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泪千行便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猜生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寂寞柳子(外一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
猜您喜欢的分类:
| 邮件: |全唐诗卷351
内训培训网欢迎您的访问。
卷351_1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柳宗元&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
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选&
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渥洼。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H刺苗入地,仍逾赣石崖。礼容垂gbe,戍备响E。&
宠即郎官旧,威从太守加。建耗瘢哄笕莆纳摺&
册府荣八命,中闱盛六珈。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
禹贡输苞匦,周官赋秉g。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不应虞竭泽,宁复叹栖苴。&
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货积舟难泊,人归山倍。吴Q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隐几松为曲,倾樽石作污。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祀变荆巫祷,风移鲁妇。已闻施恺悌,还睹正奇邪。&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逸戏看猿斗,殊音辨马挝。渚行狐作孽,林宿鸟为ff。&
同病忧能老,新声厉似F裰ж鹱梗晃缓敛睢&
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gn。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
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岸芦翻毒蜃,G竹斗狂小&
野鹜行看弋,江鱼或共叉。瘴氛恒积润,讹火亟生&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风枝散陈叶,霜蔓寒瓜。&
雾密前山桂,冰枯曲沼。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夸。&
渔舍茨荒草,村桥卧古槎。御寒衾用Y,挹水勺仍椰。&
窗蠹惟潜蝎,甍涎竞缀蜗。引泉开故窦,护药插新笆。&
树怪花因槲,虫怜目待虾。骤歌喉易嗄,饶醉鼻成齄。&
曳捶牵羸马,垂蓑牧艾j。已看能类鳖,犹讶雉为。&
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道流征短褐,禅客会袈裟。&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从穿兀,林狙任攫。春衫裁白,朝帽挂乌纱。&
屡叹恢恢网,频摇肃肃D。衰荣因q荚,盈缺几虾蟆。&
路识沟边柳,城闻陇上笳。共思捐佩处,千骑拥青。
卷351_2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柳宗元&
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臧。处心齐宠辱,遇物任行藏。&
关识新安地,封传临晋乡。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茂功期舜禹,高韵状羲黄。&
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雅歌张仲德,颂祝鲁侯昌。&
宪府初腾价,神州转耀。右言盈简策,左辖备条纲。&
响切晨趋佩,烟浓近侍香。司仪六礼洽,论将七兵扬。&
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卿材优柱石,公器擅岩廊。&
峻节临衡峤,和风满豫章。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细故谁留念,烦言肯过防。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龟虎休前寄,貂蝉冠旧行。训刑方命吕,理剧复推张。&
直用明销恶,还将道胜刚。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希怨犹逢怒,多容竞忤强。火炎侵琬琰,鹰击谬鸾凰。&
刻木终难对,焚芝未改芳。远迁逾桂岭,中徙滞馀杭。&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论嫌齐物诞,骚爱远游伤。&
丽泽周群品,重明照万方。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福为深仁集,妖从盛德禳。秦民啼畎亩,周士舞康庄。&
采绶还垂艾,华簪更截肪。高居迁鼎邑,遥傅好书王。&
碧树环金谷,丹霞映上阳。留欢唱容与,要醉对清凉。&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玉漏天门静,铜驼御路荒。涧e秋潋滟,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降神终入辅,种德会明扬。&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缧绁枉,徒恨g徽长。&
贾赋愁单阏,邹书怯大梁。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
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垂泪对清湘。
卷351_3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柳宗元&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G。&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sG。秉心方的的,腾口任es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在亡均寂寞,零落间镊ぁ&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m5。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省&
远物裁青Y,时珍馔白鹇。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卷351_4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柳宗元&
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
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晚惊移律,暌携忽此辰。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
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
卷351_5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柳宗元&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卷351_6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K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s大朴,聋俗何由聪。
卷351_7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卷351_8 【赠江华长老(江华,道州县名)】柳宗元&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卷351_9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卷351_10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柳宗元&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卷351_11 【界围岩水帘(元和十年春月,自永州召还,经岩下)】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卷351_12 【古东门行】柳宗元&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
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安陵谁辨削砺功,&
韩国讵明深井里。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卷351_13 【寄韦珩】柳宗元&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
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⒐氖炙佟F娲す亲慈缂&
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汩盈颠毛。君今LL又窜逐,&
辞赋已复穷诗骚。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地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
毕命江海终游遨。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卷351_14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依本诗韵次用】柳宗元&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_莫相侵。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卷351_15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柳宗元&
截玉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南溟。尚书旧用裁天诏,&
内史新将写道经。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辞只欲播芳馨。&
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
卷351_16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柳宗元&
圣代提封尽海迹腔挠痰眉蜕酱ā;耐忌嫌Τ趼迹&
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
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卷351_17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卷351_18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柳宗元&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
R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
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
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卷351_19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卷351_20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卷351_21 【汨罗遇风】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卷351_22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柳宗元&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W。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卷351_23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卷351_24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柳宗元&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卷351_25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柳宗元&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卷351_26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卷351_27 【李西川荐琴石】柳宗元&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卷351_28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传青简,&
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卷351_29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柳宗元&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
卷351_30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编竹成C遂其生植感而赋诗】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卷351_31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
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卷351_32 【重别梦得】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卷351_33 【三赠刘员外】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卷351_34 【再上湘江】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卷351_35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柳宗元&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卷351_36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昔与德公别于此)】柳宗元&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卷351_37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柳宗元&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卷351_38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s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卷351_39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柳宗元&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印文生绿经旬合,&
砚匣留尘尽日封。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i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内训培训网感谢您的访问。[转载]唐诗里的情感世界----第六篇&友谊颂(三)
3.士穷见节义——患难真情
  到了中晚唐,经过多年的内乱,早已没有盛唐时期那样旭日东升的雄风,那种万物都欣欣向荣的伟力,那样充满了辉煌与朝气的国力。有的是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战乱频仍,朝廷失权,尾大不掉……整个社会乱得像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更加体味到真挚友谊的宝贵,他们不知疲倦地歌唱着美好的友情。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柳宗元与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
  ① 相望长吟有所思——柳、刘生死情
  柳宗元是一位值得人们敬重的诗人。他与刘禹锡是道义之交,政治之友,同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职。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们,于是又一起被召还长安,一到京城,看到那些踩着改革派的鲜血获得荣耀的新贵们在朝廷里颐指气使,耀武扬威。刘禹锡看在眼里,怒从心头起。这个人本来就傲骨嶙峋,性格倔强,嫉恶如仇,这下子立即奋笔疾书,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讽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都是刘郎去后载。
  此诗运用比兴,千树桃花,不过是十年以来钻营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他们用尽一切宵小伎俩,党同伐异,登上权力顶峰,不知人间有羞耻两字。看花之人,则是那些奔走权门、趋炎附势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谄媚权贵,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对千树新桃极尽吹牛拍马,阿谀逢迎之能事,刘禹锡尽管遭贬十年,依旧不改其刚硬的性格,对他们有的是蔑视、鄙薄,他深知,三月桃花满树红,风吹雨打一场空,越是炫耀自己,越是容易凋零,有什么了不起呢!
  这样,他又一次触怒了那些手握权柄者,与朋友们又一次遭受打击——去更远更穷苦的边郡当刺史。柳宗元得知刘禹锡被贬到更偏僻更穷困的播州时,他愤怒了,痛哭了,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就要向朝廷请示,愿自己与刘禹锡对调,让刘禹锡去柳州,自己到播州上任,为此纵然再次得罪权贵而死也不遗憾。从中看出柳宗元为了刘禹锡这个道义相交的朋友,甘愿两肋插刀、生死以之的宝贵品格。后来有人将刘禹锡家有老母的情况奏明皇上,刘禹锡得以改刺连州。(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为朋友,赴汤蹈火而义不容辞,不怕得罪上级引来杀身之祸。即使今天能够有几人这样做?为此,韩愈在柳宗元墓志铭里叹曰: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
  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
  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韩愈并不支持永贞革新,批评柳宗元“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但对柳宗元对待朋友的高风却赞颂备至。
  他们名义上官是升了(由司马改授刺史,级别高了些),处境却更加困难。一路上刘禹锡的心情很糟,他对老友内心有愧。为了自己,宗元仗义执言,连带遭受厄运,自己不能为他做些什么。柳宗元却不以为意,一起离开京城,款款深情,一路上化作千言万语,每夜都抵足长谈。走到衡阳时两人后面的路不同,在分手的时候,柳宗元作诗《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送给刘禹锡:
  十年憔悴到京师,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古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等候了十年,好不容易依例征召至京师,盼望处境有所好转,哪里知道反而发配到更远的岭南。他失望,他悲愤。现在走到衡阳歧路,必须分手了。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今越南)时经过此地的故道仍然存在,风烟浩茫;尽管他墓前的“翁仲”(石人)已经被草树遮住,但他的事迹却永载史册。两人所走过的道路正是马援当年出征时经过的道路。马援侥幸能够遇到明主,可以向朝廷主动请缨,愿以马革裹尸,终于奉命出征,走在这条路上,意气扬扬,到交趾后大显身手,建立了不朽功业。而现在他们呢?与马援恰恰相反,并非去建功立业,而是被贬遭罪,在这条路上无奈地走着。
  颔联虽然是景语,却充满了诗人的感慨。
  颈联表面上是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正是因为在永州放情山水,懒于政事,故遭到人们的议论和批评,再次被放逐。其实,人言可畏啊,众口可以铄金,积毁也会销骨,所以应该吸取教训,今后不要再写文章而出名了。既是自勉,也是劝勉老友,殷殷叮咛,其意拳拳。不知道这次离别后,能不能再有机会重见知音。想到这一点,岂不令人痛断肝肠?
  诗人心里舍不得与好友分别,却必须分别。因此,两位老朋友在这时,这个地方,紧紧执手,千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与真正的知音分手后,是否有机会再见,谁也不可知,也许就是永别。想到这些,怎么不使他们有泪如倾!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次分手,是他俩最伤心的事了。
  尾联巧妙地运用了《孟子》上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语,抒发了两人临别时肝肠寸断难舍心情!
  这首诗基调沉郁悲怆,感情悱恻伤感,具有很感人的艺术魅力。
  刘禹锡也有《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赠给志同道合的柳宗元: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也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雁飞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首联与柳宗元的相同,写离开京城十年又一起受到征召,带着希望,带着惶恐来到久违的的,盼望天子英明,圣恩浩荡,能够起用他们,一展胸中才华,可是还是被流放,而且要到岭南,渡过湘水后就要分别。寥寥两句,就将两人的又次遭贬的遭遇尽括其内。
  三、四句引用典故继续叙事。刘禹锡初贬为连州刺史,后追贬为朗州司马,现在又贬为连州刺史,故曰“重临”。西汉时贤相黄霸两度出任颖川太守,结果州内大治,名满天下,而刘禹锡的这次重临与黄霸的情况正好相反,他带着八十多岁的老母流徙南荒贬所,实属不忠不孝,故曰“事异”;柳士师即柳下惠,是春秋时的贤人,正人君子,是柳宗元的先祖。据孔夫子说,柳下惠也是一位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好官,他不以官小而谨小慎微,不以官大而胡作非为,站在上级旁边不奴颜婢膝,站在乡巴佬面前不趾高气扬,走到哪里,就把恩泽撒在哪里,因得罪权贵而被多次撤职,但秉性依旧。后来有人问他既然不被重用与信任,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另觅出路呢?柳下惠长叹一声,回答说,像我这样性格刚直之人,走遍天下还不是一样?孟夫子也很佩服他的这种正直不阿的品格,感叹道:柳下惠真让人敬佩!刘禹锡用在这里指代柳宗元,柳宗元同样也连遭黜三次,与诤友的高风亮节相比,刘禹锡自觉惭愧,故曰“名惭”。这是他的由衷之言。
&颈联不是采用一般的抒情方法,而是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之中,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突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分手时自己翘首北望,目光追随着北飞的大雁,一直到望不见为止。自己留恋故土,可故乡山高水远,在千里之外,怎么能够望见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正当愁肠百结之时,远处又传来了猿猴的哀鸣,更加令人内心凄惨。猿猴的鸣叫本是自然现象,根本无关感情的喜怒哀乐,但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把猿猴的叫声称为哀鸣,这样就打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如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秋兴八首》里也有“听猿实下三声泪”之句。这样,习惯成自然,诗人听到猿猴的叫声会很自然地会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角而感慨,而掉泪。现在,两人分手之时,又传来了猿猴凄厉的声音,更加触动了作者感情悲怆的琴弦。
  尾联是希望,设想别后相思。连山就在刘禹锡所治连州,本与桂江(就是漓江,柳宗元顺漓江而下去柳州)毫不相关连,但正是有了两人之间的互相翘望思念,一根感情的纽带把这两个地方连结起来。“有所思”本是汉乐府民歌,这里指生死不渝的友谊使这一对朋友永远互相挂念、互相思量。
  柳、刘之间唱和的诗篇很多,特别遭受贬职之后,他们在这次别后还有多篇来往,但却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三年后,柳宗元在柳州任所郁郁而终,终年四十七岁。死后极其凄凉,连一口棺木都置办不起,还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给孤儿寡妇筹措了丧葬费用。因为他在柳州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劝农桑、解放奴婢一事,使柳州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被柳州人传为美谈。《新唐书·柳宗元传》说:“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赊,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针,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佣,视值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故至今仍然被当地人民怀念。刘禹锡缅怀好友,沉痛不已,主动承担了抚养柳子儿女的责任,力请当时著名文人韩愈为好友作墓志铭。假若没有刘禹锡,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是不会写的,要知道,韩愈不赞成柳宗元他们发起的永贞革新,与柳宗元的关系也很泛泛,但对宗元的人品特别是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精神还是非常佩服的。他在《柳州罗池庙碑》里神乎其神地说,柳宗元死后成神,当地人建祠堂来祭奠他。当时有个酒鬼在那里出言不逊,结果被夺去了性命。可见,他对这位朋友内心是很景仰的。
  《唐才子传》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宗元在柳多惠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至今。公天才绝伦,文  章卓伟,一时辈行,咸推仰之。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非余子所及也。司空图论之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而其美常在  酸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  之,而温厉靖深不及也。”
  刘禹锡后重新被起用,十余年后回到京城,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诗前有作者小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又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
  其性格之倔强,不屈不挠,令人感动,但正因为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脸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还写这样的诗,故人们鄙薄其行,始终不被权重者看重,没有登上权力的顶峰。晚年任太子宾客闲居住洛阳,与时为太子少傅的白居易友善,世称“刘白”,得终其天年。
  ② 共君一醉一陶然——刘、白诗酒谊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里说了这样一段很真诚的肺腑之言:
  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常戏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今垂老复遇梦得,得非重不幸耶?梦得梦得,文之神妙,  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
  真心拜服刘禹锡的诗才,让其出一头地,这对于白居易来说,的确难能可贵。客观地说,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关系远不如与元稹的感情深厚。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如弟如兄的那种关系,而是烈士暮年寂寞岁月里的酒朋诗侣。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遇时,都年近五十,他已经决心吸取教训,一心独善其身,故没有多少从政的宏图大志,报国雄心。先前他也不赞成永贞革新,与刘结交,只是都有过被贬远地的经历,也服膺刘禹锡的才华,同情刘禹锡命运多舛。后来两人同样闲居洛阳,遂不问政事,一味饮酒赋诗,成为常常见面的老朋友。他那首很有名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就是描写这样的生活: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与老朋友聚会在一起是最兴奋的事情,诗人年轻时代裘马轻狂,从来不忧愁生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现在年纪老了,有俸禄供养,谁还吝啬聚会一次会用掉多少钱呢?你想,他们少时都抱着济世安邦的宏愿与豪情,从家乡风尘仆仆地奔到,游走于权门显要,力图一酬壮志,从来不把经济问题放在心上,转眼之间这场春梦醒来,却已经双鬓染霜,步履踉跄。在这样的情况下,吝惜几个钱有什么意思?饱经人世沧桑后,人总会看得开一些。
  颔联一“共”字形象极了,仿佛看到两个老朋友相约饮酒而争相解囊的激动情景。因为是老朋友,又同病相怜,不饮不得浇心中之块垒,独饮又无聊孤寂,能够有机会朋友在一起是最大的快乐。他们俩是同岁(都生于公元772年),也许是别了几时,形容变化,所以互相仔细看看,脸上多了几道皱纹,头上增添几根白发,都想从对方的脸容变化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两个鸡皮鹤发,苍颜颓容的老人坐在一起,说到离古稀之年只有三载,不禁百感交集。能够活到近古稀之年,也满足了,杜甫不是有句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么?但又想到这么大的年纪,每度过一天,就意味着向坟墓迈进一步,离大限之期越来越近,免不了有些伤悲。白居易在老年时,心里总有些悲观。刘禹锡曾经写《酬乐天咏老见示》劝他,中有一联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对待人生的角度来看,刘禹锡要比白居易积极得多。
  诗人在一起饮酒时,除了谈话,总离不开创作,也许,这个时候他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饮酒与赋诗了,在饮酒时又免不了说诗论文。一个“闲”字透出他们多少的无聊与冷落!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在引经据典,说诗论文,聊解身闲之空虚。要知道,那时,这两人都曾经志在苍生社稷,信奉的是“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儒家信条,在人生之路上经历了许多的风浪,现在总算是“达者”了,官位不可谓不高,但朝廷党争不断,执政者一心维护自己,打击政敌,根本想不到安邦拯民。他们又远离朝廷权力中枢之外,无力济苍生,安黎元,加上生命渐老,早就没有昔日的雄心壮志了。但想到这些,心里总会隐隐作痛。因此,强作宽慰,自我解嘲最好的办法就是论诗说文。
  最后是寄希望于未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希望,那他的心是真正死掉了。前辈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的最后两句话“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启发了他:想到家里酿的菊花酒要熟了,它比一般的酒更醇,更香,更甜,也可以用来忘忧,于是两人约定在重阳节那一天再聚首,陶醉在醉乡之中。这里使我们看到了诗人与刘禹锡的真情厚谊。“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人到了这么大年纪,就应该好好地珍惜生活了。
  这最后两句与孟浩然诗不同。孟浩然是欣喜、快乐、了无牵挂,与朋友亲切如家人,自己先约定到重阳节再来相会;白居易却带有凄凉、伤感,希冀。你想,这个世界上许多老朋友都走了,现在只剩下刘禹锡还时常和他在一起赋诗饮酒。这样的日子还有多少呢?不知道谁先离开这个世界呢?但无论谁离开,活着的就更苦闷无聊了。
  三年后,刘禹锡去世了。白居易作了《哭刘尚书梦得》一诗悼念这位诗友: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诗人以泪作墨,直抒胸臆,沉痛异常。既为老朋友下世而悲痛,又是兔死狐悲,想到自己也大限将临,来日无多。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回顾两人的交往,昔日“刘白”四海闻名,互相敬重,惺惺相惜,在一起饮酒时总笑谈平生抱负,像曹操与刘备那样放眼人间,指点江山,睥睨当世,“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自负非常;老朋友的文章品格如孔子那样仰而弥高,钻之弥坚,深为自己景仰,晚年一起闲居洛阳时,诗酒唱和,来往不断,友谊颇深,许多难忘的情景都历历在目,现在却一生一死,怎么不令人悲从中来,长歌何以当哭!但人死不能复生,但愿老友的精魂永在,在地下可以与元稹一起游玩消遣(时元稹已死十一年),他也一直不能忘记元稹——这个和他一起在诗坛上倡导元和体的好友。
  “诗者,根情”(《与元九书》),这首诗感情沉痛哀远,真挚深厚,凄怆感人,读起来非常感人。
  上面我们说到刘禹锡的人生观要比白居易积极,不仅仅反映了对待人生暮年的态度上,而是一以贯之,刘禹锡的性格比白居易倔强得多,即使蒙受再多的苦难他也不屈服。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当时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两人于返京途中,在扬州相遇,彼此慕名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曾谋面。神交已久,初次相逢,既喜且悲,彼此谈起了过去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事情,感慨万端。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白两人才华难分伯仲,白居易也遭受贬职过,离开京城长安多年在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格外兴奋。白居易自然要“为我引杯添酒饮”,并要“与君把箸击盘歌”。他对刘禹锡的才华由衷钦佩,“诗称国手”绝非吹捧之词。然而“诗称国手徒为尔”,杰出的才能有什么用?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遭遇,真是“命压人头不奈何”啊!虽然他一直认为能者的命运往往被才名所折损,但一贬二十多年,这折损也是太多太多了。对朋友的钦佩、赞扬、同情、叹惜溢于言表。全诗格调低沉,感叹唏嘘,显得那样悲怆凄凉与无可奈何。
  但刘禹锡心中却没有多少凄凉与悲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针对白诗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听了白居易歌诗后,诗人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所遭受的种种坎坷与不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备受打击、迫害,被逐出京,远谪南荒,一贬再贬,在岭南、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805——826)的贬谪生活,就如一件东西被人抛弃在那里。二十三年,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二十三年啊!岁月蹉跎,盛年早就付诸流水了。而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壮志未酬,两鬓先斑,看起来已经垂垂老矣,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沉痛万分!被流放到“凄凉地”,而又“弃置”不顾,朝廷那些权要对他的态度是多么的残酷!这两句语极愤慨,抒发了诗人深受打击、迫害而无法平静的愤懑心情。也说明压在自己头上的并不是什么“命”,而是外界恶势力的迫害,委婉地否认了白居易所谓被命运所折的说法。
  接着从自己的不幸遭遇转到对已过世的战友的怀念和对时势的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三国魏末时,司马昭擅权,向秀的好友稽康、吕安,因得罪了他而被杀害,有一天傍晚,向秀路过稽康故居山阳,听到邻人吹笛,马上想起稽康和吕安,心情十分悲痛,便写了《思旧赋》。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害,王伾、凌准、柳宗元等先后死于贬所。现在自己年老归来,不见昔日风雨同舟的战友,不禁有向秀闻笛怀友之感。诗人以向秀自比,借以表达对柳宗元等亡友的怀念。《述异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人王质入山采樵,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旁观看,看完一局棋后,发现他的斧头木柄已经烂掉。回到家乡,时间已过了一百年,同时代的人早已死了。“到乡翻似烂柯人”借此眼下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自己长期谪居异地,这次回归故乡,就象那个采樵归来的王质一样,恍如有隔世之感。
  虽然长贬归来恍同隔世,对自己的长期被弃,明珠置暗感到十分沉痛,现在暮年将至,疾病缠身,有如“沉舟
”、“病树”,再不能负重前驱了。但是,诗人对未来、对后进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一定会万木争春,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未来仍充满信心。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他的回答并不消极,显出了开朗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
  最后两句是表示感谢友人的赠诗。回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听了你的歌诗,喝了你的美酒,我的精神好多了。诗人是一个坚毅不屈的人,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一直没有动摇过他的坚强意志。
  全诗语言极概括精炼,出色地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陆机在《文赋》里说:“立片言于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颈联就是全诗之警策。造意新,立意高,含意深,诗人把对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巧妙地寓托于形象化的画面里,使诗更具有哲理意味,对人们富有启发,自唐以来就广为传诵。后人作为比喻借用时,赋予其新意,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新陈代谢乃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陈旧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要生长,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上。
  从此以后,他们俩就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赋,但假若我们认真读一读两人之间往来酬唱的诗篇,就会发现,面对白居易的消极悲观,刘禹锡总如兄长般的启发鼓励他振作精神,认清事物规律,莫作无名之悲。上面所引的白居易话中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两句,就是他接到白居易感叹头发早白,膝下无儿的诗后,他赠答的《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中的两句,将白居易喻为高峻的雪山,海中的仙果,都是极宝贵极珍稀的,大有希望,不值得因此而伤悲。这种情谊是非常真诚的。
  我们读一首刘禹锡的《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荃。
  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癫。
  “忘荃”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筌”,捕鱼的工具,“忘荃”的本意是说达到了目的,工具就不要了。这里是指忘掉追求功名的手段。此时他俩已届高龄,刘禹锡深知人间万事都如过眼云烟,不必执意去追求什么功名富贵,还是投入到大自然中,在春日的野草芳菲、游丝飘飞的青天里寻找乐趣,做做诗,喝喝酒,何乐而不为?达观者都是这样安度晚年的,诗人劝慰老白,就是希望他能够勘破人生,不要整天忧虑生命的行将结束。这是真正的朋友说的话!
  ③ 把君诗卷灯前读——元、白文章知己
  白居易与元稹是文章知己。两人诗歌创作的观点相同,又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诗酒唱和不断,相知甚深。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出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一同在曲江、慈恩寺游玩,又到杓直家饮酒。在酒席上想起元稹,遂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此诗浅近朴实,但情感真挚自然,一点也不矫饰。在白居易与弟弟和李杓直游慈恩寺想念元稹的这一天,元稹刚好到达梁州,竟然在梦里也与白居易一起春游慈恩寺,骤然梦醒,发现自己身在异乡。遂作《梁州梦》一诗: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这大概就叫心灵感应吧,只有关系最密切的亲友之间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友情,可以说很宝贵的了!正因为这样,两人的情意不比寻常,元和十年三月,元稹贬职为通州(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谪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听到老朋友被贬的消息,元稹十分吃惊,马上写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诗之妙,在于用环境烘托感情。先写夜里孤寂,一灯如豆,非常灰暗,加上人影幢幢,令人觉得有些恐怖。就在这样的夜里,作者听到了好友被贬的消息。为什么他们这样的人都会被贬远方呢?难道老天就是这样的不公道?身患疾病,心情本来就很不痛快,知道了老友被谪,心上更如雪上加霜,既悲又忿。一个“惊”字,形象地写出了他惊讶、激愤而无奈的情景。诗人坐起来想着远方的白居易。此时,老朋友是在去九江的路上,还是已经到达贬所?是淡然面对不幸,还是痛苦不堪而自暴自弃?总之,种种推测,都带着担忧、带着关心,带着焦虑。这时,外面萧瑟寒风,把那阵阵细雨吹进了窗棂,吹湿了诗人的衣服,也吹打着诗人的心灵。
  古人说,真情出好诗,这话的确很有道理。这首诗一气呼成,不加雕饰,也没有直接抒情,但就在这叙事和写景里,洋溢着至深至诚的感情。尤其是它的结句,借形象的画面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被感染,被感化,被感召。白居易自己读后也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诵,犹恻恻耳!”(《与微之书》)现代学者夏承焘对此句极为称赞,把它与五代张曙《浣溪沙·悼亡》的结句“黄昏微雨画帘垂”称为“唐人诗词中结句的双璧”。
  在这一段时间里,元稹最大的愿望就是盼能够收到白居易的信。翘首东望,度日如年。越不能收到,越担忧老友。一天,他终于得到白居易托人带来的信,悲极喜极,写了《得乐天书》一绝: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看到远方来的信使进门竟然热泪纵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妻子感到分外吃惊,女儿看到父亲流泪也急得直哭起来。妻子想丈夫从贬职以来还没有这样激动过,一定是老白来信了!你看,整首诗纯是大白话,没有精雕细刻的斧凿之痕,但尤具感人的力量。诗里没有写自己得到好朋友信阅读之后的感受,而是描写接到信时的场景:①看到信使来临流泪,②妻子与女儿的惊讶,③人物之间的对话,④内心深处的猜测等等,如果加上外部的景物,简直就是一部小小的电视剧。
  白居易集子里也有几十首赠元稹的诗。如果认真读这些诗,我想除了那些“元轻白俗”互相唱和的艳诗不足取之外,叙述互相同情,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诗篇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如他的《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灭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一个犯了“严重错误”被贬远方的官儿,要走几千里路赴任所,沿路之上有谁来迎送?人情本是比纸薄!而且翻山越岭,道路之艰可想而知。韩愈被贬后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前途茫茫,怎一个愁字了得!从长安向南向东之后,诗人改走水路。大家都知道,船只航行的速度极慢,更无他人接触,形单影只,长夜孤舟,好友的作品是解闷破愁的最好伴侣。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章,看起来越舒心。所以,白居易将元稹的诗卷拿出来对着灯光细读,沉浸在艺术的欣赏之中,心弦不断与好友共鸣。诗读完了,尽管夜深眼痛,但作者一点也没有睡意,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心飞向遥远的四川,飞向好友的身边。想到两人相同的命运,不禁悲从中来。这时,逆风吹打着船舷,发出阵阵响声,这声音正和他汹涌的心潮应和着,此起彼伏。最后一句以景作结,景中寓情,它像一个特写镜头,久久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令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元稹死后,白居易有一首《梦微之》写得很感人: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地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晚上入睡后梦见与老元一起游玩,像他生前那样玩得很欢乐。早晨起床后想到夜里的梦境,不禁眼泪如珠,滚滚而落,自己年事已高,疾病多多,而老朋友也已经死去八年多了。老元埋身地下,早已尸骨销蚀;而自己寄生人世,白发如雪,大限不远。阿卫、韩郎先后走了,你在蒙昧的夜台,知道他们也来到你那里吗?阿卫是元稹的小儿子,韩郎元稹女婿,他们于元稹死后,先后去世。诗人假想,如果人死有知,那么,亲人之间应该会相见的吧?故问元稹是否知道他们的来临。
  “人生莫羡苦长短,命长感旧多悲辛”,每当诗人想起平生所交之友皆已零落,自己也接要追随朋友而离开这个世界,顿生兔死狐悲之痛,既哀朋友,也感叹自己的寂寞悲伤!
 ④ &到处逢人说项斯——文人相亲的佳话
  唐代诗坛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繁荣局面,不仅在于政治的清明,还得力于文人相亲,互相揄扬。那个曾让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的李白,那个因了自己那一份旷世的奇才而狂傲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那个一生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仰视”一词的李白,这个做诗人做到了差不多可以套用老杜的诗句“一览众山小”的李白,竟然能在黄鹤楼为崔颢敛手,在襄阳对孟浩然顶礼膜拜,在宣城对谢眺谦恭到一生低首。其实,他的狂,是一种孤傲,是对弄权者的傲慢与蔑视;而对真正让自己佩服的人事他由衷佩服,从不文人相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名家风范,诗仙气派。
  类似元稹李贺相轻的事儿很少。要知道,后学要扬名,尤其需要前辈的提携,有才华,有胸襟的诗人一般都能慧眼识珠,或饮酒赋诗,并肩论道,或奖掖后进,竭力荐举。如顾况之于白居易,韩愈之于孟郊、贾岛、李贺,张籍之于朱庆余,杨敬之之于项斯即如此。据史载,杨敬之“爰乐士类,得人文章,孜孜玩讽。”那个隐居三十余年,穷困潦倒的项斯有一次想出人头地,听到这个老杨爱才,就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他看。老杨阅后拍案叫绝,作诗赠之: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当时在朝廷里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所作《华山赋》最为韩愈李德裕所称,士林一时传布。“平生不解藏人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德!世间多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者,更有可恶者以人之善为恶,竭力诋毁,其根本原因就是唯恐他人超越自己之名。而诗人却根本不懂这种卑劣的伎俩,他不是“一时不解”,而是“平生不解”,一以贯之,扬人所善。古道热肠,令人钦敬。像这样的品质,今天为官者能有几个?由于得到他的揄扬,项斯终登进士第,释褐为丹徒县尉(类似公安局长),虽然只是一个科局级的小官,也总算不是普通老百姓了。
  韩愈为官多年,文坛泰斗,名气大得很;而孟郊乃一介布衣,“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唐才子传》),如果现在有哪个所谓的文豪不认钱而重才,与一个平民百姓结为好友,那简直是天方夜谈!今天多的是金钱交、地位交,少的是道义交,人品交。
  在孟郊死后,韩愈悲不自禁,作诗赠贾岛,诗中可见其对贾岛的厚爱: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道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关于贾岛与韩愈,《全唐诗话》里记载了这样的一段佳话:
  (岛)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
  京兆尹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就是的首长,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可算是二三品大员了。而贾岛区区一介寒儒,撞到这样的大官儿马头,岂不该死!但韩愈不以为忤,反而与他一起斟酌,两人可算是文章之友了!。
  还有张籍,“初至长安,谒韩愈,一会如平生欢,才名相许,论心结契。愈力荐为国子博士。然性狷直,多所责讽于愈,愈亦不忌之。”(《唐才子传》)
  李贺七岁就能辞章,当时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看到他的作品,不敢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当代人,哪有我们不知之理。”就两人结伴去李家访问,请小李当场赋诗。当时这个小李还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宽大的衣服,蹦蹦跳跳出来。很高兴地拿起笔来写诗,仿佛身边没有人一样,一点也不慌张。他写了首题名为《高轩过》的诗。韩愈与皇甫两位先生看后十分吃惊,这样大的小孩子竟然能够写出这样漂亮的诗,这不是神童吗?于是,亲自为他扎好头发,送他好多礼物。原诗是这样的: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参天造化功。
  厖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翼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诗里反映了他对二位文章泰斗到来的极度喜悦兴奋之情。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援引,化蛇为龙。展开大鹏之翅,飞向青冥。从内容上说,这应该是他不遇之时所作,决非总角之作。但这样的诗,写得非常得体,既歌颂了两位来者,又将自己的前程托付予他们。故韩愈感动极了。但是,当他参加进士考试时,当时朝廷的当权者(元稹)认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为避父亲的讳,他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很为李贺不平,就写了一篇《讳辩》,批判这种荒唐的观点。但是,韩愈毕竟不是主考官,李贺到底也没有机会参加考试。
  还值得一提的是小李杜——李商隐对杜牧的友谊。他俩是晚唐诗坛翘楚,李商隐深知杜牧这老大哥的内心,他的《杜司勋》云: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唐宣宗大中二年(849),杜牧回朝,任为司勋员外郎。翌年,上《孙子兵法注》,冀得到朝廷重用。这首诗大概就写于这一时间。
  那时,朝廷党争渐平,但宦官擅权依旧。高楼风雨,既是,又是当时糜烂不堪社会的一幅素描,又是杜牧的个人遭际的形象反映。大唐已经到了“夕阳无限好”将近黄昏的时候了。泛泛读者从杜牧的诗中只读出风流绮靡,却忽视了其中深含的寄寓之意。而李商隐却认为:杜牧所写的许多文章,刻意用心描写生活里的伤春伤别,正是感其短羽而不能远飞高翔,很难实现宏图壮志。胸有才学、有抱负而不能施展,这是人生最苦的事情。为了避免政治灾祸,故以这些感伤节序变化和亲友离别的诗篇作深远寄托。在李商隐看来,杜牧的伤春伤别,乃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诗人感叹,能够这样“刻意伤春复伤别”,含蓄深沉地写出自己心中的才华与苦闷,显示诗歌的艺术力量,当时惟有杜牧一人而已!这样的评价,若非真正地明白杜牧的心境和才学,若不是杜牧的知己,是道不出来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小李能读懂杜大哥的诗,杜牧总算不枉此生。
  李商隐还有一首七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进一步表达了对杜牧的赞誉和推崇: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李商隐之所以敬佩杜牧,除了杜牧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写诗又很擅长外,两人都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故惺惺相惜,对这位大哥的景仰溢于言表。但杜牧比李商隐大十多岁,等到李商隐认识他尊敬他崇拜他的时候,他也即将离开人世了。
  杜牧活了五十岁,李商隐写此诗的时候,正是杜牧迟暮之际。
  杜牧在《杜秋娘》诗中借杜秋娘的遭际写世事无常,天涯沦落的感慨。李商隐对这首诗极为推崇。他极度赞扬杜牧的文才武略,说杜牧提出的对时事的筹策切中肯綮。当时,杜牧因愤河北三镇跋扈,朝廷当权者一味姑息,作《罪言》,又上《孙子兵法注》,强调宰相大臣必须懂得军事,不能尸位素餐。“心铁”之“铁”原为武器,这里是指胸中之甲兵及军事韬略。由此看来,李商隐对杜牧能够深谙文韬武略极为佩服。但他又深知杜牧心中的苦闷,劝慰杜牧,虽然久沉下僚,但你提出的谋略能够被当权者采纳,这也足以自慰,不必哀叹白发萧萧了。想当年杜预为晋代名臣羊祜写“堕泪碑”,名传不朽;现在你杜牧有幸能够奉皇帝之命为韦丹等名臣撰写的墓碑碑文,这些文章也一定能永垂不朽,流传千古啊!
  你看,在李商隐的诗里,有一点嫉妒的心理吗?没有,有的只是崇敬、仰慕、安慰!可惜他们认识得太迟了,如果天假以年,两人多活十年二十年,他们一定会成为莫逆知己!
  晚唐诗人郑谷,在将自己的诗编选成集后,写了《卷末偶题三首》,其一云: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位敢便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字能令万古传。
  要做到文人相亲,首先就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长处。郑谷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和尚齐已将刚写的《早梅》送给他,请他指正。他看后斟酌再三,便就诗里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为什么?因为“一枝”表示寒梅刚开花,花儿还开得很少,更能够突出梅之早;而“几枝”则是已经开了好几枝,不能算是最先的。齐已连称他改得好,认郑谷为“一字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师,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后,仍然带着非常大的遗憾,认为自己集子里没有像王湾《次北固山下》里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样千古不朽的诗句。这样的胸怀,怎么不能写出好诗?
  同样例子还有唐末的韦庄。他也非藉藉无名之辈。在花间派中,他词的风格与成就足以与温庭筠分庭抗礼,诗也很有名。如他的名作《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时代,大唐帝国正如江河日下,夕阳返照了。诗人在金陵游玩时,从台城的荒芜看到了大唐的未来。长江边春雨霏霏,昔日楼阁之处,现在生长着萋萋野草,高至齐腰。六朝时代,这里是金粉之都,歌舞之乡,何等的繁华,眼前却是这样的荒凉!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一场虚无缥缈的春梦,只有小鸟还在天空里啼叫,那些六朝时代的袅娜杨柳,依然像当初一样,风姿绰约,舞动袅娜的腰肢,招惹着游人。除开了它们,看到眼前的荒凉之景,谁不会盛衰沧桑之感呢!
  诗以杨柳的无情,写人的有情,有什么情呢?就是由金陵的盛衰引发历史的感慨,而这种感慨,既是对历史的感喟,又是对现实的忧虑。
  韦庄曾编选唐诗集《又玄集》。尽管以前韩愈、白居易、元稹等都推崇杜甫,但在唐人所选的诗集里,一般都不选杜诗,只有韦庄,才把杜诗请入极品诗歌的殿堂。反映了他尊重人才、慧眼独具的胸襟和卓识。他有一首《题许浑诗卷》: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间。
  许浑何许人也?他也是晚唐时候的诗人,是武后时代的丞相许圉师的后裔。这样算来,与李白有点儿亲戚关系,可惜他在的时候,李白早已驾鹤西去。他“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唐才子传》卷七)你看,直到辛文房时代,许多人家都喜欢许浑的诗歌,得到其诗就像得到夜明珠那样兴奋。怪不得韦庄赞美其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如他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现在许多人也喜欢题字,他们题在公园里,墙壁上,厕所中,写的是“某某到此一游。”实在无聊庸俗至极。古代文人到一个地方,触景生情,便技痒起来,题诗词于墙壁之上,诗为佳作,字亦墨宝,故深获人们所喜爱。许浑去长安,到了潼关驿馆,想到潼关地处中原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得潼关者往往能够得天下。于是,他登上驿楼,一睹潼关险要形势。放眼望去,看到秋色无边,红叶萧萧。空中云聚云散,飘入西岳华山,稀疏的雨滴落到身边的中条山一带。无尽的树色,随着关隘远去,那汹涌的黄河万顷怒涛,奔向大海。随后想到明天应该可以到长安了,但他的心里,依旧想着往昔打鱼砍柴的自由生活。
  一般人到京城里去,带着希望,充满憧憬,盘算着到了之后怎么钻营,怎么活动,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官儿……诗人却不是这样,他人近帝阙,心在江湖。这就是他的可贵处。失去自由,毋宁去死!
到了中晚唐,经过多年的内乱,早已没有盛唐时期那样旭日东升的雄风,那种万物都欣欣向荣的伟力,那样充满了辉煌与朝气的国力。有的是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战乱频仍,朝廷失权,尾大不掉……整个社会乱得像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更加体味到真挚友谊的宝贵,他们不知疲倦地歌唱着美好的友情。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柳宗元与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濯足濯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