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镇中心小学双山村创伟科技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切实改变软弱涣散情况 柯桥整治后进村基层组织
  浙江日报讯 日前,听说区委组织部的干部来了,原本就不大的绍兴柯桥区福全镇双山村办公楼会议室被村民挤得满满当当。&希望以后领导多来听听我们群众的意见&、&我们村集体经济太差了,希望能帮我们&造血&&、&村里干部做事积极性不高,希望他们能对我们的意见更上心&&&村民们七嘴八舌说着,一个上午,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两大页的意见。
  柯桥区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夯实基层组织,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推动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有位子、开展工作有抓手、发挥作用有效能。福全镇双山村是该区排查出的最新的10个后进村之一。为更加准确地查找自身工作和群众期待的差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多次到村里和村民面对面交流。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此次柯桥区将教育实践活动与10个后进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调整加强由区领导、镇街、区级部门、企业家等组成的整转包干组,下派专职驻村指导员,采取一村一策、挂牌销号、项目化管理等方式推进整转和提升。
  &摘杨梅的时节快到了,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要尽快拿出来。&日前,在湖塘街道陌坞村的村干部周一例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唐尧峰的话一说完,村干部就纷纷举手认领任务:&我来做预算&,&我去找场地&&&
  &这种变化连我们自己都很惊讶。&唐尧峰说,以前村干部做事互相推诿,老百姓怨言很多,&多亏区里推行后进村整顿工作,让村里的班子成员换了面貌。&
  在陌坞村的帮扶过程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任整转包干组组长,了解到村支书和村主任因误会互相看不顺眼导致工作落后后,他除做双方思想工作之外,还帮助建立健全每周工作例会和定期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事情放在台面上沟通,村干部间的心结慢慢解开。
  柯桥街道双渎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约200万元,依然被列入后进社区。原来,居民怀疑集体账目有问题,信访不断。在区城管办工作的蒋国富成为整转包干组组长,专职进驻社区。他经常到居民家去坐一坐,聊一聊。几次下来,居民说出了心里话:&主要是社区几个人,想要得好处,煽动我们一起上访。其实街道已经给我们看了账本,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情况了解清楚后,蒋国富对症下药,很快就解决了这一信访老大难问题。
  截至4月21日,在软弱涣散重点后进村(社区)整顿转化中,柯桥有关帮扶部门和企业累计出资2100多万元,帮助各后进村兴办实事140多项,有效化解征地拆迁、住房困难、环境整治等各类问题291个。
张丽 周智敏 朱利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热门搜索:
热门专题:
团结新村近期是否有拆迁计划
提问者:| 浏览次数:17次 |问题来自:重庆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您还可以输入
验证码错误
您可能对以下关键字也有兴趣:
登录并提交回答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
还没有账号?
如果您发现不正当的内容或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内容:
举报原因:
(可多选)
含有反动的内容
含有人身攻击的内容
含有广告性质的内容
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
含有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含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
含有恶意无聊灌水的内容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福全镇历史沿革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福全镇>>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概况>>联系电话
信息索引号:
产生日期:
文件编号: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科室):
公开时限:
公开日期:
文件字号:
内容描述:
福全镇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  作者:
福全政区历史沿革福全境域,在绍兴古城西南,与古城出入于常禧门。地处原山阴县东部,东与亭山连陌,南与兰亭、漓渚为邻,西与柯岩相依,北与东浦接壤。福全之名,由山而来。境内有一山状似倒覆之舟,陈桥驿先生在《〈水经注〉记载的古代绍兴》中说:“《渐江水注》篇中记及古代绍兴的人、地、事物达七十条左右……仅仅从篇内记叙的古代绍兴一带的地名来说,诸如鼓吹山,石矾山,麻潭……覆舟山……等等,也都是此篇以前他书所罕见的”。可见自《水经注》始,古籍记载中称此山为覆舟山。民间称此山为覆船山,后人以谐音雅称“福全山”。建国后建政时以“福全”作乡名,后沿用至公社名、镇名。宁绍平原在卷转虫海浸时期,遭遇了洪水的淹没。距今七、八千年前,开始沦为一片浅海,距今六千年前,海浸达到最高峰,会稽山、四明山北麓,都成为一片汪洋。福全境域因西南部山脉的隆起,成为这片汪洋的南缘。约距今四千年前,开始海退,成为一片沮洳沼泽,越族先民又从南部会稽山地北移,福全境域当是最早垦殖的海滩之一。人们依山而棲,步步为营,逐渐北移,在洪水过后的丘陵地上繁衍生息。古代之所以称这里为“荒服”之地,缘于这次卷转虫海浸。其实,宁绍平原本也是丰腴之地,这在已经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把这里的历史地理和遭遇突发事件综合起来考证,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也证明了沼泽和焦苇之说,只是这一地区文明史中的一个环节。这种洪灾过后的重新开发建设,由越族先民从南部会稽山地北移,而使福全境域最早得以垦殖,开始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虽然这种论述,时于一个乡镇的弹丸之地来说,现在——或许是将来,都无法具体地以考古或史料记载来证明其论点,但就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论述的合理性来说,应该是可以想见的。&&第一节& 沿革新石器时代,福全境域已有原始先民从事渔猎捕捞,刀耕火种的农垦活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古稽北平原的丰腴和生产力的发展,福全境域以外的东北部地区,已有雏型城市形成。晚更新世以来十万年间的第三次海浸——卷转虫海浸,波峰于6000年以前,退露于4000年以前(目前还在进一步海退之中)。人们山居之后,又移向北部平原。福全境域属会稽山北麓浅海的南缘,大禹治水,大会诸侯于会稽之山,斩防风氏于型塘之地,都得经过福全境域。因此,地属于越。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迁都、吴越交兵、句践复国,福全境域应是越国城外乡、里之属,且是交通要冲。由福全容山而南,崇山峻岭中有通往诸暨的故道;由容山而北,有始自迪埠的水路通向西北。因此民间传说,西施由容山南面的会稽故道来到越国都城,在此途中整容,故命山为“容山”;后来西施又由此登船西去吴国,为寄托家乡人民的美好祝愿,故名水村为“迪埠”。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统一全国,行郡县制,更名大越为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嬴政东巡至会稽,将原越地更名为山阴县。福全境域属会稽郡山阴县的郊外乡里。汉·晋因之。福全镇梅里村对岸山北坡的东汉时期陶窑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堆积层厚度约0.8米,窑址保存较好。印证了福全境域在东汉时期制陶工艺的发展和水平。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筑成鉴湖。福全境域当属南鉴湖地区。至今福全镇的屃石湖(西北段又称容山湖)为古鉴湖的遗存水域,是古鉴湖留下来的最为开阔的水面。南朝陈时,析山阴县分置会稽县,山阴县设12乡,会稽县设26乡。福全境域属山阴县郊外乡里。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后,废山阴县,并入会稽。福全境域属会稽县西郊乡里。唐武德初,乡辖里并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在城邑设防,在四野为村。武德七年(624)复置山阴县,属越州治。翌年又废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6)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7)又省。大历七年(772)又复置。元和七年(812)又省,十年(815)又复置山阴县,福全境域随山阴县的析出或归并,分属山阴县或会稽县的郊外乡里。自唐天祐四年(907)始,为五代十国时期,越州地属吴越国,为吴越州(东府)治。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归宋。福全境域属山阴县郊外乡里。北宋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始改乡为都,改里为保。元丰八年(1085)废都保,郭外仍以乡统里。福全境域的乡里名称也随之变动。南宋绍兴元年(1131)10月,改越州为绍兴府,仍设山阴县。福全境域属之。据《嘉泰会稽志》载:福全境域在南宋嘉泰元年(1201)属山阴县十四乡中的承务乡,“承务乡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管里二:洪渐里、道泰里”。福全境域内屃石湖南有滨狮山。《越中杂识·陵墓》载:“宋宫嫔墓,在府城西南三十里漓渚屃石湖滨狮山侧,有二十四处,俗称二十四堆者是也”。南宋皇陵在富盛攒宫,宫嫔墓在福全屃石湖南,倒是东西相对的两处墓葬群。民间由是根据山形,呼滨狮山为挺尸山。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绍兴府改为绍兴路,仍设山阴县,福全境域属之。并改乡为都,里为图。福全境域为二十七都,领七图;二十八都,领三图;二十九都,领三图;三十都,领三图;三十一都,领二图;三十二都,领二图。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仍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都图不变,城区四隅,分明归隶山阴、会稽两县……福全境域属山阴县。据明万历十五年(1587)《绍兴府志》:“在乡,图仍为里”,图里通用。城外都次不改,图(里)数变动,福全镇域为:二十七都,领六图;二十八都,领二图;二十九都,领二图;三十都,领二图;三十一都,领二图;三十二都,领一图。清初,沿明制,都(乡)、图(里)不变。清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废都、图、隅、里……城外以乡、镇为行政单位。福全境域为朱华乡的部分和双山乡,辖36村,人口13964人。民国元年(1912),山阴、会稽两县合并为绍兴县。福全境域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撤销乡镇,划为15区44里447村。福全境域属第七区。具体为:村里名称固有村落容山联合村山南州、容山、猫山头,478户。洪家墩村洪家墩,118户。梅福联合村迪埠、李家湾、帽山、王七墩、花径、七贤桥,441户。麻皮湾村麻波湾,157户。九松联合村弹子山、方坞、青点头、松湖、王家山头、庙湖溇、徐家溇、劳家湖、证谛山,331户。赵家坂村赵家坂,533户。龙尾山村龙尾山,298户。福全山村福全山,156户。劳秀联合村秀才溇、劳坟坂,178户。峡山联合村峡山、坂里张、义道房、蒋家池、冯家囿,876户。秀水联合村徐山、石堰、小任家坂、沈家坂、尹家坂,785户。福园联合村山湾、戴旗山、坂里曹、曹家坂,625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并区,复村里为乡镇后,福会境域属第六区。具体为:乡镇名称村名及户数镜西乡洪家墩、山南州、容山、猫山头、弹子房、方坞、青点头、松湖、王家山头、庙湖溇、徐家溇、劳家湖、证谛山13村,907户。梅福乡迪埠、李家湾、王七墩、花径、帽山、七贤桥6村,440户。马湾乡麻皮湾村,158户。镜滨乡福全山、上下山头、俞家湾、外山头、劳家坂、秀才溇、大劳坂头7村,381户。龙尾山乡龙尾山村,289户。赵家坂乡赵家坂村,532户。秀水乡徐山、石堰、小任家坂、沈家坂、尹家坂、塘湾、里塘、港口、坂里姚、祝家岸10村,682户。福圆乡秋家岸、杨家溇、山湾、戴徐山、戴旗山、坂里曹、施家、潭头、韩家桥、曹家坂、上溇、下溇12村,549户。峡山乡峡山、坂里张、义道房、蒋家池、冯家囿5村,832户。民国二十三年(1934),撤区,将原乡镇撤并,下设保甲。民国二十四年初(1935),福全境域为:新编乡镇名称内含村落名称五福乡五洋村、福园村、五苔村,1270户,5057人。镜西南乡容山村、洪家墩村、九松村、龙尾山村、鑑滨村、赵家坂村,2064户,8215人。镜西北乡梅福村、马湾村,591户,2357人。双山南乡峡山村、桃逍村、中庄村、1113户,4434人。双山北乡秀山村,788户,3142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九月,乡镇作了变动,福全境域属朱华乡、双山乡、梅里乡。同年,又在全县划分七个指导区,福全境域隶属于第二指导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12月,全县七个指导区缩减为五个,另设四个区署。福全境域隶属于漓渚区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春,绍兴解放前夕,驻扎在南部山区之浙东人民解放军,建立了绍兴县办事处,下设汤浦、越南、漓渚、南池4区,管辖所及乡、镇。1949年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福全境域属绍兴县漓渚 区。同年10月10日,县人民政府机关驻柯桥。1950年6月,绍兴县重新划分乡镇,福全境域在原双山乡、梅里乡中析出部分村落,建政福全乡,在解放乡析出部分村落,建政胜利乡。隶属于漓渚区。福全乡:劳家坂、方坞、松坞、福全山、龙尾山、赵家坂(信诚、欣华、赵建)。胜利乡:陈家葑(陈一、陈二、陈三)、坂里金、毛家、坂里张、义道房、峡山(峡山、蒋家池、富强)。双山乡:上溇、下溇、尹家坂、小任家坂、沈家坂、徐山、坂里曹、山湾、杨家溇、对旗山(对一、对二)、韩家桥。梅里乡:东园、上马湾、下马湾、七贤桥、帽山、花井、王七墩、迪埠、洪家墩、劳家坞、王家山头、正帝山、徐家溇、猫山头、容山、梅里、下俞、山南洲。1950年9月,县机关又回驻绍兴。1956年3月,绍兴县撤区并乡后,原漓渚区的胜利、解放、朱华小乡并为解放大乡,梅里、双山、福全小乡并为福全大乡。1958年10月,全县农村建立15个人民公社。福全境域属漓渚人民公社福全、胜利管理区。1961年9月,以乡建社,公社下设大队和生产队。恢复区建制,全县恢复10个区公所。福全境域属漓渚区福全人民公社和胜利人民公社。1967年,福全公社改名为五星公社。1980年10月,经过地名普查,更命、命名和恢复一批公社、生产大队名称。福全境域的标准地名为:福全(五星)人民公社恢复原名称“福全”,驻劳家坂。行政区划自然村户数人口驻地曾用名大生大队&秀才溇劳家坂3062827811461041042劳家坂&徐山大队徐山3681456徐山&沈家坂大队沈家坂208849沈家坂迎丰大队尹家坂大队尹家坂149649尹家坂红星大队小任家坂大队小任家坂89339小任家坂向阳大队上溇大队曹家坂上溇209872曹家坂上溇&下溇大队曹家坂下溇95493曹家坂下溇&上马湾大队上马湾110448上马湾上马避湾大队东园大队东园117434东园&下马湾大队下马湾97404下马湾&七贤桥大队七贤桥151652七贤桥新风大队帽山大队帽山126526帽山&花井大队花井94344花井&王七墩大队王七墩125460王七墩&禾丰大队李家湾45127李家湾李家湾大队迪埠大队&迪埠韩家2852553011671024143迪埠&洪家墩大队洪家墩216823洪家墩东风大队猫山头大队猫山头125494猫山头&容山大队容山234944容山&梅里大队容山204798容山&下俞大队下俞185709下俞光明大队山南洲大队山南洲52249山南洲红洲大队正帝山大队正帝山113492正帝山红光大队劳家坞大队劳家坞78348劳家坞新光大队徐家溇大队徐家溇62275徐家湾东升大队续表王家山头大队&王家山头庙坞溇69501927021159王家山头红山大队松坞大队&松坞青点头79562331622294松坞&方坞大队&外方坞里方坞弹子山133712636605301114190方坞&福全山大队福全山241891福全山五星大队龙尾山大队龙尾山4021604龙尾山曙光大队信诚大队赵家坂223867赵家坂&欣华大队赵家坂3141304赵家坂&赵建大队赵家坂2611165赵家坂新建大队胜利人民公社,驻白革庙。行政区划自然村户数人口驻地曾用名蒋家池大队蒋家池71281蒋家池跃进大队峡山大队峡山4061514峡山东风大队富强大队&峡山牛岭3132724112121040172峡山&毛家大队毛家172693毛家&义道房大队义道房105424义道房胜利大队坂里张大队坂里张154623坂里张新风大队陈家葑一大队陈家葑133521陈家葑陈一大队陈家葑二大队陈家葑170653陈家葑陈二大队陈家葑三大队陈家葑126440陈家葑陈三大队坂里金大队坂里金138519坂里金红专大队杨家溇大队杨家溇116538杨家溇&续表对旗山一大队对旗山177718对旗山立新大队对旗山二大队对旗山小凌家坂200776对旗山东方红大队韩家桥大队韩家桥108396韩家桥&山湾大队山湾161739山湾江山大队坂里曹大队坂里曹102423坂里曹&1981年3月,绍兴撤县改市(县级)、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市人民政府。1983年4月–10月间,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人民政府,区划不变,原辖大队改为行政村。1983年7月,绍兴地区撤销,建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1990年12月,福全乡撤乡建镇。福全建域始有镇级建制。同时并存福全镇、胜利乡。具体为:福全镇:驻大生村,面积27平方公里,辖大生、徐山、沈家坂、尹家坂、小任家坂、上溇、下溇、上马湾、东园、下马湾、七贤桥、帽山、花井、王七墩、禾丰、迪埠、洪家墩、猫山头、容山、梅里、下俞、山南洲、正帝山、劳家坞、徐家溇、王家山头、松坞、方坞、福全山、龙尾山、信诚、欣华、赵建等33个行政村。胜利乡:驻毛家村,面积8.5平方公里,辖蒋家池、峡山、富强、毛家、义道房、坂里张、陈家葑一、陈家葑二、陈家葑三、坂里金、杨家溇、对旗山一、对旗山二、韩家桥、山湾、坂里曹等16个行政村。&&第二节& 境域透过历史的沿革,福全镇境域变化频繁,轨迹时隐时现。其境域范围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得以固定下来。1992年5月,全县撤区、并乡、扩镇,胜利乡并入福全镇。全镇1.05万户,3.66万人,面积39.8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49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14个。村委会名称与并乡前不变。此时镇政府机关仍驻大生村。1994年,福全镇政府机关由大生村迁至金三角,金三角才成为福全镇的政治中心。同时建立金三角居委会。2003年6月,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福全镇的49个行政村归并为22个行政村,具体为:调整后村名调整前村名户数人口面积(平方公里)办公地点五洋村&陈家葑一村陈家葑二村陈家葑三村坂里金村88919131018520324485797895195612.160.580.550.520.51原陈家葑三村新对旗山村&对旗山二村韩家桥村530382148156511174481.090.890.20原对旗山二村协兴村&对旗山一村杨家溇村45225919314348196151.200.700.50原杨家溇村福庆村&山湾村坂里曹村42927715213868845020.980.630.35原山湾村胜利村&义道房村毛家村坂里张村71318025827520214817777631.430.400.600.43原义道房村峡山村&峡山村蒋家池村692571121207917263531.491.090.41原峡山村&续表尹家坂村&尹家坂村小任家坂村40329710611297733561.000.620.38原尹家坂村双山村&沈家坂村上溇村下溇村86316369176263695511195621.980.740.780.47原上溇村兴联村&帽山村花井村王七墩村禾丰村5471761511883216765374415311672.240.840.610.600.19原帽山村锦坞村&方坞村松坞村38124213910836863971.540.890.65原方坞村容山村&容山村梅里村下俞村猫山三头1049326291252180319410049167675076.78&&&&原容山村梅三村&王家山头村徐家溇村劳家坞村正帝山村5509810813920516643253244185971.480.360.300.420.40原徐家溇村新迪埠村&迪埠村洪家墩村810475335229013659253.782.711.07原迪埠村&续表梅峰村&上马湾村下马湾村东园村七贤桥村68215815913722822475414924727422.660.500.510.401.24原上马湾村龙尾山村&山南洲村龙尾山村68081599201625817581.930.351.58原龙尾山村富强村富强村48814781.35&大生村大生村45614411.02&徐山村徐山村53816371.19&信诚村信诚村33510061.22&赵建村赵建村44212861.31&欣华村欣华村45714621.04&福全山村福全山村34510990.96&&&第三节& 治所因为乡镇范围的变动,乡镇治所也随着历史的沿革而变动。长期以来,福全境域没有形成一个经济、文化中心的集镇。比较而言,有四个地方初具规模:容山村,建国前较长时间和建国后的一段时间为梅里乡治所,故至今保存着乡村街市,市场商业较为发达。大生村(劳家坂),建政后一直为福全乡(镇)治所,也形成了乡村街市。虽然镇政府机关已经迁出,但乡村交易习惯依然,并形成了一定市场。峡山村,建政后一直为胜利乡治所(白革庙,毛家村都在其临近),加上邻近的富强村经济发展很快,住有大批外来打工者。因此也形成了乡村集市。赵家坂,是一个由三个行政村连在一起的大自然村,原也是小乡治所,经济又较发达,故在三村交汇处的街河桥市非常繁荣。但所有这些乡村集市,从福全镇境域全局来看,一是规模较小,与其他历史上长期发展的集镇如柯桥、漓渚等无法相比;二是地处较偏,交通不便,不利于全镇居民集散。为此,镇政府于1994年作出决定,迁址金三角。金三角虽在福全镇东部,但地势平坦,处于原福全、胜利两乡的交界处。且离绍兴市区近,市公交线路辐射乡村的路段与县公交西南路线,在此形成了多线交错,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目前,金三角居民区自东至西,有穿越104国道南复线的南北向道路:别墅路、新城路、商城路;有104国道南复线起而南延的秋瑾路,有南部的新城路与商城路之间的南北向百兴街,还有与104国道南复线路南并行的东西向的开发路,连接了别墅路、新城路、百兴街、商城路、秋瑾路五条直路,形成了金三角居民区的交通网络。镇政府机关及相应的金融、财税、邮政、卫生机构都驻在这里,还新建了秋瑾小学、秋瑾中学等教学设施。使金三角居民区成为福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现代化的乡村集镇雏形已基本建成。&&第四节& 行政村与居委会福全镇目前有22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农村的基层单位规模适合于经济的发展,适合于为民办实事、办大事、办好事。现将历史地理文化按行政村(居委会)分别介绍如下:&大生村大生村位于福全镇之中心。东与尹家坂村、双山村接壤,南隔田野阡陌及漓渚江与富强村遥遥相望,西频福全山村,北连锦坞村。原为福全镇治所,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104国道南复线穿村而过,又有镇公路西通福全山、龙尾山、南接赵家坂。有水路连接漓渚江与松坞大江,旧时船运与水产养殖发达,是鉴湖的典型风光。漓渚江东岸的胜利乡与福全镇合并后,大生村更处于地理中心位置。大生村由劳家坂、秀才溇、大劳坟头等自然村组成,因村内河道相通,向为故人冶游之地,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清末属镜西乡,民国时属七区劳秀联合村。后又属鉴滨乡、镜西南乡等,但劳秀联合村不变。解放初废除保甲制,属双山乡。1950年6月福全乡建政后,一直为乡政府驻地,历四十余年。福全镇有山有水,山水交融,大生村又属水陆交通便捷之处,故在其成为乡政府治所的数十年间,无论山村、水乡,人们都已养成了在此聚散的习惯,由此形成了文化教育、金融卫生、市场交易的小中心。虽然镇政府驻地已经搬迁至金三角,然福全中心校还在大生村,市场交易聚散同样热闹兴旺,从民众便利的角度看,这里的市场繁荣还将维系一长段时间。由于104国道南复线的建设,沿途经济随之活跃。尹家坂村的小任家坂自然村在其东,故从漓渚公路开始,日月集团,福景达交易市场到西北与锦坞连接的工业区已经形成。大生村处于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经济、商贸的发展也正踏上新的发展起点。一个现代化的大生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开始很快地形成。&徐山村徐山村位于福全镇东北部。东临漓渚江,与福全镇政府隔江相望;南接沈家坂村,西连尹家坂村,而村北为阡陌沃野,频邻鉴湖与陆游故居南北相对。旧时因村河出漓渚江而直通鉴湖,交通便利。陆上经村河与漓渚江交接处的古虹明桥(又称合义桥,县文保点)北行至化成桥,再东北过杏梅桥(杏卖桥),便可进城。清周师濂有“梅山转过即徐山,巷口分来水一湾”和“水天一色护长堤,杏卖村前听午鸡”之句,说明徐山离城不远。改革开放后,104国道南复线经过村南,使城乡距离更为缩短。徐山村古韵悠悠,望族济济。当地旧有“徐山罗、峡山何”之民谚。村河由东向西弯至西南,民居沿河而筑。河南岸有七开间五进的“太史第台门”,二道门楣北面砖刻“勤俭谦和”四字,尚清晰可辨。其余建筑已非原貌,唯后门临河,石门楣上有隶刻“再詠斯干”尚存。毗邻的五间五进“姜家台门”,也已变异;河北岸“罗家台门”,亦为七间五进,轮廓尚可分辨,内进东有歪台门,罩墙上砖刻“轮奂悠宁”,文字与边饰都保存完好。再自西向东为“进士台门”、“大夫第台门”、“芝爵堂台门”,据说前几年尚存“进士”、“文魁”、“芝爵堂”三匾,今不知去向。三台门已面目全非,除尚留台门石凳外,内部或改建、或凋微破败,不久将墙倒屋坍,亟需整修。虹明桥北堍有虹明庵,内有“孝女碑记”,字迹模糊,仅知建于乾隆五十年而已,最近由港胞出资,于1998年修建。庵北旧有明学者王阳明父王华之墓,现已圯。唯虹明庵西河岸砌石为许多旧时的台门旗杆石,刻有“翰林”、“嘉庆已卯年恩科”、“道光庚子年恩科”、“道光乙已年恩科”等款,文保部门或可据此考证出一点眉目。所幸104国道南复线通过徐山村,民居建筑趋向南移至公路边,新居簇簇,别墅林立,一派新农村景象。如能合理安排,统一规划,则徐山村将会重新崛起。&尹家坂村尹家坂村亦位于福全镇之东北部,介于徐山村与大生村之间,东邻徐山,西接大生,南连双山村,北频田园而达鉴湖中之清水闸,西北与梅峰村相联。104国道南复线过其村南,中国轻纺城东环线穿村而过,将组成尹家坂行政村的两自然村缝合,尹家坂在其东,小任家坂及日月集团在其西。国道南复线与轻纺城东线交汇处建大型环岛,即在尹家坂村南,其交通之便可以想见。尹家坂也是一座北频鉴湖,南眺稽山的古村落。陆游暮年盘桓于梅仙坞、东泾之间,也常经过其地,“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何尝不是陆游过鉴湖而南来之咏叹!村南的门前江东接徐山村河而西连大滩江,成为漓渚江与松坞大江的最北横江,另有横泾、六汇头及邵家溇、半泾江等水域交织其间,组成了水网交错的特有景观。水面古有五折边的石砌洞桥(人仙桥)和沈家桥等古桥,村中有虞家台门等古建筑,曾在此办过义学。另有五圣堂、孙家祠堂、关帝庙等名胜。孙家祠堂的后裔现在台湾,而关帝庙在旧时,每年五月十三,庙会香火最盛。尹家坂、小任家坂,村落不大而土地广阔,梅峰、锦坞都有山地相连。而改革开放以后,以生产金银首饰的日月集团名扬天下,其产品几乎占领了国内外的大部分市场,成为福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进行,按标准设计,已建新房的农户已达200多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驱。尹家坂旧时颇多出产,其特产以油菜蕻、大菱而闻名城乡。&双山村双山村位于福全镇之中部,东频漓渚江,对江即是新建之金三角居民区,南连福庆村,西接尹家坂村与大生村,北邻徐山村。104国道南复线从村北经过,中国轻纺城东环线至村西大转盘连接柯(桥)漓(渚)公路,经过其村西。水路除漓渚江外,更有多条东西向村河相通,可以说家家有水埠,户户通舟楫。双山村由沈家坂与曹家坂的上溇村、下溇村等自然村组成。地处鉴湖之乡,临江水村,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旧时以“双山茭白”、“双山荸荠”闻名于绍兴城乡。下溇村内有福全古石桥,重修于1933年;上溇更有上溇桥;沈家坂村内有张神殿,殿壁有同治七年(1868)、光绪二十七年(1901)和民国十六年(1927)碑记,碑文字迹虽已漫漶,但仔细揣度,尚可辩认。民国碑中有恶吏章介眉助银之名,可追考章氏后人之端倪。殿侧又有从绍兴城内香桥莲花庵搬来合建之“心莲庵”,佛殿心香,整洁清静。其地藏王像前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联,为佛门解救民众,普渡众生之誓言。尤可记载的是下溇村口漓渚江面上临水而建的半江庙。此庙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座北朝南三开间平房小庙,建基于河心,用长条石叠砌“井”字形石墩20个,在石墩上铺砌石板建庙,中祀“黄老相公”,偏殿祀华陀、包公,庙旁有桥可通,形似官帽,又称“官帽庙”。民间传说庙底有一神奇“巨蚌”,吐纳江水,故漓渚江水涝不淹庙,旱不涸底,保佑平安,故更称“鸡冠庙”。旧时,附近18村善男信女都来此焚香祈祷,有夏至会、八月初三青坛会等庙会活动,迎神赛会、赛龙舟十分热闹,给风调雨顺的水乡农村,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沈家坂在改革开放中,乡村经济崛起,工业生产发达,而今与曹家坂上溇、下溇并建行政时,可谓强强联合。他们凭借水陆交通优势与可贵的土地资源,正在描绘新的发展蓝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屹立在福全镇政府西南。&锦坞村锦坞村属福全镇西北部三个山村之一。村落依山傍水,座落于鲤翅尖(128.4米)东南麓与姚家山(114米)东麓,不同于平原田园人家。此地山围水绕,苍翠清凉,花木扶苏,风光秀丽,因称“锦坞”。锦坞村东邻尹家坂村的小任家坂,南频福全山村,西接兴联村,北连梅峰村。104国道南复线穿村而过,将锦坞村的方坞、松坞划为南北两端,梅(里)七(贤桥)公路又将南北两端串连,成为松坞工业区的交通命脉。松坞大江在村东沿山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当。锦坞村由方坞(里方坞、外方坞、弹子山)、松坞(松坞、清点头)两个自然村组成。山峰除鲤翅尖、姚家山外,尚有榨坞山,大岙山、马跃山、火烧山诸峰。大岙山上的岩头面上有鲜明的脚印,乡人称为“仙人脚”。水流除松坞大江外,尚有里、外方坞溇,上、下半冰江,四江口等水面。山山水水,镶嵌得锦坞山青水秀,分外妖娆。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1738–1801)即安葬在方坞章家坟头,当地又称“师爷坟”。方坞村旧时还有四个石行牌,地处里方坞的僻沿厝、行牌头,外方坞的大竹园、大岙底,惜已毁圮,史不可考。松坞村曾有一个叫做“迁仁亭”的石砌路亭,亭柱上有联曰:“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退一步,天宽地阔,忍三分,心平气和”。颇发人深省。松坞的清点头旧时曾有墮民生活在这里,解放以后,他们才真正过上了自由平等的生活。这对于绍兴墮民的分布与生活状况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史证。锦坞村凭借着他的地理优势,工业区发展蒸蒸日上。加上无名集团等大企业都落户在此,其锦绣前程不可限量。松坞、方坞联村以后,干群一心,劲使一处,为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而齐心协力,岁月红火,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幅生气勃勃的立体的锦绣山水图。&兴联村兴联村位于福全镇的西北端,由帽山、花井(里花井、外花井)、王七墩、禾丰等自然村组成。东邻梅峰、锦坞村,南频寺山(132米),西连新迪埠村,北接柯岩之秋湖。104国道南复线由福全镇东的新对旗山村入境,经徐山、双山、尹家坂、大生、锦坞而在此穿越兴联村后北出福全境域,往柯岩秋湖而去。兴联村背靠群山,南有罩山,迪埠江从村西流过,把禾丰、王七墩、花井连在一起,又将迪埠江西的帽山溶入怀中,成为福全最西部的山围水绕之村落,旧时成为风水宝地。清未革命家徐锡麟的父亲徐梅生先生,就安葬在花井村西的田野里。由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题写墓碑,墓前立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通宽6.26米,高6.6米,边柱略低,四柱顶上雕有石狮。牌坊南面中刻“徐先生墓道”五字,左右分刻“清风”、“亮节”,并有“花径延芬定知兰子桂孙芳流百世;柳田金荫应与竹苞松茂芘及千年”等多联,惜目前已成倾毁之势。兴联村还是鉴湖南岸历史上的一处风景佳地,早在宋时,陆游就曾多次到过这里,除写了《花径小岭》一诗外,还有《观梅至花泾高端叔解元见寻》二首,《泛舟观桃花》五首,陆游曾在花泾诗后自注:“花泾,桃花最盛处”。又有《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二首,《今岁游花泾差晚戏作》一首,《梅仙坞、花泾观桃李》一首。后代诗人也因此多有花泾之咏。因此,古代多有将花井写成花泾,花径的,今称为花井,不知何意?因为这些历代的文人咏叹,花泾之名闪耀于我国的文学史与旅游史上。兴联村正该把此当作一笔历史财富,在山地的种植安排上,着眼于古意幽趣,随着鉴湖——柯岩风景区的开发,把鉴湖南岸的小山村,开发成“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但觅梅花多处来”。“花泾弭棹小裴回”。“十里织成无罅绵,半天留得未残霞”的人间仙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兴联村的未来,将会更加美丽。&梅峰村梅峰村是福全镇最北端的一个山村,由上马湾村、下马湾村、东园村、七贤桥村等自然村组成。东邻越城区东浦镇的壶觞村,北至东浦清水闸村,南连尹家坂村,与锦坞、兴联在福全西北部鼎足而立。被陆游比喻为“天柱峰”、“南山”的梅里尖(176米)在村之北,故名。陆游在其诗中多次提到这座山。其时陆游居住在鉴湖北岸的三山,梅里尖在鉴湖南岸,在陆游看来,它当然是“南山”,因其高出附近小山数倍,故又称其为“天柱山”,这是很有道理的。他常常坐着小船划过鉴湖朝梅仙坞而来,有《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丹葩绿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有时还带着儿子同来,《梅仙坞小隐》:“绿树阴阴小岭西,一翁二子自扶携”。他到湖之南岸,近在尹家坂、梅峰、兴联等地徜徉,还远到赵家坂去听社戏。曾经有在此卜庵而居的念头:“一庵何日从吾好,会约高人共倚栏”。后来还因贫而卜庵不成,怅然有感:“事不如心居十九,往来常羡捕鱼郎”。在古代水上交通发达的时候,梅峰村的“七贤桥”是十分有名的。那时鉴湖南岸水路如迪埠江等出入鉴湖,东至绍兴,西去柯桥,都要经过七贤桥,这里实是出入鉴湖的咽侯之地。因此,就是在近代的《茅以昇桥话》中,也能找到它的名字。清代吴郡陈祖昭先生在《鉴湖棹歌》百首中有一首专门写到七贤桥:“青骢马去几时回,斜倚薰笼百念灰。寒比七贤桥下水,香如双节墓门梅”。诗后有注云:“城西南二十里七贤桥,梁鸿、孟光樵隐;方干游寓;吕东莱读书;胡致堂、胡五峰住居之处;会稽陈山墩明范诚意二女守节,居屋四旁树梅,为生后葬焉,赐名贞洁、贞静”。这大概是七贤桥最详细的注释。福全镇乡村还有暑天施茶的好习惯,徐山行之,梅峰亦行之。该村的数十位老人捐款行善,至今年年为人所称道。梅峰村将分散的小山村联合圮来,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梅峰村将在未来的努力中,走出新路。&梅三村梅三村位于锦坞村与新迪埠村之间,由寺山(132米)南麓的王家山头、徐家溇、劳家坞及山南的正帝山村等四个自然村组成。此地为福全镇西北的山水结合部,容(山)七(贤桥)公路穿村而过,水上交通则更为便利,江河如网,与容山湖(龙尾山北的屃石湖部分)相通,也是一处山村水郭的极好去处。东连锦坞村,南接龙尾山村,西邻新迪埠村,北与兴联村隔山而居。除寺山外,鹭鹚头、石爿山、下岸山点缀村景,子孙墩(松坞江),容山湖环绕四野。旧时世乱为匪盗出没之所,民无宁日;而今正逢盛世,却是安居乐业的太平之乡。旧时,梅三村曾属锦溪南乡,后属梅里乡。日寇侵华期间,武装汽艇在屃石湖横冲直撞,时抵山村掳掠百姓,强奸妇女,为害甚多,村老至今谈及,尚义愤填膺。徐家溇有外山庙,王家山头有总管庙,劳家坞有点石庵(毛蓬庵)。尤以外山庙为最盛,有“古外山庙”石碑,庙内也祀黄老相公,农历七月廿二起迎神赛会,七月廿三山背后(龙尾山)调白船、赛泥鳅龙船一到,锣鼓火冲,热闹非凡,沿山十八村的乡民都赶来参加,乐此不疲。正帝山旧有浙江盐官叶腾蛟的旗杆台门,造作宏伟精细,今已不存。梅三村后有一处大坟头山,传说汪精卫的祖坟即在这里。汪淑夫人(汪精卫之母)就安葬于此,现已毁圮。此地民风淳厚,慈善为民捐助。旧有正帝山村潘家两代施舍棺材,助贫民老死安葬之需;今有退休工人义务打扫村路18年之事迹,且甘于默默无闻,不让电视台采访宣扬。梅三村四个自然村联合以后,同心相印,矢志未来,规划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发扬团结一致之精神,干群合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新迪埠村新迪埠村位于福全镇西部,由迪埠、洪家墩两村组成。东邻梅三村,南接容山村,西连大雾尖,北频柯岩街道项里村。梅(里)七(贤桥)公路穿村而过,直埠江连接容山湖与鉴湖。大雾尖香山寺为越中胜地,山势高峻,民谚有“吓煞香炉峰,走煞大雾尖”之喻,秋瑾先辈秋嘉禾曾就读于此。迪埠北有梅福庵,五间二进,当地人曰古已有之。村中有河通直埠江,旧时各有埠船通柯桥镇与绍兴城里。而大雾尖东坡之塔溪水库及以下之迪埠溪,上世纪末经砌堪整治,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洪家墩中之土地庙,为清同治年间重修。村中有河,河末端处以石坝拦筑,仅通船只,内有深潭。即曰“洪家墩”。村西谷中曾有石人石马,传为宣家大坟。有河穿村而连直埠江。传说中迪埠原称直埠。吴越春秋时,西施奉命自越赴吴,在容山整容后,即从直埠下船驶吴。越中父老夹岸相送,念其年轻姑娘重任在肩,前程难测,故更直埠名为“迪埠”,以祝吉祥。村落西连大雾尖群山,为典型半山区。背山面水,群峰拱侍。村北有鸡头山,疑为明张岱《琅環福地》中的生圹之地。村中有金家台门,为清代盐务使旧居,今仅存门框。旧时“迪埠杨梅”颗大味甜,数负盛名。现新栽杨梅林一千二百亩。新村山围水绕,林木茂盛,水陆两道,前程无限。改革开放以来,新迪埠村经济蒸蒸日上。两村联合之后,干群一心,团结奋斗。环村西路正在修建;村中市场兴旺;私营企业发达,砖瓦、制衣、五金为主要产业。直埠江河岸砌石告竣,河水清澈,游鱼可数。在工业发达的福全镇,新迪埠村的环境保护可谓别具一格。&容山村容山村位于福全镇西部,与镇政府驻地金三角东西虎踞。沿104国道南复线由东西至方坞左弯入容(山)七(贤桥)公路从北面进出容山,西倚崇岭,南望雌山,东频容山湖与屃石湖相通,是一个虽处山根水角而又柳暗花明的所在。容山村由猫山头、容山、梅里、下俞等自然村组成。它北接新迪埠村,东邻龙尾山村,南过屃石岭与漓渚镇大步村相连,西隔豆腐尖与湖塘街道戴家村相望。其山水环境与四周乡镇具备了既通达如自又屏障阻隔的特色,旧为梅里乡治所,数十年间形成了山乡小镇的集散市场,至今依然成俗。容山是一个历史古村落,有山阴古道自容山——六峰——棠棣——茅洋岭通诸暨阮江埠——山下湖——湄池。故在对岸山有“美女照镜”石,留下了西施西来,在此头发乱了,因而照镜整容,名地曰“容山”的美丽传说。又在对岸山北坡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东汉陶窑遗址。传说和考古,都证明了山村的古老。到了宋代,这里更是人居佳地,陆游暮年有《湖山·容山》诗曰:“山崦桑麻路,柴门鸟雀声;老巫祈社雨,小妇饷春耕。”这是容山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了。容山地处偏僻,同样饱受了战乱之苦。日寇在此烧杀掠抢,无恶不作,被杀被奸被烧者,皆血迹斑斑,可点可数。因此,也有村人参加地下(共产)党,矢志抗日。为争取山乡人民的解放而献身。也有先人为强国富民,投身教育者,在下俞就有数代任教的教育世家。而乡人根据地理特点,种植花卉树木,也成为容山的一大特产。容山古村在联合以后,焕发了新的青春。干部所指,民众所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心同德,万众合力,誓建一个容风焕发、山青水秀的新容山。&福全山村福全山村地处福全镇中部。村因西南有山状如覆船,而谐音名之曰“福全山”。镇又借村名而名之“福全”。乡村公路由大生而至龙尾山,从福全山村前穿过。水陆交通都十分方便。福全山村东邻大生村,南频赵家坂,西连龙尾山村,北接锦坞村,是一个背山面水四野空阔的好地方。村内有谢家溇、秋家溇、俞家溇、新开河等村河,水通屃石湖。因水网交错,村中有中兴桥、永济桥、小康桥、便民桥等多座桥梁连通村道,民居水畔而行动便捷,村中还建造了新颖的万年台,成为放映电影和演出戏曲的文化中心,且成为村中的广场风景。而村后的覆船山,真似一条翻过来的船只,村人上山后上下跳动,山中会发出空、空的声响;又有洞穴,似撑船之眼。整座山是石英砂矿,曾开采而增加村民之收益,后来由于保护环境而停开。民间传说:覆船山是钱镠王微时贩私盐过屃石湖,斩蛟龙而被掀翻的盐船。福全山是我国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的祖籍。明清以来,秋家世居覆船山村。秋连成为一世祖;十五世秋汝秀,邑庠生;十六世秋学礼,字立亭,乾隆巳酉科(1789)举人;秋瑾曾祖秋金,又名家丞,字砚云,嘉庆癸酉科(1813)举人;秋瑾祖父秋嘉禾,字露轩,同治乙丑科(1865)举人,长期在福建任职;秋瑾父亲秋寿南,字益山,号星侯,同治癸酉科(1873)举人,任湖南桂阳知州。秋家是村中少数几户“耕读传家”的世族之一。至今秋家后裔甚众。孙中山于1916年蒞绍时,曾接见过秋瑾长兄秋壬林。因此,村内修复了秋瑾祖居,兴建了陈列馆。祖居南筑围墙,前设门斗,冰心老人亲笔题写“秋瑾祖居”横匾。馆内以文物资料的陈列,介绍秋瑾革命事迹与其祖籍的关系。福全山村工业发达,秋家后人秋国良的“无名集团”成为福全镇的支持企业,并被评为省青年企业家。&龙尾山村龙尾山村由龙尾山与山南洲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福全镇西南部屃石湖水中。龙尾山与山南洲两片村落突入湖水,将浩淼湖面分成南北两湖,南曰屃石湖,北曰容山湖。村落成为湖山锁钥,吞云吐雾;兴波蛟龙,翻江作浪。因有传说曰:钱镠王以划桨斩蛟龙,龙尾留在屃石湖畔,而龙头一直飞向诸暨。这龙尾山村东邻福全山村,南频赵家坂,西接容山村,北连梅三村。如果说容山村是隐没在群山之中,则龙尾山村却是荡漾在湖波之间。龙尾山村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孝女殿前的屃石湖水,成为绍兴黄酒酿造的取水口,每年酿酒时节,都要进行隆重而神秘的仪式。每年七月廿二、廿三,八月廿一、廿二,梅三村外山庙的黄老相公庙会和龙尾山村孝女殿的孝女娘娘庙会,都由龙尾山头社“调白船”或“舞龙船”开始迎神赛会,引动沿山十八村的民众参加。龙尾山村溶屃石湖美景于其中,钟灵毓秀,人材辈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十二大中纪委委员、国家建设部顾问邵井蛙,即是本村人;固体火箭专家吴心平教授,也出生龙尾山村,明清及民国时期还有多位名人均出于此:如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状元史致光;乾隆朝《四库全书》编修、诗人邵& ;国民党中常委、宣传部长邵元冲等等。据说邵元冲本欲回龙尾山造祠堂,因乡人怕损失田产,邵才一气之下,造到漓渚下岭。因龙尾山风光秀美,近年民间在山上建造了“屃湖觉芦安养园”,集修行与养老于一体,不仅香火盛行,且安养之老人众多。山南洲自然村西的山即为滨狮山,安葬南宋宫嫔的二十四堆即在此山。邵廷镐诗“屃湖湖水莹如镜,照出兴亡事可哀。二十四堆春草绿,红兜幸未摸金来。”写出了南宋小朝庭兴亡哀怨的一个侧面。屃石湖是古鉴湖残存的活化石,许多专家学者称其为南鉴湖或上鉴湖。龙尾山村将会在旅游开发的建设中,成为一片美丽的风光。&信诚村赵家坂是个大自然村,一分为三在一个自然村上建了信诚、赵建、欣华三个行政村,且都具有相当规模。赵家坂是一个古老的村落,《百镇图赞》中说:“早在遥远的史前时期,这里森林遍布,杂草蔽野。福全的先民就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披荆斩棘,改造自然。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现在的信诚、欣华和富强一带,已形成村落雏形”。由此可见,赵家坂的村落聚居历史,是非常悠远的。信诚村位于赵家坂北部,东邻富强村,南连欣华村,西接赵建村,北频龙尾山村,是屃石湖南岸的膏腴之地,村外公路纵横,村内河道交错,水陆交通都十分方便。清明江流经信诚居民区,在村内转了个弯,南段叫鸟沙溇,北段叫祝家溇,与漓渚江、屃石湖南北相通。这鸟沙溇的北岸,有坐北朝南三间四进砖木结构建筑的台门,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鲁迅挚友许寿裳先生的故居,也是许铭伯、许世瑾、许勉文(范瑾)的祖居。现在第一进已易样;第二进为平屋,明间保存基本完好;第三、四进均为楼房,今已破败,亟待修整。当年许先生居住过的第四进明间和东次间,主体结构仍保持原样,四周围墙主门窗虽已破坏,也是原貌。信诚村的纺织、电子陶瓷等工业十分发达,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微薄的农、渔业收入维持生活的落后面貌。新农村建设后劲十足,已建或在建中的有近百幢乡村别墅。农民企业家叶水根还投资1.4亿元,在绍兴城里创办了博爱医院。而信诚村的党支部书记叶阿志,数十年如一日,为父老乡亲献身创业,是信诚村奔小康的领路人。&赵建村赵建村位于赵家坂西南部,小地名叫做史家道地,因南溇与中心江相隔,分为南溇江、船舫下,曹家门三大块。东隔横埭江与欣华村相邻,南频漓渚江,西连屃石湖畔田园,北隔清明江与信诚村相接。漓(渚)胜(利)公路在村南通过,水陆交通便捷。民谚有云:“赵家坂,大地方,有庵有庙有祠堂。”赵家坂三村,村村有庵庙。赵建的东溇庵、大江庙(庙中有万年台)旧时都很有名。但尽管香火旺盛,却是民生凋蔽,民间除农、渔业外,以削弹钓、挑花边、背纸、糊银锭为业,生活清苦。加上时势动乱,寇匪横行,民不能安居乐业。至今,村南大树坞的蛤蟆山、王蟒山、双尖峰,都还有碉堡等工事,为日寇侵华时的罪证。赵建原有庄仙古桥,是水乡著名桥梁。桥为石砌,南有路亭,咸丰年间乱时被拆,后得以重修。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挖掘漓渚江时被拆除。村东北的永庆桥,为赵建与欣华、信诚三村界桥。因其地处赵家坂中心,居民们在这里办起了市场,桥两端临水街道及桥上都摆满了摊位,新鲜蔬菜,鸡鸭鱼肉,应时补品,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繁荣兴旺。三村居民及外地来这里打工的新赵家坂人都天天要在这里购买交易。故当地有“走遍天下,不如永庆桥下”之说。事实也正如此,桥周围白天市场,夜晚乘凉,时有露天电影和农村戏班演出,确是赵家坂三村居民的商业、文化活动中心。如今的赵建村,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企业也很发达,居民收入可观,村级经济年年壮大。通过几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必将圆满实现。&欣华村欣华村位于赵家坂东南部。也因村河相隔,分为东溇、竹篷下几大块。东邻富强村,南频漓渚江,西连赵建村,北接信诚村。村内横棣江、东溇连接水路,村南漓(渚)胜(利)公路左通右达,水陆交通方便。赵家坂三村位于福全镇南部,是全镇范围内的大村。因村落古老,在唐宋时期已很有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其四》一诗中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该是陆游暮年,舟步交替,从鉴湖北岸的三山故居南来,观看南宋时期的社戏啊!欣华村内亦多有庵、庙。村委所在地即是原福善庵旧址,这里也有一座白革庙,原有五间三进,现大部分改建为学校,赵家坂三村的学龄儿童,都到这里来读书。欣华白革庙也因此缩小了规模。但旧时每逢八月初三、初四,峡山、赵家坂的白革庙是坐宫,却有华陀菩萨出迎,与梅三村外山庙的黄老相公、双山村半江庙的黄老相公、龙尾山村孝女殿的孝女娘娘等相呼应,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活动,其时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沿山十八村热闹非凡。赵家坂三村有分有合,虽然经济核算等以行政村为单位,但对于市场、学校及河道疏浚等公共事业,仍然是协商一致,合力办好,三村干部群众,都本着大村居民的气度,搞好共同的事业。欣华村的工业经济以砖瓦及私营的纺织业等为主,也十分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村强民富,村容日新。赵家坂三村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协调发展,将是锦上添花之举。&富强村富强村位于福全镇中南部,由牛岭、港口、吴家湖、大桥头、金家池底等区块组成。东毗福庆、胜利村,南邻峡山村,西接欣华村,北连大生、福全山村。漓(渚)胜(利)公路穿村而过,与104国道南复线相接,距漓渚4公里、绍兴6公里。漓渚江流经村西北,灌溉着阡陌纵横的大片沃土。水陆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村名原称峡山港口,以何氏为大姓,祖辈厚朴忠实,长期躬耕于斯,虽然辛勤劳作,依然温饱难图。渴望富裕起来的村民,遂于1956年改村名曰“富强”。经现代书法名家沙孟海题写的“富强村”碑,进入斯村,但见民楼鳞次,厂房栉比,机杼声声,民漾笑颜,诚富裕强盛之景也。村中有新修之“腾飞桥”,青石砌成,颇有古意。腾飞桥西旧有“西城桥”,其晨昏揉放木栅以防盗窃之石墩尚存,今移至村西新造,延用原名。桥西北临漓渚江口,原有“猫鲎井水”石亭,亭顶四角雕石猫以俯视西江东井(古亭后有井),故以名亭。亭北漓渚江上旧有二拱四平六孔石桥,似鼠形,故民间俗呼“老鼠尾巴桥”。村西漓胜公路南有山状似卧牛,名眠牛山。与之相对东有狮子山,山上新建珍珠庙。而村中部有大岗山,山基不足十亩而屹立依然,为富强村胜景。村西正在新建别墅区,富强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开始了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增强了人们奔小康的信心。最值一提的是,峡山村那边引兰亭大溪河之水入村,南水北流。至富强村界转弯相接而成东水西流入漓渚江,村河水活而净,自明以来,形成村内生态环境之善,山环水绕,林茂河清,使灵秀之气长存,富强之势不断,诚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峡山村峡山村前临鉴水源流,后倚会稽余脉,旧时周围八村都称峡山,属绍兴县西南部著名大村之一,是明代民族英雄中湘王何腾蛟的故乡。今峡山村由峡山,蒋家池两村组成。东频胜利村,南临兰亭镇联合村,西联赵建村,北接富强村。漓(渚)胜(利)公路经村西北,漓渚铁路过村西南,兰亭江支流大溪河又在铁路南,浇灌着村南的大片沃土。引大溪河水入村而南水西流,房静水动,真乃风水宝地也。峡山村与富强村南北相连,犬牙交错。东有峡山(又名庵山、后山),西有馒头山(狮子山)、眠牛山(烂牛尖),西南有坝头山。当地民谚云:“山包屋,出大佬”,峡山何姓,自明以来,辈出名人,成为越中望族。故村河以西,有擂鼓台门(何诏尚书第,传说嘉靖微时,拜何诏为师,即就读于此)与大夫第遥遥相对。往南旧有新台门,都督府,今存花厅(县文保单位),北有歪台门怡安堂(秋瑾大嫂张氏娘家,姑嫂融洽,秋瑾姑娘时来此客居)等明清旧居;河东旧有何家祠堂;村东峡山之北麓,旧有白革庙,名闻越中,后为胜利乡政府,现为万福纱厂生活区。村北有农贸市场以及与富强村合办的商业街,使农业与工、贸、商紧密结合,附近的数千名外来打工仔的生活供给有了可靠保证。村中的西流河因有源头活水,对净化居住环境极为有利,河沿水踏道及回船码头等建筑小品,都极富江南水乡特色。加强河道管理及水环境保护,利用明清民居文化的长处,做好何氏望族的名人文章……峡山村与富强村一起,有条件成为江南水乡绍兴的乡村旅游胜地。&胜利村胜利村位于福全镇之东南部,由义道房、毛家、畈里张等自然村组成。因原为胜利乡治所,故命名合并后的行政村。胜利村东邻五洋村,南隔田野与兰亭镇相望,西连富强村和峡山村,北交福庆村。漓(渚)胜(利)公路与漓渚铁矿专用铁路穿村而过,三自然村之间有水道相连,还有村际公路并行,交通尚称便利。胜利村有白革庙,位于毛家与峡山之间的山之北麓。庙有正殿与东西配殿,还有供香客休息的白云堂等建筑。庙内供奉土地之神,传为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代。诸稽郢被害时,告诫子孙后代永不为官。传到这位后人,仍隐居乡下。但在乡间为人正直,行事公正,后来又加上许多灵异的传说,使这座白革土地庙出了名,这位诸稽郢大夫的后人还被封为“白革大明王”。旧时,农历三月廿八的白革爷爷会,八月初三的华陀会,与周围四乡八村呼应,十分热闹,毛家、坂里张的龙船,义道房的大敲,都名闻遐迩。不过,当地乡谚曰:“华陀菩萨医外方”,绍兴供奉的菩萨,诸暨人来求很灵验。胜利村坂里张人何继昌先生,是香港企业家。何先生心系桑梓,见家乡学校破旧,1985年捐资10万港元,建造了小学,又出资添置课堂桌椅与教学用具,家乡为答谢何先生的浓浓乡情,将学校命名为继昌小学。他还多次为市县的文教卫生事业捐款,为家乡饮水、交通建设捐款。得到乡人称扬。胜利村的纺织、化工等工业十分发达,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村民生活大有提高。而今小村联合,强势突现,将克服居民分散的弱点,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洋村五洋村位于福全镇的最东面,由原陈家葑一村、二村、三村和坂里金等四个自然村组成。东邻越城区亭山乡,南频兰亭镇联合村,西连胜利村,北接协兴村。村内有中央江、上江、何家湾、直龙江、秀才溇、后畈江等纵横水网。陈杨公路东接绍大线,西至扬家溇(协兴),更有五洋大道等公路,交通方便。五洋村有五福古桥,建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1789)八月。另有永福桥等古桥。坝头有莲池庵,经堂汇头有慧然庵。现有的老狱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绍兴老狱庙整体搬迁来的,后来又造了万年台等建筑。当地旧谚云:“陈家葑大地方,呒庙呒祠堂。中间有条长弄堂,长弄堂有个亮店王;每日夜头来敲梆,看见强盗喊地方”。可见陈家葑风情之一斑。莲池庵内有一块《施食田碑》,倒纪录了“兰盆会”、“目莲救母”、“施食”等习裕。且是乾隆八年(1743)之物,距今已260多年,还字迹清楚,可谓侥幸。五洋村有纺织、服装、家具等工业,花为媒床垫名扬海内外,是福全镇的名牌产品。其广告手法新颖,连南京市的每个交通岗亭,都有“花为媒”赠送的雨伞,故其广告效应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洋村的稽山集团,以印染、环保为主,是福全镇的大企业之一。春风桃李,朝气蓬勃,正当兴旺之时。五洋村地处古山阴道上,自古为风光秀丽所在。而经此入屃石湖景区也十分便当。让游人欣赏山阴道、南鉴湖的湖光山色,展现福全镇新农村的美好未来,真是一个极好的事业。&福庆村福庆村位于福全镇东部地区,由山湾与畈里曹两个自然村组成。因山湾村南有对旗山(33.31米)、东有对以山(47.16米)两个相连的山头阻隔,村落藏在山湾里,所以得名山湾。畈里曹则在山湾西南,也因藏在漓(渚)胜(利)公路与铁路的西北,故以两个自然村的联系最为便利。福庆村东邻新对旗山村,南频协兴村,中间都隔着小山。西接双山村,北连福全镇政府所在地金三角居民区。漓渚江有溇直通山湾,简易公路自畈里曹通金三角,交通也属方便。福庆村山有前山(对旗山)和后山(对以山),水有新开泾,也可谓山水相依。本是个山掩水藏之地,但即使如此,日寇侵华时也遭遇不测,有多名妇女在逃难时至新开泾被杀,至今给人们留下了血泪的记忆。福庆村有老台门、前廊桥等古建筑。老台门据说是清朝府台老爷寿瑞生的旧居,已破败待修,民间称“太师台门”。前廊桥有亭、有碑,建于清代,也较古朴。还有金烛庵、王家祠堂等建筑,前山上有庵,也年久失修。工业企业以纺织为主,但规模都不大。联村以后,亟待整合力量,重新开创新业。相信通过福庆村广大干群的努力,一定会有新的跃进。&协兴村协兴村在福庆村之南,隔对旗山而居。由对旗山一村和杨家溇两个自然村组成,也属福全镇东部村落。东邻越城区蒋家溇,南频五洋村,西连胜利村,北接福庆村。对旗山、对以山在其村后,七里灌、直上江、大坟渡,前后杨家溇、旱河、后桥头、前廊桥、路下江等水网在其村前。依山傍水,漓(渚)胜(利)公路与陈(家葑)杨(家溇)公路在此交接,交通极为便利。协兴和新对旗山民间有谚语曰:“一里三相”。指的是这附近一里路周围,在古代出过三位丞相。这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一直在民间留传下来:其中一位是杨家溇的季丞相,老人们说得若有其事,倒有待史家考证了。杨家溇还有一个谜:村名是杨家溇,村里没有一家姓杨的,村中主要有季、王、张等姓,何以叫杨家溇,因年代久远,无人说得清楚。在民国时,杨家溇的秋桂芳独家出资,在村头用石板铺了二里许(1000余米)的大路,方便村民进出,为人所称道。协兴村的田园风光非常美观,通过“低田改高田、横田改直田、小田改大田”的田园建设,田坵大小整齐划一,成为一处美丽的风景。协兴村与五洋村的田畈,也是福全镇东部地区水网交错,阡陌纵横的一大看点。协兴村以纺织、机械、建材等工业为主,且具有一定规模。联村以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信通过数年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变化。&新对旗山村新对旗山村在福全镇东部地区,也是福全104国道南复线与漓(渚)胜(利)公路交错处金三角地带的东首一角。由对旗山二村与韩家桥村两个自然村组成,东邻越城区王家庄村,南频协兴村,西北连接金三角居民区与福全镇政府。有雄鹅江与漓渚江并行,可直通鉴湖。水陆交通都十分发达。这个村落也十分古老,《嘉庆山阴县志》分境图中,标有“戴于山”者,即是村西那座标高为47.16米的“对以山”。山虽不高,却很有名,因为凡出常禧门去漓渚、屃石湖,水陆两路都以此山为坐标。它在平原上孤丘突兀,倒也确是一个标志。“一里三相”的民谚更在这里流传。因为三相中的两相,据说出在这里:一位是韩家桥的韩阁老,因其官位与丞相差不多,就被算进去了;另一位是对二村有个小自然村叫凌家坂,这里出了个凌丞相。当然,连同协兴村的季丞相,这三位大人物出在何时,倒实在需要考证一番的。新对旗山村在福全镇的最东首,是福全镇的所有村落中离绍兴市区最近的。104国道南复线与漓(渚)胜(利)公路相交处,立有一块“秋瑾故里——福全人民欢迎你!”的大型路标,倒是现代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既是新对旗山村的村口,更是福全镇的镇口。新对旗山人在调整行政村规模以后,干群团结,齐心合力,一定会给福全镇的时代形象增光添彩。&金三角居民区金三角居民区是福全镇政府所在地。它东连新对旗山村,南接福庆村,西邻双山村,北频徐山村。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乡村集镇。之所以称“金三角”,是福全镇交通三角地区的黄金之地。在金三角开发当时,有广告语曰:“走遍天南和地北,不如福全金三角”。虽然当时人们还不太理解,也或许是广告语的溢美之词。但谁能想得到,几年之后,绍兴城区西郊的绍(兴)大(诸暨大唐镇)线因为现代化大城市的开发,成了绍兴城区的西环线,这福全镇金三角居民区,就直接成了绍兴市城区近郊的集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福全金三角。金三角居民区的自然地域范围,为雄鹅江以西,漓渚江以东的104国道南复线的南北地区,按其发展势头,北可达鉴湖之滨,东可扩至雄鹅江以东,南可延续到福庆村,西可达国道复线与中国轻纺城东环线的交汇处绿化环岛。目前已经建成五条直街和两条横路,除镇级政府部门及有关金融财税机构驻在金三角外,还有秋瑾幼儿园、秋瑾小学、秋瑾中学等文教事业单位建在这里,东部有雄峰、佳美达、科盛等集团公司驻此,居民区还有多家商业网点,成了福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据《绍兴县民政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载:金三角居委会建于福全镇政府机构搬迁前的1993年。因此,金三角的居民区,实际上在1994年镇政府搬迁前已经形成,并已建立了相关行政机构。目前,福全镇拥有2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随着金三角地区的发展,以及乡村城镇化的趋势,金三角地区及其居民委员会将是发展机遇突现,未来前程无限。
【信息来源】
版权所有: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绍兴市柯桥区电子政务中心管理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
建议IE5.5,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柯桥区福全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