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013年7月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3年7月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答案
自​考​参​考​资​料​,03​年​的​,​要​的​下​载​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从理论成果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的特点和共同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特点、经验及启示--《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四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给我们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1【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便根植于中国社会,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伟;李成增;刘莹;;[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红保;[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陈燕君;[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仲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冯笑;[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肖浩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罗喜江,林春逸;[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琳;[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胡文江;[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鲁振祥;;[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元鹏;;[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5期
荣开明;;[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翌易;;[J];探索与争鸣;2011年07期
廖崇飞;;[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王国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4期
雷云;;[J];中华魂;2011年06期
郭建宁;;[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7期
雷云;;[J];共产党人;2011年10期
蔡庆悦;;[J];前线;2011年06期
浦兴祖;;[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叶帆;[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东彪;[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何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刘力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王刚;[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陈亚杰;[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周连顺;[D];北京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永;[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明霞;[D];吉林大学;2008年
张晓波;[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韩彪;[D];吉林大学;2009年
蔡峥;[D];黑龙江大学;2008年
衣巍巍;[D];兰州大学;2009年
张晓明;[D];郑州大学;2005年
姜赫;[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孙显涛;[D];吉林大学;2006年
朱晨花;[D];苏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的特点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的特点(原作者:谢国英)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是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四大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形成的特点,对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四大理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是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不表现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探索精神。但革命的失败也证明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只有寻求新的革命思想,中国才有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犯了右倾和“左”倾错误,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失败和挫折并没有打到中国共产党人,而使我党在革命问题上更加聪明起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实践,特别是失败的实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时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恩格斯也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在反对和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二十几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内犯了两次大错误,留下了惨痛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次是1958年到1960年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所有制问题上搞“一大二公”,在生产关系上搞“一平二调”等等,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建设陷于混乱,损失惨重。另一次错误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导致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国民经济损失极其严重,经济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力量不断增长并成为主流,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逐渐改变对时代主题的判断。1977年,邓小平恢复在中央党政军日常工作后,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勇气,进行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努力搞经济建设。并在分析国内国际的新形势下,思考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改革开发的方针政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的无声战争;我党的干部队伍进行了新老交替,出现了极少数干部思想信念淡漠等问题。面对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改变传统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一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进程,向人们、向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应该如何在自己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开辟光明的未来?把这些问题思考和研究清楚了,我们党就会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更好地领导人民在新的世纪谱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后,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在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近30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怎样把这些经验提升为理论,用以更好地指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没党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付出了代价,出现了环境破坏、社会贫富分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等问题。怎样既解决这些问题,又能保持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起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各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回答,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进一步系统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二、具有继承性特点,几大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各个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并不是说各个理论之间是互相割裂、毫不相干的,而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关系。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是只要马克思主义而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结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性的马克思主义。(原作者:谢国英)毛泽东思想正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典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原理同发展了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重新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从形式上看,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很多理论似乎是对立的,如毛泽东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主张搞计划经济,邓小平主张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两者看似对立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而作为两大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基本思想层面上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邓小平理论中的很多理论来源于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都进行过有意的探索。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毛泽东思想开创的社会主义探索的继续;在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台湾问题上,毛泽东提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阐述和概括,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领导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则回答了如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遵照邓小平“要聚精会神地抓党地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嘱托,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狠抓党的建设。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地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经过了中国共产党长期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它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相联。从毛泽东提出三项发展战略方针,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泽民提出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参考文献:[1]汪青松《伟大的革命与历史性飞跃--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思想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2]张建映 张跃滨编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读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3]刘林元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几个特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李兴业 杨芳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征》《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6[5]李宝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点》《理论界》2005.2 □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有哪些_百度知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阶级斗争的学说,而且是关于自觉地开展阶级斗争的学说。否认阶级斗争、防止阶级斗争、反对阶级斗争、自发地开展阶级斗争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开展阶级斗争。实事求是是一种办事态度,要结合目的才有具体的意义。实事求是地自觉开展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地防止阶级斗争、反对阶级斗争、自发地开展阶级斗争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实事求是的理论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集团把事实求是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概念逻辑关系上颠倒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跟“实事求是”的种属关系,是一种诡辩论手法,其目的在于歪曲马克思主义以便把特色理论体系的非马克思主义跟马克思主义挂钩,愚弄人民。所以,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人民服务),其他都是假的。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最新成果”的邓三科,既反对资产阶级起来闹革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反对无产阶级起来闹革命(彻底否定文革),反对一切革命(不折腾),坚持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假冒“人民民主专政”)的专制统治(假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理论主要解决资产阶级重生的问题,让资产阶级给官僚主义者阶级当牛做马,依靠资产阶级发展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下的生产力。江三主要解决资本家入党的问题,建立官僚主义者阶级(权力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剥削阶级)在剥削战线上的联盟,共同对付工农阶级,以笼络资产阶级避免资产阶级撂挑子。胡科主要解决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长寿问题,统筹兼顾各个阶级的利益,大家都是人,谁也不要消灭谁,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它是特色版的孔孟之道,也是特色理论的守成理论。特色理论体系是关于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高级阶段(改良的斯模式,斯模式的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初级阶段(假冒“无产阶级专政”,假冒“社会主义”)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大林主义(假马列主义)。这两个成果的关系是:一个真,一个假。一个自觉革命,一个反对革命。利用执政权威假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只是为了虚伪地解释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而已,愚民之策也。毛思和特色理论的共同特点就是实事求是,但他们的方向不一样。毛思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革命。特色理论要实事求是地反对革命,因为经济不发达的中国还存在权力剥削的土壤共官僚主义者阶级生根。特色理论依赖的资产阶级是官僚主义者阶级的天然掘墓人,资产阶级会自发地向官僚主义者阶级展开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即使特色理论让中国人丢掉了毛泽东思想,也保不住官僚主义者阶级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