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不怎么聪明但是勤奋的文科和理科是什么男生的专业是什么?

(理科)学习里面智商真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吗?如果是,所谓的天才和普通人会有多大的区别?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以验证,因为难以量化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时的专注程度。
借用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什么是天才呢?有些侧片可以看得出来精确不用计算深刻不用思考复述不用记忆灵感不用激发……也许有一天,你遇到某个人,他是你梦中的完美,却无论如何都努力达不到,看着他就觉得一切都信手拈来,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和努力无关。
算了我还是简单回答一下吧。首先我想用“智力”这个词,而不“智商”,因为智商的定义是智商测试的分数,这个分数既取决于你的(部分)智力,又取决于该测试本身,它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仅供参考”。那么智力是什么呢?这个又太复杂了,心理学家还没搞清楚,只有假说,还没定论。所以大家也不必探个究竟,更不用自己去构想什么理论出来。那么大家应该了解到的是什么呢?1. 智力肯定会显著影响学习成绩,不论理科文科。2.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距可以非常大,如果你觉得人跟人智力差不多,那一定是因为你没有见过聪明人。3. 人的智力不是固定不变的。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大脑具有比之前设想的更多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有长期的学习和思考,那么他收获的不仅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更聪慧的大脑。但以我为反例来说,我读大学以前,数理化水平还是挺不错的,自从本科开始学心理学以后(我高考第一志愿是心理学,第二志愿数学,第三志愿物理,擦),顿感武功全废,虽然也有微积分、概率统计、大学物理这种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接触频率和训练强度,再也找不回以前的理科思维感觉了。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跟他内心的一种心理设定有关,如果他是增长型设定,即认为脑子越用越聪明,那么就比那些认为智力是完全天生且不变的学生,更有可能有更高的学业成就。你的日复一日的努力(特别是深入思考式的努力),摸索出来的策略和方法,良师益友的指点,锲而不舍的意志力,特别是自我反思的能力(元认知),最终都会让你变成一个更聪明的人。所以最后的最后,你只要记住一句话:智力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更不是一个你无法摆脱的常数。类似地,天才,也是一个结果。想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当前的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看到这个答案冲上云霄,嘿嘿,这才是知乎正能量嘛:)我弟弟周奕,与雷军同龄,是很多人眼中的天才程序员(
)。可我们姐弟在一起生活,从小看着天才拖着鼻涕上小学,迟到了打架了会哭鼻子,小学阶段糗事一堆:诸如作文跑题了,自以为考得不错却只有六七十分,考数学得意洋洋提前交卷,却发现漏掉了卷子背面的一道大题.....然而,初中,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天才开始改进这些不良习惯,加上家里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环境和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初中他的成绩开始出现了更多的80分和90分,可依然算不上拔尖,但无疑他对数理化的兴趣都越来越浓,也因此变得更加专注。由于初中已经读了大量相关的数理化科普图书并已经动手做了好些实验,加上我父母都是大学数学系的老师,对他的数学训练明显有帮助,而且他和我父亲、小弟弟一起长期下围棋训练思维,到了高中,他的成绩开始一路领先,直到高三时稳居全年级第一。这时他已经开始动手编程了,也参加了各种竞赛,中学的那些功课对他来讲没多大挑战,但他也还是很注意做大量的习题训练自己,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出现漏看一题这种小儿科错误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更加广泛,同时因为学习越来越好,家庭、学校给予他的鼓励,让他更能对自己有高的要求。以前体育成绩稀烂的他,高中时也开始打篮球,重视锻炼,而且我们三姐弟在父母的管束下,从不熬夜,大家都是九点多就上床休息,早上六点起床。两个弟弟轮流负责去食堂给全家买回早点。高中毕业,周奕以全年级第一名保送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那会儿叫华中理工大学)。进入大学,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周奕如鱼得水,一头扎进机房,写了很多程序,好些程序都在工科各系流传,成为大家喜爱的小工具。有次我和他聊起“天才”这个话题,因为他在中学已经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的一个传奇。周奕沉思了片刻,说:哪有天才这回事,我在机房里每天都要呆六七个小时,那些同学很少能坐这么长时间的。大学毕业,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科院软件所,研二开始创业,至今一直都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没给别人打过工。然而这位天才在中关村创业8年,还是以失败告终,why,不懂公司管理。我在IT圈,碰到任何认识周奕的人,都会对我说“你弟弟是个天才”,尤其他的搭档张旭最爱叨叨这一点,他喜欢说“周奕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位天才”。我和爸爸聊过周奕,爸爸说,周奕特别专注,他认为自己的专注还不及周奕呢。而我认为,周奕的专注,与他成长过程中自己的兴趣从未被父母老师干预过,而且总是能得到让兴趣充分发挥的养料有很大关系。而这主要是我妈的功劳。我妈对周奕如此宽松,不是别的,是因为周奕从小身体弱,经常生病,所以妈妈对他的要求就不高,也尽量满足他的兴趣需要。但是,平时爸爸妈妈在生活上对他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对他的学习习惯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严格。另外,周奕还有一点幸运:初中遇到了包容性很强的班主任。班主任很欣赏这个话多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从不打击他。我妈妈和班主任的沟通也积极而有效,家长和老师合力让周奕愉快地度过了初中三年。他读初三时我已经在读大学,看着老弟躺在床上,玩儿似地读我高中的化学物理课本,就知道这家伙高中一定有戏。周奕和我的小弟弟之间的友爱相处,相处中的你追我赶(一开始小弟弟下围棋下不过周奕,就专攻围棋,后来周奕下不过他了,围棋成为小弟终身的爱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反观我的成长,和周奕相比,我也有环境很宽松的一面,因为我是姐弟三人中很小(8岁)就过继给大伯的,我的小学和中学阶段是和大伯奶奶一起生活的,大伯和奶奶对我相当宽松,但是生活上要求严格,从小就得劳动做家务。但是他们对我的学习成绩从无具体要求,家里藏书也算多,主要是文学书,因为大伯是搞文学的。家里几乎没什么科普书,这也使得我缺少周奕小时候能够自如地获取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的条件,但文学对我后来的人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学习拔尖的人,高中时候学物理和化学遇到了障碍,此刻缺乏来自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当时我爸爸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妈妈管着两个弟弟,顾不过来。然而为什么我的数学却从来都好呢,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爸爸来大伯家看望我,经常会用轻松的口吻给我讲数学故事,让我从来都不觉得数学有多神秘多难,反而是奶奶经常在家里强调我爸爸中学时物理化学学得多么好,而爸爸又没和我讲过数学与物理的联系,所以导致我上了高中,遇到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时,没能彻底搞清楚原因,慢慢就积累了问题,也积累了畏惧心理。我的数学成绩从来都不错,那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上首先没有畏惧心理,学得好,老师喜欢,就更乐意多做题,而且我当时的空间几何学得尤其好,可惜没有人告诉我这说明我擅长抽象思维和结构思维。后来还是我自己慢慢发现自己的这个长处的:概念技能很好,逻辑能力不赖,这可能都是数学训练打下的基础。然而我却没能把数学好这一点发挥到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上,可见孩子成长阶段,有时候多么需要扶上一把。物理和化学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让我当初也慢慢有点相信所谓的智商说,虽然心里是不服气的。而这个疑问后来随着我思考能力的增强,慢慢有了答案。认识到当时如果自己也有周奕那样的环境条件,很可能也会取得他那样的学习成绩。其实我高考也蛮不错,考上了四川大学无线电系。方法得当的训练效果,日后在我爱人身上再次充分验证了。我爱人15岁就上了大学,这是他当中学物理教师的父亲一手促成的,因为他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他中学连跳两级上了大学。可是,父亲的干预也使得他读大学时有了严重的叛逆情绪,大二他开始出现挂科补考现象,且毕业时成绩一点也不突出。工作后他和我一样,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学懂那些专业知识(我们俩都是无线电专业的)。毕业后我们决定恋爱(参见我的这个回答: ),但那时分配已定,我回武汉,他在南京,而且他服务于国家安全部门,当时想要调动,很难,想在一起,只有考研这华山一条路。考研那年,他暑期来到武汉,我父母对他进行摸底测试,数学不及格,英语才考30多分。当时真让人灰心丧气啊。但是到了冬天,他向单位请了两个月的复习假来到武汉。我父母立刻对他进行全封闭的训练,他也心无旁骛开始复习。训练是如此有效——他可是在接受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我爸)和数学教授(我妈)的训练啊,一般人哪有这样的条件,况且我妈还写过数学考研辅导书。另外别忘了,我爸妈可是教出了两个高考保送的儿子——我小弟弟也是保送的,对训练自己的孩子颇有心得——现在他们又在训练我的女儿,每周女儿都接受外公的奥数训练和外婆的钢琴训练(我妈退休后就开始学钢琴,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王矛老师,现在我妈是8级啦,女儿也跟着王矛老师学习,外婆配合辅导)。短短两个月里,我爱人的数学和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加上我父母帮他引荐专业课老师,专业课复习也不断上台阶。模拟考试成绩越来越好,他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但我们全家依然没有想到,那一年他居然会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研究生,英语居然考了70多分,专业课都上了90,数学考了80多分。——不可否认,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光有爱情的感召,没有我父母给予的强有力的针对性训练,以及专业课老师的积极辅导,想取得这样的成绩,难。此外,我爱人毕竟长期都是好学生,好学生自有沉淀下来的好习惯,即便中间走过一些弯路,但重拾好习惯,比一般学生要容易得多。我爸妈种瓜得瓜,自然非常高兴,同时确认了女儿的眼光不错:原来这女婿不只是帅:)
(我自己后来在工作中也多次意识到,当年曾经是中学里尖子生的我,毕竟还是有过不少好习惯,只要把这些好习惯照搬到工作中,就无往而不利。比如重视基础,比如认准一件事有价值,就会长期坚持。在知乎分享成长经验便是我愿意长期坚持的一件事,在此谢谢各位的鼓励。)我父母当年是武汉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他们俩还都是运动好手。他们给我们最可贵的启发就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很少见他们慨叹困难或发牢骚,他们喜欢立刻动手解决问题,喜欢寻求正确的方法。这是长期的数学训练和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启发。所以,他们也从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天才,而是能平实地看待自己和孩子。反过来,我们几个当初虽然经常被别的家长夸赞,倒也很难轻飘飘。这和父母看待我们的方式有关,他们觉得这些都很平常,只不过别的家长喜欢说“臣妾做不到啊”,而他们做到了。我的大伯也是位教育高手,他是中学语文老师。他虽然当时没能给我科学方面的知识熏陶,但他懂得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他对我偷看家里的各种藏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经常都是作业本下面放着一本小说)。另外,当我在初中阶段成绩突出时,他也没有对此大惊小怪——他自己当年也是武汉大学英语系的高材生。当我大学阶段遇到挫折,因闹专业情绪而留级时,他和我爸对待我的方式一模一样:不埋怨,不挖苦,依然对我充满信心——对,他们从不怀疑我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到现在我才明白有这样的长辈该是多么幸运。而且这两位父亲都重视女孩子的成长,让我从小到大都没觉得女生就该比男生弱。无论是读大学,还是后来参加工作,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管对方看起来是多么地有天分,多么牛哄哄,我都很难把对方当天才看待,大概就是因为从小便生活在一群聪明人中间,可又觉得那是方法得当的结果,不会神化所谓的天赋过人。另外,我们家的聪明人们,也都有自己思维上的误区和局限,比如周奕从小科学方面的知识够多,但文学书远没我读得多,所以他对世界的认识也会呈现出一些不足。我父母都是搞数学的,抽象思维很好,但他们对文史、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就比较有限,所以有时看待社会问题会说些观点片面的话。又会有人讲了,你说智商没那么要紧,但我们没有你们那样的家庭环境怎么办——总之,还是要破掉这种“先天决定论”,那我就再来举这个例子:詹宏志的故事。我很喜欢詹宏志这个人。搜罗了好些他的文章和书来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偶像,对我来说,成为詹宏志那样的编辑,就是我长期的追求。来看看这个人:詹宏志(日-),出生于。著名作家、编辑、出版人及电影人。 PChome Online网路家庭出版集团和城邦文化创办人。 曾任许多出版及资讯相关产业协会的董事及理监事职及杂志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于1997获People Magazine 颁发钻石奖章。PayEasy(康迅数字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没有学数学的教授父母,没有人能给他从小到大的训练,但是野百合也有春天,看看他的故事吧:有人问詹宏志小时候读书环境那么糟,为什么还可以创造出那么大的力量来——“读书是为了有勇气去远方”  詹宏志生于1950年代的台湾南部小镇。在他成长的环境里,很多人都像他一样读书不倦,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大家除了读书之外没有其他的休闲娱乐。他回忆说,小时候镇上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小图书室,里面就放着三四个铁书柜,于是他就从第一排第一本开始看,一直看到最后一排最后的一本。“有时候,一本书只能在你身边放一个晚上,你不读,一辈子就再也看不到它了!”詹宏志介绍,当时南投的所有书店,都是靠他姐姐每周末去台中的书店进一次货,而姐姐从台中回来时通常已经是周日晚上了,第二天一早就要拿到南投书店去。于是,詹宏志下了狠心,强迫自己在一个晚上的时间要看完所有的书,不管是十本、二十本……“就算有二十万本,我都要在一夜间看完,因为你不看,第二天书就走了!”就这样,詹宏志常常把自己看到两眼红肿、流泪,还乐此不疲。  詹宏志曾调侃道,自己是为书所造,也为书所毁。“我没有其他知识来源,也很少跟活人接触,是书里讲的故事,让人向往的行动、概念跟某些生活的情节,不知不觉地引诱你走向远方。”===下面这篇詹宏志谈学习与阅读的长文,我每年都会重温不止一遍,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那些自认为不是高智商,也感叹缺少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朋友。因为詹宏志,这个出生在台南一个偏僻小镇的孩子,他完全是凭借书籍的力量,从那个小小的角落走向了广阔的世界:詹宏志说:“我是一个畏惧跟人接触的人。很怕问人问题,也怕去上课。每当我碰上什么不会的东西,就觉得没关系,这世上总会有相关的书。所以,我习惯用读书来解决工作里某一技能的困难。不会的东西就找书,这其实是在学校里面的训练,一个题目,怎么通过书的寻找把它包围起来。在出版业的生涯里,我原来是一个编辑。但是在“远流”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从编辑跳到marketing的角色。于是我把台湾所有跟marketing有关的教科书,跟谈marketing的商业书找来,四、五十本都读了,所有理论在内心反刍,试着在工作上验证。这个习惯到今天还是一样,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新做一件事,比方说电子出版,要了解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相关的东西,就是找书来读。当然现在工具更多,不一定是书,可能透过internet就能搜寻到很多文章。很多人书读得很好,但是并不真正相信书,没有跟书反复交谈。我认为书很少说错,也不会让人无所依从,我们不应该只按照表面来理解,而是必须反刍,扣问作者的鬼魂。这几十年中,因为我的工作范围一直在变动,读书这个技能帮了我很大的忙,不然我每个月都要上课,三十年的东西可能要用六十年来学。我很幸运的在读书的时候,有得到读书的基本技能,整个学校教育,就是应该教会大家读书的技能。”=======================上面讲了詹宏志的故事,有心的朋友可能就会注意到:如果掌握了阅读的技能(其实就等于自学的技能),阅读带给人的帮助将会非常大。但是,如何找到好书,怎样从好书中得到有效的帮助,还需要多进行自我训练,推荐这两篇回答:以及这些与阅读有关的好书(这些书我全都仔细读过):===补充:关于“好羡慕你的家庭”===果然如预期的担心那样,看到了好些评论在说“好羡慕你的家庭”,我再来讲讲——&&我父母的父母当初可没给他们创造这么好的环境,尤其我外婆来自广西乡下,我奶奶也只是一个很穷的账房先生的长女,我爷爷早逝,外公不管家...我父母是他们各自的家族中受到最完整的教育的人,所以他们才有能力给我们好的教育。而我妈妈家族的其他亲人,因为时代的原因却没这么幸运——舅舅和姨妈都下放成为插队知青,所以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走的弯路就会多一些,我父母都是时代的幸运儿——比如我爸爸读大学那年是1956年,而他其实1955年就考取了武汉大学,却因为那一年的政审而没上成,第二年因为政策放宽,这才顺利考取大学。之后很多年父母都没办法从东北调回武汉(他们从武大毕业后就去了东北师范大学,用我爸的话说,这叫闯关东),直到改革开放,1977年武汉的高校急需人才,而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的校长是朱九思,非常重视延揽人才,我爸妈这才回到武汉。此前,我爸爸情绪很是低落,甚至想放弃调回武汉高校的打算,觉得去一个湖北的县城中学算了,我妈妈此刻非常坚定,坚决不肯去县城中学,她觉得为了孩子的教育,宁可留在东北师范大学。如果他们没有回到武汉,没有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也就没有我们姐弟三人后来的受教育条件。——我爸爸调回后,由于业务基础好,很快就评上了副教授,然后出国当访问学者,又很快当上教授,人生往往就是那短短的几年机遇,抓住了就很不一样。可以说,我和弟弟周奕读高中和大学的七八年里,是我父亲一生学术与教学的黄金期,他广交数学界的良师益友,出国大开眼界,沉郁多年的心情为之大振,对我尤其耐心,因为我读高中和大学期间,是他上升得特别快的时期。因此,虽然我大学专业失意留级了,但爸爸对我非常耐心,给我写了很多词语温柔诚恳的信,他把他个性中的精华在那几年里都留给我了,这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来讲,太重要了。这也使得我在心情最低落的时候,也没有失去自信,虽然我当时对父亲深沉的爱体会得不多,但他的爱带来的安全感是非常强的。我父母也的确幸运,他们在1969年-1972年,下放到东北农村,下放的时候我弟弟周奕出生才不到两个月。农村的条件没法和长春比,周奕因此得了肺炎,而且乡下医疗条件差,都没有人会做青霉素皮试,只有一个老中医,老中医不敢打针,只会扎针灸。没办法,我妈妈学会了给孩子做皮试,她亲自给周奕打针,好多次周奕都病得很重,幸运的是每次都救过来了。而我妈妈生小弟弟的时候更玄乎,是在乡下的炕上生的,虽然请来了老同事的爱人(她是资深助产士)接生,可是乡下条件真差啊,当时胎盘没有全下来,要是下不来,可能妈妈就会因大出血,连命都没了,所幸剩余的胎盘很快脱落了,这才全家安康。说起来我是下放到农村中受益最大的人了,那是我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接触大自然,每天不受打扰地在大自然里奔跑、沉思,为所有自己种下的植物(土豆玉米向日葵番茄黄瓜和各种花)感动,还养了20多只鸡和三只鹅(我每天给它们挖野菜)。而且在东北农村没什么肉可以吃,但是玉米土豆管饱,我在那里练出了坚强的粗粮胃,爸爸常开玩笑说:瞧我们家丫头,吃成个大饼子脸。妈妈说在农村的那几年我从不生病...这些,后来都成了我的优势。我个性上的乐观,应该也离不开农村4年的熏陶。可是在农村,我的爸爸却累坏了腰,他干活不惜力。现在爸爸不能多走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但我爸爸妈妈不怎么提及这些苦,而是和我们讲,他们真正知道了中国的农民有多苦。我爸爸妈妈把我送回武汉过继给没有子女的大伯,就是怕我会下乡当知青。但我爸爸还告诉我,即便在那样的环境下,数学还是很有用的,他和同事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前年,爸爸给我们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我们也对生活充满幻想,没想到生活是这样一场恶仗!”然而,他们依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下放的东北农村,那里没有水田,没有钉螺,这样就不会得血吸虫病。而当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几百名教师下放到江西农村,好些人都染上了血吸虫病,日后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早早离世。关于这一点,可参看: (以上史实我向一位我很尊敬的清华朋友求证过,他说属实,他的父母就是受害者,父亲因此而早逝。)对了,刚才看到知乎网友评论,才想起我在这个问题( )下正好举了自己由于环境的原因,不知不觉中做了温水中的青蛙,幸好遇到能把我从坑里拉出来仰望星空的贵人——讲的还是环境对人的作用,另外,这个被我遗忘了的回答,也可以部分反馈由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推荐好书《异类》(Outlier)======关于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影响,格拉威尔在 里讲了很多。在《异类》一书中,作家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分析,让读者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为什么对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统计结果会这样一致“意外”?这是因为:英超球员注册时间是9月。在同龄的球员中,9月份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的差距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的时期,如果你出生太早,就无法拥有个人电脑,如果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好机会又被别人占去了;犹太人律师事务所的成长,是因为他们正赶上企业重组的法律诉讼出现革新的时候,而他们移民到美国的祖辈们的经历又让他们出色地掌握了抓住机遇的能力。因此,那些奇才异类,他们之所以神奇,得感谢机遇的眷顾。不过,除了机遇之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中国人的数学之所以比西方人的数学成绩优秀,得益于中国人根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韩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也是因为韩国上下级之间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的,韩国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机长的助手发现险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向上级明确地汇报。如果不听听性格比较张扬的格拉德威尔怎么说,绝对不会想到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还那么原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另外一个例子所说的,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熏陶,即便是世界上智商达到195的人(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也只能做一份年收入6000美元的保安工作。因此,从《异类》一书中,你能体会到机遇对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格拉德威尔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样把握这份机遇,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毕竟,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机遇。更有趣的是,《异类》中有一章题为”天才的烦恼“,里面专门讲了一位智商高达195的人兰根,分析了他与同样被看作天才的科学家奥本海默为什么有着天壤之别的命运。我把这些写在这篇专栏里了:
Statistical Consultant今年24岁,本科会计专业,人不是很聪明,但是很勤奋,出来工作差不多三年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我下一年_百度知道
今年24岁,本科会计专业,人不是很聪明,但是很勤奋,出来工作差不多三年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我下一年
cpa的发展相对说肯定好很多,但是很勤奋。很迷茫啊,出来工作差不多三年了,可是要考下来得花好几年的时间。先老注册会计师好还是中级会计师好呢,考中级的话我现在开始复习明年一次通过我是有信心的。我下一年就够年限考中级了?考cpa的话现在就可以报名考了,人不是很聪明,可是我现在很纠结我想考注册会计师还是中级好呢,也没有什么成就,本科会计专业今年24岁
提问者采纳
把能拿到手的先拿到,就怕时断时续。别够不着桃子再扔了地瓜。如果你想通过考试证明自己,学习这东西,就怕停,建议你一鼓作气,不怕多建议你一步一个脚印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看你自己选定的方向和以后想要发展的目标,cpa的目标你有吗
建议你保证现在的经济收入一步到位考icpa,那样的话,工作好选,路好多条
我是icpa,工作好找,我30岁考的,用时3年
觉得难度是不是别人所说的那么难啊?我就怕太难到时两头都不到岸
是一条艰难的路,正因为艰难,含金量就高
我考财管2次审计2次
我不是聪明的人,
可以告诉我你是怎样复习的吗?
我非专业,但实际干时才学的,税法经济法背记,专业多练习题
苦尽甘来,
注册的好啊,勤奋点,你会成功的,加油
建议你转行算了,做不出成绩再高的证书也是摆设
只能说没有遇到好的机会
那就跳槽换个环境
先考中级吧!我也是学这个的,但是比你小,现在还在学校。之后再考CPA吧!
想问下你,会计难学吗,我是高三党
会计不能学,不过找工作比较难,尤其刚毕业的,会计经验很重要,刚开始工资很低,如果只是想做个会计没有什么要求的话,考个会计证就够了
会计证难考吗
听说很难的
会计证只是一个从业资格证,不难的自己看看书就能过,就算不是会计专业的也很多人能考过
不会吧,难道我被欺骗了。。。
不过说真的有会计证的人很多,以后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如果有关系有背景的除外,还是不要选会计吧!
好吧,你请问下你觉得工程造价怎么样呢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只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点建议你,如果想读会计就也做好与考试为伴,工资不高,工作难找的准备
男人要为将来的日子做打算,
不好意思,我想问你一下,你现在对你的工作,做了还顺利吗,开心吗
每天都只是做一点杂活,有种被忽略的感觉,可以说没有任何感觉,
那我提意你赶紧专行,其实工作,工资高不高无所谓,最重要是要开心,
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科战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