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四相约高原烧菜慢

兰州高原夏菜走俏全国·甘肃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第05版:经济新闻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时政新闻
第04版 中国新闻
第05版 经济新闻
兰州高原夏菜走俏全国
&&本报记者 王朝霞&&盛夏兰州,骄阳,干爽。城郊一片翠绿葱茏,从川区到山地,从坡洼到梯田,在这独特气候地理环境下孕育的兰州高原夏菜,挟裹着独有的蔬菜馨香,陆续成熟上市。&&兰州高原夏菜以其无公害绿色的特质,更以其新发现的富含天然硒的特色,做大做响品牌,走向高端消费市场,成为甘肃走向国内外的一张“名片”。&&蔬菜种到山顶&&6月21日,记者在榆中县新营乡看到,从川沟到山梁,由浓翠渐变淡绿,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种满蔬菜。川地里的娃娃菜、甜脆豆、甘蓝、莴笋在阳光照耀下青翠水灵,开始采摘上市;山坡上覆盖着地膜,地膜上挂着亮晶晶的水珠,点播的花椰菜、西兰花、甜椒出苗拔节,吮吸着地膜集流的雨水,生机盎然。&&“我们充分利用兰州的海拔高度,从海拔1500多米到3000多米,梯次播种多类蔬菜,形成梯次上市。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采收上市,良好的上市档期,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榆中县农牧局副局长白守孝自豪地说。&&新营乡红土坡村村民杨库高在山上种了3亩菜花,他说:“这是第一次在山上种菜,全靠了全膜双垄三沟技术,基本不用浇水就能种菜。”&&据了解,我省科技人员最早在榆中县试验示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如今继续探索创新,从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延伸到全膜双垄三沟蔬菜,突破了蔬菜种植的海拔高度,实现了兰州高原夏菜从川区向高海拔二阴山区的延伸。&&毗邻兴隆山附近的新营乡、马坡乡,阳光耀眼,天气清爽宜人,清澈的山泉水从马啣山流下,滋润着川沟里一片片青青菜畦。“我们这里低温冷凉,没有苍蝇、蚊子、蝴蝶这些病虫害,不用杀虫药,蔬菜没有农药残留,是真正的绿色蔬菜。市场上的无公害蔬菜,只是蔬菜质量安全的最低标准,绿色、有机是高标准质量安全的蔬菜。”县农技中心推广人员李斌告诉记者。&&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成为发展“兰州高原夏菜”品牌的冷凉型绿色蔬菜最佳适宜区。该县引进试种了紫菜花、金黄菜花、宝塔菜花、绿菜花、苦苣、水果萝卜等188个特色蔬菜新品种,发展冷凉型绿色环保的“精品蔬菜基地”、“有机新特蔬菜基地”已达5万多亩。&&兰州市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模式。即每10户组成一个单元,推选一名联户联保负责人,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原始档案,互相监督农药使用,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确保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据悉,农业部连续六年对这里的蔬菜进行质量安全抽检,质量名列全国前列,冷凉型蔬菜质量达到100%的合格,因此被确定为国家级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兰州高原夏菜带动全省同类高海拔、冷凉气候地区,精心打造高原绿色“大菜园”,形成了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优势蔬菜产区,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00多万亩,跻身于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富硒“如虎添翼”&&6月23日至24日,在由农业部和省政府主办的甘肃兰州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上,细心的市民发现,包装整齐的紫菜花、水芹、莴笋、黄瓜等蔬菜,都贴上了统一的“富硒”标签。当解说员介绍这些兰州自产的新鲜蔬菜不仅口味好,还富含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硒元素时,大家争抢着想买几斤尝尝。&&“兰州拥有大面积富硒土壤,兰州高原夏菜富含天然硒元素,而且是以人体容易吸收的有机硒形态存在,含量比较高。这是兰州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地方特色是其他地方没法拷贝的,将为兰州高原夏菜及其他农产品发展带来一个质的跨越。”兰州市农委种植业处处长王化魁兴奋地对记者说。&&2009年6月,兰州市委托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对本市典型土壤及农产品含硒量随机抽样检测,发现土壤硒含量居全国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农产品富含硒。后经大量检测鉴定,第三方上海农科院核检,兰州土壤和农产品富含硒。2010年5月,首次在国内制定颁布了富硒高原夏菜、富硒白兰瓜、富硒玫瑰、富硒葡萄4个甘肃省地方标准。&&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什么富含硒的农产品对人体这么重要,而不是富含铁、锌、钙的农产品?从营养学角度讲,硒是参与人体DNA代谢的最重要元素,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特性。开发富硒农产品是人类补硒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芬兰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立法来推动硒营养剂的应用,国内大多富硒农产品没有制定地方标准。”&&“兰州高原夏菜等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将有机硒含量作为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走在前列。”尹雪斌教授日前在兰州富硒农产品鉴定会上认为。&&富硒赐予兰州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一尊耀眼的桂冠。中科院院士赵其国得知兰州高原蔬菜普遍存在富硒特点,专门发来贺信说:“兰州高原夏菜等富硒农产品的推广符合农产品营养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该领域已在《年中国科学院农业发展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兰州市今年开始建设富硒高原夏菜及富硒白兰瓜、富硒玫瑰、富硒葡萄4个万亩富硒标准化示范基地。规划到2015年建设40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向全国提供富硒农产品,终端市场重点是珠三角、长三角等严重缺硒区,有效推动全民补硒工程。&&供应高端市场&&“好酒也怕巷子深”,兰州地处偏远内陆,兰州高原夏菜与众多农产品一样,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物流中,面对山东、四川、海南等农业大省蔬菜品种丰富、产业化程度高的激烈竞争,也面临“销售难”的困境。&&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初期,质优价廉的高原夏菜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前些年,尤其是2007年,1斤莲花菜5分钱、2分钱赔本卖都没人要,只好倒沟里,或送给奶牛场喂牛。”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农民钱其敬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兰州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亲自挂帅,市农委组织人力,冒着酷暑,赴外省“上门”推销,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3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了50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兰州高原夏菜”推介宣传活动,帮助菜农解决销售难成为兰州市政府的重要事项,在全国打响了兰州高原夏菜的知名度。&&由此,组建蔬菜产销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保鲜冷库等一系列延长蔬菜产业链活动方兴未艾。47家蔬菜外销加工企业、104家专业合作社、82家蔬菜保鲜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以榆中县定远镇为中心的冷链集散中心,采用“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管理模式,品牌效应日益明显。&&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看到,“兰州瑞泰”、“蒋氏集团”、“蒋家营蔬菜保鲜库”等蔬菜冷库的大招牌林立,菜库里交易红火,经纪人来往穿梭、忙碌联络、商谈交易,农民工麻利地掐叶去皮、整理、包装蔬菜,经销商将一辆辆满载鲜菜的大货车运往全国市场。&&来自上海江桥市场的经销商杨思忠对记者说:“这里的蔬菜品质好,深受上海市场欢迎。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指定江桥市场为世博会采购点。”&&兰州高原夏菜进军南方等高端市场,成为一项富民产业。2009年,兰州高原夏菜产量186万吨,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0%;销售收入达到21亿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3%。外销广州、厦门、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89个城市及青海等周边地区80万吨,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您所在的位置:
高原夏菜南下浙江,“外来户”将拉低菜价 07:57:35 &&
家住和平会展中心附近的李大伯,昨天下午像往常一样走进世纪联华和平店。可没过一会儿,他就赶紧把刚下班的儿子叫了来:“今天菜便宜,赶紧过来多买点。”
仔细看,原来是现场的6个品种兰州高原蔬菜打出了促销价:原价4.58元/斤的西兰花,现价3.98元/斤;原价1.28元/斤的包心菜,打到了0.98元/斤……
其实对于这些从兰州高原运来的新鲜蔬菜,杭州人并不陌生。浙江苦夏多,往年高温,本地蔬菜品种常常受限,这些年,就是靠便宜又好吃的兰州高原夏菜撑起了浙江人的菜篮子:20多个品类的瓜果蔬菜每年7、8月大规模南下,会持续热销到10月底。根据兰州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每年,浙江人要吃掉60万吨兰州菜。
蔬菜的“外来户”下江南,那么接下来,杭州本地乃至全浙江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是不是能拎得轻快点?咱们一一来看——
难得一个凉夏
可本地蔬菜最近涨得快
这个夏天,对浙江人来说,可谓幸福。高温天没几天,阳光也总是蔫蔫的。不过前段时间的菜价,可没这个凉夏那么舒服——
和刚上市的兰州高原蔬菜比起来,杭州本地蔬菜的价格最近实在有点小贵。昨天中午,钱江晚报记者跑了趟市中心的万寿亭农贸市场,那会儿,准备回家开火的马大嫂们正在市场里扫货。
午饭的点,菜场专卖本地小菜的摊主胡师傅有点忙碌,他的摊位上货色不多,只有毛毛菜、葫芦、毛豆、冬瓜、八角丝瓜、鞭笋、高山番茄、芋艿、花生和小番薯这几样本地小菜。一箱番茄,一个上午卖下来只剩几斤;一麻袋的芋艿,也卖得已经见底;几十斤重的大冬瓜,几刀切下来,也只剩下个盖盖了。
“八角丝瓜比小丝瓜还贵,要卖4-5元/斤;高山番茄量不多,卖3.5元/斤,前两个月,本地番茄大量上市时价格还便宜点,最近一直在涨;毛毛菜价格也在涨,现在卖4-5元/斤。”胡师傅说,“我老家在余杭瓶窑,卖的蔬菜都是附近农户种的,蔬菜当天采购销完,一年四季只卖本地菜,虽然价格比外地的贵,但杭州人喜欢吃本地菜,最近生意确实不错。”
青菜从2.9元/斤涨到了3.8元/斤;茄子从3.8元/斤涨到4.6元/斤;丝瓜从3.25元/斤涨到3.56元/斤……打开杭州市价格网,钱江晚报记者发现,最近十来天,杭州农贸市场里的青菜、黄瓜、茄子、毛豆、丝瓜等蔬菜的平均价都在不断攀升,这些涨价菜也都是本地菜色。
“刚入夏,毛毛菜批发价只有0.5-0.6元/斤,农户都亏本了;现在,本地叶菜价格稳步回升,昨天已经涨到2.7元/斤了,这两天价格应该是看涨的。”专为商超、菜场供菜的杭州麟海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何海林说:因为外地长途运输不便,本地蔬菜叶菜此前一直是主打,“往年这个时候,高温一逼,本地菜的产量早就削减了。今年夏天凉快,所以生长周期放长了,本地菜到现在地里还有的摘。爱吃本地菜的一定都会优先选择,所以价格就上去了。”
蔬菜外来户涌入
菜价要便宜下来了
“菜场里包心菜要卖2元多一斤,花菜要卖4、5块一斤呢,兰州菜可真便宜啊!”昨天,李大伯和儿子大包小包地提着兰州蔬菜,心满意足地走在回家路上。他对兰州高原菜的品质还是非常认可的:“高原日夜温差大,种的菜比我们平原好吃,蔬菜水分少比较甜,我们家这个季节最爱吃,兰州大白菜炒肉丝、娃娃菜烧粉丝味道很好的。”
没赶上昨天的便宜,你也别担心,因为这一波兰州高原蔬菜正好填补了本地蔬菜的空白,要在浙江一直卖到10月底,杭州的农贸市场和全省世纪联华超市都会有售。
其实不止是兰州蔬菜。内蒙古的土豆、牡丹江的番茄、河北的大白菜……在杭州余杭勾庄的杭州蔬菜批发市场里,每天从全国各地拉来的蔬菜有60-70个品种,其中兰州菜占了小半壁江山。
不过外省菜的批发户,这个夏天其实过得有点煎熬。黑龙江张姐在杭州做牡丹江番茄批发生意已经12年,每年4月-6月本地番茄大量上市时她给自己放暑假,7月生意开张,老家番茄要一直卖到10月份。可上月一开张,张姐就犯愁:“虽说今年牡丹江番茄收购价便宜,一斤才几毛钱,但运到杭州得卖1元/斤以上才不亏本。不过今年夏天凉,本地番茄没下市,大家吃番茄的兴趣也不大,所以东北番茄一直卖不动。最近这几天,价格才冲到了2元/斤。”
“往年,市场里外省菜每天的出货量在吨;前段时间,市场每天的出货量只有1800吨。”蔬菜批发市场的韩经理说:外省蔬菜和本地蔬菜都是错位经营的,但是今年夏天特别凉快,加上前段时间雨水多,本地菜下市慢,还在不断放量,影响了外地菜的销量。不过这两天交易量已经回升。“现在外地蔬菜进来的价格都很低廉,随着它们的放量,估计杭州菜价接下来会往下走。像大白菜、娃娃菜、包心菜这些之前价格有点高的蔬菜都会便宜下来。”(原标题:高原夏菜南下浙江,“外来户”将拉低菜价) 来源:&&&&作者:本报记者 施雯 朱银玲 本报通讯员 蒋一帆&&&&编辑:吴泽宇&&&&责任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甘肃高原夏菜:在发展中谋求升级
网-甘肃日报
  甘肃高原夏菜:在发展中谋求升级
  本报记者孙海峰
  随着我省高原夏菜批量上市,榆中县定远镇、三角城乡一带的大小蔬菜批发市场也日渐忙碌。
  每天早上7时,坐落在定远镇的兰州金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冷库就开始了一天的交易。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就来到冷库院子里,看行情、谈价格、装货、运输。客商云集为周边菜农带来了商机,一车车新鲜蔬菜由农用三轮车载着,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
  在高原夏菜的总盘中,金星公司的冷库只是冰山一角。每到蔬菜销售旺季,在我省榆中县、红古区、靖远县、甘州区、凉州区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像这样的交易每天会持续到午夜12时左右。仅榆中县周边的冷库一次性库容量,就达到了140万吨。
  伴随着现代商业的快节奏,高原夏菜正一步步走向全国,甚至迈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市场。
  影响不断提升
  高原夏菜的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种植范围仅包括兰州市榆中县、红古区、皋兰县一些乡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高原夏菜种植范围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高原夏菜产地已经由过去兰州周边扩展到半径500公里的广大区域,西到张掖、北到银川、南至陇南。&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滕怀远说。
  蔬菜产区面积的扩大,在促进增产的同时,也有效拓展了高原夏菜的辐射面积。
  据统计,全省高原夏菜外销量已由发展初期的不足1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50多万吨,高峰期单日外销量达到6000吨;产品由4-5个增加到20多个种类;外销区域由主要的几个大城市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供菜产区由兰州的榆中、红古、皋兰等几个县到现在覆盖省内主要蔬菜产区,并辐射青海、宁夏、陕西,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蔬菜生产、供应和批发集散地。
  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菜农收入不断增加。
  &我家有9亩地,种了大白菜、娃娃菜、红笋。这些年蔬菜行情好,卖菜也方便。像我每天吃罢饭,过来交一车菜,一两百元就到手了,一亩地收入七八千元不成问题。&谈到自己的蔬菜生意,榆中县三角城乡华家营村村民丁进兴致勃勃地说。
  不仅种植蔬菜,不少有实力的农民也加入了蔬菜冷藏、贩运的行列,丁进的儿子就拥有蔬菜冷库。
  &我种菜,两个儿子收菜、贩菜,老大收来的菜主要往广东虎门销,老二儿子收的菜主要往杭州、徐州发,日子还过得去。&两个儿子事业有成,谈及他们,丁进兴致更高了。
  除了交售、贩运蔬菜,到各蔬菜批发市场打工,也成为蔬菜产区周边农民增收链上的重要一环。由于市场的发展对蔬菜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应运而生。目前,剥菜已成为周边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我家有4亩5分地,种了娃娃菜、大白菜、莲花菜、菜花,平时我们两口子种菜,到销售旺季,我就到市场上来打工,主要干剥菜,就是拿刀把白菜有伤、或者有点烂了的地方去掉。剥一颗菜可以挣一毛二,旺季的时候,每天随便剥个一千多颗。&榆中县三角城乡王家营村村民梁红玉说。
  与梁红玉一样,如今,男人在家种地、卖菜,女人们到附近的蔬菜市场打工挣钱,已成为周边农民增收的主要模式。每年,这种在家门口打工的模式,可以从6月初一直持续到10月底。
  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我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13年,我省高原夏菜外销产值达120亿元,菜农收入较上年增加50%以上,核心集散地榆中县菜农平均每亩收入6600元以上,年季节性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以上,务工收入达9亿元。&[1]&&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文字:    &
今夏多雨本地蔬菜涨价 高原夏菜南下浙江将拉低菜价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浙江在线08月2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朱银玲)家住杭州和平会展中心附近的李大伯,昨天下午像往常一样走进世纪联华和平店。可没过一会儿,他就赶紧把刚下班的儿子叫了来:&今天菜便宜,赶紧过来多买点。&
  仔细看,原来是现场的6个品种兰州高原蔬菜打出了促销价:原价4.58元/斤的西兰花,现价3.98元/斤;原价1.28元/斤的包心菜,打到了0.98元/斤&&
  其实对于这些从兰州高原运来的新鲜蔬菜,杭州人并不陌生。浙江苦夏多,往年高温,本地蔬菜品种常常受限,这些年,就是靠便宜又好吃的兰州高原夏菜撑起了浙江人的菜篮子:20多个品类的瓜果蔬菜每年7、8月大规模南下,会持续热销到10月底。根据兰州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每年,浙江人要吃掉60万吨兰州菜。
  蔬菜的&外来户&下江南,那么接下来,杭州本地乃至全浙江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是不是能拎得轻快点?咱们一一来看&&
  难得一个凉夏
  可本地蔬菜最近涨得快
  这个夏天,对浙江人来说,可谓幸福。高温天没几天,阳光也总是蔫蔫的。不过前段时间的菜价,可没这个凉夏那么舒服&&
  和刚上市的兰州高原蔬菜比起来,杭州本地蔬菜的价格最近实在有点小贵。昨天中午,钱江晚报记者跑了趟市中心的万寿亭农贸市场,那会儿,准备回家开火的马大嫂们正在市场里扫货。
  午饭的点,菜场专卖本地小菜的摊主胡师傅有点忙碌,他的摊位上货色不多,只有毛毛菜、葫芦、毛豆、冬瓜、八角丝瓜、鞭笋、高山番茄、芋艿、花生和小番薯这几样本地小菜。一箱番茄,一个上午卖下来只剩几斤;一麻袋的芋艿,也卖得已经见底;几十斤重的大冬瓜,几刀切下来,也只剩下个盖盖了。
  &八角丝瓜比小丝瓜还贵,要卖4-5元/斤;高山番茄量不多,卖3.5元/斤,前两个月,本地番茄大量上市时价格还便宜点,最近一直在涨;毛毛菜价格也在涨,现在卖4-5元/斤。&胡师傅说,&我老家在余杭瓶窑,卖的蔬菜都是附近农户种的,蔬菜当天采购销完,一年四季只卖本地菜,虽然价格比外地的贵,但杭州人喜欢吃本地菜,最近生意确实不错。&
  青菜从2.9元/斤涨到了3.8元/斤;茄子从3.8元/斤涨到4.6元/斤;丝瓜从3.25元/斤涨到3.56元/斤&&打开杭州市价格网,钱江晚报记者发现,最近十来天,杭州农贸市场里的青菜、黄瓜、茄子、毛豆、丝瓜等蔬菜的平均价都在不断攀升,这些涨价菜也都是本地菜色。
  &刚入夏,毛毛菜批发价只有0.5-0.6元/斤,农户都亏本了;现在,本地叶菜价格稳步回升,昨天已经涨到2.7元/斤了,这两天价格应该是看涨的。&专为商超、菜场供菜的杭州麟海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何海林说:因为外地长途运输不便,本地蔬菜叶菜此前一直是主打,&往年这个时候,高温一逼,本地菜的产量早就削减了。今年夏天凉快,所以生长周期放长了,本地菜到现在地里还有的摘。爱吃本地菜的一定都会优先选择,所以价格就上去了。&
  蔬菜外来户涌入
  菜价要便宜下来了
  &菜场里包心菜要卖2元多一斤,花菜要卖4、5块一斤呢,兰州菜可真便宜啊!&昨天,李大伯和儿子大包小包地提着兰州蔬菜,心满意足地走在回家路上。他对兰州高原菜的品质还是非常认可的:&高原日夜温差大,种的菜比我们平原好吃,蔬菜水分少比较甜,我们家这个季节最爱吃,兰州大白菜炒肉丝、娃娃菜烧粉丝味道很好的。&
  没赶上昨天的便宜,你也别担心,因为这一波兰州高原蔬菜正好填补了本地蔬菜的空白,要在浙江一直卖到10月底,杭州的农贸市场和全省世纪联华超市都会有售。
  其实不止是兰州蔬菜。内蒙古的土豆、牡丹江的番茄、河北的大白菜&&在杭州余杭勾庄的杭州蔬菜批发市场里,每天从全国各地拉来的蔬菜有60-70个品种,其中兰州菜占了小半壁江山。
  不过外省菜的批发户,这个夏天其实过得有点煎熬。黑龙江张姐在杭州做牡丹江番茄批发生意已经12年,每年4月-6月本地番茄大量上市时她给自己放暑假,7月生意开张,老家番茄要一直卖到10月份。可上月一开张,张姐就犯愁:&虽说今年牡丹江番茄收购价便宜,一斤才几毛钱,但运到杭州得卖1元/斤以上才不亏本。不过今年夏天凉,本地番茄没下市,大家吃番茄的兴趣也不大,所以东北番茄一直卖不动。最近这几天,价格才冲到了2元/斤。&
  &往年,市场里外省菜每天的出货量在吨;前段时间,市场每天的出货量只有1800吨。&蔬菜批发市场的韩经理说:外省蔬菜和本地蔬菜都是错位经营的,但是今年夏天特别凉快,加上前段时间雨水多,本地菜下市慢,还在不断放量,影响了外地菜的销量。不过这两天交易量已经回升。&现在外地蔬菜进来的价格都很低廉,随着它们的放量,估计杭州菜价接下来会往下走。像大白菜、娃娃菜、包心菜这些之前价格有点高的蔬菜都会便宜下来。&
&&&&&&&&&&&&
施雯 朱银玲
&&&相关稿件
&&&&&图说新闻
&&&&新闻精粹
责任编辑:夏凤萍 张晓兰 郁馨怡
联系地址:嘉兴市中山西路868号永泰广场415室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31403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崇信县大力发展种植“高原夏菜”
张宏睿 朱小刚
  7月13日,村民正在采摘&高原夏菜&。今年以来,崇信县锦屏镇东庄村大力发展种植&高原夏菜&,成熟后的&高原夏菜&远销内蒙古、江苏等地,广大农民收入可观。 张宏睿 朱小刚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四相约高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