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保险计算计算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章 电器的电动力计算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第二章 电器的电动力计算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7|
上传日期: 17:56: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章 电器的电动力计算
官方公共微信&& 查看话题
关于DOS计算的第二步:静态计算
请教大家,vasp态密度计算第二步静态计算到底有什么用呢? 因为结构优化最后一步的能量应该就是最稳定结构的能量啊。静态计算不是重复了结构优化的最后一步吗? 另外,我特地作了比较,将结构优化出来的稳定结构作静态计算,不优化原子位置算一步,可是算完后发现CONCAR里的原子位置与POSCAR里的原子位置有点不一样,虽然很小。并且总能也与结构优化最后的总能不一样,相差挺大。这是为什么?作静态计算时其它参数都没改,只是将IBRION改成了-1。NSW改成0。
计算态密度需要静态自洽计算得到的电荷密度文件。
结构优化与静态计算时其他参数有没有变化啊?不至于结果相差很大的。你可以多计算几次静态,看看每次结果是否一样,若不然,你就要考虑一下问题所在了。 静态优化就是不要在发生弛豫了,所以不应该还有形状改变,如果发生改变那么如何获得稳定的电荷密度文件呢? Originally posted by youzhizhe at
计算态密度需要静态自洽计算得到的电荷密度文件。
结构优化与静态计算时其他参数有没有变化啊?不至于结果相差很大的。你可以多计算几次静态,看看每次结果是否一样,若不然,你就要考虑一下问题所在了。 除了IBRION参数和NSW外,其它都没改,将结构优化得到的CONTCAR改成POSCAR计算一步自洽计算,能量是
F= -. E0= -.&&d E =0.&&mag=& &58.2566
结构优化后最后一步的能量是
F= -. E0= -.&&d E =-.&&mag=& & 58.2408
这两个能量间相差我感觉挺大,静态计算也生成一个CONTCAR,按道理这个CONTCAR应该跟POSCAR完全一样,因为没有弛豫原子位置,但我比较了一下,还是有很小一点变化,不知道为什么。
另外,我想问一下,结构弛豫后生成的电荷密度文件不是对应稳定结构的电荷密度吗?为什么还得作一步静态自洽计算再生成一次。
谢谢 Originally posted by luohubin at
除了IBRION参数和NSW外,其它都没改,将结构优化得到的CONTCAR改成POSCAR计算一步自洽计算,能量是
F= -. E0= -.&&d E =0.&&mag=& &58.2566
结构优化后最后一步的能量是
... 我觉得原因在于你做结构弛豫的时候精度太低了,导致弛豫后的能量与静态计算的能量相差大,我算出来的两者相差不到0.001eV(EDIFF=1E-5,EDIFFG=-0.01)。
还有弛豫为了得到稳定构型CONTCAR,静态计算才是得CHARGCAR。 Originally posted by luohubin at
除了IBRION参数和NSW外,其它都没改,将结构优化得到的CONTCAR改成POSCAR计算一步自洽计算,能量是
F= -. E0= -.&&d E =0.&&mag=& &58.2566
结构优化后最后一步的能量是
...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结构relax 时候得到的CHGCAR 就不是最优化的charge density ? 如果我不用第二步, 而是在relax 完全后, 再做一次, relax, 因为没有离子移动, 相当于自洽计算, 那么是不是和自洽的结果一样呢? Originally posted by buct2010 at
我觉得原因在于你做结构弛豫的时候精度太低了,导致弛豫后的能量与静态计算的能量相差大,我算出来的两者相差不到0.001eV(EDIFF=1E-5,EDIFFG=-0.01)。
还有弛豫为了得到稳定构型CONTCAR,静态计算才是得CH ... 我个人觉得,结构优化与静态计算本质差别就在于,静态计算需要K网格,计算精度等更高一些,都会得到CHGCAR文件。两者计算出来的总能、磁矩等不应有太大的差别,否则计算肯定不是很准了。另外如果要进行Band计算肯定需要静态计算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晨曦3999 at
我个人觉得,结构优化与静态计算本质差别就在于,静态计算需要K网格,计算精度等更高一些,都会得到CHGCAR文件。两者计算出来的总能、磁矩等不应有太大的差别,否则计算肯定不是很准了。另外如果要进行Band计算 ... 谢谢你,我明白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buct2010 at
谢谢你,我明白了。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在优化的时候可以不计算chgcar啊,就是将他们的默认值改为false,这样计算是不是会快一点啊,在静态计算的时候在计算chgcar啊。 : Originally posted by gougou531 at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在优化的时候可以不计算chgcar啊,就是将他们的默认值改为false,这样计算是不是会快一点啊,在静态计算的时候在计算chgcar啊。 是的,我就是这么做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晨曦3999 at
我个人觉得,结构优化与静态计算本质差别就在于,静态计算需要K网格,计算精度等更高一些,都会得到CHGCAR文件。两者计算出来的总能、磁矩等不应有太大的差别,否则计算肯定不是很准了。另外如果要进行Band计算肯 ... 我的离子步收敛标准是-0.01,应该没问题。我会再作测试。
关于CHGCAR问题,我一直不明白的地方是为什么弛豫完成后的CHGCAR不能用。结构优化过程不是也用K网格吗?否则怎么得到能量?还有,很多人作静态计算什么也不改,只是算一步电子步而已,计算精度的提高体现在哪里? 望解答,谢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luohubin at
我的离子步收敛标准是-0.01,应该没问题。我会再作测试。
关于CHGCAR问题,我一直不明白的地方是为什么弛豫完成后的CHGCAR不能用。结构优化过程不是也用K网格吗?否则怎么得到能量?还有,很多人作 ... 结构优化后的CHGCAR可以在后续的静态计算中使用,一般如果你结构优化的时候同时打开性质计算的相应开关,那么优化后得到的性质比如磁性等也是相对可靠的。静态计算需要你把K网格划分的更细一些,这样在优化后得到的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计算结果,因为一般优化需要的K网格比较低,获得的能量曲面也很粗糙,如果你做静态计算的时候与优化的能量相比差别大,那么必须做K网格测试,依次将K网格划分更细,看看总能的变化,只有总能变化在千分之一左右时,计算得到的结果才是可靠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晨曦3999 at
结构优化后的CHGCAR可以在后续的静态计算中使用,一般如果你结构优化的时候同时打开性质计算的相应开关,那么优化后得到的性质比如磁性等也是相对可靠的。静态计算需要你把K网格划分的更细一些,这样在优化后得到 ... 谢谢
很多帖子都提过结构优化后的CHGCAR不能直接用于态密度计算,而必须用静态计算的CHGCAR,这是我迷惑的地方。是因为优化精度不够而不准确吗?那我优化时将精度提高(如K点)又如何呢?我一直认为可能是其它问题(如格式等),但不能肯定。
优化时要是K点已经不少了怎么办?静态计算还要继续增加吗?另外,静态计算是不是必须得将ISMEAR改成-5,这个会对结果带来多大影响呢?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好奇中.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y=(x-1)?2=2(x-1),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解答:解:(1)y=(x-1)?2=2(x-1),当x=-3时,y=2×(-3-1)=-8;(2)y2=2(1-x-1),y1=2(x-1),∵y1>y2,∴2(x-1)>2(1-x-1),解得:x>14,在数轴上表示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D=2cm,AB=4cm,BC=6cm,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顶点A(1,b),B(3,b),D(2,b+1)(1)点C的坐标是(用b表示);(2)双曲线y=过?ABCD的顶点B和D,求该双曲线的表达式;(3)如果?ABCD与双曲线y=(x>0)总有公共点,求b的取值范围.
科目:初中数学
△ABC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1)分别写出A、B、C的坐标;(2)请在这个坐标系内画出△A1B1C1,使△A1B1C1与△ABC关于y轴对称,并写出B1的坐标.
科目:初中数学
计算:32+|-1|-.
科目:初中数学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科目:初中数学
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然后安原路原速返回,快车比慢车晚1小时到达甲地,快、慢两车距甲地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两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各是多少?(2)求线段BD的解析式.(3)出发多少小时,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在△ABC中,AB=AC,∠CAB=30°.(1)用直尺和圆规作AC边上的高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中作出AC边上的高线BD后,求∠DBC的度数.
科目:初中数学
计算:-+(π-)0+(-1)3.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教学难点: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的定限问题
教学内容:
利用二重积分的定义来计算二重积分显然是不实际的,二重积分的计算是通过两个定积分的计算(即二次积分)来实现的.
一、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我们用几何观点来讨论二重积分&&&X—型
&&&&&&&&&&&&&
极坐标系下&&
作业 教材161 习题2(I)(2)(3)3(1)(3)4(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年保险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