是偶然地相遇,最终还是把你放到心底的。”这样的话,明知其中的真假,却要强迫自己全盘接收,脸上还要有感恩戴德的笑容。而那个男人却依然彩旗飘飘。婚姻中的谎言如影随形,但这是她委屈换来的,一倍的苦换来的二倍的谎言。
当年读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故事,一直不屑于冒辟疆对待小宛的态度,当她第一次走进冒家,迎接她的竟然是他的结发妻子!而这个男人却装模作样地陪着父亲,以表示自己对这个女人并不在意。留下两个女人尴尬相对。小宛要忍着新妇小妾的身份,而那个正妻,遭受的却是一把刀吞咽进去,在胸中撕裂着一个个伤口,任鲜血恣意地流淌,而表面却要做到大度与宽容。
而男人却是以局外人的姿态,让俩女人自我摧残。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句话绝对是从女人的口中说出。男人要是说出这样的话,他也就不会忍心将妇人随意抛掷,任她们厮杀流血。
因为只有落入万难切齿的困境,才会说出如此无奈的话语。
我最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多少自在!
女人,让自己自在地生活,既然我们无法阻挡男人万千变化的脚步,那就千万别为难自己。多少自在女人心,真该是女人追求的境界。
五、蕾丝花边与女人
办公室里有一个笑话:一个男同事跟一个上海女同事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荤素搭配,该女同事笑得很开心很暧昧,像个要下蛋的小母鸡。边上一个东北女人撇着嘴说:我老公要是和他的女同事开这样的玩笑,我非“剁”了他。
霎时间,办公室无比安静,接着就哗然一片,跺脚大叫,觉得这一个“剁”字,形神兼备,东北女人的爽朗直率,爱憎分明,纤毫毕现,她们不知什么叫暖昧,不知什么叫委婉。且说这一“剁”字,形象、声音,甚至色彩、图像全有了,如果适当地发挥点想象的空间,那简直就是一出精彩的电视剧。
第二天,男同事偷偷对那个东北女人说,回家和自己的老婆也说了这笑话。
那天个把个“剁”字说得铿锵有力的女人大声地问:你老婆什么反应?
脸红的他悄悄地说:我那西北婆娘更狠,说要“阉”了我。
老天!这爱憎分明的北方女人如果拿来和南方女人放在一起,如果你不自量力想尝试去解决他们的秘码,会发现,这道题根本无法解读。北方女人如果是大红大绿的牡丹花,逼你眼目,让你心跳,让你欢欣鼓舞。那这南方女人则像是温润别致的白玉兰,挂了一树的花朵,却只是优雅地凝眸于你,在你的心陶醉之时,她会妩媚妖娆地巧笑倩兮,然后离开,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江南风光,水气氤氤,无限柔美。也许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喜欢有着温婉气息的南方女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骨子里的粗糙在改变,血液也似乎变得温凉。
仅仅因为,没有哪个城市的女人像上海女人那般,无比地珍爱蕾丝花边。
白色、粉色,无比柔美,那镂空的若隐若现的华丽绮丽的气息,像梦一样,缠绕着,纠缠着,将这种绮丽编织进了一个小女子从小到大的梦幻里。
张爱玲,在上海的里弄里,用手里的笔,画出上海女人的众生相。有那《倾城之恋》的流苏,破落的大户人家,但那一举手一投足,依然让那个浪子,忽然有了一种相依相守的想法,让一颗飘摇在风雨中的心灵,霎时,由强悍变得无比温柔。
上海女人最擅长这种太极,把有形的情感推向无形的最高度。
走在上海逼仄拥挤的街上,迎面而来的女人,常常飘然而至,消失时也是无声无息,全没有北方女人那般惊艳,那般动魂。回到北方,满目是高高的白杨,冲天而上,正如北方女人,会用她们两条长腿,色彩分明的妆容,昭示着青春是如此逼人眼目。她们傲气十足挺胸扬脖,把十二分的信心撒向所有人的眼睛。然而,当北方女人遭遇南方女人之时,这挺立昭然若揭的自信,却在霎时土崩瓦解。
因为骨子里,女人的共识是,最女性的女人才是真正的美丽无边。
上海女子不会像北方女人如此招摇,她们穿的会是一件家常小花裙,乍一看,没半点惊人处。需要稍稍细心一点,就会见那领口处有一朵绣上去小花,淡淡的颜色,让这件家居小裙子凭空添上许多温馨的气味。缕缕的,似有花香袭来,颇有暗香浮动之态。亦或是袖口处、领口处,点缀些许蕾丝的痕迹,让这股女人香变得暧昧无比。此时,仅仅这一简单的蕾丝花边便惹出如此风月无边的故事!
都说上海女人的驭夫术可谓是全国第一。粗看一下,她们的本领到底在哪里。首先,周围的她们,并不温柔如水,再看,她们也不是国色天香,哪里就有那么大本事,把个老公哄得团团转?也许就是这若隐若现的女人香,将她们的男人紧紧地拴在她的腰带上,就如王洛宾在他的歌里唱道,带着我的马鞭,赶着马车来。女人的味道有时如果麻辣点,会让香腻的气息慢慢匀开,让乌云散开阴郁。
当女人从旗袍里伸展出来她们几千年沉睡的梦,当女人把衣服当成点缀,亦或是如夏娃般,一如回到了创世纪,女人的蕾丝花边已成昨日之梦。她白皙的颈项已没有了丝巾的遮蔽,这里没有了任何空间的想象。这亦或是女人的悲哀?人类一旦失去了梦想,那会怎样?
办公室里的笑声依然在继续着,北方女人与南方女人依然在对抗着,就像南方依然刮着北方的雪。
一个上海女人私下同我说,真羡慕你们北方女人,把自己活得那么真实,不肯受半点委屈,真诚得让喜欢你的人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跟你们在一起,那怎是一个快乐了得?!
说到底,北方女人的那个“剁”字说得再响,那也不过是因为爱得太深,只是这深深的爱表现得有点惊心动魄。但北方男人喜欢,喜欢到极致的时候,就表现成这种大红大紫的色彩了。就像上海男人对上海女人的欣赏。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六、女人的旗袍
旗袍,是从远古的巷子深处,款款走来。浅愁间,尽是情意流动,回首处,是相思的洒落,一点一滴,是女人所有的情怀。
真能把旗袍穿好的女人,那绝对是个极品女人。
从没想到过,穿旗袍也是要有资格的!年青的女孩子首先就被排除掉了,太靓,太简单!而旗袍却需要一种成熟,还要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同时,也要有收敛静美的外表,与风流的内在。
它青睐的是成熟、丰满、高雅、舒展的中年女人。那种气度萎靡、谈吐粗鲁、举止放浪、精神荒芜的女人,旗袍怎么可能喜欢她们的。这样的女人一旦穿上旗袍,不仅是对我们眼睛的污染,更是对旗袍的侮辱。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竟然还原了当年宋美龄身着旗袍,说着英语,面对美国人,她那绰约丰姿!让那些大鼻子的外国佬不禁发出惊叹:中国的旗袍是世界上最性感的服装。
在那个令人唏嘘的,英雄辈出的年代,有着那么多著名的女人与旗袍都有着不解之缘,而那些著名的男人身边,也都站着一位身着旗袍的女人。
读着张爱玲笔下穿旗袍的女子,看着她那穿着旗袍的照片,旧上海的热闹与寂寞,浮华与苍凉,于舒缓中铺展开来。
而此时,东方女人与旗袍体现的美才能够相得益彰。她会贴近自己的心,会有慰藉,她是温暖的,也是艳丽的。
旗袍以自己独有的语法,用东方式的想象,悄然无语地紧贴在身体的表面,不张扬,如同东方女子温顺文雅的品质。
旗袍向来都是挑剔的。
旗袍是上海的招牌形象,尤如上海女人般,细致,精明。
从气质到身材再到举止。此时想来,只觉是水样女子才可以穿出她的清凉如水。
它需要的是,修身,窄肩,高领,长长的下摆,此时,它会勾勒出阴柔的曲线,凸凸凹凹中,传递着一份羞怯与内敛。没有张扬,不暴露,却能隐约勾勒出淡淡的诱惑。这可是需要千年的文化积淀,渲染出中国女人的恬淡与隐忍。女子思想的点滴进步,都在旗袍的每一处细小变化中露出端倪。
它会让干瘪的更加干瘪,让肥胖的更加肥胖,让龌龊的更加龌龊。反之,它会让美丽的更加美丽,让高贵的更加高贵。
也许,旗袍之美,美就美在她是一种不能普及?
看着这些旗袍女人,总会想,到底是旗袍让女人变的韵味十足了?还是女人使旗袍有了灵魂?
但凡有古典情结的女子,或多或少都会喜欢旗袍。即便不拥有,也懂得欣赏,喜欢看那些着旗袍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出的风情,一颦一笑间的妩媚,把自己也置身于江南的水墨画里,打一把油纸伞,伫立在枫桥旁,任梨花洒落一地,轻移莲步,听听吴侬软语,品味苏州评弹。抑或在月光下身影袅娜,花团锦簇,龙飞风舞,呼之欲出,流光溢彩。
当一个女子穿上旗袍后,那低眉一瞬的凄美哀怨,举手转身的贞静贤淑。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用古典细跟敲打着时代,犹如丁香、茉莉,一路远去,一路妖娆妩媚。
亦或,华灯初上,在城市的陌陌红尘里,着一袭有蝴蝶的色彩,婉约细细地浸到骨髓里。那下摆的惊鸿一瞥,却是无比大胆的春光。柔媚与清艳纠结,如一阕花间词。
一袭旗袍下是细细密密的心事,是层层叠叠的故事,足以让你的心底漾起波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年宝宝几月出生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