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大学吧两个化学系?

当前位置: -&
我眼中的明尼苏达大学
来美国也有两个月了,在明尼苏达大学度过了最初的环境抵触期,现在已经开始适应这里的环境气候以及周围的人文风情。
来美之前,受影视以及许多言论的影响,一直以为美国是个开放自由的国度,甚至在某些方面让身为传统中国人的我们无法接受。但是真正身置这个国家,且随着与老师寄宿家庭的交流加深,慢慢对这个国家,这种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感觉到了与以前认识的差异。
我感觉这里尽管有着言论自由,但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在这里难以立足。这种诚信在日常生活、课堂教育中都有全面体现。例如在开学的最初,第一堂跨文化交流课上,讲师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课堂的要求,其一是关于诚信考试,一次作弊被抓给予警告,第二次开除学籍;其二是关于学术报告的引用:我们每个星期都会有一篇学术日志,记录身边的现象,联系文化差异,谈自己的感受。讲师对文章的要求是,如果要引用的别人的语句,必须予以说明,写明出处,否则被认为是剽窃。其实这些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在国内,老师们对学生也有此种要求,但我们好像并没有对老师的话作特别重视。但是在这里,不重视,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一系列的惩罚,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
明尼苏达大学的课堂,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每天只有两到三个小时的课,但是课后要给予两倍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进行更深入地学习,这种学习真的是就要全凭自觉。我们的课程包括跨文化交流、英语听说课、社会实践以及文化体验。我最感兴趣的是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每个周四,我们都会到当地的小学做志愿者,在那里教小学生算术,帮助他们阅读。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仅可以学习英文(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学习怎样在现实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周五我们都会有文化体验课,至今,我们已经参加过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参观当地的教堂政府机构,观看游行,以及到明州北部的短期旅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Feed our starving children(为海地的儿童打包食物),在准备食物之初,我们观看了关于海地儿童现状的录像,那些饥饿的孩子们,那种迫切渴望食物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看到这里不分年龄的志愿者,小到初中生,大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被感动了,我们从内心决定要为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热情,心里想象着孩子们吃到这些食物的场景,感到特别有动力。
我们还对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采访,采访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这是英语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当适应了这里的学习氛围之后,已经不把她当做是一种作业,而是有了强烈要全面了解他们生活的愿望。也真正的想要融入到这种新的生活中。我了解到这里的学生不仅注重课业学习,他们也把许多的关注力放到了社会生活实践上,在social experience和academic life上做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是我感到特别羡慕和佩服的地方。课本上的知识,加上社会的实践,会更好更深地的理解。我的采访对象特别强调:在这个地方,必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能盲目,否则生活没有了目标,就没有了意义和动力。
我深深感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会发现很多与国内的不同之处,应该说各有千秋,汲取其精华,加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熏陶,我们会更加充实完善自己,在异国他乡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让我们的青春年华更加鲜活生动。
(作者单位: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
相关文章列表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美明尼苏达大学周艳博士谈“QM/MM模拟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
  10月13日下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周艳博士应邀到我院作题为“QM/MM模拟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学术报告,这是我院“服务广西千亿元产业”主题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的第十一个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周桂副院长主持。我院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周艳博士曾在明尼苏达大学采用 BOSS 程序进行水溶液中的蒙特卡罗QM/MM 计算,研究氯仿在非碱性溶液中的分解机理。周艳博士详细介绍了通过QM/MM模拟计算获得氯仿在水中的分解过程机理,并通过二维自由能的计算确定反应过程的限速反应步骤。周艳博士还给大家介绍了ABC转运蛋白催化ATP水解的分子机理,ABC转运蛋白利用水解ATP的能量对溶质中各种生物分子进行跨膜转运,但有关水解ATP的精确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采用计算势能面的方法分析得出ABC转运蛋白催化ATP水解存在酸碱催化作用及底物辅助催化机理。  报告会快结束时,黄在银教授就自己所研究的项目同周艳博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院研究生张天星也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向周艳博士请教并相互探讨。&(来源:新闻信息中心 作者:罗宝桂&& 摄影:罗宝桂)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友情链接:
   --相关链接--
广西民族大学该账号邮箱未验证,请后登录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所在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ssissippi National River and Recreation Area, 140-196 Church Street Southeast, Minneapolis, MN 55455美国&&
诺曼·布劳格,阿瑟·康普顿,物理系(1917) -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欧内斯特·劳伦斯,物理系(1923) - 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沃尔特·布喇顿,物理系(1929) - 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凡扶累克,物理系(1923-28) - 1977 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巴丁,物理系() - 在1956年及1972年2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梅尔文·卡尔文,化学系(1935) - 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
威廉·利普斯科姆,化学系() - 1976 诺贝尔化学奖
保罗·博耶,化学系() - 1997 诺贝尔化学奖
布莱恩·克比尔卡,化学系-2012诺贝尔化学奖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化学系(1966) -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生物化学系 - 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生物化学系()[6] - 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德华·路易斯,生物化学系(1939) -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曼·布劳格(1914 - 2009),生物学系 - 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
索尔·贝娄,英国文学系(1946) - 1976 诺贝尔文学奖
米尔顿·傅利曼,经济系() - 1976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麦克法登,经济学系(1962) -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乔治·斯蒂格勒,经济系(1938-46) - 1982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麦克法登,经济学系(1962) -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经济系() - 2004 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经济系() - 2007 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玛斯·萨金特,经济系() - 2011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里斯多福·西姆斯,经济系() - 2011 诺贝尔经济学奖
布莱恩·克比尔卡 1977年于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分校(UMD)取得本科学位-2012诺贝尔化学奖
拉尔斯·彼得·汉森 博士班毕业-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福布斯美国大学排名 - 第124名
201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第30名
201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 第29名
2015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 - 第71名
2015QS世界大学排名 - 第119名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 第46名
2014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第30名
最多只能选择10个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攻略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文理学院
录取率:54.33%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4.33%
学校性质:公立
学校规模: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录取率:54.32%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录取率:54.32%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文理学院
录取率:54.12%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96%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文理学院
录取率:53.96%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88%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85%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73%
学校性质:公立
学校规模: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录取率:53.68%
学校性质:公立
学校规模:国家一级综合大学
录取率:53.39%
学校性质:公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32%
学校性质:私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文理学院
录取率:53.31%
学校性质:公立
学校规模:国家普通综合大学
录取率:53.15%一场风花雪月的化学电影-中国青年报
11版:冰点探索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一场风花雪月的化学电影
本报记者 秦珍子
中国青年报
&&&&当一滴硝酸银溶液坠入氯化钠溶液中,会发生什么?
&&&&用肉眼隔着试管看去,会看见澄清的液体很快变得浑浊。
&&&&但如果用高清摄影机的镜头去“看”,则能发现另一种风景:在漆黑的天幕上,雪白的礼花忽然绽放,缓缓聚拢、升腾,又散开,降下无数闪亮的颗粒,如流星一般拖着长长的光迹。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这个氯化银沉淀反应和更多化学反应一起,走出试管烧瓶,有的脱去黑乎乎的外衣,有的除掉刺鼻的气味,以各种奇幻姿态,登上屏幕。
&&&&清华大学出版社为这一系列视觉大片担纲“制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监制”,而“导演”则是一位海归博士。
&&&&日,由他们联合推出的“美丽化学”网站英文版正式上线,10月底中文版也完成推出。
&&&&网站上线数日,全球“票房”和“口碑”俱佳,包括《时代》官网在内的多家国外主流媒体对这个原创科普项目进行了报道。在国内,一些化学老师已经开始使用这些视频进行教学。
&&&&“我们希望形成一种独特的化学审美观,使化学之美亲切可爱,从而激发更多孩子和学生的兴趣,改变人们对化学的负面印象。”“美丽化学”网站介绍中写道。
&&&&美国《赫芬顿邮报》引用这段话并评价道:“任务达成。”
&&&&化学反应们各有各的性格,光是拿着试管摇一摇可看不出来
&&&&画面中的硫酸铜正在结晶。在深蓝的底色中,棱角分明的细碎晶体仿佛凭空出现,不断生长、坠落,如同冰雹带雪;三草酸合铁酸钾结晶如松枝冲着灌木和草地轻摆;醋酸钠结晶则充满现代感,像城市里四通八达的高架桥梁。
&&&&“美丽的化学反应”就是从拍摄这些结晶过程开始的。此外,目前上线的视频还包括沉淀反应、化学花园、颜色变化、金属置换、产生气泡、舞动的荧光液滴和烟等。
&&&&“反应式很枯燥,但对应的现象非常美妙。”“导演”梁琰一谈起化学,语气中就充满了感情。
&&&&在这个清华大学化学系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材料学博士看来,“化学反应们各有各的性格,光是拿着试管摇一摇可看不出来”。
&&&&同样是在硅酸钠溶液中,氯化钙是白色的山峰从地面缓缓升起,氯化钴是紫红色的肉质花瓣在暗夜里开放,硫酸锌则是蛇虫在大地深处伸展躯体,开通隧道。
&&&&“惊艳!”无数网友在看过视频后赞叹。
&&&&“主要的工夫花在‘寻找美’上。”梁琰说。为了确定拍摄对象,前期准备工作中,他有一半时间都在读文献。在他的电脑里,有一个装了几千篇文献的数据库,“读了好几百篇”。一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如DNA宇宙飞船,他则直接找哈佛大学的教授讨教。
&&&&呈现这些影像,需要的硬件条件其实并不复杂:一间化学实验室,一台1万元左右的4K摄影机,一个32T容量的存储设备和4块1080p的显示屏幕。
&&&&“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两个人。”梁琰说,“如果没有他们协助,我拍不出这些美丽的东西。”
&&&&在中科大,陶先刚已经讲授了32年化学基础课,而黄微则是一位年轻女性,担任实验教师。在“美丽化学”项目中,他们负责化学反应部分,而梁琰主要负责提出构想、拍摄视频和后期制作。
&&&&尽管早就对各种化学反应了如指掌,但第一次看到拍摄完成的素材时,陶先刚和黄微还是感到震撼。
&&&&经过半年的筹备,“美丽化学”网站英文版在上线前两天进行测试。当时,他们使用的是一个普通的公共服务器。仅一天时间,访问量就迅速攀升,导致服务器瘫痪。“美丽化学”不得不“举家搬迁”至新的云平台上。
&&&&《自然》杂志前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在自己的Twitter上大力推荐,两家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新锐网站将“美丽化学”加入索引,它还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官网和雅虎首页,被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希腊和阿根廷的媒体所报道。
&&&&那两天,梁琰坐在电脑前面,不停地刷新搜索引擎,获取“美丽化学”被转发和转载的情况。
&&&&“就算化学不是你的菜,就算你每堂化学课都睡着,但你只要看过‘美丽化学’的视频,就一定会爱上科学的不可思议!”《时代》官网中写道。
&&&&但最让梁琰开心的,并不是这些关注和赞誉,而是自己5岁小女儿的反应。
&&&&这个小姑娘会央求爸爸,一遍遍播放那些化学反应视频。无论是氯化盐“水母”还是碱式硫酸铜“塑料袋”都让她觉得有趣极了。“我好喜欢!”她总是说。
&&&&一滴溶液滴入反应器皿,就是主角正式登场了
&&&&这让梁琰想到自己。他出生于1980年的沈阳,小时候,父亲总爱带他制作网兜,到野外捕捉昆虫。
&&&&“在草丛里发现一只从没见过的蜻蜓,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梁琰回忆道,他对自然的兴趣就这样被父亲培养起来,高考时,他第一志愿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他喜欢打电脑游戏,“深知那些精美绚丽的画面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冲击”。到了大学,他对图像的兴趣让他学会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形绘制”,还出版过Photo&shop的“自学手册”。
&&&&“科学中有太多漂亮的东西,却无法用相机直接拍下。”梁琰说,他为细胞蛋白质的结构着迷,也会爱上刚刚切开的硅表面分子重构的状态。
&&&&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他进入一家专注科学可视化的公司,并直接参与了一套互动式数字教科书的制作。
&&&&“他给我看了一些,说中国也能做出这种世界一流水准。”郑奇回忆道,那是3年前的事了,梁琰准备回国,尝试与他合作。
&&&&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总监,这位“纯非理工科男”也自称“狂热的科学爱好者”。
&&&&“应该说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科普书我都看过。”郑奇说,但在看过梁琰发来的美国“互动式教科书”的样章之后,他一下子感到“中国缺少这样的东西”。
&&&&他决定和梁琰合作,最初的想法也是做互动式教科书,但由于成本太高,投入太大,大家最终确定从化学可视化开始做起。
&&&&2013年年底,郑奇为“美丽化学”申请到经费,3个月后,中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引进梁琰为特任副研究员。
&&&&“梁琰老师和这个项目都很符合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该系主任周荣庭表示。这位有物理学背景的教授常常对电视上播放的科教节目感到“看不下去”。“就是在编故事,科学水准严重缺乏”。他表示,好的科普作品,一定要兼具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人来做。
&&&&“没有学校支持,我一个自由职业者做不成这件事。”梁琰说。
&&&&最初,他对“化学反应”的设想是拍摄12类,黄微结合自己的想法列出每一类反应的实验项目,再反复讨论。2014年暑假,在中科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三楼尽头的一间实验室里,梁琰、陶先刚和黄微每周都会忙活几个半天。
&&&&在每个化学实验拍摄前,他们需准备好所有仪器试剂,并进行多次尝试,探索反应条件,以捕获最佳拍摄点。
&&&&黄微总是穿着白大褂,而陶先刚则因为专注而眉头紧锁。梁琰对着摄影机调光、对焦,镜头前,常常一滴溶液滴入反应器皿,就是主角正式登场了。
&&&&在金属置换反应中,为了让“铅”沉重而美丽的树状结构得以完好挺直,陶先刚根据经验,让反应在硅胶中发生;为了让“银”的“枝叶”白净靓丽,大家又尝试使用了好几种不同的反应金属。
&&&&“总体来说,整个拍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改进的过程。”黄微说。
&&&&第一次看到制作完成的视频作品时,郑奇的感受是“震撼”和“开心”,“因为做到了这种程度,完全好过预期”。而周荣庭的感受则是“惊讶极了”。
&&&&这位教授在此后为学生和企业家们所讲授的课堂中,多次播放这些视频。
&&&&“如果从前看过,我可能就投身化学事业了!”一位企业老总对他说。
&&&&数码时代的科普视频无需再附电视台的“骥尾”或屈就于“垃圾时段”
&&&&在“美丽化学”网站上线整整一周后,梁琰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电子邮件。在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不少邮件中,这封信令他印象深刻。
&&&&“你好,‘美丽化学’团队的每一个人。”15岁的保罗写道,“感谢你们将自然之美展现给这个世界!”
&&&&这位对化学特别痴迷的男孩拥有自己的迷你化学实验室,他也想拍出精美的化学反应效果,于是向梁琰求助。
&&&&梁琰收信后第一时间便回复了“方法和建议”,并鼓励说:“你令我们也感到激动!”
&&&&郑奇则收到了来自葡萄牙英科布拉大学环境教育和科学传播中心发来的授权申请,希望将“美丽化学”的视频用于公众教育服务。而根据他的了解,在清华,一些视频已经被老师用作课堂展示内容,特别受学生欢迎。
&&&&201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将为2015年化学武器使用100周年推出一部纪录片,也申请将“美丽化学”的一些视频作为片头。
&&&&“对这些非营利机构和教育机构,我们无偿提供视频使用权。”梁琰说,目前除了极少数商业合作之外,“美丽化学”还在“烧钱”。
&&&&面对积极的评价,梁琰一直感到压力。他始终认为,在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看来,“美丽化学”目前展示的内容还很单薄。眼下,他既需要一台高速摄影机,更需要和高手合作。
&&&&在看过“美丽化学”的视频后,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主编赵致真特意从国外发来8个字的感慨:惊讶,盛赞。感激,期待。
&&&&“数码时代的科普视频无需再附电视台的‘骥尾’或屈就于‘垃圾时段’,完全有条件另辟蹊径,走向新的广阔天地。”赵致真说,“美丽化学”使人得到很大的知识满足和审美享受,在科学知识含量、艺术表现手法、数字制作技巧各方面均高于国内所有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的同类制作。
&&&&梁琰把做科普看作一场硝烟弥漫的“抢时间大战”,要和其他好玩儿的东西去竞争受众。
&&&&“做科普的人,如果一个游戏吸引人,就得亲自去打;如果一个电影口碑好,就得亲自去看。”他认为,只有把对科学狂热的兴趣和对新媒体熟练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好这件事。
&&&&2012年8月,梁琰从美国回到中国。那时,他没有职位,也没任何人可以依靠。而他想做的领域,更是没几个人能弄明白。
&&&&但他满脑袋都装着“互锁分子”互相缠绕成具有拓扑结构的样子,没有空闲用来担心。
&&&&仅仅两年多以后,他和他美丽的化学,终于点亮了人们的眼睛。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尼苏达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