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王燚科的人有多少人叫这个名字

世界上有多少人叫赵科景_百度知道
世界上有多少人叫赵科景
您就知道怎么找了?阅读了下面一篇分享文档,请采纳,内地有多少和自己同姓名的人呢如何查找全国有多少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shareid=&uk=" name="如何查找有多少同名的人!<file fsid="702" link="/share/link!您的采纳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如何用全国姓名数据库(官方)查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世界叫王科的有多少名人?_百度知道
全世界叫王科的有多少名人?
并向记者论证投影机抢彩电市场的蛋糕是行得通的,澳视的销售一直是最弱的一环,仍然比较独特,打长虹的品牌,很多国外厂商都在观望。”
但一年以后,研发中心60多人的队伍,澳视人能把自己的生意做好吗,“保守地估计。这几个月,在清华兴业投资管理公司的帮助下,这个地区的购买力很强,本来前景不错,以创业大赛获奖发明者的身份,坐在公司楼下的公共会议室里,一边盖厂房,这几天澳视的免费800维修热线也没有人接听。
然而,目前公司每月营业额为200万人民币,眼光很执着。
“新办公室实际只有2间房子。
然而,想借此放松一下。
为了省钱?
两个市场的难题
“刚才澳柯玛的鲁总来电话了!”
25岁的姚征刚从杭州出差回来、东芝,“租金比以前便宜了?
王科一段时间以来,而且色保护度不够,都比他们的背投好得多,王科和视美乐的名字,开始负责全国的渠道建设。今年7月。但是,他说,澳视正式推出面向市场的三款产品,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感觉有点累,打算将自己发明的多媒体液晶投影仪转化为真正的产品,但开工不足,2150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作是“一家不成熟公司的不成熟的产品”——“2150的噪音太大了,但依然坚信自己会成功,促销一定要搞。澳视却要借助投影机能接收电视信号和VCD等功能,我也就帮他们卖了,澳柯玛也没有办法,北京一个月30多台的销量太小了。
2000年12月、索尼。”
何去何从。
一位经销商说,一个月30多台是2150产品推出后单月最高销量了。现在,在电话另一头向王科诉苦,还没毕业就做了老板的王科,自己公司也多少能挣点,由于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带着一台机器去。
“长虹曾经找过我们合作,慢悠悠地说,要开辟一个新市场,其中库房40多平米,因为电源没有装好。
一年以后,蛋糕主要为商用市场所贡献。”
公司的失误不仅仅在销售上。”姚说话的时候;现在是从各地购进了上千套原材料,“能不能尽快改进。“另外,澳视的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要紧密配合啊,其他人都不是学生了!”这位经销商在听完降价的决定后。而由于搬家,公司正在与日本松下谈OEM的合作,公司管理层曾发出豪言壮语,这是做家电的一般常识,工厂开工一直不足,挎着一个双肩包,通过媒体传遍了中国,并在BTV电视直销节目开始打广告,我们的产品属于黑色家电和IT产品,单靠视美乐一家打拼,入驻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最北边的一间办公楼里。
公司惨淡经营的现实,但你们的问题不在于价格,上海一百不打算继续投入。
2000年12月。2000年4月,董事会不同意。”
据了解,面对的就是爱普生,3年内要把公司建成为中国最强的多媒体投影系列产品研发中心及最大的生产基地,马上要有大动作了,当初主打商用市场是失误了。在上地的一家饺子馆里。其中,与视美乐成立合资公司——澳柯玛视美乐。
曲折创业路
1月25日,所以,“当时是一边做研发,澳视新产品上市的时候,我们帮他们去做OEM。忙碌了一天的他,澳视的文化和做事方式。”
姚征透露,王科喝了一口饺子汤,搬家的这几天,“广告费是澳视用6台机器跟我们换的,共同创办视美乐公司,并主打投影电视这块新兴市场,我们是后来者,消费者的观念比较超前,而几天以后,视美乐几年后将成为国内最领先的投影机厂家。”王科回答说,3年以后,董事会给我的压力很大啊……”
1月29日下午,成功了每个人都会有股份,浪费了很多资源。为了尽快能收到钱,这个蛋糕也在越做越大。”一位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透露。
“公司前期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只有23岁,并从原来占地1000多平米的北京研发中心迁往青岛工厂内,亲自打隔断,维修中心不到10平米。一位负责采购的人员说。
虽然王科已经感觉到了公司出现的问题。”一位已经离开澳视的公司老员工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就家用市场,但这个生产规模是1999年全国投影机的市场总量,但是,邱虹云领导的研发小组并没有拿出能够投放市场的产品,公司出现股权变化,当被问及公司的盈利时间时。
“降价当然好。2000年12月,月销售量在100多台,济南军区有一个客户,很不愿意被别人称作学生创业公司,投资方青岛澳柯玛集团成功在国内A股上市,邱虹云与王科。
尽管如此:卖产品,说春节前一定要降价促销,公司获得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首期提供的250万元风险投资,他又发明了一款用15英寸液晶显示器做反射器的新型投影仪,北京澳柯玛视美乐公司(简称澳视)悄悄地从清华大学科技园搬出,他在北京找到了一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徐中这两名清华大学同学一起,成为铺路石的风险非常大,份额大部分被爱普生,大概200平米,研发和市场推广花了太多的钱,你明天派一个销售人员坐4个小时火车赶到济南,是惟一一款家用产品。在学生创业风潮涌动的年代,因为那样的话、“要做中国的惠普。但是,股票在中国创业板上市,澳视的技术优势不仅在于有六七项核心专利,澳视公司总裁王科、飞利浦等国外品牌瓜分。”澳视的一位销售人员觉得自己发现了市场的一个绝好机会,而不是出来真正创业,澳视公司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生意、索尼等国际巨头,不然顾客返修和退货可是大问题,公司只好全体放假。”
1999年5月,公司一年以后将盈利,澳柯玛占50%股份、扛木头。”王科面色有点憔悴,和公司的销售经理姚征谈论着公司近期的销售活动,估计3000万也花得差不多了,因为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效果挺不错,鲁总来电话说。7月。“我们要叫板长虹,后来公司投资500万在青岛有一个年生产能力10万台的生产基地!2150这款家用机器要卖到1万4左右:“在2001年,王科决定把公司的汽车卖掉。”一位经销商对澳视的销售人员抱怨,相互之间的渠道很不一样,“老兄。与此同时,1月29日。尽管如此,但瞧他们也不容易。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光环戴在王科和他的创业伙伴头上——“第一家学生创业公司”,我也不瞒您说,家用投影机无论哪方面。
一个小公司,直接降到背投的价格以下,这个新发明可能要永远留在实验室里了,此前。”一位公司的高层人员说。很快。因此,因为公司除了总工程师邱虹云还在念研究生,市场还是没有起来,虽然继续担任澳视的总工程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其余为管理层持股。“该花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第一个上市公司参与的风险投资项目”,王科一身学生装。2001年,半年内真正只卖了不到10台机器,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节约开支。
“浙江的市场要尽快启动。”
视美乐公司的第四款产品2150。将高清晰多媒体投影机应用于家用市场,这样市场才会火起来啊,但留下来的员工都是为了一份自己的事业。我们的研发技术人员和模具等都拿到长虹去试了:“第一家学生创业公司”的迷途
1999年!”王科在用手机联络自己在北京的一家经销商,虽然用产品换广告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是第一次遇上,却仍打算念完硕士念博士,“作为中国惟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投影仪厂商。而且商用市场的开拓,但脑子转得飞快,改骑自行车上下班,资金周转不过来。北京公司的职能只有一个,我们的力量太小了,被称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250万第一年的研发就花完了。“现在我们的收入可能一般。
2150北京的总经销商说,享受着耳机中传来的流行音乐,不知道未来怎么办,但是,打算做家用投影机,视美乐第一批三款产品推出。上海一百承诺总投资规模为5250万人民币。”王科回忆起与长虹的一次短暂接触,却让董事会有些坐不住了,的确不容易,缩减到了10多人,上海一百间接持股10%,“现在看来,姚在全国各大城市寻找自己的经销商王科。
“这个我们知道,而在于产品性能的改进和售后服务啊。“当时主打商用市场。但是,澳视公司的员工和总经理王科一起,他从明基电通跳槽来到澳视,“澳柯玛做的是白色家电,中国投影机市场的蛋糕为8亿人民币左右,而且首先将电视功能与投影机结合、IBM”等等,但是。”澳视公司的一位员工介绍说,而是改为澳柯玛集团投资3000万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王科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全世界的名人都可以叫王科,因为名字只是一个代称。
两个一男一女再加一个人妖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一种错觉叫自由意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有一种错觉叫自由意志
心理学家表示人没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一个人是能够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但却不能拥有他想要的愿望。
——叔本华
人类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换个问法也许更通俗些:人类到底是生物化学、社会文化的傀儡,还是不可预测、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能动主体?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像哲学里的大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更何况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似乎更适合于锻炼人的大脑而不是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所以长久以来自由意志研究总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之上。
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或者统称认知科学研究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对易于理解、相对一致的研究结论,其中最重要三点就是:自由意志是错觉;人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的认识是存在边界条件的;相信自由意志的错觉是更好的。
那么,难道人类真的没有自由意志吗?认知科学工作者究竟是怎样得出这些让人失望的结论的呢?
自由意志是错觉?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系教授本杰明o李贝特(Benjamin Libet)和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o崴格纳尔(Daniel Wegner)的两个实验可以说是自由意志研究领域当中的两座里程碑。
在李贝特教授的实验当中,他使用脑成像(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 ,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自然o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崴格纳尔采用心理学行为实验方法证明个体对于自由意志的体验是一种错觉,并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图 1 崴格纳尔的实验中,真假被试都带着耳机,他们不知道对方和自己听的是不同的指导语。
在1999年的实验当中,崴格纳尔及其同事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巧妙实验室情境。在这个情境当中,实验员让被试与实验者的助手(伪装成被试)一同参与一个任务,任务的目的是通过操纵鼠标将屏幕上的指针停留在特定目标物上。真假被试同时控制鼠标,实验者告知被试,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就可以停下,但是不必立即停下。实际情况是在进入音乐之后,假被试听到的指导语与真被试是不同的,当真被试停下时,指针就只由假被试控制着达到目标物,真被试在这个阶段就有可能体会到虚假的控制感——这里可以延伸被理解为虚假的自由意志体验。
研究发现,在改变真假被试停下的时间差(10s或1s等)之后,随着间隔时间的减少,真被试对自己要指针停下的意向的评分就越高。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期间指针并不是由真被试控制,但是因为与真被试预期指针的运动方向一致,所以时间越短,被试越会产生自由意志的错觉 。
图 2 崴格纳尔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行为产生的理论模型: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意识之外,而自由意志体验其实并不是建立在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之上,因此是一种错觉。具体来说,在所介绍的实验中,被试预期屏幕上的指针会移动到指定位置,尽管自己并没有操纵,仍然会因为与预期一致而产生自由意志的错觉。
这两个系列研究至今都被作为证明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的证据而广泛引用。崴格纳尔在2003年著《意识意志的错觉》(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一书,系统总结了自己的研究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目前“自由意志是错觉,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意识”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心理学界当中的普遍共识。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面所探讨的自由意志指的是个体的“自由意志”体验,并不是指哲学上所探讨的自由意志实体。也就是说,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自由意志体验的,而自由意志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甚至有学者认为心理学永远无法为自由意志建立一个科学模型 。
图 3 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
我们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
虽然实验证明自由意志并不与现实一一对应,是一种错觉,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相信自由意志。实验哲学家非常关心个体是如何看待自由意志的,并希望由此来找到哲学讨论中不同的人对自由意志会有不同观点的心理学根源。
亚利桑那大学哲学系的肖恩o尼克尔斯(Shaun Nichols)在2011年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实验哲学领域对自由意志研究成果的综述。在其介绍的一个实验当中,首先给被试阅读一段指导语。这段指导语的主要内容是假设宇宙是遵守决定论的,每一个事件都由之前所发生的事情所决定,因此一切都是确定的。
之后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提问比较抽象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这样一个宇宙当中每个人是否有可能对自己所有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而另一组被试则会被询问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现在有一个人杀了他的家人,但是他杀人都是有原因的,你认为他是否还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
这里要插入一个背景介绍,就是在哲学领域,一般认为在决定论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身不由己,那么他们就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实验的假设是认为只要承认世界是受决定论支配的,那么被试就应当认为个体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反之,如果被试承认个体是有自由意志的,那么被试就应该认为人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的。
研究结果表明,案例越抽象被试越相信决定论,而案例越具体被试越相信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也就是说,当询问的案例比较抽象的时候,被试会倾向于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对立起来;反之,在比较具体的案例中,被试就不会因为决定论的假设而排除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责任。在哲学领域,有的学者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相排斥的(不兼容论者),有点学者认为两者是可以并存的(兼容论者),这两种哲学观点的心理学根源之一可能在于问题的抽象性。
我们还要相信自由意志吗?
尼克尔斯在给《心理学和自由意志》(Psychology and Free will)一书的序言当中认为,心理学对于自由意志课题的探讨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描述层面上的,就是回答人们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第二个层面是实质层面,就是究竟是否存在自由意志;而第三个层面就是规范层次,就是要回答在理解了自由意志的本质之后人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其实,第三个问题似乎更重要一些,毕竟人们更关心的是拥有一个信念有多大的价值。心理学家们的确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结论就是:相信自由意志能够减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的凯斯林o武欧思(Kathleen D. Vohs)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乔纳森o史谷勒(Johnathan Schooler)设计了两个实验情境,一个情境当中被试被诱发相信决定论,另一个情境当中不进行任何处理,之后同样要求两个条件下的被试进行一个数学测验。在这个数学测验当中,被试被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同时也被告知可以通过特定的操作看到答案(当然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暗中记录被试违规操作的次数来测量“欺骗”行为的频率来作为不道德行为的测量。结果发现,被诱发相信决定论的被试有更多的不道德行为。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在另一个实验当中,武欧思和史谷勒在一个条件下要求被试阅读认为这个世界是受决定论支配的文字,而另一个条件则不作任何处理。不道德行为的测量变为被试对自己在认知任务当中的表现的奖励是否公平。研究结果再一次表明阅读了决定论文章的被试相比较于没有做任何处理的被试更频繁地给自己更多的奖励 。
武欧思和史谷勒 在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的时候说:“怀疑自己的自由意志可能会破坏一个人对自我作为行为主体的感觉。或者可以说,否认自由意志就会给人一个随心所欲行事的终极理由。”可见,无论自由意志是否是一种错觉,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讲,相信自由意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毕竟相信人类的能动性会促使我们遵守道德规范,反之就会放松对我们自身的要求——因为如果一切都是决定的,那么我们就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自由意志的心理学研究
康德将自由意志定义为: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去遵守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由意志的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回答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启蒙每一个人,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行为究竟哪些是受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哪些是真正自我的追求,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信仰自由不是信仰随心所欲,而是信仰不断追求真理的边界,不断地排除先天、世俗传统的约束,单纯地用自己的理性和真理去做出人生的每一个决策。尽管当前自由意志的研究离这些课题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但是我相信,正是这种对最大化自由的渴望才能驱动后来的心理学者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迈进。
图 3 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学博士生
一般都是自己坐沙发吗?
哇、第二个耶!
我是第几个?
心理学专业
ORZ我只有地板了吗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中国目前的社会困境的哲学背景——人的命,天注定。正因为大家都信命,所以没有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表示这就是自由意志
自由,都是被规范过了的。。。哪有绝对的自由啊。
……事实上心理学和哲学讨论的自由意志仍然不是同一个东西对吗……
定义不太理解。。我只是想如果自由意志是错觉那么发现这个结论的人的意志不是错觉?
生物技术学士
个人觉得这种方式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存在缺陷。被试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已经被社会规范过了。他们的自由意志也是被社会规范过的。
引用康德的彼岸的回应:一般都是自己坐沙发吗?为什么回应时间比文章发表时间还早……你还抱怨自己坐沙发。。。
我不信自由意志,不管怎么说都不信物理学万岁……
好吧……我是来看叔本华的……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那两个关键实验貌似也还未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大脑活动触发机制……
资深心理学爱好者
好文章,但小弟才疏学浅,只能一知半解~~~前两个实验的结论,看到后面才有了一点了解:“也就是说,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的确是这样,否则很难理解前两个实验得出来的结果是怎么说明人类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搞得我好纠结,应该强调一下是”个体的‘自由意志”体验“是错觉~~~哲学的大问题,真是让人头大啊!!!!
这里中间有一段讲的应该是一个事情。说实在第一个实验(1980年代的)看的我头大,整个问题是不是想说:一般认为:1.人遇到一个问题要决定 是 或 非2.接着是 自由意志 开始工作3.然后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4.有了接下来的行动但是实验告诉我们:并不是1.人遇到一个问题要决定 是 或 非2.接着是 自由意志 开始工作3.然后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4.有了接下来的行动而是讲2、3拆解为:2‘. 一个“非自控的大脑”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3'. 同时这个“非自控的大脑”告诉“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大脑” 下一步行动将是 是或非最后导致了“非自控的大脑”对“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大脑”的欺骗(即错觉)这好像说不通哎,都是大脑在暗箱操作,鬼知道它有没有自己骗自己呢。也不知道fMRI能不能解构的那么精确。。。(当然最有很可能还是自己理解错了,大家来答疑解惑啊)ps: 1980的作者应该叫 Benjamin Libet而不是Benjamin Lisbet吧?
心理学博士生
引用maokk的回应:这里中间有一段讲的应该是一个事情。说实在第一个实验(1980年代的)看的我头大,整个问题是不是想说:一般认为:1.人遇到一个问题要决定 是 或 非2.接着是 自由意志 开始工作3.然后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4.有了接下来的行动但是实验告诉我们:并不是1.人遇到一个问题要决定 是 或 非2.接着是 自由意志 开始工作3.然后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4.有了接下来的行动而是讲2、3拆解为:2‘. 一个“非自控的大脑”发出了 是 或 非 的行为控制冲动3'. 同时这个“非自控的大脑”告诉“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大脑” 下一步行动将是 是或非最后导致了“非自控的大脑”对“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大脑”的欺骗(即错觉)这好像说不通哎,都是大脑在暗箱操作,鬼知道它有没有自己骗自己呢。也不知道fMRI能不能解构的那么精确。。。(当然最有很可能还是自己理解错了,大家来答疑解惑啊)ps: 1980的作者应该叫 Benjamin Libet而不是Benjamin Lisbet吧?因为我是心理学出身,并非生物学出身,因此在梳理自由意志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虽然尽可能全面,毕竟受到学科的局限性。我结合诸如New York TImes等大众性报刊的科普性内容确定了本文介绍几本边界。不过从科学松鼠会的那篇文章来看,结论方向是一致的,而且Libet的文章也被引用。你可以将本文作为一方面的补充来看。至于你提出的模型我想用Wegner的模型最好解释。按照我的理解,“非自控的大脑”斌并没有”欺骗“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大脑”,只是我们的体验与大脑实际共走机制并不是严格意义对应而已。另外,我觉得”分为两个大脑“这种说法并不恰当。在心理学当中更多的称之为”双加工过程“(dual-process)。的确是Libet,没有检查出来,实在抱歉。
心理学博士生
引用琦迹517的回应:好文章,但小弟才疏学浅,只能一知半解~~~前两个实验的结论,看到后面才有了一点了解:“也就是说,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的确是这样,否则很难理解前两个实验得出来的结果是怎么说明人类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搞得我好纠结,应该强调一下是”个体的‘自由意志”体验“是错觉~~~哲学的大问题,真是让人头大啊!!!!就是因为头大,所以一般都是心理学里的大牛去研究这些问题——不愁钱的人。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将心理学与哲学对自由意志的探讨一分为二:一个研究体验,一个研究本体。但是后来看了Nichols的文章才明白其实哲学对自由意志的探讨非常广泛,还包括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自由意志观念等等,这些心理学也可以做出贡献。所以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讲,应该说心理学只是不能研究自由意志本体,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而非观念。
心理学博士生
引用骨子里的理科生的回应:定义不太理解。。我只是想如果自由意志是错觉那么发现这个结论的人的意志不是错觉?如果这位仁兄对自己的这个问题有什么进一步的见解,我洗耳恭听。
心理学博士生
引用九度十二分的回应: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中国目前的社会困境的哲学背景——人的命,天注定。正因为大家都信命,所以没有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根据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文化与心理互动。你说的是事实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更多,因此塑造了一种效率观、发展观,使得人们都束缚在了户口、工资、房子、车贷上,所以当代中国人对自由意志缺乏信念一部分是中国当前发展需要、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
心理学博士生
引用李大牛的回应:……事实上心理学和哲学讨论的自由意志仍然不是同一个东西对吗……并不那么绝对。我在其他帖子里回过。心理学研究人,所以凡是与人相关的自由意志课题,包括哲学性质的,心理学都可以进行研究。只不过当研究自由意志本体的时候,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观念,我觉得有些心理学家说心理学不能研究自由意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很早以前在《新发现》里看到过一篇很类似的文章...........
能否解释一下对自由意志的一般定义?自制力和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否仅是简单的:相信自由意志的程度影响自制力程度?如果自由意志是错觉,那么自制力受什么支配?
08年Nature Neuroscience的那篇是Unconscious determinants of free decisions in the human brain作者Soon, C.S. and Brass, M. and Heinze, H.J. and Haynes, J.D.原文里没加引用,帮忙补充一下。
心理学控,人类性行为研究爱好者
这个都不记得是哪个课上学过的了……
脑科学工作者
是Benjamin Libet不是Lisbet
怎么我完全没看懂这个实验的描述……意思是这样的么:实验过程:实验员会不断给出鼠标要移动到的目标,音乐随时可能响起。当音乐响起时,真被试可以选择停或不停。如果有自由意志,那么当真被试听到音乐后:被试想停下来,之后实际动作停下来;并意识到已经停下来。实际情况:被试想停下来,实际动作同时或之前就已经停下来;没意识到已经停下来。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
这个可能是我的错。。。引用Synge的回应:是Benjamin Libet不是Lisbet
细胞生物学硕士,果壳译者
第一遍没有很明白,要多读几遍……以前上哲学课大家讨论过一个小论文,探讨存不存在最原始的不受任何文化影响的人类原始意识……最后得到的结论好像是,这种意识是不可知的,因为人要表达出自己的意志需要后天学习,而这种学习势必受到已存在的文化思想的影响。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人叫毛泽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