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部电影喜欢看很多遍 电影是不是越大越清晰能从电影中找到从前的自己

每日一部电影(2014年9月)
&九月小结:一个月过去了,虽然中间有了几次旅行,还经常因为有其他事耽搁,但最终还把这件事坚持下来了,略感欣慰吧。这一个月我很明显地感觉得到自己的变化,收获非常多。以前总想从观感中写出点什么深刻的东西来,现在的心态更平和了——记录电影中触动你的台词和享受电影,这个最重要。之后的日子里会更忙,更没时间,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不给自己找太多借口。美妙的九月,再见!
&&&#每日一部电影#—《音乐之声》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看音乐剧的电影实在是太美好了,特别是这部经典之作。很多时候我尽量不让自己去迷信奥斯卡的电影,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看与写,我真的觉得获奥斯卡的电影确实非常的好,你可以从中看到主创对剧本、音乐、画面、摄影、服装等各个方面极致的追求,而我想电影的经与普通应该就是制作上“过得去”和“极致追求”的区别吧。
&附电影经典台词:
& & ——玫瑰上的雨滴,小猫的胡须,光亮的铜壶,温暖的羊毛手套,有细绳的褐色包装纸,这些都是我心爱的事物。女孩们穿着白衣,佩着蓝缎带,雪花落在我的鼻子和睫毛上,银白色的冬天,融化成为春天,这些都是我喜爱的事物。当狗咬时,当蜜蜂蛰时,当我感到伤心时,只要想起我最喜爱的事物,我的心情就不会,如此糟了。
& & ——我的心澎湃欢喜,宛如鸟生新羽展翅飞去,自湖滨遥向枝头高栖,我心呢喃低语仿佛钟铃,自教堂乘风徐徐而来,欢笑一如小溪清清,蜿蜒婉转,川流石头间。彻夜高歌,就像云雀习祷,喜悦轻盈。
——我一向渴望着冒险,做我不敢做的事,现在我面对着保险,为何我如此害怕。
——院长常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在某处,他会开启另一扇窗。
& & ——你需要追求你自己的生命
——我的童年也许坎坷不顺,我的少年期也许悲惨暗淡,但在这些伤感的过往岁月里,总有时候真诚存在其中
——男主:“你挺立于此,爱着我,是否你该如此?”女主:“所以,在我的过往岁月里,我一定做了什么好事”合:”真爱不会凭空而来,善有善报。”
&——女儿:“妈,当你认为你爱某个人时,你要怎么办?我是说当你不再爱某人,或者说他再不爱你时”妈妈:“你会哭一场,等待太阳出来,每次都可以这样。”女儿:“有许多事我认为我应该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有时我觉得世界末日近了,但又觉得这刚开始。”妈妈:“你16岁
& 快十七岁了 &生命才要开始
&有个好人触动你的心灵 &你突然感到心悸”女儿:“ 当发生时
& 真的发生时 &一切都改变了
&我仿佛知道 &每当他叫我时
&心中小鹿就乱跳”妈妈:“你梦想的生活 &很想实现
&而你却成为人妻了 &你属于他
&你会以为这种过程 &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亲爱的你16岁 快17岁了 &耐心等待
&耐心等待 &他来临”
&#每日一部电影#—《追梦女郎》日下
&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叫“dream
girls”的女子团体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举世瞩目的女子天团经历的各种顺境和逆境,并最终在摆脱种种商业运作后找回自我的故事。这部电影是以歌舞剧的形式表现的,里面的歌曲励志又好听,重点是碧昂斯是主角。嘿嘿。
& #每日一部电影#—《八月迷情》日下
&这是一部非常美妙的电影,欢快动听的音乐贯穿始终,童话般的剧情和精致唯美的画面真是让人醉了。这部讲述一个小男孩利用极具天赋的音乐触觉寻找的亲人故事的电影会让人更加进一步地理解音乐并且享受音乐。下面附电影里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台词,一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我觉得到处都是音乐,在风里、在空气里、在阳光里,将我们围绕,只要你敞开你的心扉,你只要用心去听。
&——有些时候,这个世界会让你很沮丧,但是我相信音乐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话故事一样。
&——音乐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音乐总是以它特有的方式,令我们为之神魂颠倒。不用语言,也无需画面。&
& &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你所要做的就是去听。
&#每日一部电影#—《one hour
photo》日下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自闭孤僻的相片冲洗店店员sy,因为渴望成为完美的家庭的一员而收集了一位女客户Mrs
youkin多年来的家庭照片,并且还想尽办法接近这位女客户和她的孩子。但一次意外的发现,让sy知道了Mrs
youkin的丈夫有了外遇,这个看似完美的家庭变得有了瑕疵,不再让人向往。sy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就对Mrs
youkin的丈夫做出了一系列威胁惊悚的动作,最后被警方抓获。豆瓣上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一位孤独自闭的老男人意淫的故事,我很认同。电影的表达比较含蓄,很多画面没有直接播放,有些表述也不是很直接。比如最后一幕,sy对讯问他的警察说我想问最后一个问题:“先生,你是一个有家庭的人吗?我猜测你的答案根据你手上的戒子你有家人,这让你成为一个很幸运的男人。我也可以根据你目前的工作状况推定你是个好人,也是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好爸爸,你很高兴你如此幸运。你不是那种会欺骗自己太太、伤害自己的家庭、背叛家人的信任的人;你从不会谩骂或者虐待你的孩子,也不会让你的小孩有可怕的记忆,你从不会逼迫自己的孩子做些小孩不该做的事,你从来不会拿恶心的相片给你的小孩看,并叫他做同样的事,你不会对待你的小孩像只动物一样……”其实这部分就是sy在讲述他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你可以知道他的所有不健全的人格和诡异的行为都是童年的阴影造成的,所以他特别渴望一个完美的家庭。sy是个可怜的人,而全世界又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可怜人,他们不得不承受着各种“大人们”的坏品行所造成的心理的阴影,不敢爱、不敢需要,却又渴望爱、被人需要。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生命中真的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你不能要求上帝给你一个怎样的父母,但是你可以选择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孤僻?自闭?戾气?尖酸?坚强?健康有能量等等,这全都是看你自己。走出阴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不成为别人坏品行的奴隶的反抗,也是一种独立能自主的自我救赎的精神。所以各位遍体鳞伤的孩子们,加油。
&#每日一部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日下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佛教的书,叫《山中花开》,描写的是一位韩国非常受人尊敬的修行者法顶禅师在山中独居的生活点滴与感悟。看完这本书,你不由地敬佩那些顶尖的修行者,他们是极善之人,他们愿意不为任何私利而普度众生,同时他们也是极乐之人,因为他们不被凡俗所困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僧人养大了一个孩子,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一点点地帮助他驱除他心中的“恶”;但当这个孩子到了青年的时候,一位女客人的造访让这个孩子有了淫欲和占有欲,并且还了俗;在这个孩子还俗后,因为妻子的背叛在冲动之下激情杀人成了杀人犯;服刑期满后,他又回到了庙里为洗脱自己身上的“罪”与“恶”,最后获得灵魂救赎的故事。其实这部电影我并觉得拍得并不是特别好,不知道为什么豆瓣会给这么高的评分。画面虽然简单质朴,但是不够精细,给人感觉像一部纪实电影的品相。再说演员,一部小成本电影的演员都是新人可以理解,但是演技实在是拙劣,让人不能忍受。最后再讲内容,百度影评有说这是一部讲述人性的救赎的复杂电影,就我个人的感觉是,救赎应该把重点放在“救”上面,一个万恶的人在佛教的影响下向善,这是佛教的魅力,也是宗教的力量。可是看完整部影片,我根本感觉不到佛教的精髓以及它对人的影响。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探讨宗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说你知道一些经文的含义或者说看过一两本关于宗教的书你就能够说出一些道道来的,它是需要你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感悟、实践并且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过程的。所以这部看似讲述佛教救赎的电影探讨的内容太过表面化了,根本没有体现佛教的魅力和精髓,这可能也是它成不了经典的原因吧。
&&&#每日一部电影#—《阳光姐妹淘》日下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成功商人的妻子娜美意外遇上多年不见却患有绝症的中学时代“sunny团体”的小伙伴春花,为完成春花的心愿,娜美想尽办法找到“sunny团体”的其他成员,最后七名成员终于在春花的葬礼上再次重逢的故事。电影以回忆过去和现实现状交叉讲述的方式展开,时间的交错让人感觉故事更加连贯。
前几天我去南宁,住在雪晴家,一张小小的床上挤着我们俩不瘦小的身躯,她还是和以前一样胖胖的,肉肉的。我们一年只能见一两次,所以见面总有很多话要说,内容都是离不开“我们四儿”。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们也不例外。高中三年,我们四个人一起吃午饭,周末一起到处晃晃吃吃喝喝,一起讨论暗恋的男生,一起紧张学习,一起畅想未来。虽然我们和电影里“小太妹”类型的小团体相比,实在平淡太多,但我们却不觉得乏味。现在我们四儿和其他人一样,工作着恋爱着,我算是最没着没落的,但是她们的支持给了我最大的依靠,我也很知足。我们四儿每年都会聚,不会失联,所以八年来我们的感情依然很好。其实姐妹情感有时候就想亲情,不会刻意去在意怎么经营,甚至有时候会短暂的遗忘对方,但是再见面时依然还是亲切。所以我经常会觉得,友情越是这样,越能长久。
& #每日一部电影#—《熔炉》日下
& &哭,一直哭,一直都在哭。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整个眼睛都已经肿了,看片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不能自己。这部电影是以韩国的一个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的,讲述的是一个聋哑学校的美术老师到一所偏远聋哑学校后发现这里有的孩子被校长、老师性侵犯,然后艰难为孩子们维权的故事。它毫不掩饰地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司法的不公和民众的冷漠,并把你从常规电影中正义战胜邪恶般的梦幻国度中狠狠地摔到了冰冷残酷的现实里。电影的结尾,人渣没有得到严惩,弱小的民众力量依然在正义的道路上艰难地坚持着,那句“我们不是要改变世界,我们只是不想被世界改变”感动着无数善良的人们,让无奈于社会强大势力的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妥协的力量,一种坚定的精神,一丝人性”善“的光芒。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讲“网友”的,说在路上看见老奶奶跌倒不扶,回到家立即上网大骂路人没有爱心公德心的,是“网友”;自己昧着良心用地沟油、收红包,却在网上对黑心企业和潜规则痛心疾首的,也是”网友“;平常嚣张跋扈但看到”我爸是李刚“就停不下嘴的,还是”网友“,”网友“就是那个网络世界正义的化身、现实生活丑陋平常的路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只是爱说说而已,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小世界,真正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太少太少。我常在想,我的一生究竟是什么能让我不再空虚、不再迷茫、不再感觉无意义。我后来想明白了,那就是帮助别人的时候。说起来好像教科书一般,但是我是真的能感觉那种快乐和满足感。因此我时刻告诉自己,不要做一个冷漠的人,虽然过去我确实也有不少冷漠的行为,为此我感到很羞愧。但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我都想成为一个为公平正义、为救死扶伤、为帮助弱小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的人,而不是整天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伤春悲秋。我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我、还有很多比我更有正义感和善心的人们而变得美好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以下为百度网友对真实事件的描述)网友1:真实的事件很惨。《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当然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做了相应的艺术加工,真实情况要残酷的多。真实事件的两个救助孩子的主人公均为男人(至于小说和电影都改成一男一女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其一位职业为律师,另一位职业为医生。当然牵扯到这件事中的人不止于此,其中律师是通过一个在该聋哑学校作教师的朋友了解这件事的,但就在二人准备开始为孩子们维权起初,教师朋友便因对方势力过大而遭到暗杀,另外和此事牵连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相同原因失去生命。律师本来青年才俊,在事业上一片光明。但因为执着于这件案子而被迫离开律师事务所,他拖着三个孩子(性侵的受害者),后来又身患癌症,却在这条艰难的诉讼路上走了七年。后来律师遇到了医生,有了医生的支持,律师拖着病体,两个人一起共同抗争,他们不畏艰险,受到一次一次的挫折却迎难直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直接证据,但最终罪者却因为种种潜规则而没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他们收养三个孩子中的小男孩因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而拖着犯罪者之一卧轨自杀,另两个孩子也强行被孤儿院从律师和医生身边带走。律师受到极大的打击,已经病入膏肓,却仍没有放弃抗诉,最后因抗诉而被高压水枪射击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医生继续着抗诉的道路却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以自杀的方式来换取公众的关注,并在自杀前留下几万字的遗书,把该事情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在网上传播后,这才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于是相继有了小说、电影,终于引起了当局的重视。该事件也拉上了帷幕,但是斗士已经死去,知道真相的人却并不多,笔者也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个事件,仅尽微薄之力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个中原委。不管怎么说,原事件是一个惊心动魄而残酷的多的故事。
& & 网友2:我朋友是韩国学生,他告诉我了一些细节。这个片子去年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热门的,韩国民众对此也是反应强烈。这个案件事实上是2005年爆出来的,但由于‘证据不足’,罪犯们没有收到相应的惩罚。那个时候校长并没有被判刑,只是他后来死于癌症(便宜他了啊!!!)。之后,正义人士始终在收集证据上诉抗议什么的,屡败屡战.由于这个影片在2011年引起的社会舆论,加之一些新的证据出现以及测谎技术的应用,法院之后追究了相关人员的罪责,对罪犯依法判刑11-12年不等(太短了,真应该把他们送北韩去终生挖矿!!!)。但很让人心寒的是,地方政府直到2012年初才勒令学校关停,把学生转到其他残障学校。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影评,写得很好,特此分享)电影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织梦者,为我们创造着五彩斑斓的梦幻,但有时它也会讲述一个比我们认知的世界更真实的故事,《熔炉》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当我们终日都生活在表之以书、宣之以图正常人的世界中时,一个弱势群体骇人听闻让人绝望的故事,一份无法被熔的良知,带给我的震撼是如此的强烈。
    看这部电影,自感从镜头,灯光,演员来评述这部电影,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并非不好,而是这部电影带来触碰心灵的真实,给人的一种悲伤和绝望,让在这部电影中的我谈论这些所谓的专业观点好似一个笑谈,如果说在之前我对韩国电影的观念,都只是限于“粉饰国家的花瓶”,那么看《熔炉》则让我对韩国电影和电影人发出了由心的敬佩,真实就是这部电影最好的答卷,电影的开始定格在了一个常年被浓雾覆盖的小城雾津,三个聋哑学校的小孩本应该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和爱护,却在自已的童年遭受了被校长和老师性侵的悲剧,富有正义良知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和人权运动者柔珍揭发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情,政府之间虽互相推诿,但最后电视台的曝光让这群衣冠禽兽被警察绳之以法,电影若在这里结束,那这又是一个正义会战胜邪恶的故事,但其实电影中的“熔炉”才刚刚开始。
    法院开庭,电影中我本以为法律必会对已经有着铁一般事实的罪人已最严厉的制裁,但揭发事情的哑语美术老师男主角仁浩随着开庭而来的是给自已介绍工作导师的劝说,对方辩护律师金钱的诱惑,母亲的不解,家庭的困局,虽然他一直自已坚守着自已的良知,没有被这金钱与权势的“熔炉”所融化,孩子们也勇敢的挺身而出在法庭上指证那些伤害过她们的衣冠禽兽的暴行,但这并不大表其他人不会。学校的保安,医院的医生,公诉的检察官,甚至这群孩子的亲人们,都没能经受住或权势或金钱的诱惑,泯灭了自已的人性和良知,造就了电影最后悲剧性的结局,电影面对现实始终都是一个讲述者,这种非正义性的胜利在电影中是如此的少见,但却又如此的真实。
    我们终日电影中看到的总是正义得到伸展的正文化,最后一句台词总是留给战胜邪恶的英雄,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局是现实中连摔倒的老人很多人都不敢前去扶起,那么再由此看电影中作伪证的保安,医生,被金钱收买放弃起诉的家人,直到最后大逆转销毁证据的检查官,这一切的展现只因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真实的事实,现实比电影更有戏剧性,这里或许就是最好的展示,平心而论,当我们道貌岸然的谴责这些人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像电影中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那样挺身而出呢?飞蛾扑火的正义,还是事不关已获得利益的苟且安生?至少在我认知的世界中更多的普通人会选择后者,名誉财富权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这熔炉的试练,良知的坚守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一钱不值,但正因为这个社会还有这种不被熔化的精神存在,正义才真正有着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电影的原话,坚守的就是一颗充满良知的仁善之心。
   电影2011年的上映,最终震惊整个韩国,这帮在2005年犯下如此泯灭人性罪行的校长和收贿受贿者都获得了应有的惩罚,韩国甚至为之修改了宪法,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却永远也无法挽回,比如童年和生命……
&#每天一部电影#—《林肯》日
&我是一个天生对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的这些东西没有太强领悟能力的人,我爸跟我说了很多次我们家族中各个成员的关系,我至今都是懵懵懂懂;我在政府部门工作三年,依然搞不明白政协和人大的区别。所以在几乎不了解美国历史的情况下完全理解这部充满政治元素的电影,对我来说难度实在太大了。联邦、议会、投票、权限、法院、修正案、立法,这些词让我晕头转向,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更是云里雾里,虽然大致内容能清晰地知道这是一部讲述林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所做努力的影片。
&&#每天一部电影#—《教父》日下
&我很少面临没有选择的困境,我可以选择去哪所学校读书、学什么样的专业,可以选择要去哪座城市、干什么工作,我还可以选择将来要不要结婚、生孩子等等。总的来说我很幸运,因为在我敢于选择自己生活的时候,我还有得选。其实一个人的一生真的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比如有什么样的父母,父母给你什么样的教育,周围环境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不受人控制的。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我妈常说我太过顺利,这些顺境让我不太容易宽容,对待别人很苛刻。我常反省,什么是苛刻?我只是觉得我一个最最普通的中国女公民都能办到的事,别人也一定能办到,为什么会是苛刻?后来我弄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最最普通的中国女性,因为最最普通的中国女性都想着找个好依靠,可以安逸富贵相夫教子地活一辈子,她们不独立,也不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些什么。虽然我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它真的就是事实。后来,当我不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的时候,我懂得了一些包容。柴静曾经说过:“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知道了因果就有了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懂得尊重。这部电影的男主角麦克,是黑社会大佬的小儿子,一直过着置身事外的逍遥生活。一次父亲的受伤让他走进了尔虞我诈的家族斗争中,随着接班人哥哥被谋杀而彻底接管了家族生意,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影片最后一幕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麦克杀光了谋害家族的和叛徒,不幸自己的亲姐夫也在其中。接近崩溃的姐姐找麦克理论被麦克的妻子撞见,麦克的妻子与麦克是在麦克还未卷进这些纷争时相爱的,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丈夫会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于是质问他。麦克犹豫了很久,最后否认了。妻子大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心地去倒水。这时帮他做事的手下进来把消灭仇家的消息向他汇报,并对这位新的接班人表示尊敬。这时一名手下走到门边准备把门关上了。镜头里,门的这边是妻子在倒水,但眼睛一直盯着麦克,表情十分复杂;另一边是手下人正与他庆祝。门缓缓地关上,妻子和麦克被分隔在了门的两边,妻子的身影在门后渐渐地消失,这好像预示着麦克与从前那个纯真善良的自己彻底告别,也预示着他与妻子从此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电影结束,我没有任何主观的情绪,我知道这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这是一个孝顺善良的孩子不可选择的责任,也是一个身份、环境不可左右的结果。一切都合乎情理。
& #每天一部电影#—《美国丽人》 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常态”是这部片的最大特点,剧中的人物,是你,是我,是我们的父母、邻居,朋友,也是我们周围所有庸庸碌碌活着的人。在美国这几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环境中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他们的压抑,他们的抱怨,他们的困扰,也正是我们正在经受的。为了还房贷拼命提高销售业绩,为了保住工作忍气吞声,因为忙碌失去了生活情趣,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刻意的叛逆,为了躲避简单粗暴的管教孤独怪异……很多人说这是经济转型的疼痛期,我认为不全是。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你野心勃勃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你懦弱都会受气,你得不到关注就会敏感偏激,这一切和环境没有太大关系。后来,剧中的人物都找到了释放的出口,男主角骂了老板辞职了,女主角和销售冠军婚外恋了,叛逆和怪异的孩子恋爱、滚床单、吸毒、离家出走了。在一切好像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的时候,男主角被杀了,女主角婚外恋被发现了,一切又好像回到了痛苦的原点,甚至更加痛苦。这部电影是我第一部不想去了解导演想表达什么的电影,对,没错,不想知道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我只想慢慢去领悟它,在经历更多之后。又或许它本身就是无解的,只是让你知道人生来就有很多痛苦,要更感恩身边每一件让你快乐的事,也可能是这样。
& 附电影经典台词:
& —当男人看到我就想跟我上床,这代表我能当模特儿,这样很棒,因为当平凡人是最惨的。
&—一个人命中注定的事一定会发生。
&—我只是个义无反顾的平常人。
&—那一天我突然发现,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生命,一股慈悲的力量,让我知道其实我不必害怕,永远不必怕。
&—有时候这个世界,拥有太多的美,我好像无法承受,我的心,差一点就要崩溃。
&—你学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你不能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辈子只能靠自己,很悲哀,但是事实,越早学会越好。
& —这只是沙发,不是你的人生,这只是物质,你却把物质看得比生命重要,太荒唐了。
#每天一部电影#—《上帝之城》日下
这是一座被上帝遗忘的城市,这里充满了暴力、抢劫、强奸、毒品、枪弹,这里的孩子很小就加入到那些所谓的帮派成为“兄弟”,他们杀掉比他们大的流氓然后称霸,称霸后又被其他的孩子再杀掉如此循环。成长在这座城的阿炮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无可奈何,想过成为流氓,却因本性驱使下不了手而断了念想。最后因拍摄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而成为摄影记者。其实摄影记者一直是我想成为职业,这个职业能够记录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各种平淡或者激烈的事情。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那种可以为了记录某种暴力、战争冒生命危险的人,但是现在,我想我的想法可能已经不同了。我最喜欢的报道摄影家是《美国国家地理》的Steve
McCurry,我正是看到过他拍的一张照片而被深深吸引想成为一名报道摄影师。其实报道摄影师是所有摄影分支里最苦又最不赚钱的,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足以说明它的魅力。这部影片是在真实的故事上改编的,里面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你可以想象在里约日内卢这样一个贫民区中,这些孩子就拿着枪到处杀人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导演们、摄影家们依然选择深入巴西,走进这些贫民窟,去了解、去记录、去报道,我觉得这绝对是超越了经济利益驱使的,它应该是某种类似信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人勇敢、无畏。
附电影台词:
——一张照片可以改变我的一生。
&——你们要念书,才能离开贫民窟。
#每天一部电影#—《毁灭之路》日下&&&&&&&
这部电影讲述芝加哥一个黑社会老大鲁尼的养子迈克尔,一直为鲁尼效力,但因他的大儿子麦克的一次好奇心,偷偷跟踪他目睹了鲁尼亲生儿子康诺杀人的场面而招致杀身之祸。随后迈克尔的妻子和小儿子被误认惨遭杀害,从此迈克尔走上了逃亡复仇的道路。影片的最后,迈克尔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了断后带着儿子来到海边的亲戚家却遭人枪杀,小麦克手里拿着枪指着凶手却下不了手,最后迈尔克用自己最后一点余力开枪将凶手杀死,随后也咽下了自己最后一口气。在小麦克在自白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到父亲唯一的恐惧,就是他儿子步他的后尘。“其实大多数父亲的爱都是很深沉的,它不像母亲的爱那么直接、那么浅显,它包含的东西特别厚重。在中国,有很多很多的父亲母亲都是愿意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受苦受累的,为的只是让下一代有个更好的平台和生活。其实我对这种观点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人的天性里是有依赖和懒惰的成分的,如果一个人很轻松地做到了某些事得到一样东西,那他是不会去了解和学习做成这件事的技能和得到这样东西需要的努力。因此一个没有受过苦的人是不可能成长的,一个巨型婴儿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很难生存的,除非被一辈子保护着。所以我并不提倡父母为子女创造什么条件和平台,也许你提供的平台并没有他自己创造来的高,但是却可能扼杀了他的创造力。当然电影里的又是另一种情况,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父爱被讲述太多太多了。
#每天一部电影#—《搏击俱乐部》日下
关于精神分裂,我最早认知是在一部叫做《陀枪师姐》的港片中,当时被抓的罪犯是一个十分懦弱胆怯的男人,办案的警察把他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对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他身上有三个人格,一个是妓女,一个是彪悍凶煞的屠夫,另一个就是那懦弱的自己。人格分裂的起因至今是个迷,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患者的访谈手册,非常有意思。你可以看到各种精神病人在某个领域的过人本领,他们异于常人,但由于他们人数比我们所谓的正常人要少,再加上经常表现出一些极端的暴力行为,因此,他们在我们眼中是异类。但这本书看完后,你会觉得觉得其实什么事都是相对的,他们眼中,我们也是异类,所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常,那只是一种称呼而不是一个标准。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患失眠症的好好先生汽车公司职员杰克,在飞机上结识了卖肥皂的痞子泰勒,后因杰克家房子被烧,求助于泰勒,于是两人成为好朋友。杰克十分崇拜泰勒的生活哲学,并为发泄情绪两人创建了地下搏击俱乐部。后来加入俱乐部的人越来越多,俱乐部的性质也从原来的纯粹发泄情绪演变成各种破坏和犯罪。杰克感觉有些不对,于是想要退出俱乐部时才发现,那个叛逆、残暴犯了多起纵火、杀人、抢劫案的泰勒,竟然就是自己。正是由于长期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又加上严重的失眠症,因此杰克自己人格分裂出了一个强壮、聪明、残忍、暴力的人让自己得以解脱。这部剧的构思很巧妙,也演出也很精彩,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在里面的表现实在是帅到没朋友。剧中,当看到杰克崇拜泰勒那些听起来十分有道理的人生哲学时,我就在想,这个世界真的很怕流氓有文化。泰勒说:“广告诱惑我们买车、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者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非常愤怒……”之前看《老无所依》时,我说过我觉得人生来就是很迷茫的,因为迷茫就容易怀疑自己,如果判别能力不是非常出众,就很容易听信那些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歪理。杰克是这样,千千万万小小年纪就加入黑社会成为古惑仔的青少年是这样,想出人头地被带入传销组织的一大批有学历没阅历、有阅历没文化的人也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教人提高判别能力,因为我自己也不是一个非常有判别能力的人。但是我知道不好就是不好,不会因为它穿了件漂亮的衣服就能变美了。所以不好的东西还是少接触,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干,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丑陋,不用浪费时间在思维的辩论中找到正解,因为它本质就是腐败的,这一点是不可能改变的,就像你杀人了,你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各种体验的,这样的辩解就是很苍白的。
附经典台词:
——俗话说,人们总会伤害他所爱的人,其实人们也会爱上他所伤害的人。
& ——我找到了自由,抛开所有的希望就是自由。
&——不要什么都有,不要做个完美的人,我们要进化,水来土掩。
& ——你已经被物质奴役了。
&& ——插上羽毛不代表你就老鹰。
——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每天一部电影#—《人类之子》日下
这是一部类似《七天》这样讲述未来灾难题材的电影,电影讲述在2027年,人类失去了生育能力,已连续18年没有新生儿出生。主角帝欧因为钱卷进了一场护送一位难民孕妇姬到“人类研究计划”船上的行动中。最后两人在枪林弹雨和厮杀中死里逃生,最终守护了人类最后的希望。对于这部剧我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因为我天生有点逻辑强迫症,在剧中的很多枪弹场面我觉得还不够真实,有些情节也太不符合逻辑。可能是受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响,因为这部片的战争场面拍得太好了,所以其他影片相较之下就失色很多。其实《人类之子》也获得了很多项奥斯卡的提名,而且在十大由胶片拍摄而成的经典电影排行榜中,它排行第二,这说明画质还是很出众的。
附电影经典台词:
——既然命运会做决定又何必烦恼。
#每天一部电影#—《血色将至》/《黑金企业》日晚
这是一部讲述一名普通工人丹尼尔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石油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在之后到一个偏僻荒芜的农场考察发现了石油海洋,最后成为石油大亨的故事的电影。虽然从故事情节来看,它像是一部励志片,但事实上,它是探讨金钱和利益下人性的扭曲,或者说是人性的本质。我并不理解“血色将至”的含义,更不明白导演为什么会把这部电影取名为“There
blood“,因此我更愿意接受把它译为“黑金企业”。剧中丹尼尔来到农场考察后预判这里可能有大型油田,他希望农场的农民卖地给他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今晚能来到这里。我穿越了半个州,最后把目光投在这片土地上。我自认为是一名油矿主,这个行当对我来说是家族企业,我的好儿子HW和我并肩作战,你们中可能有些人见过他。我还鼓励手下把家人带在身边,有家人的陪伴,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滋味。成家了就会有孩子,有孩子就该有教育。所以不管我们在哪儿落脚,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也很乐意为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我要在小波士顿建一流的学校,孩子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未来,他们应当拥有更好的东西。现在,我还要说一件事,请恕我冒犯…我要说的是“面包”。我印象中,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里,任何男人、女人或者小孩子,如果把一块面包当做奢侈品,将是多么的可悲。我们可以在此地挖水井,有了淡水就可以灌溉,有了灌溉就能种粮食,那些曾经不毛之地就会变成良田沃野,等到收获的季节,粮食多得发愁。修建道路、发展农业、提供就业、兴办教育,这只是我们建设计划中的寥寥几项而已,我向大家保证,如果在这里找到了石油,你们不但能在此地继续繁衍,这片家园还将更加兴旺富强。”
这个段话让我想起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的一个形容中国经济政策和国外经济政策的不同的小故事。故事大致说的是有两个财主A、B,他们分别雇了一些人到两块荒地上开荒。A财主这边在荒地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为了解决工人住房问题,A财主就建了一些房子低价卖给工人并允许分期付款,交付完全部房款后,这个房子就属于工人了。根据计算,工人们每个月要拿出工钱的40%交房款,工人们就得可以接受,于是就买下了。后来要解决衣食住行,于是财主又开始建设了超市、电影院、酒店、餐馆、游乐场供工人们娱乐消费。由于工人交完每月房款后手里还有充足剩余工钱去消费,于是这些产业就越来越繁荣。财主有了更多的钱之后,就开始建学校、博物馆、美术馆等一系列教育设施,让工人们的孩子在当地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结果来这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就发展成了一个小镇、一个市、一个州,而A财主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而B财主这边同样想着建房子卖给工人,可是他想的是这里没有竞争对手,他一家独大,所以工人们要住房,必须得买他的房子。于是他就以高价格把房子卖给了工人。工人们每月要拿出工钱的80%交房款,这样剩余的钱就非常非常少了。B财主又想着建设了超市、电影院、酒店、餐馆、游乐场让工人们消费,结果这些消费成了承受高房价的工人们的奢侈品。这些产业也因此发展不下去,最后使得B财主投入的钱收不回来。为了填补这个损失,B财主就开始琢磨要削减工人工资。于是这样一直恶性循环下去,工人们越来越困难,更加买不起东西,最后,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依然那么贫穷和荒凉。这个故事它主要想表达”藏富于民“的重要性。我觉得有些时候中国人的思想就是很狭隘的,真的不是觉得国外的什么都好,但是中国很多思想上的局限性已经确确实实制约了很多方面的发展。在这部剧中的丹尼尔是秉持A财主的观点的,他用他的想法和行动将这个偏僻荒凉的农场变成了繁荣的城市,是他的眼光、理念成就了他。我觉得这些理念就是很好的,多一点这样的商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会有一个很大进步。(探讨人性方面我就暂不多说了,由于每天都要写感受,所以时间上只能允许针对一个方面深入展开。这个问题怎么平衡,我还在思考。)
#每天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日下
这是一部获奖无数的作品,该片荣获1998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大奖,票房收入也一度称冠。当我看完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的精彩程度足以打动每一个观影的人。有些电影是你看完以后会觉得,嗯,不错;但有些电影是你看了之后会忍不住为它鼓掌,这部电影就是属于后者。我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都是胶片拍摄的经典之作,画面感细腻精致之最的我认为是《天使爱美丽》,但让人久久回味和触动最大的,还是这一部《拯救大兵瑞恩》。(以下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军东部战场正打得不可开交,英美联军则于日在法国的大区开始进行大军团的全面登陆,试图从西部直取德军总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队的登陆作战之前,部分分队已经空降到了远离诺曼底的法国内陆地区,试图在破坏骚扰德军的部署能力之后再与登陆的部队集结,以便于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组织进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马特·达蒙饰演)所在的部队就被远远地抛离到了德军前线的后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四,他的三名兄长都在这次战役中相继阵亡。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在得知该消息之后,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该拯救小组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完成登陆任务的约翰·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饰演)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队刚刚经历过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的惨烈激战,伤亡很大,此时米勒已经顾不上闲暇歇息,而必须组建一支小队即刻出发开始拯救任务,他匆匆地挑选了几位身边较为优秀的士兵,然后又临时从别的部队征召了几名专业兵种,在别的部队还在原地休整的时候,米勒的八人小队又开始踏上长驱直入敌方占领地带,在茫茫未知的广阔地域中寻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我觉得是因为它真实。它没有所谓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也不逃避每一个人作为人的本能的小我心理,它用平实、逼真的拍摄手法,描述了那种环境下的每个人和他们的不平凡。下面讲几处我感触比较深的场景吧。&首先是电影的开头,它极近真实地呈现了奥马哈海滩登陆惨烈激战的场面,战火、伤亡,仿佛让人时光倒流回到了那场战役,亲身经历了它的残酷和惨烈。后来看介绍,据说为了达到这种逼真的效果,导演特地请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役军人为主演们安排了一次为期十天的军训。这样用心呈现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普通观众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演员,他们就是剧中的战士、剧中是长官。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不觉得在“演”,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演已经完全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的一个场景是,在大家经历了惨烈激战之后,上级决定让米勒上尉带领小分队去救瑞恩,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想法。凭什么?我们也是为国奋战,九死一生,我们也有妈妈、有兄弟姐妹,他何德何能,凭什么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这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当米勒上尉的士兵跟他抱怨的时候,他说:“我不向你抱怨,我是上尉,根据指挥系统行事,是向上级抱怨,而不是向下级。“士兵又问:“那如果我是你的上司呢?"上尉说:“那种情况下我会说,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任务,值得我尽全力达到目标,我为瑞恩的母亲感到难过,我愿意付出我的生命,我队员的生命,特别是你的生命,来抚平她的伤痛。”从他的语气中,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米勒上尉的讽刺与无奈。作为军人,他明白军人的使命就是服从命令。于此同时,他和他的士兵一样,也在心中愤慨——冒这样随时可能失去八个人生命的危险去救一个人,凭什么?之后,在八个人的小分队上路后,米勒上尉为了使盟军不受敌军埋伏,执意要穿过敌军的攻击区域而不绕道走,使得队中的军医不幸阵亡,让分队的其他成员有了更大的不满情绪。但其实最愤怒的人是米勒上校,他愤怒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任务,为什么自己保不住自己的战友;同时他也很揪心,因为盟军失守就会让战争越打越久,他希望战争可以快点结束,他可以早点回到妻子身边。但同时作为长官,他不能够向士兵坦露自己的痛苦,因为如果他也和士兵一样不满,那么士兵就不会坚持去完成这个任务了,所以他要极近冷酷地去指挥战斗。当看到他默默躲在士兵看不见的地方撕心痛哭的时候,你无比强烈的感觉到他的无奈。这不仅是他的无奈,也是千千万万人的无奈。在战争面前,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每一个的情绪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但对于具体的人来说,这些情绪的杀伤力却不亚于一颗子弹穿进身体里。
最后一个触动我的场景是在找到瑞恩之后,瑞恩所在的部队死伤惨重,他们在坚守守住阵地的同时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米勒上尉跟瑞恩说出事情经过,然后让他赶紧收拾行李走人,瑞恩不愿在部队最艰难的时候离开,他要坚守阵地。最后在瑞恩的坚持下,小分队商量决定留下来和瑞恩一起战斗。在分配好了任务之后,由于队中的翻译是个没开过枪、没上过前线的文弱书生,因此给他负责的任务是子弹的补给。但是在最后的搏杀中,由于他的胆怯和懦弱,他不敢与敌人对抗,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去送子弹,最后他的战友一个个都倒下了。看到这一幕时,你真的怒其不争。那些在路上抱怨个不停,还想过退出执行任务的人,最后在战场上是那么的英勇无畏;而这个从头到尾都好脾气好心肠、服从命令的家伙,在最后关头却只顾自己,还因为自己的软弱,让一起战斗的战友全部丧命。满满的都是讽刺,满满都是痛心。
这部电影留给人的思考不只这一点点,但由于我的经历和理解有限,暂且先写这些。有机会再看一遍时,再增补些内容吧。
附电影经典台词:
&&&&&&——你想帮我算算这数学?为什么要我们8个人去冒险救一个人?
——嘿!医生,我有妈妈,你也有妈妈,中士也有妈妈,我打赌甚至上尉也有妈妈,哦,也许上尉没有,但我们其余人都有。
&——我们不能去问为什么,我们只能选择去执行任务或战死。
——我们都是军人,我们都要执行任务,它取代了任何事,包括你的妈妈。
——如果我们留下来,能大难不死,活着离开会怎么样!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会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们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完成的一件杰作!这就是我的想法,上慰。正像您说的长官,我们这样做,回到家才能问心无愧。
——上校米勒:你的战友们的任务是他们的事,你现在有三分钟收拾你的行装。
&&&&&&&&&&&&&&瑞恩:长官,我不能离开这里。上帝,我的这些战友和我一样需要活着回去,他们和我一样奋勇作战。
&&&&&&&&&&&&&
上尉米勒:在我给你妈妈送去另一面国旗时,也希望我这样跟她讲吗?
&&&&&&&&&&&&&
瑞恩:你可以告诉她,当你找到我时,我是在与我仅剩的战友们并肩作战。我无法抛弃他们,我想她会理解我的。我绝不会离开这座桥!
&——亲爱的瑞恩太太: 我满怀欣喜之情通知您,您的儿子,列兵&瑞恩平安无事。此刻,他正在从欧洲战场返乡的途中。来自前线的报告表明,在他得知三个哥哥在这场为铲除独裁和压迫的世界大战中,不幸牺牲的消息后,仍以非凡的勇气和赤诚之心履行了他的职责。我很荣幸的,以最高统帅和全军将士,以及对您充满感激之情的全国人民的名义祝您,在詹姆斯瑞恩的陪伴下,幸福,安康。任何事情,包括您的爱子归来,都无法弥补您以及千百万美国家庭在这场灾难性战争中所饱受的巨大损失。我,恳求上帝抚平您失去爱子的哀伤,心中留下对英烈们的珍贵记忆,以及您当之无愧的为自由而奉献的神圣的自豪感阿伯拉罕.林肯您最最忠诚的美军乔治.马歇尔。
&——瑞恩的自白
&&&&&&&&&&&
今天我是领全家人来的,他们一定要陪我来。我也说不出我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我每天都在回想你在桥边对我说过的话,我也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个正直的好人,我没辜负你们。我希望我已经学会了象你们对我那样对待他人。
#每天一部电影#—《老无所依》日中
又是一部靠看影评才能完全看明白的电影。这部曾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被评为科恩兄弟最经典之作,虽然我没完全看懂,但是影片逻辑缜密,各种暗喻寓意深远,称得上是难得的优秀作品(借用影评)。这部电影从开头到片尾20分钟都是在讲述一个冷血至极的变态杀手追杀一个退伍军人的过程,我一直纳闷这么一部犯罪、血腥的电影导演怎么取了个这么无奈又沧桑的名字。到影片最后20分钟,当一直负责这个案件的老警长到好友家探访被问到为什么要辞职的时候,故事的主题才一点点被显露出来。老警长问好友:”如果射伤你的家伙出狱了你会做什么?“好友回答:”不晓得,什么也不做,没有什么意义。“老警长很惊讶,好友又说:”你花那么多时间想要讨回公道,反而会失去更多,过一阵子你只好认命。“相互再聊了几句之后,老警长说出了自己辞职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付不了坏人,我一直以为等我老了,上帝会指引我一条明路,结果并没有。“老友又说:”你的心情很多人都有,这国家对人们并不太好,你不能阻止该来的事情,你不能掌控一切,这么想就太自以为是了。“最后,杀手想杀的人全都死了,杀手逃脱了警方追捕,老警长退休了,整部影片的无奈感才得以完全呈现出来。
我虽然没有体会过那种年纪大了之后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最近在教我爸用手机的这事上,还是能让我感受得到这种无力感的存在。在教他的过程中,我要很仔细地说明每个按键、软件的功能,和怎么设置一些常用功能,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记不住,他经常因为同一个问题问我很多遍。所以当你看着他戴着老花镜在认真研究各个功能的样子,你真的觉得“老”这件事是不受人控制、身不由己的。你可以想象他年轻的时候和我们一样,感觉自己的能量很大很大,可以改变一些什么,可以创造一些什么。可是他现在,就连一些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都理解不了了。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更新,他已经无力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他试图想了解,可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理解起来已经很困难了。就像电影里的老警长,不管是在武器、智商、侦查手段方面他都已经被杀手甩出几条街了,他想要抓到凶手,却发现自己的能量已经非常非常有限了。我们无力阻止生命的进程,只能无奈地承认自己的渺小。此外,这部电影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观念里,总喜欢给故事编上一个结局,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了断。可是现实生活是没有结局和答案的。那些我们年轻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我们以为时间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最后发现,一切都没有答案。贾樟柯导演说过,不止年轻人会迷茫,老年人也会迷茫。也许人生来就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
附电影经典台词:
——我一直以为等我老了,上帝会指引我一条明路,结果并没有。
——你这一辈子不是一直在下注,只是你不知道。
#每天一部电影#—《无人区》日中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一直在想这部电影的感想该怎么写。说实话,看完整部影片,没有给我特别多思考的地方。怎么说呢,我个人谨慎地觉得导演在探讨人性的深度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够(不知是导演做的不够还是我理解不够)。开始,整部片的基调定在人性自私、唯利的一面,后来剧情发展下去,律师误以为自己杀人了,表现出来的是人性懦弱的一面,这还可以理解。但最后为了救一个女孩,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有点不明白导演到底想说什么。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导演应该是想以律师在整个剧情中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展开,然后让剧中人物的心理跟随剧情的几次大转折而转变。可是,一个狂妄自大、看重利益、胆小怯懦的人,怎么就在最后一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了?还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牺牲掉了自己的生命,这有点不大符合常理。无解,就不多说了。
#每天一部电影#—《天使爱美丽》日中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叫《天使&
美丽》,看完以后才明白,它其实叫《天使&
爱美丽》。爱美丽是一个从小孤僻的孩子,后来在一次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后,开始像天使一样地帮助身边悲观的人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她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那就是她帮助过的一位老人给了她追逐爱情的勇气,在最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这部画质如童话般精美,带着喜剧色彩和欢快的节奏传递满满能量的电影,让我一整天都变得美好起来。不过以这部电影的知名度,我今天才看完是稍显有些惭愧。人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这个“眼睛”应该指的是一种心态。你会发现,当你走向一个极端出不来的时候,自己或是别人轻轻点醒一下,转个念想,换个心态,生活的轨道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也许会彻彻底底地转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去。这真的很奇妙。你明明天真善良可爱,相信人世间的一切真善美,却被人骗过一次后变得冷漠多疑;你明明在事业上失败了回到原点,却发现自己之前忽略的家是这么温暖,孩子是这么可爱;你明明已经失恋到天崩地裂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却发现自己这股傻劲竟也难得可爱;你明明早已失望于这个残酷的社会,失望于人性了,却发现别人的一声感谢竟可以让你感动落泪。所以,当我们在悲痛绝望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当我们经历伤害经历痛苦的时候,想想天使就在身边,也许这个天使就是你自己。生活的颜色是自己画上去的,黑白还是彩色,全看自己的选择。
附电影经典台词:&
——如果没有你,我的良辰美景将向何人诉说!
#每天一部电影#—《无用》日中&
最近很爱把以前看过的电影再看一遍。这部《无用》,是贾樟柯导演的一部获奖纪录片,讲述的是“彭丽媛style”的设计师马可创建“无用”品牌的过程。这部纪录片非常纪实,画面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感觉好像都不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采访。我和大众一样,在彭丽媛出访穿着受瞩目之前,我对“例外、对马可一无所知。当知道彭丽媛的服饰是一名本土设计师设计之后,出于好奇,我查询了她的资料。在看她的一篇访问文章之后,我买了她推荐的一本书,叫《山中花开》。这本佛教修行者的所感所想让我在读完后感觉空灵了很多,世俗的很多想法越来越难得到我的认同,我喜欢这些修行者的品行,他们是那么简单,那么纯净。这部电影也是我专门找来看的,我内心非常非常敬仰这位女性。她低调、温和、有才华。她关注民族的东西,也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民族的元素带向世界。对这样的女性我想已经不仅仅只是用喜欢这个词来表达了。
1996年,马可与丈夫毛继鸿创办了“例外”品牌,她说当时做自己的品牌一半是无奈,一半是不满。不满说的是对当时市场上那些非常大众化的、千篇一律的东西觉得非常没意思,所以就带着这样的气氛,偏要做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就有了”例外“。在“例外”创办十年的时候,她淡出“例外”品牌,想要挑战自我,于是创建了这个非常个人化的品牌“无用”。“无用”品牌的所用材料都是手工制造的,从布到裁剪到缝纫,全是手工。她说:“我觉得手工的东西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就是说一个东西一旦经过手工来做,里边的一针一线这样漫长的累积,里面包含的感情投入和工业这样的流水线的作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中国的那个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句子。”我个人也是非常关注手工,曾经买过一本书叫《留住手艺》,是日本作家搜集的各个行业快要失传的手工艺人的合集。近期我也在策划这个专题,我想去各个地方收集各种手工故事,我喜欢有沉淀感、历史感的东西。我不想去想是不是已经有人做过这个专题,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带那么功利地要去发表、要去得奖,我就怀着一颗尊敬手工的心,去收集各种手工艺人的故事,去探寻各个民族的服装的内涵,这是我最想做的。
又回到上部电影讨论过作品传达思想的问题。马可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曾经写过一句话:“衣服是不是一定要这么肤浅?因为如果我不能通过服装去传递一种更本质的内涵的话,那我就觉得我做设计就毫无意义””。借用上部电影的感想:“作品是创作者的孩子,对待一个创作者精心创作的作品,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了解清楚这个作品的全部,这也是对作品的尊重。”对待任何作品,我都想去了解它,了解它的全部。
&&&&&&#每天一部电影#—《步履不停》日中
老实说我不大看得懂这部电影。这部以一个日本普通家庭的一次聚会展开的电影,讲述的全是生活琐事,缓慢的节奏让人略感有些闷。在这之前,这类画面纯净、清新,主题模糊的电影我也有看过一些,但多半是借助豆瓣影评才得以理解导演的思想。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枝裕和在谈起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时说:“
因为我想要写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故事。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却很有趣的故事。因为大家人生当中并不会常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却很有趣不是吗?这次的电影,我想要描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欢笑和残酷。”。曾经和一个朋友去看《后会无期》,我说我不太懂韩寒想表达什么。朋友说,每一部电影都不一定要传达些什么,觉得好看就行了。韩寒自己也承认,连他也不能够说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我曾经对一个摄影行业的朋友说起我看展的感受,他反驳我说,每个作品你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摄影作者的想法不应该是你的,作者怎么想不重要,你自己的想法才重要。对这种说法我还是持谨慎的保留态度。因为我喜欢研究,研究导演、摄影者、作者、歌者在创作这个作品时的所感所想,并且想知道创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怎样的想法。没错,我承认读者、观众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但是作品是创作者的孩子,对待一个创作者精心创作的作品,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了解清楚这个作品的全部,这也是对作品的尊重。
附电影台词:
&&&&父母的骄傲有可能是盲目的。
每个人都有一首秘密听的歌。
#每天一部电影#—《黑天鹅》日中
这部电影我看过三遍,第一遍开头看得不太懂,因为开始的时候不明白一切剧情都是女主角的幻觉,我拿看柯南的心情去推断剧情,结果看得很迷惑。第二遍时候已经能很投入地看完了。我喜欢这部片,是因为剧中女主角的经历让我有了一丝丝的共鸣。电影中的女主角尼娜,她美丽、温柔、软弱,跳白天鹅非常合适。可是剧团希望她一人分饰两角,也能把黑天鹅跳好,可是一直以来都在妈妈保护下生活的尼娜,总是找不到跳黑天鹅的感觉。为了能演好这个角色,她近乎走火入魔,她幻想有人想迫害她,然后产生了一系列极端的幻想,最后黑天鹅的种子终于种进了尼娜的身体里,并生根发芽。最终尼娜的演出大获成功,她把黑天鹅跳得非常完美,可是也因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认为尼娜会这样,都是因为她长期生活在一种极致单纯的生活环境下,要强的她不想失去跳主角的机会,所以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她承受不了,便产生了一系列极端的幻想。我的那么一丝丝共鸣就在于单一。我一直很想摆脱乖乖女的形象,我觉得一直受保护地活着,适应不了这个社会,我想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让自己不再单一,不再依赖受保护。三年来,我像个女战士一样地去经历种种,走过的山路让自己满是尘土,踏过的荆棘在自己身上划上了一道道的伤口。当我回看自己这些经历,我觉得很满足,这些遇到的困难、经历的喜悦让我更加理解了很多人很多事。曾经听一个演说者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而一个不经世事的人,他是不太懂得真正宽容的。我曾经是一个要求很多事都要非常完美的人,我会强求,会任性,易怒,易躁。但这些在成长的过程都慢慢化成了一股温柔的力量,它让你明白这个世界的不易,让你知道真心的可贵,让你感恩所有人对你的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好,最终学会了理解和宽容。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曾经这么勇敢,这么勇敢地去面对这个世界,并且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伤害,都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始终抱着一颗向善的心。
&&&&&&#每天一部电影#—《芭蕾之梦》/《跳出我天地》日中
每次提到梦想这个词,我都觉得它不属于我。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我没有从小就很喜欢的一样才艺,然后梦想长大以后要成为像舞蹈家、歌唱家、画家之类的什么什么家。我记得小时候老师都会问,你们长大以后想当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当警察,因为警察很酷。长大之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公安民警,却没有如愿以偿的心情,因为选择这个职业是一个没有选择的行为,不干警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辞职之后,大家都说我是追梦少女,但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这小小的念想算不算是梦想。我仅仅只是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地去忠于自己,去做喜欢的事,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去走遍自己想踏足的任何地方,去自由,去学习,去见识,去感悟,仅此而已,没有再多。
电影中的小主人公比利,他是个矿工的孩子,为了使他更强壮,他爸爸用微薄的收入送他去练拳击,可是他拳击打得很烂。在一次无意地偶遇芭蕾舞以后,他很喜欢跳舞时候的感觉,他说他跳舞的时候,可以忘掉了一切,感觉自己会飞,也很快乐。当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比利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跳芭蕾舞的天分,他的家人都是粗暴的矿工,从小也没有受到什么艺术的熏陶,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跳好芭蕾,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天赋,但是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舞蹈中找到了快乐,而且非常快乐。最后他去尝试了,也成功了,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是那种坚持去尝试的精神。我从小就看过很多名人传记,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惊人的天赋,有着执着的努力,而这一切我好像都没有。所以我总是会把自己和这些名人自动划上一条界线,然后在的心里刻上impossible这样的字样,最后就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一个平凡无奇的轨道里。所以25年来,我一直过得那么的平凡,没有太多的波澜,也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故事。
其实在我心中,舞蹈是一个遥远的梦。小的时候我陪姐姐去少年宫报名,看到舞蹈班的女生很优美地做着各种动作,我被深深地迷住了,在门口看了很久很久。最后姐姐进了舞蹈班,而我,因为觉得自己胖、不好看,加上经济条件不宽裕,就放弃了学习任何才艺的机会,至今非常遗憾。不过姐姐真的很有天赋,一学就会,跳得很美。从我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年学校的各种晚会上,姐姐就是绝对的主角,是大家喜爱和钦慕的对象。这种情况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她大学毕业。小学的时候,我偶尔也会跟着她在校舞蹈队里跳舞。那时候舞蹈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快乐,因为我觉得自己跳得不如姐姐好看,所以总是不敢放开手脚。后来姐姐毕业了,我慢慢开始给班里排练一些节目,自信也慢慢地回来了。到了高中,学校高手云集,三年来我都过得很默默无闻。渐渐地开始有了一个孤独的小天地。那时候我在书城买了一张《神秘园》的碟片,每到周六、周日的下午,我都会在家放着音乐舞动身体,没有固定动作,全凭感觉。那时候家里没有大的镜子,所以我只能闭着眼睛想象自己的舞姿。那是最美妙的时刻,是我最享受、最放松的时候。上大学以后,我一直在校舞蹈队跳舞,虽然身材不够好,但是学得快,跳得也不错。那时候曾经萌生过去做一名舞蹈演员的念头,最后因为身线条件和自己的胆怯放弃了这个念想,连任何努力都没有付出过,回想起来真是有些懊恼。但今天的我,敢于忠于自己,走出了勇敢的一步,算是弥补了一些遗憾吧。在今后,就算没能以舞蹈为业,我也会不停止热爱舞蹈,不停止感受韵律,不停止感受自己,我觉得那比职业更重要。
附经典台词:
——回首成长之路,我明白了:梦想的实现充满了挫折。
——我想,你应该相信未来,梦想终将实现!
&&& ——Always
be yourself
&&&&&&&#每天一部电影#—《归来》日晚
前些日子看过一本书,叫做《一百个人的十年》,这本书起源是冯才骥先生的一个专栏,这个专栏专门刊登每一个来信讲述自己文革经历人写来的文章。然后冯老先生挑选了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编排成了这本书。书中每一个人的经历,都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触目惊心。那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一种人性的阴暗,它让人愤怒,又让人无奈。《归来》这部电影是在今年5月份上映的,可能是由于这是一部文革大背景下的影片,所以我是一直很关注。但不记得是什么原因,错过了去影院观看的时间。当时我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影评,印象很深刻,大致意思说的是张艺谋已经变得世故圆滑,没有了锐气,不敢直面把陆焉识在监牢里的遭遇描述出来,只是在电影里的几处细节中有暗示,这是一种向制度妥协的表现。然而我从头到尾看完整部影片后,我并不会觉得张艺谋这样的编排是种妥协,我反而觉得很巧妙。有开头讲述陆焉识越狱逃跑,他爱人冯婉瑜问街道主任问到他为什么会逃跑时,街道主任一声不吭。这中国人都懂,是心虚不敢出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陆焉识为了唤醒冯婉瑜的记忆深情地弹钢琴,在给手部特写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手部的各种伤痕,是非常深的口子,这都暗指了陆焉识在监牢的遭遇。我没有看过严歌苓女士的这部小说,但是从简介中可以知道,小说主要是描写主人公陆焉识命运坎坷的,然后电影经过改编后更侧重讲述爱情,所以整部影片的格调是温馨唯美的。所以张艺谋在陆焉识的监牢遭使用了比较隐晦的手法,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整部影片的氛围的。这部影片是最大的亮点,我个人认为是陈道明和巩俐的演技,我喜欢那种经过时间沉淀的厚重感,人是如此,文化也如此。
附电影经典台词:
#每天一部电影#—《简爱》日早
这是我最熟悉的一部名著,小说看了四遍,电影看了两遍。相比其他翻拍名著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的时长太短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剧情和细节没能很细致地描绘出来。小说中简爱的命运被很明显地分割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在电影中区分得不是特别明显,整部剧给人感觉仅仅只是把人物的经历拉完,在情感和心理的处理上太过粗糙,所以对于我这个一直钟爱这部小说的书迷来说,电影没能给我太多的惊喜。可对于《简爱》,我始终有一种情怀,因为给一次读它时候的记忆,都清晰可见。记得有一次重读是在我考公务员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每天被专业书填的满满当当,根本不会翻看任何其他的书籍。在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个念想,想借睡前几分钟重温一下《简爱》这本书,于是我睡前打开这本书翻阅,可是再合上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了。第二天我照常起床看专业书,背知识点,临睡的时候又继续看《简爱》。三天晚上,这本小说再次被我看完了。它就是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你一直不停地往下读。我深爱着罗彻斯特先生,他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男人形象,我也是深爱着简,她有一颗那么高贵纯净的心灵,即使受过的苦难也没能让她沾染上一分一毫的尘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她值得被尊敬、被爱戴。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是在初中,当时我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学,一个人,爸妈去了远方,所以周末我就会待在学校看书。与小说中简上寄宿学校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老师非常好,很爱学生,所以我的孤独感并没有简的那么强烈。那时候《简爱》是我看的第一部世界名著,我非常沉迷,以至于上政治课不专心听讲偷偷从抽屉里拿小说出来看,最后还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问话(ps:班主任就是政治老师)。在整部小说看完之后,我一个星期都看不进其他的书,简爱的每一句经典的话都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然而,之后的每一次重读完后,我的情绪也久久不能平息。我会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天花板,心里感慨,真正的爱情真的太伟大了,它能消除所有的仇恨,浇灭所有的怨气,让人看见光明,迎来希望。而《简爱》最大的魅力也就是如此,它讲述了两个人抛开世俗的所有标准,让两个灵魂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去爱,这是非常的动人的。这个世界上的soul
mate最难遇到,虽然很多人都渴望在自己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灵魂伴侣,但是等待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等待的过程让人孤独,使人寂寞,它需要坚强,也必须独立,这是love艰难的地方,也是它魅力所在。
附电影/小说经典语录:
——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
#每天一部电影#—《玫瑰人生》日晚
我总是很羡慕那些天生在某些方面很有天赋的人,因为他们只要稍加勤奋地练习便很容易成为大家。电影中的皮雅芙,一个年幼流浪卖唱的女歌者,因为音色独特加上超强的感悟力,被人挖掘后经过专业的训练,最后成为了巴黎一代传奇的女歌唱家。相比我这种貌似各方面都还过得去,但却总少某种突出才能的人来说,他们无疑是命运的宠儿。但她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
,她的童年颠沛流离,先是被母亲抛弃,然后被父亲送到妓院由祖母抚养,随后在父亲从军队退役后,又被强行带走随马戏团演出生活。再之后皮雅芙跟随父亲卖艺为生,街头初啼并到成为一名酒吧卖唱的少女。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在艺术领域里有很高成就的人,都有些世俗标准里的不良嗜好,比如吸毒,比如叛逆。电影中的皮雅芙在挚爱马塞飞机失事后痛苦难耐而吸食吗啡,在自己晚年死于肝癌。也许是小的时候童话故事听多了,我心中总有一个公主的完美形象,她美丽有才华、品格高尚、内心纯净,然后她有守护和珍惜她的王子,相守相伴共度一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梦想的Happy
ending,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永远要在苦难中才能看到童话的影子。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认清不完美的过程,不断地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圆满,也没有永久的不如意。也许所谓的成熟,就是学会在圆满中尽情去感受幸福,在失意中奋力去寻求希望吧。
附电影经典台词:
会愿意过平淡的生活吗?——事实就是如此。
谁是你最忠实的朋友?——我真正的朋友都很忠实。
你会怕死吗?——我更怕寂寞。
你祷告吗?——会,因为我相信爱。
#每天一部电影#—《可可香奈儿》日晚&&&&&&&
从前,每当我看到那些有比较高成就的女人终身未嫁,我的心里总是很惆怅,我不断地问自己,难道女人变强大了以后真的就难婚姻美满了么?难道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比爱人更强大更优秀么?难到不能忘掉所谓的自尊心、忘掉别人的目光单纯地去爱么?但此时此刻的我,在经历了一些历练和成长之后,已经不会有这么幼稚的感慨了。因为一个越强大越独立的内心,越是渴望一份最最纯粹的爱。那些计较世俗眼光活不出自我的人,也许也难享受到爱情真正的醇香。电影中的她们看似独孤终老,却比很多女人都幸福,因为她们得到过、拥有过极致纯粹的爱情,它是那么炽热,那么美好,那么甜蜜,那是可以回味一生也难忘一生的感情。
回到电影讲述的香奈儿品牌创建的过程,事实上我对奢侈品一直很有距离感,因为买不起,所以零了解。后来当我渐渐在一些书上知道了一些奢侈品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之后,我慢慢的是敬佩。因为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身边,也有非常多的小店经过大众的检验后最终做成知名大企业的。但是遗憾的是坚持超过百年的几乎没有,这真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现实。这意味着一个小时候我们用过的产品,到我老了的时候,它已经不见了。而有些我们父辈那一代的品牌我们再也没听说过,然后我们的下一代,也将会渐渐失去我们正在使用的这些品牌的记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这样下去,一代人又一代人之间,会逐渐失去了共同的记忆,几代人之间的交集将越来越少,很多优秀的东西没有办法传承下来就消失了,非常的可惜。要探讨这个现象的原因太过复杂了,依我个人的想法,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后忘记了自己创业的初衷,失去了品牌文化的核心,也因此失去了它吸引消费者的东西。所以我真心地希望那些我所关注的优秀的原创品牌如"例外"、"梵几"能一直坚持自己的那一份初衷,坚持品质,坚持最初的设计理念,把它们做成影响几代人的经典,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附经典台词:
—女人不是因为她们丈夫而是因为她们自己而穿衣打扮的。你懂吗?自由永远不过时。
—我的时尚永远不会过期,时尚就在我们身边,她总是随着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在变,她就是我们自己
—华丽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
—穿着破旧的裙子,人们记住的是裙子,穿着优雅的裙子,人们记住的是穿裙子的人。
#每天一部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日晚
真的很喜欢安妮海瑟薇,她的气质高贵典雅又不让人有距离感,现实生活中的她大大咧咧、风趣幽默。她的每一部经典作品我几乎都看过,《爱情与灵药》、《One&day》、《穿普拉达的女人》,这些电影给我的回味无尽的,而每当我提起这些电影我都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简奥斯汀是我很喜欢的女作家,很久之前,在一本名叫《瞧,那些女人》的书上看到过她的简介,今天看这部关于她的电影,更增加了我的敬佩之情。其实我一直很欣赏一种女性,她们不依赖婚姻提供优厚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依赖于男人给予的安全感和保护。她们是爱情的战士,愿意为爱痴狂,为爱执着,为爱不顾一切,更坚持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分钟都勉强不了。其实世俗给人,特别是女人,设定了太多的标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30岁之前要结婚,结了婚以后要相夫教子孝敬婆家。当你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想要跳出这些格子追求自由的时候,巨大的舆论压力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所以你要不断做斗争,不断争取自由的权利。而每当有一个坚强又倔强的女性,不屈不挠不断追寻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也随之被创造。而这也是她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巨大震撼的重要原因。
&附经典台词:
—有时候爱情就像害羞的花朵,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会绽放。
&& —贫穷比任何东西都能让精神屈服。
—对于一个虽然受过良好教育,却出身贫寒的年轻女子来说,还有其他选择么?
—你怎么能嫁给他,虽然他有钱还住着大房子,但不管别人怎样,你怎么能够放弃爱情,这样糟蹋自己?
—爱会让人变傻,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爱。&&情感都是荒谬的,你一旦对某人付出感情,那你就是愚不可及。
#每天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每一次看我都会哭。不仅是感动于男主角Chris
Gardner的坚韧,也受鼓励于他的勤奋和乐观。时至今日,当我站在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上,重温这部电影,我经历过的那些看似残酷无比的种种困难和压力,都显得那么微乎其微。“没钱交房租”、"接儿子放学"、“独自带儿子”、“流落街头”、“卖不出产品没有生活费”等,这些痛苦又无奈的生活压力是我不曾有半点经历过的。而我,只不过是比身边天天淘宝、八卦、喝酒、打牌的人多看勤奋地看了几本书,多了一些想法罢了。相比那些正在路上,为理想、梦想不断拼命奋斗、不断进取那些人来说,我实在是太悠闲了。然而长期以来,我都有意识地避免自己走入“激进成功学”漩涡里,我不希望自己为了成功、为了赚更多的钱去拼命做一件事,我希望能慢慢来,能水到渠成地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看似很温和的方式,实际上只是你为自己没有尽力找的借口而已。当看到这部电影的结局Chris最终成为了投资公司的员工,他忍住了泪水走入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举起手,为自己鼓掌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努力的意义,它不是激进的成功学,也不是世俗功利的手段,它是对自己梦想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幸福的最高致敬。因此从今天起,我要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要尽力。
附电影经典台词: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因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
——我是这样的人,如果你问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向你保证:我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我一定会找出答案的。
——当人们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说你也同样不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迈拔电影网是不是真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