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觉得应该是,临行密密缝求带“哲”字的古代诗词国光帮帮忙2015

公考,家教,作文,写作,阅读,诗歌,散文,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1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1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1课 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考纲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能够感受诗歌的
,品味诗歌的
,领悟诗歌的丰富的
,体会其中独特的
【命题趋势】
1、适当分解,把握考点;
① 试卷中一小题侧重于
② 试卷中另一小题侧重
2、命题形式为主观简答题;
3、注重对诗词的综合性考查。
【知识梳理】
人物形象:一般指
,即诗人本身
1、诗词中的形象——自然景物形象:指情中景,即
客观事物形象:指咏物诗中的
2、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① 要求:把握形象的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理解形象的
。 ② 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的交代,情节的展开。
③ 考查视角:挖掘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作者对其的态度,形象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存在价值、缩影、典型性)。
3、人物描写的方法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分析:此段肖像描写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卖炭翁)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 《蝶恋花》
分析:“危楼”暗示主人公
,“伫倚”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
。但是,“伫倚”的结果却只望见“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这一比喻化
。增加了画面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春愁”是由天际的景物触发而产生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分析: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以
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
,使其具有
之美;又创设了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
分析:以守边将士的
收尾,有力的显示出了将士们
4、作者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这首词中,运用了人物描写的两种方法,请具体分析他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两种手法分别分析,找到指出——具体分析作用——表达情感)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2课 分析诗词中常见的艺术形象
【学习要求】
常见艺术形象的归纳需要基本识记
【知识梳理】
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分析:表现了诗人
2、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分析: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
的情怀令人敬佩,他的诗已经由个人恩怨推及到了国家的层面。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分析:陶渊明是我国古代
的代表,他的诗展现出了
,以及诗人对官场的
,对田园生活的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分析:空怀
之心,才华却得不到施展。
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情怀。
【解题术语】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爱国诗人的代表人物: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提示】送别诗的主题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分析:情感
,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
的情趣,隐隐也可看到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分析:一个“
”,两个“
”,真实的写出了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分析:这是席间劝酒之词。语言
;表现出的不仅是
之情,还有着
【提示】边塞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 描写雄浑壮丽的边塞风光与恢弘壮阔的战争场景;
② 抒发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③ 抒发将士思乡怀人的深情;
④ 批判军中苦乐不均的现实与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 《兵车行》
分析:诗句表现了人民的
8、 爱恨缠绵、儿女情长的形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分析:诗句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漂泊江湖的感受。用景写情,晓风凄冷,是写
, 残月破碎,是写
的情感,表现得十分充实真切,创设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注】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招魂,即屈原所做的《招魂》诗。
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提示:①先总结概括形象,包括形象的群体特征、个体特征及类型;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②多重形象,分析时关注手法的判定与分析,③具体分析是要指明作者的情感所在。)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3课 鉴赏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形象
【学习要求】
识记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口诀)与常用意境的专业术语
【学习原则】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中的社会属性(
诗中赏画,指
【解题思路】 1.
【思路图示】
意象——————-——-——————意境
【知识梳理】
1. 意境与意象的概念
意境——是
相互融合的整体。
意象——意与象的融合,是作者构思的核心,是
的统一体。
2. 古代诗歌常用意境术语积累
3.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积累
⊙柳:象征
的情感,“折柳”为
⊙菊花:傲霜之花,品格
的写照。“饮露餐花”象征
⊙梅花:纯净洁白,凌霜盛开,冰清玉洁。象征
的品格。 ⊙松:品格
,傲霜斗雪的典范。喻
⊙莲:象征
,也可比喻人
⊙梧桐:常与“秋”“风雨”连用,象征
⊙梅子:梅子成熟比喻
,含有风情的意味。
⊙丁香:象征
⊙桃花:比喻
之意,“芳草”比喻
⊙芦苇:渲染
的环境,表达
⊙竹:特点是
的品格,代表
的精神。 ⊙鸿雁:象征
,“哀鸿”指
之人。 ⊙杜鹃:杜鹃哀鸣表达
⊙鹧鸪:代指
的联想和满腔的
⊙南浦、长亭、短亭:
⊙西楼、望江楼:代指
【提示:意象口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声凄,梧桐叶落带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结合诗中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色。
(提示:“诗中有画”,是考景物描写;画面要求有意象、有色彩、有高低远近等等的搭配)
【古诗文阅读常见意象和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特征)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羁旅思乡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品行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水边的送边之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短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9、梧桐——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1、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
12、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13、桃花——象征美人。
14、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
★15、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6、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
★17、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8、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9、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20、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亲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1、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2、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3、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称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
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永远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都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4、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4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
★61、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影射——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斑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斑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87、问鼎——春秋时,楚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
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10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07、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10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109、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1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1、细柳营、柳营——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12、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114、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借用其“行不得”的警告,抒写逐客流人的无可奈何之情。
115、浮云——指飘泊不定的云。诗词中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另外,也比喻一切邪恶势力。
★116、绿窗——也称碧窗,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或闺阁情景。
117、西楼——属泛指,是象征性概念。“高”是其特点,常表悠悠的愁绪。
118、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119、新亭——源于“新亭对泣”的故事,表示怆怀故国,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
120、落红——“红”在诗词中常是“花”的代名词,指凋残之花。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又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表现了无限的惋惜和无奈的感情。
121、翠微——多借指环境美好,犹如仙境一般。
122、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123、阑干——①古代建筑附加的木制栅栏;②横料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③形容泪水纵横或纵横散乱的样子。
124、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125、迟日——即春日,相对冬日短而言,杜甫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句。后人多用来表示“融和的阳光”。
126、落日——一般用指暮年“落日心犹壮”(《江汉》杜甫)
127、秋风落叶——常塑造悲的气氛,烘托悲的情绪。
★128、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129、折腰——指屈身事人。
★130、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131、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32、五柳 隐者的代称。
133、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134、雕虫——喻微不足道的技艺。
★135、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6、桑榆——原指日落余光所照之处,后喻垂老之年。
★137、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138、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139、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40、杨柳曲——乐府曲调,即折杨柳。以伤心之词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
★141、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42、梅子的成熟 ——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43、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4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145、周公吐哺——求贤
146 望帝啼鹃——哀切的思念
147、塞上长城——守边将领
148、封狼居胥——建功立业
149、六月飞霜——指冤案
150、结草衔环——报恩
151、请缨:——请军报国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4课 鉴赏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形象
【学习要求】
识记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并识记相关的动词。
【考点要求】
画中品诗,练习诗词内容在现描写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知识梳理】
意象——————————意境————————————情感
1、 情景关系
① 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自古逢春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分析:直叙胸臆,运用“
”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幅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
②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许浑《谢亭送别》
分析:“红叶青山”构成了
的景色,反衬作者的
【解读原则】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解读思路】
① 了解常见意象的普遍意义
月:故乡明月
闺阁之情:
悲欢离合:
② 品味修饰意象的语言色调
★抒发喜悦、赞美之情,意象大多色彩鲜艳、亮丽;形象大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轻松活
泼、美丽动人。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宋〃张先《画堂春》
分析:上阕写莲子长得参差不齐,可见其
;“霁”暗示
;描写的画面中有
山清水秀、水天一色、飞鸥展翅、游人闲适。下阕色彩鲜明,有轻衣的
色,荷叶的
色,两相映衬,显出自然景物的
,构成了一幅纯美的
★表达哀怨愁苦之情,常常用冷峭黯淡的寒色字词来修饰意象,或直接选取衰败、凋零、残
缺、孤独的意象,以起到烘托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秋思》
分析:第一句选取了
三个意象,分别用
三个字加以修饰,
点出秋天的
;第二句三个意象
,前两句运用了
手法,眼前之景勾起游人的心中之思。古道
,三个意象写尽了
,共同呈现出了一种
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旅人必定
,再加上夕阳
的色调,更加渲染
了悲寥的情绪。由此,一个飘零天涯的落魄人的形象终于刻画完成。
③ 寻找意象的特征,明白其比喻意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分析:诗人用
,喻体的特征是
从而很好的表现出本体的
④ 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联想的空间
理解意象的多元性,用生活常识补充诗中省略的清节,把握诗人的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列举这首乐府诗中主要描写了那些意象?请具体分子其中情与景的关系。
主要意象:
情景关系: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5课 诗词中常见形象的分类
【学习要求】
听懂对所举诗词中形象的具体分析,并能独立完成形象分析任务。
【知识梳理】
1.白云、青山、苍天与空山等意象常常表现为一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2.诗中的“山林”与“宫阙”常常表现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宫阙:也指
山林: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心生怨愤而转向
的形象的代称。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 “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
奈何偶昌遇,独见遗草泽。
——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
分析:抒发了诗人
3.咏物诗常常借助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诗人的情思、理想和节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诗中写尽了梅花的
的气质,表现了作者的
,咏物和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分析:“竹林”“明月”的特征与诗人的
的心理状态相契合,表达了诗人追求
的志趣的情感。
4.意象的并列与组合揭示逻辑关系,或用几组词组的并列叠加体现诗词的
,增加读者的
山下孤烟远村,无边独树高原。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
分析:纯粹空间意象的并列,营造出一幅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1.诗的类型:
,诗中的物象是:
2.具体分析诗中物象体现的象征意义。
3.诗中的手法是:
4.具体分析这种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训练第1课 诗词中常见形象分析
【作业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作业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拟古九首(其九)①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
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方法归纳】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①考查较为熟悉的作者,虽不是考查代表作品,但多接近主创风格
③ 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诗词的写作背景
④ 读懂诗词后附的注释中的暗示
2.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神态等描写。
3.答案构成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检测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
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
下了这首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他们死
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
不见,江上数峰青”。
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6课 鉴赏诗词作品的语言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等级为D
【考点简析】
1. 品味诗词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 理解关键诗句的含义、色彩、情感及表达效果;
3. 分析诗眼或炼字;
4. 概括语言风格的格调、色彩、境界及情感。
【命题趋势】相对稳定
【知识梳理】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词性改变后,易为诗眼)
作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唐〃王维《送别》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王维《过香积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要根据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联想,补充诗人有
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分析:三番问答,六句话完成,却用
,精简为二十个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分析:“一杯酒”因为常见而给人丰富的暗示;用“
”烘托出阳春烟景、相聚之欢;“
”联想到流转与漂泊;“
”引发故人之情。处“江湖”而听“夜
之情。可见: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想念,
深宵不寐。这般情景,竟是延续了十年之久。
楼船夜雪挂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分析:名词意象叠加的
”相对独立,“
。留有想象
的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
分析:两个画面的叠印,属于画面的直接拼接。体现诗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唐〃杜甫《月夜》
找到并具体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7课 鉴赏诗词作品的语言(二)
【知识梳理】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
3.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是意图和情感侧重点。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分析:倒装类型
4.炼字手法的广泛运用
诗眼:一般指
,重点分析在
方面的运用。
炼字:用最妥切精确、形象生动的词语描摹食物或表情达意,重点分析
方面的作用。
【解题思路】解字、译句、意境、修辞、效果、情感
山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
分析:炼动词“弄”,
之意,云破而月来,月来而有花影。
修辞,把“花”
,赋予它人的
,使宁静的画面有了
,构成了一幅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炼形容词
一种情况是形容词的重叠使用(叠字),一种情况是形容词的活用。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晴景》
宋·王安石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叠字“
描写,暗示
的场景,花香与花色吸引着蜂蝶过墙而去,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雨后美景的
★炼数量词、虚词
①叠字——强调作用,艺术表达效果
②拟声词——形象生动
③表颜色的词——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表现情感,渲染气氛
抓住表现色彩组合的词语,体会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抓住表现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体会情感色彩的浓度。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分析:具体分析诗歌的颔联中用得精妙的两个字。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8课 诗词中常见的表达语言特色的词语
【学习要求】
表达语言特色的词语要求记忆,并能够准确判定;词语的特点要求了解。
【知识梳理】
1.清新:特点是
,不落俗套。多用在写景诗中,诗风较亮丽,语言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多包含喜悦之情。常见于
诗。代表诗人是
,陶渊明的特点是
2.平淡:也称
,特点是用语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返璞归真。平淡的语言也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代表诗人是
3.绚丽: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4.明快: 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善于写新乐府诗的
5.简洁:也称
。代表诗人是
6.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和雕琢。
7.含蓄:特点是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读者自己体会。
8.自然: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9.工丽: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10.直率:特点是
11.委婉:特点是
内心情感。
12.清幽: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13.雄奇: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14.奔放:特点是
。代表诗人是
15.悲慨:特点是
。作品多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16.沉郁:特点是用
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
,作品充满着
的忧郁色彩和
繁华事散逐香尘①,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落人②。
——唐〃杜牧《金谷园》③
【注】①繁华:指当年金谷园中的繁盛景象。逐:伴随着。香尘:指贵重熏香木材沉香木的粉末。②东风怨啼鸟:是“啼鸟怨东风”的倒装句。坠落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③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
1. 诗人对景象荒芜的金谷园遗址的描写,描绘出一种什么境界?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2. 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语言
【课前练习】1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注】①欹:倾斜。②谙:熟悉。
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课前练习】2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唐〃刘禹锡《蜀先主庙》①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首联“千秋尚凛然”中的“尚”字有何妙处?
【方法归纳】
1.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 答题要领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与另外一个字相比较,哪一个用得好?为什么?
【解题思路】解字、译句、意境、修辞及效果、情感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级。
【考点解析】
高考通过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评估考生的文学品位。
【命题趋势】稳定
【学习要求】
准确判定修辞手法,并按照解题步骤,利用术语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喻的类别:明喻
,,,,好象,,,,一样
,,,,似的;,,,,成了,,,,;,,,,变成了,,,,
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
一个本体,多个喻体
通感(移觉)感觉上的转换
【答题思路】比喻修辞,把
B ,两者的
特征相似,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抒发了诗人因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苦晁卿衡》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答题思路】比拟修辞,把
比作人,赋予它人的动作(情感、姿态、语言等),形象生
动的写出了
,抒发了诗人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开篇问题引入,
;中间设问
,;结尾设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有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以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也可以
用特征代替人。作用是使语言简练含蓄。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宋〃仲殊《南柯子〃忆旧》
【注】①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修辞?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二)
【学习要求】
准确判定修辞手法,并按照解题步骤,利用术语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
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对或相近。作用是: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富有节奏美(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试写一个例句: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突出、更鲜明的表
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作品意蕴;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
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唐〃李益《塞下曲》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情感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用隐语表达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全部用名词或名次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作用是烘托气氛,创设情境,表达情感。①凝练美;②简远美;③含蓄美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白朴《天净沙〃秋》
【作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
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抒情手法
【学习要求】
记忆间接抒情的7种手法,并能够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知识图表】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梳理】
作者在诗中袒露胸怀,不加掩饰的抒发感情,方式直观。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象或客观事物中,通过描写来抒发情感。
江青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
作者借助某种事物的特点,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常用移情手法,把情感转移到客观事物上。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抒情手法(二)
【学习要求】
记忆间接抒情的7种手法,并能够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知识梳理】
包括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通过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将情感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描绘景物或场景来抒情。间接
而含蓄。①景中寓情 ②以景结情 ③缘情写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分析:清·王夫之《姜斋诗话》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借历史上的任务或事件方面的经验或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多见
于咏史诗。
台城六代竞繁花,借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唐〃刘禹锡《台城》
援引史实和典故。
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作品意蕴;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
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王昌龄《从军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这一表现手法的。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词作品中的描写技巧
【学习要求】
学会主要描写技巧的分析方法,并准确判定及分析其效果。
【知识梳理】
描写技巧有: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与工笔、以小见大、诗中有画等等。
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来陪衬与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利
用衬体从反面作背景,来衬托主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感染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分析: ① 颜色对比
② 光质对比
也称虚实相生。作用是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时空,充实内容。 “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景、实事、实境。 “虚”包括①
“虚”的描写需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衬托中反衬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
,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侧面描写多是景物描写。作用是留给读者无线的想象空间。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语言简洁,不施色彩,只勾勒其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请具体分析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理解诗词作品中的常用典故
【学习要求】
整理并基本识记常用典故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文艺表现手法
“比”为比喻。“兴”指欲言此事先言彼事。“赋”指铺陈其事,多角度的进
行铺叙陈述。
诗歌的生命线。作用①化抽象为具体;②含蓄深远。
多用于浪漫主义诗歌,与夸张相关联。
此外,还有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等手法。
二.诗歌中常用典故
1.投笔: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2.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6.鸿雁: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7.尺素: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8.青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10.五柳:“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号为焉。”
11.东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三径: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3.劳歌: “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14.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柳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雕虫: “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20.鸿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1.杜鹃: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2.鹧鸪: “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23.黍离: “禾数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5.商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6.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8.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9.鸡黍: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1.梅花落:“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2.霓裳羽衣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3.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杨柳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5.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训练第3课 诗词鉴赏术语树形图
【学习要求】
识记基本的诗歌语言鉴赏的术语,了解其特点,并能够准确判定及分析。
【知识提纲】
1.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树形图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古体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诗乐府诗:标题有“歌”“行”“曲”“引”“吟”等名称
绝句五言绝句
古近体诗(形成于唐代)七言绝句
典五言律诗
诗律诗七言律诗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以两宋成就为最高。
曲:又称“词余”,元成就最高套数
2.诗词鉴赏术语树形图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修辞手法反问 反复 排比 对偶
叠词 双关 列锦 互文
鉴赏用典 对比 设问 顶针
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渲染与烘托 衬托与对比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正侧面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与细描 以小见大 诗中有画 观察角度变化
赋比兴 联想与想象 象征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 似褒实贬 似贬实褒 篇章结构——开篇点题 引入下文 总领全诗 过渡 承上启下 总结全诗 卒章显志 深化主题 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训练第4课 鉴赏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
【课前练习】1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斜照深秋雨。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具体分析这首词划线的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课前练习】2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人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唐〃杜牧《齐安郡晚秋》
具体分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方法归纳】
1.题目类型: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解题步骤
①区分要求,设题是要求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答题,或者兼而有之。
②对手法类型的具体判定并分析。
③解释手法运用的好处和表达出的情趣(理趣、志趣)。
3.解题格式
①判定类型 ②具体分析 ③效果与作用 ④情感
①判定类型 ②具体分析 ③情感
开篇点题 引入下文 总领全诗 过渡 承上启下 总结全诗 卒章显志 深化主题
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
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注】“宝钗分”,古代情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学案
第15课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层级
【考点简析】
①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
即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趋势】
①取材范围 以唐宋诗词为主
②题材特点 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和即事抒怀诗,也有咏物诗和咏史诗
③命题角度 主要是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设问角度包括对
的认知理解。
【解题思路】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主体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了解时代特征和风貌,有助于了解作品的整体特征
★诗词前的序有助于对作品背景、创作缘由、经过、情感基调和诗词内容的理解
☆了解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知识梳理】
1.思想情感的具体内容
①思想内容用语
忧国忧民的
国破家亡的
游子逐客的
怀才不遇的
报国无门的
建功立业的
自由悠闲的
秀美山河的
亲情友情的
归耕隐居的
黑暗官场的
离别思念的
贬官谪居的
时光不再的
②情感用语
寂寞 超脱 豪迈 婉约 思念 怀友 题赠 愉悦 欣喜 郁闷 忧愁 孤独 凄清 悲观 失落
伤感 激昂 奔放 乐观 豁达 仰慕 激愤 恬淡 闲适
2.思想情感的具体分类
①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之情。
③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生活杂感
寄情田园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⑤送别感怀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3.评价思想情感的专用术语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语言浅显易懂,主旨深远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作业】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唐〃李贺《金桐仙人辞汉歌》
请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情感。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哥帮帮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