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明蓝色LED就能拿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奖?这个技术涉及了什么高深的理论吗?

您好,欢迎光临汇桔!请
咨询热线400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蓝色LED打开自由色彩大门
来源:中国新闻网&&& 16:40:52&&&点击:
导读:&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物理学奖于当地时间7日揭晓,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获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日本名城大学终身教授赤崎勇(85岁)、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60岁)及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54岁)。蓝色LED应用于节能且寿命长的照明器材。
报道指,这是继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52岁)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之后再次有日本学者荣获诺奖。至此,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上升至22人,其中10人获得物理学奖,显示了日本在物理学领域的实力。
蓝色LED的出现使节电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为可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因此受到高度评价。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发明了红色及绿色LED,但三原色之一的蓝色LED却因在材料结晶环节遇阻而被断言&难以在20世纪实现&。
时任名古屋大学教授的赤崎与天野一起向难倒了全球研究者的氮化镓结晶制作发起了挑战。经过反复实验,他们成功制成了氮化镓结晶,并于1989年在全球首次实现了蓝色LED。
随后,当时在德岛县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当技术员的中村独立研发出了大量生产氮化镓晶体的技术,并成功制成了高亮度蓝色LED。中村还发明了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并在全球首次将这两项发明投入实际生产。
蓝色LED的发明打开了自由表现色彩的大门,室外的大屏幕及信号器相继问世。蓝色激光器则使容量大于DVD的蓝光光碟的诞生成为可能。
将蓝色LED与黄色荧光物质结合制成的白色LED在迅速普及的过程中替代了白炽灯泡及荧光灯,取得了很高的节电效果。
中村1999年从日亚化工辞职并赴美担任大学教授。之后,他曾就权问题向日亚化工提起诉讼。2004年,东京地方法院认定有关发明价值约600亿日元,并要求日亚化工支付200亿日元。双方最终在高等法院上达成和解,但该案引发了关于企业研发人员这一群体的反思。
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3人将获得共计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汇桔观点:
如果没有蓝色LED的出现,那么在灯饰乃至往后许多的涉及发光设计的器材里就不会出现更加缤纷的色彩。回顾过往,蓝色LED的出现,可谓大大改善了LED的使用率以及相关的产品的产能。
诺贝尔委员会指出,传统由红、蓝、绿光组成的白光如今可以用LED取代,不仅能广泛用于各种、水质监测等,也比传统灯泡更持久,目前全球有1/4的节电成果都是仰赖LED灯的发明,有助于节能减碳,减缓全球暖化。这种省电的LED灯能够帮助非洲、东南亚等电力仍不普及的发展中国家,让孩子们在夜间仍能够持续阅读。
从这些发展看来,蓝色LED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蓝色LED发明者获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 - 新闻与分析 - FT中文网
蓝色LED发明者获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金融时报》
两位日本科学家和一位日裔美籍科学家因发明节能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LED灯的出现,使得我们在传统光源之外,找到了更持久、更节能的光源,”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今年获奖名单时说。“这项发明开启了一场照明革命。 白炽灯泡照亮了20世纪,而21世纪将被LED灯照亮。”
这三名获奖人——来自名古屋大学的85岁的赤崎勇(Isamu Akasaki)和54岁的天野浩(Hiroshi Amano),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的60岁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将分享110万美元的奖金。
这三位科学家发明了从半导体中产生高亮度蓝色光的方法,带来了“光技术领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红色和绿色的LED光在数十年前就已出现,但蓝色LED光一直是技术难题。
这三位获奖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的研究解决了这个难题。由于将蓝光加入绿光和红光中就能产生白光,他们的发明促成了一个巨大的LED光市场的产生。
2014年度诺贝尔奖各个奖项本周陆续揭晓。
周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o奥基夫(John O'Keefe)、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o莫泽(May-Britt Moser)及其丈夫爱德华o莫泽(Edvard Moser)因发现“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莫泽夫妇也成为第五对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克莱夫o库克森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什么发明蓝色LED灯的日裔科学家获诺奖?
蓝色LED灯厉害在哪里?
10月7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共获殊荣。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简称是LED,对于这个词,大多数国内读者应不会陌生,因为LED灯已大量应用于我国室内外照明等领域,逐步取代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照明设备,成为节能、环保、智能化照明的代表。正是由于蓝色LED的发明为人类带来新“光明”,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为LED照明起到奠基作用的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中村修二与上海科研机构有着密切合作。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他推动了LED在上海世博会的应用,并正在帮助上海科研团队研发半导体蓝色激光器,为新一代“激光电视”提供核心部件。年仅“20岁”的发明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卫桥介绍,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在上世纪中叶已经问世,但要把发光二极管用于照明,必须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因为有了红、绿、蓝三原色后,才能产生照亮世界的白色光源。遗憾的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技术困扰了人类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作的赤崎勇和天野浩选择氮化镓材料,向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个世界难题发起挑战。1986年,两人首次制成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1989年首次研发成功蓝光LED。至此,将LED用于照明的最大技术障碍已被扫除,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代照明”的LED灯呼之欲出。按照诺奖评选委员会的说法,这项只有“20岁”的“年轻”发明之所以获奖,是因为这种用全新方式创造的白色光源已经“让我们所有人受益”。“他们的发明具有革命性,”声明说,“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21世纪将由LED灯点亮。”与白炽灯、荧光灯相比,LED能耗更低,寿命更长,而且可实现智能化操控,是节能环保的“绿色照明”。因此进入市场后,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理杨洁翔介绍,我国2010年的LED产值是700多亿元; 而到了2013年,全年产值猛增到5000多亿元。家庭、办公、道路等各种场所的照明以及绚烂的景观灯光,这些市场“主力军”如今都是LED。“前几年谈到LED,我们需要对公众进行科普,现在家里装修,老百姓都会考虑买这种比传统节能灯更节能的灯具。”获奖者结缘上海世博我国LED 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变幻莫测的夜间景观灯、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的室内照明,让各方游客对LED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新型光源之所以能在上海世博会上大规模应用,此次获奖的中村修二功不可没。2008年,中村修二在上海被聘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开始了与上海科研机构的合作。杨卫桥回忆,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该中心向政府部门建言:在世博园区大规模应用LED。当时,LED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有关部门对它的可靠性有点担心。为了说服政府官员,中心找到“外援”中村修二。于是,中村教授推荐了他的两个朋友—日本LED产业促进会会长和日本爱知世博会灯光设计师,请他们一起去世博局“游说”。最终,世博局采纳了专家建议,使世博园区成为LED大放异彩的舞台。如今,在半导体蓝色激光器、非极性LED 领域,中村修二正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杨卫桥介绍,半导体蓝色激光器是“激光电视”的核心部件。作为新一代电视机,激光电视比液晶电视的色彩更逼真,清晰度更高,能耗也更低。从1998年起,中村修二开始研究蓝色激光器,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与他合作可以使上海科研机构紧跟国际发展方向,尽快实现半导体蓝色激光器的产业化。 (来源:解放日报)
其他回答(5)
相关已解决
回答数:2175&&采纳率:11%
回答数:1657&&采纳率:8%
回答数:1243&&采纳率:0%
知识达人排行当前位置: >
蓝光 LED 为什么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Isamu Akasaki, Hiroshi Amano and Shuji Nakamura "for the invention of efficient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which has enabled bright and energy-saving white light sources".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而不是其他 LED 的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蓝色 LED 相较于其他晚了几十年才被发明,其中的缘故又是什么?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的发明革新之处在哪里?作者:Wang Erdong,他们三个发明了基于 InGaN 的蓝光发光二极管。InGaN 的禁带宽度大,所以电子从导带向价带坠落时发出高能量(短波长)的光。比如用 GaAs 作为二极管,由于禁带宽度小,只能发出红外光。宽禁带的晶体长晶不容易,GaN 不能像 GaAs 或 Si 一样长成大片,柱形的单晶体。考虑到晶格的匹配,一般只能在蓝宝石上生长(现在也能在其他基地上生长,SiC,Si,甚至金属)。个人觉得这几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更倾向于给应用物理方面的,能够在世界产生巨大应用前景或已经产生极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比如光纤,石墨烯,加这次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蓝光二极管的产生,三元发光色才完备,才能使白光显像成为可能。现在的广场大屏幕 LED,手机,电视都在用,已经融进了每家每户。市场上已经大量出现 LED 的灯泡,他们是通过改变蓝光和黄光的比例产生出白光或类似太阳色的自然光,其中黄光是通过蓝光照射荧光粉产生的。所以有了蓝光 LED 就有了白光,使节能的白光 LED 照明成为可能。之后的紫外光二极管加荧光粉产生的白光二极管(日光灯原理: 汞蒸气产生紫外光,紫外光轰击荧光粉后产生二级光子为白光),使白光具有了全光谱。未来的家庭,市政的光源必定是 LED 的天下。从影响力上看,这几十年的物理研究,影响力无出其右。作者:穆王满虽然这三个人的贡献很突出,氮化物领域出了诺贝尔奖多少有些意外。这里按照我的理解,简单介绍下氮化物这个研究领域和三个人的成就。首先要说明为什么氮化物晶体材料,GaN,InN,AlN 以及他们的混合晶体是很重要的发光材料。由下面的禁带发光光谱(wavelength)和晶格(lattice)的图表可以看出,氮化物所覆盖的发光光谱范围是很宽的,是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尤其是其混合晶体 InGaN 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而 AlGaN 可以覆盖到深紫外光谱区,这在半导体光电材料中是具有突出的优势。发展相对成熟的 III-V 族混合晶体例如 GaAs,InP 等其禁带带宽过小,远远达不到覆盖所有可见光的,尤其是达不到覆盖蓝光光谱的能力。虽然我们可以长出高质量的 III-V 晶体和器件,但是其永远不能覆盖短波长可见光谱,也就是永远不能用作白光 LED 的发光材料。一旦我们可以随意的制备氮化物晶体,那么覆盖整个可见光谱的半导体发光将会变的唾手可得。而半导体发光的节能效果甚为明显,LED 真正发光层只有几纳米到十几纳米厚,这么薄的材料里,能量再损失能损失多少。但是,虽然 III-nitride 氮化物有如此魅力。但是由于其生长制备极其困难,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被忽视的。首先制备 GaN 的基板就很困难。做半导体器件,一定要有生长的基板,也就是发光材料依附的材料。像 Si,GaAs 之类的因为熔点低,可以通过高温溶解再提取的方法制备,其成本也不算高。但是 GaN 是极其稳定的材料,其熔点高达 2791K,融解压 4.5GPa,如此的高温高压显然是极其困难。所以高质量的GaN晶体基板直到今天也是难题。高质量的氮化物基板现在无法量产,零星的产品也是死贵。既然在同质基板上生长材料是不可能的,就要在非氮化物基板上生长氮化物材料。显然,由于晶格不匹配和温度形变不匹配等原因,在非氮化物基板,例如蓝宝石和硅晶体上,获得高质量可以实用的氮化物材料是很困难的。这也就是氮化物材料被忽视的重要原因。这里就说为什么赤崎和天野先生的贡献能获得诺贝尔奖。当然现在氮化物领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每次开国际学会都是乌央乌央的一坨一坨的人,而氮化物领域的照明,电子功率器件等都是相当大的产业,自然是搞氮化物的领域车水马龙,人丁兴旺。明年氮化物的国际学会在北京开,鉴于国内 LED 企业众多,估计参会人数会创历史新高吧。虽然现在这个领域很红火,但是当年在赤崎先生坚持的时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冷门。当整个科学界都视这个研究方向为不可能课题的时候,仍然坚持的人是要有眼光和勇气的。赤崎先生研究的就是在非氮化物基板,蓝宝石,晶体硅等材料上生长高质量的氮化镓外延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当时还是在读博士生的天野先生的研究成果。他们用一层 100 纳米厚度的低质量 AlN 覆盖在蓝宝石基板上,然后再在 AlN 上面生长 GaN。由于 AlN 的缓冲作用,GaN 外延和蓝宝石基板的晶格不匹配被部分抵消,最终的 GaN 外延层质量大幅提高,其 GaN 外延层质量用作生长蓝光 LED 的基础已经毫无问题。GaN 基光电器件初见曙光。(要是哪个实验室老板的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博士课题获得诺贝尔奖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可遇不可求)这个成果是在 1986 年发表的。而获得一个蓝光 LED 器件仅仅解决 GaN 层的问题是不够的。如下图所示,一个 LED 器件要有掺杂 p-GaN 和 n-GaN 以及混合晶体 InGaN 的生长,当时,因为研究氮化物并不是一个热点,这些问题都是空白的,有待继续研究。此时,一个大侠横空出世,就是中村修二。如果说赤崎和天野让氮化物的研究有了希望,那么中村就是这个领域的独行侠和集大成者。中村很牛,并非名牌大学毕业,当时并没有博士学位,而只是一个技术员。他当时觉得氮化物领域有前途,其主张获得了日亚公司的全力支持。而此君就像天神附体一般,短短的时间内,不但沿着天野的思路,创造了新的获得高质量 GaN 的方法,还解决了蓝光 LED 的各项关键技术,甚是直接做出了蓝光激光。要知道在异质结基板上做激光器不是那么好做的,即使在同质结基板上的激光器(III-V 族激光器)也不是那么好做。可见日本公司的研究环境和研究能力是很牛的。日亚据此在氮化物领域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当时由于这个研究领域刚起步,中村的速度又太快,所以氮化物器件研究的大师地位自然就是中村一人的。其实当时赤崎研究室和中村的研究是有竞争关系的,不过中村做的成绩更为耀眼一些。其中,中村的制备高质量 GaN 外延薄膜技术如下图,用低温的 GaN(LT GaN)做缓冲层而不是天野的 AlN 做缓冲层,因为 GaN 结晶比 AlN 更为方便容易,所以此项技术在工程量产上有重大的意义。这篇文章当年发表在 JJAP 上,而且作者只有他自己。这个技术是很重要的成果,现在全世界各个大学实验室和公司依然用这个技术获得高质量的 GaN。这里不得不说说发表文章的事儿,实际上好像在氮化物领域此三位重要的开拓性的人物,在他们获得重要成果的时代都没有发表过极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我个人觉得这个领域,后面所有人的研究其重要性都不可以和这个三人比。而这个 JJAP 现在国内好一点的大学已经看不上眼了。而我个人感觉,中村这些突破之后,氮化物领域的真正大的突破几乎没有。但是高影响因子文章遍地都是。有些事情就是很奇怪。毫无任何实用价值的研究倒是乱发文章,当然这是我的个人偏见。至于蓝光 LED 为什么重要,因为用蓝光可以激发荧光粉材料发出其他黄绿光谱的光,加上蓝光本身就成了现在商用的白光 LED。而这个是 InGaP 等红光 LED 做不到的,因为荧光粉的发光光谱只能由更短波长的光来激发,也就是只能是蓝光激发黄绿光,而不能由黄绿光激发蓝光。所以获得短波长的光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诺贝尔奖颁给了蓝光 LED 的发明者而不是 LED 的发明者。因为对于应用意义上的白光 LED,显然这个奖是发给为人类节能照明事业贡献巨大的研究,其中蓝光贡献更大,更直接。为什么不直接生长蓝光,黄绿光谱的 LED。理论上是可以不用荧光粉而只靠晶体本身发光而做到产生白光的。但是要制备发黄绿光的 LED 必须要高 In 组分的 InGaN,这在目前还是个难题。实际上如果能轻易获得高 In 组分的 InGaN。用氮化物做的太阳能其效率将会比现有技术大为提升。这里面受益的可能还有新发展的电解水的技术。氮化物领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非极性面生长,高 In 组分的 InGaN,GaN 基板这样制约着器件本身的成本和效率等问题。成本居高不下和效率和寿命提升的瓶颈正是阻碍其大规模商用化的关键。在今年八月份的国际学会上,中村做的基调演讲,按照他的预测,非极性面的 GaN 基板将来会成为主流,若真是如此,氮化物领域还是有前途的,否则,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而氮化物器件的成本不能大幅降低而效率和寿命不能大幅提高的话,被新材料淘汰也是有可能的。在电子功率器件等领域,氮化物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其未来不只是局限于 LED 行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可能因为氮化物的应用而改观。其节能的特点,让其在人口暴增,能源需求暴增的时代,显得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角度讲,三个氮化物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是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的。可以想象,如果未来 LED 是人类照明事业的根本,那么这个技术少发明一天,人类要损失多少能源消耗。现在很多人看来日本的这次诺贝尔奖来说日本科技如何强大,我倒不这么觉得,我反倒看到日本的科技是如何衰落的。中村这个毫无靓丽背景的技术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自己获得了蓝光之父的大师地位,除了靠着公司的支持,更多的是个人的创造力和能力问题。但是,这个个人英雄却没有很好的融入日本社会,中村和日亚,甚至中村去加州大学当教授,而没有留在日本的大学,显然其中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如果中国有这样的技术大师,而大师成名之后,又远走美国,我只能说中国的科学技术界是有严重问题的。我倒是觉得,中国现在有这样的大师,各个大学会抢着要,这点比日本大学要好一些。而中村和 Cree 的关系来看,中村出走,对日亚到底有多大的损失也不好说。另外,现在保守的日本企业还有多少空间能允许中村这样的人来发挥也不好说。而且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正是全球化还没有兴起,日本经济依然风头正劲的年代。而三人,尤其是中村身上的那种能闯能拼的大侠精神,现在在日本九零后身上还有多少也未可知。中村这样的大师出走的故事,如果不是氮化物相关的人是不知道的,我也一直很想吐槽这件事。现在随着诺贝尔奖的效应,这个应该广为人知了,整个日本社会应该反思中村为什么出走,中村在出成果的时代显然还是日本人。本来应该是三个日本人获奖,这是日本科研界的荣耀。但是最终变为两个日本人和一个日本裔获奖,多少有点尴尬,背后原因值得日本社会好好玩味。
进入: 栏目主页
主题日报: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三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发现蓝色LED-中国家家网-新闻-媒体-热点-资讯
中国家家网 您身边的资迅推荐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