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95届高三(3)班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259套总数:5068447套专访:2729部会员:54253位
当前位置:
&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卷(扫描版)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0次
资料类型:模拟/摸底/预测
文档大小:1.25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A D B C B A C C A
17.解(1)解得(6分)
18.(1)由表格,高度在85厘米以上的树苗大约有6+4=10棵,则所求的概率大约为(4分)
(2)树苗的平均高度(厘米)(8分)
(3)依题意,记[40,50)组中的树苗分别为A、B,[90,100]组中的树苗分别为C、D、E、F,则所有的基本事件为、、、ADE、ADF、AEF、BCD、BCE、BCF、BDE、BDF、BEF共12个,满足A、C同时被移出的基本事件为ACD、ACE、ACF,共3个,所以树苗A和树苗C同时被移出的概率(12分)
19.(1)证明:取CD的中点O,连PO、AO
又底面积ABCD为菱形且
(2)(12分)
20. (1)(1)设椭圆的焦距为,椭圆的离心率.
抛物线的焦点恰好是该椭圆的一个顶点,
椭圆的方程为.(5分)
(2)假设满足题意的圆存在,其方程设为
设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交于(),B两点,
①当斜率存在时,令直线代入椭圆可得
直线和圆相切=圆:
②当斜率不存在时,易得
综上存在圆满足题意.(12分)
21. 解(1)由已知可得,(2分)
由,得,又,所以.所以的单增区间为(0,1).(5分)
(2)方法一:令,
当时,因为,所以.所以在上是递增函数,
所以关于的不等式不能恒成立.
令,得,所以当时,;当时,.
因此函数在是增函数,在是减函数.
故函数的最大值为.
令,因为,,
又因为在上是减函数,所以当时,.
所以整数的最小值2.
方法二:(2)由恒成立,得在上恒成立.
问题等价于在上恒成立.
因为,令,得
设,因为,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不妨设的根.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所以.此时,.所以,即整数的最小值为2(12分)
22.(1)连接
为半圆的切线,
平分(5分)
(2)连接由(1)知
A、B、C、E四点共圆,
是半圆O的直径,
23.(1)由题意知,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
曲线C的普通方程 为即(5分)
(2)设点的坐标为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
当时,点时,(10分)
24.(1)当时,不等式即为
①当时,原不等式可化简为
②当时,原不等式可化简为得
③当时,原不等式可化简为,得
综合①②③得,即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5分)
(2)①当时,
作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所以,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0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亲爱的同学们:  泗阳中学95届高三(6)班是一个由65名同学组成的大家庭。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但自95年毕业后,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都勇闯天涯,各自纷飞。2014年是我们毕业20年的喜庆日子,我们相约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回家,但仍有部分同学处于失联中。  史硕政、王乃春(海员)、张春林、钱彤明、黄冬梅、马锦红(6人,无任何消息,完全失踪)  上述6名同学与高三(6)班家人失散多年,家人们十分思念你们,请知情者抓紧通知他们入群,回家相见、叙旧。请相互转告。十分感谢你们。  群号:  泗阳中学95届高三(6)班是一个由65名同学组成的大家庭。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但自95年毕业后,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都勇闯天涯,各自纷飞。2014年是我们毕业20年的喜庆日子,我们相约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回家,但仍有部分同学处于失联中。  史硕政、王乃春(海员)、张春林、钱彤明、黄冬梅、马锦红(6人,无任何消息,完全失踪)  上述6名同学与高三(6)班家人失散多年,家人们十分思念你们,请知情者抓紧通知他们入群,回家相见、叙旧。请相互转告。十分感谢你们。  群号: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泗阳中学95届高三(6)班通辑令  亲爱的同学们:  泗阳中学95届高三(6)班是一个由65名同学组成的大家庭。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但自95年毕业后,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都勇闯天涯,各自纷飞。2014年是我们毕业20年的喜庆日子,我们相约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回家,但仍有部分同学处于失联中。  史硕政、王乃春(海员)、张春林、钱彤明、黄冬梅、马锦红(6人,无任何消息,完全失踪)  上述6名同学与高三(6)班家人失散多年,家人们十分思念你们,请知情者抓紧通知他们入群,回家相见、叙旧。请相互转告。十分感谢你们。  群号:
  敬请各位网友,帮忙转贴,以便我们早日找到失散已久的各位同学。谢谢各位啦!
  垃圾学校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1至
5页,第Ⅱ卷6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坍圮(pǐ) 剽悍(piāo ) 栓塞(sāi) 韦编三绝(w&i)
B.裨将(p&) 果脯(pǔ) 押解(ji&) 峨冠博带(guān)
C.翘首(qi&o)逾矩(y&) 赋予(yǔ) 缱绻缠绵(quǎn)
D.刹那(ch&) 腈纶(qīng) 盥洗(gu&n) 匡扶正义(ku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去逝 提纲 亲和力 毛骨悚然 山清水秀
B.眩晕 粗粝 天然气 行迹可疑 老奸巨猾
C.熟稔 踟蹰 铜版画 高潮迭起 美轮美奂
D.滞销 熨帖 壁上观 无尚光荣 得鱼忘筌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和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消防队员数次进入商场,均被浓烟逼出。1时58分,商场二楼面向宝石南路方向有明火蹿出3米多高,玻璃幕墙碎落,声势惊人,随后大火从二楼中间地带向两侧
,十余架水龙齐喷也挡不住火势。
②在澳门,如果你是一名偶尔到此一游的观光客,你可能会对街头 的名表店留下深刻印象。
”,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A. 曼延 鳞次栉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蔓延 琳琅满目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
C. 曼延 琳琅满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蔓延 鳞次栉比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在中国出版,成为特朗斯特罗姆再次访问中国的契机。当时他已经因为中风而坐上了轮椅,口齿不清,但中国给予他的热烈欢迎感到非常惊讶。
B.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28日在深圳罗湖体育馆举行,众多明星出席,搜狐娱乐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把为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吉林省的文化企业过去普遍存在规模小、包袱重、员工年龄老化、观念落后等问题。面
对这些问题,吉林坚持把改革与整合、改革与扶持、改革与建设有机结合,增强这些企业对行业
与区域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B.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C.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来源:]
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
“敢花钱、花得起钱。”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
地做些什么?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
另一个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人民日报》 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炫富”虽然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B.古代的工匠用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C.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D.“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7.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A.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
B.“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
C.“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
D.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只要理解了这些概念,就可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
B.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C.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是因为厨师们都深刻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会借用各种辅料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D.“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美,
就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总和。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③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④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孅至悉也 悉:熟悉
B.世之有饥穰 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义词,指荒年
C.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蹶:尽,用尽
D.国胡以相恤 恤:救济
10.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足而可治者 吾尝跂而望矣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若属皆且为所虏
C.禹、汤被之矣 填然鼓之
D.何为而不成 为击破沛公军
11.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统治者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三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四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2015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8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2分)
(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3分)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冬夜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稜稜(l&ng):冷硬,像有棱角一般。黄升,南宋中期词人,早年放弃科举,归隐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从“香断灯昏吟未稳”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词人。(2分)
(2)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3分)
(3)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3分)
15.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2)干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丫头不像她的母亲,也不像她的父亲,她怎么就那么好看呢!大院里粗俗一点的玩笑是这么开的:“大姚,不是你的种啊。”大姚并不生气,粗俗的背后是赞美,大姚哪里能听不出来?他的回答很平静:“转基因了嘛。”
大姚是一位管道工,因为是师范大学的管道工,他在措辞的时候就难免有些讲究。舌头是软玩意儿,却是硬实力。大姚是一个有脑子的人。作为父亲,他希望别人夸他的女儿漂亮,可也不希望别人仅仅停留在“漂亮”上。大姚说:“一般般。主要还是气质好。”大姚的低调其实张狂,他铆足了力气把别人的赞美往更高的层面上引。所以说,两种人的话不能听:做母亲的夸儿子,做父亲的夸女儿。都是脸面上淡定、骨子里极不冷静的货。
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写一手明媚的欧体。素描造型准确。会剪纸。“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擅长演讲与主持。能编程。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这是骇人听闻的。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情。姚子涵参加过学校里的一场音乐会,拿过录像,一比较,她的独奏寒碜了。古筝演奏的效果甚至都不如一把长笛。更不用说萨克斯和钢琴了。既不颓废,又不NB。姚子涵感觉自己委琐了,上不了台面。
傍晚的风把姚子涵的短发撩起来了,她眯起了眼睛。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恨了。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她姚子涵吃了多少苦啊。吃苦她不怕,只要值。姚子涵最郁闷的地方还在这里:她还不能丢,都学到这个地步了。姚子涵就觉得自己亏。亏大发了。她的人生要是能够从头再来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设定。现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路明明走岔了,还不能踩刹车,也不能松油门。飚吧。人生的凄凉莫过于此。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她的家过于贫贱了。要是家里头有钱,父母当初的选择可能就不一样了。但是,归根到底,钱的问题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这么一想姚子涵的自卑涌上来了。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姚子涵的骄傲,骨子里,姚子涵却自卑。同学们都知道,姚子涵的家坐落在师范大学的“大院”里头,听上去很好。可是,再往深处,姚子涵不再开口了——她的父母其实就是远郊的农民。因为师范大学的拆迁、征地和扩建,大姚夫妇摇身一变,由一对青年农民变成师范大学的双职工了。为这事大姚的父亲可没有少花银子。
自卑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可怜自己。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回不去的。
多亏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爱妃”。“爱妃”和姚子涵在同一个舞蹈班,“妖怪”级的二十一中男生,挺爷们的。可是,舞蹈班的女生偏偏就叫他“爱妃”。姚子涵和“爱妃”谈得来倒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人在处境上的相似。“爱妃”告诉姚子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明一种时空机器,在他的时空机器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的父母的,相反,孩子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选择他们的爹妈。
16.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姚(丫头),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父亲大姚写起?(4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
②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18.姚子涵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19.文中写到的时空机器有何用意?(4分)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小姚如此优秀,一方面是因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姚夫妇,努力想把女儿培养成超越她出身的“上等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自身的刻苦努力。
B.小姚认为演奏古筝“寒碜”,这是典型的孩子心理。他们与父母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大姚们的理想是传统意义的,而孩子们的理想则加上了社会潮流的元素。
C.拥有那么多让人羡慕的才华的姚子涵,骨子里却没有骄傲和自信,不是因为她远郊农民的出身,也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因为她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D.生活中,孩子一旦出现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和老师,而不是家庭和社会。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功能,还把关注点引向家庭和社会。
E.小说对教育进行了反思:现代社会中,孩子们只能顺着父母设计好的、前途未卜的道路,踽踽独行。缺少理解和交流的家庭教育,是扭曲现代教育的重要因素。
六、(12分)
21.小说的结尾是颠覆性的:在大雨如注的足球场上,小姚一改往昔举止得体、高贵的形象,破口大骂自己的外籍教师;大雨过后她突然病倒,醒来后满嘴英语,出现了精神错乱的征兆。至此,大姚夫妇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成了泡影。整篇小说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请联系文本,任选一个角度谈谈。(5分)
22.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情境,在横线处补写出适合的句子,要求主题和谐。(3分)
一个微笑,
花费很小,价值却很高。
给人的幸福,
收人的谢报。
一个微笑,仅有几秒,
而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
没有人富,富到对它不需要;
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
有了它家庭充满幸福,
它还是朋友间交流的暗号,
它使劳累者疲劳顿消,
对悲伤者它有如太阳,
要化解烦恼它是良药。
永远微笑吧,
在人生的旅途上,
23.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5字)(4分)
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习俗。
七、(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14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②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香港卫视记者关于反腐的问题时,回答说:“党和政府,还有人民群众,在反腐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
③任性,汉语固定词组。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读了上面三段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任性”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二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1.C (A 栓塞(s&) B果脯(fǔ)D腈纶(jīng))
2.C(A“去逝”应作“去世”;B“行迹可疑”应作“形迹可疑”;D“无尚光荣”应为“无上光荣”。)
3.D(①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②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句是描写冬景的)
4.D(A少介词,但对中国给予他的热烈欢迎感到非常惊讶。
B“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与“举行”主谓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把”字改为“以”)
5.B(解析:A“规模小”“包袱重”后顿号均改为逗号;C项“敢花钱、花得起钱。”句号在引号外;D“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后面是逗号;“我们是漠然置之”后面是逗号)
B(“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符号的陪衬”的主语是“追逐符号的人”,这里把宫殿庙宇的建造与“追逐”精美的宫殿庙宇混为一谈。)
7.C(A.是“和”的体现;B.“和”与“同”的区别;D.强调“和”的意义)
8. B(A.原文强调“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C.强加条件“厨师们都深刻理解“君子和而不同
”的意义”;D.原文是“这种美”,是概念的题中之义。)
9.A(解析:A.悉:周全完备)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副词,将要。C代词;助词,凑足音节,不译D动词,做;介词,替。)
(①是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论点。③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是正面阐释。④首先引用管子之言,提出古之治天下是“重积贮”的,是正面阐释。)
12.A(解析:B.文章第二段没有“古今对比”和理论分析;C.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13.(1)这两种灾害(或译作:“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和“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两种祸患,也算正确)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残贼”1分,宾语前置的句式翻译出来1分)
(2)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为”“阽危”各1分,反问句式1分)
(3)(有了雄厚的物质储备)使敌人(或:敌对的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怀、附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深夜苦吟(2分)(或“深夜吟诗、填词”)(意思对即可)
(2)三个角度。听觉:夜阑人静。触觉:布衾冷硬。视觉:香尽灯残。(每点1分,没有分析不给分)
(3)示例一: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词人与梅花成为一对知心好友,互相惦念,所以“不孤”。(评分标准:拟人手法1分,
“不孤”的分析2分。)
示例二:词人从自己
“吟未稳”联想想象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精神相通,所以“不孤”。(评分标准:联想想象1分,分析2分)
15.(1)舸舰弥津(2)迷花倚石忽已暝(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吞声踯躅不敢言(5)挟飞仙以遨游
16.内容上交待父亲大姚的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平并不高,却以女儿为荣,希望她出类拔萃。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女儿全面精心的培养;为后文女儿非常优秀却嫌弃父母做铺垫。(内容、结构各2分)
17.①运用比喻(1分),把姚子涵的耐受力比作“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形象地写出了她对自己要求严苛,极度付出(1分)。
②运用夸张(1分),写出一个孩子不能自己设定人生、也无力改变父母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痛苦与悲哀(1分)。
18.①学习上刻苦要强,能力突出,素养全面。
表现为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学科竞赛、学业成绩拔尖。②思想上成熟有主见,对父母设定的人生不满。③性格上外表骄傲,内心自卑,充满矛盾和纠结。对家里没钱、父母远郊农民的身份不满。④个人形象上外貌出挑,有礼貌,举止得体,高贵。(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9.①表面是说“爱妃”也渴望有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实际是反映姚子涵的心理。
②借此表达失去自主权是功利主义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普遍状态,深化了主题,发人深思。
20.C、D(C小姚的自卑不仅涉及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涉及到父母的眼界问题。D小说回避了学校教育,重点放在了家庭教育上。)
21.角度一: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的人,不管父母能力如何,把我们培养到什么层次,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我们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改变出身更多的是靠我们个人的奋斗,不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角度二: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长对孩子物质的投入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沟通。在设计孩子的成长之路时,家长们也应该听一听孩子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保留一些空间。
角度三: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其实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我们常说,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教养以及品性,基本都受父母的影响。但当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这一环节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22.①有了它生意兴隆荣耀 ② 它为失意者重燃希望的火苗 ③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3.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清明节前一天1分,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1分,纪念介子推1分,一个民间节日1分,不是单句不得分)
24.略(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懂得礼节了。”老百姓生活不富足而能使国家安定,从古代到现在,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古代的人说过:“只要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只要一个妇女不纺织,就会有人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对于重视积贮、足民致治的道理,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得十分细致,考虑得十分周备,所以他们的粮食贮备能够拿来作为依靠。
现在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它。生产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能不用光呢?自从成立汉朝以来,将近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误了时令不下雨,老百姓就会产生疑虑;年成不好交不了税,朝廷卖官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儿郎来度过日子。这些事情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
年成有好坏,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禹、汤那样的治世年代就曾遭受过。如果不幸再有方圆二三千里土地发生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呢?如果边境突然告急,几千几万的部队,国家用什么去发放粮饷给他们呢?战乱、旱灾交加,社会财富非常缺乏,胆壮力大的人会聚集起来横行抢掠,年老体弱的交换孩子啃他们的骨头。政治没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会合并起来争相闹事。皇上您这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怎么还来得及呢?
积贮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命脉所在。如果粮食充足财力有余,做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城,就能打得下;用它来防守,就能守得牢;用它来作战,就能够取胜。使敌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现在驱使百姓回到农业上去,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使全国老百姓各人依靠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工商业者和无业游民也都回去走向田间,那么积蓄充足,人们也就乐意在那里定居下来了。本来可以用来致富使天下安定,现在却竟然形成使人心惊胆战的情景,我内心替皇上痛惜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