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地有蝗虫怎么办 谷叶都电脑图标没了怎么办

-- 鲁中晨刊 --
版次:[A12]
持续了两年的蝗灾
远看像阵大灰风,倾耳一听呼呼地响,遮天蔽日
庄稼地满是“沙沙沙”的咀嚼声飞蝗过,蝗蝻又来 灰黄虫团滚球似的蠕动着,滚过之后白地一片
我想更年轻的一代人去关注这些问题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非常个人的东西。整个的饥饿是和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民族的记忆、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的,完全不是个人的。它让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学和思考会和下一代人,甚至和更上一代人完全不同。 ——— 阎连科
河南是中国文明发祥地,是中国人的福地、热土,也是一块背负无数灾难、贫瘠、荒凉、苦难,乃至罪恶的地方。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带给河南、中国无数福气、幸运和财富,带来不止一次巨大灾难。阴阳循环,旱涝交替,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没过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涝灾。 ——— 马勇(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灾民们把能吃的都吃光了,把能卖的都卖光了,没有等来雨,却等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
飞蝗(注释①)将要到来时,远看像阵大灰风,倾耳一听呼呼地响,一到头顶,遮天蔽日,落在树上黑压压的,胳膊粗的树枝压得上下忽闪,落在庄稼地里就是“沙沙沙”的咀嚼声,不大一会儿,玉米、谷子、高粱就会变成条条光秆。
眼看蝗虫多得没完没了,人们害怕了,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罪责。十里八乡的村民敲锣打鼓跪拜“蚂蚱爷”,祈求它们嘴下能留点最后救命的口粮。蚂蚱铺天盖地而来
不少地方的蝗灾在1942年、1943年持续了两年。上蔡贾敬武老人(上蔡一中教师,目前已经过世)在《蝗灾见闻》中讲述了当年民众深受蝗灾的惨状。“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农历六月底的一天下午5时左右,我因腿部生疮,正在村东头树林下躺着,只听从东向西的行人惊慌地高叫:‘看,西边天上的浓云把日头都盖住了!’”
大约不到1分钟,灰色浓云愈滚愈近。村内黯然无光。空中传来了“簌——— 簌——— ”的骇人声。接着噼噼啪啪全身土黄色的蚂蚱,铺天盖地而来。贾敬武看到,在外乘凉的一老太太,见此情景立即跪下,两手合拢面向苍天,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天啊,要保佑,要保佑!”周围的十多人都被她的祈祷惊呆了。村里一位同族老人好像明白了什么,立刻下命令:“咳,不要愣住了,赶快下地护庄稼!”
当时被派往登封的河南大学农学院学生崔炎寿记载了这样的场景:两个人,抬着一顶用竹竿或木板条做成的小轿,轿内放一神龛,上写“供奉蚂蚱老爷之神位”,前面两人鸣锣开道,四人各扛一杆龙旗,紧跟又有四人举着四个大灯笼,后面是两三个吹鼓手。走进村庄,只要稍一停站,就有一大片人跪在地上烧香祷告。
“蚂蚱爷”倒是真留了点吃的:绿豆。因为蝗虫不吃绿豆。
多数人还是要放手一搏的。贾敬武的母亲和两个弟弟用竹竿跑着打,竹竿所到之处,蝗虫时起时落,空中地上,上下交织,整个谷地被蝗虫笼罩着。也不知蝗虫是太饿了,还是胆子格外大,不顾扑打,一个劲地叫,边吃边拉屎,只听谷地里轰隆轰隆的嚼食声,哗啦哗啦的落屎声,他们无计可施,揪心地看着绿油油的谷苗上爬满了蚂蚱。
大约不到10分钟,他们母子四人奋力保护的一亩半谷地被蝗虫啃成了光秆。
劳累半天,回到家的人揭开锅盖,蚂蚱赴汤蹈火,置身锅灶之中。“蚂蚱军”不但啃坏家庭用具,供奉的财神、家堂、灶爷画轴也被啃得窟窟窿窿,木制的祖匣里也满满的,闹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飞蝗后又现蝗蝻,光谷
秆也不放过
飞蝗之灾未平,蝗蝻(注释②)之祸又起。不过四五天的光景,飞蝗不知去向,逐渐稀少。
当时,贾敬武所在的村子东北地里蝗蝻骤然增多,流水似的朝西南方向翻滚,多得好像地球都容纳不下,结成灰而黄的疙瘩,滚球似的动着,踏上一脚,蝻液溅得满脚满腿都是,胆子小的人吓得顿然失色。
蝗蝻“胃口”极好,吃东西从来不挑。总之,凡是蝗蝻滚过的地方,立即白地一片。
蝗蝻增多的第二天上午,保长、甲长传出县、区政府的通知,要求百姓行动起来扑灭蝗蝻,并提出每人每天交3斤蝗蝻,事后按斤数付粮食。
他们开始用扫把、铁锨把蝗蝻拢在一堆,用麻袋装运,倒入坑内掩埋。后来按照蝗蝻拥进方向,拦头挖沟,然后用土压盖。晚上利用蝗蝻的趋光性,在沟坑里设置篝火,集中扑灭。
这些扑灭办法,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扑获百斤上下。所以,保长、甲长按任务验收蝗蝻,不到半天时间,便下令拒收。政府的奖励成为弥天大谎,遭到交纳蝗蝻人们的讥笑谩骂。
是时,当地流传一首歌谣:“蚂蚱爷,蚂蚱爹,蚂蚱蝗子够惨烈,水、旱、蝗、汤(注释③)不仁道,百姓遭殃向谁说?”
俗名蚂蚱。中国分布有3个亚种,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以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东亚飞蝗为代表。
仅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前较大蝗灾就有3次,即1929年、1933年和1938年曾蔓延10省(市)、265个县。到上世纪40年代初期几乎连年发生蝗害。
蝗灾一旦发生,几乎无法制止。防治方法包括消灭卵块、挖沟捕蝗蝻、撒毒饵、飞机灭蝗、根治其孳生地等。
蝗蝻又名跳蝻,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
蝗虫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 若虫——— 成虫三部分。
这四样被并称为“四害”,水指花园口扒堤之后的黄河水;旱,指的是水患后引发生态灾难,即干旱;蝗,指的就是连续两年的蝗灾;汤,指的是汤恩伯部队,军纪涣散,屡有欺压百姓行为。&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最大草原防治蝗灾面临生态困扰
中国最大草原防治蝗灾面临生态困扰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4日电(记者张云龙)由于持续的干旱,中国最大的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暴发大面积蝗灾。但是如何灭蝗,却让当地人颇感烦恼。在气候干燥的西部阿拉腾朝克苏木,一只蝗虫刚刚从草丛里蹦起来,就被“潜伏”在附近的一只小鸡迅速叼进嘴里。这些小鸡是阿拉善右旗综合站前不久投放到草原上的灭蝗“部队”,为了抑制日益增多的蝗虫,综合站在蝗区投放了6000只三黄鸡和麻鸡,进行生物灭蝗。阿拉善右旗综合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生物防虫是绿色环保的办法,既可以灭蝗,又能保护生态,还可以养鸡增加养殖户收入。去年第一次应用以来,效果特别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好办法推广性并不强。在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敖包吐村,农民孙玉尧的心情就不像阿拉善的养殖户那样轻松。6月以来,他家里的70多亩谷地全部遭到了蝗虫的袭击。有一多半的谷苗被吃得只剩下了苗杆,即使剩下的小苗叶子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田地里每走一步都会惊起十几只蝗虫。这种蝗虫的个头很小,颜色和土壤的颜色几乎一致,如果不是飞在空中,很难发现。“政府组织群众用了很多办法,撒网捕捉、挖隔离带、火烧,包括把家禽放进地里,但我发现蝗虫还是一天比一天多。”孙玉尧说。到6月底,内蒙古已有一半的盟市报告遭受袭击。草原蝗虫危害面积5600万亩,受到严重危害的面积达3400万亩;农田受灾面积也已达到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生物灭蝗法只能在蝗灾面积不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范围暴发蝗灾,生物的办法来得太慢,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内蒙古农牧业厅植保站副站长刘家骧说,“因为干旱,可供蝗虫食用的植物很少,它们就大面积袭击农田和草场。”为应对蝗灾,一些重灾区只能采用大型机动喷雾器对草场、荒坡进行灭蝗,甚至动用飞机洒药。在中国许多地方,防治病虫害的主要办法是使用化学药剂,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采用喷药这样的化学办法灭蝗,杀虫效果好,但会有副作用。尽管我们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但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刘家骧说。还有人认为,长期使用会增强蝗虫的抗药性,以后灭蝗工作将更难开展。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政府部门和农牧民必须抓紧时间把蝗虫杀死。孙玉尧担心:“现在防不住,等大量的蝗虫长出了翅膀,遭灾范围就更大了。中国有1300至1600种蝗虫,在内蒙古就有十几种,它们的生长时间不同,一拨刚下去,另一拨就又生长起来,一旦发生蝗灾,便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果不及时防治蝗灾,对生态的破坏将十分严重,农民的损失也会很大。”内蒙古农牧业厅一位官员说。如何运用更环保的方式防治蝗灾,是一个难题。环保人士刘治指出,近些年,一些地区年年暴发蝗灾,和人们大量捕捉鸟类、蝗虫天敌减少有关。“蝗灾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保护好自然环境。”“从长久来看,防治蝗虫的根本办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刘家骧同意这样的观点。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吃蝗虫呢? 这可是高蛋白的营养物质啊。稻谷只不过是淀粉一类的物质啊。比起蝗虫来,营养价值差远了。既然人们会养猪来获取肉食,那么现成的蛋白质为何不要呢?再说蝗虫也不难捉,闹蝗灾的时候,遮天蔽日的,伸手就能抓一把,拿麻袋装的话,还不是一兜一麻袋么? 何至于饿死啊。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懂经常在历史书上看到,古时候闹蝗虫,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人们纷纷逃难,甚至饿死。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吃蝗虫呢? 这可是高蛋白的营养物质啊。答:蝗虫是纯绿色食品,它吃的是无污染的青草付出的是昆虫蛋白,所以对人体有益而无害。蝗虫和牛羊一样,但不完全一样的是,一种是动物,一种是昆虫,敬请食用蝗虫食品。21世界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克素高蛋白低脂肪和丰富的卵磷脂被人体吸收后可释放胆碱对记忆大有好处,蝗虫就是具备这类所有营养的首选昆虫食用蛋白。(14)问:为什么有些人吃了会感觉有过敏现象和不适?答:可能有个别人对昆虫蛋白有排拆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敏现象,如果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慎用蝗虫,可能引起寻麻疹等不良反映,有过敏反映的人是及少数的。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中国最大草原防治蝗灾面临生态困扰
&&编辑:sqlt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4日电(记者张云龙)由于持续的干旱,中国最大的内蒙古自治区暴发大面积蝗灾。但是如何灭蝗,却让当地人颇感烦恼。
在气候干燥的西部阿拉腾朝克苏木,一只蝗虫刚刚从草丛里蹦起来,就被“潜伏”在附近的一只小鸡i速叼进嘴里。
这些小鸡是右旗综合站前不久投放到草 原上的灭蝗“部队”,为了抑制日益增多的蝗虫,综合站在蝗区投放了6000只三黄鸡和麻鸡,进行生物灭蝗。
阿拉善右旗综合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生物防虫是绿色环保的办法,既可以灭蝗,又能保护生态,还可以养鸡增加养殖户收入。去年第一次应用以来,效果特别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好办法推广性并不强。在市松山区太平地镇敖包吐村,农民孙玉尧的心情就不像阿拉善的养殖户那样轻松。
6月以来,他家里的70多亩谷地全部遭到了蝗虫的袭击。有一多半的谷苗被吃得只剩下了苗杆,即使剩下的小苗叶子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田地里每走一步都会惊起十几只蝗虫。这种蝗虫的个头很小,颜色和土壤的颜色几乎一致,如果不是飞在空中,很难发现。
“政府组织群众用了很多办法,撒网捕捉、挖隔离带、火烧,包括把家禽放进地里,但我发现蝗虫还是一天比一天多。”孙玉尧说。
到6月底,内蒙古已有一半的盟市报告遭受袭击。草原蝗虫危害面积5600万亩,受到严重危害的面积达3400万亩;农田受灾面积也已达到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
“生物灭蝗法只能在蝗灾面积不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范围暴发蝗灾,生物的办法来得太慢,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内蒙古农牧业厅植保站副站长刘家骧说,“因为干旱,可供蝗虫食用的植物很少,它们就大面积袭击农田和草场。”
为应对蝗灾,一些重灾区只能采用大型机动喷雾器对草场、荒坡进行灭蝗,甚至动用飞机洒药。
在中国许多地方,防治病虫害的主要办法是使用化学药剂,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采用喷药这样的化学办法灭蝗,杀虫效果好,但会有副作用。尽管我们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但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刘家骧说。
还有人认为,长期使用会增强蝗虫的抗药性,以后灭蝗工作将更难开展。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政府部门和农牧民必须抓紧时间把蝗虫杀死。孙玉尧担心:“现在防不住,等大量的蝗虫长出了翅膀,遭灾范围就更大了。
中国有1300至1600种蝗虫,在内蒙古就有十几种,它们的生长时间不同,一拨刚下去,另一拨就又生长起来,一旦发生蝗灾,便会持续较长时间。
“如果不及时防治蝗灾,对生态的破坏将十分严重,农民的损失也会很大。”内蒙古农牧业厅一位官员说。
如何运用更环保的方式防治蝗灾,是一个难题。环保人士刘治指出,近些年,一些地区年年暴发蝗灾,和人们大量捕捉鸟类、蝗虫天敌减少有关。“蝗灾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保护好自然环境。”
“从长久来看,防治蝗虫的根本办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刘家骧同意这样的观点。
相关背景:内蒙古自治区一半地区遭受蝗虫袭击,农田受灾面积已达2200万亩。
  6月以来,内蒙古大部北方草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到4摄氏度,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自然植被生长较差,促使蝗虫迅速发展,到6月底已有一半地区被蝗虫袭击,蝗虫危害面积5600万亩,受到严重危害的面积达3400万亩,农田受灾面积达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
  内蒙古治保质监站副站长说,阿拉善前不久在蝗区投放6000只三黄鸡和麻鸡进行生物灭蝗。但生物灭蝗成效较慢,在大范围暴发蝗灾的地方起不到有效防治作用,一些重灾区只能采用大型机动喷雾器灭蝗,甚至动用飞机撒药。(
?31.6?33.5
?6.96?8.12
?69.9?86.8
| 将本文分享到:内蒙古3000多万亩草原发生不锈钢网蝗灾 有蝗虫跳到脸上
日期: 8:30:32
&&& 7月初以来,受高温少雨等气候因素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发生蝗虫灾害。据最新通报,截至7月15日,全区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334.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不锈钢网1473.6万亩。不过,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蝗灾主要以点片状发生,总体上预计不会形成严重危害。   啃食植被进村上街   前天(21日)和昨天(22日),京华时报记者探访了受灾严重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多处草原,蝗虫的影响遍布草原、村落甚至乡镇街道。   前天(21日)下午5点左右,隆昌镇常胜村村南草地仍留有不少蝗虫啃食痕迹。据村民介绍,7月初,蝗虫先在附近的丘陵和山区孵化,后进入草地。“有人在山区见到了刚孵化的小蝗虫,一开始并不多,后来就成规模了。”   “蝗虫太多,在大街上都能见到,我们赶紧关紧房门。”村民张女士称,7月15日前后,隆昌镇街道上都能见到成群的蝗虫。   村民们还称,蝗虫不仅啃食草原草地,还有一些进入耕地啃食谷物。“我家谷地就被毁了5亩,谷苗都被吃了。”村民胡女士称。   投入4140万元灭治蝗灾   昨天(22日)上午11点左右,巴林左旗白音乌拉镇查干白其嘎查(“嘎查”即蒙古族行政村)附近草原仍有成群的蝗虫,巴林左旗草原站工作人员正在不锈钢网草原上灭蝗。牧民走过时,能看到数十头蝗虫蹦出,甚至有蝗虫跳到脸上。   巴林左旗草原站副站长巴特尔介绍,从7月初开始,工作人员每天喷洒生物药剂灭治蝗虫,目前巴林左旗南部草原已完成喷药,工作人员仍在北部灭蝗。   巴特尔称,由于近期内蒙古开始降雨,给灭蝗行动增加了困难,“降雨会稀释药剂,不利于灭杀蝗虫”。   昨天(22日),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为灭治蝗灾,自治区政府及时下拨草原蝗虫防治资金4140万元。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投入劳力17216人次,调运飞机3架,飞行作业176架次,动用大型喷雾机械1379台套,防治草原虫害766.2万亩。   据介绍,灭蝗70%以上采用生物措施。截至7月15日,全区采用绿僵菌、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牧鸡、牧鸭等完成防治面积507.5万亩。目前,灭蝗工作正在进行中。   呈点片状未形成连片灾害   昨天(22日),农牧业厅最新通报称,受气温偏低、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全区草原蝗虫发生危害较常年有所推迟。截至7月15日,全区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334.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473.6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每平米19.8头,最高虫口密度为每平米70头。   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蝗灾主要以点片状发生,未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高密度暴发,但不排除受干旱等气候影响,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局部加重的可能。总体上预计不会形成严重危害。   据介绍,蝗卵在不适宜孵化条件下滞育期较长,最长可达14年,每年还不断积累,待温度、湿度等条件成熟,卵就会孵化,形成危害。随着内蒙古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并经过多年综合治理,草原蝗虫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已连续6年下降。从目前看,今年是较轻的一年。2004年,内蒙古草原蝗虫危害面积1.5亿亩,严重危害面积近8000万亩,虫口密度基本在百头以上,最高达550头。 &&&&&&&&&&&安平鑫渤源丝网制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丝网制品厂家―丝网深加工厂&& &&& 联系电话:&&8558266&& &&& 免费热线:400-707-5996&& &&& 传真:&& &&& 地址:河北省安平县南环路新汽车站东300米路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入法没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