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虹 哈佛出事具体是什么问题

李若虹个人资料 李若虹为何突然落马
  李若虹个人资料,李若虹为何突然落马
  李若虹是谁,为何突然落马,李若虹个人资料简介及照片让你了解他鲜为人知过去。
  广东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若虹落马内幕是什么,广东又译退休正厅级官员被查。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广东省人民政府2013年6月人事任免》,省府2013年6月份免去:李若虹,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正厅级)职务,退休。李若虹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李若虹个人资料
  李若虹现年54岁,执掌广发行十年。他从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来到广发行之后,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行长、董事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同时还兼任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务。这次他辞去了广发行的全部职务。不过,按照广发行2007年提出的五年发展规划,李若虹的任期尚未结束,这次是提前辞职。
  李若虹 54岁,执掌广发行十年,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行长、董事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同时还兼任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务,这次他辞去了广发行的全部职务。
  李辞任应属个人原因,同时形容相关工作交接非常顺利,相当平稳,相信不会影响广发行五年计划继续实施。
  李若虹为何突然落马
  2009年,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出现了高层震荡的不良资产处置弊案。李若虹在日,即副行长王新被批捕当日,向董事会提出了辞职申请。按照广发行2007年提出的五年发展规划,李若虹的任期本应到2011年才结束。此番李若虹属提前去职,并且辞去了行内全部职务。接近董事会的人士透露说,李若虹辞职的原因是健康问题,以及配合上级要求的工作调动。
  李若虹执掌广发行十年,去职时54岁,在行内,被公认为&强势,很有手腕&。他从中行哈尔滨分行来到广发行后,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要职,还兼任重组后广发行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职。
  在李任内,在广发行启动剥离不良资产和引资同步进行的重组。在新投资者进入之后,原行长张光华离任,但李若虹则继续留任董事长。&他并不代表哪一方大股东,&广发行的一位独立董事曾对本刊记者表示,&但显然在广发行很有发言权。&
  李若虹目前任职广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副主任。在王新案开庭后,李若虹针对起诉书内容称:王新作为主管副行长,已经签署了意见,才交由自己审批,相关责任追究应以司法机关决定为准。至于是否因此事与侯明接触过,他表示由于事隔多年,记忆已经模糊。不过,公诉机关在侯明案审理过程中,曾举出李若虹证言,证实侯明曾向其引见汉国置业负责人登门拜访,李亦曾要求资产部按程序推进。
  港媒揭秘李若虹落马被调查原因内幕?
  南粤清风网讯 据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广东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若虹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广东省人民政府2013年6月人事任免》,省府2013年6月份免去:李若虹,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正厅级)职务,退休。
关键字:李若虹个人资料,李若虹为何突然落马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相关的文章还有:三家银行出事,是否纯属员工“个人行为”?
新朋友请点击标题下【沪融助手】快捷关注平安银行宁波高管涉过桥贷诈骗10亿,银行称个人行为 报道称,浙江多名债权人向法院起诉,称平安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原总经理陈渊多次以个人名义向自然人和企业高息借款,总额可能超过10亿元;同时,平安银行宁波分行以银行名义高息借款,并由陈渊做担保。平安银行总行对此声明称,宁波分行陈渊事件属个人行为,其与外部签订的借款合同平安银行并不知情。据报道,浙江宁波本土知名海产品品牌“史翠英”接连遭遇诉讼纠纷,意外带出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和该银行原经理陈渊,涉案标的1000余万元。报道称陈渊多次以个人名义向自然人和企业高息借款,总额可能超过10亿元。而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则以银行名义高息借款,并由陈渊做担保。债权人指出,陈渊个人向其高息借款的时候有银行公章盖在上面,整体手续均在银行内部完成,这是导致多人受骗的关键。  对此,平安银行表示,银行对陈渊与外部签订的借款合同并不知情。至于当事人出示的加盖了“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合同专用章”的文件,宁波分行也没有这一印章。平安银行还表示,将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对此案的调查。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两员工涉嫌非法集资上亿元据报道,日前,平安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有两个客户经理替外面的项目做民间集资,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据其从外围听闻,外部项目本身总的集资金额或已上亿元。“看似平安,实则难安”,连日来,被指管理链条过长的该行的风控管理体系遭受了不少市场质疑。  “一个姓乔的客户经理已经接受公安调查了。”来自该行内部的消息人士说,几个星期前“东窗事发”时,两人中曾有一人“躲起来了,连银行上班都不去了”。  据消息人士透露,乔某很可能利用公职身份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可信任感及其可接触到大量客户的职务之便,推荐了外部融资项目。在其看来这也是一种“飞单”行为,因为很可能有个别客户本应存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因此流入了民间集资。“要不是做银行的,一个普通人怎么可能融到那么多资金?”  一名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人事关系上,两个客户经理目前已经不再是平安银行员工,其中一人已经主动辞职,另一人已因连续旷工违反了单位人事纪律而被劝退。但对于前员工究竟涉及什么民间业务,该分行人士仅回应要看警方调查结果,他那里尚无进一步消息。据报道,上海一家媒体记者随即赶赴这两名“前员工”曾经供职的平安银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询问关于乔姓客户经理事宜,发现支行员工言谈间把乔某称作“乔行(长)”。一名支行员工表示,乔某原系该支行管对公业务的领导层人士。上述消息人士亦称,若不是此次事件,乔某已经拟任该支行副行长了。乔某因客户关系熟络、业务能力较强而颇受器重。事实上,平安银行不是个案。早前,工行、华夏、民生、浦发等银行基层支行均被媒体爆出前员工私售产品或涉诈骗融资等事件。而平安银行本身,不久前才发生过该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前管理层人士陈某卷入担保民间高息借款事件。  一位网友表示,“看似平安,实则难安。”近年来,银行(前)员工外有“业务私生子”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在风控方面,2012年到任两月左右的平安银行行长邵平曾提出尖锐的批评:“全面风险管理基础薄弱,风险文化缺失,对市场开发和一线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信贷政策不清晰,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不适应市场变化;信贷审批流程过长、贷审会审效率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员工骗客户100万后自杀 银行称不担责 李先生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望京支行结识该行员工郑某,在对方推荐下购买100万元“理财产品”被骗。事发后,郑某自杀,李先生因难以追回100万元,将民生银行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责任。7月3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民生银行未提供郑某民生账户明细,百万巨款下落至今不明。  李先生的律师称,李先生为韩国人,郑某也是韩国人。2010年6月,郑某推荐李先生购买理财产品,李先生在民生银行望京支行将100万汇入郑某账户。郑某还伪造银行邮件通知,让李先生相信购买理财产品已经获益。所谓的理财产品实际为郑某虚构的。  律师认为,在将钱转给郑某时,郑某是民生银行望京支行的正式员工,他的身份有理由让人对其信任。郑某最终将钱骗到手,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民生银行在人员选用管理、保护储户资金安全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应承担相应责任。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李先生提出该案是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民生银行认为此案由并不成立。郑某以销售理财产品为由,要求李先生将100万元存入他的个人账户。李先生从其民生银行账户内将钱最终汇入郑某的民生银行账户,此时银行和李先生之间的储蓄关系已经不存在。钱进入郑某账户,储蓄关系是郑某与民生银行,此储蓄关系与李先生无关。  对于郑某的行为,民生银行方面认为,其以销售理财产品为由,骗取李先生百万巨款,这属于他的个人行为。李先生将钱转给郑某,是他的真实意思表示,银行不该为此承担责任。  对于郑某的身份问题,民生银行称,此人确实曾为该行员工,2011年2月因旷工被解除劳动合同,2011年4月,银行接到警方通知称,郑某在其住处自杀身亡,原因不明。  郑某诈骗得手百万巨款后,这笔钱究竟去了何处?庭审中,法官询问民生银行方面为何提交的证据里没有郑某的民生账户明细。民生银行表示涉及个人隐私,如果没有本人同意及执法机构的调查手续,是不能提供的。法院出具相关调查手续后,该行可以提供郑某的账户明细。  案件未当庭做出宣判。广发行前董事长李若虹落马 手腕强势曾执掌公司十年  广东省金融办原副主任、广发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虹涉嫌严重违纪,现正接受组织调查。广东省纪委官网7月4日下午公布了这一消息。资料显示,此前广发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弊案中,李若虹牵涉其中。李若虹现年59岁,曾执掌广东发展银行十年。在行内,他被公认为“强势,很有手腕”。他从中国银行(601988)哈尔滨分行来到广发行之后,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行长、董事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同时还兼任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务。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公布的任免公告,其已于2013年6月份被免去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原因是退休。  2009年至2010年,广发行不良资产处置弊案曝光,多名广发行高管牵涉其中。不想错过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沪融助手!您的支持是对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股票/基金&
迟滞5年李若虹终究落马 广发银行受困盈利能力上市且等
作者:刘佳昕
  广发<FONT
face=KAITI_GB年―201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5%、17%、3.24%,逐年下滑的盈利能力令其上市前景堪忧
  文|《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今年以来,银行高管落马事件不断发生。这次的主角是广发银行。
  9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广东发展银行原董事长(正厅级)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这是继原行长、内蒙古银行董事长、内蒙古农信社原主任武文元、原董事长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或提起公诉之后,第五起银行系统高管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
  公开资料显示,1955年出生的李若虹,1999年离开哈尔滨分行,在广发银行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等职务,并于日起担任广发银行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他在2009年8月离开广发银行,被任命为广东金融办副主任(正厅级),2013年6月退休。此间,李若虹在广发银行担任高管长达10年之久。
  对于目前的广发银行来说,业绩情况并不乐观,2013年仅3.24%的净利润增速令其极为挠头,筹划的上市之路也仍旧漫长。
  《投资时报》记者就“李若虹案”后遗症及业绩增速问题向广发银行发出采访提纲,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回复称“李若虹已于2009年调离广发行,我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本届董事会领导下健康、有序开展。”
  分管副行长被捕牵出李案
  事实上,早在日,广东纪委官网就已经公布,广东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若虹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而李的落马,还要从2009年说起。
  日,广发行副行长面对受贿指控被批捕,就在同一日,时任广发行董事长的李若虹以健康原因和配合上级要求调动为由,也提出辞职申请。3天后,广发行即召开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表决通过了他的辞职请求。而两个月之后,李若虹即转任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保留正厅级职务。
  据了解,李若虹“出事”与王新案有关。2005年,在广发银行重组过程中,分管资产管理部的副行长王新在处置银行580亿元不良资产时,收受“中间人”侯明贿赂80万元港币,非法帮助后者代理的汉国置业收购了广发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两个地产项目―广海项目和中旅大道项目。日,王新因受贿罪被广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
  与此同时,2009年―2010年期间,广发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舞弊案频频见光,多名广发银行原高管都牵连其中。这时候的李若虹,则极力撇清与上述人员的关系。
  王新在起诉书中曾提到,在一宗不良资产处置弊案中,王新是在李若虹同意的情况下,才最终表态支持行贿人诉求。
  而李若虹针对起诉书内容则认为,王新作为主管副行长,已经签署了意见,才交由自己审批,相关责任追究应以司法机关决定为准。至于是否因此事与侯明接触过,他表示由于事隔多年,记忆已经模糊。
  直到2012年底,广发银行贪污仍在发酵,原珠海分行行长屈建国贪污、受贿被判死刑,一系列事件无不凸显了广发银行内控机制的薄弱。
  2013年6月,也就是李若虹离开广发银行的第四年,广东省政府任免公告称,李若虹因退休被免去省金融办副主任的职务。
  “强硬”手段埋下隐患
  广发银行一名前高层曾对外界说,在信贷、人事等重大问题表决上,李若虹作为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有“一票否决权”,这使得广发银行的多项改革与关键业务都在这一票否决权下流产。
  而李若虹的强硬手段虽然令广发银行在业绩上有所提升,但也为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前述580亿不良资产对以后的广发银行无疑造成了拖累。
  李若虹在任的2007年,实现净利润26.7亿元,较上年增长32.09亿元,创下当时广发银行20年来最佳财务成绩。
  而多年以来,广发银行的日子也过得颇为波折。
  2003年其不良贷款高企;2004年政府主导重组;2005年其净利润为-6.92亿元;2006年净利润为-6.24亿元,重组完成,花旗集团进驻广发银行;2007年扭亏为盈;2009年连续三年盈利后,提出上市计划,领导班子换届;2011年敲定“A+H”上市方案,但因市况、政策原因,IPO搁浅;2012年该行交出了一份并不靓丽的年报:净利润增幅为17.05%,在股份行中排名倒数第二;日,股东大会授权重启IPO,但至今没有完成。
  李若虹辞职之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原行长空降广发行,接任董事长职位。
  53岁的董建岳,有11年中行工作经历,1998年起工作于中国银行,先后担任信贷部和公司业务部副总、资产保全部总经理,2003年底出任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2008年4月任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2009年6月出任广东发展银行董事长。
  董建岳在2003年―2008年主掌中行辽宁分行期间,其业绩从亏损16亿元发展至盈利21亿元,一举成为中行的明星盈利分行。另外,由于董建岳深厚的人脉关系,其中行旧部亦纷纷加盟广发银行。
  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然而,历史和发展问题仍旧让广发银行负累重重。
  虽然近几年广发银行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但其业绩并不乐观。年报显示,广发银行2013年总资产为1.4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3%;而全年实现净利润却只有115.83亿元,同比仅增长3.24%,2012年度该行的业绩增幅为17%,2011年更是高达55%。
  2013年广发银行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变化。由于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报告期末,该行总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差、净息差四大盈利能力指标,同比分别下滑18.5%、12.3%、20.3%和20.2%。
  有分析师还认为,广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不理想。同时,广发银行的净利增速较低,说明其资本补充的内生能力弱,除了靠IPO这样的外在方法补充资本外,没有其他途径可短期见效。
  广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由2012年的11.27%降至2013年的8.97%,核心资本充足率由8.37%降至7.49%,融资需求较为强烈,然而,其较低的盈利能力却未能对其上市形成帮助。
(责任编辑:HN025)
09/23 10:4109/26 05:4109/26 03:2609/24 12:0009/24 07:0109/24 06:0009/23 01:2809/23 00:51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若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