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有哪些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组集体备课:《搭石》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语文组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
语文组成员
主讲人2学时,成员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主备教师发言: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语文组成员讨论意见如下: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很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宋俊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搭石》课堂观察报告
作业标题:《搭石》课堂观察报告
作业内容:
观察记录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这堂课,对教材、学情的认识和分析到位,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在这一环节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段落──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顺序安排学生自己读书、交流。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在理解“清波漾漾”时,老师让孩子们想象画面,与生活的经验相结合,孩子们把“清波漾漾”这个词具体用语言描绘出来了,既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把学生带入到了这样美的环境中,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这篇课文很美,又很多地方都能落实情感目标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朱老师在上课时没有面面俱到,只是选取了最有训练价值的两段文字,把语文训练落到实处。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朱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读是否更应该抓住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三个角度来欣赏。用不同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教学活动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朱老师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发现学习中的困惑。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学生容易掌握的只是以读代讲或不讲,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详细讲解。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纵观朱老师课堂的提问,没有只问“是什么”、“对不对”这样一些简单的、不需学生思考的问题,而是真正地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最终的统计数字显示,本节课朱老师共提问43次,其中以组织教学为目的的提问17次,占总数的39.5%;以引发思考为目的的提问26次,占总数的60.5%。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从本堂课的朗读,尤其是重点句子的范读中也可以看出朱老师平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从前置性作业题可以看出教师能分层设计训练题,从字词到课文理解到应用练笔,层层深入。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各个教学环节适时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朱老师很好的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课前教师设计本课的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提前学习思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细读课文,体验文本这一环节,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看到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朱老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评价时态度非常亲切,特别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随便拔高要求,比如一个朗读程度较差的学生,只是注重引导其把句子读通读顺,凸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教师配乐),同学们看,这是刘璋爷爷的家乡,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创设情境,奠定文本解读的基调。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在课堂上朱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朱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完了第4小节,朱老师就用课件出示了填空式的说话练习,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人物来说一个场景。通过典型人物看到的是整个乡民们都有着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从而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温暖。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在本节课,教师的评价语如果再丰富些就会更好了。&&
作业分数:
评语:符合要求,观察细致。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作业4:课堂观察报告
作业要求:根据专家讲座要求与本学科课例示范,观察教研组同事的一节课,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四个视点进行课堂观察,并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单,形成课堂观察报告(附件:课堂观察表单)
作者姓名:李玲
所属班级:沂源小学3班
所属地区:/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创建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搭石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