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字有哲理的文言文句子,有木有

小题1:B小题2:C小题3:(1)答: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遇上《牡丹图》这样的珍品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资金不足,他们也只好遗憾地放弃。所以能否买回,得看资金情况。(2)答:李清照在阅读亡夫遗著时,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既有凄苦无奈之情,又有旷达坦然之意。小题4:(l)(5分)上足以符合圣人的主张,下足以订正史官失误的,都记载在这里,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2)(5分)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不够,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或者死者(明诚)泉下有知,对这些东西仍然过分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归”:出嫁,此字还有“归还”“回到”之意;C项“簿”:用字动词的位置上,故译为“登记书册”;D项“就”译为“完成”,“金就砺则利”中,在“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C均为副词,为什么。A.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并列,可不译;B.副词,于是、就/介词,因为;D.副词,表肯定,是/副词,表限制,仅仅,只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1)只要认真阅读第二自认段中“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的语句,就会筛选并整合出答案。(2)抓住“悲夫”“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这些词句分析理解,就能归纳出李清照的复杂情感。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1)句中关键词是“订”“载”分别译为“订正”“记载”,各占1分。(2)中关键词是“菲薄”译为“资质不好”,“抑”“或者”。这两个词各占1分。译文: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赵德甫所撰的呀。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凡是铸在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上的题记,以及刻在高大石碑上的显要人物和山林隐士的事迹——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进行了汰选和品评。上足以合圣人的道德标准,下能够订正史官失误的,这里都记载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 我夫明 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象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有了富裕。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 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 ,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揩完涂改,不再象过去那样平易和蔼了。 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色狗马之上。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现在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 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 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甲寅,易安室题。(玄黓是天干“壬”的别称。壮月 就是农历8月。)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论盛孝章书①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②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之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③,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注]①本文是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曹操时为汉相),时原为吴郡太守的盛孝章已被孙策囚禁于狱四年,曹操接受了孔融的举荐,征章为骑都尉。②朱穆绝交:指反汉朱穆作《绝交论》。表示和世俗绝交。③道里:指长途。里,古制一百八十丈为一里,这里言其长。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零落殆尽殆:几乎,差不多B.单孑独立孑:孤单,孤独C.公诚能驰一介之使驰:奔驰D.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弘:光大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五十之年,忽焉已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其人困于孙氏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临溺而王不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融与盛孝章友善,忧其不能免祸,于是给曹操写信,希望曹操像历史上一些能够重用贤才的人物一样,对盛孝章加以援引。B.如果不救盛孝章,那么孔融的祖父就不会再说他有益友,并且朱穆将会与他绝交。C.孔融认为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赞赏赞美的人。D.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之骨”的史实,是为了说明纵然盛孝章不是绝顶人才,但招致他可以收取好贤的名望,贤人必将接踵而至。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3分)&&⑵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4分)&&⑶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月也。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比:等到C.安有子女白事父母白事:丧事D.与父老商搉利病 病:病痛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梦登之罢官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尝受惠于梦登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B.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C.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D.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4分)②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3分)(2)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梦登“清正廉洁”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①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②,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③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④,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①啖:给……吃。②穿圹:挖掘坟墓。圹,墓穴。③若:你。④受赇枉法:接受贿赂,歪曲和破坏法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食太牢太牢:祭祀时用羊、猪两牲B.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争:争论C.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托D.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别:离别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②庄王许之B.①病且死,属其子曰②父且死时C.①左右争之,以为不可②欲以为相D.①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②身死而家灭小题3:下列句子中,能展现优孟机智多谋的有哪些?(&&)(3分)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②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③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④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善待之。⑤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⑥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小题4: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要用葬大夫的礼来葬马,而优孟故意说反话,认为要用葬国君的礼来葬马,由此推理出恶劣后果,使楚王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B.第三自然段中写楚庄王想要厚葬爱马,不近情理地拒谏,表明他是一个昏庸偏执的君主。C.优孟葬马的办法与葬六畜一样,先设灶,再拿锅,并调以姜、枣、木兰等作料,又拌以米饭,煮熟了可以让人大饱口福。D.本文记叙了优孟谏楚庄王的两件事,主要用对话方式表现,绘影绘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注]①比膊:指肩并肩。②较:明显。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签:官职名。⑥西台:古时指江陵。(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工:擅长B.无友不如己者友:朋友C.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傥:假如D.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湮:埋没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遂见用于小邑D.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宫之奇为例,指出这种流俗必会造成亡国的后果。C.第三段通过记述“颇善属文,殊工草隶”的平民出身的丁觇不被重视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级制度下,贤才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D.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小题4: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5分)(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系被父母,囚之三月。王复召被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风俗纪纲未有所缺。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北匈皆宾服有加,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谢死罪。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侥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伪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②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节选自《汉书·伍被传》【注】①“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②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微:略微B.将军许寡人乎许:答应C.于是王怒,系被父母系:囚禁D.王怒,被谢死罪谢:道歉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的一组是(&&&&)(3分)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②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③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④被曰:“天下治。”⑤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⑥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被其人很有才能,在当时以屈身礼贤而闻名的淮南王府,伍被就列居招集的上百英俊博学士人之首。B.淮南王心存反意而与伍被画计之时,伍被冒着危险劝谏,用“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影射其不接受谏言的后果,欲打消其叛反念头。C.因为淮南王系伍被父母,所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其画反计,意欲将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从而为刘安谋反创造机会。D.谋反事泄后,虽伍被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且汉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对汉朝有溢美之辞,欲不诛,但终因张汤坚持进言未能被赦免。小题4: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5分)(2)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小题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小题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晋书?王浑传》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裁:通“才”,仅仅B.监淮北诸军事诸:兼词,相当于“之于”C.吴人大佃皖城佃:耕作,引申“屯田”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绥:安抚小题2: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浑沈雅有器量&&&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葺茅竹而居之葺:修建。B.癯而实腴癯:清瘦。C.黾勉辞世黾:尽力。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范:示范。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以遗后之君子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C.先君命辙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遂与渊明比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叙述苏子瞻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住陋室,啖芋荼,喜作诗,淡然于名利之外,表现了苏子瞻之人品、志趣,放旷情怀。B.引是一种类似于序言的文体。作者转录了其兄子瞻之来信,体现子瞻对于陶渊明诗歌之艺术特色和陶渊明为人的评价。C.作者在引录子瞻的书信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表明自己对子瞻为人及诗歌创作的看法,并进行了概括评论。D.本文笔法灵活。以散句为主,间杂着整句;叙议结合,行文自由。能运用引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子瞻谪居东坡后学问大进的情况。小题4: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⑴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梵天寺木塔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