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大小的大小能决定时间的快慢吗

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图象来反应出来.如A图中可以反映甲乙两物体密度的大小,B图中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C图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图中可以反映甲乙导体的电阻大小.
(1)图A中甲物体的密度>乙物体的密度(填“>、=、<”)
(2)图B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填“静止”、“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3)图C中甲运动的快(&填“甲”或“乙”)
(4)图D中1甲>R乙(填“>、<、=”)
解:(1)取相同的体积,分别找甲、乙的对应点,发现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所以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2)读图可知,当时间变化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所以物体应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取相同的时间,分别找甲、乙的对应点,发现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4)当电流相同时,分别找甲、乙的对应点,发现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所以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故答案为:(1)>;(2)匀速直线;(3)甲;(4)>.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四幅图分别表示了质量与体积、速度与时间、路程与时间、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分析时可选择横轴上的某一点,再找出甲、乙两图线在纵轴上的对应点进行比较即可.图B在分析时则可以直接观察纵轴的量是否随横轴的变化而变化就可以了.光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密度的大小吗?_百度知道
光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密度的大小吗?
那折射角和这有没有关系光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密度的大小吗?光传播慢点就OK了`干嘛改变角度 ..?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光子与物体表面相碰撞就会发生折射当光从密度大的介质中(介质,如果光垂直射入,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是八年级物理题吧:介质就是传播所需要的媒介)斜射入密度小的介质时(强调:无论介质密度大小;当光从密度小的介质中,斜射入密度大的介质时,那么光的传播方向都不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居法线两侧,具有波粒二相性光是电磁波,从粒子角度讲。所以答案只需通过判定不同介质密度与入射方向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传播速度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就是问为什么光会发生折射!
不知道你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估计你们的老师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而只是说
告诉你们因为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所以发生折射!
当然这个折射的经验公式是成立的!就是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V=C/n.
这样理解是可以但是回答你的问题,估计目前世界上也没确定的回答!
我给你整理了几种网友的解释,为什么光在不同介质会偏转!但愿你看的明白!
1、光的频率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他的波长不同。当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会发生变化也就发生了折射 光速=频率*波长
{这个理由也是表面的文章,不知道能否准确说明,为什么波长变化就发生了折射??}
参考资料:高中物理选修3-5
2、把光想象成一束粒子
首先折射是发生在本...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可以用下式来估计地球的平均密度的大小为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wordWrap根据地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font-font-size:1px">2=mg解得地球的质量:1px solid black">3g4πGR.故选:normal:1px solid black">MV=G所以地球的平均密度 ρ=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风力发电机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1)利用总电阻R=10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0=300kW,输出电压U=10kV,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3)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风力发电机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
(1)利用总电阻R=10 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0=300 kW,输出电压U=10 kV,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
(3)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如图所示,风力发电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能源.有一台风力发电机风轮机叶片长度为4m,当叶片转动的周期为4s时,叶片尖端线速度的大小为m/s;以一个叶片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接受风能的面积,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风速大小为10m/s,则1s内风轮机接受的最大风能约为J.
如图所示,风力发电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能源.有一台风力发电机风轮机叶片长度为4m,当叶片转动的周期为4s时,叶片尖端线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以一个叶片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接受风能的面积,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风速大小为10m/s,则1s内风轮机接受的最大风能约为______J.
&&&&&&&&&&&&&&&&&&&&&&&&&&&&
&高考真题1.【解析】考查基本物理常识。热敏电阻的原理是通过已知某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测得该热敏电阻的值即可获取温度,从而应用于温度测控装置中,A说法正确;光敏电阻是将光信号与电信号进行转换的传感器,B说法正确;电阻丝通过电流会产生热效应,可应用于电热设备中,C说法正确;电阻对直流和交流均起到阻碍的作用,D说法错误【答案】ABC2.【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当cd端短路时,R2与R3并联电阻为30Ω后与R1串联,ab间等效电阻为40Ω,A对;若ab端短路时,R1与R2并联电阻为8Ω后与R3串联,cd间等效电阻为128Ω,B错;但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电阻R2未接入电路,cd两端的电压即为R3的电压,为Ucd = ×100V=80V,C对;但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电阻R1未接入电路,ab两端电压即为R3的电压,为Uab = ×100V=25V,D错。【答案】AC&3.【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R的电阻增大,所以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所以电压表的读数增大;又因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恒定,当其支路的电压增大时,电流也增大,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也增大,故选项A正确【答案】A4.【解析】说明bcd与电源之间和a与电源之间的元件和导线是完好的,只能是R断路。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5.【解析】正确认识门电路的符号,“&”为或门,“1”为非门,其真值为: B端0输入,则1输出,或门为“0,1”输入,则1输出。C正确&& 【答案】C6.【解析】(1)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I2R=(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2)(2)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的风能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的气体质量为pvS,S=r2风能的最大功率可表示为P风=采取措施合理,如增加风轮机叶片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3)按题意,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2=kW=160
kW最小年发电量约为W=P2t=160×5000 kW?h=8×105kW?h【答案】(1)&&& (2)& &(3)8×105kW?h7.【解析】欧姆档在最上面的一排数据读取,读数为6×10Ω=60Ω;电流档测量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最底下一排数据,读数为7.18mA;&&&&&&&&&&&&&&
图6同样直流电压档测量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中间一排数据较好,读数为35.9×0.1V=3.59V【答案】(1)60Ω&&&
(2)7.18mA& (3)3.59V8.【解析】(1)当B=0.6T时,磁敏电阻阻值约为6×150Ω=900Ω,当B=1.0T时,磁敏电阻阻值约为11×150Ω=1650Ω.由于滑动变阻器全电阻20Ω比磁敏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分压式接法;由于,所以电流表应内接。电路图如图6所示。(2)方法一: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磁敏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故电阻的测量值为(Ω都算正确。)由于,从图1中可以读出B=0.9T方法二:作出表中的数据作出U-I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电阻(略)。(3)在0~0.2T范围,图线为曲线,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非均匀变化);在0.4~1.0T范围内,图线为直线,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4)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加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相等,故磁敏电阻的阻值与磁场方向无关。本题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背景,考查了电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从新材料、新情景中舍弃无关因素,会看到这是一个考查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问题,及如何根据测得的U、I值求电阻。第(3)、(4)问则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敏度和创新能力.总之本题是一道以能力立意为主,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建模能力的一道好题。【答案】(1)&&&& B=0.9T&& (2)B=0.9T&&& &(3)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9.【解析】(1)如图所示&& &&&&& (2)②读取温度计示数,读取电压表示数&&&&& (3)根据就可解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利用图线得出图线的斜率。在图象上取两点,当℃时,,当℃时,图象的斜率为,将图线延长,交于原点,说明℃时的电阻为100,故关系式为。&&&&&&&&&&&&&
【答案】& (1)图略&& (2)记录电压表电压值、温度计数值 (3)R=100+0.395 t 10.【解析】((1)如图所示&&&&&&&&&&&&&&&&&&&&&&&&&&&&&&&
(2)由于RL1比RL2小得多,灯泡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
(3)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如图c所示【答案】(1)如图b(2)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 (3)功率很小,不能发光。&&&&&名校试题1.【解析】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 温度升高,R2电阻减小,总电流变大,R1上电压变大,R3电压变小,故电流表示数I变小;路端电压U变小。故D正确。【答案】D2.【解析】由电功率的定义式得IU=P,所以选项B正确;因电吹风中有电动机,有一部公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选项C也正确。【答案】BC3.【解析】当滑动变阻器上的滑动头从开始的中点位置向右移动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所以选项D正确;L1所在支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所以选项A对;同理选项D也正确【答案】ABD4.【解析】因为A1(0―3A)和A2(0―0.6A)是由两个相同电流表改装而来的,只不过是它们并联的电阻不同,电压相等,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同,所以选项A正确;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0.2A,所以通过干路的电流I为1.2A,故选项D正确。【答案】AD5.【解析】当 S1闭合,S2断开,该报警器将发出警报声,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6.【解析】在直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断路,R1与R2串联,R3与R4串联,两部分再并联。电路中在R1、R2上的电压降与在R3、R4上的电压降相等,即U1+U2=U3+U4,且U1∶U2=R1∶R2,U3∶U4=R3∶R4,所以不用光照射时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高于下极板的电势。当用光照射时,光敏电阻R2的阻值减小,此时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可能仍高于下极板的电势,但电势差减小,所以,电容C的电荷量可能会减小。随照射光的强度的增加,当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到一定值后,电势差减小到零。照射光再增强时电容器下极板的电势将高于上极板,此时电容器上极板先带正电,后来带负电。即电容器上的电荷先被中和,后再充电,电容C的电荷量的变化情况也可能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减小;先减小后增大7.【解析】(1)欧姆档在最上面的一排数据读取,读数为22×10Ω=220Ω;电流档测量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最底下一排数据,读数为3.9mA;&&&&&&&&&&&&&&
(2)设计电路如图所示【答案】 (1)1220Ω&&& 23.9 mA&&&&&& &&&&&&&&&&&&&&&&&&&&&&&&&&&&&&&& (2)见图8.【解析】(1)电路如图所示& 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串联电阻(电阻箱)可以完成。由于电流的表A1的内阻相对待测电阻Rx很小,且大小不确定,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很小,电压的调节能力有限,采用分压式接法。(2)6.4mA ;240μA;195Ω 由图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是6.4mA ,电流表A2的示数是240μA。&&&&&&&&&&&&&&
测得待测电阻=195Ω。【答案】(1)串联电阻(电阻箱)可以完成;(2)见图24&& (3)195Ω9.【解析】(1)额定电流
&&&&&&&&&&&&&&&&&&&&&&&&& 解得 &&&&&&&&&&&&&&&&&&&&&& (2)设5节电池串联,总电动势为E,总内阻为r;串联的电阻阻值为R,其两端电压为U,则&&&&&&&&& &&&&&& && 又 &&&&&&& &&&&&&&&&&&&&&&&&&&&&&&&&&&&&&&&&&&&&&&&&&&&代入数据解得& R=10Ω&&&&&&&&&&&&&&&&&&&&&&&&&&&&&&&&&&&&&&&&&&&&&&&&&&&&&&
【答案】(1)& (2)R=10Ω10.【解析】⑴设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
电容器的带电量 解得: Q=4×10-4C&&&& ⑵设电压表与R2并联后电阻为R并&&&&&&&&
&&&&&&&&&&&&则电压表上的电压为:& 解得:=3V&&& 【答案】(1)Q=4×10-4C &&(2)=3V11.【解析】(1)灯泡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端电压,且U=ε-Ir,则总电流I=8A,&& 电源提供的能量:E=Iεt=8×12×100×60=5.76×105J.&&&&&&&&&&&&&&&&&&&&
(2)通过灯泡的电流I1=16/8=2A,电流对灯泡所做的功&& W1=Pt=16×100×60=0.96×105J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2=8-2=6A,电流对电动机所做的功W2=
I2Ut=6×8×600=2.88×105J(3)灯丝产生的热量Q1=W1=0.96×105J,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Q2=I22r’t=62×0.5×600=0.108×105J(4)电动机的效率:η=%=96.3%【答案】(1)5.76×105J&&& (2)2.88×105J&&&&&& (3)0.108×105J&&&& (4)96.3%12.【解析】(1)当触头滑动到最上端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流过滑动变阻嚣的电者呐:&&&&&&& 故:&&&&&&&&&& (2)电源电动势为:&&&&&&&&&&&&&&&&& &&&&&&&&&&&&&&&&&&&& && 当触头,滑动到最下端时,滑动交阻嚣和小灯泡均被短路.电路中总电流为:&&&&&&&& 故电源的总功率为:&&&&&&&&&&&&&&&&&&& &&&&&& 输出功率为: &&&&&&&&&&&&&&&&&&&&&&&&&&&&&&&&&&&&&&&&&&&&&&&&& &【答案】(1)&&&& (2),考点预测题1.【解析】由图可知、并联后再与串联,测通过的电流,测通过的电流,V测路端电压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阴减小,则总电流I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路端是压U=E-Ir,所以电压表示数U减小;两端电压,而,增大,所以减小,则减小,而I=+,所以增大。故选项B正确.【答案】B 2.【解析】每只电热器的电阻为&& &&&&&&&&&&&&& &每只电热器的额定电流为& (1)每只电热器正常工作,必须使电热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00V,因此干路电流为&&&& ,而每只电热器的额定电流为5A,则电热器的只数为只.&&&&&& &(2)要使电源使出功率最大,须使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由此可知电热器总电阻为,故只。&&&&&& &(3)要使用电器组加热物体最快,必须使其总电阻为,所以只.&&&&&& &(4)要使、是消耗的功率最大,必须使通过它们的电流最大,即当50只电热器全接通时,可满足要求,即只.&&&& 【答案】& (1)2只&&& (2)40只&&&& (3)8只&&&&&& (4)50只3.【解析】由电压和R1的阻值可知通过R1的电流I1=36mA,则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为I2=34mA。由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2V。则R2的电压为3.8V,R2的阻值为111.6.&【答案】3.8V111.64.【解析】依题意,由图32(b)可得二极管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I=2U-2&
①& 又二极管的功率:P=UI≤4W&&& 将①代入②得:U2-U-2≤0&& 解得:U≤2V& 代入①得:I≤2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IR& 得 R≥1.5Ω& 输入给R的功率PR=(E-U)I=(E―U)(2U-2)=-2U2+12U-10=-2(U-3)+8 可见PR随U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其开口向下,最大值时 U=3V,故要使R的功率最大,其电压只能是二极管不被烧坏的最大电压U=2V。这样R=1.5Ω&
PR的最大值PR=(E-U)I=6W【答案】(1)R≥1.5Ω&& (2)6W5.【解析】假设r为电源内阻,R为车灯电阻,I为没有启动电动机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在没有启动电动机时,满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得。&&&&&&&&&&&&&&&&&&&&&&&&&&&&&&&
此时车灯功率为:P=。& 启动电动机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此时车灯两端的电压为:,所以此时车灯功率为P=&&&&&&&&&&&&&&&&&&&&&&&&&
电动机启动后车灯轼率减少了,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6.【解析】当电键S断开时,电动机没有通电,欧姆定律成立,所以电路两端的电压U=I1R1=10V;当电键合上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U=10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应满足UI2&I22R2,所以I2&1A.所以
电流表的示I&1.5A,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15W,即BD正确。【答案】BD7.【解析】由于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因此R3上无电流,电容器相当于和R2并联。只有增大R2或减小R1才能增大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从而增大其带电量。改变R3不能改变电容器的带电量。因此选BD。【答案】BD8.【解析】由于R1 和R2串联分压,可知R1两端电压一定为4V,由电容器的电容知:为使C的带电量为2×10-6C,其两端电压必须为1V,&&& 所以R3的电压可以为3V或5V。因此R4应调节到20Ω或4Ω.两次电容器上极板分别带负电和正电。还可以得出:当R4由20Ω逐渐减小的到4Ω的全过程中,通过图中P点的电荷量应该是4×10-6C,电流方向为向下。【答案】调节到20Ω或4Ω9.【解析】根据题给条件,首先判定不能选用欧姆挡,因为使用欧姆挡时,被测元件必须与外电路断开。先考虑电压挡,将黑表笔接在b端,如果指针偏转,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断了,此时所测的数据应是电源的电动势6V。基于这一点,C不能选,否则会烧毁万用表;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是好的,而R1与R2之间导线和R2与电源间导线其中之一是坏的,再把黑表笔接c点,如果指针偏转,说明R1与R2之间导线是断的,否则说明R2与电源间导线是断的,A项正确。再考虑电流表,如果黑表笔接在b端,指针偏转有示数则说明R1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是断的,此时指示数I=E/(R1+R2)=0.4A,没有超过量程;如果指针不偏转,说明R1与电源间连接的导线是好的,而R1与R2之间导线和R2与电源间导线其中之一是坏的,再把黑表笔接c点,如果指针偏转,说明R1与R2之间导线是断的,此时示数I=E/R2=1.2A,超过电流表量程,故B不能选。 【答案】A10.【解析】画出原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若断路,图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减小,则分得的电流变小,即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又由可知,可得路端电压增大,而,减小,可推得增大,故变亮.选项正确.&& 【答案】A11.【解析】(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2)在匀速行驶时&&& &&&&&&&&&&&&&&&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 。(3)当阳光垂直电磁板入射式,所需板面积最小,设其为S,距太阳中心为r的球面面积。若没有能量的损耗,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到的太阳能功率为,则设太阳能电池板实际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P,&&&& 由于,所以电池板的最小面积&&&&&&&&&&&&&&&&&
【答案】(1)&& (2)&& (3)12.【解析】由3知,常温下其电阻较小,通入电流后,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率先变小,然后迅速增大,其功率先变大后变小,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t2之间的某一值不变,如果温度再升高,电阻率变大,导致电流变小,那么温度随之会降低;如果温度降低,电阻率变小,导致电流变大,温度又会升上去.所以AD正确?【答案】AD13.解析】电热式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其重要应用,本题以此为背景,主要考查电路图的识别能力与电路计算能力。(1)S闭合,处于加热状态;S断开,处于保温状态。 (2)由电功率公式得 联立解得(3)【答案】(1)处于保温状态。&&
(2)&& (3)h14. 【解析】(1)设列车加速度为时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这时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为F=mgtanθ,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列车的加速度为a=gtanθ=g.DC/h上式即触点D的位移跟加速度的关系式。&&& 从电路部分来看,设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对均匀电阻丝来说有电压与电阻丝长度成正比,即U’/U=RDC/RAB=DC/l&&&& DC=l U’/U&&& 由上两式联列得a=gU’l/Uh&&& 上式中g、U、l、h都是常数,表明U’与a正比,可将电压表上的电压读数一一对应成加速度的数值,电压表便改制成了加速度计。&& (2)这个装置测得最大加速度的情况是触点由D移到A,这时电压表读数U’=U/2,所以amax=gl/2hC点设置在AB中间的好处是: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测定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这时小球偏向OC线的右方。电压表要零点在中间,且量程大于U/2【答案】(1)& a=gU’l/Uh&&&&
(2)可以测定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15.【解析】绝大多数考生解答此题,首选的就是伏安法,由于本题没有电压表,因为本题需要运用“电流表算电压”这一创新思维(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2)A1、A2两电流表的读数I1、I2,所以R1两端的电压为,电流为,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待测电阻R1的阻值计算公式是&&&&&&&&&&&&&&&&&&&
【答案】16.【解析】此题与教材上的伏安法略有不同,多了一个定值电阻,但其原理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②根据E=U+Ir,可得&&&&&
联立方程有&&&&&&&&&&&
此方法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无系统误差&&& 图44【答案】17.【解析】求解电压表扩大后的量程,就要知道与电压表串联的电阻R1大小,本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分析,设计电路。若将R1、R2串联,由电压表的示数及自身电阻可算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两次示数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算出R1和电源的电动势。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知R2被接入了电路。故电路应如图7所示连接。设电源的电动势为E,先后两次电压表的示数为U1、U2,电压表自身电阻为R0,原先量程为U0,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和,代入已知数据解两式得,E=6.3V, R1=6000Ω。电压表改装后的量程为【答案】7V&&& E=6.3V&26①(14)2.37×10-3;
②(15)雨滴下落速度相同;(16)所受空气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
③(17)3与4与5;
④(18)2。
其他类似试题
14.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图7所示为甲、乙的s-t图像。乙的速度为 (16) 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 (17) (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 (18) 甲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云密度大小的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