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男人心海底针什么意思金是啥意思

周易大全_百度百科
《周易大全》,姬昌2009年11月出版于 的作品。
《(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周易》是我国
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法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现存的《周易》十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周易》由八卦构成,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都是经文,称为《易经》。《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的文字,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为多人所作之合。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胡广等奉敕撰。考《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命行在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告成。成祖亲制《序》,弁之卷首,命礼部刊赐天下。赐胡广等钞币有差,仍赐宴於礼部。同时预纂修者,自广、荣、幼孜外,尚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三十九人。此其《五经》之首也。朱彝尊《经义考》谓广等“就前儒成编,杂为钞录,而去其姓名。《易》则取诸天台、鄱阳二董氏,双湖、EUR峰二胡氏,於诸书外未寓目者至多”云云。天台董氏者,董楷之《周易传义附录》。鄱阳董氏者,董真卿之《周易会通》。双湖胡氏者,胡一桂之《周易本义附录纂疏》。EUR峰胡氏者,胡炳文之《周易本义通释》也。今勘验旧文,一一符合。彝尊所论,未可谓之苛求。然董楷、胡一桂、胡炳文笃守朱子,其说颇谨严。董真卿则以程、朱为主而博采诸家以翼之,其说颇为赅备。取材於四家之书,而刊除重复,勒为一编,虽不免守匮抱残,要其宗旨则尚可谓不失其正。且二百馀年以此取士,一代之令甲在焉。录存其书,见有明儒者之经学,其初之不敢放轶者由於此,其後之不免固陋者亦由於此。郑晓《今言》曰:“洪武开科,《五经》皆主古注疏及宋儒。《易》,程、朱。《书》,蔡。《诗》,朱。《春秋》,《左》、《公羊》、《?梁》,程、胡、张。《礼记》,陈。後乃尽弃注疏,不知始於何时。或曰始於颁《五经大全》时,以为诸家说优者采入故耳。然古注疏终不可废也。”是当明盛时,识者巳忧其弊矣。观於是编,未始非千古得失之林也。
小畜卦第九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成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逐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央卦第四十三
媚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正易心法》注周易大师_百度百科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还是《》,抑或是《》,《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在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有象数之学(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儒家重,重阳刚。讲“,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黄河之水皆发源于。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都竟告阙如。
论语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学《周易》贵在能「知几」,机者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让灭祸消弭于无形,自然能趋吉避凶,远离大灾大祸。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
「无大过」的大过指的是什么?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道,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就是大过。
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是天生圣人,圣人方能无过。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既是修养学习来的,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学周易穷理研几,在心念几微处用功,一生不好的念头,便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现于行为,故无大过。在易系辞下传,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在念头处观察。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系辞下传,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就属颜渊最好学,他有知几的功夫,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即时制止,所以能「不迁怒、不二过。」
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常人一举一动多有犯过。若学着观察念头,恶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曲礼」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若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
《周易、》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文中说道:  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过去大家只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却偏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发明,就是《周易、易经》智慧的重要发明。华夏文化精深,源远流长,璀璨多彩,四域生辉,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心,绽放着一朵奇葩,散发着奇光异彩,以至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就是《周易、》。
《周易大师》封面
这是一部解密真相的神秘之作。周易大师,从小便是一个异人,十八岁上大学时因家境贫寒,拜师“四道神”之一的北圣“梅花圣手”肖衍四学得占卜之术,后又得“”秘籍,从此上街卜卦以完成学业。因其师父掌握了梅花易的秘诀,研究的大学侯副校长想据为己有,唆使其女迫害,并将他赶出校门。流落街头,吃尽苦头,仍然赚钱资助女友凤上学。动用黑白两道关系不断设置陷阱,欲置于死地。周天一又不慎卷入大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正虎的官场争斗中,的移情别恋引发了一系列的因果报应。痛不欲生,苦心研究,寻师,终于破解了的不传之秘,开了天目,成为一代周易大师。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自幼喜欢研习《周易》,遍读古今易学著作,立志弘扬。于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文随笔及短篇小说以文笔优美、隽永哲理见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青年刊物中坚作者,其作品《爱如灯盏》、《母爱的力量》等广为流传,散文作品多为《读者》、《青年文摘》等转载,短篇小说《玉》迄今已入选十余种文集。2008年起转入长篇小说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做局》长篇小说《商道密码》获新浪第六届原创文学大赛晋级奖。 2009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周易大师》,在网络获得超高人气。另著有《做局》等。周易我读_百度百科
《周易我读》作者集19年功力,方成此书。全书体例严谨,考证有理有据,自成一家。每一章先援引原文,然后注释,译成白话文,最后是讲解,是一部融合作者思考与读者对话的著作。作者透悟周易 “至简至易,文象互应”八字真经,并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精髓融入个人的生活之中,从而达到自我宁静、财富美满的境地。此外,这本书对企业管理、创业等也有不少发人深思的阐述。
作者:马江龙 常卫红
成品尺寸:240*170
定价:88元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出版年:2013年5月第1版[1]
马江龙,男,汉族,1970年生于河南焦作,浙江杭州人。易简教育创始人,易经实战应用专家,在经典教育与潜能开发方面有独到之处且自成体系。遍参古今中外各教育派别,在世界华人传统文化教育中独树一帜。2008年至今,大力弘扬《三天学易经,重塑中华魂》系列课程。曾担任的社会职务:中国太极书画院国学顾问,杭州富贵堂文化传媒公司堂主,河北邯郸聚沙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西安明德国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河南焦作浩明书院院长等。
常卫红,女,汉族,1971年生于河南焦作,浙江杭州人,系河南省省级英语骨干教师,201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古代文学唐宋方向硕士研究生
前言 ………………………………………………… 001
系辞上传/1
第一章 ……………………………………………… 1
第二章 ……………………………………………… 13
第三章 ……………………………………………… 19
第四章 ……………………………………………… 23
第五章 ……………………………………………… 29
第六章 ……………………………………………… 39
第七章 ……………………………………………… 45
第八章 ……………………………………………… 51
第九章 ……………………………………………… 57
第十章 ……………………………………………… 61
第十一章 …………………………………………… 65
第十二章 …………………………………………… 71
系辞下传/75
第一章 ……………………………………………… 75
第二章 ……………………………………………… 79
第三章 ……………………………………………… 89
第四章 ……………………………………………… 93
第五章 ……………………………………………… 101
第六章 ……………………………………………… 105
第七章 ……………………………………………… 109
第八章 ……………………………………………… 113
第九章 ……………………………………………… 117
说卦传/123
第一章 ……………………………………………… 124
第二章 ……………………………………………… 124
第三章 ……………………………………………… 125
第四章 ……………………………………………… 126
第五章 ……………………………………………… 127
第六章 ……………………………………………… 128
第七章 ……………………………………………… 129
第八章 ……………………………………………… 130
第九章 ……………………………………………… 130
第十章 ……………………………………………… 131
第十一章 …………………………………………… 132
序卦传/139
第一章 ……………………………………………… 139
第二章 ……………………………………………… 145
杂卦传/153
乾卦第一 …………………………………………… 160
坤卦第二 …………………………………………… 172
屯卦第三 …………………………………………… 180
蒙卦第四 …………………………………………… 186
需卦第五 …………………………………………… 191
讼卦第六 …………………………………………… 195
师卦第七 …………………………………………… 200
比卦第八 …………………………………………… 205
小畜卦第九 ………………………………………… 210
履卦第十 …………………………………………… 214
泰卦第十一 ………………………………………… 219
否卦第十二 ………………………………………… 225
同人卦第十三 ……………………………………… 230
大有卦第十四 ……………………………………… 234
谦卦第十五 ………………………………………… 239
豫卦第十六 ………………………………………… 244
随卦第十七 ………………………………………… 249
蛊卦第十八 ………………………………………… 254
临卦第十九 ………………………………………… 258
观卦第二十 ………………………………………… 263
噬嗑卦第二十一 …………………………………… 267
贲卦第二十二 ……………………………………… 272
剥卦第二十三 ……………………………………… 277
复卦第二十四 ……………………………………… 281
无妄卦第二十五 …………………………………… 286
大畜卦第二十六 …………………………………… 290
颐卦第二十七 ……………………………………… 294
大过卦第二十八 …………………………………… 299
坎卦第二十九 ……………………………………… 303
离卦第三十 ………………………………………… 308
咸卦第三十一 ……………………………………… 314
恒卦第三十二 ……………………………………… 319
遁卦第三十三 ……………………………………… 324
大壮卦第三十四 …………………………………… 328
晋卦第三十五 ……………………………………… 332
明夷卦第三十六 …………………………………… 337
家人卦第三十七 …………………………………… 342
睽卦第三十八 ……………………………………… 346
蹇卦第三十九 ……………………………………… 351
解卦第四十 ………………………………………… 355
损卦第四十一 ……………………………………… 359
益卦第四十二 ……………………………………… 364
夬卦第四十三 ……………………………………… 369
姤卦第四十四 ……………………………………… 374
萃卦第四十五 ……………………………………… 378
升卦第四十六 ……………………………………… 383
困卦第四十七 ……………………………………… 387
井卦第四十八 ……………………………………… 392
革卦第四十九 ……………………………………… 396
鼎卦第五十 ………………………………………… 401
震卦第五十一 ……………………………………… 405
艮卦第五十二 ……………………………………… 410
渐卦第五十三 ……………………………………… 414
归妹卦第五十四 …………………………………… 418
丰卦第五十五 ……………………………………… 423
旅卦第五十六 ……………………………………… 428
巽卦第五十七 ……………………………………… 433
兑卦第五十八 ……………………………………… 437
涣卦第五十九 ……………………………………… 441
节卦第六十 ………………………………………… 446
中孚卦第六十一 …………………………………… 450
小过卦第六十二 …………………………………… 455
既济卦第六十三 …………………………………… 459
未济卦第六十四 …………………………………… 464
附录 《周易》概念速查表 ………………………… 469
后 记 ……………………………………………… 481
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一、何谓《易经》
(一)《易经》、《周易》与易学
《易经》有三个版本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
周三代,其中《连山易》最早,《周易》最晚。
《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所以,《易经》包括《周易》。
然而,《周易》又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统称为《易经》和《易传》。
这就是小《易经》的概念了。
易学就是关于《易经》的学问,这个概念范围就更宽广了。
(二)《易经》本义
易 :容易、简单 ;
经 :经验、规律。
《易经》就是让人们做事情更容易、更简单的规律之和的著作。
这个解释合理吗?
二、究竟是什么让99.9%的人认为《易经》真的很难呢?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来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的,所
以中华先祖才把它命名为《易经》——容易之经——没有哪部经比它更容易的
我经常开玩笑说 :“就连《西游记》都比《易经》难,如果不懂《易经》,
连《西游记》都很难真正看懂。”
这里首先要确认的是 :我们中华老祖宗是最诚实的,最讲信义的,老祖宗
是绝不会欺骗我们的,而且那时候也没有版税,所以也没有炒作的必要。
可事实是,我游学数十年,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类英雄豪杰、
专家学者见多了,而且涉及了佛、道、医、儒、武、西等各行各业。
这些人谈起来都是海阔天空、行云流水、滔滔不绝,上知天文、下知地
而一旦提起《易经》,每个豪杰都连连摇手、默不作声、黯然神伤,直称 :
“太难了,太难了,非吾能力所及……”
《易经》,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我以前的样子,呵呵……
问题来了!
既然我们说《易经》为容易之经,没有比它更容易的经了,那又为什么连
那么多的大师也搞不懂它,视它为天书呢?
《易经》是不是天书,我们以后会谈,现在我们先来看,问题出在哪里?
多数人认为自己看不懂,是因为:
自己智商不够……
自己文言文不过关……
自己理解力有偏差……
自己不是这块料……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我可以很客观地说 :
以上问题都是问题,但都不是根本问题!
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源!
实质上,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某种思维模式的产物。
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这门学问了。
(请注意,这句话价值万金!)
学习《易经》自然也不例外!
解决问题,更是如此!
本书重点讲解的,就是《易经》出神入化的思维模式。
三、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一)不懂《易经》,不可能真正懂中华文化
1.《易经》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和指南。
学习中华历史,尤其是学国学,《易经》是一定不能绕过去的……
《易经》,儒家尊之为“六经之首”(六经指《易经》,《诗经》,《尚书》,《礼
记》,《春秋》,《乐经》)。
道家尊之为“三玄之冠”(三玄指《易经》,《老子》,《庄子》)。
不懂《易经》,就不可能真正懂中华文化,也枉作了一回中国人!说这话,
你可能不爱听,有这么严重吗?那我来问你,中国的中是什么意思?
何谓中华?为什么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医到底怎么讲?中庸就是老好
这些都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词语,但真要讲清楚,你会发现,就像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道)不出……
有次,我在某高校讲《中华大智慧》,有个可爱的男生说 :“这些能当饭吃?”
我说 :“这些不能当饭吃,却能让你吃更好的饭,能让你更有尊严地吃饭!”
中华文化,就这么神奇和美妙!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文化呢?她的神奇和美妙在哪儿呢?
2.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中,什么是华?
世界公认,中华民族是勤劳的、善良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呢?
邻里之间有纠纷,我们往往不会走诉讼的道路,更不会轻易动武力。
那怎么解决呢?
找一个中间人来调停!这个中间人呢,不一定最有钱,也不一定最有权,
但一定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体现在哪儿呢?
公平、公正、客观!能一手托两家,一碗水端平,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让双方都满意。
这里,化是关键。此一字,对中华文化影响颇深!
中华文化的最大威力,就在此一“化”字!文化、造化、顽固不化、消化
不良,都包含这一个字!
中才能化!中,就是客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当化到十全十美,各方都满意的时候,就是华(华=化+十)。
这个过程就是,中——化——华,即中华!
中,就是客观!客观的人,才值得尊敬!
偏激的人,无论人品多好,都会让人敬而远之的!这样的人,去谈生意,
怎么可能轻易签下订单呢?事业怎么可能会做大呢?
关于问题的三个层次 :
第一是解决,第二是化解,第三是升华。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
3.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意思 :
就是美轮美奂,尽善尽美,就是《大学》里的“止于至善”!
君子和小人!
您认为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是不是人品好的就是君子,人品不好的
就是小人呢?
这里需要善意地提醒一下 :上品人谈人性,下品人谈人品!
动不动就谈人品好坏的,本身层次就高不到哪儿!
4.到底什么是君子呢?
《中庸》第二章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什么意思呢?
君子就是两个字 :时中!时时刻刻都恰到好处!
现在河南人说行不行,还是用“中不中”。“中”就“行”,
“不中”就“不行”。
中国、中原、中医、中庸,都是这个意思!
5.什么是小人呢?
三个字 :无忌惮!
发展为成语就是肆无忌惮!就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吃,
不论时间、地点、场合……
故知 :君子、小人与人品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不喝酒的时候,可能
是君子 ;而酒后,就可能是彻头彻尾的小人了。
时中,就是君子!
君子才能化,才能华,才能华丽、华贵、繁华似锦。可见,中是必不可
6.中,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布局、策划,就是草木皆兵!
比如,办公室根据《易经》布局调整,每一个物品都摆放得恰到好处,每
一种颜色都使用得美不胜收,每一……都让人赏心悦目……
结果呢,每个人进到这个办公室,都觉得特别舒服,非常惬意,久久不愿
离开,但又说不出原因来,只好说 :可能是气场好吧!
其实,就是运用“中”的原理,布局调整出来的,从而达到草木皆兵、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
谈生意,签协议,在这种“中”的境界和环境中,不就轻而易举地成功了
吗?这种止于至善的结果,就是华,就是繁华似锦、华丽华贵。
这就是以《易经》为主导的中华大智慧!
对中华文化越深入了解,你就越会从灵魂深处相信她、仰慕她,你就越会
被我们中华先祖所折服,你就会很庆幸自己还是个中国人,你就不会盲目崇拜
外国文化和宗教……
至此,你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二)《易经》是开发智慧的宝藏
1.《易经》是潜能开发、全(右)脑开发最好的教科书。
《周易·系辞传》:“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经世致用,经典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所谓用,就是解决实
而解决问题需要智慧,经典都是开智慧的法宝,《易经》又是宝中之宝,
是无上宝藏。
《易经》的义理和象数就像人的左右脑——义理(文字)左脑,象数(图形、
数字)右脑。
右脑开发、全脑开发、潜能开发,最好的教材就是《周易》。
因为,《周易》有图(六十四卦象)有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表
述的是宇宙大道之理,可以通天达地知人事。
这个原理,后面会详细讲解!
多年前,我写的《易脑潜能开发教材》,就是用《周易》的义理和象数来
开发全(右)脑、开启潜能用的。实践的结果,连我自己都震撼!
全(右)脑等潜能的开发,其意义并不在于快速阅读、快速记忆等,也就
是说,是不以获取更多知识为目的的。
那是为了什么呢?
庄子曰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人类本身就具有与天地宇宙相往来的本
能,只是很少有人懂得如何去做而已……
但得本,不愁末!
而《易经》,恰好是通天宝塔……
2.懂《易经》、用《易经》的,都是大智慧者。
《易》有四圣——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
“《易》以道阴阳。”——战国·庄子
“善为易者不占。”——战国·荀子
“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则必在卜医之中。”——汉·贾谊
“观之(《周易》)者,可以经纬天地,探测鬼神,匡济邦家,推辟咎悔。”——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孙思邈(医圣)
“不研易,不足以为将相。”——唐·虞世南
“(范仲淹)泛通六经,而长于易。”——《宋史·范仲淹传》
“各朝学者,无不读《易》者,无不悉医者。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
则调神。”——曾国藩
学易之人,刚开始未必都是有大智慧者,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研《易》、用
《易》,都会智慧大增、能力大长!同时,《易经》还是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最
好的工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易经》必不可少!
3.《易经》为什么能开发智慧?
真正的智慧是什么?看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简称看象!
孙悟空为什么能一眼看出到底是美少女还是白骨精?因为他有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从哪里来?八卦炉里炼出来的!八卦就是《易经》的卦象!
《易经》是什么?
“《易》者,象也。”(《周易·系辞下》)
象包括物象、事象和意象,而“文象互应”正是中国文化的神韵所在,也
是《易经》不同于其他经典的重要所在,更是《易经》开发智慧的秘密所在!
《易经》里的文字是解释卦象的,是为卦象服务的。但“书不尽言,言不
尽意。”(《周易·系辞上》)
文字和语言,是对人类文化最有限的表达!所以只从文字入手,主要开发
的是左脑,是很难掌握《易经》的。
那怎么办呢?
“圣人设卦观象”,“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
“八卦以象告。”(《周易·系辞下》)
主张“得意忘象”的王弼说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周易略例·明象》)
所以学易的秘诀,也是全(右)脑开发的秘诀,就是要掌握悬象示义,才
能通经致用。
要“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触类旁通,穿透事物表象,直达核心,“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不仅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实证。不着丝毫痕迹,如波中月光,似镜里
花影,玲珑澄澈,触目即真。
佛家禅宗,为什么能在神州大地盛行其道呢?根本原因就是易文化重意象、
尚感悟、善反省内求的结果!
禅宗强调事事应机,应机说法,法无定法,虽有规矩,不碍自由,从具体
物象、事象顿悟真如本体。
象数易学的悬象示义,象生数,象中藏道,以象测藏,与禅宗相映成趣,
却又更胜一筹。
象,作为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道的中介,用象数来表达义理。即目所见,
直指象外之意,这是全(右)脑开发的关键,也是训练灵性和悟性的至上一招。
再加上易学全面的思维方式,更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只有全面地去分
析问题,才能够综合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下面我们来看在分析某一卦的时候,
如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
(1) 分析本卦 :一种事物过去的情况。
(2) 分析变卦 :现在的情况。
(3) 分析对卦 :未来的情况。
(4)分析反卦 :站在反面看这种事情的情况。
(5) 分析交卦 :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也站在我们的角度的情况。
(6) 分析象形之象 :站在整体的角度,大象的角度看。
(7)分析八卦之象 :分析方位之象、分析爻位之象。
(8) 分析爻 :正(是否在该处的位置)、承(是否有人帮助)、乘(是否有
人在捣乱)、比(和周边的关系如何)、应(和自己相应的人的关系如何)、中(是
否处于“中”的位置)、据(是否处于有利的位置)
(9) 分析连互 :把问题展开进行细化分析。
(10) 分析像卦之象 :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和共性。
一件事情,我们能从十个角度去分析,然后综合分析情况,得出的结论应
该是比较全面的。断卦如此,生活更是如此。只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在
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时候变得清晰明了,减少错误。
学《易》,主要就是学习易学的思维模式!《周易》的“周”,就有“周全”、
“周备”之意!《易经》的智慧也正在于此!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
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但得本,不愁末。《易经》,就是我们的本,就是我们
的源头活水!
.豆瓣[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的易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