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上比赛开车用英语怎么说别的词怎么说

汽车拉力赛
Rally Racing;
car rally;
大家都在背:
1. He attended two rallies last year.
去年他参加了两场汽车拉力赛.
来自《简明英汉词典》
2. Car lovers can try rally racing in the hills of Wales.
汽车爱好者可以在威尔士的丘陵地带尝试一下汽车拉力赛.
来自互联网
3. Asia Pacific Auto Rally.
亚太汽车拉力赛.
来自互联网
4. Middle East Rally Championship.
中东汽车拉力赛.
来自互联网
5. Racecourse's changeable, also increased rally's uncertainty, this is precisely the automobile movement charm is.
赛道的多变, 也增加了拉力赛的不确定性, 这正是汽车运动的魅力所在.
来自互联网
1.motor rally
英语运动类单词_爱问知识人 ... racing driver 赛车驾驶员 rally 汽车拉力赛 riding 骑马.
- 基于878个网页
2. Rally Racing
几年后,总算揭开神秘面纱:位于贵州晴隆县。而一个念旧的美国老兵,也找了很多年,最后在参观一次汽车拉力赛(Rally Racing) …
- 基于498个网页
3. car rally
阿丽斯的秘密书柜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 ... 汽车俱乐部 automobile club 汽车拉力赛 car rally 汽车旅馆 motel.
- 基于214个网页
“例如今年全国汽车拉力赛(CRC)是5站,明年我们将增加到6站,目前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车队退出的消息。”崔建军表示,他对中国的 …
- 基于164个网页
在世界汽车拉力赛(WRC)上表现出众。参数太复杂,恕我不一一简绍了。
- 基于155个网页
汽车拉力赛
拉力简介 汽车拉力赛 rally 在1个国家内举行或者跨越国境举行的多日的、分段的长途汽车比赛。比赛的路面既有平坦的柏油公路,也有荒山野岭的崎岖山路。比赛时,路线上不断绝其他车辆通行,限定参赛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及到达时间。路线上设检查站检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这是一种既检验车辆性能和质量,又考验驾驶员技术的比赛。参赛汽车须是批量生产的小轿车或经过改装的车。短的拉力赛需要几天,长者可持续几十天。拉力赛将出
本内容来源于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平台,由百度百科网友创作。
0){var rand = parseInt(Math.random() * (000)+100000);top.location.href='/'+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s').value.trim().replace( / /g, '_'))+'?renovate='+}else{top.location.href='/'+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s').value.trim().replace( / /g, '_'));};}" action="/">
查过的词自动加入生词本
Tip:此功能设置只能在登录状态下生效
汽车拉力赛
需要改进的内容:
单词大小写
其他(请在下面补充描述)
错误描述:
您还可在这里补充说明下 O(∩_∩)O~
方便的话,请您留下一种联系方式,便于问题的解决:开车用英语怎么说?老师说有两种说法,貌似都是词组,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开车用英语怎么说?老师说有两种说法,貌似都是词组,
开车用英语怎么说?老师说有两种说法,貌似都是词组,爱词霸质量反馈
非常抱歉,来自您ip的请求异常频繁,为了保护其他用户的正常访问,只能暂时禁止您目前的访问。
如果您频繁碰到这样的问题,请您删除浏览器中的cookie再尝试访问,也可以联系我们。
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希望您继续支持爱词霸。
需要继续访问,请输入四位字母验证码
& 2012 金山软件在路上驾车来回行驶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在路上驾车来回行驶的相关资料:
相关词典网站:「稼轩词豪,东坡词旷」,王国维这句评语是否精准?能用别的字形容这两个词人吗?
我想了几个东坡:透(含义模糊),烈(更像边塞诗),冷(萧索了),绵(不似)稼轩:寒(晚年风格),放(王老果然很讲究,放不如豪),削(片面)总的来说,一字概括的话,似乎很难选出更好的了大家觉得呢?
按投票排序
谢邀。挺精准的。要知道,每个大师都不是单面的。比如杜甫总被人说沉郁,其实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其挥洒,“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何其雄壮。又比如李清照总被人说婉约,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其气势?所以,你本来就只能取其大要。辛弃疾豪,苏东坡旷,本来就是他们的主打风格,而已。如果非要给他们别的风格的话,辛弃疾的话,两个字:烂漫;一个字:萌。旧文一篇:辛弃疾文武全才,天下皆知。有宋一朝,人填词,基本苦在四件事:一是相思不得,二是年华空老,三是朝廷不用,四是打不了仗。南宋朝第三四条很流行,因为连女流如李清照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了,你们这帮爷们还好意思闺阁脂粉吗?说陆游一辈子写了三万首诗,按比率算,他连诗带词,嗷傲嚷着要打仗的怎么也得几千首。辛弃疾底气足,是因为真打过仗,万军纵横,渡江南来。他聊兵戈战事,和范仲淹复读机的“塞下秋来风景异”,是有第一手材料的。好比别的作家写非洲丛林纯属意淫,海明威写非洲丛林打猎比较有底气。苏辛并称豪迈,但苏大胡子是空旷洒脱,辛弃疾就古拙雄奇。这俩一个浮游半空找跟UFO聊天,一个劈里啪啦拍栏杆,不是一路。但是辛弃疾也不只是喊口号。因为他是纯爷们,不用贴假胸毛,所以闲散下来,也疏懒,也傲娇,也偶尔自嘲,于是便卖萌。苏轼和辛弃疾都善自嘲,但苏轼爱讲高级文人冷笑话,辛弃疾就质朴得多。世传苏大胡子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刘辰翁说过一个意思很好,说某几句话,以前填词人填了,就让人掩口笑;辛弃疾一填下去,就横竖烂漫,就卖萌成功了。所以辛弃疾除了爱国啦、慷慨啦、排比用典故啦,其恶意卖萌的一面才是他的本心也。《摸鱼儿》下半阕: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中间两段取个意思,大致可以说是:陈阿娇哪怕花千金跟司马相如买了《长门赋》,也不一定勾得回郎君心啊。可是,你们别得瑟!你没见着,玉环飞燕最后都是浮云吗?“君莫舞”约等于“你别来劲!”“你别得瑟!!”“你甭得意!!!”正排比着典呢,忽然给你当头一句“你别得瑟!”其萌如此。《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是老牌卖萌词,末尾两句集傲娇呆萌于一体,如见其声。但耐琢磨的地方不只此。《词谱》里说《西江月》上下半片,开句都是仄声。仄声音重,得有分量。所以只有苏辛两人爱填。这词的萌点是醉态横斜,哪得工夫,全无,醉态迷离但爽快洒利。下半片有一处是我喜欢的小笔法:醉倒是仄声,何如是叶平,你反复念,就显得前一句前俯,后一句后仰,摇摇摆摆的醉劲,出于音韵,最后还挺胸仰头“我醉何如”,又是醉劲。还是《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以前上学,大家开玩笑说,下半片一扭句序,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路转溪头忽现,社林边,旧时茅店。”寥散清疏的乡村散文,旧时茅店这个的清暖之意,不下“牧童遥指杏花村”。当然我们那时只顾指摘:这厮端的厚脸皮,散文换个语序,凑上韵,就成词啦!《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和上一首一样的乡村卖萌词。下半片顺口溜化了。基本上《清平乐》、《菩萨蛮》、《西江月》、《鹧鸪天》都是句序比较整齐(双数字句不像单数字句那么容易发力)又偏短的段子,所以辛弃疾专爱拿这些词牌卖萌。国家大事拍栏杆什么的,就留给《水龙吟》、《永遇乐》们去了。《菩萨蛮》有著名的“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平乐》有“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有“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这句老让我想到苏轼的“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和“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俩老萌馋虫都喜欢算计东家。“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别惊着那些孩子,大叔我要看!”自信满满如“我见青山多抚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信手吐槽人如“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因为惯见他悲歌慷慨吴钩英雄气,印象里总是忧世伤生胡子拉渣大脸。所以看到红巾翠袖,什么花向粉面匀,什么自笑好山如好色,都觉得老脸擦新粉,恶意卖萌。辛弃疾老来也卖萌。比如这首: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其口语化就不提了,“更作个亭儿名亦好”、“一人口插几张匙”,你单抽出来骗我说是明小说里的我也就信了。但这词最萌的是名字:《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辛弃疾为陈亮而写的,天下皆知。但其实,这二人因缘,又不只这一阕。陈亮是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男子汉,八百里奔走,来见辛大哥一面。两个愤怒中年彼此惺惺相惜情不自禁,住一起时很欢乐,离别后来回了许多词。摘录:辛弃疾写了《贺新郎》:所谓“佳人重约还轻别。铸就而今相思错。”陈亮回说,咱俩确实投缘:“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辛弃疾再回词,感念俩人住一起时的往事,连陈亮半夜里的事都提了:事无两样人心别。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终于,在陈亮念出“叹只今,两地三人月。男儿何用伤离别”后,辛弃疾回了壮绝千古的《破阵子》。侠骨柔情,铁血丹心。谁说男儿只重家国天下?只是俩人一直安慰彼此“重约轻别”、“何用伤离别”“我最怜君”的柔情,被语文课本生埋了。 ——————————————————————苏轼的话,一个字:流,行云流水的流。旧文一篇:苏轼考试时有个著名典故,就是杜撰了个典故,被梅圣俞问起,就说“意其如此”。后来想这事,觉得耳熟。《红楼梦》里,贾宝玉见林妹妹时就说西方有石名黛,被探春批出是杜撰。当时宝玉态度估计老爷看了不喜,大意是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别太多呢。    前几天又看了一段。苏轼初到黄州时住过临桌亭:  “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林黛玉后来说过,“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了,天下水总归一源”,云云,宝玉听了发痴。林姑娘这话,和苏轼也有点相似。    宝玉的为人,贾雨村和冷子兴聊,所谓“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而宝黛其实算一路。当时举例道:“陶潜、米南宫、 秦少游”,陶渊明算苏轼的偶像,米、秦这俩其实和苏轼都算投契。所以,苏轼其实也是这等聪俊灵秀风流人物——当然,乖僻邪谬就少得多了。            杨万里《诚斋诗话》记个段子:  徽宗尝问米某:“苏轼书如何?”对曰:“画。”“黄庭坚书如何?”曰:“描。”“卿书如何?”曰:“刷。”    吴可《藏海诗话》记个段子:  东坡豪,山谷奇,二者有馀,而於渊明则为不足,所以皆慕之。     如果按诗与字通意的话,苏大胡子字肥而尚意挥洒,黄山谷如描而出奇致拔,各有所长。    苏轼的字肥,被人说是墨猪,但赵孟頫也夸过他“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当然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就好比我跑去夸林嘉欣:真甜真漂亮,一点都不像没有腰的肥妹子……)    还是吴可的纪录:  东坡诗不无精粗,当汰之。叶集之云:“不可。於其不齐不整中时见妙处为佳。”  又,人都认为苏轼不善音律,但陆游认为:苏轼“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说到底,还是个喜欢不齐不整自然而然的悠游劲儿。     苏轼以前一直是聪明人,写各种论商君、论留侯什么的散文,写“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样的“流丽诗”(杨万里说的)。而且还爱讲冷笑话吐槽人(这毛病至死不变)。欧阳修早在苏轼中榜后就认定他要天下无双的。但因为太聪明,爱出事。冯梦龙写过《王荆公三难苏学士》,说苏轼不知道黄州风吹花瓣落,擅改王安石“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句,结果被王安石一笔流配黄州。这与大多数以苏轼为主角的民间故事类似:无非讲苏轼“过于聪明”,终于吃了一个教训,以告诫世人聪明不可过于外露等等。他到黄州时,也非年少气盛时节了:时年44,长子苏迈已21。父亲苏洵见背14年,众口传诵的念妻词《江城子》已在是他五年前作品。38岁时,他写了《密州出猎》,那时他“老夫犹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38岁,头发有些白,但还琢磨着“何日遣冯唐”。而到44岁,他已经“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已经“我为聪明误一生”了。           顺聊下禅宗。  铃木大拙先生认为,禅宗的好处是神秘主义和包容性,许多时候直抵真理,不以言辞害意。所以儒、道都对禅宗不反感。苏轼在黄州和和尚们交接,修了禅,但不排斥他的儒和道精神。以前南朝诗人,比如竟陵文学一党,都爱佛,所以钟嵘《诗品》里提南朝那几位,大多都是“清”。苏轼也“清”,但他不遗世独立。所以: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苏轼在黄州后期,写前后赤壁赋,写《念奴娇》,写《夜游承天寺》,写“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锋芒毕露的聪明劲削了,变清澈了,但没什么颓丧气。写临桌亭时“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其实和“唯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是差不多的风味了。        临桌亭那里,他来了句:“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是欣慰+自嘲了。        苏轼亲自务农。黄州城东,山坡上开三间房,置十余亩地。给孔平仲写诗说: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拣瓦砾,种树,盖房子,脸吹晒黑了。于是就“东坡”了。他刚去黄州时穷得要死。为了斩断自己购物的手,每月初拿四千五百钱,分三十份挂房梁,每天不敢超过百五十钱。要用时以画叉挑取一块。于是: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他开始闹东坡肉,一半原因也是黄州的猪肉“价贱如泥土”。所以“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就开始琢磨吃肉。主要花招还是耐心水煮,火候足时他自美。估计让他娶到宋蕙莲来煮猪头,一定拍手大笑。此人嗜猪肉过头,每天早饭都要吃猪肉漱口。真油腻也。杭州虽然有东坡肉做各馆名菜,本源实在黄州。    我私人的琢磨:  黄州远不如陶渊明的桃源胜境美好,但半封闭,有山树,临江,气候湿润。简单说,有水气。苏轼的文章、诗画淋漓水气,在这里没断绝过。      苏轼于诸子百家无一不窥,是为真才子。但去黄州前,还有点儒家气。写《晁错论》时还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可是他性格和他爷爷苏序类似,热情豪迈,写东西行云流水。这性子本身是箍不住的,到黄州,于是便水气飘散了。开始修禅,修道。他去安国寺洗澡,写: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去黄州那年中秋,他写词,开头就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说他那几首词与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尽人皆知。这词写时,他到黄州已两年多。他的性子,根本不在乎黄州赤壁是否原址,随口就唱上了。  这词妙处极多,但有黄州特色的是:“大三工东去”开门,“淘尽英雄”、“江山如画”的俯仰天地之后,飘然一收,收到了末尾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清空萧散的一收,是苏轼与以往决定性的不同。不是“会当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个密州苏轼了。如是,词前大半部分呈现出一种高亢清越、开阔雄浑,这是苏轼的豪放与才情所决定;但末尾感伤、沉郁又不失旷达蕴籍,以及贯穿全词的高远气象,这种能发而复能收的自如,大可以说,是在黄州的两年经历带给苏轼的。      《前赤壁赋》和《念奴娇》同年夏写就。以赋为名,有韵,但不拘泥骈四俪六。有散文笔法,长短参差,散韵结合,汗漫畅达。名句如云不提。  妙的也是后半部分。  如果只到“托遗响于悲风”为止,则此篇境界,还只是“高古”。全文精髓,乃在“苏子曰”到结尾。《前赤壁赋》的后半部分,境界达到了苏轼文章的新高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一段,有超脱凡俗,上抵宇宙的玄思;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则是当初“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后续。  《前赤壁赋》是化身为二,“客”和“苏子”的对话,其实更像是自问自答,而最后“苏子”胜出,以乐始以乐终。比起《念奴娇》结尾的自嘲,《前赤壁赋》结尾更明亮圆润得多,所以结局是“客喜而笑”,是“不知东方之即白”的明亮。  话说,后半部分苏轼所表达的,正是他在黄州游走于佛道、赋性自然而达到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结果。乐天知命,从心所欲,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到此至矣尽矣。《后赤壁赋》成于1082年冬十月,距《前赤壁赋》三个月,时序历秋入冬,如文中所言,“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其文与《前赤壁赋》又大有不同。  《后赤壁赋》则重叙事。开篇谈到酒与鱼,极有生活气息;此后写江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登高所见,状物极缥缈。而末尾则记述自己见鹤飞去,写梦中见鹤化为道士来与自己对答,更趋向叙事文。《后赤壁赋》中,“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凄冷之概,很有孟冬肃寒之感。  结尾写鹤,写鹤梦为道士,有庄子梦骷髅、梦蝴蝶的手法在其中。这是中国道家式的神秘主义,常见于诸笔记小说,以求玄妙之境、慕仙之意。但此处妙在,记梦境时,只是记鹤道人以飘然姿态与自己的简单礼仪揖对,并没有借鹤道人之口叨叨阐发哲理。揖笑而别,挥洒从容,余韵悠长。      赤壁三首有个很神的共同点:每到结尾,都会超然拔出虚空,自己跟自己玩。我以前开过个玩笑说苏轼就是满天数UFO。《念奴娇》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前赤壁是半夜里自说自话,后赤壁是遇到个鹤道人。《夜游承天寺》很短,也就一条微博长,但其妙处甚多。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质朴得像一小学生日记体,时间地点人物动机。妙在“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开始风雅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和古诗十九首一样的秉烛夜游劲儿,又有点王献之所谓“兴起、兴尽”雪夜访戴的事情。张怀民亦与之灵犀暗通,于是俩大老爷们一起散步去。当然此文不能深推敲,疑似有奸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经典禅意比喻句不提。然而和赤壁三首一样,把月亮和积水空明一比,又进入赤壁三首末尾那种清空浮游之意。顺便,也是他自己所谓“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的味道。   还是统计一下他的心路变化。  刚去黄州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凄凉得很。      住了段: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下半段又是一个人倚杖听江声,瞎琢磨,想就此江海寄余生算了。这时自嘲萧散随意劲儿已经出来了。    又住了段: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已经觉得有了浩然气就无所谓了,纵横往来,风流倜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著名的摆造型词。此词前有注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即《前赤壁赋》动笔前四个月。姿态也差不多,“何妨”、“谁怕”、“任”。都出来了。    再之后,赤壁三首和承天寺,已经进入云水风月,“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境界了。苏轼到此地步,有些陶渊明,但没完全离群索居;还保留着聪明劲,但自然而然;挺欢乐,挺自嘲,挺甜美,风风流流,清清澈澈,随心所欲。所以苏辙认为他哥哥黄州之后的文,“余皆不能追逐”。打个比方,严子陵还是“山高水长”,苏轼那时已经飘远了。“云无心而出岫化”了。  冯班有个好比喻,说,字如米,文如饭,诗如酒。我按此推论比方,则苏轼去黄州前,是清冽浓香;到黄州后,变澄澈了,清可见底,有些玄酒化,但后劲超逸至醇,大致如此。    王国维先生说比宋词于唐诗,苏轼犹如太白。他们俩都是开放、潇洒、豪迈、爱酒、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高高兴兴不爱受拘束的人,末了,他们都是四川人。余光中写黄河归了李白(将进酒),长江归了苏轼(念奴娇)。川中山水灵秀,端的天下无双。李白爱和神仙妖怪诸位先贤外加月亮云海流水打交道,苏轼到赤壁期间也进入这境界。只是他们都不清寒。苏轼自己说上可以陪神仙,下可以陪百姓,李白亦然。他俩都是随心所欲,不用特意摆架子,去哪都行的可爱人儿。
手机上刷到了这个问题,本来张公子和
老师都说的很透彻,珠玉在前,本不应续貂,不过我实在太喜欢这个话题,还是献个丑。王国维可谓慧眼如炬。苏辛同是大手,又同是豪放派,能用这样精准的两个字分辨两人的风格,精微至斯不复他求。稼轩词豪,豪在何处 ,豪在辛弃疾不经意就戳到到男人的肾上腺上,读辛词,总有一种小宇宙爆发的快感,读罢周身如火,所以男人晚上不能读辛词,读了注定是要失眠的。而读别人的词很少有这种感觉。辛弃疾实在太懂什么叫男人的浪漫,李清照不是没有豪放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气魄何其大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至此两句就不由得令人翘嘴角了:毕竟只是个女人。豪则豪矣,会感叹,会扼腕,然而不会燃。苏东坡不是没有豪放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画面何其壮观,然而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不由得令人哑然失笑:毕竟只是个文人。辛弃疾不然,他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起手一句“醉里挑灯看剑”,已经戳中无数男人的泪点。“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多少男人一辈子的梦想;“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男人就该有攻击性;“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男人该有的浪漫;”可怜白发生“,男人的遗憾。辛弃疾实在太懂男人要什么了,男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帅气还是丑逼,心里都住着一个武人,所以秦武王贵为国主,也要去举鼎;明武宗九五至尊,最想做“威武大将军朱寿”。无聊否,无聊;蛋疼否,蛋疼,可谁让我们有个蛋蛋呢。因而稼轩词豪,换个词就是酷,就是性感。而辛弃疾能写出这样的词,盖因他就是这样的酷哥,他不是自诩英雄,他是真的英雄。他二十二岁就拉起两千人的队伍,二十三就带一哨人马闯入敌营,擒敌酋,招叛军,决然南归。稼轩之才可谓惊艳绝伦,宋人谢枋得曰“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旬日取丞相的男人,因着南宋的偃武修文,只能沉居下僚,远离他热爱的事业,混迹官场,一力主战最终“不为世人所容”,这是怎样的痛苦。几许郁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几许忧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几许怨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几许悲愤,"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几许回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几许自恋,“我看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最终酿成了自嘲,“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然而心毕竟未死,曾经也有懂他的,陈亮,同样的主战派,同样的豪气干云,策马来见他,路过石桥“三跃而马三却”,陈亮怒而拔剑斩之,辛弃疾望见陈亮,满眼都是年轻时的自己。两人盘桓十数天,多方唱和。“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因着这样的同类,辛弃疾发出这样的感叹。然而“陈亮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早年慷慨激昂的辛弃疾在南宋压抑太久,已然沉重寡言,碰到陈亮方释放出自己全部的激情,想来二人相处的十多天,一定批判了朝廷种种缺失。因着早年辛弃疾杀伐果断的威名,陈亮深恐杀他灭口,盗马夜遁。也许英雄注定跟刺猬一样,不能离得太近。既然“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陈亮都不能理解我,那就这样吧,就这么孤独下去吧,我注定只能酷到没朋友吧。那就这样吧,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辛弃疾还是不想没有出息的哭哭啼啼,我还是选择热爱它。毕竟这世界还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一个英雄最后的出路,现实已然无希望到极致,他依然选择了用最浪漫的方式来倾诉,此豪之谓也。再说苏轼,苏轼何人,一言以蔽之,聪明人,具体点,学霸。别人还在苦哈哈的皓首穷经的时候,他已然进士及第,时年21。然而光读书厉害就算了,诗词歌赋文,样样精通,不惟当时俨然文坛领袖,放眼中国文学史,他都是最顶尖的之一,然后高智商的学霸总是不会囿于在一个领域称霸,于是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有他老人家一号,绘画,他是南派始祖之一。你以为这样就完了,你真是图样图森破。他连美食也不放过。我想苏轼同时代的人一定很郁闷,怎么到哪都有你?但是你以为他是在使出全力跟你比赛?你呀,还是图样图森破,他只是在玩。“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看看,人家随便玩玩就虐你了,你不服不行。高智商人士普遍有个特点,爱思考而思维跳脱,苏轼也一样。他的诗词文,动不动就不知不觉地思考到人生、宇宙,所以他的诗有理趣,词亦然,因为智商高,所以想的多,也惟其智商高,所以想的透。(题主所提三个字,如果换一个字来代替旷的话,我会换这个透字)。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明明是好好的写景,他一跳就跳到写景,写景你就好好写吧,忽然一下子又开始思考历史和人生了。抱歉,照顾一下我们这些学渣吧。我最不能忍的是,他的史论。苏东坡的史论,可以一言以蔽之,胡扯淡。但是,你看的时候却完全没有胡扯淡的感觉。看完以后你琢磨过来味儿了,然后去找他毛病,居然发现还有理有据,我竟无言以对!这样一本正经的胡扯淡你竟拿他没办法,你被他耍了他还躲在一边偷笑呢。而苏学霸一向是有前科的,他应礼部试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主考官是文宗欧阳修,一见就惊为天人,但是怀疑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做的,就给个第二。这还不完,文中有两句: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也是大学霸,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是出自哪里。不过学霸就是学霸,不会死要面子,不懂就问。苏轼说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赶紧翻书,可翻了半天,没有。欧阳修以为自己读书不细,继续不耻下问,苏轼怎么说的?“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想当然,这就是胡扯淡的文雅说法。我能想象这货把大学霸骗了以后,那种得意到飞起的嘴角。但是要知道,欧阳修是主张写文“言必有出处”,苏东坡居然捏造了个典故,这是公然在挑衅他的文学理论。不过大学霸就是大学霸,欧阳修非但不怪他,苏轼依然当进士,还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这就是高智商人士的第二个特点,嘴贱!爱吐槽,爱开高冷的玩笑。苏东坡还干过很多这种事。他日国忌,祷于相国寺,伊川令供素馔,子瞻诘之曰:‘正叔不好佛,胡为食素?’正叔曰:‘礼,居丧不饮酒食肉,忌日,丧之余也。’子瞻令具肉食,曰:‘为刘氏者左袒。’于是范淳夫辈食素,秦、黄辈食肉。这是吐槽道学先生程颐,(我很怀疑某人只是馋肉)不过程颐道学是道学,毕竟是一代宗师,不会跟他计较。苏东坡就是这样,时时不忘吐槽,还爱在别人擅长的领域吐槽,比如跟佛印各种论禅的段子,还有各种民间与苏轼斗智的段子,总的来说这些吐槽都是善意而无伤大雅。然而有人不这么认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欣赏幽默的心。在苏轼的人生中,不能不提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后,为官者大致分为两党,新党和旧党,苏东坡这个人,有人归之为旧党,但其实他哪党都不算,他作为大宋知名段子手,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可乐的事,新党犯错,他会编个段子,旧党犯错,他也赶紧写首诗,反正丫有才,不像段子狗一样吭哧吭哧憋半天,他玩得不亦乐乎。然而他不知道,有人是开不起玩笑的,
苏轼于当年移知湖州,照例上表谢恩。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指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这原本是件小事,宋代御史的责任我们知道,主要任务就是喷人,不喷人不能立功,不能升官。皇帝也喷,宰执更喷,越是位高权重名望高的越挨喷。所以“御史大法好,喷人有逼格”,没事就逮谁喷一下,何况苏东坡是文坛领袖,喷他绝对没错。按他以往的作风,再写一两篇文章自辩,在圈里一转发,没准又能骗几十万点击,“喷喷更健康,你好我也好”,想想还有点小得意呢。
然而关键的一击来了,一个叫李定的上书:“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这个李定,他得罪过,李定妈妈病逝,按例当守孝,李定恋栈不去。苏轼又犯了老毛病,嘴贱说他“不孝”。李定记住了。这几句诗评,句句都是诛心之论,但是诗这玩意,是艺术不是论文,玩的就是模糊,你怎么解释都行。有人读诗是享受的,有人却是要杀人的。所以苏轼被捕,中间一定经过很多折磨,令他这样想得开的主,几次想自戕。最后辗转周折,苏轼在自觉必死无疑的情况下,竟侥幸未死。苏东坡好就好在,尽管遭遇了不幸,依然不扭曲,他的依然是光明磊落。当通透遇上磊落,顿时化作“旷达”。苏东坡变了,豪放变成隽永,跳脱变为超脱。最能反映他心境的应该是《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然风雨无情,既然没有雨具,那又何必惧怕躲避它,反正前方还是有风雨,就让风雨来吹打我的脸吧,就让我在这风雨中吟啸徐行吧,既然不能反抗他,那就让我享受它,风雨过后,别有一番世界。既然这世界开不起玩笑,我就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它。如果说面对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生活,豪是依然选择热爱,旷就是依然选择原谅;豪是寻求世间的美好,旷是遨游天地,怜悯这些无聊的凡人;
豪是英雄的归宿,旷是智者的幽境。
东坡滥作似较稼轩为甚,不过评价一个作者应以其代表作和次优作品为基础,劣作可不予考虑。东坡之“旷”,似无字可替代,盖东坡无论豪放婉约,都与人心神俱旷之感;稼轩之“豪”,似可替以“逸”字,较“豪”涵括更多。东坡以神行,稼轩以气御。
两个不是一个级别的。辛出沙场情无解,苏欲求仙反带俗。下列辛两首:贺新郎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先说苏辛豪放之别。我们说“豪放词”,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坡和稼轩。如果让二人分这“豪放”二字,稼轩当占得一个“豪”字,东坡当占得一个“放”字。放,即观堂先生所谓“旷”。先说豪。稼轩之豪,即孟子“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之气。次说放(旷)。东坡之放(旷),即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于无穷”的不待万物之性。旷,什么意思?《说文》段注曰:廣大之明也。引伸爲虛空之称。可见,东坡之旷,是看得开,正因看得太开,多多少少有流入虚空的意思。豪,什么意思?俊也,英也,侠也,强也,健也,帅也。(《玉篇》:俊也,帅也。《正韵》:英也。《广韵》:侠也。《韵会》:强也,健也。)若说英雄,稼轩才是真正的英雄。而东坡,不是英雄,却是智者。东坡感兴趣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不是一种豪迈、而是一种超脱。“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虽看起来豪气干云,而究其根本,还是一个旷字。观堂先生之评价尽矣。2、题外话。把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虽然简单明了,但多多少少有点外行。这个分法,是明朝的张綖提出的。张綖这个人厉害,厉害就厉害在,他以一个词学门外汉的身份,影响了词学史上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豪放体”、“婉约体”的分法。张綖还好,他只是说“词体大略有二”,但因为这个概念太有冲击力了,后人遂把词人也以豪放婉约划分,这就大错特错了。李易安的《渔家傲》,不可谓不豪放。而苏子瞻的《蝶恋花》,不可谓不婉约。说豪放、说婉约,终究是不关内里的话。张綖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把词叫做“诗余”。张綖之前有很多《XX诗余》,那是因为前人编诗集,把词作附在后面,所以叫《XX诗,余》,张綖干脆来个创新,直接把“诗余”单拎出来,表示词的意思,后来,“诗余”就成了“词”的别名。以一个外行的身份,能如此深远地影响词学上的重要概念,不可谓不厉害。而此种现象,又岂词学独有?
谢邀。一两个字概括一个词家太理想化了,静安也只是基于对比为二公取了这两个字,未必便是通指。非要下字给个大基调,我便说稼轩词骋,东坡词畅。骋者直驰,畅者无阻。稼轩词是遇山迎山去,遇海奔海去的,一身横气,会调整节奏,时能疾行时自低回,但绝不因势趋避 。是以看他的词,常有种碾压感,仿佛听见猛虎在莎草上沉腰蓄势将跃未跃时爪下的一声轻轻的摩擦。动摩擦因数μ虽然不大,但没有这点儿粗糙接触面,还真施展不出他的好处。而坡词则是圆转流动,一派神行的。他的词勿论山海园林,俱是衣袂飘举谈笑风生,真正悲欢离合能不滞于物。是以他眼前,山未必是山,海也未必是海,广袖飞动间我们根本看不出他究竟是避了还是没避,就这么潇洒地行过去了——是个遵循牛一律,μ几乎为零的词人。坡公词作得固在此,若有失或也在此。与万事万物都有接触面,却构不成任何阻力,故诗人独有的一种孤勇便无处使去了。一个是虎过山风疾,一个是龙出潭水空。这便是我对他俩的印象通缉画像。有按图索骥者,则误伤勿怪。
胡诌几个:稼轩词热,东坡词冷。稼轩词新,东坡词清。稼轩词悲,东坡词幽。二人词风均不止一面,王国维拈出“豪”“旷”二字,点出二人词风的主要特点,确为精微。
辛弃疾的年代是金人南侵,抗金一定是壮烈啊,必须豪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苏东坡的年代是新法旧法,各路人马倾轧,要想过得舒坦点,一定要心胸豁达,必须旷啊,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知怎的 突然想起射雕东坡如同老顽童周伯通,有股子顽皮劲儿,如老夫聊发少年狂 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且遇事看得开,从不拘泥于得失起落,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是鱼鸟之性,对世俗世界并无太多粘连,一脱即开。稼轩如同郭靖,正气凛然,热血倔强。责任心深入骨髓里,苦熬死等,但想都没想过摆脱。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仍是男儿到死心如铁。即使游于山林间,看到的仍是长身十万松,隐居于带湖,想的却是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他们都是一饮千钟的好酒量,东坡是疏阔,酒在风中散去。稼轩是豪放,酒凝郁在血里。
哎呀我写过一篇这个的作业那就答一个吧……先说这两个字真是蛮好的……作为概括能包住大部分了,还很传神。要另外找的话,稼轩暂时想不出来,想说他又随便,又实在,又诚恳——但是这好像字已经太多不符合题主要求了……东坡的话,写作业时写的是“超逸”。想来和“旷”和“游”也算是一路的吧,想得开,胸怀广,不拘束不凝滞,大致是这个意思。多说一点的话,东坡写词,心眼常清,身常欲闲,爱做梦说梦,随遇而安,到那儿都能找到欢喜。活在两个世界里,眼前一个,心上一个,却又将两个世界联接得很好。写词这种文艺创作,就常常是从眼前的世界说到心上的世界,就成了一个超逸。东坡有一首很凉快的念奴娇,也是写中秋的: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清眼看清景,下笔也清凉无系,乘着风就飞走了,俗尘里的什么事,不想了,且去水晶宫里吹笛子,开心,凉快。东坡特别喜欢陶渊明,在《题陶渊明二首》说,“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这个问句吧,我觉得其实有那么点在自己教育自己的味道。学学偶像啊,不要役于物,活一遭就要活好。无事是身闲,还要心闲;身不能役于物,心更不能了。看开一点,超然物外,是风雨是晴,都没有什么的,一任平生而已。(前两天看到有个说法说东坡那种走到哪都看得开、走到哪乐到哪的态度,说是乐观,其实也是悲观,因为大处无望,所以才在细末处像什么吃的啦之类的找乐趣。我觉得也有点道理的,不过我倒不觉得是大处无望。与其说是“无望”,倒不如说是,都一样啦,没什么好指望的,吃吃玩玩,和邻居聊聊天喝喝酒,这种快乐,多实在呀,这样。说来张公子好像也有点像这个款。)然后是做梦,一个古今如梦,一个人生如梦。在燕子楼梦见了盼盼,醒来就没有了痕迹,可古时那个曾住在这里的盼盼,不也同样早没了踪影么?古和梦,又有什么区别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日我在此为盼盼感慨,后人也会在这里或者那里为我感叹。盼盼装饰了我的梦,我装饰了别人的叹息。这古今大梦,在盼盼身上,在我身上,也在后人身上,又何曾有人梦醒呢。东坡就爱反思这些个,知道自己在做梦,和浑然不觉自己在做梦,还是不一样吧?多少,是把自己超拔出了一点的。然后他看上去很少思乡,好像走到哪都是家乡。元丰七年(1084)离开黄州的时候,他写《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你说他真的不想家嘛,真没想起过,怎么劈头就是“我偶像说快回家啊,可是我回哪啊,我家好远,我都这么老了……” 所以,想还是想滴,但是呢,黄州也很可爱……虽然不是家乡,风土人情一如家乡,我又何必思乡啦。可惜,世事沉浮,黄州再美,还是不能就此老却东坡,总也是要离开的。等闲离别总消魂,这下该伤心了吧?——伤心就不是苏大胡子!就算是,“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也总不过闲看秋风,洛水清波。舍不得,那是舍不得的,但是啊,人生就是这样子嘛,其实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命运无常,也不过是如此分离聚合周来复去的循环,悲之喜之,哭之笑之,随时而已,随心而已啦。风月不变,洛水长存,哪里不是家呢,今时去,总有再时来,就是不来,黄州的父老乡亲们,不是也还在这好好的过活着么。这堂前的柳树,就是留下的我呀,也就不必恋恋眷眷,缱绻连绵的啦。你说他怎么这么想得开,他也告诉你,“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他的词里没有漂泊感,是因为他的灵魂没有漂泊感;他的灵魂没有漂泊感,是因为他的心从来安放有处,就是这无边日月,大千河山,每一个具体的地点,都只是他心所寄寓之处的一个具象而已。无常算什么,这里那里又有什么不同,我就是都能找着好,天下都是我的家。说到底,还是不拘束,不凝滞,想得开,胸怀广。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呀。他的一只眼睛流连着此处、此时和此身,却永远还有一只眼睛看着无尽奥渺的远处、高处和别处,因此写出了这样的那样的词。所以是超逸。先这样啦~知乎第一篇长回答~
很久前写的,应该可以算是回答。————————————————————————————————————————词到李后主由 “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提高了品味,开拓了境界,自此文人士大夫开始大量创作,词作的数量及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宋朝的“一代之文学”。词分两脉,一曰豪放,一曰婉约。婉约派词作以抒发儿女情长、离情别绪为主,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李清照,而豪放派则多以家国大事、咏史怀古入词,苏轼和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中的领军人物。苏辛二人的词大气磅礴、有金石声,极具感染力,但是细品起来两者的“豪放”有着明显不同的体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品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实乃一语中的。细读两人的代表作,就能理解王国维为何会有如此结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o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两首词在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辛词明显的借鉴了东坡词。从起手看,两首词同样以时空为大背景紧扣“怀古”主题,对过往人事作了精彩回顾。苏词中凸显的英雄是周郎,他的功绩是赤壁之战;辛词里的豪俊则主要是刘裕,其霸业是包举残余江山,建立刘宋。之后他们均由追忆古之英豪而感及自身,苏轼在写完周瑜功绩后一笔兜回现实,抒发了两鬓斑白、功业无成的感慨;稼轩则在回归现实后隐射南宋政府用人不当,道出心中不平。    从具体写作手法上看,两者又存在明显不同。苏词用的是直笔少顿挫,他的感情抒发是顺流直下式的。由大江东去想到英雄人物泯灭,由赤壁想到当年的江东才俊周瑜。在追忆周郎功绩后,虽然喟叹“早生华发”,从中并没有郁结之情。像周郎那样的千古风流人物都已在无情的历史中泯灭,自己又能如何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历史、现实、英雄、凡夫皆为灰灰,有的是一种勘破世情的平淡。篇尾他泛舟中游且饮美酒,“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胸中块垒一浇而尽。    在辛词中,则能感受到明显的情绪起伏,词中多顿挫,几起几落,穿梭古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书写中凸显自己的不平。开言“千古江山”是一种极目远眺、豁然开朗的心境,但之后马上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曾出现孙权这种豪杰的地方再也找不到英雄了,这一层转折将感叹上升为悲壮的质问;之后奢华美丽的“舞榭歌台”“被雨打风吹去”又是一层转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到“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用往昔之辉煌映照出今日的萧条。要注意的是,词中对孙权刘裕的描写用的是平视视角,所以指点江山的豪气自然而来。他的怀古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式的自艾自怜,有的是不平与控诉。虽然在词的后部分少有转折,但他心中的郁结块垒还在涌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平沉郁之气几抑几扬,最终崩裂,人间自有英雄,只是如今英雄无用武之地!    从对两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到,苏词中的“旷”主要来自于苏轼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他把不平苦难当做宝贵的人生经历,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黄州、惠州、詹州是他谪贬的三个地方,但这绝不是自嘲之语。他在磨难中不断充实自我,从而实现了精神自由,因此在他的词作中体现出一种旷达、大气的神貌。而辛弃疾并不是传统的文人,他是一个慷慨救国的英雄,“壮岁旌旗拥万夫”他的本色是武人,他一生都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他生长被金人占据的中原,21岁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耿京被叛徒出卖谋害后,他率五十余骑,袭击金军大营擒拿叛徒。就是这样的赤胆忠心、国士无双的伟丈夫却始终得不到信任,归宋后忍辱负重的等待机会,还要被奸佞小人谗言陷害。像是矫健的雄狮始终被锁在樊笼里,心中充满愤慨和无奈。他不能驰骋疆场“气吞万里如虎”,只能在落日亭台的孤雁声里“把栏杆拍遍”,只能将“万字平戎策”换成“东家种树书”。因为胸中有太多郁结块垒,他只能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英雄落魄做词人,词是他喷吐胸中郁结块垒的出口。    苏词旷、辛词豪虽各具千秋,但在我心中,辛稼轩才是豪放派中执牛耳者。毕竟“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才是真正的豪情之词。
东坡:伪。斧凿痕迹太重,不似他自己说的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感觉是“作”出来的。纯个人感受。
纵观宋词八九成都是婉约,纵观苏辛八九成都不豪放,可是不说他们豪放就没了。
与其这里找人问答案,不如回家把他们的词读完。稼轩傲高寒。但有军人之凛凛。所以极热闹处也是极孤冷处。比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般豪气以为,不料结尾是:可怜白发生。原来醉里挑灯,梦回吹角,全是达不成的郁结梦幻。以繁华写没落,以热写冷,以梦写真,才是真正到了骨子里的冷。至于他真冷的,比如瑞鹤仙--梅,你们可以百度出来有多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自行车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