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特炒拨拉在哪花草滩煤矿在哪?

您所在的位置: &&& && && 正文
山丹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完成投资21亿
甘肃张掖网
&&发布时间:
走进山丹县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座座井架林立,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在荒滩上崛起。至目前,山丹县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已完成投资21亿元。
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总投资162亿元,是该县引进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集原煤开采、煤炭加工、煤电开发、煤化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区。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00个省列重大项目之一。至目前,产业区已完成投资21亿元。原煤矿井主副井已贯通,正在进行井下二期工程,井下巷道掘进工程累计完成1088米;400万吨储运场、110KV变电站和水源地建设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大部分建成,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部分已投入使用;600万吨选煤厂已于日带负荷运行试验一次试车成功,近期将投入生产。产业区二期建设的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小路条”(甘发改能源函〔2014〕68号),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100万吨现代高载能园区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已上报待批;大青羊口火车站货运场已经兰州铁路局批准于今年六月份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现已完成工程量的60%。(记者 杨建刚)
Copyright&&&&&All&Rights&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甘肃频道
版权所有&张掖市委外宣办和新华网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山丹县产业富民强县调查
  焉支山下谱华章——山丹县产业富民强县调查
  去年,位于焉支山下的山丹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92%。
  大灾之年,依然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山丹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山丹人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对此,有心人总结了一个答案:“黑白红绿齐发展,四大产业富山丹。”黑色产业:重建山丹工业山丹的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山丹的水泥、焦炭、硅铁生产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曾小有名气,进入新世纪之后,硅铁、焦炭生产由于原料供应紧张、销售渠道不畅、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出现全面亏损。到2002年,硅铁厂、焦炭厂相继停产,山丹支柱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让这些支柱工业重新振作起来,成为山丹人的一个全新课题。
  为此,山丹县有关部门开始外引内联,一方面进一步勘测、开发境内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交易会等“平台”向外省宣传自己。宣传攻势一经启动,山丹县拥有的优质资源立即吸引了外地客商的“眼球”。去年,安徽安庆客商王军利来到山丹,投资100万元,租赁了山丹金冶公司的厂房,新上了年产6000吨的新型焊接材料生产线。同时,已停产一年多的山丹硅铁厂也重新开始了生产。来自江西、广西、山东等地的客商,分别租赁了该厂的硅铁、洗煤和炼焦生产线,不仅投资改造了原有的生产设备,还上了一条年产30万吨的硅铁生产线。两座老厂的复苏为山丹的“黑色经济”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山丹县花草滩煤矿、黑山铁矿、山丹水泥化工集团技改项目等一批质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也相继上马。去年,山丹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6.7%,“黑色经济”已经成为山丹工业新的支柱。
  绿色产业:用高科技武装农业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寒冷,水资源缺乏,农业始终是这里的“短腿”。对此,山丹人大力发展以脱毒马铃薯繁育、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啤酒大麦、纤用亚麻、油料等为支柱的农产品种植基地,用高科技武装农业。
  在山丹县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不起眼的洋芋蛋在这里被“请”进了宽敞明亮的实验室,经过茎间剥离、组织培养、试管苗扩繁、温室生产微型薯等工序后,豌豆大小的微型薯原种就“出生”了,每一株苗竟可以产出60—80粒原种。工作人员把这些收获的原种放入网室生产基地培育,再投入大田繁育一级良种。据介绍,这种良种每亩最高产量可达到6000公斤,农民种植后亩均至少可增收500元。
  山丹县花寨乡农民梁积金,去年种植马铃薯10亩,收获175万公斤,老梁算了一笔账,马铃薯每公斤平均售价0.13元,他去年仅马铃薯就收入8万多元,除去种子、肥料等成本,获得7万多元的纯收入。
  马铃薯不仅是老梁的“金蛋蛋”,也是山丹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之一。去年全县在刘庄、西关、楼庄、新泉等6个村共种植马铃薯8万亩,总产量达8709.2万公斤,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去年就为全县带来了一百多万元收入。
  在推广种植的同时,山丹县还注重产、供、销的衔接,分别建成了高烹油建设项目、瑞源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位奇亚麻厂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蔬菜、花卉专业市场和运销队伍,形成了一条高效运转的农业产业链条。
  白色产业: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山丹县是传统的农牧结合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分布广阔。但是,多年来,养羊只不过是农户换两个零花钱的手段,并不能形成气候。对此,山丹县采取公司+农户联合发展等措施,开始实施羊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干部担保贷款,发动群众自筹等方式,融资2000多万元,扶持312国道沿线乡镇的300多农户发展养羊业,一批养殖大户也脱颖而出。
  杨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2002年底,他建立了山丹县开泰肉羊繁育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小尾寒羊育羔工作。目前,他的养殖场共有羔羊150只,据他自己估算,除去各项开支,出售羔羊所得纯利润可达6万元。他对记者说,一个农户一年假如能养5只羊,一年成为“万元户”是没什么问题的。
  目前,全县共养羊近70万只。在扩大养殖总量的同时,着力培育市场,依托钱广多、马有素、袁应龙等运销大户和高原龙食品有限公司,已在青海、新疆建立起销售点,年销量可达20万只。
  此外,山丹县还依托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林3万多亩,种植500多万株沙棘、枸杞、山杏等经济林,并将以开发沙棘汁、枸杞汁等产业为契机,发展“红色产业”,形成“黑白红绿”四大产业并举富民强县的新型产业格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丹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