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在上海佘山正式落成启用
日前亚洲最大的正式在上海佘山落成启用,这台口径 65 米、高度 70 米、重量约 2,700 吨的射电望远镜于 2009 年 12 月 29 日奠基,2010 年 3 月 19 日开始建设,其主反射面面积达到了 3,780 平方米,由 14 圈共 1,008 块高精度实面板组成。据悉它的综合性能可以排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位置,和光学望远镜相比它没有那么直观,但其优点在于能够看的更远(可以观测到 100 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未来在射电天文、地球动力学、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它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也都将有它的参与。目前该台电波望远镜已经收到了首个来自太空的信号,发自距离地球 37,000 光年的区域。另外,总设计师杜彪还表示新疆天文台已经在计划建造一个口径 110 米的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各位爱好者们就好好期待一下吧。
“原来外星人也有母的,哦,外星人也洗澡啊?”“神马?该我观测了!” 这位同学,洗澡什么的,射电望远镜是观测不出的吧,接收到外星电视信号倒是有可能:咦这是什么信号?哎竟然是××星谜片!……啧啧这口味真是……啧啧这口味真是……(30分钟后)哎呀今天的观测任务还真是累人~喂小张过来接班了,我去洗洗手…… 这是射电望远镜,不是光学望远镜哦亲,不了解的请慎拍,本店不接受任何差评! 我猜有一大波人和我一样一晃眼只看到望远镜三个字……p.s.大波在哪里 亚洲最大?让贵州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情何以堪?实在看不下去了,插个队! 是你吗,对不起,我来晚了。是你吗,对不起,我来晚了。不是我,不是我,你认错人了吧? to ls:FAST 明年才落成,现在还不算。 已经收到了首个来自太空的信号:“喂?喂?艹...” 如果说明这锅能煮多少人的饭,那就直观了。。ZF:这是机密...是机密- - 记得射电望远镜需要电波净空 在上海可以得到满足?或者我的资料错误===谁来科普下 佘山离市区好几十公里了。。 松江区内 距市区不到30公里也挺近的啊 还有地铁 最起码不可能没有手机信号覆盖啊===不是那个岛 就是上海市天文台(至少我查到说是在松江佘山) 上海光污染太严重了 佘山离上海也不算远 观测天文貌似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估计是为了满足教授们不想离开大城市的心理吧 射电望远镜是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不是光学的 那就不要叫望远镜,又望又镜的,故意误导。差评,别打电话骚扰我,我不会改评价的 射电深空探测器,这名字如何 红岸基地..............(反正早晚有人要说这个) 23年零8天之前:) 那个最开是不是类似黄金眼 EMP之类的东西么?? 记得好像是这样说的 大功率微波发射器么。。~ 哥们你抢了我的台词啊~~~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
&&&&&&& 一般的天文望远镜,只能观测到其他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因此叫做光学天文望远镜。它对电波无法接受。所谓射电望远镜,实际上是用来测量从天空中各个方向发来的射电能量的一种天文仪器。它具有高定向性天线和相应的电子设备。因此有人说,射电望远镜与其称它为望远镜,倒不如说是雷达接收天线。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其直径有100米,面积有足球场那么大,真可谓庞然大物。用一般望远镜只能看到可见光现象,而射电望远镜则可以观测到天体的射电现象。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天文学有了飞速发展。它揭示了宇宙中许多奇妙现象。例如通过射电望远镜,人们发现了天鹅座A的射电星系,它每秒钟发出的射电能量要比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强1亿亿倍以上,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射电星系,而用光学望远镜对它却是一无所知。此外,用射电望远镜还发现了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可见射电望远镜的作用是很大的。
推荐有声故事探秘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面积约25个足球场大
来源:新京报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记者站在约120米高度拍摄
一位施工人员正沿着施工平台钢梁小心爬行。
当地生态环境良好,科研人员在路上拾到一只雏鸟。
  口径达500米的FAST可以观测到来自宇宙边缘的微弱电磁波,它将在未来20年-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窥视宇宙的超级大“锅”
  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口锅。重达数万吨,锅口面积大约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的总和;假如用它满满煮上一锅饭,足够全世界70多亿人聚在一起吃上3天。
  这口锅坐落在中国贵州,仍处在建造阶段。
  当然,这口被全世界科学家称为FAST的“锅”并非为煮饭建造,它是一台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天文学界,它已存在并且被高度依赖超过80年。超级大锅FAST,则正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最大一部射电望远镜。
  按照搜索、观测的电磁波波长分类,天文望远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X射线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宇宙X射线,比如著名的“昌德拉”太空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以可见光为工具观察宇宙,最有名莫过于伟大的“哈勃”,以及“哈勃”的继任者、未来几年将升空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捕捉和分析太空中的无线电波来观察太空,例如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从广义上看,曾经在2013年拍摄到婴儿时期宇宙照片、并发现暗能量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也属于射电望远镜。在此之前,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借助于射电望远镜做出了四项重要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
  上天无路,入地有门
  从观测效果考虑,为了避免大气层的干扰,天文望远镜最好的“居住地”莫过于太空。但与另外两类望远镜相比,射电望远镜在同样面积上收集到的电磁波能量更弱(有人计算过,80年来全世界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到的能量还不够翻动一页书),因此,它需要更大的面积来收集来自太空的信息。正因如此,当“哈勃”与“昌德拉”相继奔赴太空之时,射电望远镜却只能在地面上望尘兴叹―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把口径达到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大型望远镜搬到天上去。
  幸好,与另外两种望远镜相比,射电望远镜观测的是波长较大的电磁波,受大气层的干扰相对较小。在地面上,科学家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收集更大数量的电波,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大望远镜的工作面积。
  在FAST之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前文提到的“阿雷西博”,口径达350米,但“阿雷西博”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调整望远镜方向以对准某一既定目标,因此只能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而且由于地球转动,它不能连续观察同一目标。在“阿雷西博”之外,因自身重力及风力引起望远镜形变的限制,传统全可调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达到100米。
  二十年磨一剑
  1995年,北京天文台和国内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大型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形,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概念,台址确定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FAST工程的预研究历时13年,直到日才正式立项。日,FAST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建成。
  日上午11时, FAST建造工程安装了第一根主索,反射面索网安装工程正式实施―这是安装整个望远镜镜面框架的第一步。由于镜面太大(面积达30个标准足球场的总和),必须有一个承载整个镜面的基架,它由具有超高抗疲劳性能、钢筋结构的索网组成―单是作为基架的索网,总重量就达到1300余吨。全部索网结构都必须在高空中拼装,整个索网安装工程预计将耗时六个月。
  “哈勃”、“昌德拉”等太空望远镜都使用陀螺仪控制望远镜镜头方向,而FAST将采用机器人控制、轻型索电力拖动,牵引着500米口径、重达万吨的望远镜镜面,实现镜头方向定位―这就可以让望远镜全天候工作,并且能够在受控条件下观察任意一个太空方位。
  眺望宇宙边缘
  196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丁?赖尔利用干涉原理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接收来自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最高等效分辨率将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前,射电天文学领域已经利用这一技术把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起来,获得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项技术已经让科学家拥有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那么建造口径仅仅为500米的FAST还有什么意义?
  提出这一问题的朋友混淆了两个概念,那就是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技术仅仅能够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但假如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灵敏度不够高,那么这一技术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好像是警方破案,全国联网通缉固然可以迅速找到犯人,但之前确定犯人是谁,仍要依靠某一特定公安局―其破案能力就如同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迄今为止,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的唯一方法,依然是增加收集宇宙电波的镜面面积。从理论上说,口径达500米的FAST可以观测到来自宇宙边缘的微弱电磁波。正因如此,中国科学家才敢说,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年-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新京报》特约撰稿/方玄昌(科普作家)
  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影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容纳宇宙的一口“锅”
&&&&&&</div
五重手段堪比无间道,分别为...[]
数字之道:
独家策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妹子裙子别穿太短……[]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什么是射电望远镜?
本文行家:
自400年前意大利人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人类通常靠光学设备进行天文学研究。人们后来发现,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还发出电磁波。193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电波,射电天文学从此发端。碟状天线一般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通过接收天体无线电波或主动发射电波并接收回波,确定遥远天体的形状的结构。基本原理
射电望远镜
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相似,投射来的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表面和一理想抛物面的均方误差如不大于λ/16~λ/10,该望远镜一般就能在波长大于λ的射电波段上有效地工作。对米波或长分米波观测,可以用金属网作镜面;而对厘米波和毫米波观测,则需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镜面。从天体投射来并汇集到望远镜焦点的射电波,必须达到一定的功率电平,才能为接收机所检测。目前的检测技术水平要求最弱的电平一般应达 10 ─20瓦。射频信号功率首先在焦点处放大10~1﹐000倍,并变换成较低频率(中频),然后用电缆将其传送至控制室﹐在那里再进一步放大﹑检波﹐最后以适于特定研究的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和显示。
天线收集天体的射电辐射,接收机将这些信号加工、转化成可供记录、显示的形式,终端设备把信号记录下来,并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某些处理然后显示出来。表征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基本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前者反映区分两个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电点源的能力,后者反映探测微弱射电源的能力。射电望远镜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射电望远镜结构
探测天体射电辐射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通常,由、和终端设备3部分构成。天线收集天体的射,接收机将这些信号加工、转化成可供记录、显示的形式,终端设备把信号记录下来,并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某些处理然后显示出来。表征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基本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前者反映区分两个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电点源的能力,后者反映探测微弱射电源的能力。射电望远镜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根据天线总体结构的不同,射电望远镜可分为连续孔径和非连续孔径两大类,前者的主要代表是采用单盘抛物面天线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后者是以干涉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组合天线系统。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两种新型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甚长基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前者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后者能获得清晰的射电图像。世界上最大的可跟踪型经典式射电望远镜其抛物面天线直径长达100米,安装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世界上最大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甚大天线阵,安装在国立射电天文台。
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它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等。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信,投射来的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集。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大多是抛物面。
射电观测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检测和信息处理的射电技术又较光学波希灵活多样,所以,射电望远镜种类更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按接收天线的形状可分为抛物面、抛物柱面、球面、抛物面截带、喇、、行波、天线等射电望远镜;按方向束形状可分为铅笔束、扇束、多束等射电望远镜;按观测目的可分为测绘、定位、定标、偏振、频谱、日象等射电望远镜;按工作类型又可分为全功率、扫频、快速成像等类型的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观测
射电天文所研究的对象﹐有太阳那样强的连续谱射电源﹐有辐射很强但极其遥远因而角径很小的类星体﹐有角径和流量密度都很小的恒星﹐也有频谱很窄﹑角径很小的天体微波激射源等。为了检测到所研究的射电源的信号﹐将它从邻近背景源中分辨出来﹐并进而观测其结构细节﹐射电望远镜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灵敏度和分辨率是衡量射电望远镜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指射电望远镜"最低可测"的能量值,这个值越低灵敏度越高。为提高灵敏度常用的办法有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固有噪声,增大天线接收面积,延长观测积分时间等。分辨率是指区分两个彼此靠近射电源的能力,越高就能将越近的两个射电源分开。那么,怎样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呢?对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来说,天线的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但是天线的直径难于作得很大,目前单天线的最大直径小于300米,对于波长较长的射电波段分辨率仍然很低。因此就提出了使用两架射电望远镜构成的射电干涉仪。对射电干涉仪来说,两个天线的最大间距越大分辨率越高。另外,在天线的直径或者两天线的间距一定时,接收的无线电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拥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才能让我们在射电波段“看”到更远,更清晰的宇宙天体。
分辨率指的是区分两个彼此靠近的相同点源的能力,因为两个点源角距须大于天线方向图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时方可分辨,故宜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规定为其主方向束的半功率宽 。 为电波的衍射所限,对简单的射电望远镜,它由天线孔径的物理尺寸D 和波长λ决定。
射电望远镜安置
1932年央斯基(Jansky. K. G)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这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在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进行观测的第一个窗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射电天文学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
曼彻斯特大学于1946年建造了直径为66.5米的固定式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他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由多个较小天线结构获得相当于大口径单天线所能取得的效果。
射电望远镜
1967年Broten等人第一次记录到了VLBI干涉条纹。
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在玻恩附近建造了100米直径的全向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八十年代以来,的VLBI网(EVN),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VSOP)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在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和天文站的两架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了美国的地球自转连续观测计划(CORE)和的甚长基线干涉网(EVN),这两个计划分别用于地球自转和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CORE)和天体物理研究(EVN)。这种由各国射电望远镜联合进行长基线干涉观测的方式,起到了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使用大望远镜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另外,美国国立四大天文台(NARO)研制的100米单天线望远镜(GBT),采用无遮挡(偏馈),主动光学等设计,该天线目前正在安装中,2000年有可能投入使用。
国际上将联合发展接收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SKA),该计划将使低频射电观测的灵敏度约有两个量级的提高,有关各国正在进行各种预研究。
在增加射电观测波段覆盖方面,美国史密松天体物理天文台和中国台湾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院正在夏威夷建造国际上第一个亚毫米波干涉阵(SMA),它由8个6米的天线组成,工作频率从190GHz到85z,部分设备已经安装。美国的毫米波阵(MMA)和欧洲的大南天阵(LAS)将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波阵计划?D?DALMA。这个计划将有64个12米天线组成,最长基线达到10公里以上,工作频率从70到950GHz,放在的Atacama附近,如果合并顺利,将在2001年开始建造,日本方面也在考虑参加该计划的可能性。
在提高射电观测的角分辨率方面,新一代的大型设备大多数考虑干涉阵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VLBI观测的角分辨率和灵敏度,第二代空间VLBI计划?D?DARISE(25米口径)已经提出。
相信这些设备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会使射电天文成为的重要研究手段,并会为天文学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机会。
射电望远镜外观
根据天线总体结构的不同,射电望远镜按设计要求可以分为连续和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两大类。前者的主要代表是采用单盘抛物面天线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后者是以干涉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组合天线系统。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两种新型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甚长基线和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前者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后者能获得清晰的射电图像 。世界上最大的可跟踪型经典式射电望远镜其抛物面天线直径长达100米,安装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 ;世界上最大的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甚大天线阵,安装在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
为了观测弱射电源的需要﹐射电望远镜必须有较大孔径﹐并能对射电目标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或扫描。此外﹐还必须综合考虑设备的造价和工艺上的现实性。按机械装置和驱动方式﹐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它通常又是非连续孔径的基本单元)还可分为三种类型。
全可转型或可跟踪型
可在两个坐标转动,分为赤道式装置和地平式装置两种,如同在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中使用的。
部分可转型
可在一坐标(赤纬方向)转动﹐赤经方向靠自转扫描﹐又称中星仪式(见带形射电望远镜)。
主要天线反射面固定﹐一般用移动馈源(又称照明器)或改变馈源相位的方法。
射电观测在很宽的频率范围进行﹐检测和信息处理的射电技术又远较光学波段灵活多样﹐所以射电望远镜种类繁多﹐还可以根据其他准则分类﹕诸如按接收天线的形状可分为抛物面﹑抛物柱面﹑球面﹑抛物面截带﹑喇叭﹑螺旋﹑行波﹑偶极天线等射电望远镜﹔按方向束形状可分为铅笔束﹑扇束﹑多束等射电望远镜﹔按工作类型可分为全功率﹑扫频﹑快速成像等类射电望远镜﹔按观测目的可分为测绘﹑定位﹑定标﹑偏振﹑频谱﹑日象等射电望远镜。关于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各类射电干涉仪。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巨大的天线是射电望远镜最显著的标志,它的种类很多,有抛物面天线,球面天线,半波偶极子天线,螺旋天线等。最常用的是抛物面天线。天线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就好比是它的眼睛,它的作用相当于光学望远镜中的物镜。它要把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收集起来,然后通过一根特制的管子(波导)把收集到的信号传送到接收机中去放大。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但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接收系统将信号放大,从噪音中分离出有用的信号,并传给后端的计算机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为许多弯曲的曲线,天文学家分析这些曲线,得到天体送来的各种宇宙信息。
当代先进射电望远镜有: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00米望远镜为代表的大﹑中型厘米波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以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翁萨拉天文台和日本东京天文台的设备为代表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以即将完成的美国甚大天线阵(VLA)。
把造价和效能结合起来考虑﹐今后直径100米那样的大射电望远镜大概只能有少量增加﹐而单个中等孔径厘米波射电望远镜的用途越来越少。主要单抛物面天线将更普遍地并入或扩大为甚长基线﹑连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系统工作。随著设计﹑工艺和校准技术的改进﹐将会有更多﹑更精密的波望远镜出现。综合孔径会得到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空间﹑时间和覆盖。甚长基线干涉系统除了增加数量外﹐预期最终将能利用定点卫星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大大提高效率。根据低噪音天线设计方法的成熟,把综合孔径技术同甚长基线独立本振干涉仪技术结合起来的甚长基线干涉仪网和干涉仪阵的试验,很可能孕育出新一代的射电望远镜。&&&
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科学家正利用他们共同构建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阵,探测银河系结构、超大质量黑洞等深空奥秘。&三国天文学界在各自独立开发的射电天体探测网基础上,整合了东亚地区直径约6000公里范围内19台射电天文望远镜,覆盖了从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国乌鲁木齐、昆明的广阔地域,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射电天文观测网络。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绕月卫星上搭载的观天设备,这个望远镜阵的直径将会扩展到2.4万公里。 东亚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计划中方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3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天文学家经过30多年努力建成的VLBI网,对国际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还成功地将VLBI技术用于中国首颗绕月卫星的测轨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使用的一项高分辨率、高测量精度的观测技术,用于天体的精确定位和精细结构研究。一个完整的VLBI观测系统通常由两个以上射电望远镜观测站和一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中科院VLBI观测系统目前由上海25米直径、北京50米直径、昆明40米直径和乌鲁木齐25米直径等4台射电天文望远镜,以及上海数据处理中心组成。 沈志强说,各观测站同时跟踪观测同一目标,并将观测数据记录或实时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机依靠这些观测值计算得出目标天体的精确位置。 “嫦娥一号”卫星测轨任务与一般天文学VLBI观测有很大不同。对绕月卫星的测轨,尤其是进入环月正常运行前的各轨道段,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必须在10分钟内提供准确的测轨结果。在“嫦娥一号”发射后的一个月内,4个观测站和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出色完成了测轨任务,提供的测轨数据滞后时间一般为5至6分钟。 中国VLBI网三周前刚进行了一次远程数据采集、海量存储、数据处理实验,利用高速互联网将VLBI观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并进行实时相关处理,以取代传统的VLBI数据邮寄方式。半个月前,包括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观测站在内的世界17个射电望远镜观测站进行的实时接力观测演示,也获得成功。 东亚VLBI观测网的主要工作将是完善日本射电天体探测计划正在绘制的银河系图。日本科学家相信,由12台望远镜组成的日本射电天体观测网,加上中国的4台望远镜以及韩国刚建成的3台21米口径望远镜,恒星定位的精度将成倍提高。 “这一独特的工作将帮助我们获得关于星系结构的优质数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电波天文学教授小林秀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韩国和日本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特制的计算机,用于整合海量的观测数据,这套计算设备,计划于明年底在韩国首尔投入使用。科学家预计,东亚VLBI观测计划将于2010年全面展开。
参考资料:
[1] 互动百科,/wiki/%E5%B0%84%E7%94%B5%E6%9C%9B%E8%BF%9C%E9%95%9C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关注国际时事,放眼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远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