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纠正小学一年级找规律课题研讨语文作业错误的有效策略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和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和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习惯培养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其中良好的书写习惯犹为重要,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但是,就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很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坐姿不正、握笔不到位、距离不合适、书写不规范等等。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现在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学时间紧张,就拿语文课来说,识字、读课文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有时为了赶进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写字的机会比较少,课外有大量的书写要求,有时即使在课堂上练练写字,但为了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课文的练习,也不得不匆匆忙忙,快马加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关注自然也就减少了,课外就更不用说了。二是家长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对于书写时的姿势等习惯很少关心,即使发现了也只是顺口带上一句,并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目前我们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写字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要领。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规范书写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通过规范的书写训练而内化成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做事专一的精神,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如果一旦形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害无益,需要我们及时纠正。
3、体验教育理论:体验活动的首要前提是唤醒并树立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只有孩子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体验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我们将通过&优秀作业展示&、&小书法家&、&作业之星&等评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最终达到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
(一)课题的界定
书写习惯指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自然而然地认真、规范书写的行为。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指学生拥有强烈的书写兴趣,规范的书写姿势,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本课题旨在研究一年级小学生的书写习惯如何培养。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内化为其学习生活的自觉行为。(具体:良好的坐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
&2、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快速握笔、正确坐姿、高质量书写的策略,力求形成以语文教师、写字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为辅的较科学的指导网络,
提高教师的育人技巧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5)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6)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教师、家长、社会会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具体内容: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笔顺、笔画,逐步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2、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 此课题的研究对象为育花路小学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2)班为实验班,一(1)班为对比班。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一年级小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成因分析。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对一年级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不断研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在学期末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四)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1、课题开始阶段由班主任会同各科任教师查找书写方面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注意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的保存。)
2、分阶段设定需达成的目标。比如:第一阶段: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纠正学生的手眼距离等。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质量意识、注意养成正确的笔顺、笔画,逐渐养成书写美感,写出美观、整洁、大方的作品。(预设结题阶段已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比例达到90%。)
3、班主任建立每位学生的书写成长档案。(每一份材料含有当时所具备的习惯。用于课题实验的对比检测、提供个案研究素材。)
4、与各科教师沟通,达成书写习惯教育的一致性,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渗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5、开展&三个一&常规活动:①每天保证20分钟书写训练(可以占用语文小课,也可以是写字课时间);②每月一次班级书写评比(含书写质量、书写习惯的评比,评出几名&书写习惯之星&,将评比作品和书写姿势照片要存入&书写成长档案&); ③学期末举办一次书写习惯及成果展示(资料和照片要整理、存档);
6、跟踪做好一到两个比较典型的个案研究。(有素材、有照片、有档案)
测评方法:实验班举行现场书写习惯观测,各科作业和书写作品测评。
(五)效果检测
&&& 本课题采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的方法来检测效果。
1、定性分析:广泛收集被研究对象的表现,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客观地准确地评估教育效果。
2、定量分析:通过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个班学生研究前后数据变化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效果。
3、典型分析:通过典型学生在课题前后的表现,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教育研究的效果。
(六)研究周期
第一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收集资料,调查分析,确立课题,进行课题前测与课题立项工作。(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1)正式开始实施研究。(2)收集研究的原始资料。(3)组织阶段性测评和研究评估。(4)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检验和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5)结合实践,撰写论文,做好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1)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2)对研究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4)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 果 名 称
一年级小学生书写习惯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和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操作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案例
实验班学生书写作品集
一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组
组长:李萌& 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研究资源的提供和研究经验的推广、
负责课题实施,研究过程的管理,成果撰写等。
组员:张大坤& 负责资料收集
(二)执行课题研究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规则、习惯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课题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研究方案,大胆创新教育行动,精心打造研究亮点,注重总结教育经验,以形成具有一定科研含量和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常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作到&在工作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4、课题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5、建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机制。
6、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使用,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
7、密切关注国内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与比较中明确自身研究的不足和方向。
(三)确保课题研究经费来源及合理使用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
&&&&&&&&&&&&&&&&&&&&&&&&&&&&&&&&&&&&&&&&&&&& 一年级书写习惯课题组
&&&&&&&&&&&&&&& &&&&&&&&&&&&&&&&&&&&&&&&&&&&&&日重新修订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结题资料汇总_微型课题_教育科研_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
&&您的位置&& >>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结题资料汇总
吴江市2009~2011双学年课题结题申请表
&&&&&&&&&&&&&&&&&& 填表时间:& 2011年 6月 28 日
&&&&&&&&&&&&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 &&&&&&&&&&&&& 吴江市横扇镇中心小学& 陈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学习的必要。古人学习十分重视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 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若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那么良好的朗读习惯便是“累土”下夯实的奠基。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奠基石。
2、朗读现状的需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如果没有很好的指导与训练,他们朗读起来总是一个调,普遍唱读,拖调,让人听起来特别难受,而且容易读断句,对于不同标点符号也不会读出不同的语气,更谈不上用心去体会文章写得美在何处。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神话、童话故事,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学生很难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低年级的朗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基础,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针对以上现状,我校低年级语文组成员合力实施行动研究,“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二、概念界定:
朗读习惯:朗读,简言之就是“有声有色地读”。“有声”指的是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的语言。“有色”指的是运用恰当的语调,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使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使学生理解的同时受感染和熏陶。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朗读可以再具体一些: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竞技性朗读等等,我常常运用朗读来展开语文课堂的教学,并促使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朗读、默读、诵读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初读课文时朗读熟悉文本,学习时候用默读走进文本,情浓之处用诵读提升文本。朗读是理解、朗读是积累、朗读也是表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行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结合本校低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研活动展开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现象,确定课题,不断观察、分析、反思、交流、调整,不断提高研究的效率,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研究方式有课堂展示、班级评比,撰写随笔论文等草根行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询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结合进行有效的调控、反馈、矫正,改变现状,并不断实现培养目标并向新的目标推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2. 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朗读训练要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要启发学生体会感情、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等方面进行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 让学生通过个体积极主动语言实践活动,去展示、去表现、去创新,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注重运用激励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强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动机。让学生在读书过程形成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主动钻研,相互探讨等学习能力。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的要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关注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刚踏入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因此,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纠正种种不良的朗读现象,对学生进行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是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起点,也是关键所在。
2.重抓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训练点。由表及里,从朗读姿态到朗读体验,展开训练。正确的朗读姿势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首要;端正的朗读态度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熟练的朗读技巧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助推剂;浓厚的朗读兴趣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原动力;入情入境的朗读体验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丰硕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水平。通过这些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快乐地读,极具美感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提升朗读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朗读方面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是结合本校低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研活动展开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现象,确定课题,不断观察、分析、反思、交流、调整,不断提高研究的效率,验证策略的有效性。依附于学校“诵读经典”活动的展开,教师带领学生做到每日有诵读,每日必诵读,让学生人人参与,逐步形成每日朗读、诵读的习惯,以朗读得好,诵读得多为竞争机制,创建浓郁的朗读、诵读经典的班级氛围。
3.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学生中的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通过观察、反思、座谈、调整等方式,找到好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依据研究实践中所提供的事实,分析综合、反思总结,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在教学研究中得以推广。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建立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进行文献研究,结合我校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启动课题研究。
3.完成前期调查研究,结合现状,完善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5月)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课题研究。
2.开展行动性朗读指导课的观察研讨以及课题理论学习、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和策略调整。
3.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取长补短,撰写反思,形成研究体系,并将好的经验与方法加以推广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及时总结经验,积累实践案例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1.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做好相关的分析、评价、总结。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课题结题和成果鉴定。
七、预期成果:
1.彻底改变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杜绝低年级学生朗读拖腔拖调、指读、顿读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2.重视朗读,诵读,通过朗读比赛和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形成我校学生“勤于朗读,乐于诵读”的氛围。
3.课题组成员形成个案分析、教学反思、研究性论文等发表。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横扇镇中心小学&& 陈恬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美国“阅读委员会” 1985年发布的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其中有两条重要的论述: 1) 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2)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效显著,朗读应该在各年纪都进行。
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我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的低年级学生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
第一,一字一顿地指读、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
第二,学生读错字、加字、漏字。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少,不熟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速度不当,韵文,如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
第四,音量不适,声音不美。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故造成严重拖音的现象。
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
第七,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问题都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但是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正确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语言能力的缺失了。 要想让学生从小就热爱语文,热爱朗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关键。那如何避免或纠正以上种种不良的朗读习惯,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朗读“姿态”
好的朗读姿态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朗读姿态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外倾。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正确的态度:读书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正确的姿势形成了,就不存在有学生用手指指读的现象了;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好的朗诵姿态是良好朗读习惯形成的基础。
二、勤示范多“练耳”
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示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是因为他一直跟狼生活在一起。学生如果天天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跟他差不多的朗读水平,他就听不出朗读的好坏,也没有学习的范本。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地跟读,似乎就在学生大脑皮层印上一层正确优美的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能听出朗读中声音的高低、语调、节奏的美,自然就会抵制喊读、拖调、说快板等一系列不美的朗读。因此,低年级教师的朗读水平也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要琢磨怎么样的朗读适合读给低年级学生听。学生的耳朵能听出美,欣赏美,也是要经过训练的,就如学习声乐,唯有多听多“练耳”这个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录音读,多听老师读,多听好的学生读,用耳朵感受朗读的美妙之处。“练耳”训练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前提。
三、在音乐中“美读”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播放语速、情感、语调都十分标准的课文录音,都能让孩子得到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培养语感。而音乐则起到了“帆”的作用,在朗诵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文字配上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朗读的状态,找到朗读的节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音乐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常会在公开课上用上音乐来渲染,配乐自读感悟,齐读展示,效果都很不错。而在平时上课不会像公开课一样准备得面面俱到,但我会准备好“神秘园”和班德瑞的音乐,它是轻柔的音乐,或欢快,或舒缓,或深情,或哀伤……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用上,音乐响起,学生很快进入朗读的状态,语感的培养、情感体悟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着班德瑞的钢琴曲《清晨》,老师读这首儿歌,边想象夏天的景色气息,大自然生机勃勃,小动物们生动热情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浮现。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语言,逐步培养了语感,学生朗读起来生动富有情趣。和着乐曲,学生在各自的朗读体会与进步的喜悦中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读美课文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四、扮演角色“演读”
一年级的孩子还有喜欢表演,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设计加动作表演读课文这一环节,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孩子们手、眼、脑并用,全方位感知课文。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在孩子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配上活泼、优美的乐曲,让孩子们站起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而且边读边演,这样,孩子们不仅乐学、乐演,并且在演的过程中,又一次与文本对话,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读《狼和小羊》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在读中演,演中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控制。在这样的朗读训练活动中,学生的全身心都在为朗读服务,在全身心的投入中,能力自然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五、多种形式,让学生“乐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8)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9)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
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而教师则应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 朗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形成的原动力。
六、教给朗读的小诀窍。
有些学生不会自己从教师的示范中捕捉信息,那么怎么朗读是正确的,怎么朗读是不正确的,还是该教给方法的,何况有些知识不能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感悟。比如,“小小的船儿”该怎么读?告诉学生,“的”是轻声,一定要读得又轻又短,一般都跟前面的词连得比较紧密。比如“桌子”、“椅子”,这些“子”在低个词的末尾,低般都是轻声,要读得短促;比如儿化音,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儿化音的低般发音方法;比如,句号之后的停顿低般比较长,段之后的停顿更长。再比如,遇到翻页,一定要让学生先把中指播在翻页的后面作好准备,读到要翻页时,快速记住最后几个字,用准备好的中指提前翻页,否则就会断句。方法的讲解像直通车,学生懂了就一通百通,这种朗读方法或小诀窍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一系列朗读方法的掌握也是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养成的助推剂。
如果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阅读中的朗读就是歌曲中美妙的曲调;如果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雨后天空中那美丽的彩虹,那么阅读中的朗读教学就是折射出彩虹的那一缕缕阳光。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习惯,为其朗读能力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就成了值得每一位低年级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极具美感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责任编辑:徐栋
Copyright & 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横扇镇北举路12号 行风评议信箱: 邮编:2152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