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杂牌军读后感

八年全面抗战 国军中表现最好的竟然是杂牌军?
& & 几乎从创建开始,国民党军队就分为了嫡系军和杂牌军。所谓嫡系军,就是以为家底的中央军——这是赖以起家的命根子。所谓杂牌军,就是嫡系军以外、但是又隶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其他部队——这些部队多数为地方军阀所控制。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后,蒋介石号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在蒋介石的号召下,各路地方军阀纷纷表态,要率部上阵杀敌。7月7日爆发后的第四天,四川军阀刘湘通电请缨。13日再次通电,主张全国总动员,与日本拼死一决。当年11月,上海失陷后,日军直扑南京。湖南军阀唐生智力排众议主张固守南京:“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有的军阀甚至比蒋介石更早抗日。早在1931年后,阀就召集旧部,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公开反蒋,发表“北上抗日”通电。6月4日,陈济棠、李宗仁领衔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并表示誓率所部“力国家雪频年屈辱之耻,为民族争一线生存之机”。从武器装备上看,嫡系军武器精良,不乏装备了德国军械的德械师。后期又获得苏联、美军援助,在武器装备上与日军相差无几。而杂牌军武器装备相差得不是一个档次。川军出川抗战时,80%步枪为四川土造,其中还有一部分手工制品,这种枪有些时候打两枪就拉不开枪栓。  从后勤保障上看,蒋介石对嫡系军的军饷能做到足额发放,食物和医疗上虽然与日军有一定差距,比之杂牌军,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杂牌军就不能享受嫡系军这个待遇了。川军22集团军进入第二战区后,前线官兵缺医少药,连粮食都无法保证,只能就地征发,形同抢夺,极大地影响了军民关系,直接导致了22集团军被赶出2战区。但是,在抗战中,装备奇差、后勤奇缺的杂牌军浴血奋战,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很多时候,杂牌军表现得比嫡系军更为显眼。比如,1938年2月,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主力部队进犯临沂。临沂保卫战打响。原属西北军阀系统的率部增援临沂。战至3月18日,临沂保卫战告一段落,张自忠与城内的原西北军庞炳勋部协同作战,保住了临沂城。  比如,1938年,桂系军阀李宗仁指挥,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二万余人,获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战役级别的胜利。如果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军次不听李宗仁指挥,还将取得更大的胜利。在正面战场的多次会战中,杂牌军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爆发后,承担太原会战的部队主要是、川军、滇军和原东北军、西北军旧部,中央军只有等所辖的部队参加了会战。徐州会战的部队主要是桂军、川军、滇军和原东北军、西北军旧部,中央军仅有汤恩伯部。中,在第五战区内阻敌进犯武汉的军队,也主要是桂军、川军、滇军和原东北军、西北军旧部。  事实上,和后,蒋介石已将其中央军大部“调到大后方,或第二线”,“在前线作战的大都是地方势力派的军队”。这种做法,大有借日本军队之手,清除杂牌部队的嫌疑。对于国民党杂牌军在抗战中的表现,毛泽东曾给予肯定。1944 年7 月 15 日,针对国民党在河南、 湖南的溃退 ,毛泽东指出 ,蒋之军队 “根本没有民族民主教育 ,提倡反共教育 ,因而大部分军队充满失败情绪 ,失去战斗意志”,“蒋军近四十万 ,除少数武器较差、 待遇较坏的杂牌军比较能作战外,几乎无不望风而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在战火纷飞的民国史中,出现了很多言行经历有趣的著名张宗昌一生劣迹斑斑,罪恶满盈,被枪杀于济南火车站。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冯安邦,著名抗日将领,山东无棣人。在抗战中,他率部王劲哉,原名王步礼,1897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渭民国教育家章士钊1881年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属于今长章士钊,字行严,1881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的一个耕徐世昌与那桐:同作清廷掘墓人辛亥年间,徐世昌、那桐黄维纲()字震三,号雨辰,项城郑郭范营人孙良诚,1893年出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天成元年(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隋文帝叱咤风云,平定南北,统一天下,是一个难得的贤咸丰帝的体质素来不好,民间流传奕詝是个瘸子。事情要在国民党军界中派系众多,仅中央军里就有&保定系&、&日同治帝临终之际,到底是否留有遗诏呢?还有待历史考据提示:金融“可卡因”—美元保证票据是专门针对那些有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到清宣统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自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即已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1973年新疆阿斯塔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则卷宗,比较完雪藏10年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在故宫展出。参观的人那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第35军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之一,从1949年2月组伪军按照抗战中,从来源看,则分为两类:投日的国军、土池峰城,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在抗日战争的八年血战之中,日军战车曾经给装备简陋的大刀曾在我国红军,抗战时期中普遍装备的一款冷兵器,1933年的长城抗战,迄今仍最为世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桂林保卫战是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驻守在陕甘苏区西面和南面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是张学良抗战中的日军拼刺刀的确是有一套的。自1904年日俄战争古北口有“燕京门户”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19齐的鼻祖是周文王、武王的军师太公望,吕尚,俗称姜太高跟鞋与性感有关嘛?被誉为“高跟鞋之帝”的ManoloBla纨绔子弟司马炎同志运气非常好,一当皇帝就把人所共知众位大侠如是听任金庸所说,令狐冲是个追求个性自由洒当今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小说,这毫不夸张十、血刀:刀薄如纸,削铁如泥,够凶,够酷,够霸道,《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1004年,辽军大举入侵宋境,深入宋朝都城附近之澶州,众所周知日本刀是唐朝陌刀改进而来,北宋时候日本刀就史书记载,?“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始于康张郃是想做忠臣的,做谁的忠臣,自然是袁绍的。不过袁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商王盘庚即位时,政局动荡,国势“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看中国历史,以前总有一个疑问:是什么让中华民族经历盘庚迁殷的时间是什么?盘庚迁殷发生在什么时候盘庚迁殷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桀是怎么死的?桀,又名癸、履癸,生卒年不详,发子。夏桀都有哪些暴行?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招安城内有龙上文化遗址,曾掘出各种鬲、盆等器物,还中国古达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造纸术影响早在西汉时,中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碧霞元君是谁?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概的意思是自己身提起“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相信大家都知道,火药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并称为中国造纸术:古代最先进的造纸术说到造纸术,必然首先说起活字印刷术可能很多网友都会觉得特别遥远,但是小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一支“杂牌军”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一支“杂牌军”
核心提示:
从证章背面打刻的阿拉伯数字“46”的编号来看,这应该是一位中下级军官参加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得到的纪念品。至于这位军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证章又为何埋藏到地下,证章又于什么时间段被发现?
我在外地藏友手中以低价得到一枚证章,交付时藏友告诉我,这枚证章和我家乡江苏泰州有关,理应由我收藏。言语间,他的眼神流露出一丝欣慰,而他的惠让也让我深为感谢。
证章为紫铜质地,直径在3厘米左右,周身有硬结的绿锈,属出土生坑物。章面分内外圈,内圈上方是&苏鲁皖游击边区总指挥部一纵二支队&字样,一行字下面是国民党徽志&&放射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偏下侧线框内是&第二期干训班毕业&文字,最下方有&证章&二字,字体略大些,在图文中显得很突出。
诚然证章不算精细,但却是少见的民国军政史料。师友陈建波的长篇小说《杂牌军》的原型即取于苏鲁皖游击边区总指挥部,这支有地方武装意味的国民党队伍曾驻扎在泰州,正副总指挥为李明扬、李长江。他们由于不是中央军嫡系,故受到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的排挤和压制。该部左右逢源,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然而在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下,这支队伍最终走向分裂。1941年,经过内部秘密协商,该部决定一分为二,由李明扬率少量人马赴泰州北郊一带抗战,李长江则率大部分人马投降日伪。
客观来说,一支缺少共同信仰的&杂牌军&,从1939年成立,坚持了两年时间,也不算易事,这与部队早期的政治建设密不可分,此证章便是该部开展政训工作的佐证。该部成立初期,在李明扬的倡导下建立了政训处、政训室、政工队、政工训练班等建制齐全的机构,并设立教导总队,对各类军官和军士进行培训。李明扬比较开明,他在纵队司令颜秀五等人的建议下,还一度邀请新四军政工干部帮助开展训练,培养了一批对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军事人才。
证章上的番号是&苏鲁皖游击边区总指挥部一纵二支队&,&一纵二支队&是该部一纵队的三个支队之一,队长为李化南,原是李长江属员,后被充实到一纵队。而一纵队司令是丁聚堂,初名丁成标,淮阴人,原是海匪潘开渠部下,抗战初始在靖江县长何克谦部任侦缉队长等职,1938年他又在海门县长魏湛元手下担任县常备第五大队长,并兼任海门水上游击总队长,1939年被李明扬收编。丁聚堂早年抗击过日寇,惜晚节不保,后随李长江投敌。
从证章背面打刻的阿拉伯数字&46&的编号来看,这应该是一位中下级军官参加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得到的纪念品。但可能是制作仓促的缘故,后面没有设置挂针。至于这位军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证章又为何埋藏到地下,证章又于什么时间段被发现?一切的一切,恐怕都只能是未解之谜了。(李晋)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读《李宗仁回忆录》有感
最近读了唐德刚执笔、李宗仁口述的《李宗仁回忆录》,这本书在民国史方面可算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开山之作,在口述史书中的可读性也是比较强的,虽然对口述历史这种形势我们不免有一家之言管中窥豹的感觉,但相对于我们从小在内地受教育建立起来的唯物史观(就如同台湾同胞从小受教育建立起的三民主义史观),这本书显然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对这段错综复杂,却又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历史时期有了一个认识和思考。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读性很强,一般人心目中的史书都立足于冷冰冰的史实和枯燥的数字,但由于这本书的口述者是民国时的显赫人物,他的阅历和见识在当时是卓尔不群的,也正因为此,哥大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想从他身上挖掘出一些民国史的秘闻和有价值的史料,这样就使作者在一个宏观的背景下穿插了很多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读起来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和花甲之年的德邻先生在谈天说地,他的朋友和敌人们在书中的形象也丰满起来。
我对李宗仁的最大影响来自于指挥台儿庄战役,以一群“乌合之众”(除汤恩伯外大部分是杂牌部队)挫败了日军的精锐之师,李的指挥才能,还有其卓越的领导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举个例子,张自忠在他的麾下与自己的仇人握手言和攻击敌寇,军纪不整各战区都不要的川军却在五战区的藤县战役中挡住了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122师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军阵亡,为主将者能凝聚军心,使部下舍生效力,无怪乎连蒋委员长都惊呼“你竟然能指挥杂牌军”。初读这本书的前半段,使我最为震撼的是李对推动北伐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只有孙、蒋,甚至叶挺等人,但北伐无论从发起还是主力军却都是桂系的功劳,如果不是李的极力推动以及因缘际会,国民党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席卷中国,但由于党内的斗争和蒋的专权,终于导致革命的大好局面又变回到内战纷争的阶段,而日本军阀却借中原大战之机迅速渗透到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书越往后看,对李的眼界和谋略越佩服,读到最后竟然产生了怀疑,难道李宗仁才是真正的“小诸葛”,不仅在一些小事上分析正确,甚至在二战正式爆发之前就料定了德日的侵略轨迹和结局,在日本投降之前就考虑到了战后国共必将一战,所以力拒苏军入东北,并在接受上提出很有远见的主张,而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在国民党失败后谈到国际发展的趋势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向社会民主主义靠拢,相当于现在欧洲所普遍适用的制度,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脉相承,而现在的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变革,可能在中国失败过的社会民主主义要重新领导中国社会,这也是两岸关系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像台湾人经常说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李的眼界远超于此,三民主义终要席卷世界。
李在书中也对抗战的双方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我认为十分公允,谈得也很充分,同时,这本书很大意义上对李来说是一本快意恩仇的书,他对蒋的批评既是一针见血的,也是无可奈何的,早在北伐之前,李就看透了蒋的本性,知道“蒋先生不能将兵,更不能将将”,但最终还是没能摆脱他自立山头,唯一的一次反蒋,还是迫不得已,他总是用不能破坏团结形势作借口,但我觉得在私心里他应该相信自己有治国之才,却不是一个领袖的材料,作领袖的,手段固令人不齿,但领导人的权术本来就不讲什么仁义道德,毛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帝王术,和蒋通过青红帮的流氓手段治国,其实是一脉相承,所以像李这种“忠诚厚道”,带有“农村社会里某些可爱可贵传统”的老好人,永远也不能君临天下,实践其三民主义的理想。李虽然对蒋极为不满,但书中通篇都称呼蒋为“蒋先生”或者“委员长”。李认为共产党坐大的理由,也是由于蒋玩弄权术,用来打击杂牌部队,筹取巨额军费,结果引火自焚。书中谈得人和事都很多很丰富,使我诧异的是蒋百里先生竟然是军阀孙传芳的座上宾,对北伐诸多阻挠,影响了他在我心目中战略家的正面地位(原来一直认为抗战的化空间为时间的战略以及诱敌深入节节抵抗的战略的提出者蒋百里先生是一位有儒将之风的革命者),还有南京保卫战的唐生智,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军阀。
李的回忆录出版后,台湾学者黎望树也写了一本《李宗仁回忆录批判》,但通读全篇后,感觉斧凿之迹太明显,一味对蒋和中央系进行辩解,对李进行抹黑,使人想到文革时的大字报,其他的种种读后感文章,有一篇写得很好,谈到“新旧不是评论人事的唯一标准,而为现代革命者所不齿的道德反倒可能是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评价标准。”,其实世间之事莫不如此,像今天金融界谈什么风险管理,一下子就落到模型、数据、系统等等,但一涉及到管理,从根本上说还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金融风险管理而言,真正的答案是金融机构良好的管理,而不是管理工具和标准”。《李宗仁回忆录》虽然确实是一面之辞,但由于民国这段历史太敏感,也太重要,治史之人固然历经沧桑,而不同的人和势力也在裁剪那段历史为自己所用,有这本书,比没有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重新了解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作出我们自己的评断。李宗仁先生一生追逐理想,在山穷水尽之时尚答应出任总统,对蒋独裁下的国民党和三民主义仍抱热情,一方面值得我们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悲哀,而最后叶落归根,回到大陆,也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必然选择,因为你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政府,但你要相信自己的国家,这才是爱国的真义。而本书的撰写人唐德刚先生寄人篱下,费时七载,终于让这本书得见世人,也功不可没(他把自己著书的辛苦写了一篇几万字的后记),但我不竟有一个让我脊背发凉的反问,今日之世,有多少人堪一读呢?
附:旧道德与新政治—《李宗仁回忆录》的读后感
在唐德刚先生的众多论著中,《李宗仁回忆录》的记录和写作费时最久,用心最多。原因固然是李宗仁在现代中国史上的极高地位,也与他对李的特殊好感有关:“我至今仍觉得李德邻先生是一位长者,一位忠诚厚道的前辈。他不是一个枉顾民命、自高自大的独夫,更不是一个油头滑脑的政客。我在他身上看出我国农村社会里某些可爱可贵的传统。”“李氏夫妇亦自有其过,自有其短。但他二人都不是人格上是重大缺点的人,更不是什么坏人。他夫妇都是浓厚的传统中国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温柔敦厚的好人。”(第818页)比如,“他对他的老政敌蒋公的批评是淋漓尽致的,但是每提到蒋公他总用‘蒋先生’或‘委员长’而不直其名,或其他恶言恶语的称谓。”(第824页)李宗仁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惊涛骇浪和政治的云翻雨覆中屹立不倒,以杂牌军头的身份与蒋介石分分合合二十多年而始终未被“吃”掉,既表明他在军政两行均有不羁之才和可歌之德,实也证明他“外宽内深”、“浑浑而有机心”,不乏智慧和手段。不过,与其他政治人物比较来看,李宗仁的可敬之处恰在这位农家子弟较多地保持了传统社会的若干品格。
现代中国变化激烈,政治文化以趋新为特色,“革命”本身成为目的,举凡一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秩序均被视为“保守”和“反动”,惟恐打倒之不够,为一党之私、一团体之私甚至一人之私,党人无法无天、不择手段。融合着崇高理想和坚毅行动的革命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同时,之所以一再给民族和人民造成深创巨痛直至“浩劫”,原因之一就在某些革命者以革命之名行攫权之实,以解放之名逞一已之欲,由人民代表而人民救星,直至公开以秦始皇自居。对此,章太炎、熊十力等辛亥老人均曾为之痛彻心肺。李宗仁作为现代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更有痛楚经验。他发现“参加党争的人,大半只顾目的,不择手段。流风所及,国民道德、社会风气均蒙受极不良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上海流氓社会地位的提高,终至与党国要人相颉颃。”“但在旧军阀时代,这批黑社会的流氓们尚有一种自卑感,不敢与正人君子和士大夫明目张胆地称兄道弟。旧时代社会上的正当官绅也羞于与其为伍,他们多少还有点旧式士大夫的头巾气。”例子之一,就是卢永祥1922年任上海护军使时,其子曾与黄金荣发生冲突,把黄抓起来打了一顿。1927年清清党时,蒋介石借助了黑社会的力量,他们:遂以绅士姿态出现,周旋于党国要人之间。而我党中枢领袖,不自觉其在政府中地位的尊严,竟与这批流氓称兄道弟,不以为耻。官箴全失,斯文扫地,以视北洋军阀,犹等而下之,实堪浩叹。”(第395—397页)
政治组织和主义信仰有新旧,但做人道德和政治品格却超越新旧。李宗仁对其同志的评价,多在其与旧军阀的对比中进行。北伐七个军中,作战最勇敢、功劳最大的是李济深的第四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而不是受革命教育最深、主义信仰最忠诚的黄埔系第一军。抗战期间,一些由受蒋及黄埔系排挤、打压的前军阀部队在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发挥了很大作用。台儿庄大捷,很大程度上是由庞炳勋、张自忠、孙连仲、邓锡侯、孙震这些杂牌部队打出来的,尤其是前几位原属于于西北军的部队,文化知识欠缺,政治观念落后,但仍保持了若干朴实、诚信、忠勇、感恩的旧道德。比如“七七事迹前,张自忠奉宋哲元将军密令在北京与日本人周旋,舆论均指为汉奸,军委会中亦有人主张军法会申。李宗仁为此约见他,“当张氏抵达之时,简直不敢抬头。平剧中,觉见犯人上堂见官,总是低着头说:‘犯人有罪,不敢抬头。’对方则说:‘恕你无罪,抬起头来。’我总以为这不过是扮戏而已,殊不知抗战时期,北方军人中尚有此遗风。”(第541页)另外如庞炳勋能与士卒共甘苦廉洁爱民等等。李能尊重他们、合理地使用他们,使之民族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反之,像汤恩伯、胡宗南这些黄埔系将领,自恃“天子门生”、有“通天”的本领,大家都效忠于一个人,不愿受阶级服从、层层节制的约束,所以彼此之间摩擦特多,实际战功极少。但蒋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亲疏态度。有见及此,晚年回忆1924年推翻统治广西十年之久的军阀陆荣廷时,李慨然说道:“至于陆荣廷,我们对他实诸多不忍。陆氏治桂十年,虽无功可言,也无大过。民国成立以来,举国扰攘,而广西得以粗安实有赖他。至于陆的作风陈腐,思想落伍,这是时代进步使然,非渠个人之咎。再者,陆氏出身微贱,颇知民间疾苦。渠未受正式教育,时萌自卑之感,故处世治民,反而有畏天命、畏人言的旧道德。这一点且非后来假革命之名、行殃民之实的新式官僚所能比拟。”(第155页)“以陆荣廷的治绩与后来蒋先生标榜革命的省政相较,则陆氏实颇有足多者。”(第782页)旧军阀极少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统治技术,故能畏天命、畏人言,思想相对保守,私欲相对收敛,行动相对谨慎,破坏性相对较小;而对于那些经过现代文化洗礼、掌握了操纵群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技术的新军阀来说,天命不可畏,人言可控制,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他们思想彻底解放,行动极其自由,私欲彻底膨胀,破坏性也更大。
政治不是道德,革命包括革旧道德的命。但党人无德无义无信,“革命”势必受害。北伐尚未进行,国民党内即酿成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明争暗斗之局,党权无法统一;北伐尚未成功,国民政府即已宁汉一分为二;北伐成功,在同一面“青天白日”的党旗下,各派系力量分合无常,“新军阀”拥兵自重,“事变”层出不穷;蒋介石一心诛锄功臣,消灭异已,不断演出派系倾轧、同室操戈的闹剧。革命军队并没有能避免此前北洋军阀的甫一成功即陷入混战的宿命。政治、经济利益而外,党人政治品格的低劣是其重要原因:“国民党改组后,一意以俄为师,实行一党专政,使人治重于法治。而中央领导分子则拳拳以扩张个人权力为目”;蒋介石“使政治道德江河日下,社会正义沉沦无遗。本为吊民伐罪的革命军,转瞬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第783页)“党军北伐,政治南伐,党军可爱,党人可杀”已成为全国性的普遍舆论,直到抗战,中国的统一始终只是形式上的。1929年开始的中原大战,不但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而且也对国民党统一全国的“革命”理想化为泡影。它一面给中共领导的革命提供了空间,江西、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等15个根据地迅速形成,红军扩大到13个军约十万人,彭德怀曾率部攻下长沙。毛泽东甚至认为革命高潮将届,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作了热情洋溢气势雄壮的描绘:“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另一方面,张学良1930年领兵入关助蒋,帮助蒋氏统一,但东北防务空虚,日本人遂得已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也就是唐德刚说:中原大战在东北打出个“伪满州国”,在长江流域打出个“苏维埃政权”,从此国民党的统一大业便成为泡影,永不再来。内战而外,蒋介石认人为唯亲的作风和分化统治的策略,也使其统治区域吏治腐败,极少建树。李宗仁比较中央政令贯彻最力的豫、鄂、皖、赣四省和政治观念落后、且非理想行政人才的旧军阀韩复榘、何健主政的山东、湖南,认为前者的社会建设还不如后者。“我们试翻一下地图,便知共产党当年的根据地多在赣、鄂、豫、皖四省,而该四省正是中央权力彻底到达之区。号称共产党老家的湘、粤两省,中共反无不地立足,甚至在省当局统治能力最薄弱的山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中共也无法渗透。孰为为之,孰令致之,我们稍一思考,便不难获得。”(第622页)如果像韩复榘、何健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都不是最差的领导人,那么足以说明中国人自有其生活之道,只要当政者少扰民、少害民,他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领导人了。问题是,现代领导人总喜欢以神明自居,总想用无数的口号、理想与目标来动员社会、组织民众走向新天地,不论其主观动机如何,结果往往是祸国殃民。就此而言,只要农民交一点粮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管的旧体制反而是对农民伤害最少的,而在这种体制下形成其治理方式的旧军阀也较革命者更有可取之处。这是个很令人悲哀的事实。
1923年,当年复辟的“辫帅”张勋在天津公馆病逝,也是来自满清旧官僚阵营中的民国总理熊希龄送挽联一幅:“国无论君民,惟以忠心为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沧海桑田,人世变幻,但无论如何,新旧不是评论人事的唯一标准,而为现代革命者所不齿的道德反倒可能是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评价标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宗仁回忆录》读后感,李宗仁回忆录,李光耀回忆录读后感,李宗仁,李宗仁简介,李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李宗仁回忆录》读后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超人同桌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