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核雕先贤人物串人物为什么有些被削了一块

十个光福人就有一个做雕刻_苏州新闻网
十个光福人就有一个做雕刻
来源:城市商报
编辑:苏网
光福冲山佛雕,风格自成一派
□ 商报记者 吕晓华
本报讯 正发力申报&中国工艺雕刻之乡&的光福镇,日前对该镇工艺雕刻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新鲜出炉的调查报告很是让人吃了一惊:如今全镇超过十分之一的人靠一把雕刀吃饭,玉、核、木、佛四大类雕刻去年销售6.59亿,占全镇GDP的30%。还不算因此带来的旅游观光等服务业的兴起。
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光福镇有51623人,其中玉雕、红木雕、核雕、佛雕四大类雕刻的从业者共有5793人,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其中,各级各类具有职称的工艺美术师达148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以及高级工艺美术师11人,工艺美术师32人。老、中、青三代雕刻艺人共同支撑光福四大雕刻产业。2010年,光福镇GDP达21.7亿元,其中四大类雕刻的产值为7.79亿,销售收入达到了6.59亿,人均收入超3万元。从收购原材料,到加工,到雕刻、到销售,包括雕刻工具制作等,光福四大雕刻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光福镇农民的支柱产业。
苏州是中国工艺最为繁盛的地区,明代的工艺美术就极为发达,涌现一大批闻名全国的能工巧匠,&苏作工艺&也成为中国精细典雅艺术风格的代表。到了今天,心灵手巧的苏州人依然坚守着工艺美术阵地,并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苏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福镇,便是苏州工艺的一个代表地区。
光福雕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四大雕刻均有历史延续的传统。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四大雕刻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以迂里村、府巷村、邓尉村、东崦湖社区为中心的玉石雕刻;以福利村、邓尉村、香雪村为中心的红木雕刻;以冲山村为中心的佛像雕刻及东崦湖社区、邓尉村、冲山村、府巷村等核雕工艺生产基地。
&大家能坚持下来,而且善于学习,善于创新,这是四大雕刻在今天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光福镇党委书记刘龙俊介绍,尽管过去的三十年里,整个工艺行业有过起伏,但光福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些手艺,而是继承和发展了雕刻传统,并不断创新。比如光福核雕,制作题材不断丰富,传统是以罗汉居多,而如今则花鸟虫鱼现代仕女无一不具备,并且增加了现代美术元素;而光福玉雕往年以量闻名,如今却有更多人在追求精品。据苏州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建庭介绍,光福不少玉雕从业者已经很具备精品意识,在苏州最重要的玉雕赛事&&子冈杯玉雕比赛中获奖的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四大雕刻不仅创造了GDP,不仅给居民们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已发展成为光福的文化名片,滋养了光福这片土地。光福核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光福玉雕、光福红木雕刻、光福佛雕等都已被列入苏州市及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光福镇党委书记刘龙俊介绍,光福是太湖旅游大镇,而工艺雕刻集中体现了太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最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配套,也是光福最大的魅力之一。这几年来,光福不断加大投入,为工艺雕刻产业搭建平台,通过改造或新建工程,打造了光福工艺街、光福冲山佛雕街等,分别获得苏州市、吴中区商业特色街称号,工艺界航母&&光福中国工艺文化城也已起航,如今又正在努力申报苏州第一个&中国工艺雕刻之乡&。他说:&苏州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工艺雕刻是光福的优势和特色,更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做大工艺雕刻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而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认为,光福雕刻规模
和质量的提升,不仅见证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苏州文化产业悄然壮大的一个缩影。
四大雕刻越雕越美
吴中区光福镇地处苏州西部太湖之滨,工艺雕刻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以玉雕、红木雕、核雕、佛雕为主要特色的&四大雕刻&。近年来,学雕刻,做雕刻,成为了当地很多人的致富之路。如今四大雕刻全面开花,均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后继有人;不仅继承传统,而且创新发展。有意思的是,这几个雕刻产业,都算得上市场上最为吃香的工艺门类;冲着这些雕刻门类直奔光福的国内外收藏爱好者,可谓络绎不绝。
玉雕古称琢玉。光福玉雕作为苏州玉雕的一个分支,与&苏作工&同为一脉。宋、元时,光福即生产玉器。明、清时,玉雕业十分发达,且不乏名家高手。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变化,玉雕业凋零。解放后,玉雕业慢慢得以恢复。1976年,光福迂里、山墩、浩度等大队先后创办玉器厂,生产戒指、戒面、挂件等首饰。进入80年代,玉器生产得到较大规模发展,产品数量成倍增长,品种也有增加,除了生产首饰及小摆件外,还有玉碗、玉筷等餐具和香炉等大件。各式玉器、翡翠、玛瑙等工艺品,每年都送广交会展销,并销往全国各地,国外还远销至日本以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博得了国际市场的信誉。
至90年代,光福的玉器生产进入高潮。为大力发展玉器生产,为玉器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光福镇政府在光福新区开辟建设&工艺街&,其后全镇玉器雕刻厂陆续迁入工艺街及附近,形成玉器一条街,玉器生产形成规模。 2000年,全镇从事玉器生产艺人逾千人,全镇玉石雕刻产值达1600万元。2010年,光福玉雕从业人员3808人,全年产值超3亿元,销售达2.82亿元。
明代,&苏式&家具和小件摆设生产十分兴盛,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因材料以红木为主,故称红木作。作铺内又有木工、雕刻、油漆等专业分工。
光福红木雕刻继承了中国明清苏州制造工艺的技艺,运用传统的卯榫结构,制造出劲挺柔婉、清新典雅、古朴凝重的苏式明清红木、紫檀家具及工艺小品。截至去年年底,全镇从业人员超过1200人。 2010年,红木雕产值超过3.5亿,销售额超过2.6亿。
核雕技艺是以广东一带的 &乌榄&果核为材料,进行雕刻创作。苏州核雕工艺精巧,造型活泼,线条明晰,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我国微雕杰出代表。
光福核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如今,光福镇从事核雕产业的人数为299人,年产值1260万元,销售收入1105万元。不少核雕大师,成为了业界声名赫赫的名家大家,其中如光福核雕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陈素英,学艺从事象牙、橄榄核等雕刻已有30余年,擅长橄榄核透雕系列核舟、山水、亭台楼阁及圆雕人物,经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雕艺术风格,创立刀工隽秀、线条流畅、精细入微、作风写实的&陈派&。她的核雕作品 《东坡38人游舟》200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核雕作品《山水楼阁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苏州佛雕久负盛名,相传技艺得传于唐朝塑圣杨惠之。明清时,城内道堂巷有许多前店后坊的神佛店肆,承接江南各地寺院的神佛造像,还生产家供的各类小佛和菩萨像,时称&苏帮&,与安徽帮、宁波帮、南京帮并称四大流派。
改革开放以来,冲山工艺雕刻师创作的佛教佛像,道教神像及外国神像远销普陀山、峨嵋山、五台山、九华山等四大佛教圣地及全国各地大小寺庙和日本、东南亚各国、美国等世界各地,如上海龙华寺的千手观音(国家级文物)、日本的太阳神(大圣金刚)、泰国的关公等。现光福佛雕从业人员将近400人,2010年产值和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
[责任编辑:苏网]
点击排行榜一个镇工艺雕刻师不下万人_苏州新闻网
一个镇工艺雕刻师不下万人
来源:姑苏晚报
一个镇工艺雕刻师不下万人,这在全国都比较罕见&&&而这却得益于光福民间自创的&产学研&模式。来自光福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光福全镇有近万人从事玉、核、木、佛四大类雕刻,产业产值超过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农民人均纯收入20980元。传统工艺雕刻成为了光福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光福工艺雕刻技艺的传承机制和光福工艺雕刻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过个体(作坊)-集体(集体厂)-私营(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后,光福工艺雕刻行业实现了一收一放的效果,重要的是在收的过程中,工艺雕刻大师得以在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早期雕刻厂的&消失&,众多工艺雕刻的能工巧匠成为传承技艺的一颗颗火种,随着他们开厂办企,光福工艺雕刻技艺的传承在民间获得了最基础、最广泛的支持。这种立足于民间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让光福工艺雕刻技艺传承得到了稳固的保障。
名师出高徒,清末以核雕朝珠著称于世的殷根福本身也广收学徒,收徒须吟生、金子凤等人,连同殷荣生、殷雪芸等即为殷派第二代传人。其中须吟生雕的&罗汉头&被称为殷派(殷根福)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后须吟生收陈素英等人为徒,陈素英收柴丽萍等人。陈素英现为高级工艺师,核雕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作《苏东坡泛舟赤壁》、《游子归航》、《八仙过海》等多次获国家级大奖。殷派第三代传人、殷荣生徒&&&钟年福曾雕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像及&三打白骨精&核雕,神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受行家好评。钟年福后传技艺于钟火元等人,钟火元又传许忠英等,许忠英又广收门徒,如陆小琴等。许忠英,现为高级工艺师,核雕项目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从事核雕36年来,潜心钻研殷氏传统刻法,继承并发扬了殷氏&十八罗汉像&及&核舟&等橄榄核传统雕刻技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并有了独特的创新发展。其代表作《十八罗汉》、《核舟》、《三英战吕布》、《喜庆舟》 等核雕作品多次获国家、国际工艺美术奖项。陆小琴,核雕项目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光福核雕新秀。其代表作有《西方三圣》、《钟馗嫁妹》、《五龙观音》、《八宝观音》等。
记者获悉,光福工艺雕刻技艺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子承父业&、&徒从师授&、&厂间教培&,三者相辅相成、相融相济。特别是&厂间教培&,以众多的工艺厂为基地,定向培养相关的工艺雕刻人才,光福近代的工艺雕刻人才大多是从光福早期玉器厂、雕刻厂、工艺品厂等集体厂走出来,或办企业,或开作坊,并广收门徒。如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建海、周雪英、钟锦德、宋卫东等,均是雕刻厂出身,目前都拥有自己的红木雕刻厂和展示馆,在雕刻厂内实行细化的分工协作,聘有专门的工艺师傅在旁指导、教授,工厂内的从业人员既是工厂职工,也是徒弟。每个&厂&具有了孵化器的功能,成为新一代工艺雕刻大师成长的摇篮,光福工艺雕刻人才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壮大。据初步统计,从事工艺雕刻行业人员不下万人,占到全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全镇各级工艺美术师148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高级工艺美术师11人,工艺美术师32人,他们中间既有大师名人,又有后起之秀,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代雕刻艺人梯次配备、新人辈出的局面。(记者 沈红娣)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2(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古月娜拉]
点击排行榜文玩核雕怎么样,最近想买一个送给老人家。_百度知道
文玩核雕怎么样,最近想买一个送给老人家。
提问者采纳
文玩核雕工精湛,东西好才是升值的关键,东西如果一般即使年头再久也没什么升值的空间。雕工的精美程度,作者的名气和保养的程度是文玩核雕是决定其价格的三点要素。博宝宝珍商城中有橄榄核雕的专场,其中精品众多,值得把玩珍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核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 拍品图片详情
包真包老 微雕文玩
非常精美 老核桃 镂空 核雕十八罗汉 手把件晚清或民国时期镂空十八罗汉老核雕 雕工精美十八罗汉个个栩栩如生藏品成圆扁状还雕有芭蕉、菩提叶、青松,小小核雕大乾坤,现在雕不出这么精美的作品了
估计是老苏工80元雕刻一个人物十八个人物1440元的价格还算比较便宜的请懂行的鉴藏!!!&&&拍品编号:
拍品所有图片详情页面: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尺寸:长4.1*宽3.5*高2.6(cm).品相:九品
品相描述:无专题焦点资讯
桃核雕刻源远流长,究竟起源何时,尚难考定,查阅古典史籍,宋代(960-1279)中期就有它的文字记裁,到了明代()已是极为昌盛,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已成为皇……
历年核雕拍卖成交价格参考表
RMB 1,342,000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5春季拍卖会
RMB 220,000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7迎春拍卖会
RMB 201,600
上海鸿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7上海鸿海首届精品古董拍卖会
RMB 165,000
天津市文物公司
2006春季文物展销会
RMB 82,500
上海博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8年第一期拍卖会
RMB:77,000
上海博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8年第一期拍卖会
RMB 70,400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7迎春拍卖会
RMB 55,000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2007迎春拍卖会
RMB 55,000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7春季拍卖会
RMB:53,760
上海鸿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7上海鸿海首届精品古董拍卖会
RMB 44,000
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RMB 35,840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2008年春季拍卖会
RMB 33,600
上海鸿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7上海鸿海首届精品古董拍卖会
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至今已造成数万人罹难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
2008年,“第三届南京三年展”的主题“亚洲方位”不仅表示了方向与位置,而
人体艺术在最初都是指绘画领域以人体作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在经济迅速发展期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
本届春拍,中博公司在秉承以当代中国书画重点的同时,新增加了“中国古代书
2007年是北京收藏圈值得纪念的一年,九月天雅古玩城的盛大开业,受到中国收
三足金蟾: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
 蜜蜡是什么?它是琥珀的一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与琥珀近似,因其“色如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
专题热门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橄榄核雕入门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