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迪机械是江万里的什么人

当前所在位置: >
原来,这才是宁波人在夏天该做的事!
小明天天35、36度的!!!还让不让人嗨了!是不是又想玩水了?小编小明这个问题不要说出来嘛! 但是再来一
小明天天35、36度的!!!还让不让人嗨了!是不是又想玩水了?小编小明这个问题不要说出来嘛! 但是再来一个冰激凌我也是不介意的...这个夏天去北仑山海港乐园就够了↓↓↓小编  高温…酷暑…盛夏…夏天那种让人无法躲避的酷热,使人头痛的热浪,不论你走在烈日炎炎下的大路,或是已进入商场、房屋的阴影;不论是在早晨还是在傍晚,那暑日的热如期而至。可是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城市,哪里找寻本不属于夏季的凉意?  去海港乐园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泼水大战?或许在海洋冰川上品评冰激凌的甜蜜?抑或在追风掣电的设施上一决高下?这才是夏天该做的事。祈雨祭祀典礼  祈雨,源于几千年前的祈雨祭祀典礼,是中国历代皇朝直至民族民间重要的大事。尤其在一些原始部落,仪式更为神秘隆重。每年仲夏之月,部落酋长要亲自向上天祷告,祈求天降甘露、泽被苍生。在钢筋水泥的今天,凤凰山海港乐园带你千年,感受神秘的祈雨仪式,体验祈雨的泼水狂欢!  神情肃穆,在一片神秘的气氛中,凤凰部落酋长身着传统庆典服饰,手持法器,配戴面具出现在祭坛下。只见他双眼紧闭,口中不断念诵着祭文祷词,祈求雨神显圣。忽然,天空巨响,一串串雨帘穿破天际,雨神在万众瞩目下如期显灵——晴天忽大雨。无数的雨珠下起来了,预示着善良的人们都将得到神的庇佑。人群中爆发出“圣雨降临啦”的欢呼声。酋长神带领众人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将人潮涌动的乐园变成了一激情海洋!看上shui就泼shui,爱suhi就泼suhi。在这里没有老幼尊长之分,大家都是水的弄潮儿,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愿,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好一个清凉世界!冰淇淋甜品节  坐在海港乐园定制的海洋冰川的卡座,看着外面的熙来攘往的人流,欣赏着设施上挑战者的疯狂,品尝着杯中的特色冰激淋,让香甜的味道在舌间慢慢回旋进入肺腑。这只是凤凰山海港乐园的一个普通星期天午后时光的一个片断。  7月-9月海港乐园重金打造甜蜜冰镇,在人气火热的凤凰城堡营造冰激凌甜蜜小镇,百余种冰激凌、数十种天然饮品绝对让你大饱口福。一口口慢慢地品味,轻言细语、天北、漫无目的地聊着天,看着夕阳的余晖慢慢地退却,品味时光的轻柔抚慰,甚至有种在冬日里微醺的快乐。决战凤凰山  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电视播出;乐园各大顶级设施巅峰对决;赢取丰厚大奖……这一切都只为给你提供决战凤凰山入场券。7月10日-10月3日凤凰山海港乐园联合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隆重推出“今天我最强”第三季——决战凤凰山。  在摩天轮座舱里上演逃出密室;在46米高空绝密飞行表演巧解魔术环;听名字都让人颤动的雷神撼天锤唱歌猜歌名;大舟冲浪挑战保护小熊;空中脚踏车谱写速度与激情;自由落体体验天地互动的乐趣……报名参与就有机会赢得奖品哦!  这个夏天凤凰山海港乐园为您准备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互动。全新的海港乐园准备了、欢乐、刺激的炫酷挑战,这才是这个夏天该做的事。避暑贴士公  交:宁波火车南站、南站、雅戈尔馆可乘783/789路至凤凰山海港乐园站下车;?自  驾:宁波绕城高速至北仑出口下,右转至泰山路直行2公里后左转至辽河路,抵达凤凰山海港乐园;请导航!详请咨询:5除了海港乐园的戏水狂欢季,听说最近咱们宁波还拍脚丫子哦~文艺范的、的、范的...总有一种适合你!有人说,鞋子的作用无外乎二种:保护与美观但时间久了,觉得鞋子有时是一种束缚与隔绝内心总有一种随时会爆发的冲动去丢飞我们的鞋子,放下所谓的矜持让自己与大自然有一次亲密的接触用脚去感受,让心去飞扬好像自己又重新回到了童真时代▲胡美恩/ 图以上不是臆想,初夏的溪口最近流行这么玩你还不知道吗?瞧:▲傅旭涛/ 图一波波插秧队▲江迪/ 图齐刷刷晒美腿▲江迪/ 图冰冰凉戏戏水▲江迪/ 图蹦嚓嚓爱摇摆哎!城里人真是会玩,可咱也不能落后所以小编赶紧开启搜索模式为大家奉上好玩又精彩的“赤脚宝典”练功从娃娃抓起,多踩踩更健康发现三隐潭可真是个赤脚走千里的绝佳胜地啊▲傅旭涛/ 图“喂,刚刚闻到一股怪味”,“谁的脚那么香”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啦▲江迪/ 图设施真齐全,走累了、脏了,洗洗更健康这千手观音绝活还收不收队员啊▲江迪/ 图光着脚,追逐爱这样好像更有诚意噢▲傅旭涛/ 图踮起脚尖,和瀑布来个深吻“爽肤水”洒在脸上,瞬间神清气爽▲江迪/ 图这可是当年宋美龄女士在妙晏坐石上的经典招式噢▲江迪/ 图传说中的“水上飞”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傅旭涛/ 图溪南林萌大道健步如飞▲傅旭涛/ 图剡溪河里夏日戏水,有没有回到童年的感觉不要说小编没有告诉你噢赶快来加入“赤脚大仙”的行列让大家一起hight个够!来源:北仑、溪口旅游宁波旅游整理欢迎在本平台的“微活动——我要投稿”中向我们投稿,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奖励。觉得不错请点赞↓↓
微信号:gotoningbo
提供最养眼的宁波美景、最实用的旅游攻略,最全的旅游资讯!要你吃好、喝好、玩好、游好!
最新加入微信帐号
TA的最新文章
车夫网总共收录1492264个微信公众账号.&&&&微信运营交流QQ群:
Copyright 2015 CheFu.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济阳堂江氏宗族
地址:/JP009051
济阳堂江氏宗族
一、姓氏渊源:1、源于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外出捡到一只玄鸟(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了孕,后来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地,建立起江国。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2、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西周初年,周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今广东翁源),后以邑名“翁”为氏。据《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所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广东翁源),后代以邑名“翁”为姓。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翁、江、方、龚、汪六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也姓江。兄弟六人同列进士,被誉为“六桂联芳”。3、源于萧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唐朝时期,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其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村。4、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满洲人有姓江者,世居得州、三台等地。清朝时期四川明正土司辖木坪,藏族,父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为土坪地区土酋。今台湾土著、回、彝等民族均有此姓。二、得姓始祖:江元仲。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故江氏后人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三、各支始祖: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原籍南康都昌寓居饶州,由太学领乡荐登进士,官至台铉因权奸乱政力辞归里,襄樊失守知事不可为于居侧凿大池匾曰止水元兵入饶遂投之,从者殓葬虎形山有风火罗围石狮石策为迹。后追谥文忠公为建祠。元配:彭氏,赠大德夫人,殉节止水葬与子远公同墓。生子三:茂华;茂盛;茂荣。华公未详。是为湖南湘阴江氏始祖。江德新:明洪武辛酉以聪明直科进授江南淞江府经,历升上海县知字明卿号毅奄原籍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蛟樵舍五谏乡四十二都一图九甲生元顺帝至元二年丙子岁十月初五辰时洪武二十八,年豪民徐士宗告不应事国初法令森严谪戌湖南,永定衙屯堡道溪余市中三溥享寿八十五岁卒永乐十八年庚子岁十子月初九亥时葬长新堰大凤彩卯酉向著有采 集 首卷有赞。元配:陈氏,生元顺帝至元年乙亥十月初四亥四时殃葬祖居蛟溪三角山。生子四:江瑛,江珉,江琼,江珪。庶:薛氏,生明洪武十四年辛酉二月初二卯时系南京淞江府上海县十七保沈家庄双桥地人隋戌永定卫,无出殃未详葬大凤形卯酉向。庶:刑氏,生殃俱遗葬大凤形卯酉向无出。继祖之子:江日新,号礼齐,生元至正二十年庚子五月初六未时葬庄前陇。元配:徐氏,生洪武二年己酉六月初六子时。生子二:江珎,江辰。是为湖南、安徽江氏始祖。江南浦:字福三,号之演,公自本郡禾坪卜迁里心开崇衍派宝,自公始传载卷一。妣魏氏,讳元娘,夫妇生卒未诠合葬本堡陈家沟,狮子嵊顶上第一层王穴其山场系子荣公之业以葬祖父文盛文茂两房照管后代重修碑志。生五子:长子江贵显,二子江贵安,三子江贵卿,四子江贵名,五子江贵英。是为湖南、安徽江氏始祖。江惟清:行三,字益澄,□流公之长子,次汉迁上湖三惟怀迁□邱吉心先生曾孙也,因红头贼之乱都芝山下徙居云路庄,娶林氏。子三:长曰克俊;次曰克杰;三曰克仲;又名泳潸□音转也以下分派。是为福建永定溪南里江氏始祖。江秉铎:以徽之义士也,业儒而□□□有靖康之难乃弃文习武性好猎弓弹鹰犬之技,日习而日精,后从岳王北伐克复汴梁州郡,公随阵多立奇功,鹰撃马首犬啮马足沐擢金轮梭财岳王遇害乃弃职归农事载,南宋路史文天祥傅班师后渡民于阴沙卽今靖邑也。靖邑犹为泽国高阜尽堪托足公与同乡之刘姓者于西沙之水口筑田耕种今西乡刘江叚乃我祖之始基也。公生九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皇明初第四房与七八共三支,廻徵现有六房居靖泰之间。生於宋元符元年茂寅十月初九日吉时。卒於南宋乾道元年乙酉八月十八日吉时。元配:陈氏,生於元符二年已卯九月廿六日吉时,卒於隆兴二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吉时,生九子。是为江苏靖江骥江江氏始祖。江蕙公:富二公之子,行贵六,公自洪武之初开化渥溪从居谷水之西廿三都柱竽山脚土名上庄坞,见其山清水秀遂此而居焉。是为浙江兰溪济阳江氏始祖。江继潢:字愿翰,元顺帝二十六年丙午四月初六辰时生,明永乐十十二年甲辰九月初三卯时卒,葬江家坪秀公港道形山右边便塘冲,左边黑塘冲,左一冢丁山,癸向,有碑。配姚氏,元顺帝二十一年辛丑七月十九亥时,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十二初六寅时卒,葬秀公港道形山夫填右丁山癸向有碑。江德二:出生年月不详,妣谈孺人生,生子景二,按江氏发迹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花园坡,祖德二公迁蒲圻,其兄德一公迁汉阳,今族繁聚散不常,难以统属惟将,蒲圻一支纪其相傅如此至合二大支,而为一后,有达者是所望焉。资料有待补充。四、迁徙分布:江姓发源于今河南省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灭后,其国人以国名“江”为姓,有的北上到淮阳(今河南淮阳),再往北迁到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以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有的逃到齐(今山东临淄)、陵阳(今安徽石棣)以及郧阳。还有一支江姓族人,大约在西汉时在江贞的率领下迁往今山东省济水之南,以“济阳”为郡号。晋时有陈留人江琼,为冯翊(今陕西关中)太守,“永嘉之乱”时,弃官逃奔,其子孙因居凉土(今甘肃凉土),世传家业。唐朝时,江姓已遍布北方地区。江姓南迁开始于唐朝初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有九十一人六十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安史之乱”后,江姓大举南迁。到宋朝初期,南方江姓人口发展壮大,出现了“六桂”堂号。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仁和(今浙江杭州)。广东、福建、台湾的江姓(翁江除外),大部分源自浙江省常山、开化交界处的汾口。吴越国的副相江景房,在吴越灭亡时因拒绝迎宋而烧毁典籍图册被贬,隐居于浙江常山的汾口,其后代功名极盛于两宋。南宋时济阳郡江姓率领族人迁入江西省都昌,传到江晔(八郎),为闽、粤、赣江姓始祖。江晔生有三子: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他的弟弟和子孙再由江西省迁入福建省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广东、福建的江姓皆奉江万里兄弟为祖。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清朝初期,有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今名江湾)。明清以后,江姓遍布全国。 五、郡望堂号:1.郡望: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城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汉惠帝后改为郡,其时仍为国,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地区。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六桂郡:又称六桂县,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地区。治所在地闽县(今福建福州),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朝景云年间(公元710~712年)改武荣州置县,治所在晋江(今福建泉州)。2.堂号: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江姓远祖——伯益
江姓封姓始祖——赢济
伯益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裔孙,为舜帝大臣,辅助大禹治水立大功,至禹继舜位,仍执掌国政,为上古著名贤臣。大禹临终前曾遗命将天下禅让于伯益,遭伯益拒绝,隐避于箕山。伯益后裔赢济,佐周武王伐纣有功,(公元前1101)受封诸侯,国号为“江”。江侯的子孙遂以国为姓,即江姓。尊奉伯益为江姓远祖,赢济为江姓立姓始祖。
江姓起源与演变据《中国姓氏》所载及当代有关历史探究,中国江姓主要有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自赢姓。按《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黄帝者,少典之子,名曰轩辕,……黄帝共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再阅《史记》:“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颛顼帝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为帝喾也。”传说“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东夷族以燕子为图腾,赢是燕的异体字及同音,以赢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东夷族的另一大系统,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鸟兽,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赢”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继承东夷族的赢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赢地,南临瀛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赢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伯益后裔是东夷族赢姓部落的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及主宰中原建立夏朝,伯益后裔也迁徙到河南江淮流域地区。据江氏族谱记载:江氏为颛顼之玄孙伯益之后,传三十一世至赢济,佐周武王伐纣有功,公元前1101年受封诸侯,国号为“江”。据河南省文物工作组和正阳县文物工作者的大量挖掘考查认定,古江国的国都在今河南正阳县大林乡涂店附近,该遗址西北距正阳县城40公里,南距淮河1公里,往东不远与息县接壤,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江国的疆域,按今天的地名说,东达息县西部,北到吕河,西及确山县境,南至淮河,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大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的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重要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有强盛起来。公元前624年,楚国率师围攻江国,江的盟国帮其解围,次年(公元前623年),楚国再次出兵攻打江国,终不敌楚,国人流落各地,为不忘故国,便以原国名“江”为姓氏。因其始祖伯益为赢姓,故称江氏源于赢姓。
第二支源于姬姓,系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另一说在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代以邑名“翁”为姓。宋初,南方正处在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各国为争霸天下,出征战场,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将军,在战场中与洪、江、方、龚、汪等五位将领义结金兰。唯独翁乾度将军有幸荣归故里,其余五名将领阵亡。翁乾度为缅怀结拜兄弟之英烈,不忍其无后,将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随姓江。因翁乾度的始祖为姬姓,故称江氏源于姬姓。
第三支系出外族的改姓。江姓不仅是汉族的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世居得州、三台等地的清满州人有江姓;清代四川明正土司辖木坪,为藏族,父坚赞,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回、彝等民族也有江姓。此外,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江姓曾被迫改为江本、江川、江上、江岛、江原、江南、江崎等日本姓,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荒本。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江姓才恢复原来的姓氏,土著奉命废除日本姓,一律使用汉姓江。故称另有江氏源于外族的改姓。据现居住在台湾省台北县内湖乡石潭村的永定江氏就世代相传,他的江姓并非伯益之后裔,是由于:“其祖由中原南迁,横渡长江,风浪大作。乃向天祈祷,如得安渡,即改姓江氏,果风息得渡,遂改为江姓。”这个传说在盛清沂所著的《台北县二十五姓族谱叙》中也有提及,故称另有江氏源于外族的改姓。
济阳郡。唐天宝元年(742)置,治所在卢县,今山东茬平县西南。江姓自伯益后裔江济封江侯,再传十六世至江贞,率族众避难至山东济水之南,遂以济阳为郡望。
六桂堂。据史载: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将军为缅怀在沙场牺牲的五位结义兄弟,将六子分姓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次子处恭,分姓江。兄弟六人,分三批各考取进士(三科:老大同三弟,老二同六弟,老四同五弟)。三科六进士,在同一朝代为官,满朝皆知,御赐“六桂坊”,有“六桂联芳”之誉,故有“六桂堂”之称。
梦笔堂与生华(花)堂。南朝济阳考城人江淹,字文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见称于世,世称江郎。据《释义》注:江淹少时梦中得五色笔,故文彩俊发,举秀才,对策上第。后遂用江淹“梦笔生花”,比喻文思大进,文才卓迈,笔力不凡,或称大手笔。江姓后裔为发扬文风,以祖祠命名“梦笔堂”和“生华堂”。在福建连城姑田岭祖祠题有楹联云:“室有藏书随日读,家传彩笔梦花生。”故有“梦笔堂”和“生华堂”之称。
苍南江姓迁徙
江姓迁徙与演变
据苍南各地现有《江氏宗谱》记载,人迁苍南的江姓,基本上由闽省泉州府安溪县清泉乡赤岸村迁徙至此。宋时谏议大夫江通环的玄孙江祐和江朝琛,江祜的后裔由福建泉州府转迁至霞浦陈婆垟,后迁福鼎南湾,再迁入苍南沿浦大姑、云亭孟福林居住。江朝琛自福建泉州府转迁温州东门肇基,其后裔再转迁苍南龙港、金乡、钱库、桥墩各地居住。今将收录部分迁徙列明于下,以供考证。
云亭孟福林江姓
始迁祖江朝珧,字启郎,系江守傅嗣子。时值清顺治十八年(1661)下旨迁界,康熙二十三年(1684)撤销迁界,是以江守传、江守傅兄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福建霞浦陈婆垟携眷递迁福鼎县二十都岩坑涨流湾(今南湾)住居。江守傅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由南湾转徙平阳县蒲门大姑(今属沿浦镇)定居。江朝珖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由大姑入迁来此定居。配刘氏,生子四:日异、日最、日是、日满,分为“文、行、忠、信”四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沿浦白蓬岭、木林、小姑,霞关瑶洞,渔寮荷包田、蒲城城内、东门外和福鼎县竹岙、小溷、大丘头、海田、马垟、沙埕、岙腰、南镇等地。
云亭中贡江姓
始迁祖江学典、江学谟、江学训、江学诰诸兄弟(均为天房之支裔,分为“元、亨、利、贞”四房),系江朝珖玄孙,江得渌之子(江得渌卒于清嘉庆六年)。于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随母章氏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江学典,字以型,元配吕氏,生子二女二:开壮、开钏,继配殷氏,无生育;江学谟,字以显,配林氏,生子一女二:开拱;江学训,字以垂,号笃斋,配金氏,生子二女一:贡珍、贡琛;江学诰配吴氏,生子一女二:贡瑶。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云亭木林江姓
始迁祖江得坦(),系江朝珖曾孙,江日是之孙,江国平长子。于清乾隆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配刘氏,生子三:学启、学筮、学馀。
沿浦小姑江姓
始迁祖江成素(),系江朝珧八世孙,江日舁七世孙,江国龄六世孙,江得烈玄孙,江学圭曾孙,江开统之孙,江建滔长子。于清咸丰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配曾氏,授子江宗秤。
云亭白蓬岭江姓
始迁祖江开英()、江开昆()、江开涩()、江开狮()诸兄弟,系江国龄曾孙,江得薰之孙,江学参次、三、四、五子。于清嘉庆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另一支始迁祖江建佐(),系江国龄玄孙,江得烈曾孙,江学宗之孙,江开来之子。于清嘉庆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再一支始迁祖江建式(),系江国龄玄孙,江得烈曾孙,江学宗之孙,江开徐长子。于清道光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
霞关瑶洞江姓
始迁祖江开享(),系江国进曾孙,江得嵩之孙,江学滔次子。于清嘉庆年间由孟福林入迁来此定居。配蔡氏,生子江建拔。
渔寮荷包田江姓
始迁祖江成牧(),系江国进六世孙,江得尚玄孙,江学思曾孙,江开聘之孙,江建葛养子。配林氏,外甥继嗣,名江宗泙。
龙沙下宅江姓
始迁祖江会英、江云英()、江浩英()三兄弟,系江五公之孙,江朝海长、四、五三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沙坪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三十一都兰松垟(今南宋),旋迁龙沙下宅定居。江会英配氏不详,生子三:光和、光蜀(迁四川成都府,后裔未详)、光畔;江云英配陈氏,生子四:德忠、文忠、元忠、有忠,分为“日、月、星、辰”四房;江浩英配苏氏,生子三:其忠、明忠、信忠,分为“松、竹、梅”三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玉沙山边,昌禅顶宅等地。
龙沙玉沙山边江姓
始迁祖江明忠(),系江浩英次子。于清乾隆年间由下宅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允高、允义、允伯、允茂。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沙岭门狮头额等地。
龙沙岭门狮头额江氏
始迁祖江仲振(),系江浩英之孙,江允招次子。于清嘉庆年间由玉沙山边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六:兴耽、兴藻、兴册、兴总、兴记、兴厚。
昌禅顶宅江姓
始迁祖江义水(),系江光和曾孙,江国安之孙, 江 君柏次子。于清道光年间由龙沙下宅人迁来此定居。配曾氏,生子四:成秀、成赋、成谋、成禄。
金乡上堡江姓
始迁祖江正初,系江朝琛苗裔。据温州《济阳郡江氏宗谱·序》:江朝琛,讳维生,号虚文。系闽省泉州府安溪县清泉乡赤岸人,仕于温州府经历司。南宋年间因寇乱,不得荣归,遂卜居温州东门肇基。夫人霍氏,生二子一女,长芝芳,次芝芬。芝芳(注:南宋庆元没有乙酉年,删去)配柯氏生子二:公动、公达。公达后传七世至江智洪,号梅窗,明成化八年官居大学士教读太子职(注:《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温州府志》均查无该人官职)。配唐氏,生子三:显东、显晨、显西。江显晨由温州东门外迁居瑞安县鹤屿下湾庄。后传二世至江温泉,配刘氏,迁居平阳县北港。又传三世至江徵恒,配顾氏,生子二:正初、宁初。江正初自平阳县北港四十二都转迁廿二都金舟乡永泰村蔡家里永安上堡定居。配林氏,生子三:德魁、德卯、德春。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钱库芦浦江姓
始迁祖江子清,系江朝琛十七世孙。为江朝琛之孙公达派下,传七世至江智洪,智洪之长子显东,字汇东,由温州东门外迁居永邑十六都陈庄(今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陈庄村)。后传六世至江子清,由永邑十六都陈庄转迁平邑芦浦肇基。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金乡小岭后及县内外各地。
桥墩碗窑江姓
始迁祖江钊,系江朝琛十七世孙。为朝琛之孙公达派下,传七世至江智洪,智洪季子江显西,字汇西,由温州东门外迁居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古田里华坑村,配陈氏。后传六世至江钊,由福建汀州府连城县转迁桥墩碗窑定居。配华氏,生子二:万锦、万秀。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龙港江宅江姓始迁祖江兆麟,系江朝琛十七世孙。为朝琛之孙公达派下,再传十世至江国藩,配苏氏生二子。由温州东门外迁居平阳县北港南湖。再传四世至江兆麟,自平阳南湖转迁凤江乡江宅定居。配氏不详,生子三:士文、士玖、士理,分为“孟、仲、季”三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渔寮王孙马鼻江姓始迁祖江钦诸、江钦玉兄弟,系江一宏曾孙,江惟立之孙,江明初之子。其先世居福建泉州府永春县乌石白网坑。江一宏配蓝氏,生子四:惟龙、惟凤、惟立、惟选。迨明季间,其兄弟四人由永春县乌石白网坑迁居福鼎县石坪园。江惟龙转迁江西省城八角井边,江惟凤转迁浙江台州府玉环县芦岙,江惟选仍居石坪园。江惟立转迁温州府平阳县三十五都王潭口大岗脚仓基,是为迁平始祖。配王氏,生子一:明初。江明初配谢氏,生子四:钦积(回迁石坪园)、钦德(迁居五十二都石塘)、钦诸、钦玉。江钦德配黄氏,生子三:廷俊、廷裕、廷魁(出绍叔父钦诸嗣)。江钦诸、江钦玉兄弟约于清乾隆年间由宜山坑口(何时迁宜山坑口不详)经石塘携带侄儿江廷俊、江廷裕、江廷魁入迁五十三都王孙马鼻(今渔寮乡王孙马鼻)定居。江钦诸配林氏,抚子一:廷贵,嗣子一:廷魁。江钦玉配陈氏,生子六:廷秀、廷标、廷士(出继林氏嗣)、廷科、天富(出继舅父陈姓嗣)、廷满。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矾山街、马站街、灵溪街等地。
矾山街江姓始迁祖江宗芳(),系江存里之孙,江成坤赘子。于建国后由王孙马鼻入迁来此定居。配曾氏,生子一:履恭。江履恭配简氏,生子二女一:为川、为塔(在温州工作,居温州)。
一、江姓在历史上的分布和迁移
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在广西和浙皖地区最有影响。江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江的人至少有26个,总人口大约在310万。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口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人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以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著姓。唐宋之际,随中原的多次南下移民潮,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期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O.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占江西总人口的O.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年),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3%,为明朝第五十九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江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61%,净增加了15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21.7%)、江西(17.2%)、江苏(15.1%)、浙江(14.4%)、安徽(13.5%),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福建总人口的1.5%。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江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江姓的人口已达到313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313万,增长了近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江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至今近1000年中江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浙江、安徽三省,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北、福建,这四省又集中了31%。广西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12.4%,占省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在近600年期间。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
二、当代江姓的分布
江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大部、江苏大部、安徽大部、山东东端、湖北东部、广西东端、贵州西南、四川东南、湖南西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江姓人口达到,0.9人以上,尤其在赣南、浙东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江姓人口在1.8人以上。江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O.9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1%,江姓人口大约146.7万;0.3—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7%,江姓人口大约113.8万;不足0.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7.2%,江姓人口大约52.5万。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江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江姓是两广地区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东部、贵州南部、云南东部、台湾、福建东部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75%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率高达1.5%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4%;在四川东南、云南中部、贵州北部、湖南、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东东部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5%—0.75%,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4.8%;其他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5%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78.8%,其中比例不足0.1%的占了国土面积的60%。
三、江姓历史名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江姓历代名人144名,占名人总数的0.3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七十一位;江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5%,排在第三十五位;江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6%,排在并列第四十七位。历史上江姓名人有:战国,江乙,楚王幸臣, 封安陵 君。西汉,江公,文学家,其文学与董仲舒并称;江充,官衡水都尉;江德,官太常卿,封潦阳侯;江翁,官博士。东汉,江革,少失父,奉母至孝,乡里称“江巨孝”,官司空长史,谏议大夫:江京,以宦官封都乡侯,迁中常侍兼大长秋。西晋,江统。官博士、尚书郎,迁散骑常侍;江琼,官冯翊太守,精文字训诂。东晋,江悖,性好学,儒玄并综,朝廷累辟不就,时人钦重,著有《通道崇检论》;江绩,官秘书郎,迁御史中丞;江迪,官吴令,迁吏部郎兼侍中,升至太常卿,著有《阮籍序赞》;江影(彬),官御史中丞,尚书仆射,转护军将军,领国子祭酒;江灌,江迪从弟,官晋陵太守,迁尚书。南北朝,江,官骠骑将军,迁长沙内史;江介,江 子,官吴令;江氏,南平王刘铄王妃;江式,工篆籀训诂之学,编《古今文字》,官著作郎;江夷,官吏部尚书、吴郡太守,迁右仆射(宰相衔);江祀,官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江淹,官御史中丞,封醴陵侯,金紫光禄大夫,其文章名重一时,传世名篇有《恨赋》、《别赋》;江,江淹子,官吴昌伯;江敩,宋武帝婿,官驸马都尉;江蒨,江敩子,官尚书吏部郎,光禄大夫,著有《江左遗典》;江 ,江蒨子,南康王辟为主簿,性至孝,不乐仕进,为父庐墓;江革,官至南北兖两州大中正,刚直廉洁;江轲,官侍中;江总,江 子,官尚书殿中郎,历尚书令(宰相);江洪,官建阳令,善辞藻,击钵立韵,响绝诗成;江柘,以姑为齐高帝妃,累迁右卫将军,封安陆县侯。领太子詹事;江疆,官中书博士,善虫篆,并习训诂,其书法三十余体,各有体例;江大权,官少府,迁通直散骑常侍;江子一,官王国侍郎,出为遂昌、曲阿令,有政声;江文遥,官平原太守,迁后将军,安州刺史;江方兴,官宁朔将军;江秉之,官中军参军,临海太守;江悦之,官秦、梁二州刺史;江德藻,官太子中庶子,迁通直散骑常侍;江泌,官中郎行参军,为南唐王萧子琳侍读;江湛,官吏部尚书;江智渊,官著作郎,迁中书侍郎。隋代,江志,画家,工山水。唐代,江融,官左史,起居郎;江采蘋,唐玄宗妃,酷爱梅花,戏称梅妃。五代,江文蔚,官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江梦孙,官天长令,治政宽简,吏民安之;江为,江文蔚族子,诗人,为李璟所称善。宋代,江介,官恭州通判,世称循吏,著有《玉汝堂集》;江正,官越州刺史;江白,官鄞县尉,孝子;江测,官将作监主簿,教授乡里;江立,江测子,官左朝奉郎,吏治循良;江汉,官郡博士;江任,官秘书校理知秦州;江纬,官直秘阁,知沼州;江埙,官武冈军司法参军,擢知南平军;江硒,诗人,著有《古瓢诗丸》;江贽,易学家,著有《通鉴节要》;江涣,官广东统领;江常,官给事中,帅福州;江跻,官殿中侍御史;江镕,江埙子,知福清县,有政声;江默,历安溪、光泽尉,知建宁,皆有政声;江褒,宰相曾布婿,官寿州司户参军,迁湖州司兵曹事;江灏,官柳州、象州知州,皆有政声;江万里,官同知枢密院事,擢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顷,江万里弟,知南剑州,内宽外明,兴办学校;江友直,官徽州教授;江少虞,历知建、饶、吉三州,治状皆第一;江公著,官提点湖南刑狱,京西转运使;江公望,官太 常 博士,拜左司谏;江休复,官刑部郎中,著有《唐官鉴》等书;江应洪,官德安知府,决数十年疑狱,擢淮东提刑兼扬州知府;江叔豫,官兴化军、武冈军通判,皆有治绩;江彦清,官珍州守将;江治尧,官法曹,通经学,著有《周礼解》;江致虚,六次诣阙上书,乞斩蔡京等六人,复李纲相位,官中知兵科,授承信郎;江景防,官侍御史;江端友,官兵部员外郎,权太常少卿;江端本,江端友弟,工诗,为江西派诗人之一;江端礼,江休复孙,诗人才子,尝驳柳宗元《非国语》一书,成《非非国语》,为苏东坡称许;江湘,知上高县,为民请免税六万余缗,以解民困,整治水患,颇多善政。元代,江学庭,官国子祭酒,谥文正。明代,江东,官工部主事,辽东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升宣大总督;江汇,官湖广按察副使,浙江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著有《游楚稿》;江贞,官绍兴府学教授,著有《歙砚志》;江珏,官华州知州,擢刑部员外郎;江玭,官礼科给事中,升山东参政;江治,官刑部主事,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江柟,易学家,与汪邦柱合著《易经会通》;江晓,官南京兵部主事,应天知府,擢工部侍郎;江晖,官翰林修撰,擢河南佥事,著有《宣爰子集》;江浩,官建昌知府,擢两浙都转运使;江渊,官刑部侍郎,升工部尚书;江潮,官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江潋,官松江同知,擢四川佥事;江 ,官南京礼部尚书;江璀,以诸生放弃科举,成一代名医,著有《名医类案》等;江日彩,官浙江道监察御史,晋太仆寺少卿;江文斗,画家;江以东,官江东提学副使;江以达,官湖广提学副使;江孔殷,画家,与边韶、吕纪齐名;江东伟,举人,工诗文,著有《芙蓉镜》等书;江弘济,官清丰知县,擢御史;江师古,官工部主事;江汝璧,官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江时途,医学家,著有《医学原理》等书;江应晓,官涪州州判;江秉谦,官鄞县知县,有政绩,擢御史;江盈科,官四川提学副使;江起龙,领左军都督,擢都督佥事。清代,江立,词家,著有《夜船吹笛词》等书;江兰,历任河南巡抚、山东布政使、云南巡抚、兵部左侍郎等职;江永,精考据之学,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江声,精《尚书》学,著有《尚书集注音疏》等书;江声,诗人、画家,著有《匏叶斋诗稿》;江沅,精《说文》,著有《说文音均表》等书;江昉,诗词书画家,著有《晴绮轩集》等书;江恂,官凤阳知府;江浩,画家;江筠,举人,精研《三礼》,著有《读仪礼私记》;江藩,易学家,著有《周易述补》等书;江士韶,诸生,著有《陆世仪思辨录辑要》;江见龙,易学家,著有《周易清解》;江长贵,官福建陆路提督;江忠珀,官记名提督;江忠义,官广西提督;江忠信,官副将,谥忠节;江忠源,官安徽巡抚;江德忠,官广西布政司参议;江德量,官江西道御史;江忠新,官中书;江濬源,官云南临安知府,有善政。
江氏源流序  
江氏之先,岀自轩辕黄帝十代孙少典生有熊君,又八世,生伯益佐舜,为虞官有大功德,赐姓赢氏,是为大费,生子三孟曰:大廉封秦国,为秦氏,仲曰:若木,封徐国,为徐氏,季曰:元仲,封江国,为江氏,因国为姓,以元仲公,为江氏一世之始祖,初居山东济阳,后伯昌公迁务州,孝宗公由务州、而迁蒲坡、而中山、而洛阳、而江陵、而平城、而曲阜、三十一世济公,仍迁山东济阳,至四七世贞公,鲁文公四年〔623〕为楚所灭遂以废国为氏,六十世烈公迁阳安,六十六世羽公迁圉地,六十九世佐公东汉光武时任广陵太守而迁临淄,七十一世革公,由临淄而迁邳州,世称巨孝,迁谏议大夫诏受齐相长子滔公由邳州迁考城,七十五世统公由邳州迁丹阳,统弟经公年方十四而擢高第由邳州迁京口,至七十七世淹公梦笔生花,文藻天然,由丹阳迁萧山,八十三世法耀公由萧山迁信安,八十七世宏秦公由信安迁衢州开化太驶口,九十六世景房公仕吴越侍御史由太驶口迁桂岩,九十八世奇公官少卿由桂岩迁常山谢源口,一百一世跻公仕光禄大夫由谢源口迁小溪,一百十世洪公由小溪迁桐城炭埠洪弟鼎公亦迁桐城,一百十五世子贵公由桐城迁棕阳,九十六世淮公由开化广宁乡迁鄱阳泽源塘,九十七世宝公任饶州提刑同弟宇公亦由开化迁泽源塘与族叔淮公各置产业立旗布全庄,一百一世本善公仕太学监迁右正言由泽源迁邬阳林塘,一百八世万九公迁白石岭,一百十一世复一公由白石迁蒜林、万合公由林塘迁官洞山,一百十世潮旭公同侄增公由官洞迁南桥义安山越二世旺材公由义安迁桐城南门,一百九世钦公迁洗马池越二世汉卿公迁坊,汉禄公居新建县前历十二世起鹏公迁吉山,万远公由林塘迁余千黄丘埠,万派公迁建昌虬津,万锺公子汝励公任左参政迁奉新东琴山,万準公孙用富二公迁湖广,万三公迁建德西街,万顷裔居柏树下,一百十四世源彰公子瑜公 由柏树迁潜山九井河,源海公由柏树迁长河岭,百十五世尚远公迁腊树窠,百十四世受三公任安庆刺史遂居桐城,受六公迁英山,百十二世信一、信二迁浮梁北乡,百十一世禹公登进士任定远县尹迁桐城大龙湾,百十六世荣公迁湖口酬山,一百十世文达公迁铜陵,文忠、文信、永耕三公俱迁进贤东门,一百四世致思公迁修水淳湖,一百五世璞公任副史迁潜山锣鼓冲越八世云公迁怀甯柯家冲,百八世妙才迁龙山,百五世沼公亦迁龙山,百十三世泮公迁万松山,一百一世本直公登进士第任鄂州府事由泽源迁瑶山曾孙印奎公迁安庆正观门,印奎公生子三,长胜一公生逢辰公迁怀宁独秀山西北龙王庙后,次胜二居正观门,幼胜三公迁土铜山百八世仕贵公迁高河埠,百十一世仁二公迁小鄱阳坂,本茂公迁楼山下,本仁公迁西源坂,百七世胜四公迁太湖,百十二世人莹公迁望江石龙山,百十六世仲贵公亦迁望江西圩,百八世友圣公迁安庆怀宁,百七世凤一公迁贵溪湖陵渡,百六世升十公迁万年船升八公迁斗牛山,升十八公迁馀干江家铺,百一世濠八公迁福建麻园越三世麟二公迁金鸡孔坊,百十世福一公迁宿松月山,百十七世华二公由大湾迁东流道观嘴,八十世季仪公之子统公由邳州迁山阴,八十三世叔和公由山阴迁庐州合肥越四世智公任广信太守遂迁贵溪湖石,八十七世茜公由金陵而迁河南龙门至九十二世义愽公由龙门迁团风、义广公迁广信城东,九十四世墨公子三致广公迁铅山,致大公子受兴迁西乡智坊,致远公迁饶圣堂,九十八世尚质公由河南迁歙县黄墩,九十九世洪公迁谢坑,百三世赂同公由谢坑迁杉坑,百六世禄公迁虎闸,百七世敏公宋招驸马由虎闸迁鄱阳旁舍禄公弟福公迁鄱阳枧田,百七世良公迁朱湖下岸让公迁建德江村七十四世永公由邳州迁青阳,九十五世道公由徽州迁建德,百二世礼公由歙县迁祁门仙桂乡越一世徽之迁汉阳,九十七世宽公由泽源迁铁炉越三世宗公迁蕲州,盖千支万派未易悉演姑纪其略以昭示来兹耳  
大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岁季夏月  
裔孙之桂谨撰。  
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五十二位姓氏,在两厂和皖赣地区最有影响。当今江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6%,总人口大约在450多万。
江的名义和图腾
《说文》注解的江,是专指长江。所谓“江河”,实际指长江和黄河,后来也泛指其他河流了,已经失去了江的本义。江,也作鸿、邛和去掉氵的鸿,是一种大鸟,江人以鸿鸟为其氏族图腾,以后发展为国家,最早的地方应在河北唐县西北,即《水经注》上的“鸿上水”。后来分出江人,南迁,建立江国,出现了江姓。
江姓的起源与演变
江姓出自赢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赢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以赢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燕氏族的另一大系统。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赢”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继承燕氏族的赢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赢地,南临赢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赢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江人是东夷赢姓部落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和主宰中原建立夏朝,江人也一路迁徙到河南江汉流域地区,早在商朝,江人在江亭,今河南正阳大林乡涂店一带建立了江国。当时江国弱小,其近邻还有息、黄、蒋、蓼、蔡诸国,其中黄国也出自赢姓。周武王灭商后,南边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北扩张势力,江国等小国纷纷依附于楚国,一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23年楚穆王灭了江国,国人以江为氏。江姓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以上,江国被灭后正式大批使用江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江姓中外族血液的流人比较少,清朝以前,还没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外族加入江姓人群的事件。直至清初,北方的满洲人中开始出现了江姓,四川的藏人土司中也用汉族的江姓。
历史上江姓的分布和迁移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口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
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3%,为明朝第五十九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入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江姓总人口的21%。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江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江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江姓的人口已45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450多万,增长了近11倍,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A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安徽、江西、广东四省区,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贵州、江苏、台湾、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广西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在近600年期间,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
江姓在人群中分布是两广地区为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桂粤、赣闽台、贵州南部、云南东部、湖南南段、湖北东端、皖浙南部,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7%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例可高达2.2%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12.3%,居住了大约55.3%的江姓人群。在湖南大部、湖北南部、四川东南、重庆大部、云南中部、贵州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上海,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8%—0.5 7%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7.4%,居住了大约25%的江姓人群。
江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江姓的郡望主要是济阳、淮阳。江姓的重要堂号有忠廉。“忠廉”堂号典出北宋江灏。江灏,崇安人,宣和进士,授上高尉,高宗渡江,以勤王之功升建浦丞,统义兵捕盗有功,又官升柳州、象州两知州,为官又忠又廉。后人故名“忠廉”作为堂号。
重要的江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刻炬成诗;梦笔生花。
文坛骄龙;望压骠骑。
徙戎著论;止水鉴忠。
寻春得句诗无草;带醉栽笺必有花。
郑子出游,徒劳解佩;梅妃失宠,安用明珠。
江氏家训以南宋学者江端友的《戒子通录》最有影响。江端友,河南开封人,官至太常少卿,他为人耿介,淡泊名利,能节俭持家,所以他以此道训诫子弟。他主张读书要求明理,认为即使泛泛而读经史典籍也是有益的。他特别提出不自重必为人所轻视,一旦为人所轻视那将会一事无成。这种“自重”、“自爱"的家教观点在今天仍有意义。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江姓历代名人144名,占总名人数的0.3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七十一位;江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5%,排在第三十五位;江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6%,排在并列第四十七位;江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53%.排存第四十二位。
在我国众姓长河中,江姓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大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值得族孙骄傲,尤其在文学领域和传统中医学领域中颇有影响,远远超过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历史上江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经学博士江翁;东汉名孝子江革;南朝齐名士江斅,梁诗人江淹,陈文学家江总;宋朝画家江参;明朝文学家江盈科,医家江时途;清朝经学家兼音韵学家江永,经学家江声、江藩,诗人江湜,音韵学家兼名中医江有诰,医家江之兰,安徽巡抚江忠源;当代工艺雕刻家江加走,法学家江庸,数学家江泽涵,作曲家江文也。
江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9%,A型占29.1%,B型占26.3%,AB型占7.8%。
作者 回复/查看
请填写留言内容:(* 必填,留言内容最多不超过200个汉字)
(* 必填,请输入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庚香江万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