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关镇守的西凉猛将是

适龄提示:6岁以上使用
[资讯] 马岱:冷静勇猛 西凉猛将
马岱,马超的从弟,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岱初次登场是随马腾入许昌。后来马腾和其余诸子尽皆被杀,马岱乔装逃出。马超起兵,马岱随之周旋。曾在潼关前打败钟繇。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救援刘璋,曾与张飞大战十余合败北,旋即随马超归降刘备。刘禅登基后,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而斩杀魏延同时也是马岱最为出名的事迹。
关于马岱的事迹除了斩杀魏延之外,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而在演义中,马岱也并未着重过多的笔墨,连马岱字什么,都无从确认,乃至于出现了马岱字丁琳,因为吗(马)丁啉(琳)治胃(魏)炎(延)这样令人捧腹的段子。但在《三国杀OL》中,马岱却并没有延续在历史上的低调,反而是一位备受关注的武将。
马岱皮肤——平北将军
老玩家对于马岱的来历应该是记忆深刻,作为2012一将成名设计大赛中所设计的一名武将,马岱的技能设定在当时引起了一阵玩家热议,喜欢的人觉得他是不可多得的强将,而不喜欢他的人却觉得他的游戏体验不佳。针对玩家的反馈,我们后来对这个武将的技能进行了修改,使之游戏体验更加良好。
虽然修改后的马岱表面上看起来不再强大到逆天,但其实他依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强力武将。而马岱加入国战后,他将可以发挥他更多的功用,特别是可以搭配不同的武将组合,更将会产生很多玩法和乐趣。而具体马岱在国战中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不妨先来看一下他国战中的技能。
【潜袭】准备阶段开始时,你可以进行判定,然后你选择距离为1的一名角色,直到回合结束,该角色不能使用或打出与结果颜色相同的手牌。
【马术】出牌阶段,你可以明置此武将牌;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1。
马岱这个武将在技能设计上,首先无可争议的沿袭了西凉军团马术的优良传统,而【马术】这个技能的存在不但保证了马岱在身份场中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国战中,这个技能也是相当强力。首先,【马术】可以和马岱自身的技能【潜袭】有配合,让他在国战中可以保持超出半场的进攻和压制能力,有效的解决了关羽、张飞、祝融等蜀国菜刀手短没有武器的问题。此外,马岱的【马术】与马超的【马术】效果是可以叠加的,所以当马岱与马超组合为双将时,将具有与其他角色距离-2的效果,对全场都拥有进攻的优势,十分灵活。
【潜袭】这个技能暗含了马岱斩杀魏延的典故,当时马岱也是潜伏在魏延身边,然后出其不意的斩杀魏延于马下。马岱的【潜袭】与马超的【铁骑】比较相似,都属于阻止卡牌响应性质的技能。但不同的是,马岱可以优先进行判定,然后再指定目标,这就让武将使用的灵活度高了一些。同时这个技能的效果也让马岱拥有了强命的资本,判定牌为红色时,由于【闪】和【桃】均为红色,敌人在面对马岱的【杀】
时无法抵抗,濒死也只能依赖队友的援助而无法自救。即使判定牌为黑色,同样能够使敌人手中的黑色【无懈可击】和黑色【酒】无法使用,让拥有黑色【闪】的甄姬也感到压力山大,并且黑色的【杀】无法使用和打出,敌人难以响应【借刀杀人】、【南蛮入侵】和【决斗】等。总的来说,【潜袭】是个十分强力的封印技能,给回合内的策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国战马岱的出现,为蜀国在国战中带来了更多的玩法和变化,也同样会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有趣的游戏体验。同时,在视觉体验上,国战马岱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元素。国战马岱中并未沿用身份场中的经典形象,而是有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下面就来看看国战马岱的形象。
国战中的马岱
国战马岱的形象延续了西凉马氏军团的主要特色——战马以及银盔银甲,而在服饰方面,除了银盔银甲的银白色之外,马岱的服饰配色还采用了蜀汉标志性的红色系作为主色调。世人评价马岱作战冷静勇猛,为了表现马岱的这个特点,在表情方面,设计的较为坚毅且凝重,而为了配合人物的表情,战马的表情也被设计成了比较严肃的感觉,使得整体形象更为和谐。同时,为了表现出马岱在战场上的勇猛,采取了一个提枪前冲的动作,放佛下一刻长枪就会刺进敌人的胸膛。配合着身后已经有些残破的披风以及战马踏过燃着火的战场,一位在战场上奋力拼杀身经百战的将军形象就此展现了出来。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让你更了解马岱这位武将在国战中的定位,同时也希望马岱能在国战中为你的游戏带来更多的乐趣。而我们也将会一直坚持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武将和皮肤,也期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议让我们能够成长。
三国杀Online主创团队此人是西凉猛将,如果投降刘备而不是曹操,曹操的中原就保不住了此人是西凉猛将,如果投降刘备而不是曹操,曹操的中原就保不住了历史大乱弹百家号历史有很多的契机,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是如果发生了某件事情,那么将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直接大幅度改变结局。那么历史上很多人物的死亡就会引起蝴蝶效应。比如说郭嘉,郭嘉不死和诸葛亮正好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想必诸葛亮不会轻易获胜。至少曹操在赤壁之战不至于惨败。再比如说周瑜,要不是早死,后来刘备不会那么轻易攻取西川。那么一代西凉猛将庞德如果没有选择投靠曹操的话,可能天下的局势也会发生变故。庞德本来是马超的将领,在马超被曹操打败之后就投降了曹操。这个举动是奇怪的,因为一般来说都是跟随自己的前任主公选择新主公。比如说贾诩,跟随张绣一起投降了曹操。但马超投奔的是刘备,庞德没有跟他一起。反而投了曹操。我们从后来知道,庞德可能有一点是忠于正统的朝廷的,他愿意为曹操效力。后来的事情证明,庞德的勇武绝是超一流的水准,他可以跟绝世名将关羽打成平手。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庞德的忠义绝对无人可以动摇,在曹操的老臣子于禁投降的情况下,庞德作为新加入的成员居然能够尽忠尽节而死,非常令人感叹。如果当初庞德能够跟随马超一起投降刘备,那么天下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襄樊之战中,关羽和庞德之间,最终虽然关羽胜了,但是耗费了极大的精力。而且,关羽的后方是非常缺少良将的保护的,糜芳、傅士仁等人都是一些宵小之辈,最终出卖了关羽,导致了关羽身死,荆州的丢失。如果庞德能加入刘备,可以安排他为关羽的副手。以这个人的勇猛和忠义,其作用堪比克隆一个关羽了。这样一来,关羽进攻襄樊,庞德守卫荆州,以庞德的深沉忠义,老成持重,吕蒙和陆逊想必很难的手。关羽和庞德之间正好形成一攻一守的绝佳组合。那个时候曹操迁都恐怕就真的要实现了。而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有极大可能提前取得进展。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大乱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读历史,谈历史,品味人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在三国时代,西凉虽然远离中原地区,但西凉势力却是任何诸侯都不敢忽视的一股力量,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在三国时代那也是声名远播的,就连彪悍的塞外异族都对西凉铁骑甚为忌惮。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可以得知,在三国风起云涌的大舞台之上,西凉有不少大将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西凉四大猛将更是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传奇故事,在西凉四大猛将当中,董卓无疑是混的最好的。而最后一位虽然没有董卓那么强大的实力,却害的曹操痛失爱子和一位超级猛将。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分享一下,西凉四大猛将都是哪些猛人?
TOP4:张绣。
说到张绣,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北地枪王”之绰号,从这个绰号我们就可以知道,张绣个人武力值应该是很高的,就算不是如马超这样的超一流武将,那也足可列入一流武将的行列。而张绣的宛城叛变更是让曹操吃尽了苦头。
在张绣投降了曹操以后,曹操一时太过得意,尽然和张绣的嫂子大被同眠,这下子,张绣就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一冲动之下,张绣就发动了宛城叛变,而曹军因为大意,仓促应战之下损失惨重,连曹操也只能仓皇而逃,而曹操的儿子却因为将自己战马让给父亲,从而身死。曹操的贴身侍卫统领典韦更是因为断后,力战身亡。
TOP3:庞德。
庞德是马腾帐下顶级大将,其武勇甚至被很多西凉士兵和马超相提并论。在跟随马超征伐平阳的时候,郭援这位袁绍大将就是被庞德给一举斩杀了。但后来马超选择投奔刘备,而庞德选择投奔曹操。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樊城之战,而庞德就奉命前去增援。在庞德率军和关羽对阵期间,庞德的勇武让关羽都极为佩服。后来,关羽使出了后来震惊整个三国的“水淹七军”,庞德也因此被关羽所杀,但庞德也表现出了自己忠诚的一面,面临生死,庞德拒不投降,最后以死殉国。
TOP2:马超。
对于马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可以说,不管是武艺,还是谋略,马超都极为的出色。在加盟蜀汉帝国以前,马超是正儿八经的西凉太子党。在西凉战场之上,就连异族羌人对马超也是佩服不已。马超的父亲就是西凉军的另外一名勇将马腾。马超一生,先是反叛曹操给自己弄得家破人亡,和曹操保镖头子许猪一战,让世人看到了马超的绝世武艺。后来,被逼无奈的马超只能投靠张鲁,但马超本来就是桀骜不驯的人,因此和张鲁的部下自然也相处的不是很好。最后,马超又投靠了刘备。
刘备很显然是一个聪明人,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顶级高手。对于马超这样的超级武将,刘备肯定要用,但要用对地方,并且不能太过重用。因此,刘备选择让马超对付羌族。马超最后是抑郁病死的,很显然,马超死的很不甘心啊!在西凉四大猛将当中,马超的确算一位比较悲剧的大将。
TOP 1:董卓。
董卓当然是西凉诸将当中混的最好的,董卓带着三十万西凉铁骑进入洛阳的时候,那可是连四世三公的袁家都为之惧怕的。关于董卓,陈寿《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从这些历史内容可以了解,董卓武功还是很高强的,对于骑马射箭也是非常的擅长,试问,董卓能够彻底掌控庞大的西凉军,没有一身过人的武艺,那显然是绝对不行的。虽然,董卓最后还是失败了,但董卓毕竟还是做了丞相的大人物。关于董卓失败的原因,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
1、董卓为人太过残暴。在董卓控制大汉政权的时候,董卓肆意妄为的残杀大臣,就连家族底蕴深厚的袁家,董卓也敢杀,更何况在董卓的刻意纵容之下,西凉军更是军纪败坏,对百姓也是肆意屠杀抢掠,因此,失民心者失天下。
2、西凉军并不是铁板一块。董卓虽然名义上是西凉军的统帅,但西凉军派系众多,很多大将私底下对董卓也是非常不感冒。比如说,吕布的并州军就不会听从董卓的号令。
3、董卓毁了洛阳。不要小看洛阳这样一种城池,在大汉百姓和各地官员当中,洛阳就是大汉的精神象征所在,而董卓烧毁了洛阳,就等于烧了大汉千千万万百姓心目中的梦,也因此,董卓彻底成为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
4、董卓太不顾忌皇室脸面。熟读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董卓控制皇宫的时候,皇帝在董卓面前就是一个十足的傀儡,董卓想杀谁就杀谁,甚至公主、皇子都敢杀。董卓夜宿后宫更是让他的名声臭大街,试问这样的人,真正的能人怎么可能会投靠他呢?没有大批能人辅助,董卓又怎能不败呢?
西凉四位超级猛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武力值爆棚的猛人,四位猛将的人生经历也有颇为传奇性。董卓为自己的残暴付出了代价,马超因为各种种种原因最终郁郁而终,庞德却因为成就自己的忠心而战死沙场,而张绣虽然是西凉四大猛将吊车尾的角色,实力也是最薄弱的,但张绣却能让曹操这样的枭雄都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演义》一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一品历史其它文章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5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曹操,字孟德,虽然他的宦官后人,被时人视为寒族,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以及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大批顶尖的文臣武将,并率领他们一起,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江北,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童年几乎都是在金庸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之下渡过的。最经典的莫过于张卫健版的《韦小宝》传奇,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台词,再加上演员生动的演绎,和刺激趣味的剧情,让人沦陷入清王朝的盛世之中不可自拔。但历史上,康熙真的遇到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韦小宝,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4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熟读《三国演义》,大多数人都会喜欢赵云这一角色,他性格温和,却坚持自己的原则;他武艺高强,且能恪尽职守;他一次又一次的力挽狂澜,令敌人闻风丧胆。例如公孙瓒差点死于文丑枪下,他替公孙瓒拦下文丑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3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品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会关注一起大人物,例如枭雄曹操、刘备、孙权,顶尖谋士诸葛亮、庞统、郭嘉、贾诩,名将关羽、张飞、赵云、周瑜等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2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的曹操趁乱而起,成为了当时的诸侯之一,并迎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为了最大的割据势力。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即是因为自己的雄才大略,也是因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恶搞,有时甚至喜欢拿一些古人的名字开玩笑,而因为三国历史最广为人知,被拿来开涮的古人,也多出自那个时期。例如将“荀彧”读作“苟或”,戏称马岱字丁啉,因为专治胃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00期 文/执笔天涯 插图/东方夜未眠)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熠熠生辉的智者,罗贯中将诸葛亮的形象做了一些艺术上的加工,将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事迹安在了他的身上。但即便如此,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依旧是不可小觑的超级巨星,为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主,一个多么高贵的身份,能够成为公主的男人,那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这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家里如果没有点关系,一般人很难被皇帝相中,所以这驸马爷也一直都是最抢手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朝代,大家对驸马爷都敬而远之,都不想做这个位置,它就是唐朝
缠绵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在近代一夜之间化作尘土。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崩塌,就像被凶猛的波浪冲击海岸边的泥沙城堡。满清接近两百余年的统治,在渴求民主自由的革命者的号召之下瞬间被推倒。在满清未统治中原以前,满族只是一支人数稀少,崇尚内部通婚的落后蛮族
相信大家对这僵尸都不陌生,不过大家心中所想的估计还是林老爷子所拍摄的经典电影之中的形象,而那些经典的僵尸片中的僵尸都是一样的的形象,便是清朝的官员样子,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会这样呢?今天,本文便会带大家认识一下僵尸的起源。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神秘的僵
姓名,是自一个人出生之时便伴随着他的,每个姓氏都代表了源远流长的氏族联系。关于中国姓氏最早的记载是在先秦时期,有书《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其意义便是介绍姓氏的起源。因此可见,古代姓氏是血缘关系的一种表现。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92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受《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影响,很多人在谈及汉末三国史的时候,对刘备阵营颇有好感,提起他麾下的大将,也多持赞赏的态度,例如关羽之忠义,赵云之尽职,张飞之勇武,马超之智勇双全,等等。然而再多“拥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9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2010年的春节晚会上,郭冬临和牛莉表演了一个小品,叫作《一句话的事儿》,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即“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也能败事儿”,虽然整个小品都在诠释这一真理,但还是有很多观众
说起玄武门之变,相必大家都很熟悉,那是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刺杀了李建成跟李元吉,随后李渊宣布退位,为太上皇,之后李世民即位。而李世民即位后,也确实有所作为,大肆改革,这才有了后来的贞观盛世。不过在这之前,李世民作为
在北宋年间,有一位大家都所熟知的忠臣,此人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不依附权贵,判案如神,铁面无私,他就是开封府尹包拯,也被人们称为包青天。而由于在位期间,包拯还在天章阁做过待制,在龙图阁做过学士,所以也有包待制,包龙图的称呼。包拯一生断案无数,可惜却在嘉
在我国古代,人们梦想当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拥有后宫三千妃嫔,日日夜夜流连温柔乡。拥有这么多的妃嫔,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么到底选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呢?关于继承的问题,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文史随笔·笑谈三国·第2期 文/楚瑞 插图/南宫昊天)易中天《品三国》曾言: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乱世之中,无数武将战死沙场,而其中令人惋惜者比比皆是。这里有三位,死的最为不值,令无数人扼腕长叹。第一位 高顺
(文史随笔·笑谈三国·第1期 文/楚瑞 插图/南宫昊天)滚滚长江东逝水,落花已作泥尘中。一代枭雄曹操也无法抵得过时间流逝的力量。建安二十五年暨公元220年3月15日,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走完了他的辉煌而又丰富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
(三国机密·潜龙在渊·第5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最近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三国题材网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有着很高的热度。这部作品既有历史依据,不会出现脑残的情节,又脑洞大开,使我们熟悉的三国历史,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除此之外,这部剧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83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在那个时代,各方诸侯除了争夺地盘、权势、人口之外,还在不断的争夺人才,相互挖墙脚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刘备麾下的大将关羽,军师诸葛亮,都受到过其他阵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的脉络关系?
我的图书馆
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的脉络关系?
人民艺术家谢邀。多图。以下所画颜色地域均为大概范围,并不精准。地图源自谷歌,颜色为我填充。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曹家的大权渐渐被征伐有功的权臣司马懿掌控。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了姓曹的,自己当了皇帝,建了晋国。这个晋国又灭了孙吴,一统江湖。晋武帝司马炎的江山,是如此的雄壮!可惜二代名叫司马衷,就是那个问“何不食肉糜”的题主。他娶了个媳妇名叫贾南风,一个傻,一个作。司马衷是个二傻子,朝政就交由贾南风处理了,贾南风想废了司马家。显然司马家的不愿意,于是贾南风开始杀司马家的人,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已经够乱,民间还爆发了蝗灾和瘟疫。这就给了胡人以可乘之机。首先是大西晋的北部都尉刘渊。 虽然姓刘,但却是匈奴人,是冒顿单于的后裔,先祖因跟刘邦结为亲家,所以改姓了刘。刘渊自幼学了一身的武艺,热爱科学文化,而且人缘十分好。子承父业当了都尉以后,被成都王司马颖引为外援,司马颖要在中原打下一片天。结果才知道什么叫鸠占鹊巢,引狼入室。刘渊建立了汉国(因为他姓刘),后被改为赵 ,史称前赵。他亲眼看见了八王之乱中原的情况,觉得应该干他们一发。让人招呼匈奴五部人马,高呼“打倒东海王司马越,坚决支持司马颖进中央”的口号,杀过来了。图为刘渊(匈奴族)正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四川也出了大事,因为西北地区连年干旱,百姓只好往南逃难。这里边儿的百姓,包括氐族和汉族。氐族头领李特领着大家跑到了四川,扑面而来的是一通棍棒,官府勒令他们赶紧滚回老家。要是回去,横竖都是一死。留这里也是个死。但有头领带着闹起来,指不定谁死呢!就跟着李特他们闹了。他们在绵竹起义,李特死后,他的蛾子李雄继续战斗,率领起义军攻占了成都,建国为成汉。当前赵大军进击西晋首都洛阳的时候,刘渊已经病死,刘聪即位。南方的勤王之兵要么动都不动,要么来看了一圈儿就给吓跑了,要么就是让人揍了一顿,遭受了一通毒打,损失惨重,没一个给力的。于是洛阳失守,晋怀帝被刘聪灌了毒酒死了。在长安即位的晋愍帝下令与前赵决一死战,可惜没人听他的。只能投降。西晋灭亡。晋愍帝被俘之后,被封为怀平侯,主要负责在宴会上给刘聪倒酒,夜里端尿盆儿的工作。后来刘聪觉得没意思,就把他杀了。西晋的司马氏宗族,琅琊王司马睿到了江东(古称江左),建立起新政府,唤作东晋。原西晋的西北方向,是凉州。凉州刺史名叫张轨,西晋灭亡后,此地被前赵阻断,绝断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权。张轨死后,其子张寔继任,等西晋灭亡后,继续沿用晋愍帝的年号,说是晋国的人,实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史称前凉。晋怀帝没死的时候,大北方的鲜卑部落的拓跋猗卢被封为大单于,封代公。等到晋愍帝时,给他封了代王。你也知道,这个晋愍帝已经没什么能力了,代王自成一国,称为代国。前赵有位猛将,名叫石勒。这个石勒,是羯族人,很猛,帮前赵打西晋,歼灭对方主力,破洛阳的就是他。后来势力坐大,忽然宣布不跟着前赵干了,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直接登基了,自建一国,史称后赵。石勒自然是非常富有权谋的一个人,但十分凶悍变态,后来继位的石虎更加变态,石虎的儿子石邃将祖辈的变态发挥到了极致。喜欢杀人玩,让美女打扮好然后下令屠杀,把头放在盘子上展览,人肉煮好以后供大家品尝。这一家子对百姓更不用说了,经常运用两脚羊战术进行战斗,用人肉当军需。西晋灭亡后,汉族成为五胡屠杀对象,已经不能称作人,只能称作羊,想杀就杀,想吃就吃。原中原的士民实在无法忍受如此残暴的世界,于是纷纷往南迁徙,史称衣冠南渡。曾有一回,二十万人试图过河却被困,几乎全部死亡。石虎死后,石世继位。石世干了一个多月,就被兄弟石遵废了。那时候石虎的养孙冉闵很能干,石遵许诺,以后必然会立冉闵为太子。后来一想,他喵的我为什么要立一个异姓当太子!又不同意了。冉闵很生气,石遵死后,石鉴即位,想除去冉闵这个隐患,被冉闵和李农合伙弄死。一群人要拥戴冉闵当皇帝。冉闵说我不好意思,非让李农当皇帝。李农说你要是不当我就死给你看,冉闵都哭了,说我也实在不是谦虚,还是你当最合适。李农真的要上吊,逼着冉闵即位,冉闵说那就不好意思了,于是登基。冉闵建国,称之冉魏。然而冉魏很快就被鲜卑慕容氏在燕地建立的前燕灭了,因为石鉴死后,石家后人占据了一块地方继续跟冉闵撕,引援羌族和前燕,冉闵全歼后赵后,前燕立即南下跟冉闵干,冉闵兵败被俘,冉魏灭亡。这个前燕,和后来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几个燕国,就是这位仁兄一直想匡复的:图为大燕国第四十九代皇帝慕容复,那时燕国已经灭亡700多年而在此前不久,前后赵大将,氐族优秀中老年苻洪的儿子苻健,在三秦地带扩大了他爹的江山,建立了前秦。可惜苻健的儿子苻生实在是太残暴了,史书称他力大无穷,手格猛虎,但杀人不眨眼。常带着锥子和刀剑在身边,碰见看不顺眼的就砍就杀,光亲手虐待致死的公卿臣妾和奴婢,就有五百多人。最终要杀堂弟苻坚,被苻坚反杀。苻坚和前头那几位不大一样,虽然也猛,但他更喜欢文化,重用汉儒王猛辅政,富国强兵,国力强盛。图:炯炯有神的苻坚但苻坚也有怕的人,比方说前燕的慕容垂,他就不敢打。图:慕容垂忽然有一天,慕容垂来了,说要跟苻坚混。原来是前燕内部起了变化,慕容垂因为南下打东晋桓温立下了大功,辅政王慕容评属于那种德高望重的元老,但为政却十分贪婪卑鄙不合群。慕容垂被迫逃离前燕,带着老婆孩子和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楷、兰建、高弼,一起投奔了苻坚。做人做成这样,慕容评也没反思过,继续贪渎,继续害人,怨声载道,军心离散。没了慕容垂那还怕什么!命大臣王猛猛揍前燕15万主力军。前燕灭亡。此后,前秦先灭仇池氐杨氏(371年),西南夷邛、筰、夜郎表示归附(373年),再灭前凉,进兵灭代(376年),统一北方。苻坚的成绩是伟大的。但他自己觉得,还是不够伟大——他想统一整个中国。一开始王猛劝他不要打,时机不成熟,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觉得机会来了,准备南下,颇有大臣劝阻。苻坚以八十万虎狼之师,意欲灭东晋八万汉兵,难道很困难么?大臣:有长江天险!苻坚: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于是在383年,苻坚发动了淝水之战,猛攻东晋。东晋谢安谢太傅命侄子谢玄为先锋迎敌,一举击溃前秦大军,天下震惊。前秦军被打得太惨了,东晋的打法太吓人了,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狼狈逃窜,带回去的人,只有十之二三。淝水之战示意图==============苻坚败了。那些先前被收服的人还能再服气么?不能服啊!所以先秦统一之前的各国,又都回去了。最先发难的是慕容垂,他废了前秦的年号,建了自己领导下的燕国,当上了皇帝。史称后燕。侄子慕容泓也不装了,他原先是前秦的北地长史,听说叔叔反了,他也反,另外建了个燕国,因为靠西,史称西燕。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继位后,任命慕容德到山东指导工作,后来这个慕容德自立,也建了个燕国,因为靠南,史称南燕。西燕亡后,原西燕将领汉人冯跋,拥立慕容氏在燕国原地盘新建一国,比较靠北,因此史称北燕。代国的老大鲜卑族拓跋珪一看苻坚不行了,宣布恢复自我。但这个代国复国才一会儿,就迁都了,废掉了“代”这个名字,改名为“魏”,史称北魏。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拓跋老儿竟然成了最后的赢家。原苻坚派出去征讨西域的氐族大将吕光,也在前凉的地盘自建一国,国号凉,史称后凉。吕光后来遭到了讨伐,匈奴族沮渠蒙逊领着众人闹革命,劝说建康太守段业一起,事后大家推举段业为老大,建立了新国,还是叫凉,因为靠北,史称北凉。北凉曾经的敦煌太守李暠(李唐祖先),自成一家,建了西凉。后凉广武郡公秃发乌孤(鲜卑族,秃发即拓跋)也自行建了南凉。北凉、西凉、南凉,最多的时间是共存的。前秦起家的地盘也坏了,苻坚让苻叡去打慕容泓,让姚苌(羌族)当辅佐。然而苻叡是个愣头青,根本就不听劝,败死在华泽。回头苻坚就让姚苌回来,想要治他个辅导不力之罪。姚苌派使者谢罪,使者被苻坚弄死。一看情况不对,姚老师先跑为敬。跑到了西州,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了国家,史称后秦。苻坚又在跟慕容家干仗的时候失利,赶上姚苌也要将他一军,杀得还剩几个人。姚苌权苻坚举办个禅让典礼,苻坚坚决不同意,于是就把苻坚勒死了。这让姚苌很难办,国家都叫秦了,你说你不禅让,还说五胡里面羌族根本排不上号,我没有当皇帝的命,非让我把你勒死。于是假装人不是他杀的,追谥苻坚为壮烈天王。后秦的西边儿,秦国故地,陇西的鲜卑族老大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原先被苻坚封王,现在前秦没了,便自己单干,国号还是秦,因为靠西,史称西秦。西秦经常跟后秦干仗,居然被后秦灭了(上图就是这种情况),九年后复国成功。后秦的老姚早死了,后代不争气,内部一团糟。此时东晋过来打它,居然就把后秦给灭了。趁着后秦挨打,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他爹是苻坚封的西单于)夺取长安,在霸上称帝,建立夏国。因为后来还有个夏国,所以史称赫连勃勃的夏国叫赫连夏,也叫胡夏。以上多数北方国家,均被崛起的北魏帝国消灭,而南方的宋朝取代了晋朝: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对立的时期。十六国砖家这个问题问到我碗里了,我来求高票答案。第一部分:总论今天来和大家谈一谈,中古史的十六国的来龙去脉。这一次只概谈他们的来源及归宿问题,具体的内容,容后再谈。十六国是从西晋后期开始,到东晋末期,与东晋并立的诸国的统称。其实这个阶段不止十六国,按正式建政的算,共有二十一国。但因为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只记录其中十六国,所以就把这个叫法沿用下来了。按族属来分,十六国情况如下:匈奴三:汉赵、北凉、胡夏鲜卑六: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南凉氐三:成汉、前秦、后凉羌一:后秦羯一:后赵汉二:前凉、西凉但此外还有五国,按族属来分如下:鲜卑二:代、西燕汉二:冉魏、西蜀丁零二:翟魏为什么崔鸿从二十一国里面只挑十六国说呢?因为崔鸿是北魏末期人,代国是北魏的前身,崔鸿把他算做正统,自然不能跟带有僭伪性质的十六国并列。冉闵建立的冉魏曾经大规模屠杀胡人,北魏也是胡人政权,自然觉得冉魏连僭伪国都算不上。西燕可能有被视为北魏臣属的意思,也不列入十六国。西蜀时间太短,影响太小。翟魏是丁零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解体,内迁的丁零翟斌率先发难,建立了翟魏政权,在后燕、东晋的夹缝中求生存,后来被慕容垂消灭。历来被北魏歧视,也不算进去。另外,这五国除了代国,总体来说影响力相比于前面的十六国确实较小,史料也不算很丰富,可能这也是不列入的原因。由于十六国中,多数为异民族所建,不是汉族政权,而这些异民族之间头绪纷繁,脉络纠缠,让人难以尽记,所以这次,我们主要来爬梳一下十六国的源头,理顺一下十六国的脉络,尽量让大家能够对这段历史了然于胸。由于十六国中建国最多的匈奴、鲜卑都是游牧民族,氐、羌、羯也有游牧成分,我们先来谈一谈游牧民族。第二部分:北族之匈奴第一个话题:游牧民族的由来首先要纠正一个容易错误理解的观念,游牧民族不是天然就有的文明前夜的新石器时代,各史前文化,都是以农耕、畜牧、狩猎为生存手段。那个时候,是没有余裕去养马、驯马和迁徙的,也就无法过后世的游牧生活。约在中国商朝时期及更早,今日南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兴起了一些以冶金著称的文化,如安德罗沃诺文化、卡拉苏克文化等。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居民同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冶金业,在长久的文明演化中,在其遗址出现了青铜武器、马具、动物纹饰,被学术界视为判定游牧民族出现的斯基泰三要素。在从事畜牧业的早期人群那里,养马相比于牛羊猪狗,在食用和衣用上的性价比其实是较低的,所以马具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马身上,也意味着马的长处——善跑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马的控制加强,骑着马赶着牲畜一块块草场游牧才成为可能。同时,在南俄乃至草原这种寒冷的地方,“耕不如牧”,农耕以及相配套的畜牧产出是很低的,所以一旦人们的骑马技术有了发展,脱离农耕的游牧就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说,游牧民族,也是一种文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东东,相比于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和疯狂原始人,他也可以说是先进的。游牧民族出现以后,跟农耕民族就呈现了两条发展道路。因为他随时迁徙,文明积累效率比定居民族低得多,所以文明发展比较慢。另外,由于游牧民族使用军事化很高的组织方式,以及长期采用战时的统治体制,所以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但是,游牧民族对华夏文明也是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与准游牧民族的组织方式影响了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晋国的精神试验田秦国,对于战国变法是一个诱发因素,也可以说是秦制的一个来源。另外,游牧民族作为带有寄生性质的文化,其生存状态和社会生活,也是受到华夏的巨大影响的。对比匈奴与汉,柔然与北朝,蒙古与宋,满清与明,是可以发现大量共同点的。所以,对游牧民族的看法,要客观和全面,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误解。第二个话题:北方民族之祖——丁零先说明一下,丁零、高车、敕勒、铁勒、狄历、北狄,基本是同一个民族。这样大家会熟悉一点。公元前9~前8世纪,南西伯利亚区域诞生了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向西迁徙,在埃及、亚述、波斯、希腊等西方世界掀起颇大的风暴。他们最早称霸南俄,然后一路西进。跟埃及法老打,跟亚述雄主阿萨尔哈东、亚述巴尼拔战斗,受他们影响的马萨格泰人甚至砍下了波斯一代雄主居鲁士的脑袋。而在原地发展的南西伯利亚人,虽然也有受到他们影响,但依然保持半耕半牧的状态,向南挺进,与商周青铜文明发生过交流,互相影响。他们逐渐进入蒙古草原和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从南西伯利亚到华北北部的这些人,按西北大学周伟洲先生的说法,统称丁零,也有说南西伯利亚一带的称坚昆(即唐代的黠戛斯,后来的吉尔吉斯人),周边称丁零的,这里不细究。总之丁零是上古一个大范围的文化接近的部落的统称,在我国史籍中被称为北狄,包含白狄、赤狄等不同分支。北狄、狄历、丁零、高车、敕勒、铁勒,是同一族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称谓。狄历、丁零是一音之转,高车则因为南北朝时代他们喜欢乘坐高辕大车(今天达斡尔族的大车的形状可供参考),北魏人对他们的称谓,同时,北魏把没有征服的塞外丁零称为敕勒,南朝则不管塞内塞外,把他们统称丁零。铁勒则是敕勒的讹文。第二个话题说完了,下面说受丁零影响衍生的新的民族。第三个话题:华夏的北进和草原的突变春秋时代,毗邻华夏各国的丁零(北狄),大体上还是半耕半牧的状态。虽然社会和政治发展程度不如华夏,但他们也能铸造青铜器,有的还造得不错,技术积累总体上比后来的游牧民族强。犬戎入侵,周室动迁,周王室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周王室东迁洛阳,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战国时代,中原诸国纷纷变法,集中军政资源,实力更强,硕果仅存的狄人国家中山国也先后被魏、赵吞并,大量狄人北撤。按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说法,战国七雄靠北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从北撤的狄人中征兵,并保证行军交通线和快速的军事反应,在远离农耕区的北部建立长城,所以长城最初不是防守用的,而是在异民族的汪洋大海里建立的控制据点。长城的建立与北方三雄的扩张,使长城以南的狄人全部被同化,成为秦、赵、燕的军政资源,而长城以北的狄人,则失去了农耕基地,畜牧也难以为继,这种时候,只要一个催化剂,草原游牧帝国就呼之欲出了。长城最初的用处不是防守,这是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主张。秦、赵、燕是先在远离农耕区的地带建长城,然后再迁徙居民去耕种,把远离的非农耕区变成农耕区。这个政策,持续到秦始皇时蒙恬北击匈奴,也是在远离农耕区的地方,把长城连接起来,然后“发天下男丁以守北河”(主父偃语)。但这种政策有他的边界,秦始皇的这次作为,就因为新筑长城的地带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派民屯垦的计划就失败了,还影响了秦王朝的国力和民力。第四个话题:草原帝国匈奴及北方民族格局的奠基刚才说到,游牧民族要来了,于是,他真的来了。战国后期,华夏对北方民族的称呼,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外,多出了一个“胡”的称谓。“胡”字本意为牛脖子上垂下来的肉,可能象征着这些人下巴比较长,可能不是中国本地人,这些胡人跟以前那戎狄不同之处在于骑马作战,战斗力比戎狄要强大得多,这说明长城以北的民族开始游牧化了。具体考察当时的民族现状,可以发现南西伯利亚的冶金文明及其代言人丁零,其影响力向四周是不断扩散的,向南则影响蒙古草原,催生了匈奴;向东则越过大兴安岭,影响东北,催生了东胡;向西则影响西域诸国与河西走廊的印欧人种,催生了月氏;丁零人(北狄)则依然在南西伯利亚到长城的地带活动。影响的方式很多,有技术传播、有被人杀而被迫融合、有互相交流,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这些民族中间,最重要的无疑是匈奴,所以我们来着重聊聊匈奴。关于匈奴的兴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核诸家之言,大概可能是西方的斯基泰人回流,与北撤的狄人、少量华夏流亡者(所谓夏后氏之裔),在阴山北麓融合,形成的军事团体。其特征与此时留居塞外的丁零很不一样,统治技术上受到华夏影响,有一些发展和创新,所以潜力比较大。首任单于为头曼单于,头曼在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中意思为“一万”,估计是统帅军队的将领。秦始皇遣蒙恬北击匈奴,头曼率部撤到北方。秦末,秦朝北部军在王离的率领下镇压反秦的六国,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北边防务空虚,头曼再度南下,以阴山北麓的头曼城为据点,自称单于(意为广大天子),创立了匈奴帝国。头曼单于时,匈奴并不强大,西被月氏逼迫,东受东胡侵凌,以至于要派子嗣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后来其子冒顿从月氏潜回,使用鸣镝射杀头曼,这就是匈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冒顿单于用兵如神,用示弱的办法麻痹东胡王,击灭东胡,东胡残部乌桓、鲜卑逃到内蒙古东部和大兴安岭,又击破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骨当酒器(斯基泰风俗)。月氏大部分西迁到中亚,称大月氏,后来建立贵霜帝国,与东汉、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并为当世强国小部分退入祁连山地居住,称小月氏,后来与当地的氐羌及匈奴融合,成为卢水胡,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北凉。(这是十六国之一北凉的来源)好,十六国之一的北凉已经出现了。北凉后来统一凉州,最终被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所灭。继续说冒顿。冒顿单于更在汉地扶植傀儡韩王韩信(非汉军主将韩信)、燕王卢绾、代相陈豨等进行渗透,汉高祖刘邦不能容忍,率四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因为轻军冒进及不熟悉匈奴战法,被围困在白登四十六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此后,汉与匈奴和亲,在国内休养生息,域外遂成为匈奴的天地。此后,冒顿及后继者又先后征服了北部的丁零、坚昆诸部落,压服西域诸国,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抽取赋税,又奴役东胡、丁零诸部,成为强盛无比的草原帝国。好,匈奴帝国勃兴的过程已经说完了。第五个话题:匈奴的衰落汉武帝即位后,汉朝国力鼎盛,遂改变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匈奴连遭惨败,实力大为衰弱。封地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因损兵失地,恐怕被单于诛杀,决定降汉,霍去病来迎接时,休屠王临时变卦,被浑邪王杀死,率休屠王部众一并归汉,汉朝在河西塞外设置五匈奴属国,安置降众。不要小看了这位搞笑的休屠王,他的部众演变为匈奴中的屠各种,这时虽然不过是匈奴诸部中的小角色,在匈奴衰落后的三国末年,却篡夺了匈奴单于挛提氏的王统,成为南匈奴单于,改姓刘氏。其首领刘渊后来借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残杀的机会,建立十六国之一的汉赵。汉赵这个叫法,是因为前两代君主刘渊、刘聪时称汉,刘聪之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把满门杀绝,旁系的刘曜入主,改国号为赵,亦称前赵。(这里是十六国之二的汉赵的来源)汉宣帝时,匈奴内战,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汉朝。东汉以后,北匈奴更加衰弱,屡遭汉军打击,以往被匈奴压榨凌辱的丁零、乌桓、鲜卑、西域诸国痛打落水狗,一拥而上,把北匈奴政权生生的打灭了。此后,草原上依然有很多匈奴人,但这个在草原民族中合法性极强,堪与华夏民族中汉朝的合法性相提并论的草原帝国却就此消失,匈奴人多冒称为鲜卑,只留下铁弗匈奴等少量残部。铁弗匈奴,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胡夏,是赫连勃勃的祖宗。好,今天我们谈了十六国(总计二十一国)中,汉赵、北凉、胡夏,以及十六国之外翟魏的来源。关于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的关系,以及更多内容,我们下次再谈。第三部分:北族之鲜卑上次我们主要说了游牧民族怎样生成的,草原最早的民族丁零,已及匈奴帝国的兴衰;十六国中北凉、胡夏、汉赵的由来以及十六国之外的翟魏的由来。今天我们主要聊聊鲜卑。第一个话题:东胡里面的孪生兄弟汉晋之际,东北的乌桓、鲜卑二族,都是东胡的一部分。东胡的来源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如乌桓,根据其葬俗,可能是来自西北远方的少数民族,如山戎,原来居于山西、河北的北部,被华夏诸国驱赶北迁;如鲜卑,可能是来自东夷或者就是当地的土著。最后,这些部落在辽宁、内蒙一带组成东胡部落联盟,比初期的匈奴还要强盛一些。“胡”这个名词,与匈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他称胡的,或多或少与匈奴有渊源。如东胡,据马长寿先生分析,可能是因为处于“胡”(匈奴)之东,就叫做东胡了。而西域人被称为大胡,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早的成了匈奴的附属,又是印欧人种,身材比较高大之故。战国后期,燕将秦开入东胡为质,深得东胡虚实,回国后率军大破东胡,拓地千里,燕国也在开拓的北境修建长城,东胡失去耕地,农业和畜牧业受到打击,如北狄一样,加强了游牧程度,但不及匈奴,秦末汉初,其中的乌桓还能跟汉人做做买卖。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起全面战争,靠南的乌桓与汉朝取得联系,在汉匈战争中充当汉朝的斥候,后来甚至挖了匈奴单于的祖坟,为自己的祖先报了仇。鲜卑则因为在更北的位置,西汉时与中原没什么交流,到两汉之际才逐渐进入中原视野。东汉初年,本来乌桓分布在边塞内外,汉化程度高,强于鲜卑。但其中最强的一支赤山乌桓反叛汉朝,被度辽将军祭肜联合鲜卑击灭,乌桓各部纷纷南迁,塞外之地尽归鲜卑,此后则鲜卑强于乌桓。也因此,整个东汉时代,乌桓跟汉朝和多于战,鲜卑跟汉朝战多于和。第二个话题:鲜卑借壳上市前面说了,东汉中前期,南匈奴保塞,北匈奴连遭汉将窦固、窦宪等打击,已经十分衰弱了,长久被匈奴压迫凌虐的西域诸国、乌桓、鲜卑、丁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一拥而上,把北匈奴政权生生的打灭了。北匈奴政权灭亡以后,草原进入权力真空,匈奴余部如一盘散沙般分布在草原各处。这时,对于这块游牧民族的福地,匈奴的周边邻居中,丁零因为长期在北边,与汉地交流较少,相对落后,没什么觉悟;西域诸国离匈奴故地太远且很多以农耕为主,没什么想法;乌桓因为东汉初年比较嚣张,被东汉度辽将军祭肜联合鲜卑修理了,此时散落各处,没设么实力;唯有鲜卑,有觉悟,有想法,有实力,遂大张旗鼓进入匈奴故地,与匈奴余部融合,占据了蒙古草原。不过,这时的鲜卑也未必有多么强大,主要还是一时势强,加上北匈奴政权灭亡,草原上的匈奴及其传统党羽高车(丁零)多冒称鲜卑的缘故,如匈奴东部大人宇文氏从阴山东迁,自称鲜卑,遂为宇文鲜卑;又如贝加尔湖的高车(丁零)三部斯引、出连、叱卢南迁阴山,此过程中奉鲜卑乞伏部为主,形成乞伏鲜卑,后来在淝水之战后的北方乱局中建立十六国中的西秦。好,鲜卑和高车的后裔,十六国之一的西秦露脸了,西秦后来占据陇右,消灭十六国中的南凉,但不久被衰败以后的胡夏国君赫连定消灭。鲜卑与匈奴、高车在草原上的融合,形成了鲜卑父胡(匈奴、高车)母的拓跋鲜卑、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这两者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拓跋和铁弗的古代发音也很像,但是后来成了世仇,可能是为了争夺草原主导权吧。占据匈奴故地,与匈奴人融合的鲜卑,主力是来于大鲜卑山的部族,他们从大兴安岭西迁,经过呼伦贝尔,进入草原,花了一百多年,他们跟匈奴人融合以后,被称为拓跋鲜卑,继承了匈奴的遗产。而原来鲜卑山(在大鲜卑山南边)的部族,主要南迁,他们没有匈奴遗产的负担,与汉人交往较多,被称为东部鲜卑。后来魏修撰《魏书》,尊拓跋鲜卑为正统,将东部鲜卑贬称为徒何,所以也叫徒何鲜卑。第三个话题:胎死腹中的东胡帝国东汉桓帝时期,鲜卑已经遍布草原,人口蕃息,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谋求扩张,各部鲜卑推一代名王檀石槐为首领。檀石槐整合鲜卑的力量后,东征西讨,东败扶余(高句丽、百济之祖),西击乌孙(西域大国),北拒丁零,南扰汉边,甚至击破东北亚海岸的倭人国(日本人渡海的聚居地),抓了倭人来捕鱼吃。檀石槐统治了东到东北,西到西域,南到长城,北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域,在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弹汗山建立王庭,拒绝汉朝的和亲、羁縻政策,野心无限,窥伺汉地,在与汉军的战争中连连获胜。不过,这时的檀石槐虽然看上去威风,但鲜卑的政治体制依然很原始和落后,诸部既没有国家认同感,他也无法保证联盟的延续性,所以实际上他是比较难翻起很大的浪来的。果不其然,檀石槐死后,其子孙无能,不为诸部所服,鲜卑部落联盟宣告解体,汉朝压力大减,此后汉末群雄割据的年代,鲜卑之所以没有多大存在感,就是因为檀石槐军事联盟解体之故。可以说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鲜卑跟檀石槐联盟有很深的关系,拓跋部当时是被安排为西部大人。檀石槐把鲜卑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块。但鲜卑既衰弱,其孪生兄弟乌桓因为接近汉地,从汉朝后期开始,接纳了很多流亡或造反失败的汉人,实力渐增。东汉末年经常侵略幽州边境,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安抚乌桓,但其政策被幽州武将公孙瓒不满。公孙瓒杀死刘虞,一度专制北方四州,实力强大。不过,乌桓怀念刘虞,怨恨公孙瓒,公孙瓒在乌桓和袁绍的两面夹击下,最终被消灭。袁绍与乌桓交好,南下争中原,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不久病故。死后二子袁谭、袁尚内斗不已,河北终于被曹操夺取。此时乌桓首领蹋顿有勇有谋,为诸部所服,已经统一幽州的三郡乌桓,实力颇强,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欲图再举。曹操纳郭嘉之计,以田畴为向导,从久已荒废的小路出卢龙塞,直抵乌桓在柳城的大本营。乌桓措手不及,仓促应战,白狼山之战中,蹋顿被张辽、曹纯阵斩,乌桓悉数归降,被曹操迁入塞内,选强者为兵,由乌桓主导的东胡帝国的美梦也破灭了。然而,屡仆屡起,正是鲜卑人的特色。在曹魏建国,以主力对抗吴蜀,北部边防力量薄弱之际,鲜卑小部帅轲比能又接过了乌桓的接力棒。轲比能一面对魏国称臣纳贡,一面东征西讨,兼并檀石槐余部,与东部大人素利等部,至魏明帝时,已经十分强大。以往能够轻易搞定鲜卑、乌桓的边将牵招、田豫等感觉压力倍增,而曹魏的讨伐军也无功而返,所谓“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岭之败”,就是对这时曹魏险恶的边防形势的描述。更有甚者,轲比能的强盛吸引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注意。诸葛亮甚至计划与轲比能合力攻魏,这样一来,轲比能对曹魏而言,就从纤芥之疾升级为心腹大患。魏国不能容忍,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杀轲比能。这次斩首行动非常成功,因为鲜卑的统治术相比于檀石槐时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首领轲比能一死,各部就再度陷入混乱,不足为患了。鲜卑、乌桓建立东胡帝国的努力之所以无功,是因为二者此时要不社会发展度不够,要不实力不强,想要登上历史舞台,还得等待时机。第四个话题: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的恩怨情仇上面我们说了,鲜卑继承匈奴的遗产,与匈奴人融合,在草原上形成两大强部,即父鲜卑母胡的拓跋鲜卑,与父胡母鲜卑的铁弗匈奴。在汉魏的乱局中,铁弗匈奴迁徙入塞,与被曹操分为五部的南匈奴杂处,拓跋鲜卑逐渐南迁到内蒙一带,与华夏政权接壤。到司马炎篡魏为晋之时,拓跋鲜卑、铁弗匈奴实力有所恢复,于是不约而同的发起反晋战争。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生有两子,哥哥叫拓跋匹孤,弟弟叫拓跋力微。根据草原民族幼子守灶的习俗,拓跋诘汾死后,大部分遗产被拓跋力微继承,拓跋匹孤继承有限,很不满意,这时正好邓艾跟姜维在陇西征战,为了补充实力,招徕鲜卑人迁居河西,拓跋匹孤索性跟拓跋力微分家,迁徙到河西,遂成为河西鲜卑。拓跋匹孤的后代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南凉,拓跋力微的后代建立了终结十六国的北魏。但《魏书》尊北魏为正统,故意把南凉王室改姓秃发氏,其实秃发、拓跋,发音相近,本来是一家人。后来南凉灭亡,王子秃发破羌投奔北魏,魏明元帝拓跋嗣都承认他跟自己家同出一源,所以赐姓源,改名源贺。拓跋匹孤之孙秃发树机能,乘西晋部署灭吴,主力南调之机,在凉州造反,掀起秦凉之变,先后击杀西晋名将胡烈、牵弘。同时,铁弗匈奴首领刘猛在并州造反,叛逃出塞。拓跋力微也一改恭顺之态,部众不断扰边。铁弗匈奴和拓跋鲜卑不约而同的一起反晋,可谓基情满满。西晋此时被吴国连败,面对南吴北胡的严峻局势,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首先,胡烈兄长胡奋击破刘猛,刘猛被部下所杀。然后,后三国第一猛将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河西鲜卑投降。玩弄钟会、邓艾于股掌之上的阴谋家卫瓘用离间计奇袭拓跋力微,拓跋鲜卑解体。秃发树机能复叛,又被名将马隆平定。至此,西晋前期,北部连绵不断的胡人叛乱,除了慕容廆之外全部摆平。拓跋鲜卑和铁弗匈奴也因为成了出头鸟,实力大损,无法充当五胡乱华的揭幕者了。河西鲜卑从此开始与汉人杂居,沾染汉风,一百年后在淝水之战后的北方乱局中,建立起十六国中的南凉。南凉纵横捭阖,一度成为凉州最强的势力,但终因四面树敌,连败于北凉、胡夏而衰落,最终被陇西鲜卑乞伏氏的西秦灭亡。——十六国之一的南凉也亮相了。而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则在塞外对峙,世代相杀。拓跋部在东晋初年建立了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拓跋珪在牛川复国,改国号为魏,这就是终结十六国的北魏。拓跋部的属下郁久闾氏又在此时逃离拓跋部,后来在草原建立柔然汗国,对整个南北朝影响巨大。北魏、柔然两国虽然在十六国之外,但前者终结了十六国,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朝,后者建立了真正属于东胡的草原帝国,地位都在十六国之上。铁弗匈奴后为拓跋珪所灭,残部投靠后秦姚兴,因姚兴与拓跋珪议和,铁弗匈奴首领后裔刘勃勃造后秦的反,改姓赫连,是为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建立胡夏政权。十六国之一的胡夏至此也登场献花。赫连勃勃善于用兵,胡夏侵夺后秦大片土地,又在东晋攻灭后秦后下山摘桃子,消灭二十万北府军,军力一度十分强悍,但统治理念和统治技术都比较落后,倏兴倏灭,赫连勃勃死后,先被北魏击破,后来虽然攻灭西秦,但最终为强盛起来的吐谷浑所灭。好,拓跋鲜卑、铁弗匈奴说完了。第五个话题:东部鲜卑的不同道路拓跋鲜卑在草原徘徊之际,东部鲜卑逐渐迁徙至汉地附近,与汉人交往频繁,故而魏晋之际急剧汉化。至西晋初年,东部鲜卑主要分为段、宇文、慕容三部。乌桓的奴隶段疾陆眷从乌桓独立出来,是为鲜卑段部;原匈奴东部大人宇文氏长期居住在内蒙古中东部,是为宇文部;原在上谷以西游牧的慕容部也迁到辽西,在西晋末期形成了慕容、宇文、段部三足鼎立的局面,且深入的参与到中原乱局之中。三部之中,宇文最强,慕容最弱。但宇文部的统治区域在内蒙古东部,比较靠北,与中原交流之路被两部阻隔,所以汉化相对迟缓。段部占据今河北北部,汉化较宇文部要高,但领导人崇尚武勇,轻视士大夫,脑袋还没转过弯来,惟有慕容部的慕容廆雄才伟略,招引因战乱而迁来的中原流民和士大夫,比较早的建立了中原体制,外交谋略也比较得当,所以以弱胜强,成为东部的独霸。慕容部撑住了东晋东夷校尉崔毖,联合宇文氏、段氏的数次进攻,又击破高句丽,向东拓地。最后击灭了宇文部,令其残部西逃,成为幽州一大强国。段氏则参与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刘琨与羯族首领石勒的战争,部落分裂,段末柸成为石勒的臣属,段匹磾在王浚死后,与刘琨结盟抵抗石勒,又因猜忌杀死刘琨,但抵抗石勒到底,最后被杀。就在慕容部屡次击败后赵石虎的征讨大军,准备征讨中原之际,后赵爆发内乱,石虎养孙冉闵夺位,发动汉人屠杀羯胡二十万,建立冉魏,华北大乱,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后赵残余纷纷登场,而收拾残局,非强大的慕容氏莫属。十六国之外的冉魏至此也登场了。第六个话题:五燕政权的慕容王朝此时慕容氏首领为慕容儁,他与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四兄弟,将是对慕容氏至关重要的四人。慕容儁乘中原乱局,派慕容恪南下争中原,与冉闵大战于廉台,因冉闵的乞活军勇猛,十战十败,慕容恪改用连环马战术,大胜冉魏,擒杀冉闵。此时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离开华北去争关中,慕容恪遂逐一削平华北各地方势力,慕容儁称帝,国号大燕,是为前燕。但慕容儁对慕容恪、慕容垂兄弟不敢放手使用,没能阻止氐族苻氏建立前秦,与前燕对峙于华北。慕容恪在日,敌国不敢犯燕。后慕容儁、慕容恪相继谢世,慕容儁之子慕容暐即位,排挤宗室俊才慕容垂,将国政专委奸佞慕容评。慕容垂击退东晋桓温的猛攻,反被猜忌,出奔前秦。前秦宰相王猛率军灭燕,潞川之战,慕容评四十万大军崩溃,秦军动作迅猛,杀入邺城,斩首行动成功,活捉慕容暐,前燕各地遂不战而降。但实际上,关中、关东的二元对立从秦汉以来由来已久,关东之民未必心服,尤其华北的乌桓、鲜卑甚至部分汉人都心怀慕容氏。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之后,慕容垂在关东,慕容儁之子慕容冲等在关中,分别起兵反秦。慕容垂因为燕国旧地的群众基础,迅速聚集其庞大势力,击败前秦、东晋,消灭翟魏,在华北建国,是为后燕。慕容冲等人在关中却是客居,烧杀抢掠,倒行逆施,难以立足,最后被迫东迁,关中被羌人姚苌下山摘桃子,不费吹灰之力夺取。慕容冲集团,最终由慕容永在今山西建国,是为西燕。西燕缺乏群众基础,又夹在姚苌、慕容垂中间,地狭难以有为。因西燕曾有结盟北魏攻击后燕的举动,所以修《十六国春秋》的崔鸿可能把西燕视为北魏的藩属,不足以为国,所以将其排除在十六国之外。西燕的一系列举动得罪慕容垂,慕容垂亲率大军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至此,后燕基本恢复前燕故地,雄踞华北,与关中姚苌建立的后秦对峙。但此时拓跋珪已在牛川复国,向后燕挑战,而慕容垂英雄老矣,行将就木。太子慕容宝北击拓跋珪,在参合陂大败,主力尽丧,这就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家绝学参合指的由来。慕容垂虽然反攻获胜,但不久病逝,诸子矛盾重重。北魏大举进攻,后燕迅速丢失华北,慕容宝退到辽西,慕容儁硕果仅存的弟弟慕容德退往山东。在山东,慕容德脱离后燕独立,是为南燕。而后燕宗室之间互相屠杀,最终被慕容氏养子高句丽人慕容云(后恢复姓氏,为高云)夺权,但高云不久死于内乱,其亲信汉人冯跋建国,是为北燕。后来南燕与东晋边境摩擦频繁,被意图篡位的东晋太尉,北府军首领刘裕拿来当垫脚石。晋军突过险要大岘,在临朐大破南燕主力,围攻都城广固。城破,刘裕杀慕容氏王族三千余人,彻底扼杀了慕容氏的复国的希望。北燕则冯跋死后,其弟冯弘倒行逆施,部众离心,被北魏击破,逃到高句丽,因欲夺高句丽王位,被高句丽人杀死。至此,与慕容氏有渊源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大燕王朝全部灭亡。但慕容氏不愧是一个贵族感强的姓氏,后世还出了慕容白曜、慕容绍宗、慕容延钊等名将,继续延伸着慕容氏的传说。第四部分:西族之氐、羌、羯前面我们聊了出于匈奴的三个政权汉赵、北凉、胡夏,及其亲密同党丁零的翟魏。又说了出于拓跋鲜卑的北魏(代)、柔然、南凉,乞伏鲜卑的西秦,东部鲜卑慕容氏的五燕,其实慕容氏早期还分出一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吐谷浑率部辗转西迁到青海,建立吐谷浑政权,但因为在十六国时期戏份有限,就不多谈了。前面说的匈奴、鲜卑、丁零都是北方民族,五胡乱华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是西方民族,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西方民族的源流始末。第一个话题: 上古中国的三大部族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中国境内主要有三大部族争雄,分别是西方部族、东方部族、南方部族,徐旭生先生依据文献,分别称之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前者的遗迹主要集中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中者在山东全省、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后者在河南南部以及散落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这三者的考古学遗迹在风格上有颇明显的差别,这里不展开。上古圣王中,按文献记载,炎帝、黄帝、颛顼、尧、禹、少康等出于华夏集团,蚩尤、少昊、太昊、帝喾、舜、皋陶、伯益、后羿、商汤等出于东夷集团,女娲、伏羲等不是很明晰,可能跟苗蛮集团、东夷集团都有一定联系。其中的西方部族即华夏集团,与甘肃、陕西一带的牧羊民族羌族有颇深的联系,并且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羌人演变而来的。按古代文献的描述,华夏集团的黄帝战胜东夷集团的蚩尤,斩杀东夷集团的太昊、少昊,任命新的少昊为东夷首领,执行亲华夏的政策。不过东夷的实力依然强大,获得华夏的尊重,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实行首领轮值制度,各自推举本集团的部族首领,交替担任天下共主。经历一段时间融合后,华夏开始将目光转向南方的苗蛮集团。据古代文献记载,尧与苗蛮战于丹水(今河南西南),揭开了华夏与苗蛮大战的序幕,舜伐三苗,至于九嶷(今湖南南部),放三苗于甘肃的三危山,禹更与东夷皋陶联盟,再战三苗。在华夏集团一系列高歌猛进的胜利中,苗蛮集团不得不向西南的云贵川等地退却,而被迁到三危山的那一支,则在西北扎下根来。当然,上面说的上古史,全都是根据文献整理出来的,缺乏当时的出土文字佐证,属于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东东,大家姑妄听之就好。不过,《后汉书》、《续汉书》认为西羌是出于三苗,也许真有三苗被迁到西北与当地民族融合,也说不定。第二个话题:远古以来的西域胡商与此同时,西域几乎是印欧人的天下,这些人牛高马大,皮肤白皙,高鼻深目,与中原之人有明显的不同。但在很早的时候,文明时代之前,西域就与中原建立了联系,西域的特产和田玉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促成了中土诸多史前文化的玉器繁荣,这就是丝绸之路产生以前的和田玉之路。在周穆王西游的传说中,接待周穆王的西王母应当也是西域当地的酋长。印欧人从西域逐渐东进,战国之世,与印欧人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乌孙、月氏已经进入河西走廊,月氏击斩乌孙王难兜靡,独霸河西走廊,一时有战士十万,号为强国。但是好景不长,随即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退回西域后,匈奴又联合乌孙再次大破月氏,逼其迁至大夏(阿富汗一带),从此,大部分月氏人留居大夏,称为大月氏;河西走廊来不及退走的月氏退入祁连山中,被匈奴统治,称为小月氏。小月氏与当地羌族、匈奴、丁零融合为卢水胡,后来建立北凉,此前已说过。到汉武帝即位,听说了大月氏与匈奴的世仇,遂派张骞出使大月氏,意欲与其联合,夹击匈奴。不料大月氏在大夏一带住得很舒适,时过境迁,已经没有报仇的意思了。张骞虽然无功而返,但不经意间发现了西域诸国,等到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汉朝与西域诸国贸易不断,并且商路向西延伸到波斯、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胡商中,有一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特别醒目,他们的部族实力不强,先后被波斯帝国(大流士)、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等外族统治,但在中亚这个交通要道,与许多民族频繁交流,变得极善经商,足迹遍及亚洲各地。两汉时,他们又被中亚新兴的游牧民族康居统治,康居人与粟特人融合,成为后世羯族的祖先。第三个话题:原住氐、迁移氐与融合氐自殷周以来,氐羌两族就关系密切,经常同时向商周朝贡。氐族最早的分布地域在今甘肃东南,羌族则远古时遍布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因为殷商的猎杀而西撤,又因为西域印欧人的东侵而南下,最后集中分布在甘肃西南及青海的湟水流域。关于氐族的起源,据陈寅恪先生分析,氐族善于农耕、织布,又称王为诏(西南夷后世有南诏),与西南夷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当是西南夷北迁。马长寿先生则认为氐族就是当地的原住民,战国时的秦人管陵坂叫阺,把大石头从陵坂上落下来的巨响称为坻隤,也就管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叫氐人了。但如果上古的“迁三苗于三危”真有其事,则此两说并不矛盾,看氐人作为一个农耕为主,游牧为辅,需要肥沃土地的民族,却被迫居住在偏僻险峻之地,也许真是苗蛮北迁,因好地被华夏占完了,只能往穷乡僻壤发展了。汉武帝开边,遣中郎将郭昌击灭氐王,在氐地设立氐道管理。汉末,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定军山一战,夏侯渊阵亡,蜀军气势如虹,曹操不得不放弃汉中,深恐氐民为刘备所得,分两次将大批氐民迁至关中(今陕西南部)、陇右(今甘肃东南突出部),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关中氐、陇右氐。同时,曹操又将归附汉中张鲁的巴人李氏迁至陇右略阳一带,与先迁至此的氐人融合为巴氐。第四个话题:此起彼伏的氐族政权西晋初年,关中氐人齐万年联合羌人造反,击杀西晋名将除三害的周处,后被孟观所灭。因齐万年之乱,巴氐率领各族流民到蜀地就食,因晋朝官吏赵廞、罗尚等处置荒谬,巴氐李特率流民叛乱。此时西晋中央已陷入八王之乱的大残杀,无力控御地方,李特战死后,李雄击退荆州援军,夺取益州、汉中等地,建立十六国之一的成汉。之所以称之为成汉,是因为李雄建国时国号为成,至其侄李寿时改国号为汉。成汉本为农耕民族,夺取巴蜀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李寿时骄狂自大,国势转衰。其子李势在位时,东晋名将桓温欲捞取政治资本,率荆州兵马消灭成汉。西晋灭亡后,前赵刘曜占据关中,陇右氐首领蒲洪臣服,后赵石勒灭前赵后,又臣于后赵。石虎篡位后,消灭镇守关中、不服自己的石生。石虎欲削弱关中力量,蒲洪主动要求率陇右氐人东迁,大得石虎欢心。最终,石虎迁氐族蒲洪、羌族姚弋仲部众各十余万,安置于河南北部的枋头,拱卫冀州的邺城、襄国等后赵核心要地。蒲洪后因“草付应王”的谶言,改姓苻氏,称为苻洪。石虎死后,诸子相杀,冉闵夺权。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皆欲迁回关中,联络留在当地的族属,建立霸业,结果苻氏抢先一步占据关中,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前秦。前秦至苻坚时,东灭前燕,西灭前凉,北灭代国,统一北方,为十六国中最盛者。但苻坚不顾氐族人少,根基不固,贸然大举南征东晋,淝水之战惨败而归,北方重新陷入分崩离析。苻坚被建立后秦的羌人姚苌(姚弋仲之子)俘杀,前秦残余势力也最终为姚苌之子姚兴所灭。淝水之战前,苻坚遣部将氐人吕光远征西域,吕光征服西域后,回军时听闻苻坚已死,遂乘乱夺取凉州,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后凉。后凉政刑不修,一味靠武力压服周边各族,引起西秦乞伏氏、南凉秃发氏、北凉沮渠氏的围攻,后秦平定关中后,也向凉州进攻,后凉末代君主吕隆在内外交困之下投降后秦,后凉灭亡。而迁移到关中、陇右等地的氐人,也有不少思念故土,每当中原有事,便随着氐族大豪杨氏回归甘南故土,在仇池一带先后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可以姑且统称为仇池政权。仇池政权统治范围不大,来来回回不过方圆百里,但因地处陇蜀要害,在该地区事务上往往能发挥比较重要的影响,机缘巧合时偶尔也能撬动天下大势。仇池政权最后亡于北周,因为弱小,几乎经历了整个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也算是一个奇迹了。第五个话题:羌人的分批华夏化羌族为我国历史极古老的民族,且与汉藏同源,从商周以前就与中原发生联系,对历史的影响很大。需要注意的是,羌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分好多批进入中原,经常出现中原的羌人已经与华夏无异,而留在原地的羌人仍然十分原始的情况,所以不宜笼统地认为羌人是先进还是落后,在同一时期,各地的羌人呈现的是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史前,第一批羌人就已经开始融入华夏了,根据古代文献,有认为姜姓的炎帝即为羌人演化而成的,有认为大禹是西羌之人,带羌人来中原治水的,这些传说因为缺乏当时的文字,现在也难以证明,但并不是完全无据,因为此后中原就兴起不少来自羌族的姜姓国,如吕国、申国、许国等。根据出土甲骨文,东夷集团的殷商人把羌人当成和羊、鹿一样的野兽,抓来杀了祭祀,殷人与羌人有如仇敌。于是殷周之际,按文献记载,华夏集团的周族自从逃亡戎狄之地后,颇染戎风,周王族姬姓与羌族的姜姓经常联姻,周文王、周武王更任命姜太公,联合西羌的力量,消灭了东夷集团建立的殷商,姜太公获封齐国,成为周朝之大国,可谓羌人的一个大胜利。此后,姬姓与姜姓的联姻持续到西周末年,周幽王欲废申后所生之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出于羌人的申侯大怒,招引犬戎击杀周幽王,各种戎狄深入周王朝境内,甚至进至洛邑附近的伊川,用夷狄礼祭祀。这是羌人第二次大举进入华夏,不过采取的是入侵的形式。秦国得到周王朝授权,经营关中,至战国秦献公时,意欲向西进攻诸羌部落,羌人一部分向西退到湟水流域甚至更南,在杰出首领无弋爰剑的带领下,利用湟水流域的优越条件,经济从游牧向农耕转变;另一部分则在关中建立了强大的义渠国,与秦国抗衡,常与六国合纵攻秦,最后最近《芈月传》的主角宣太后芈八子诱杀义渠王,秦军乘机消灭了义渠,免除了关中的后顾之忧。羌人从此主要在湟中扎根,经营农业,一度土田沃衍,积谷如山,强盛部落有先零、烧当、罕开等部,一度从属于匈奴。西汉收复河西走廊后,隔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系,随着汉人向西开拓,羌人的肥美土地成为汉人屯田的上选,于是从西汉后期赵充国开始,到东汉初期的马援、邓训等,不断向羌人进攻,掠夺积谷,夺取良田,终于激起造成东汉衰弱的羌乱,而大量羌人也在这次羌乱中迁居到关中等地。东汉末年,董卓为了树立外援,又招引凉州羌乱的统帅马腾、韩遂等入居关中,后来全部被曹操消灭,将大量羌民收为关中编户。西晋时政治腐败,关中氐羌掀起了齐万年起义。前赵、后赵争雄时,出于烧当羌的姚弋仲也经历了跟氐族苻洪差不多的道路,被迁徙到关东。石虎死后,诸子争权,冉闵夺位,后赵大乱。羌族姚弋仲与氐族苻洪都想迁回关中根本之地,建立霸业,但这次被苻氏抢得先机,姚氏只好投降东晋,暂居河南四面受敌之地。姚弋仲之子姚襄四面出击,却连败于东晋桓温与前秦苻氏,被前秦击杀,其弟姚苌投降前秦,淝水之战后乘乱在关中起兵,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后秦传至姚兴,统一关中,势力达到凉州、河南,一度极盛,但连续被新兴的胡夏赫连勃勃、北魏拓跋珪击败,国势转衰,后被东晋太尉刘裕当成篡位的垫脚石,率北府军攻灭。第六个话题:贵霜帝国的遗产大月氏迁至大夏(阿富汗)一带,征服当地民族,统治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分为五部翕侯。东汉初年,贵霜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贵霜帝国随后击败康居,征服恒河流域,成为与罗马、东汉、安西并称的世界四大帝国。据新加坡学者古亚美的研究,贵霜帝国促进了大乘佛教的发展,丘就却有意将自己神化成佛教说法中统一印度的转轮王,后继者阎膏珍又将转轮王与印度教的湿婆拉上关系,建立了统治者自称佛王、天王的传统,这个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康居的粟特人,后来更通过西域佛国龟兹的王姓僧人影响中国北方,往后更影响了东南亚诸国。而康居的粟特人来自波斯,本身又带有波斯的祆教(拜火教)传统,所以是一个信仰十分复杂的民族。西汉时,匈奴长期管辖西域,不少西域人为匈奴服务,康居人也是其中之一,逐渐演变为匈奴中的羌渠种(康居转音)。东汉初年,匈奴再度分裂,南匈奴入塞,羌渠也为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后来被安置于上党武乡羯室,从事耕作和经商。其中一个部落小帅石勒,在晋末乱世造反,帮助匈奴汉国的刘渊消灭大批晋军,后来自立为王,消灭匈奴汉国改称的前赵,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后赵。石勒因其民族复杂的过去,与中原颇觉格格不入,遂有意信奉民族记忆中的佛教、胡天(拜火教),称本民族为国人,歧视汉人。到石虎更是变本加厉,灌顶为转轮王,但并不能得到汉族的支持,加上石虎残暴无比,徭役极重,民心不附,石虎一死,愤怒的汉民就被其养孙冉闵煽动起来,屠杀二十万羯人,羯族几乎灭亡,后赵的残余势力也最终被冉闵建立的冉魏灭得干干净净。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讲了氐族的成汉、前秦、后凉,羌族的后秦,羯族的后赵,以及氐族在十六国之外的仇池国。下一次将会讲一下汉族王朝在十六国时的动向,以及汉族建立的十六国政权前凉、西凉与十六国之外的西蜀。谢谢各位!第四部分:汉族政权我今天打算把《十六国源流始末》这个系列完结,这一期主要讲一讲汉人王朝在十六国风潮中的应对和汉人建立的最后两国前凉、西凉。第一个话题:华夏对游牧族的不适应。在商周以前,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差别是不大的。商周以后,西方民族和东方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尤其是周初的封建制度,导致周王朝的势力急剧增长,在融合个新开拓地段的文明成果之后,华夏族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再加上理性行政的传统,使华夏的实力也大大的压过包括东夷在内的异族,于是在周王朝的话语体系内,由周王带着各诸侯攻击异族,开拓领土,或者帮各诸侯国防御异族的反扑,成了西周军政活动的主要内容。猃狁、徐夷、淮夷、楚蛮、犬戎等,此起彼伏,与西周连番大战,甚至成为造成西周衰落的一个原因。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子权威扫地,中原的传统统治秩序崩坏,诸侯国变成一盘散沙。于是周边戎狄抓住机会向华夏各国进攻。如东夷的莒国,西戎的犬戎、申国,南蛮的楚国,北狄的赤狄、白狄、长狄等。而华夏诸大国齐、鲁、卫、郑、宋、晋、陈等全部陷入内乱,无暇对敌,东方大国卫国甚至一度为赤狄所灭,华夏文明与秩序岌岌可危。于是,从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开始,代替周王朝主持秩序的霸主政治兴起,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兴灭继绝,暂时抵挡了四夷的进击。但齐桓公因不听管仲遗言,重用易牙等奸人,晚年激起宫廷政变,诸子争位数十年,齐国衰弱。抵抗异族的任务只好由沾染异族戎风的晋国来担纲。晋国因沾染戎风,战力强悍,且不太讲究信义,较早脱离传统桎梏,因为军事技术也大获发展,几乎独力消灭了强大的北狄。据狄宇宙先生研究,在霸主政治下,华夏诸侯也形成了一种灵活的外交手段,即华夏诸国内部讲信修睦,但对蛮夷的信义要求大大降低,和战转换完全根据现实利益。所以华夏越战越强,四夷越战越弱。所以四夷要么被消灭,要么远走他方,要么被华夏化。但影响是双向的,华夏各国此时也沾染了四夷的习气,如晋国本身就大染戎风,秦国更盛,楚国本为南蛮,华夏化后依然充满南蛮风俗等等。影响最大的,是初兴的游牧民族,其战时集中体制对晋、秦军国主义的助推,以及晋派法家的催生,都有重要作用。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先后完成,战力大增。楚国向百越拓地,秦国向羌戎拓地,赵国向北狄拓地,燕国向东胡拓地。尤其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开拓的范围大大的超过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因此也可以认为,在苦寒之地修建的长城并非为了防守只用,而是为了在戎狄之海中控制交通,震慑地域,以此为后盾,把当地戎狄收编为编户齐民,作为本国的军政资源使用。而如此作为,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壮大。在边沿地带半耕半畜牧的戎狄,失去土地后,也就无法再从事农耕和畜牧,只能与更北方新兴的草原游牧民族合流,转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秦统一以后,继续向北开拓,直到河套以北,当地无法农耕,内地补给线压力大到难以为继,才停下来修筑长城,同样也不见得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以此为后盾,捉当地的戎狄当兵。秦末,北部军回中原平定六国,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匈奴族趁机杀回故地,并整合周边各部,到冒顿单于时,更是以弱胜强,连破东胡、月氏、丁零等周边各族,吸收华夏的统治技术,形成庞大的草原帝国。西汉初年,冒顿单于更扶植汉朝北部的异姓诸侯王韩信(韩王韩信,非名将韩信)、卢绾等叛汉,为刘邦所不能容忍。但刘邦在白登之战中轻敌冒进,被冒顿单于包围在平城七天七夜,用陈平的诡计才逃脱。此时汉朝初建,内部不稳,天下厌战,而游牧民族的骑射战术,也比以往的戎狄厉害太多,所以刘邦采用娄敬之计与匈奴和亲,汉匈进入和平时期。第二个话题:兵民分立体制与恶性集权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出击四夷,将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属国,维持其部落组织,保持其战斗力,让其为汉朝作战,开启了影响几百年的兵民分立体制。到汉光武帝时,罢郡国民兵,以中央军和边塞南匈奴军为作战主力,中原武备进一步削弱。到三国时,魏晋又挑选各地精锐及乌桓等异族组成中军,远胜于地方军,强干弱枝更甚,晋武帝统一天下,又因为士族免税免役,占去国家资源太多,罢郡国兵,除去重要要塞之外,各州郡往往才置几十上百人维持治安,造成地方进一步削弱。这样的话,只要中央部队出了问题,地方上就毫无反抗之力。而晋武帝时的恶性集权与立储失当,造成八王之乱,晋国的中央兵力自相残杀,死伤大半,匈奴刘渊趁机起事,在带路党汉奸王弥和其他异族如石勒等的指挥下,匈奴军队横扫河南等地郡县。孤立晋朝国都洛阳。最后,洛阳的中军失去支持,南撤过程中士气崩溃,十余万人被石勒全歼于苦县。数年后,长安也失陷于刘渊之侄刘曜之手,西晋灭亡。晋朝的问题主要是,中枢附近被匈奴部队扫平,削断和其他藩镇的联系,以及中央军的削弱和不振。而其他地方的藩镇,则在此时发展起来,如并州刘琨、幽州王浚、冀州丁绍、汉中张辅、凉州张轨、青州苟晞等。不过,这些藩镇有些因为孤立无援,被异族消灭了,有些则因为本身合法性不足,惧怕丧失权位而怀有二心,对晋朝中央不救。最终,这些藩镇除去凉州张轨和长江以南的司马睿,全部被刘渊、石勒等人消灭。第三个话题:前凉政权的晋臣性格日后前凉的前身,凉州政权的始祖张轨,原本是西晋当大乱之际,部署在凉州的藩镇。而且张轨在藩镇里面,算是相当忠诚的,多次援助匈奴人包围中的洛阳,拯救了洛阳两次,洛阳人都叫凉州兵做“凉州大马”张轨也借助效忠晋室的合法性,捏合了凉州豪族。到其孙张骏不得东晋任命,自称假凉王,才可视为自立政权,亦即前凉的开始,此前都是晋朝的凉州刺史。前凉收容了很多中原流亡士人,加上本土的文化偏向汉代质朴文化,与魏晋的“先进文化”(转向玄学)不太一样,所以保存了很多汉学的内容。前凉的前期,因为尊崇晋朝,国内凝聚力强,所以以凉州疲弱之地,跟刘曜、石虎对垒,居然有胜有负。如名将谢艾就多次以少胜多,击退后赵石虎的进攻。但到后期,因为僭称王位,国内向心力减弱,加上张家成员内斗加剧、转恶,实力急剧衰减,被统一华北的前秦苻坚轻松灭掉。这就是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始末。第四个话题:兵民分立体制的演变与终结西晋灭亡后,各地的刺史、州牧遂形成方镇。北方方镇互相攻伐,被胡人政权各个击破,逐一消灭。胡族政权如匈奴的汉赵、羯族的后赵,慕容氏的五燕,大体采用军民分治制度。此制度实际上是东汉边疆大用异族兵的延续。即胡族维持其组织形式,为政府提供兵役服务,汉族则缴纳赋税养这些胡兵,自己却免除兵役,这样就结束了民兵制度,郡国的独立性自生秩序有所降低。只不过到了十六国时期,主从地位反了过来。原来提供兵役的小弟变成了老大,原来种田的老大变成了小弟,又因为老大掌握兵权,所以小弟比较苦逼。长江以南的模式跟北方不同。有长江阻隔,江南相对独立,也存在司马睿、华轶等几个方镇。不过由于司马睿有晋朝宗室的名分,又有大士族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帮衬,是南渡士民的首选。所以司马睿的实力鹤立鸡群,王敦作为其代言人,令陶侃、周访、甘卓等扫平江南藩镇,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这时的长江下游有四十里宽阔,是很难渡过来的,所以不需要多少兵力防卫。要防卫的反而是四川的成汉政权顺流而下,或者胡族消灭四川政权后顺流而下,以及从水流相对较窄的荆江段渡江,所以东晋的重兵集中在荆州。士族为了与皇家政权,牢牢的把荆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使其他士族击败了荆州当权的那家,也不会将兵权交给皇家。所以士族的武力比皇家强,这才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真相。而且东晋政权比较提防江南人,所以喜欢用北方南渡的侨民为兵。北方侨民想要回归故土,多数与胡族政权也有血海深仇,战斗力强悍,南方土著则对南渡者不感兴趣而且东晋政权比较提防江南人,所以喜欢用北方南渡的侨民为兵。北方侨民想要回归故土,多数与胡族政权也有血海深仇,战斗力强悍,南方土著则对南渡者不感兴趣,也不乐为其所用,有时候还要闹点乱子。但因为东晋掌握军权的士族往往政治合法性不足,具备政治大义名分的皇家又没有实力,大家处于一种多头对峙的格局,所以没什么力量北伐,收复故土。而北方胡人政权则不敢信任汉人,基本全用本族武力。这些少民每族的兵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一战定乾坤。这就是因为一场决战让其中一族本来不多的主力大受创伤,就镇不住局势,下面各州郡就土崩瓦解了。一直要到南北朝后期,北周因为实力不足,实行府兵制,不得不借助汉人,短暂恢复兵民一体,西汉以来的军民分治、胡汉分治体制才告一段落,而北周及其后继者隋唐,因此得以胡汉融合,不再存在人为的畛域,创造出伟大的文明。第五个话题:衔接汉唐的西凉政权前秦灭亡后,前秦将领氐人吕光占领凉州,建立后凉。但吕氏生性野蛮,行政粗暴,激起胡汉各族不满。首先是南凉秃发氏、西秦乞伏氏跟后凉开片,随即后凉北部的胡汉联合反抗后凉,推段业为主。段业的政权就是日后的北凉,但这时卢水胡沮渠氏把持政权,段业自身行政也令人失望,于是敦煌的汉人推李暠为主,独立于北凉,日后建国,就是西凉。李暠才兼文武,武艺极佳,又擅长统兵作战,令善用兵的沮渠蒙逊拿他无可奈何。同时李暠又是经学家,学问不错,还能写诗,政治也比较清明。所以西凉成了凉州最发达的文化中心,各种大学问家聚集于敦煌,令凉州文化大为发展。但西凉毕竟郭图狭小,实力有限,自守有余攻敌不足。李暠的战略是固守敦煌以观变,对北凉沮渠蒙逊采取守势,所以北凉拿他无可奈何。但到他儿子李歆即位,好大喜功,对沮渠蒙逊连连出击,施政也不及李暠清平。所以李歆很快阵亡,西凉政权瓦解。不过,李氏的李宝逃到西域继续抵抗沮渠蒙逊,后来投靠北魏政权,为北魏消灭北凉出谋划策。李宝之子李冲,是北魏重建汉家制度的关键人物。而北凉吸收西凉的先进文化成果,被北魏消灭后,凉州士人与青兖二州被北魏掳走的平齐户一样,成为北魏文明化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没有前凉张轨、后凉李暠政权的薪火相传,汉代的传统学问不会保存下来,北魏的文明化进程可能就会走向另一条路径,而不是想现在的历史一样,吸收汉家旧制,创造大唐盛世。所以,说张轨、李暠是汉唐之间连接的关窍也未尝不可。前凉、西凉虽小,而其影响至大,不可轻焉!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史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本文已通过本人运作微信订阅号“寒砚笔记”及知乎专栏改编发布】既然名唤五胡十六国,那么从“胡(族群)”、“国(地域)”切入应当是最容易理清脉络的手段。一、胡,有五种,匈奴、鲜卑、羯、氐、羌。1、匈奴:北狄系,自浑邪休屠归附(汉武)到南匈奴内附(东汉)之间,陆续归附于河西(卢水胡【凉】)、鄂尔多斯高原(独孤、铁弗【夏】)、山西(五部匈奴【赵】)、蓟辽(宇文)一带的匈奴部落。2、鲜卑:东胡系,汉末的鲜卑大体上是汉初鲜卑被匈奴奴役后,与周边族群混血的后代,比如鲜卑段部(鲜卑+乌桓+匈奴+汉人)、拓跋(元氏)部【代魏】&秃发(源氏)部【凉】&(父血鲜卑+母血匈奴)。独孤与宇文等匈奴部落之所以也被视为鲜卑部落,是因为二者在公元91年东汉南匈奴联合击败北匈奴后,被鲜卑整个吞并,以整个部落加入鲜卑。3、羯胡:西域胡系,也称羌渠、柘羯,羌渠也即汉代康居,柘羯也即大唐西域记里的赭时。柘羯、赭时、羯室音近。羯胡应当是康居国粟特种(和月氏有关系),以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驰名于北朝隋唐时期的中亚丝路。4、氐羌:高山西戎系,分布于巴蜀秦陇之间,汉魏对峙汉中时,多被曹刘双方争取,很多被曹魏迁徙到关中居住。二、国,有十六,东西南北前后+凉夏秦仇赵魏燕。以方位记忆,将北方划分为东(鲁蓟辽)、中(晋洛邺关中)、西(秦陇凉)三部分1、中部地区是细分十六国时期的主轴,中部政权影响东西,根据不同的阶段特色可以分为两赵、前秦、北魏三个时期。第一阶段的两赵,先后由山西高原的匈奴屠各部(休屠王后裔,并非匈奴王族孪鞮氏)与被奴役部落羯胡石勒(此石为根据族名音译确定的)建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色是反晋起义,完成了对西晋及其北方残部(刘琨、曹嶷)的消灭进程。第二阶段的前秦,由盘踞关陇的氐人建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色是民族融合的开始以及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尝试。前秦统一北方前,西有前凉、东有前燕、北有拓跋代、南有前仇池,前秦崩溃后,不仅前秦被后秦取代,南北各有后仇池、拓跋魏复兴,东西凉燕则发生裂变式复兴。第三阶段的北魏,由刘琨时代便盘踞盛乐平城(雁北)的拓跋鲜卑建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色是完成北方统一,并最终步入北朝。2、西部地区,是五凉、两仇池、三秦、一夏、一成以及氐羌主导、鲜卑匈奴别部参与的割据世界。凉国得名于河西走廊所在的汉朝凉州,五凉的历史可分为与中部地区相对应的三阶段:①公元四世纪,前凉(河西张氏)趁着西晋崩溃控制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域,亡于前秦。②公元四五世纪之交,后凉(氐人吕氏)趁着前秦崩溃控制疆域略同前凉,但不到十年便在三凉独立后,被后秦和南北凉灭亡;③公元五世纪初,南北西凉,西凉由陇西李氏建立于敦煌、亡于北凉,北凉由匈奴卢水胡沮渠氏建立于河西走廊、亡于北魏,南凉由鲜卑秃发部建立于青海乐都、亡于后秦。秦国得名于氐羌两族的根据地关中与老家秦州,前氐后羌,前苻后姚,就像氐羌从先秦时便相爱相杀那样,前后两秦在关中地区相爱相杀,后秦灭前秦,东晋(刘裕)灭后秦。还有一枚西秦,由鲜卑乞伏部建立于陇西,亡于赫连夏。仇池国得名于仇池山,是清水氐族杨氏在秦陇之间建立的五个政权。这一地区是当年诸葛亮出祁山经常与曹魏拉锯的地区,是氐族人的老家。先后存在过纵贯西晋、十六国、北朝的五个政权(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基本上都是地名),是当年汉魏对峙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晋朝对于此地的统治基本停留在承认清水氐族杨氏政权的层面。前仇池亡于前秦,后仇池作死攻南朝刘宋被反杀后投奔北魏。进入北朝后,刘宋为了制衡北魏而扶持武都国,被北魏灭亡;武都国灭亡后,杨氏分裂,一部分继续反魏建立武兴国,一部分受北魏支持制衡武兴国建立阴平国。武兴国最终被北魏灭亡,阴平国则因不支持杨坚篡周而被面夏国,得名于司马迁的匈奴夏后说,为匈奴铁弗部在鄂尔多斯与陕北建立的政权。匈奴铁弗部是前秦灭代后,扶持起来的河套势力。赫连勃勃建立夏国,领土一度囊括整个黄河几字,但正像赫连勃勃的名字那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最终被北魏灭亡。成国,得名于成都,是氐族李氏在四川盆地建立的政权,族群前期流变与仇池、前秦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成汉氐人为自秦陇间逃荒而来的流民。成国被东晋桓温所灭。3、东部地区,是四燕的割据世界。①前传:鲜卑段部趁着西晋大乱统治幽州,而后段部被慕容部击败。②前燕:慕容部建立前燕,统一了北方东部地区,与前秦形成对峙,因为慕容恪死后,远贤(慕容垂)近佞(慕容评)而亡于前秦。③后燕:前秦崩溃后,慕容垂建立后燕,与拓跋魏争衡。④南北燕:四世纪末,燕魏参合陂之战后,南燕独立于山东;魏军攻克后燕国都中山后,后燕东迁辽西;回到发家地的慕容氏被冯氏取代,北燕建立于辽西。⑤终篇:五世纪初,南燕被东晋刘裕一波推;五世纪三十年代,北燕被北魏灭亡,南燕故地山东也宿命般地被魏将慕容白曜攻克,成为北魏领土。三、记忆口诀1、赵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无双7猛将传关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