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像爱好我越来越不喜欢儿子少了,连电影都不喜欢看了,老了吗?

两房一厅/800元每月靠近地铁
11:12:03 浏览 338 次
提示:要求预付定金、汇款或网上交易等方式请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
联 系 人:杨小姐
联系电话: 归属地:广东 广州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575号穗景大厦A栋10楼1003室
发布时间:日
单人操作桌子镜头【电话:&&杨小姐&&微信号:sjpaiju】单人可以实现全盘的操作,简单,容易使用,易学,随进公司为您打造出来的这款才,全部都是为您精心准备而设计的, 】单人操作桌子镜头购买的有优惠,前50名额赠送产品的。1、起手可拿清一色,对对糊,大四喜, 】单人操作桌子镜头杂糊,或三个财神等任意您所想要的好牌, 】要什么牌来什么牌,起手可听牌。2&、四个方位不管你坐哪个位置, 】都可以拿到如意的好牌。3&、单人操作无须他人配合,简单,易用,方便。4&、全智能化电脑控制,程序算法优化, 】选牌准确,合理,科学。5&、万能程序自动外置型。6、洗牌速度快, 】和相同牌子的普通麻将机的洗牌时间无差别。押宝优点:微型透視儀该产品具有超强的透视功能,咨询:可以直接透视不同厚度的色盅和专用宝盒,透视骰子清晰度高、操作方便隐蔽、不受场地限制等众多优点。7月优惠折扣大放送,穗景专门为您精心准备着!电话:&&&微信号:sjpaiju客服名称:杨小姐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575号穗景大厦A栋10楼1003室厨卫家具都齐全,请放心,有网线,欢迎前来看房!
Copyright (C)
www.Aila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6& 为什么隆美尔粉丝那么多?因为美国片看多了? ...
UID1824851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7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论战术的话,个人挺欣赏莫德尔、伦杜里克和舍纳尔,不过个人以为在这里知道这些的人的不会多。
耶路撒冷 领主侍卫长
UID447938主题阅读权限0帖子精华0积分5834金钱2787 荣誉6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5834金钱2787 荣誉6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UID1456408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66金钱6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66金钱6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主要是他的绰号取的好
想当年&&我也叫 中原一点血
COH联机对战02老鸟群号 7818778
COD2使命召唤浩方联机对战群
UID1050137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5金钱92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5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5金钱92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从楼上的头像来看 个人认为叫
无敌S形 比较贴切
UID1057381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4金钱5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4金钱5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曼斯坦因是&失去的胜利&作者吗?
我下载了版主的电子书
台湾出版社有分上下两册
我当时只买到上册、残念呀~~
UID1196565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271金钱3518 荣誉0 人气13 在线时间3146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2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271金钱3518 荣誉0 人气13 评议0
是曼施坦因..好不好...
曼因斯坦? 还爱因斯坦呢....
F.C.Internazionale Milano
UID1824851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7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觉得LZ要好好补习补习二战的基本知识,错误百出称不上,但也不少了。
突然还想到了凯瑟琳元帅,在南线的意大利战场也让盟军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这怪物是空军元帅,而不是陆军元帅。
UID1196375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414金钱1346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91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4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14金钱1346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凯塞林最大的战术成就是在意大利成功地拖住了盟军,不过这个成就却也成就了希特勒的战略错误……不过早先知道他还是因为他给败退中的隆美尔求情要求撤退。
UID843921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1179金钱1618 荣誉12 人气2 在线时间10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1积分1179金钱1618 荣誉12 人气2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UID1030234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820金钱3305 荣誉0 人气10 在线时间3631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8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820金钱3305 荣誉0 人气10 评议0
《步兵进攻》初版于1937年,立即引起广泛注意,其作者隆美尔中校可谓是名利双收,在其军事生涯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隆美尔在德国军事学术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来出掌维也纳新城军事学院也是顺理成章;更为重要的是据说此书引起了希特勒的关注,并亲自指定隆担任大本营司令官,成为其飞黄腾达的开端。在国外,当时瑞士军方即把《步兵进攻》作为军事教科书,并邀请隆赴瑞讲学;随隆美尔在二战中叱吒风云,此书也一版再版,仅在美国就加印九次,巴顿将军非常喜爱此书,甚至可以成段背诵,即使在隆去世以后,仍然随身携带此书。当六十年匆匆而过后,此书仍被称作为军事经典,其初版已成为收藏家的珍品。那么这本书的魅力何在呢?
(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
隆美尔元帅大名鼎鼎,我无意再重复他的‘丰功伟绩’。总而言之,隆美尔元帅是德国二战最知名也最富争议的将领,但是《步兵进攻》的作者并不是隆美尔元帅,而是尚不为人知,且没有什么争议的优秀教官隆美尔中校。从默默无闻到威名赫赫,从众口交赞到众说纷纭,是个有意思的过程。二战后大批德国高级将领对其进行攻击, 主攻点在於其欠缺正规军事教育,以至于在战略,后勤等等方面严重不足,不是担任高级军职的理想人选,当然也暗示希特勒的用人不当。要想完全了解这些指责的根源,需要对德国的军事教育多说几句。
德国是个极重视教育的国家,具体到军事上也是如此,其军队的正规化,专业化,精英化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在一战前高级军官的贵族比例非常高,非贵族的也基本为军事世家;他们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出生起就受到比较良好的文化教育,早则八九岁,晚则十二三岁就进入少年军校,然后入高级军校,服役后经选拔到军事大学深造;最后还要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合格后会担任一系列中级参谋职务,逐步提升,认为有培养前途的提拔到高级军职,然后经过锻炼观察认为确实符合标准的将正式担任重要职务(也就是将军)。整个培养程序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总参谋部的培训是重中之重,所以德高级军官的整体素质相当高。一战后帝国崩溃,但德军基本上仍保
持了这一模式,且由於裁军影响,更趋於精英化,旧以伦斯泰德,新以曼施坦因为代表。应该说著名的总参模式多年来确实为德国源源不断的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同时也带来了等级森严,论资排辈的问题。在希特勒掌权后出现了一些改变,这个问题在(三)中我会进一步涉及,在这里先把目光集中在隆美尔中校上。
隆美尔1891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高中毕业后参军,21岁毕业于但泽军校,相当于大专学历,终其一生这就是隆的最高学历,他后来既没有入军事大学,也不是总参军官。他的军旅生涯非常简单:作为低级军官参加一战;担任连级指挥官;除2年担任营级指挥官和一些临时任务外,主要担任军事教官。二战。简而言之,两次大战间的二十年,前十年在基层,后十年在军事教育界。从我的简单描述中,已经可以发现他根本没有进入德军的高级军官培养序列,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有时特殊的经历可以提供特殊的视角,对隆个人而言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丰富的实战经验,多年
的基层锻炼,坚实的学院训练使其拥有一般总参军官缺乏的长处。其临战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治军领导能力,教学转换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在德军高级将领中是名列前茅的。用我们习惯的话说就是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但同时也隐伏了一些问题。
《步兵进攻》成书于1937年,隆时任波茨坦军事学院高级教官,他当时已在军事教育界享有一定声誉,但还不为大众所知。而当时的德国正在重整军备,军队高速扩张,如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大批有水平的基层指挥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步兵进攻》应时而生,立即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成为军校生手中的‘圣经’。回到开头的问题:《步兵进攻》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其魅力何在?著名的军事学家汉斯教授曾回忆:隆美尔的教学风格不属於激情洋溢的,而偏于冷静淡定,有时甚至会出现轻微的停顿,但永远不是单调的重复,哪怕是第几百次的讲座,还是引人入胜。这句话也基本适用于《步兵进攻》。我就不太恰当的引用这句话作为介绍的开端吧!
(二) 《步兵进攻》的读后感:特点,共鸣与问题
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一部激荡人心的美国大片的话,肯定会失望到底;如上所说《步兵进攻》整体上偏于冷静淡定,而且它是一本小书只有三百余页。
首先谈谈这本书的特点:
1) 实用和创新: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如果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我建议是---‘怎么办?一战的回忆与反思’。它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实用,就是告诉基层指挥官如何灵活运用基本战术,不涉及任何战略问题。整本书实际上是隆美尔的一战个人回忆录,以时间为顺序,从奔赴战场(23岁)到一战结束(27岁)。其反复回旋的主题就是怎么办!一个年轻基层指挥官在千变万化的战况面前如何判断,抉择,执行任务。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独立,创新,灵活的重要性,永远不要墨守成规,要敢於负责,乐于负责。对很多基本战术包括军事心理学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
2) 形式清晰别致: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共分六章;每一章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主要谈及一个战斗行动,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描述的是年轻的隆美尔在战斗当时的亲身经历:战斗背景条件,判断行动,战斗结果;文风比较细腻,强调细节,间有极淡的抒情。小节后附录总结性文字,为议论文,是将近二十年后隆美尔中校对战斗的反思,文风比较简洁,如常见的15条战斗格言即摘选于此。本书有大量插图,非常形像。从整体形式上有点类似于战例选编,但系统性连续性文字性更强,且极为生动,是优秀的辅助类教材。
3) 战例广泛全面:由於年轻的隆美尔在一战中转战西线,东线,南线,与法军,罗马尼亚军队,俄军,意军都有交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本书描述了战壕战,堡垒战,平原战,森林战,高地战,山地战,雪地战,雾战,夜战,雨战,突袭,奇袭,攻坚,正面进攻,攻防转换,以攻代守,动态防御,静态防御等等亲身战例。此书名为进攻,但在分析中极为重视防御,‘攻的下而守不住’是进攻的大患,进而强调攻防转换。
4)文风冷静淡定,但冷中有热: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容格儿的书我都读过,《步兵进攻》介于两者之间,在文中对战争的描述有点自然主义倾向,读完此书很难让人产生对战争的向往和渴望,有些地方相当沉郁;但同时也不会绝对的排斥战争,你会觉得对於无法避免的事情,勇敢的承担责任是最好的选择。对敌人的态度我个人觉得更偏向于雷马克,全书死亡不断,但从未出现报复的字眼,更多的是一种悲悯和理解,或客观的描述。但客观中又蕴含极大的热情和个性,充满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的兴奋和满足感。
以上我所谈及的特点都比较笼统,只是从出版业的角度谈,尽量避免个人看法,力求客观。下面我想着重谈谈自己的共鸣,也是这本小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对我而言,在看《步兵进攻》前后我对隆美尔的看法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在我心中它的确是经典;此外我也不自量力想谈谈它的问题;最后我想从《步兵进攻》出发深入谈谈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的问题。
目前我的设想这篇简评包括三部分:
(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 《步兵进攻》的读后感:特点,共鸣与问题;
(三) 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
由於较忙,进度可能慢些,希望批评;此外如果有谁对《步兵进攻》其他方面感兴趣的,也可以指出。
我爱好文史,但令我遗憾的是常常只能模糊的遥望那些叱吒风云的身影,更多的时候他们就象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似乎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鲁迅说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是对的,但从书籍中你却很难得出这个观点,似乎天才就是天才,只能令人高山仰止。而且有一个规律,名将即使写回忆录也往往对年轻时代轻描淡写,而浓墨重彩于那些轰轰烈烈的激战;这完全可以理解,结果是精彩的,而过程就乏味多了,但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而我个人对过程和细节有偏好。别人写一来形神相隔,二来容易修饰。我基本上通读了二战将领的传记和自传,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例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我读遍能找到的材料,很多疑问:他们的才能是从何而来的,是如何锻炼培养的?哪些人和事对他们有重大影响?他们开始有什么缺点优点,又是如何克服保持的?但是没有具体答案,就象雾里看花。
就我个人而言,《步兵进攻》的确是是经典,而不只是军事经典。《步兵进攻》的出版目的是作为辅助教材,纯军事教育目的,并非回忆录和自传,一切都围绕战术运用而谈,其作者那时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元帅,但恰恰如此,使这本书没有什么顾忌和修饰,无意中间接提供了一代名将的成长史。我想若真是隆美尔元帅所著可能反倒不容易做到。
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的菜鸟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最高勋章获得者:如何从不会到会,如何从会到得心应手,如何从得心应手到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赢得部下的心,使之生死相随。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看到的是一个男孩到男人的心灵历程,在冷静的文字下跳动着一颗激烈的心,强烈的个性让人无法漠视;冷冷的幽默泄露出一丝顽皮,但随即就被沉重的责任和反思掩盖了,大悲伴随大喜,似乎长久的枯燥艰苦的行程只是为了一瞬间的激荡光华。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我们回过头再看26岁的隆美尔,46岁的隆美尔,53岁的隆美尔的踪迹,到底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呢?
我只谈谈一些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片段,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什么逻辑性:
想做一个合格的军人,必须在战场上闯过心理关;纸上谈兵是一回事,真刀真枪又是一回事。年轻人容易冲动,但战场的血腥残酷足以毁灭任何幻想,让人麻木或疯狂;《西线无战事》就生动的记录了一代人的迷失。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小隆及战友:1914年一战爆发,动员令下达时,年轻军人的欢呼回荡在古老的修道院中,他们简直是迫不急待的想冲向战场,小隆当时未满23岁,尚属‘有志的进步青年’,兴奋的和战友猜测着战争将如何影响他们年轻军官的未来,他这样描述到:‘当我知道我不是第一批出发时,我失望极了,生怕错过第一场战斗。’他们唱着军歌开往前线,到处是用鲜花欢送的人群。
那么未来大元帅的前线第一天是如果度过的呢?清晨上级派遣小隆少尉去侦察敌情,小隆立刻踌躇满志出发,经过半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任务。又累又饿回来恰好赶上部队转移,到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小隆终於可以松口气上床睡觉时,团首长下达了一项严肃重大的任务:“去找**营,并引导其撤至**山头”。小隆快马加鞭赶至**营所在地,但出乎意料的是营首长不准备服从,而告诉小隆他们现在归属**旅,小隆不得不请示旅首长,旅首长立刻命令其回到团部:“Shit!乱弹琴,这营归我管”。小隆只好在敌人出没的战区的星夜赶回,团首长听后大怒:“去,或走或爬,到**地找**将军请求指示,看看到底谁怕谁”!小隆一听立刻眼冒金星,靠!俺已经18小时持续行动了,您也不看看俺这小身子骨?但马上内心自我批评:不行,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执行!随即强颜欢笑的赶至**将军处,将军一听大怒:“去,告诉旅首长,这营归团管!”,小隆赶至**营发布最终指示,当一切搞定回到团部时,已是新的一天了,军队已经吃完早餐,待命出发,准备在大雾中迎接第一次战斗了。
小隆的第一次战斗表现,很多军事书籍有较详尽的分析,认为他已经表现出战斗动物的本能,我不想多说,只想补充一句,在激烈的混战中,战斗动物不幸力尽虚脱昏倒在战场上,差点让战友以为他挂了,醒过来的时候战友正在上下其手,妄图找出伤口,真是丢面子!不过不管如何,第一次战斗这个文弱苍白的符腾堡青年还是活下来了,在以后的战斗中,身体不好,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频频困扰他;只是凭借超人的意志和傲气硬挺了下来,这在山地营的表现中尤其突出;他的上级很少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过多的把困难的任务交给他,当然这跟隆美尔的个性不无关系。《步兵进攻》非常强调身体的重要性,确是有感而发的。后来类似跑路找炊事班这种重要任务小隆还执行了多次,他谈到对於基层军官,战争大多数时间相当枯燥,要管很多鸡皮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战争本身,比如找不到炊事班,部队就吃不上饭,也就打不动仗;小事没顾到,大事出问题的屡见不鲜,都是鲜血的代价。
话题转回来,第一次战斗以德军惨胜告终,军官伤亡25%,惊魂未定的小隆得知他两个最好的朋友都阵亡了,这只是一个开始。隆美尔的独子曾开玩笑说,看看《步兵进攻》这本书,就会发现有多少次他的生命处在危险中,而不可能在1928圣诞夜诞生到这个世界。的确他老爸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在《步兵进攻》中提及一大串人名,他们都是小隆的战友,大多葬身异乡。他们的名字随着《步兵进攻》才为人所知,在军事史上他们算不得什么,只是一片混屯的背景,一组群像。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超过隆美尔本人:
1914 Doulcon森林之战:德法的一场森林混战,隆美尔本人后来痛心的回忆,由於森林战拉不开距离,又有浓密的树林遮挡,难分敌我,双方都没有经验,隆美尔这排冲上去后,后方德军开枪,混乱中根本无法表明身份,四周子弹飞跳,一切只能听天由命,身旁的一个战友突然中弹倒下,疯狂的喊:救救我,我要死了,要死了!小隆爬到他身边,抱着他,却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的看着他抽搐着,双手紧扒着泥地,最终死去。没有办法,只有往前才能活命,火力一弱,他们立刻拼命向前跑追击敌人,没想到在森林边缘受到前方火力袭击,发现又是己方部队,
无论是挥头盔还是手帕,只换回更猛烈的袭击,所有人都紧紧贴在地上,心中祈祷奇迹出现,不要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手里。终於火力停止了,没有人起来,过了好一会,他们慢慢的爬回森林,发现12个人居然都没有受伤,欣喜之余,才注意周围:清冷的月光透过薄云笼罩着森林,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大部队已经走了。穿过青黑的森林,四面八方回荡着可怕的呻吟和嚎叫声,冰凉的地上纵横交错全是双方受伤和死去的士兵。一个男孩在哭泣,他不要死;另一个令人心碎的喊着妈妈,还有人在祈祷,有的则静静的睁着眼睛面对死亡,间或夹杂着法国人呼唤同志的声音,
20年后隆美尔也没有忘记这地狱般的场景,没有忘记始终飘荡在空中的呼唤;他们引导救护队来到森林,想办法帮助这些可怜的人,无论敌方还是己方。离开森林,他们疲惫的走在原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里,黑暗中看到了微弱的灯光,房子中十几个法国妇女恐惧的看着这些野鬼一样的德国大兵,小隆用法语请求食宿,清晨他们离开了这里,找到部队,才知道大家已经认为他们死了,他们能活着回来真是个奇迹。但有谁知道幸运能够持续多久呢?当日后隆美尔的儿子质疑上帝的存在时,他举战场的例子力图说服儿子,‘一个战士的生涯辉煌或短暂,我相信我的不是短暂的,想当英雄首先要活着,我相信我的幸运星,是上帝让我活下来的。’
但他的很多战友的生涯却是短暂的,随手摘录几个:
小隆的一个好友头天跟他一起挖壕沟,讨论如何处理苍蝇的问题,谈笑风生;接着就在冲锋中受重伤,小隆跑到跟前要帮助他,好友却推开他的手:“赶紧冲锋,我会没事的。” 但他没有实现他的诺言,当小隆走下战场时,他已经死在了医院里。另一个战友腿都被炸掉了,小隆握着他的手不知怎样安慰他,他却说道:“放心吧,中尉,我就是装条假腿也会回来的”。隆美尔接着淡淡补充到这个男孩并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如果上面这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却令人懊悔。在符腾堡山地营他们受命执行一次偷袭,目的是抓舌头,难度很大,但在精心策划下他们成功了(这次战斗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点象奇袭白虎团), 但兴奋之余放松警惕,第二天在敌人的报复中,一个战友被暗算;另一次任务中小隆三令五申前方冲锋,后方不许投手榴弹,但实战中有人一兴奋还是扔了,正好炸在两个士兵之间,全部阵亡,而这两个恰恰是跟随小隆建立很多功勋的老兵。
在对死亡的强大恐惧中,一些士兵会突然的精神崩溃,小隆刚带兵时就遇过这种情况:一次伏击中,撤退的法军出乎意料的多,尽管突然受袭使法军不知所措,但很快就发觉隆美尔他们人数不多,火力不强,便试图突破包围圈;面对源源不断的越来越近的法军反击,已无法撤退,一时又没有援军,一个士兵突然崩溃,大喊大叫得要抛枪逃跑。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恐惧是有传染性的,小隆一把将其抓回,将枪塞回手中,逼令所有士兵集中全部火力持续射击,最终将敌击退。另一次战斗中,全连要在敌人火力下匍匐爬过近百米的铁丝网,除了几个人外,其他人认为是死亡任务拒绝执行,小隆亲自试验后认为可行,回来招呼他人前进,没有人动,小隆紧盯着打头的军官慢慢说:“要么执行命令,要么我毙了你!”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全连前进了。小隆因完成这次任务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后来随着小隆带兵经验的丰富,处理此类问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隆美尔总结到:战场上瞬息万变,最强的士兵也有崩溃的可能,乱军是最可怕的情况,超过任何危险的局势,很容易兵败如山倒。所以平常特别要注意官兵关系,加强向心力,如果平时下级对上级有很强的信任感的话,紧急情况时乱军的可能性就小;一旦出现苗头指挥官必须马上控制住形势,尤其是部下的精神状态,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当隆美尔叙述一个个死亡时,你会感到他微妙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震撼痛苦,到承受无语。全书最后隆美尔谈到再没有回到故乡的战友时,谈到他们的死亡时,非常冷静的说是责任使他们坚持始终,直到没有希望的结局,如果需要为国献身的时候,活着的人绝不能辜负他们。有些地方我读起来背脊一阵阵发凉,感到一个幼稚的柔弱青年逐渐蜕变成真正的战斗动物。猎杀成为本能,是需要不是报复:必要时绝不手软,不必要绝不浪费子弹;战斗中毫不犹豫的杀戮,甚至一枪两个,就是肉搏也经过迅捷精细的盘算;战斗一结束,可以马上面不改色的救援刚射伤的敌人。对於无法避免的事情,勇敢的承担是最好的选择,包括面对死亡,但只要一息尚存,随时准备拔枪射击。‘冷静狡猾’是他的商标,‘死中求活,败中取胜’,是他的拿手好戏,就如同古龙小说中的杀手,微笑中就已出刀,一击不中,全身而退。他杀你,你好像也无法恨他,中间不夹杂任何个人感情。我很不喜欢这样的隆美尔。我以前不懂为什么希特勒处死隆时要那么精心策划,就象打仗一样,现在我觉得却有必要,不但要痛打落水狗,还要打死老虎。不过能让隆美尔甘心受死,大概也只有希特勒能做到。
但书中还有另一个隆美尔,是我喜欢的......。
&符腾堡山地营与斯波塞少校&
《步兵进攻》近70%的篇幅集中在符腾堡山地营,应该说17/12这短短的两年改变了隆美尔的一生。从成绩上说,在这里他迎接了人生中第一个辉煌,获得了蓝色马克斯最高勋章;从军事上说,在这里他形成了热烈而飘忽不定,迅捷而出人意料的风格,后来他能迅速把握闪电战的宗旨就不令人惊讶了;从精神上说,在这里他征服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和狂风暴雨,磨练出钢铁般冷酷的意志;但更为重要又常被人忽略的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其作用并不次于后来的希特勒,他就是符腾堡山地营的营长-----斯波塞少校。
1915年10月,小隆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符腾堡山地营二连连长。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背景: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国家的卷入,德军高层认识到已不可能速战速决,除了法国平原的血战外,阿尔卑斯山防线压力激增,奥地利独木难支,急需补充高战斗力的山地部队。因此德高层决定从各战线抽调精英,整编新的阿尔卑斯山地军团,符腾堡山地营即包括在内。这个新组建的山地营的作用类似后来的突击队,机动灵活,可分可合,专门承担攻坚任务,说起来有点像我们的尖刀排什么的,就是哪儿难往哪走的意思,因此选拔的都是老兵。对小隆来说,能被选中,也是个荣誉。应该说在法国这一年他表现不错,经过了生死考验,获得二级及一级铁十字勋章,升为中尉,但从整体说还略显青涩,有时也不够自信。现在到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又从熟悉的战壕战转为陌生的山地战,这个转折把握不好就可能废了。
应该说小隆是幸运的,他遇到的是斯波塞少校,如果这时赶上的是伦斯泰德,可能就出不来了。斯波塞少校当时四十出头,《步兵进攻》中这个名字反复出现,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和隆美尔于双双获得最高勋章,创下了一个营同时两个蓝色马克斯的记录;一战结束后,他累功升至将军,以后退役,于三十年代初期去世。 我个人觉得斯波塞少校的重要性并不在於他给予小隆的技术指导,而在於他给小隆创造了一个广阔天地,自由空间。隆美尔外表文弱柔顺,但独立自主性很强,渴望挑战,喜欢承担责任;外柔内刚的特点在法国就已
经体现出来了,但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住了: 比如他担任团副官时曾经自作主张,就是上面举的那个伏击战的例子,结果后来被上级训斥了一顿,硬说他是误击友军,隆美尔讽刺说就是他们的法国俘虏也没能把上级说服。
但在山地营24岁的小中尉与四十出头的老少校配合默契,老斯波塞对小隆可谓是绝对信任,宠爱有加, 使隆美尔性格热烈奔放的一面得到极大的发扬。每当有艰巨任务的时候,老斯的目光都会投在小隆身上,鼓励他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并为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小隆只是个连长,但他最高的指挥的兵力却达到团级。当与友军发生争执时,老斯是小隆坚定的后盾,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意大利,符腾堡山地营与巴伐利亚生命卫队的冲突,也就是所谓的隆美尔与舍尔纳两个未来元帅之争。后来可谓是符腾堡山地营所到之处,敌我双方皆闻之变色;敌人害怕是应该的,自己人
怎么也害怕呢?原来在小隆眼中资历无先后,任务无你我,不但漂亮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经常捎带的把友军的任务也完成了。到最后上级的命令也可以违抗,例如Longarone战役中,老斯认为敌人已经歼灭,命令小隆回军,小隆拒绝执行,认为其不了解一线情况,但这之后老斯并未怪罪小隆,为什么?看看小隆是如何赞美老斯波塞的:“在战斗结束后,友军首长对斯波塞少校说:‘我应该钦佩您哪一点呢?是您面对敌人的勇气,还是面对上级的勇气呢?’” 原来这点小隆还是从老斯那里学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老斯可以说是小隆精神上的教父: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按事实办事,不管讨不讨喜;只要为大家好,不用考虑一时之关系,这种简单直率的思维方式一直被隆美尔坚持,他引用的那句形容老斯的话完全可以套用在二战中自己身上,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但总的来说,尽管如此,小隆在一战中的人缘还是不错的,首长依靠赏识他,同僚喜欢他,部下崇拜他。这可能因为他毕竟是个年轻的下级军官,还不用处理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斯波塞少校麾下,小隆在各方面都可以说是迅速长起来了,小隆在阿尔卑斯山上赞叹云海的美景时,可能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杨格准将曾说对一战的小隆,无论看官方的记载,他人的回忆还是隆美尔自述,都只能让人产生英雄的感觉;隆的一个老部下说那是他唯一会的生活方式。隆美尔自己说他无法抗拒那种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诱惑!无法抗拒!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16年冬季,符腾堡山地营转赴罗马尼亚,这里一切都是流动的,甚至滑雪作战,有点象《林海雪原》,就差‘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了;罗马尼亚人也不是法国人,他们更加彪悍,更能吃苦耐劳。小隆必须证明自己山地战的能力,令人惊讶的是他迅速的适应了环境,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后来其军事生涯中,适应能力超强可以说是隆美尔的一大王牌,很多军事学家进行分析,有说其聪明,领悟快的;有说和其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的;有说其善於学习反思的;隆美尔本人对此没有解释,我们只能推测。有意思的是隆美尔尽管以狐狸闻名,却是个意志论者,相信意志的胜利,认为人定胜天。
罗马尼亚的皑皑雪峰马上给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一个下马威: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四千公尺的高峰驻地准备休息时,战区首长命令二连和五连马上去另一高地搜寻失踪两天的侦察部队。没有向导,没有马匹,没有冬季装备,正在下雨。但他们还是受命出发了,负重徒步行军至五千公尺时,天色已黑,瓢泼大雨,寸步难行;即生不了火,也没有避雨之处,好不容易熬到雨停,又开始刮刺骨的寒风;天一蒙蒙亮,部队继续前进,终於爬到六千公尺的雪线时,军衣已经冻在身上,没有人知道方位,似乎还不够糟糕,开始下暴风雪。极度的严寒,单薄冰冷的衣服,没有火,没有食物,没有躲避之处,部队再也无法忍受了,要求撤退,但得到的答复是若不服从命令,军法审判。在暴风雪中士兵相拥取暖,大量的高烧和呕吐,但仍然不许撤退,这个冬夜是如此漫长,当最终上级同意派装备齐全的部队替换他们时,已是第二天中午,此时已有90%的人因冻伤和高热而躺倒。小隆慨叹如果没有充分的装备,恶劣的气候将如何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但另一方面人的忍耐潜力是多么大 。的确在二十多年后人们惊呼隆美尔不是人是机器时,不应该忘记是山地严酷的环境使他脱胎换骨,他再也不是那个软弱爱幻想的男孩了。
这本书类似的战例太多,只举一个:一次山地激战,他胳膊负伤,流了很多血,换我的话,多好的机会,可以光荣的下场休息了。这时老斯波塞开阵地会议,告诉他们形势非常危急,已经被俄罗联军包抄了,极可能被截断,抽调不出援军,上级希望坚守,然后让小隆发表看法。小隆指出全部坚守是支撑不住的;撤退也非上策,一旦敌人发现我方的虚弱,大举进攻,全都完蛋;以攻代守不可能;唯一之计是趁着敌人未攻之时,重新部署,重点防御**防线,这是关系全局的关键点,用五个营的兵力有可能守住,但现在距离敌人下次进攻至多只有4个小时,必须火速行动。老
斯批准了小隆的计划,要求其亲自执行。下面我不想多说了,总之他在恶劣的山地气候条件下,带伤战斗,五天五夜没睡,坚守阵地,中间的情况错综复杂,敌人反复进攻,几乎是不断的调整,一切都要瞬间决定。我也不记得他此次指挥了多少军队了,反正感觉老斯好像把能调动的军队都给他了,也是急了,可能是最严峻的一次,差点完了;最后战线稳定下来后,小隆高烧下场。是什么让他带伤坚守下来的呢?“局势的严重性,战友之情,还有最艰巨任务带来的刺激性,战胜自己的满足感。” 是不是不害怕呢?实际上他很紧张,但是他无法抗拒那种诱惑!我觉得以小隆的个性,应该当F1赛车手,多速度多刺激啊! 我胡思乱想,小隆是不是有自虐情结,整个一‘先进工作者’的嘴脸,越苦越高兴,越难越刺激;特喜欢往血雨腥风里钻,哪危险去哪,好像得了什么大便宜似的。也许有时越是文弱寒微的人,实际上内心越激烈,越渴望证明自己吧。(注:德军形式比较灵活,例如对战斗群的名称,大家应该不陌生;像小隆一个小中尉,但在需要时,隆美尔战斗群的兵力可以以团计,当整修时,他仍担任连长)
从心理学上说,文弱的人又要做危险的事,往往斗智不斗力,容易走阴柔的路数,小隆的狡诈那时就很明显了,他最擅长利用恶劣的气候或地理条件,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后方,找到弱点后,只攻一点,不及其余,一旦撕开缺口后,如洪流般涌入;如果处於不利形势,善於制造混乱,败中取胜;是个打时间差空间差的高手。另外一点就是他说瞎话的水平实在是高,真是骗死人不偿命,有些场景都相当搞笑。讽刺的是,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此是后话。
如果说小隆攻击上是一流水平的话,在逃跑上则堪称超一流水平。说实在的,他能那么多次在不可能的情况下死里逃生,还真不全是上帝的偏爱。
下一节:逃跑的高手?
对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命最重要!活命容不容易,看什么人什么时候了。像曼帅一战在前线受重伤,伤好后马上调到参谋部,这才为德国保住一个百年难遇的未来元帅;但有几个人能是兴登堡的外甥,本人又出色的呢?像容格尔七次重伤,还不是重返前线吗?这里并没有什么公不公平的问题,这就是人生。何况血雨腥风吹打得别人,怎么就吹打不得你呢?是生存还是毁灭?对每一个前线的军人来说,是个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我强烈建议,凡是不打算当烈士的有志青年,都该看看《步兵进攻》一书;我对老板说,《步兵进攻》这名字在国内没销路,最好改为:《想要
活命吗?教你1001招 》;作者也不能是隆帅,其结局太没说服力了,有活命的技术,没活命的性格,最好改为艾森豪威尔将军。准保老少统吃!银子大大的赚。还记得射雕英雄里郭靖是:打不过,再加把劲儿!郭靖算个英雄;小隆呢?是打不过就逃,然后在回来打!其逃跑是花样百出,色色不同,那么算不算英雄呢?
时间:1914年9月;地点:法国森林; 背景:激战正酣,小隆突然遭遇五个法国兵,当时正是混乱一片,谁也顾不上谁;敌我对比1:5。
小隆一眼扫去:靠!怎么重叠站位,这水平也太菜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枪过去,躺倒俩个;好,还剩三个,再来一枪,咦?怎么没动静?坏了!没子弹了。当时一身冷汗就下来了,怎么办?距离太近了,没时间上子弹了;周围没有可以掩护的;现在跑也来不及了;只有拼刺刀合适,当下心一狠,冲着三个法国兵就过去了........只听一声枪响,从侧面射来一颗罪恶的子弹,小隆咕咚一声就倒下了,正趴在一法国兵面前;只要这时再补上一弹或给一刀,二十年后省多大事儿啊!就在小隆轰然倒下的瞬间,他就势一滚,瞅着一棵大树就过去了;就是这零时间的一滚,救了他一命。下半场小隆就在树下休息了,当时乱七八糟,谁也没注意这儿还有这么一位,等战斗结束战友找到他时,都快晕了;这是小隆一战第一次也是最重一次受伤,离死亡最近的一回。他重回战场是快四个月后的事了。
点评:我个人感觉小隆此次有装死之嫌疑,那棵树一定早就相中了,只可惜够不着,不然在生死一线间,怎么可能时间方位把握的那么佳,一滚就滚到那么好的点,那么长时间就没人注意。虽说狼狈了点儿,不够光彩,但命捡回来了,值!
时间:1917年1月,清晨;地点:罗马尼亚山地; 背景:一次野战结束,小隆与副官两人骑马巡视阵地,试图与侧翼建立联系;突然遭遇敌人全副武装的巡逻部队,敌我对比1:8。
这时的小隆已非昔日可比,在他保持原速纵马向前的几秒中时,他的脑中已经计算了N次方:怎么办?抵抗是不可能的;逃跑只能更快的带来枪子儿。他下定了决心,上前微笑的对敌人说到:“放下武器吧,你们已经被俘了,去到镇上的教堂与你们的数百名的伙伴会合吧,他们正关押在那里。”小隆说他很怀疑那些士兵是否能听懂德语,但是他们被他镇定自若的举止,平静友好的语调打动了,原地解除了武装,顺着小隆指出的方向列队前进了,他们居然就这样相信了! 小隆继续以原速向前几百码,然后调转马头,抄近路以最快速度逃回连部。“我恐怕一辈子再不可能遇到如此简单的对手!”这战俘当的也太冤了!
点评:隆美尔的结束语并不正确,尽管他不到万不得已时极少采用此法。他的微笑似乎是有某种魔力的,不然很难解释有些事情;彪悍笨笨的罗马尼亚人,热情散漫的意大利人,严谨刻板的英国人,浪漫多情的法国人,开朗好动的美国人都曾被打动。像英国的杨格准将,曾经在北非战场被俘时与隆相遇一分钟,但永远忘不了了“那双碧蓝的眼睛,和那抹若有若无的微笑”,为此在二战结束后,深入德国,成为了隆美尔的第一位传记作家,只因为他‘太渴望了解隆美尔’。“狐狸的微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只希望别赶上他说瞎话,那简直比窦娥还 冤啊!
时间:1917年冬;地点:意大利; 背景:数次不战而屈之兵后,小隆他们取得很大胜利,在继续向前侦察时,发现大批意大利军队试图反攻,敌我对比1:N!
一提意大利军队,大家就觉得很菜,但小隆最惊险的一次恰恰是于意大利军队交手,原因很搞笑:由於意大利军队有投降的习惯,所以当小隆他们发现时就弄不清是进攻还是投降,不敢开枪,结果发现不对时就晚了;除了小隆一人在最后一刻侥幸逃脱外,五十多骨干全部失陷;小隆一发现守不住了,说时迟,那时快,立刻抬脚------上墙,消失在夜色中,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与整个意军赛跑,为什么?因为河边德军,还不知情,正背对敌军,谁赶到,谁占先机。最后小隆先到,立刻重新配置,组成防线,但兵力根本不够,出现大量缺口。为了给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军以被围假象,并避免敌人夜袭,小隆火烧连营,漫漫河线,一片通红,他下定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人,这一夜,敌人攻如潮水,但关键的防线没有冲垮,第二日援军一到,立刻绝地大反攻,关于下面,我就懒得说了,专门有两本书就是谈这事的,反正最后他们不但解救了战友,还取得了很恐怖的战绩。知道意大利与德奥的著名的第十二次战役吧,就是那时的事了。
评点:我对说小隆的反击是不太有兴趣的,这也不是我这节的重点,我之所以引用这个战例,是因为只有此次小隆是不加思索,拔腿就跑的,我感觉特痛快;其他每次都是‘怎么办?ABCD几个选项,一一排除’,好像多运筹帷幄的。原来你隆美尔也有今天啊!说着说着我自己的劣根性也出来了。
写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小隆一战的表现。大概你已经发现对於小隆最辉煌的战斗我都没怎么谈,因为那并不是我所关注的。但是我承认无论后来有多么大的争议,一战的隆美尔是了不起的。“不要忘了取得这些成绩时他只有25岁,甚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但他的上级却仰望他。”(杨格)。隆美尔中尉于日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这是德意志的最高军功勋章,主要是发给高级军官的,随着形势的恶化,为了刺激阵地指挥官的积极性,后两年政策向其倾斜。但是直到大战结束,陆军共有533人受勋,其中前线军官只有214个,而第一线的少尉中尉
只有区区19人,小隆名列第六,如果不是因为意外,他可能名次还会提前。这19个年轻人中,有的没有回到故乡,有的离开了军界,如容格尔,成为了知名作家,著有&钢铁的暴风雨&;其中的隆美尔与舍尔纳这对竞争伙伴成为元帅, 其余的在哪里呢?在哪里呢?
下一节:《步兵进攻》的问题
《步兵进攻》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美的,即便是经典;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眼中也不相同,在此我不自量力谈谈《步兵进攻》的问题,纯属个人观点。
1) 首先从作者对战争的态度谈起,《步兵进攻》中对战争的描写偏于自然主义,甚至有些地方更近似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众所周知,《西线无战事》是反战的,隆美尔显然不是,《步兵进攻》本身就是一本以实战为目的的战例体军事教材,这种态度就令人费解了。
是否这是德国当时的主流呢?显然不是,无论容格尔的《钢铁的暴风雨》还是他人的著作都有令人刺眼的报复的字眼;是否因为这是专业书籍,要保持客观呢?显然不是,战争本来就具有排他性。我们常谈‘正义之师’,就是突出我们是正确的,敌人是罪恶的,‘汉贼不两立’是必须坚定的职业立场,中外皆然。是否因为出版时的国际背景呢?有可能,但不是主因。著名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在编纂隆美尔二战文件时曾严肃指出:隆美尔对战争持有一种迷人但危险的孩子气的态度,他把战争看成比赛,而他们则是代表各国参赛的选手,为荣誉和责任而战。这是个非常形像的比喻,网队和马刺队争夺总冠军,虽不能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总不能说网队是罪恶的,马刺是正义的吧,这没有对错的问题,也可以说大家都没错。但战争不是比赛,尽管事后可以改变说法,但当时就是你死我活,必须爱憎分明,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而隆美尔的态度过於客观,爱憎不分明,立场不坚定,的确是‘无仇之战’。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他战死沙场,绝不会化为厉鬼,报复杀死他的敌人,甚至不会对战友说为我复仇!实际上他就是这么做的:在希特勒派两位将军下达死刑令时,他的副官也是他一战的老部下非常愤怒,认为这是乱命,要武力反抗。隆拒绝了,说这是无用的;副官说:&就是死,也不能放过那俩混蛋,要死一块死。”隆帅答到:&这和他们没关系,他们只是执行命令,一个人死起码比所有人同归于尽好。”我靠!他要上的是‘刑场’,一个曾经把希特勒的突击队员命令当手纸一样扔掉的军人,一个被称为‘最后的骑士’的军人,居然为他妈的行刑官说话,也太冷静客观了吧!显然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在战后,活下来的梅斯将军日子一直不大好过,隆的老部下愤怒的要杀死他;战俘营里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盟军对他待遇也很差。我想他一定很怀念隆美尔,为什么其他人不能象隆一样理解原谅他呢,他只是执行命令呀!另外多说一句,《沙漠之狐》这片子我看过,其中对隆死一场戏是艺术化,柔和化了;实际上要冰冷的多,既没有深情吻别,也没有留恋凝视,隆美尔对自己的死亡是极其克制的,对家属的交代极冷静简洁,走出去后就再没有回头。不过我可以理解影片的处理方式,不然观众恐怕难以理解,太冷血了!
由此说到隆美尔的军事风格,法军高级将领战后对隆16岁的儿子说:你爸爸打仗总是很公平,又很优秀,我们都很尊敬他。可能他说的没错,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胜利或死亡是德国一贯的口号,纳粹更进一步发扬了残酷无情的暴力美学。但隆从性格上与这种美学是抵触的,一般来说他是不愿意同归于尽的,尤其是他认为没用的时候,这没有错,但走到另一个方向就缺少霸气,失之轻巧。就像哈姆雷特一样,有王者的能力,没有王者的气质。狐狸是什么样的动物呢?聪明,娇媚,可爱又可气,有时还有点可恨,无论是聊斋里的小狐仙还是外国的狐狸列那,给人的印象都是如此。但狐狸毕竟不是雄师猛虎,怎能称王称霸?不过如果隆美尔是‘沙漠雄师’的话,还能否给人留下这么多的话题和争议呢?
2) 再从本书的内容而言,主要是针对基本战术的运用,谈的相当透彻,相当有创造性。但缺乏整体性把握,仍局限于就事论事,以小见大,没有高屋建瓴的俯视角度。可能是由於战例体裁,以及作者创作时地位毕竟有限。反观隆美尔后来所写的&沙漠战争规律& 等文,就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从格局上有很高的飞跃,可以说是能够从多角度立体的总结问题。看&隆美尔战时文件&,经常感到可惜,如果隆能活到战后,亲自把这些草稿整理修改,肯定更加系统,层次更高,而且到时把两本书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思维方法的改变,多么有意思啊!
3) 最后谈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我觉得有志于创作战争小说的人应该看看《步兵进攻》,这本小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很多生动而又截然不同的战例,有很多军人的形像虽惊鸿一瞥,却让人过目不忘。但是描写过於简洁淡定,可能是由於目的所限,总给人一种没有语气语调朗读&黄河颂&的感觉,如果节选扩写,把重点放在人与事上,放在内心冲突上,会很精彩的,完全可以拍成电影。不过说回来,这毕竟是教材,不是剧本,文笔已经很好了,‘虽淡妆素服,不掩国色’。
问题就谈这么多,个人浅见。下面我想从《步兵进攻》出发深入谈谈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这是个相当沉重复杂的话题,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要想谈的比较清楚透彻,需要对背景和全局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这也是最不好写的一节,我尽力而为。
(三) 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
隆美尔在西方被称为‘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人物’,但在日之前恐怕没人会这样想,在世人看来,他是‘沙漠之狐’,是第三帝国最年轻的元帅,是众神的宠儿,人们崇拜的偶像,其影响已超出军事领域。一夜间,由宠儿到奉命自杀,人们无法接受,德国人一开始甚至认为这是盟军编造的谎话,连盟军自己都难以置信,但这是事实。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个人的命运摆脱不了国家的命运。让我们试着解开这个乱结吧!
近代德国以军立国,军队的地位至高无上 ,领导权掌握在容克贵族手中,而其核心当推总参谋部。应该说德国的总参负责制,是一个非常优秀成熟的制度,对世界军事产生很大影响。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到一战后期问题已相当明显。其一是前线官兵与总参军官的对立。容格尔的《钢铁的暴风雨》中有相当生动的描写,浴血奋战的前线官兵对安居后方,却指手划脚,动不动拿教条给人扣帽子的总参军官非常反感,他们的回答是: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到前线看一看?其二是平民与贵族世家的对立。帝国时代的军官贵族比例非常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民也跻身
其中,但总参谋部仍为贵族或世家把持,无论在晋升培养等方面,都享有特权;平民出身的军官对此越来越不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可以看出这两个对立,相辅相成,实质上是对领导权的争夺。
一战后期德军官兵矛盾激化,反抗事件不断出现,后方也是风云激荡。外忧内患下,帝国崩溃,德皇下台,当时德国甚至出现没收贵族全部财产的主张。战败后经济萧条,全国范围内造反此起彼伏,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共不断壮大,实际上都反映了人们对上层阶级的不满,不甘心作牛作马,任人宰割。后来这一切被统称为‘背后的刺刀’,被推卸为德国战败的主因。而总参谋部却因祸得福,逃过一劫:由於战败后德国被迫大规模裁军,只有十万陆军,四千军官,无形中缓解了内部压力;新生的魏玛共和国,政权频繁更迭,原来只对德皇效忠的陆军变为非政治化,实际上成为独立王国。总参谋部名亡实存,仍是德军的灵魂,心脏和供血通道,其制度和传统基本保存下来了。但主要矛盾并没有解决,只是一时被掩盖住而已。
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使德军出现了微妙的改变。希特勒到底代表谁的利益,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从纳粹的名称上看应该代表的是下层平民,这是他的主要支持力量;另一方面,德国的统治阶层是大贵族大资产阶级,不得到他们的认可,希特勒也无法夺取和稳固权力。最后希特勒采取八面玲珑的手法达到了政治目的,但对於陆军这个独立王国他该怎么办呢?
从希特勒对陆军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尽管他运用了一些手段在高层安插了亲纳粹的将领,但是换汤不换药,从制度上并未改变。战争爆发后,军队领导权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平民出身的希特勒,总参谋部从本能上是排斥的;而希特勒的独裁本质,决定他绝不可能允许一个独立王国存在,一山不容二虎,但一时又需要利用总参谋部,最后产生了一个妥协下嫁接出的怪胎。
为对抗总参谋部,希特勒主要采取了:
1) 分权改组:希特勒建立了OKH和OKW削弱了总参的军事指挥权;后来其首席副官兼任人事部长,又夺取了人事权。
2) 扶持对立力量:大量提拔平民出身的前线有功将领,抗衡贵族世家的势力。以隆美尔,莫德尔,舍尔纳为突出代表。
而总参决不会甘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总参内部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就没停止过,在他们眼中,希特勒是德国军事传统的掘墓人。尽管希特勒费尽心机,但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19个陆军元帅17个出身总参,12个出身贵族。这种共存而又互相排斥的现象无法长久,两方都不可能接受,而且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随着局势恶化,矛盾日趋尖锐,最后以刺杀事件为总爆发,密谋集团是以总参军官为核心的,此事对希特勒是极大的震撼,此后他完全架空高层,越级指挥至第一线军队,到战争末期,总参已名存实亡,希特勒终於集大权于一身,但也是其覆灭之时。可以这样说,希特勒与总参谋部这场恶性竞争是以同归于尽告终的。希特勒毁灭了一个有问题的旧制度,但又无法或不愿建立一个有效的新制度。回过头看,我找不出避免这场内讧的办法,矛盾沉淀已久,非一日之寒,爆发是早晚的事。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苏联还是西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比德国协调:苏共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红军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党指挥枪是毋庸置疑的;而西方政党轮流执政,军队既具独立性,又整合于政治框架下。应该说一战后的德国是有机会向这两个方向转变的,但都没有把握住,这可能与德国历史的独特性有关。
那么隆美尔在这场斗争中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步兵进攻》是中年的隆美尔写青年的隆美尔,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特点。应该说隆是德军另类中的另类:从背景而言,他是非普鲁士,非贵族,非总参的三不沾的少壮派军人;从风格而言,他与德国厚重大气的军事传统格格不入,以奇幻应变见长;从性格而言,他敢说敢做,既敏感多情,又冷酷实际,比较复杂。不必动脑子,就可以想象一个另类的尴尬。隆美尔始终是一个局外人,前面已经谈过他根本就没有进入德军的培养序列,尽管他是最高勋章的获得者。
对於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个人可以有两种选择:融入主流或坚持自我。而隆美尔选择的是后者,他的这一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像他的朋友保卢斯元帅因出身平民被海军拒绝,大受刺激,后来娶了一位罗马尼亚大贵族出身的美丽妻子,开始平步青云,其平和顺从的性格深得领导喜欢。又比如前面提到的舍尔纳元帅尽管也获得了最高勋章,还是被总参拒绝,但多次努力后被总参接纳,进入主流。而这种妥协对心高气傲的隆美尔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外表文静,但内心极有主见。要是他有曼施坦因或古德里安的出身,也就罢了,偏偏他又没那个命,可隆美尔恰恰是个不信命的人。‘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对其是最恰当的形容了。他26岁被提升为上尉,是个年轻的上尉,一当就是十四年,大概也成为最老的上尉了,当时晋升缓慢是不假,但对於小隆的资历战功而言,他并没有成为提拔对象也是事实。人生能有几个十四年呢?
希特勒和隆美尔的相遇可谓是天作之合,对希特勒而言隆简直是天赐的完美工具。为什么希特勒看了《步兵进攻》而对隆青眼有加,我想也就不必解释了吧!那么隆帅在这场斗争中站在哪边也就不用说了。身为陆军职业军官,却成为希特勒的嫡系,冲击总参谋部的工具,这本身就是对陆军的背叛,至少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如此;而另一方面,希特勒有纳粹党为后盾,而隆帅后面只有一个摇摆的希特勒,单枪匹马对抗整个总参谋部,后果是什么?在北非,隆美尔胜利时德军高层默不作声,只要一失利,立刻欢呼雀跃;一个空军军官回忆当最后隆被撤换时,他气愤的发现后
方司令部一派狂欢气氛,似乎这是德军在北非取得的最大胜利,而根本不考虑前方将士的危险处境,似乎只要撤换了隆美尔,胜利就到手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但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隆美尔是达到了顶峰,进入了最高层,但却陷入了‘无物之阵’。在法国他必须与总参谋部合作,却号令不行,遇到软抵抗;希特勒开始防范他,就象削弱总参谋部一样削弱隆的权力。‘在非洲,将士看着我,在这里,我的工作一个传令兵都能干。”没有全权,却负全责。他的最后岁月是痛苦而孤独的,他曾对海军的卢格将军说:“已是危急存亡之时,为什么内部还不断的争权夺利呢?难道我比敌人还危险吗?庆幸的是陆军的拉帮结派没有传染到海军。” 此时此刻他只能对一个海军军官倾诉内心的想法,对於一个献身陆军三十多年的元帅来说,难道不悲哀吗?
他几次与希特勒就战略战术问题发生冲突,也许他还记得那句形容老斯波塞的话吧!但希特勒不是老斯波塞,他也不再是当时的小中尉了。他说他已经做好了被杀或被捕的准备,在看到卢格将军惊讶的目光时,又补充说这种情况不会出现的。在诺曼底激战已没有希望后,他几次谈到战败自杀,但又否定了这一做法,因为‘这像自认有罪似的’,隆美尔会产生这种想法是令人震惊的,因为他对生命向来是珍惜的,对战争向来是冷静客观的,对战俘向来是骑士风度的。7/20事件后,德军内部大清洗,隆美尔已感觉到危险,但八月初在重伤的情况下却坚决要求回国。医生不同意,告诉他伤势太重,不能移动,不然随时可能死亡;所有部下都恳求他不要走,不要在这么危险的时候走,但是隆美尔一意孤行,为什么?因为战线马上就要崩溃了,他绝不要重伤情况下落入盟军手中。卢格将军说当时感觉到落入盟军手中对隆更安全,但没有一个人敢对隆美尔说,他们太了解他了,他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改变。‘他的选择封死了他的命运‘,战后双方都这么说。从逻辑上说,对於隆美尔这样位置的知名将领而言,在对总参谋部,希特勒,盟军
三个选项都说了不后,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我看不出他的出路在哪里。
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处死隆,和隆为什么同意自杀,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事实本身并没有什么难以搞清的,但没有一个理由可以独立解释。我不想纠缠在这个话题,只是想说明一点:密谋集团要恢复的是总参领导,根本不可能事后拥戴又一个非总参的领袖,实际上他们仰望的是曼施坦因,早在刺杀十几天前他们就已经通知曼施坦因做好准备了,但他们需要隆美尔稳定西线和对敌谈判。而我认为希特勒对隆干了什么没干什么心里是相当清楚的,他后来几次谈到隆的天真,有很多人比隆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都活下来了。也许他觉得让隆死真是对他的宠爱吧。
最后谈谈我写&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的原因:原来我没怎么注意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几乎每个谈到隆帅的书里都要提他的非总参出身,才开始查这方面的资料。二战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全部完蛋,但德军高层军官活下来的不少,在他们看来隆美尔阴魂不散,余孽未消,对其群起而攻,痛打死狐狸。其中伦斯泰德一锤定音:隆美尔只能当一个师长。其实从伦斯泰德的角度出发这已是对隆的夸奖了,要知道他认为希特勒只配当一个下士。在将军战俘营伦斯泰德曾对看守军官提要求把假将军赶出去,对方很恭敬的问他谁是假将军,他答到:那些干工兵,通信兵,军医的怎能算是将军?这个答复把守旧的英国人惊得目瞪口呆。他管隆美尔叫‘娃娃司令’,但问题是如果高年资且还在学院浸润多年 的隆只能担任少将师长,那些比隆更年轻,更缺乏理论背景的前线军官能担任什么职务呢?如果说隆的问题是没有经过总参培训,那么那17位总参出身的元帅,他们的错误又怎么解释呢?做德国元帅难,做德国的知名元帅更难,而作非总参出身的德国名元帅简直是难上加难。隆美尔的问题是不少,但他最大的问题是不自量力,挑战传统,为此他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什么都是公平的。
我看很多人的回忆,后面都隐藏这么一种遗憾:他为什么就不是总参军官呢?的确不是总参军官的隆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如果他是总参军官将会是什么境界呢?至于隆的军事地位,按照十字定位法:横向看,隆在沙漠战争/装甲战争/登陆战争的作用,已经确立了他在现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纵向看,他在德国军事史是不可抹杀的,他打破了总参谋部的垄断地位。历史无法假定,但我个人并不想看到总参军官隆美尔。
从隆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个人是无法与制度抗衡的,用头去撞墙总归要头破血流的。
2) 穷棒子也可以翻身,只要肯攀登,世上无难事。
你会选择哪一个?看自己喽。
UID423744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471金钱158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76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71金钱158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隆美爾是不錯的
大西洋長城是假的 仔細看一下相關的百科吧 岸上的德軍很多是&志願軍&(俄國俘虜) 裝甲師裝備的是法國戰車 還有捷克的35t
近距離戰鬥這遊戲也有考究 玩過就知道啦 兵素質爛 戰車是繳獲的舊貨 又沒多少時間準備大西洋長城
他也算是盡力了 然而怪罪他有強人所難
曼斯坦因跟古德里安確實是名將 這個是沒有懷疑的 領導東線德軍能在劣勢中 多次出現奇蹟
我看過曼斯坦因的&失去的勝利& 你也可說他自吹自擂 但是確實他所作的決策是很精密的
算是接近最佳的路線 而他的書也提到 東線國防軍沒有最高的統帥部 希特勒堅持由他掌控最高統帥
但是此人又是門外漢...甚至常常意氣用事 跟小孩子一樣
在戰場上意氣用事 敵人可是不會客氣的
國防軍可憐呀...
UID1632339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16金钱150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5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16金钱150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其实 是喜欢他的名字
不知道这算不算理由
今天下载了一部日剧 看了5分钟之后突然发现男女主角的衣服突然不见了 请问是不是我的显卡坏了
UID107310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3金钱3684 荣誉2 人气4 在线时间555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3金钱3684 荣誉2 人气4 评议0
隆美尔打输了的阿拉曼战役中,他的非洲军团是以1:4的劣势对阵英军,而且德军缺乏空军,最后隆美尔给与英军重大杀伤,消灭了2倍于自身的英军,非洲军团也彻底失败了,只剩下了少量残军。英军是依靠数量优势和空军优势才最终消灭了隆美尔的非洲兵团
同样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得到
UID1632339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16金钱150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5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16金钱150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喜欢他的名字
不知道算不算
今天下载了一部日剧 看了5分钟之后突然发现男女主角的衣服突然不见了 请问是不是我的显卡坏了
UID491707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6积分6727金钱88347 荣誉65 人气49 在线时间9240 小时评议9
帖子精华6积分6727金钱88347 荣誉65 人气49 评议9
列宁格勒难道是你占领的?历史地名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咬文嚼字!明显错误,还死不承认!
楼主还是多看些二战军史吧!现在还只是个伪军迷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联,这样的友谊只存在于战斗中。
UID1824851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7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6金钱934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自从俄国人占领了圣彼得堡,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占领者出现。
个人以为,一个二战时代的指挥官,没有到过东线,那么他基本上不懂战争。
UID56864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4积分1782金钱2790 荣誉53 人气5 在线时间1020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7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8 积分
帖子精华4积分1782金钱2790 荣誉53 人气5 评议0
楼主,你是学德语的吗,如果不是就不要自己杜撰了。Manstein,正真的读音是曼希蛋因(不是搞笑),stein是石头的意思,德语的s后面不是元音的话读希(类似,不完全一样)的音,中文约定俗成就读曼施坦因,关于隆美尔,我想评价要相对客观,总体来说他是个军事素养不高的军官,出生也很平凡,所以德军高级将领中中有些人看不起他,但是战术水平很高。关于大西洋壁垒的问题,我想史学家也是争论不已的,不完全是隆美尔的错(希特勒在他和龙德斯泰德元帅的计划中取了折中方案)。龙德斯泰德元帅的方案就不见得高明多少,只是看谁支持的时间更长,因为当时德国已经注定失败了。
[ 本帖最后由 kuzo 于
20:41 编辑 ]
UID1791895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303金钱12593 荣誉0 人气27 在线时间803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3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03金钱12593 荣誉0 人气27 评议0
关于西线,我还是始终认为,如果希特勒没有把几个装甲师的指挥权握在手里,不经他的同意不得调动,而是直接给隆美尔的话,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把盟军从海滩上赶下去的,关键看装甲师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因为盟军巨大的空中优势,遭到多少损失。至于大西洋壁垒,我认为这个是个宣传出来的东西,实际完成量很小。
至于隆美尔在北非的战绩,我觉得不要忽略隆美尔的情报小组给他的巨大支持,关于这点,从历史资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在盟军刺杀隆美尔失败,误杀了这个情报小组后,隆美尔的战斗比以前吃力了非常之多。另一方面,隆美尔的对手——蒙哥马利是个草包,而且是非常草的那种,徒有虚名,加上英军的战斗力极其差,(英军在二战的表现,远的不说,就看看亚洲战场和日本人打的战绩),个人认为也就是比意大利军队强那么一点点。所以隆美尔在北非表现非常好。当然,我不否认隆美尔是个极其杰出的指挥官,只是在战略上欠缺了些。
而曼施坦因,我不得不说他是个军事天才。而库尔斯克会战,现在争论也比较多,我有点偏向于下面这种说法:苏军实际上是打了个大败仗,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希特勒把部队又临时调到西线,而是继续坚持下去,溃败的必然是苏军。
PS: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极の假扮的天使空军 空降兵 列兵
UID969837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积分2191金钱3390 荣誉0 人气3 在线时间983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5积分2191金钱3390 荣誉0 人气3 评议0
我的二战历史水平没有LS几位朋友高
但我看的很认真~~~~大家讨论的水平和素质也很高
这类 讨论贴&&是很有看的价值的
望懂行的朋友继续假如讨论~~~~~~特别是看了那个 关于 步兵的读后感 感觉懂了很多知识
机身:&&5DII&&
镜头:&&50L& &&&85L& &&&24-70L& &&&70-200L
细胞分裂对战群:
UID1358245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4748金钱8576 荣誉8 人气0 在线时间93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4748金钱8576 荣誉8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发帖数达到10000
2014年杰出版主勋章
2014年杰出版主勋章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
版主评议达到4,勤于处理版务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来越不喜欢杨阳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